美文

【乡愁.是岁月酿造的回味悠长】散文原创.潭影(乡愁是岁月的长河)

【乡愁.是岁月酿造的回味悠长】散文原创.潭影(乡愁是岁月的长河)


【乡愁.是岁月酿造的回味悠长】散文原创.潭影

对于离开故土的游子来说,乡愁是一份沉重的爱,是默默窖藏在心底的陈酿。在异乡打拼,心里异常孤独,对着城市的打造成的钢筋水泥的森林,对着那些永远都不可能与之说心里话的人,内心充满了惆怅。

在最寂寞的夜晚,伫立在街头天桥十字的路口,仰望着天空在云彩里穿梭的月儿,想起了故乡村庄里升腾的的袅袅炊烟,想起脸上布满皱纹的父母亲妈,想起故乡的那条清澈的小河,想起儿时的玩伴,心湖不由泛起甜蜜而酸涩的涟漪。

乡愁是一份深沉的爱。每每想起余光中的那首诗“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啊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乡愁,承载着游子多少牵挂,多少痴缠的 情感 ,多少浓烈的爱意,多少望穿秋水的期盼,。

对于母亲的牵挂,是乡愁中最浓烈的爱。想起母亲年轻时那乌黑的长发,发中飘散着游子熟悉的发香。小时候,游子时常依偎在母亲的怀中,听母亲讲河神的故事。对游子来说,母亲就是那条小河,有着清澈的眼睛,有着丰盈的乳汁,有着对自己细水长流的爱。母爱如河,滋润着河畔的岸柳草丛,母爱如冬日暖阳,温馨着游子的心房。

父亲的爱是那样的深沉,在成长的道路上如故乡的沃土般厚实,对于父亲的牵挂,是乡愁中最深情的爱。父亲,往往不苟言笑。在游子眼中,看得最多的往往是父亲伟岸的背影。父亲的背影,像山一样高大挺拔。小时候,常常趴在父亲的背上,感受父亲背上的温暖。人说父爱如山,他默默的守护着母亲,守护着游子,守护着这个暖意融融的家。父亲的背影,永远铭刻在游子的心里,无论岁月怎么侵蚀他的记忆,那熟悉的背影永远刻骨铭心。

对奶奶的牵挂,是乡愁中最温柔的爱。奶奶有一头整齐的而柔顺的白发,天庭饱满,温柔善良。奶奶善于织布,纳鞋。奶奶织的衣服是这个世界上最合身的衣服,奶奶纳的鞋是世上最结实的鞋。游子对奶奶有一种特殊的 情感 。奶奶最疼的人就是他。奶奶的笑容,如天上的太阳,总是那样灿烂。奶奶的笑,融化在游子心底,每当他不开心的时候,奶奶的笑便是他的创可贴。

对妻子的牵挂,是乡愁中最柔软的爱。妻子温柔似水,温婉贤惠。妻子的笑容,是这个世上最温暖美丽的笑容。妻子有一双会说话的大眼睛,皮肤白皙。她的笑容,像花一样绽放在游子心底。妻子的声音,甜美动人,游子最喜欢听她唱歌。妻子做得一手好菜,游子最喜欢吃她做的凉拌面条和麻婆豆腐。来到这个城市,每当孤独的时候,妻子的音容笑貌总是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对于子女的牵挂,是乡愁中最亲切的爱。儿子长了一副憨敦敦的模样,女儿活泼可爱,红扑扑的小脸蛋像秋后的苹果,说话奶声奶气。每当游子回乡,第一个跑出门来迎接的总是可爱的儿子。儿子年纪虽小,但很贴心懂事。每当游子回乡,她会给游子准备好刮胡须的刀,端上一杯暖暖的水,用盆装好热水,帮游子洗脚,吃饭的时候,会夹最好吃的菜给游子。女儿的可爱乖巧,是远在他乡打工的游子最大的安慰。

对故土的牵挂,是乡愁中最难割舍的爱。山里的溪流,是那样的丰盈清澈,小时候,游子时常在河里游泳,时常在河里嬉戏玩耍;山河里的泉水,是那样清甜可口;山里的春天,是那样生机勃勃,是那样姹紫嫣红;山里的夏天,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山里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山里的冬天,虽然下着大雪,可是那一株株寒梅,让游子心里又对下一年充满希望。

乡愁,是一种难以言说的爱,是一种复杂的 情感 ,是一种对故土和亲人浓浓的思念和依恋。远在他乡的游子,为了一家的生计,不得不走进一座他不熟悉的城市,在那里辛勤劳作,饱受思念之苦。也许,他并没有宏图大志,非要在异地他乡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也许,他没有在这座城市安营扎寨的打算。因为在他心中,回家与父母妻儿团聚,孝尽父母,养 育儿 女才是他此生最大的心愿。

乡愁,是心灵深处最美的花朵。它是一朵散发着淡淡清香的茉莉,承载着温柔的母爱;它是一朵金黄的向日葵,承诺着沉甸甸的父爱;它是一朵雨中的牵牛花,承载着隔辈亲人对它默默无闻的守候;它是一朵雨后的荷花,承载着对妻子的深情的牵挂;它是一朵阳光下的郁金香,承载着对女儿浓烈的思念;它是一朵春天里的野菊花,虽然普通,但却承载着游子对故土浓浓的思念。

乡愁是家乡的味道,是回荡在耳畔的熟悉的乡音,是夏日的夜晚池塘里,此起彼伏喧嚣的蛙鸣。无论游子在哪里漂泊,只要听到稔熟的乡音,亲切感觉油然而生。乡愁是用家乡的包谷酿成的酒香,是渗入心地的厚重感。

修改于2019.7.30.

编辑于2020.10.1

轻扣乡愁的门环散文

轻扣乡愁的门环

―刘元兵与他的乡愁作品

我们大都被平淡流年所滋养着,岁月既冷酷又深情,它既让曾经越来越远,又让留下的越来越暖。岁月将我们进行了打磨,变得像珍珠般温润,使记忆幻化成蝴蝶,蜕变成了生命中妖娆的刺青,在这个纷繁世间里沉浮,能够修葺光阴删繁就简,打理自己的岁月,也非等闲之事。

认识刘元兵与他的作品,也是近两年的事,俺名字的命数里也有个“元”,也许正是这个“元”故,作为从事并热爱码字工作的我,对他也就天然多一份亲近、一份关注。其实,对一位作家发声议论是危险的,真怕朋友见笑,左怕成“刀客”很刻簿,左怕成“拍客”很马屁。但想想,至少没有判断一位我只见过两三面的女人就想托付终身更加危险吧那么,我可以冒险地说,元兵算是一个书袋里装满“乡愁”,且功底厚实的纪实文学创客。

用心尖长出的笔头去至情至爱写乡愁,去寻觅乡愁,使他的作品充满了鲜活的感人情怀,刘元兵是从乡下走出的山娃子,读他的“乡愁”,一种甜蜜的疼痛跃然纸上,他在《母亲的眼泪》中写道;

……黄昏,一个人好奇,在门槛的十几级台阶打掰掰脚,开始还可以,后来一不小心,就把腿崴断了。母亲抱着我奔往7里路远的公社医院,一路上我都感受到母亲在哭泣。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治疗我的腿用了3个多月,母亲一直守候在我的病床前,常常流泪,有时还哭出声来,撕心裂肺。眼泪不断,直到我康复。母亲一直为我担忧,怕我将来是个残废人……

1994年我调到蒲江县工作,和母亲在一起的时间就少了,母亲很牵挂我,由于写不来字,靠其他人接通电话和我通话,开始还可以。后来母亲越来越想我了,偷偷地一个人赶车来到两百公里远的蒲江县找我。当我看到母亲一个人在营业大厅等我时,我哭了。母亲不识字,靠问路,来找我,一路艰辛可想而知。但是这次母亲没有哭出声来,眼泪在眼眶里面直打转,没有流出来,反而安慰我,“国林娃,你不要哭,人家要笑话你”……

现在,老妈住在二弟那里,我时常去看她,每一次老妈都要给我掏耳屎,给我按摩腿,揉揉背。她说你们上班累,我给你按摩一下。还拿出那喜爱的核桃花生奶给我吃,她说核桃花生奶比牛奶便宜好喝。看着母亲的头发慢慢的变白,脸上的皱纹慢慢变多,身子慢慢弯曲………

乡愁是良心的记忆,情润着他心灵的边界,刘元兵记忆中的村庄无论每一个细节,他总不愿时光对其无情地篡改。于是他的乡愁开始积聚,开始发酵,于是让读者随着他记忆中的主人公前世今生的际遇,悄然抚摩着他远方故乡的门环而潸然泪下。

故乡、故土、故事,经过了流年,当年种下的乡愁痕迹,便长成了岁月,成了回忆。虽然有一点疼痛,但钝钝的落在心里去了,而在元兵的`笔下,她总会透出青岫的岚烟,淡淡的馨香。读元兵的乡愁作品,人行说文如其人,我倒不认同,他有个胖敦敦的身材,圆圆而海福的肚皮,一脸憨实,几两酒下肚面红耳赤,豪爽得很。我心里总有一种对元兵兄“虎头虎脑”不敬的暗喻。但他笔下的故乡、父亲、母亲,甚至老屋那里福儿瓜的味道,都着墨极为细腻而精致,让对文章有些挑剔的我,也读来凭生几分钦敬;

到了秋季,家里的主菜就是福儿瓜。母亲有一手好厨艺,把福儿瓜做成不同的菜品,供家人生活。用福儿瓜做成烧菜,加上一只鸡,味道很香,当然这种美食一年也只有一次。福儿瓜还可以切成丝素炒很下饭;到了冬季和春季,家里没有新鲜的菜了,母亲就从泡菜坛子里面抓几个福儿瓜下饭;母亲还把它晒干,加上盐,晾晒干后,放入坛子,做干菜吃,很脆、很香。我读初中的那两年,冬春两季,都是母亲清早起来给我的饭盒里面抓上一把,中午在学校蒸作吃。

困难年代,福儿瓜是我家的主要蔬菜,它给我们解决了很大的问题,养活了我们一家子。由于家里的福儿瓜长势好,结果很多,父亲还要背几十斤去镇上卖,卖了钱就买几斤肉回来改善全家的生活。母亲很大方,到了丰收的季节,都要给邻居送去,让他们也尝尝。乡亲们都说谢莺冒。 睹沃械母6稀

元兵写人写事,并不艳羡故事的华美,技巧也不讲究花哨,而是把心灵安放在一个宁静的故乡,他把乡愁当是一种习惯,好似在端午节到来时想起外婆裹的粽子,春节到来时想起清早母亲包的红糖馅汤圆。只把心绪安放在念念不忘的乡愁之外,自己再放眼望去,春暖花开的日子也就仿佛近了。

读刘元兵的纪实作品,乡愁故事,你会发现他把亲情的船舶停满了心灵的码头,父爱如山,老父亲养我不容易。他在《父亲的鸡公车》一文中,把赤子之情的万般情长挥洒得淋漓尽致;

抚摸着已经被父亲双手磨光了手柄,那根还保留着父亲汗迹的肩带。我把这个老车推起来,在自家的院坝里面走了一圈。眼前浮现了父亲那辛勤劳作的画面。我的心酸了。父亲就是推着这架鸡公车,满载着货物和粮食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在那火热的水库大坝,亡命般奔波于打石场。给家里挣回工分,养育我们。

附近农家新修房屋都要使用石头做基。硕大的石头被辛苦的石匠裁剪成方条,于是用鸡公车运回家。父亲年轻力壮,喜欢帮助别人,每每有人户修房造屋,都少不了父亲的身影。父亲一个人用鸡公车推条石,一次要推3-4条,重达3、400斤。由于鸡公车是独轮运行,不小心就会翻车。一次,父亲在运送石头的时候不小心,鸡公车侧翻,把腰扭伤了,在家休养了一个多月。父亲躺在床上,一脸无奈,身体受伤了,无法给家里挣钱了,家里的生活就成了问题。母亲一边给父亲檫着药酒,一边安慰父亲说:“老头子,不要担心,挣不到钱就算了,我们吃撇点,好好养伤,早点好就行了,莫让娃娃看到你伤心的样子”。

农闲了,父亲就推着鸡公车去赶场。把家里的鸡蛋和红苕拿到广兴场上去卖,换回一斤猪肉,供全家人打牙祭。去的时候我就拉车,弟弟跟随在我们后面。回来时,红苕卖完了,我们就坐在鸡公车上面,插上我们用废纸做的风车,父亲推着我们,好不洋盘。旋转的风车,加上鸡公车的叽叽嘎嘎的叫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父亲一脸幸福。

知恩、感恩,元兵文笔有轻疼感,更有灵敏的触觉“……它那“叽嘎叽嘎”的声音像公鸡打鸣而得名吧。一只硕大的轮子高高耸起,像昂扬的鸡冠……”他把父亲与鸡公车写得情真意切,在读者眼中他的那个父亲,是他生命之舟上,一个专为他摆渡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江湖,当扬帆起航,摇撸逆流而上的时候,拉头条纤绳的是父亲,父亲的眼光和心胸盈满了大爱的体温。元兵以客观而冷静的自我观察取悦读者,有失落,但追求不断,永远在路上。他对细节和情绪波澜的表现力相当出色,让尘埃都遮不去心灵的鲜活。

竹篙区的隆盛公社有一个防雹降雨的炮点,由一部磁石电话连通,接受上级开炮的命令。一次炮点的电话坏了。如果不及时抢通,炮点就不知道何时开炮防雹降雨。如果冰雹降下来,就会影响竹篙区的农业生产,给农民造成损失。我接到通知赶往隆盛。隆盛没有公交车,我只好赶车到竹篙,在支局借一部自行车骑十几公里到达。辛苦一小时后我到了炮点,及时抢通了电话,这时,县上的开炮命令下达了,炮点的工人对着天空的乌云,发射炮弹,消除了冰雹云,一场大雨降落,避免了一次冰雹灾害……

自动电话开通后,很多人不会使用,非常怀念“摇把子”电话。自动电话是按照先后顺序接续的,哪个先打就先接通哪个的。记得淮口有个干部以前打电话一摇,总机就听出了他的声音,马上给他接通。自动电话就不认人了,电话拨了很多次都没有接通,都是占线。气得他把那拨号盘电话摔得粉碎。不断的骂道:“这个龟儿自动电话没有‘摇把子’好。”

读元兵《“摇把子”电话的情怀》这篇纪实故事,让人情不自禁地随他的自行车铃声在路上奔跑,为他的‘摇把子’着急上火,大有身临其境之感,篇幅不长,却动静皆宜,意味深长。

关于刘元兵的诗歌,我不敢拨高,而高飞高打的虚构故事,也不敢瞎捧他,但关于纪实文学,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的视觉灵巧,行文流畅丰满,情感生翼欲飞,纪实中更有立场和操守。他在岁月里打捞乡愁,不为荣宠,只为将心温热,慰藉那些不知名状的失落。每当星子扑闪,露珠沾叶的时辰,回首那些记忆的刺青鲜红似火,他奋不顾身投向回忆岁月的温柔里,以至性之词迎四季,送流年。我再祝他在文学的探索中,让人与事的来龙去脉,再给读者满怀惊喜。

“素芬,上酸菜。”评论到此为止,比比画画说了不少,鲁班门前卖斧子,关公面前耍大刀。实为发自肺腑直言,让你见笑了。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