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腊肉香经典情感散文

腊肉香经典情感散文


腊肉香经典情感散文

说起腊肉,忍不住先吞了一回口水。

红润鲜艳,香气四溢的肉块儿就似在眼前缭绕,和着母亲的温暖,点点浸入心田。

小时候,家里很拮据,餐食里很少有肉大如星。别人家的孩子都会念着要吃肉,我和弟弟却并不稀罕,一来不肯父母为难,二来觉得肉食腻烦,还不如吃几棵青菜爽利。久而久之,竟养出了不喜肉食的习惯,倒叫父母担心起来。

小孩子不食荤腥,恐营养不良,母亲就变着法儿让我们进点肉食,腊肉就是其中一味。记得刚面对一碗腊肉的时候,我还是不动筷子,母亲说,吃吧,真的不腻,吃了长身体。我小心翼翼地夹起一片肉,眯着眼睛塞到嘴里,准备着不喜欢时就吐出来。这一尝,果然不是平常肥腻腻的味道,却是说不出的香和糯,从此后,我就喜欢这种味道了。而熏制腊肉也成了母亲每年冬天的必修课。

每逢入冬,天虚仿逗干物燥,农活都已忙完,母亲便有了时间为我们准备吃的。她拽着平时省吃俭用留出的钱,到店里砍上十来斤好肉,开始忙活了。

厚厚的肥肉被剔出榨油,而五花肉和瘦肉被切成条块,均匀地抹上食盐,放在盆里腌制。这备熏的.肉为何不是连肥肉一块腌呢 只怪我嘴刁,不喜肥肉,所以母亲的腊肉也便有些与众不同了。

肉块腌了四天左右,就用竹篾或铁钩串着挂起来晾干些水分,然后放到熏缸上开始熏。母亲用她亲制的竹条网架在熏缸上,把肉放上面,竹条网下面放只火盆,火盆里是杉木灰屑、谷壳、干橘皮等造烟的物质,这木灰木屑不能太干,防止起明火。肉上头还要盖个严实些的膜,通常是编织袋,使烟气慢慢升腾,肉块块们受烟均匀。为了防止猫儿、狗儿偷嘴,母亲还要常常守着,一会给火盆里添点料,一会给肉块块翻个身。平缓的烟才能熏出好腊肉,太强的烟火会把肉熏成干柴,太弱的烟则无法熏透肉里,肉会变质&—&—这些都是母亲边熏肉边传授给我的经验。

常年熏制腊肉,母亲还自创了一套熏方。咱家的土灶有两个灶堂,一大一小,小灶堂小铁锅常用来煮饭炒菜,大灶堂大铁锅平常很少用,只有过年过节蒸煮大物的时候用&—&—熏腊肉可巧能用上。母亲将大灶堂的大铁锅搬出来,把竹条网架在灶上,肉块均匀地铺上,灶膛里生起烟来,再把那口大铁锅反扣在肉上方。猫儿、狗儿甚至老鼠看着大铁锅,均只有干瞪眼的份了。熏个三天,晒个两天,腊肉就可以烹饪上桌了。

为了使腊肉保存得更久一些,母亲腌制时会洒些醋,熏好的腊肉保持干燥密封,可放置来年二月间。民间还有乡亲发明了长久保存腊肉的办法,准备一个可密封的陶坛子,放置前,先在坛底用碗盛一杯白酒,再用竹条作架置于酒上方,然后才将腊肉层层叠叠放在竹架上,坛口密封。母亲倒是不必这般,因为一般等不到来年二月,腊肉早已成我们腹中餐。

母亲熏的腊肉,咸淡适中,色泽口感俱佳,是我青少年时期钟爱的食物之一。每每食之,都像过年一般,也不再有对荤食的抵制和抗拒了。 母亲烹饪腊肉也甚为精心,大体分为三类:炒、蒸、煮。所谓炒,是在热锅内放少许食油,待油也热了,先将佐菜下锅,一般有青椒、红椒、蒜苗等(这蒜苗是次年春天之物,所以蒜苗炒腊肉是春天的一道佳肴),佐菜炒至将熟,放少许盐拌匀,再将切好的腊肉放入锅中与佐菜一起翻炒。临出锅前,洒上少许干净的清水,再将菜盛起来,炒腊肉便成了。蒸腊肉,有纯蒸或合蒸。纯蒸是将腊肉切成大片大片的,直接蒸熟即可。合蒸则花样多些差卖,可以先在蒸碗下方放上拌好调味品的豆豉等物,再附上腊肉蒸熟,腊肉加腊豆香,最是下饭。煮,即制作腊肉火锅,选料就非常之多了。最经典的当属冬笋腊肉火锅。父亲从竹山里挖来鲜嫩的冬笋,母亲将冬笋去壳,切成薄片,待腊肉火锅沸腾起来,将笋片放入锅中,直至煮熟。冬笋嫩脆,腊肉香美,是这个季节的恩赐。

这些年来,每逢冬天,母亲都会准备腊肉,我们也早早盼着冬笋生长。有腊肉的冬天始终这么甘甜美好,就像母亲的爱永远裹在身上,甜在心上。

老家那碗鲞烤肉散文

每每看着满桌佳肴,品着各色美味,心里就有一种缺失的遗憾。那老家的那碗鲞烤肉,是那么深切地烙在记忆深处,总会从潜意识里跑出来……

鲞烤肉说简单就是鱼鲞烧肉,然而,其实却不那么简单了。

先说这鱼鲞,不是一般的鱼鲞,一定要大黄鱼鲞,这大黄鱼和老家得天独厚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老家门口洋面就是著名渔场,从清初到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之前,老家是大黄鱼之乡,大黄鱼闻名中外,“遍体金黄惹人爱,‘洋生’叫声连四海。渔灯万千人声沸,岛斗集镇赛闹市。”这就是老家的大黄鱼引来的繁华景象。

那时的大黄鱼可便宜了,一毛多一斤。四五月份,家里天天都吃大黄鱼。大黄鱼又叫石首鱼,它头部有两颗耳石,那可是清热去瘀、通淋利尿的良药。鱼讯期一过,家里积下来的耳石就有两三斤,卖给药铺还有一笔不菲的收入。耳石这么多,那是因为吃大黄鱼头吃得多,一些加工厂加工无头鱼鲞,头就切下来在集市上买,几分钱一斤,头上的肉别有风味,烧咸菜很入味。老家那碗鲞烤肉的鲞就是大黄鱼晒成的鲞,而家里用的大黄鱼鲞都是自己家制作的。加工厂大批量加工的大黄鱼鲞腌制时间长,有时太咸,有时太硬,有些不干净。自家买来一些大黄鱼,从鱼背剖开,在桶里用盐腌制一天,第二天在道地上摆开竹笠,让太阳光把一条条洗干净的鱼鲞水分蒸发,注入太阳的味道,把鱼的气味锤炼成阳光味与海味交合的香气。在阳光下晒上一两天,那鱼鲞就硬朗起来,那香气就飘逸开来了,收藏在乌雕缸内,随时取用。那种在大海里周游而来的大黄鱼,经过了风浪的锻炼和海边石礁的锤炼,肉之坚柔,味道鲜美,这可不是现在养殖鱼所能比拟的。

再说那肉,那是放养的猪肉,喂养的是天然植物的饲料,没有催生的激素,更没有在肉体注射什么水体或味素,那是地地道道自自然然的“绿色”猪肉。当然肆消那时候猪肉都是要凭票买的'。就是春节也不过每人一二斤的节日肉,好在我家有里岙的亲戚,他们过年杀了自家养的猪肉,总会给我家提上一大刀过来。谢过年后,那刀肉就瓜分了,那夹精夹油的一部分就来作煮万鲞烤鲞肉。

鲞烤肉的烧制并没有什么秘诀,从奶奶到母亲的烧制,我都见识过,我自己也烧制过。就是倒点油,把切成的一寸多宽长、半寸厚的半精半肥的肉块倒入翻炒,开始出油时,倒入酱油,翻炒一下,就倒入一寸半大小的鲞块,翻炒一会,就倒入水,不用放其它佐料,全是鱼鲞肉块,天然本色。盖上锅盖烤上一会,土灶里柴火红红,铁镬中吱吱发声,当一种特殊的香气随镬上的热气飘扬开来时拍雹蔽,佳肴就这么制成了。出锅不用加味精之类的调味剂。一碗鲞烤肉端上桌来热气袅袅的,带着肉块美美的气香……闻着那满溢的香气,食欲大增,胃口大开。

这鲞烤肉这时上桌固然味道鲜美了,但还不是最佳的时候。过年过节,菜肴颇丰,一般开始很少动那碗鲞烤肉,于是那碗鲞烤肉在每餐烧饭时放在羹架上再回篜。三四餐下来,那鲞烤肉在米水的滋润下,在热气的化合下,互相交融,终于成就了最佳境界。看鲞烤肉一块块油亮铮黄,有的像段段玛瑙,有的如片片糖玉,有的似块块黄翡,有的恰似红兔毛水晶,有的类如橙玉髓宝石,在花边碗里,展异夺彩,悦目赏心。挟鲞品尝,那鱼味中渗着肉的油香,松而不糊,脆而不柴,略有咬筋,含着淡淡的肉味却不腻不油,而那肉块溢着鱼香海气,肥肉轻柔而少了脂肪之腻,软实却有丝丝咬筋,丝丝咬来,丝丝有味。鱼味与肉味既有交融,又有各自的特点。这时海与地的组合,这是阳光与火光的锻造,这是让我难以忘怀家乡的佳肴。

逢过年过节,或是贵宾临门,必有这一碗鲞烤肉。上世纪六十年代读初中时,秋冬之季,学校组织我们班去里乡山村进行“三同劳动”。“三同”就是同吃、同住、同劳动。班主任分配两人一组分别安排在各农户家里吃住。临行之前,老师叮嘱我们,乡民很客气,可能会以贵客接待,大家吃喝要注意,鲞烤肉可是这里的大下饭,不能随便吃,大家不要去动筷。我跟小徐住在一家五保户家,他们的儿子去参军了,家里就两个老人。第一天晚上袭州,没有什么鲞烤肉,倒是地头新鲜的菜肴,很有味。不想第二天中午,真的桌上有了鲞烤鱼,正宗的大黄鱼鲞。尽管两位老人客气地叫我们吃,我俩应答着,却不去动筷。最后一天,老人把那鲞烤肉夹到我们碗里,我们还是悄悄地放回去,不过心里却是有点馋的。

点点乡思,缕缕乡愁,就在这鲞烤肉中氤氲……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