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中国古代散文史(优秀6篇)(中国古代散文史稿pdf)

中国古代散文史(优秀6篇)(中国古代散文史稿pdf)


文史类专业就业前景 篇一

经一:

上周我们复习了《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学习了《史记孟尝君列传》,感受到战国后期王治衰落,国治亦衰落,群龙无首之社会局面。通过叙述孟尝君一生从事的各种活动,都可以充分反映出,当时国与国之间,国内各党派之间的复杂矛盾。也可以非常确切的印证到孟子所言:“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其中鸡鸣狗盗的故事和冯谖的忠士之情怀,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的。

孟子的学习为《滕文公章句上》,由于周五的时候去参加徳慧智的活动而未能学完,本周延续。其中”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全面的概括了孟子的辞令特点。如果我们今人能有如此淳厚之心识,徳慧智体系的学习当非常有望矣

本周的收获应该是非常丰富的,本周是老子爷爷诞辰,又是古谷雨之解气,熊老师在周六的时候讲课亲身带实践,周六的时候老子学院又举行了盛大的祭奠仪式。希望这些内容能够深刻的注入孩子们的身心之中,成为他们的人生向导。相对而言,他们主动的学习热情还不是很浓烈,总感觉很被动的在完成什么内容。不过孩子们的底蕴很不错了,熊老师所讲的内容,如果他们辅以文字,基本都能听懂,今年如果能全部跟着,无论从”为学日益“,还是“还是为道日损”,收获还是很大很大的。

数学有理数的加减乘数基本问题不是很大,加上乘方之后还需要继续巩固复习了。时间实在有些紧张,每日练习的时间都不够一小时。传统文化的内容太庞大了。

经二:

经文:《黄帝四经立命》和《黄帝四经观》的部分,每日进行徳慧智三维一体的内外同步光明的实践。其中五位大些的孩子光明还是很好的,但是培宁的自主学习态度真是让人发愁。

蒙学:学完元纪,明纪先不学,我们该读《笠翁对韵》,打打孩子的基础文字能力。

祝福我们每一位徳慧智家庭都能在老师所展开的慧性之光中不断升华自我,进行明明德的光明实践。

经史之学与文史之学论文 篇二

本年度,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主动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工作责任心强,服从领导的分工。

积极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广泛获取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下面是本人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工作小结:

1、 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在教学工作方面,优化教学方法,按常规做好课前、课中、课后的各项工作,认真钻研教材,课堂教学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并结合学校德育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学生心理;创设情境,诱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创新欲望,使学生从情感、思维和行为上主动参与学习;在培养学生形象和抽象、分析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求新、求异、聚合、发散等创新学习活动所要求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以学生创新学习为主线组织课堂教学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操作、主动评价,运用启发学习、尝试学习、发现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在教学中求创新,在活动中促发展;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训练,精心设计练习作业,练习作业有层次有坡度,对学生的作业严格要求,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

在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时,我要求学生先要认真审题,边审题边思考,计算过程中要求学生做到一步一回头,进行自觉检验。如果发现个别学生做错了题,及时要求学生纠正,自觉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防止再错,养成认真计算的习惯。平时要求学生对题目中的数字、运算符号必须写得清楚工整、规范,作业做完后,要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端正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思考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集体辅导和个人辅导,热情辅导中下生,有组织地进行课外活动,活动讲究实效;重视对学生的知识考查,做好学生的补漏工作。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德育渗透,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品德教育。把堂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信息的主动摄取者和加工者,充分发掘学生自己的潜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的“要我学”转化为主动的“我要学”,变“学会”为“会学”。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部分学生缺乏自觉性,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甚至有的学生欠交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我就进行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树立学习的信心,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并不是他们没有潜能,而是不相信自己有潜能,在经历了一两次失败和挫折后,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因此形成“自己脑子笨”这种意识,久而久之,起来形成习惯,一遇到问题,先想自己不行,对自己没信心,结果自己什么都学不成,什么都不想学,作业不会做,造成成绩低下。我所教的班的差生比较多,他们基础比较差,学习数学很吃力,多次测验都不够理想。他们主要是对数学产生了畏难情绪。

针对这种情况,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发言机会,让他们到黑板上做题,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对他们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我都给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逐步树立起学习的信心。这样一来他们也体会到学好数学的成功感,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

3、 积极参与听课、评课,逐步提高教学水平。

4、与班主任、家长密切配合。

常与培班主任互相沟通,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活动、生活情况,共同管理好学生;积极主动地与家长联系,通过家访、电访了解学生在家里、在社会、在假日的情况,并向家长报告学生在校的表现,互相沟通,共商教育孩子们的方法,使学生能健康发展。

发现个别学生问题时,主动与家长联系,并力争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向家长宣传科学的教子方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共同培育好青少年一代。

做好文史教学工作个人总结

文史中心主任岗位说明书 篇三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一定的文艺理论素养,具有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且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能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教师。除汉语言师范教育专业方向外,本专业还设有文秘、新闻学方向,以培养能够从事文秘、新闻宣传等工作的人才。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汉语史、语言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史、比较文学、文学概论、马列文论和西方文论、文艺心理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民间文学、心理学、教育学等。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就业前景:到中小学从事语文教育教学,到企业、公司从事文秘、宣传等方面工作以及到新闻媒体从事新闻采编工作。

广播电视新闻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的政策法规,能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以及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新闻学概论、中外新闻事业史、新闻采访学、新闻写作学、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评论学、广播电视技术基础、电视摄像、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马列新闻论著选读、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读、大众传播学、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网络新闻学、媒介经营与管理等课程。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就业前景:在新闻、网站、出版与宣传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等工作,或从事文秘、宣传、中小学语文教学等相关工作。

英 语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及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深入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的发展形势,通过所开设的公共课程、英语学科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及其它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及较深厚的英语学科和其它相关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和相关的基本职业技能,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人文修养和敬业精神,有较宽的知识面及对现代社会较强的适应能力,具有国际意识及对不同文化的包容精神,具有较好的自主学习和不断创新的能力,成为从事外事、旅游、文化、新闻出版、法律、科研、教育、经贸等方面工作的高级英语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听力、口语、写作、语法、高级英语、英语视听说、笔译、口译、英语语言学、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国家概况、英语词汇学、英语文体学、英语修辞学、英语诗歌选读、英语小说选读、文秘英语、商务英语、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践、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概论等课程。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就业前景:从事外事、旅游、文化、新闻出版、法律、科研、教育、经贸、翻译等工作。

日 语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熟练掌握日语语言知识及各项技能,较为熟练的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交际能力,成为学识深厚,素养全面,有持续发展潜力的复合型人才。学生毕业时日语达到本科水平、英语达到专科水平。

主要课程:综合日语、日语听说、日语阅读、日语写作、日语翻译、日语概论、经贸日语、日语视听说、日本文化与语言、日语报刊选读、综合英语、英语阅读、英语会话、英语写作等。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就业前景:从事外事经贸、旅游、管理工作、教育、科研、翻译等工作。

学前教育(师范类)

培养目标:能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有关学前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了解本专业最新的理论发展动态。具有正确的学前教育观,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掌握从事学前教育科研工作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社会学、声乐、舞蹈、美术、学前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保健学、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学位。

就业前景:从事托幼机构的保教等工作,有着广阔的就业市场。

文史仙翁诗歌 篇四

文史仙翁诗歌

多少年了

我变的有些懒了

只一往和南极仙翁对亦

不知道人间的事情

忽一日,拨开云层

看到了下界的风景

昔日的容颜已改

不见那灰暗的阴霾

好一个光明的世界

驱动了我的心灵

抓一朵云彩

画了两个车轮

吹一口仙气

我就开启了行程

从天而下几乎是一路风顺

穿过了云海浪波

在太行山下站住了脚跟

右看左看不知是什么地方

一个孩走来他给我指了路径

这里是鄉花领地

进去了,一定会受到欢迎

于是我就走了进去

花主接待了我史诗仙翁

老爷爷你就别走了

这里就是史诗的乐园

这里有千篇的妙文

于是我就住进了鄉花

从春到夏从秋到冬

轻轻的风伴我走进鄉花园林

草丛的路两行是松栢绿茵

百灵鸟唱着歌把我欢迎

我的心高兴万分

啊,这是我梦想的'地方

今天能如愿以偿

是那山前的一个神童

我入山修行三千多年

把人世间的事情忘净

要不是太白金星提醒

我还不知多少年畄在山中

如今我修行成功

号为文史仙翁

百册书藏我腹内

还有千篇诗文

第一个我看到了阿造

她是一个美丽的女童

她说你来我们欢迎

送你一杯太行龙洞的泉水

送你十朵鄉花的真情

还有月宫的桂花酒

是那天吳刚带来的珍品

这我就走进了乡花

那里有一座文海书城

我在这里看到了李白

还有杜甫许多诗人

司马迁早在那里等候

白居易又有了新的作品

昨天莫言来过走了

留下了《红高粱》的作品

啊,多么一个神圣的地方

我要住下来写诗作文

中国古代散文史 篇五

中国古代散文史

《中国古代散文史》对中国古代散文的源头、萌芽、成型、发展、演变及其理论建构的历史进行了梳理,也散文学理论和传统散文创作的经验与教训也作了简明、深刻的总结。

中国古代散文史全本

中国古代散文史

第一编 上古至战国的文学

概说

我们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是非常长远的。北京西南房山周口店所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初期的中国猿人骸骨化石,证明了大约五十万年以前我国已有人类居住。这些原始人类经过长期劳动,他们自身和生产力不断发展和进步。据文献记载,大概到了传说的五帝时代,可能已经进入氏族社会后期。我国儒家所乐道的尧舜禅让,天下为公,大概就是氏族部落会议以及氏族长和部落酋长推选制的反映。那时的社会没有阶级,生产资料公有,人人劳动,没有剥削。儒家经典著作中曾称赞它为理想的“大同”时代。

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少数人占有了生产资料,人类开始出现了阶级, 社会更有了保护私有制的措施,氏族社会逐渐解体,国家组织也逐渐形成。我国古代文献多有夏禹“家天下”的传说,认为是“小康”时代的开始。按照这个传说看来,夏代可能就是阶级社会即奴隶社会的起点。但即使如此,只能看作氏族社会向奴隶社会推移的过渡状态,真正的奴隶制社会是到了殷商时代才完成的,这有许多文献及地下发掘材料可以确切证明。后来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起了变化,奴隶社会才逐渐向封建社会转化。这个转化的完成约在春秋战国之交。及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大帝国,于是我国封建社会制度由完成走向巩固。

我国民族文化的历史也是非常长远的。从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存看,生产工具已相当进步,且有红色陶器,其时代约在公元前五六千年左右,我们一般称为“仰韶文化”或“彩陶文化”。比“仰韶文化”稍晚、其时代约在公元前四千多年的又有“龙山文化”,这是山东济南的龙山镇发现的。其文化遗存有精致的黑色陶器、卜骨等。这些考古学上的材料,使我们看到远古时代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缩影。

从野蛮到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文字的发明创造。文字的发生一般是在奴隶制国家建立的时候。我国何时开始有文字,现在还不能断言,但自从甲骨卜辞的发现,证明至迟在殷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已有初步的定型文字,同时也有了用文字记载的历史文献,标志着我国民族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后来文字的应用渐渐推广,史前时期流传的原始人民的口头创作如诗歌、神话故事等,有不少被记录下来,使我们得以从文献中窥见上古文化的一斑和文学艺术的萌芽。

但文学艺术并非起于有了文字之后,远在文字发明创造以前,文学艺术早已产生。上古时代文学的具体情况不能知道,所可推测的就是上古文学同现实生活结合得非常紧密,其中有同自然作斗争的神话,有和生产密切相联系的诗歌,也有表示愿望、趋吉避凶的咒语式的祷祝辞。还不难推测:由于上古时代人们的群居生活和集体劳动,决定它的文学艺术活动一般是集体的;又由于那时候既没有文字,也没有社会分工,文学就只有口头创作,没有书面创作;只有文学和其他艺术如诗歌和音乐、舞蹈那样互相结合的形式,没有单纯的文学作品独立存在。所有这些集体性的口头创作以及文学和其他艺术相伴随的现象,都是上古文学的特点。

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通过人们头脑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又是阶级意识形态的形象的表现,它不可能超阶级而存在。但上古时代的社会还未分裂为两个对抗性阶级,所以那时的`文学艺术没有阶级性。到了阶级社会形成以后,一切文学艺术就不可能不打下阶级的烙印,同时也揭开了两种文化斗争的序幕。

夏代有无文字,不得而知。文献所载有关夏代的历史多属传说性质,其诗歌、谣谚和散文可靠的也很少。但其中如“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这样的词句反映了尖锐的阶级斗争,即奴隶坚决反抗奴隶主的斗争,相传为夏桀时人民大众的呼声,却是比较可信的。(此据《尚书?汤誓》引,与《孟子》、《史记》稍异。俞樾谓二句是韵语,疑为夏民歌谣。)

殷的先世本是游牧部族,向无定居生活。成汤以前就迁徙过八次,成汤至盘庚,又迁都五次。那时牧畜业异常发达,从甲骨卜辞中可以看到祭祀时大量用牲的现象。中叶后由牧畜进入农业生产。《尚书?盘庚》屡次提到农事;甲骨文中有“禾”、“黍”、“稻”、“麦”、稷”、“粟”等字,证明殷代确有很多种类的农产品。由牧畜发展到农业生产是很自然的。游牧过程中,既易发现农作物,又能驯服牛马。文献中常有殷的先公服牛乘马的记载,不难设想,役使牲畜减轻人力,是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关键。

殷代的主要生产者都是奴隶。甲骨文中有“奴”、“仆”、“臣”、“妾”、“臧”、“奚”等字,都是奴隶的名称。为了防止奴隶的怠工,镇压奴隶的反抗,统治者制定极为严酷的刑法来管制他们,所谓“商有乱政而作汤型”(《左传》昭公六年),其目的就是为此。据《韩非子?七术》,“弃灰于公道者断其手”。这固然表现统治者的残酷,同时也反映了那时奴隶和奴隶主之间存在着激烈的斗争。

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手工业和文化艺术都有很大的进步。就拿工艺来说,殷代青铜器中有各种各样的祭器、食器和兵器,有的上面还有铭文。近年出土的“司母戊鼎”重一千七百市斤,花纹精美,可见殷代的冶炼工业技术已达到高度的成就。而那时奴隶主贵族为了祭祀和享乐,音乐歌舞也极为发达。文献所载汤时的乐歌乐舞如“大氵蒦”、“晨露”、“九招”、“六列”、“桑林”之类,或不可信。但“恒舞于宫,酣歌于室”的“巫风”早已普遍流行,以至悬为禁令(见《墨子?非乐》。“酣歌于室”四字据晚出古文《尚书?伊训》补。)。直至殷末纣王之时,还使乐师作新声——北里之舞,靡靡之乐。周武王数其罪状,斥为“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史记?殷、周本纪》)。这些都证明殷代的音乐歌舞是十分发达的。不难想象,在此种情况下,必有不少诗歌配合演唱,但因年代久远,没有流传下来。

殷代宗教迷信之风最盛,鬼神权威至高无上。国王事无大小,必须请示鬼神,预测吉凶祸福,作为一切行动的指南,从事这方面活动的有两种专职人员,那就是巫和史。他们通过卜筮方法代表鬼神发言,凡繇兆、祝辞、神告、占卜的记录以及国王的讲话等,无不写成书面语言,或刻于甲骨,或书于典册,这些就是殷墟中的甲骨卜辞,《周易》中的卦、爻辞,《尚书》中的殷商文告等。

巫史在当时都是为迷信服务的,巫能歌舞娱神,史掌文字记录,他们对后来的诗歌、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周的祖先本是很早就散居在我国陕西泾、渭流域的一个部族。它最初的根据地是邰(今陕西武功),传到公刘时,人口渐渐繁衍,于是南渡渭水,北至于豳(今陕西橡邑)。这时周部族虽然一面仍在迁徙,一面已有定居,似乎正处在由游牧生活过渡到初期农业阶段。到了古公亶父的时候,为另一部族所逼,不得已放弃豳地,翻过梁山,迁到歧山下(今陕西歧山一带)居住。他们在迁徙中发现一块肥沃的土地,名曰周原,是一个理想的庄稼地,就在这里建起城邑和房屋来,督率人民继续生产,奠定了一定的农业基础。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迅速地充实和加强了周部族的力量,到了殷末,逐渐沿着黄河向东扩张,成为威胁殷国的劲敌。文王时,黄河西岸一带的部族都归他控制,于是自歧迁都于丰(今陕西雩阝县),势力日益强大,不到十几年,文王之子武王遂一举灭殷,建立一个版图更大的王国,这是公元前十二世纪初期的事。

武王死,子成王继立,年幼,武王弟周公摄政,平管蔡之乱,征伐奄国,镇压了殷人及其旧属的反抗。并制礼作乐,大兴文教,配合统治,使王朝政权日益巩固,为成康之治奠定了基础。大概周初鉴于殷纣的灭亡,对待奴隶稍宽,组织他们从事耕种,积极生产,因此人民生活比较好转,社会秩序相当安定,这是成康年代获致短期太平的主要原因。懿王以后,周室渐衰,外患渐起。传至厉王,贪财暴虐,禁止诽谤,被国人驱逐。宣王时,南征北伐,东平淮徐,号称中兴。及幽王立,荒淫错暴更甚于厉王,人民怨恨,贵族离心,后竟为犬戎所杀,西周遂亡。

周既灭殷,政治经济等方面多所改革。从武王起,即分封宗室和功臣,立五等爵位,先后受封列为诸侯者,兄弟、同姓和异姓凡数十人,对保卫王室有很大作用。其后屡有封建,除土地外,还分给一部分劳动力,其实就是奴隶,帮助他们生产。例如分鲁公以殷民六族,分康叔以殷民七族,分唐叔以怀姓九宗,都是把殷商遗民和旧属当作奴隶来赏赐和使用。虽然如此,但一切土地人民仍归王室所有,而且从王公到仆台,把人分为十等,圉和牧还不在内。庶民或众人,实际上都是农民,更处于最下层,是最受压迫的阶级。所以说:“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北山》)这就是西周时代政治社会组织的一个轮廓。

文史数学教学总结 篇六

经史之学与文史之学论文

【提要】该文从史学与经学、史学与文学的关系着眼来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学的发展。提出了如下的观 点:第一,魏晋时期史学虽然从经学当中独立了出来,但事实上二者仍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史 学从经学那里,尤其是古文经学那里继承了许多东西。第二,这一时期史学与文学也有着密切 的联系,直到南朝,文与史的界限才得到了明确划分。不过,这主要不是因为人们对史学有了 更多的认识,而是由于文学获得了迅速发展,从而将“史”从“文”的领域排斥了出去。该文 的特点是不孤立地研究史学史的。演变,而是试图将其置于更广泛的学术史的背景下来加以考 虑,在注意学术分化、演变的同时,也注意到了学术发展的连续性、继承性。

【关键词】经史、文史、史学、魏晋南北朝

较之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有了长足的发展, 不论是史学著作的种类还是数量都大大增加了。《隋书・经籍志》史部所列史书共计十三类,即正史、古史、杂史、霸史、起居注、旧事、职官、仪注、刑法、杂传、地理、谱系、簿录。其中,每一门类除开头一种或少数几种为三国以前著述外,几乎全部都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作。[1]史学的发展不是孤立的,它与同一时期的经学、文学都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以下将围绕着经史之学与文史之学这两条线索展开讨论,以期把握史学发展的脉络。

(一)

这一时期史学发展的最大特点莫过于史学学科的独立了。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依据西汉末刘向、刘歆父子的《七略》,把《国语》、《世本》、《战国策》、《太史公书》等史书都附于《春秋》经之下,史学没有独立的地位。但是到晋代,情况发生了变化,西晋荀宰鳌吨芯新簿》,分书籍为四部,史学著作为独立的一类,属丙部,东晋李充又改定次序,将其置于乙部。《隋书・经籍志》不用乙部之说而谓之史部,实质并无变化。

史学著作在图书分类上的变动不是没有原因的。梁代阮孝绪编制《七录》,其一为经典录,其二为记传录。他解释说:“刘氏之世,史书甚寡,附见《春秋》,诚得其例。今众家纪传倍于经典,犹从此志,实为蘩芜”。[2] 阮氏所说有一定的道理,从汉末至梁代,史籍数量确实大增, 别开一类,势在必行。但是在西晋,新的史著并不是很多,恐怕还不能这样解释。

考诸史实,经与史的区分在目录分类以外也有反映。《三国志》卷42《尹默传》:

益部多贵今文而不崇章句。默知其不博,乃远游荆州,从司马德操、宋仲子等受古学,皆通诸经史,又专精于《左氏春秋》。

据陈寿所说,汉末荆州的学校不仅教授经学,而且也教授史学。对此,我们找不到旁证,姑置不论。但“通诸经史”一语,至少表明在陈寿生活的西晋时期,人们心目中经与史是明明有别的。《文选》卷49干宝《晋纪》总论李善注引王隐《晋书》称:“王衍不治经史,唯以庄老虚谈惑众。”王隐是两晋之际的人,他也用了“经史”一词,可见陈寿用语不是出自个人的习惯。“经史”在唐修《晋书》中是经常可以见到的,如卢钦“笃志经史”,邵续“博览经史”,王“经史明彻”等等。[3] 参诸上述晋人用语,这些记载应该是可信的。经史双修实际上汉代就有,《后汉书》卷64《卢植传》载,卢植少从大儒马融受古文经学,后在东观“校中书五经纪传,补续《汉记》。”我们自然可以说他是“通诸经史”,可是当时人并不这样说。有经史之实而无经史之名,这说明在东汉人的观念中经与史的区别尚不明确。[4] 西晋人开始频频使用“经史”一词,意味着经与史发生了分离。

西晋以后,经与史的区分在教育上也有明确体现。《晋书》卷88《刘殷传》:

刘殷字长盛,新兴人也。……弱冠,博通经史,……有子七人,五子各授一经,一子授《太史公》,一子授《汉书》,一门之内,七业俱兴。  《晋书》卷105《石勒载记》下:

&nb

[1] [2] [3] [4] [5]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