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道德情感功用论(论理性的道德情感)

道德情感功用论(论理性的道德情感)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6篇道德情感功用论,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道德情感功用论

道德情感功用论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通常是以知为开端,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发展,最后是以形成个体的行为为终端.但由知到行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并非自然而成,必须经过中间环节即情感作用机制(意志不过是认知与情感相互作用的体现),才能完成认识向行为转化的过程.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①因此,探讨国人的道德情感功用已成为道德建设中的紧迫课题.

作 者:姜红 毕琼  作者单位:姜红(华中师大政法学院,430079)

毕琼(深圳大学英语系)

刊 名:江西省团校学报 英文刊名:JIANGXISHENG TUANXIAO XUEBAO 年,卷(期):2003 13(2) 分类号:B82 关键词: 

篇2:论道德情感体验

论道德情感体验

个体道德发生如何可能,始终是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难点.究其原因,不仅在于个体道德要受到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在于它自身是一个独立的、复杂的心理过程.之所以复杂,就在于它不单纯是认识的结果,而是情感体验所致.根据体验的类型划分,道德情感体验属于价值体验范畴,其中介环节包括实践、经验、理解、移情等,它的具体体验形式有情境-直觉体验、角色-想象体验、理论-思维体验、信念-自由体验等4种.要完善和丰富个体道德,就必须注重道德情感体验.

作 者:李建华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政治学与行政管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刊 名: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年,卷(期):2003 9(1) 分类号:B82-054 关键词:道德情感   体验   理解   移情   信念  

篇3:论道德

论道德1200字

顺便说到这里,也谈谈这个问题。

在这个尊老的年代里,老人的道德也应得到提升的。虽然,目前还没人说过,但我觉得还是有必要的。

一次,一个年纪很大的老人兴冲冲地上了车,从第一个位子开始问:你让不让我!甚有几分霸道之气。这是我没料想的,但却又是客观存在的。待他刚到我这儿,我便早已起身,伸手作请状。老人一言不发地坐了,但却没敢看我一眼。车上的人亦对我另眼相看,此时的我又在思考着什么……

道德是怎么才能得到升华的,是口头讲讲便成?是要落在实处,刻在心里的。

今天回来又经历了一事。一位父亲开着吉普送孩子去上学,恰有一个买菜回来的中年妇女挡在路口。于是那位父亲便让她让一下,但她没让,于是这父亲便把车向前开了开。这下不得了,妇女把买的菜甩一边,冲上去对着那位父亲狂打。我欲上前劝阻,但又势单力薄,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位父亲也是,虽是没有动粗,但却没有赔礼的意思。结果那妇女愈演愈烈,其惨状不言而喻。后来围观的人群中,有一个保安站了出来,上前制止,事情才得以解决。

我这样想,为什么每个人都不肯让一步,先为别人想一想呢?

篇4:论道德

论道德1200字

现如今是社会主义文明和谐的社会,那么人们真的就达到文明的准绳了吗?未必。我从几个小细节谈起。

我现在仍是学生,每天放学要经过薛福成故居,再乘车回去。那天天下着雨,我撑着伞同另一个同学一道去车站。听到薛福成故居里两个看门的中年妇女对着路上她们的个熟人笑着说:“噫哟,看刚刚有个人进去了,连自己的轿车门都没关,敞得老老大。”说着,还两袖互插,捧腹笑之。我无语…我走过去,把门给带上了。我回头看了看,见那两人没再笑出声来,“畏缩”地“隐”入门内。我想象了一下,她们应是自惭罢,方才的'笑,是自嘲罢。

到了车站,我对我那同学说了声“别动”,那同学便以为我让他别再转伞(雨天转伞打趣),对我洒了一身水。我解释说,是让他不要用手去动嘴,否则不好的,他的嘴前几天被乒乓板挥肿了。平日多嘴的他顿然无语,只是看了我一眼,就没敢再看。我同时也在思考着,为什么人的脑子一来就往别人坏处想,社会问题么?

又一天,我乘公交车出去。我家那站是第一站,自然就有位子。过了几站,人上来的多了,就有一位母亲抱着孩子上了车。从前门一直走到后面,一直没人让座。我坐最后面,到了我那儿,我便站起让座了,那位母亲道谢连连,我微笑以示。这时我发现先前坐在我前面的一个扮得花俏的四十来岁的妇女,同前面所述的一样,自惭地回过头去。(我思考着……)

车继续开着,我无意中听到旁边一对老夫妇谈论着什么,是说一个人如何如何的没素质,还高调地说:“像我们素质那么高的人,才不理他呢。”我看了一眼,见其正嗑着瓜子,一边向窗外吐着说呢。我不得已在这儿说一句,“可知耻否!”

谈到这里,应该对现状了解个大概了罢。我平日细心地观察了一下,没想到如此不尽如人意。悲哉!看来人们道德文明的培养是任重而道远了。

这个问题涉及到任何的年龄层面,上至老人,下至小孩,都应该认识到这一点。

篇5:论道德情感功能的域限

论道德情感功能的域限

道德情感是道德心理结构中的一种极致形式,在道德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传统德性论对道德情感的功能期待过高,导致对个体修养的过分依赖而忽视社会制度层面上的道德安排.人的.情感是易变的,人际沟通是困难的,加上道德环境的恶劣和道德控制的失度,都会影响道德情感功能的正常发挥.

作 者:李建华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文法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刊 名: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NANCHANG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2001 32(3) 分类号:B82-02 关键词:道德情感   功能   域限   道德环境   道德控制  

篇6:论道德作文

抱着沉甸甸的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在图书馆啃时,真为自己捏一把汗。我本不喜欢与学术有关的书籍,但慢慢的便投入其中。很多话都生涩难懂,很多句子也都深奥。但不能否认我确实受益匪浅!

亚当·斯密是这样解释“同情”的:人的天赋中总是明显地存在着一些本性,这些本性使他关心别人的命运,把别人的幸福当成是自己的事情……这种本性就是怜悯或同情。正如书中他所举的例子,年轻的诗歌初学者几乎不能确定自己的诗歌是否优秀,常因别人同情后的评论而“喜气洋洋”……似乎同情是与生俱来的特性,与人性的善恶无关。

亚当·斯密是一个慎行慎独的人。这在他的文字中表现的一览无余。在对自己的一举一动的全部合宜性有充分把握前,绝不会轻易这样做。因此,当《道德情操论》与《国富论》中的某些论点相抵触时,他毅然推迟其出版时间。事情不是一层不变的,正如亚当·斯密所说当人类共有经验或感情转变时,也会重新塑造出新的理由标准和“公正的旁旁观者”。

从“同情”发展到“公正的旁观者”是《道德情操论》最重要的逻辑转换。读到这里时,虽然亚当·斯密在不断论证,我还是模糊了,或许是我见解不到位,敬请谅解!作者从互利原则中总结出:同情的产生带来被认同的愉悦感,不认同则产生排斥感。累积原则认为由个人经验累积成为人类经验,因为人的天赋保证,使得经验成为理性。认为同情不同情已经不仅仅是人际关系中的和谐或冲突,而是社会仲裁性质的奖励和惩罚了。很显然,这与上文所说的本性偏离了。

也许是我头脑中的墨水尚浅,还不足以理解。亚当·斯密认为美德“它是理性、道义、良心,心中的那个居民、内心的那个人,判断我们行为的仲裁,强迫着人们尽管在自利的状况下还能维持公利的要求。”对该论点,他依次运用了互动原则、累积原则,以及公正的旁观者的理论,最后指出公平的旁观者保证了社会的价值观,并预言在公正的旁观者的监督下,人类社会的理性标准与道德底线将长期保持稳定,即使发生偏差,也不会完全扭曲。

读完《道德情操论》已经是距离借书的第四天。在花园里翻完最后一页时。看见坠落的树叶都产生同情心。我有了变化,不知你是否也一样。推荐你也一起欣赏,你绝不会后悔!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