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描写学校得经典散文:记忆中的“小学堂”

描写学校得经典散文:记忆中的“小学堂”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4篇描写学校得经典散文:记忆中的“小学堂”,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篇1:描写学校得经典散文:记忆中的“小学堂”

“一座房,两座房,青青的瓦,白白的墙,宽宽的门,大大的窗……”

这是一年级的孩子在齐声朗读儿歌《哪座房子最漂亮》。儿歌所反映的是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可喜变化,描绘了农村小学校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身在其中的小学生们的自豪感。孩子们洪亮、稚嫩的声音一下子把我的思绪拉到了四十多年前……

那时,我也刚上小学一年级。我们的所谓学校是在本村东头一个被大家叫做“庙头”的地方:残缺的院墙,破损的大门,走进去,迎面是一座高大破落的庙堂,据说是旧时的土地庙——青灰的墙,青灰的瓦,墙体被风雨剥蚀得坑坑洼洼,瓦缝里长出一簇一簇的小草。也是“宽宽的门、大大的窗”,但门板上有个大窟窿,窗棂子几乎断尽。冬天的雪花、夏天的雨,都会毫不客气地落进里面。风就更不必提了,出入自由,畅通无阻。屋内的梁柱椽檩上,露出斑斑驳驳的彩绘,我每次抬头看到都觉得神秘、可怕,可轻盈的燕子却敢在那里筑巢孵雏,胆小的麻雀也时常飞进飞出。西面墙上有一块粗糙泛白的黑板,讲台上是一张瘸腿的讲桌,讲桌前面是一排又一排用作课桌的水泥板,座位是自带的小板凳。这就是我们一年级的教室兼老师的办公室——黑板南侧的墙角处还摆放着一张供老师用的陈旧的“办公桌”。

就是在这样简陋破旧的“小学堂”里,却有不少难忘的事情让我时常咀嚼、回味。

刚入学不几天时,我还不知道考试是怎么回事。是老师说了我贪玩没听见,还是老师压根儿就没细细解说?我记不清了,反正当时我对考试的要求是一无所知。当我把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两道算式照抄在石板上而没有写出答案就直接交给老师时,老师一言未发,用粉笔重重地在我的石板上画了个“0”。我好不伤心、委屈!要知道那是我上学后的第一次“考试”,况且那两道题我本来都会做的!虽然不久以后,高校长在“大学校”的全校师生大会上展示我的语文试卷,表扬我字迹工整,卷面整洁,但就是这种“至高无上的礼遇”,也没能弥补我数学“考试”得0分的缺憾。我曾想,要是现在,我绝不会如此“狠心”,我会跟学生细细解释,让他回到座位上把答案写出来,然后再给他打上一个大大的“100”,让他一开始就体验到上学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那时,我们一、二年级的课桌都是用半米多高的砖头垛子支起来的水泥板,一米多长,半米多宽。两人合用一块,算作同桌。这样的桌面,夏天虽然让人感觉凉爽,但出汗的胳膊贴在上面,粘粘的,很不舒服;冬天冰凉冰凉的,小手格外的冷,而且棉袄的肘部和袖口都是早早的被磨破。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课桌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我就曾深受其害。

当时,我前面的一个男同学非常淘气。有天下午,第一节课一结束,他就猛地往我的桌上一坐,只听“咔嚓”一声,水泥板从中间断成两截。我毫无防范,左脚被砸伤。我又怕又疼,嘤嘤地哭泣。其实伤势并不是很严重,但不知是因为过度害怕还是巧合,此后不几天我就生病了,住院治疗半个月。我至今仍然记得我的启蒙老师——武忠美老师在我出院后来家探望我时的情景:她坐在门口的马扎上,把我揽到她的腿上,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切地抱着我,问长问短安抚我……当时正值春末夏初,煦暖的阳光照在我身上,我的心里有说不出的羞涩和幸福。那种温暖和慈爱,我不但始终不会忘记,而且从中深受熏陶,使我日后身为人师时也能温和、平等地对待学生,且如母亲一样关爱我的每一个学生。

病愈后,在父亲再三忖度之后,我重上一年级,教室仍在那座破庙。二、三年级的教室,在二里外的邻村,是由大队副业组的简陋厂房改造而成的。听说在村东废弃的染坊也有一、二年级,但我没去过。这些处所,同样是我们眼中的“小学堂”。

二年级时,教我数学的刘佃江老师是我们本家的一位堂哥,当时不满20岁。我们全班同学作业本上的校名、班级、姓名都是他亲自写的,是清秀流畅的行书。我曾带着好奇和极其羡慕的心情,一次次描摹他的笔迹。直到现在,我写自己的姓名,笔迹仍有堂哥的风格。可以说,我写行书,就是跟我的堂哥老师学的。也就是在那时,我幼稚单纯的心灵深处,生发了朦朦胧胧的理想:堂哥转过身板书时,我看到他的“学生蓝”制服的肩背部,不像在农田中劳作的人的衣服那样早早地泛白、破损,就想:当老师真好啊!不必风吹日晒,衣服总是清洁如新,还能教孩子们知识,深得孩子们热爱甚至崇拜,长大后我也要当老师!当时,这种所谓的理想,只能说是梦想吧!但十多年后,我真的成了一名老师,与我的堂哥成了同事。

三年级时,教室是一口低矮的南屋,与二年级教室遥遥相对。在那里,我学会了“小鸟在前面带路,风儿吹向我们”那首歌(《快乐的节日》)以及《让我们荡起双桨》等歌曲,还初次尝到了作文的快乐,因为教我语文的刘云孝老师当众读了我的作文,使我暗自得意了一整天。那是一篇看图作文,我至今依然记得画面的主体部分:一个小八路军在给老大娘挑水,由于个子太矮,水桶被门槛挡了一下,水溅了出来。旁边的高个子八路军侧脸心疼又欣慰地笑着,小八路军一脸羞涩……感谢刘老师的鼓舞,让我初识文字带来的快乐。这,自然也是我日后爱上文字的缘由之一了。

直到上四年级时,我才终于到了我们向往已久的“大学校”。

那时,小学和联中在同一个院落,小学在最后面,是一排不足二十间的土木结构的房屋,是四、五年级上课、学校领导办公的地方。房前是一个狭长的空场,西高东低,是操场,也是会场。每当有召开校会等大型集体活动,别处的一、二、三年级学生就提前排着整齐的队伍赶来——有时带板凳,有时不带。

空场前面的三排房屋是联中的校舍,其中一间也是由土地庙改造的。前一二排,各有一口门朝北开的教室属于小学,一口在东首,一口在西首。西首那口教室,室内地面低于外部一米多,是四年级一班上课的地方。当时都说它曾是反动派审训革命群众的地方,里面曾有过“老虎凳”等刑具,听起来非常恐怖。我曾一度庆幸没在这间教室上过课,不然坐在里面也会觉得阴森可怕。

四年级其余班和五年级的教室,也就是最北面的一排,虽然外观整齐划一,但室内依然破旧,门走扇,窗不严,玻璃缺损殆尽。夏天有自然风纳凉,但每遇大雨,靠窗的同学就不得不抬起桌子往里靠,不然,人书尽湿;有时,屋顶还漏雨,地面或墙壁都会浸湿一大片。冬天,则只能钉上塑料纸来挡寒风。但不多久塑料纸就会被风吹裂,凛冽的北风仍然畅通无阻。我至今还清晰记得,当年任学习委员的我发作业本时冻得生疼的小手,连一个作业本都拿不住……

整个小学阶段,我一直当学习委员。老师和父母的教诲、熏陶,以及为同学们服务过程中的快乐与收获,确定了我的人生起跑线。

“三座房,四座房,房前花果香,屋后树成行。……”

稚嫩的童声又把我的思绪拉回到现实。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的学校也随之焕然一新。那座当了多年学堂的破庙,以及我上二、三年级时所在的那些旧厂房,早已被整齐划一的民房所代替。而我所在的那所“大学校”,也几经重建、扩建,早已成了一所市级规范化学校。周边各村也都建有花园式的小学校园,孩子们都可以就近上学,方便、舒适又快乐。近年来,政府又建起了高标准的现代化学校,原来的多校整合,并于一处,我所就读的那所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大学校”也完成了历史使命。新校启用后,家远的学生由校车统一接送,在校就餐。磅礴大气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设备齐全的各种功能室,规范温馨的餐厅,处处皆景的校园,成为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的乐园。正如此时孩子们所朗读的儿歌那样——

“哪座房子最漂亮?要数我们的小学堂。”

而我记忆中的“小学堂”,自此一去不复返,留给我的只是永远的回忆和无尽的感慨。

那个年代,虽然物质匮乏、条件艰苦,但因为有和蔼可亲、敬业爱生、不计功利、默默奉献的老师,有同学间的友爱互助,有师生间淳朴深厚的友谊,有课间自由自在的欢笑,那些简陋的教室,那种勉强称之为教室的“小学堂”,便充满了温馨与希望。就读其中,则是一种历练和财富,丰盈、滋润着一代人的记忆。

于我,“小学堂”里的梦想,早已成为现实。如今,“大学堂”里的我,仍不忘当年的纯真善美,更不忘老师的教导与熏陶,对昔日“小学堂”里的生活,始终满怀感恩。此时,我想认真而感激地对我的老师们说:我是纸坊小学的学生,长大后我也成了你。

作者:刘志华

公众号:临朐

篇2:记忆中的小火塘散文

记忆中的小火塘散文

火塘算是南方农村取暖的古老工具吧,它位于堂屋的东南角或是西北角处。就是在平整的堂屋地面上挖一个二尺见方的坑,然后在用砖块或是石头砌起,当中变成方槽形状,然后就在里面烧火取暖。清苦人家什么柴草都放里面烧,讲究的人家里面只烧木炭。相比之下木炭要干净卫生一些,而柴草则烟灰乱飞,屋里就要埋汰些。

不论是烧柴草还是木炭,那个火塘都是给家人带来无限温馨和惬意的地方。记得童年的时候,不管是冬季还是春秋,只要是火塘点起了篝火,那就是幸福。因为,那个小小地火塘,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不仅仅只是为了取暖,更重要的是,一家人一边唠着家常,一边在火塘里烧好吃玉米、土豆、地瓜、甜甜的柿子。甚至,奶奶还在里面烧上我最爱吃的玉米饼子。

尤其是立冬后,每家都要宰杀过年猪,大人们在厨房了忙活饭菜,而小伙伴和兄弟姐们都会围在火塘边烧猪肝、猪腰子、猪肉。而哥哥姐姐总是那么的谦让,往往是食物烧熟后都舍不得自己吃,总是给小的弟弟妹妹们吃。那时候吃着烧熟的猪肝、猪腰子、猪肉特别的香,也没事么佐料往里放,就是简单的放点咸盐和辣椒面。

南方农村的男孩女孩基本都是围绕火塘边长大,到了上学的`时候,每天晚上都会背对火塘,在身体的前面放一个高些的凳子,自己坐一个矮些的凳子,开始完成学校的作业。红红的炭火烤得后背暖暖的,血液的循环让全身都是暖和地,人完全全身心地投入进文字的韵味中。写完作业后,就期盼大人给讲故事。我的父母没有多少文化,基本讲的都是生产队的事和一些家长里短的,所以,就总是盼望外公的到来,外公学识渊博,也喜欢诗词。从小我就喜欢听外公讲述《一千零一夜》和《红楼梦》,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更喜欢听外公讲述陆游和唐婉的故事,背诵李清照、纳兰悲凉的诗词。

学习之余,也跟妈妈学起了针线活,像我们那时候,6.7岁的小女孩就会学着妈妈的模样,绣十字绣、扎花、滚裙边做鞋和袜。那时候的十字绣可是真功夫,绣布上是没有针眼和图案的,是靠数布纱的根数绣,图案的丢花都是传统记忆花样,而且绣品两面的图案几乎得一致,必须做到给人视角盛宴的享受。也许,正因为有了这个小小火塘,所以,才造就一个个地美丽娴熟的南方女孩吧,个个的绣工都是如此地了得。

这个小小地火塘不仅是一家人温馨惬意的纽带,更是青春情感放飞的天堂。过去谁家有女,谁家有郎,媒婆都是坐在这个小小地火塘边给保媒伸红线的,媒婆的鼓吹,爹妈的一锤定音,都在这个小小的火塘边搞定。

而今,随着时代的变迁,火塘依旧存在,只是很少有人在烧柴火了,基本除了烧木炭之外,更多的是开着电暖风,在火塘的上面放一套茶具,一面喝着茶,一面聊家常。甚至生意场上的成败与否都融进了这淡淡的茶香味里了。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青年男女的情感放飞依旧没有离开这个小小的火塘边,小企鹅的飞吻,虚拟的玫瑰花......都顺着网线飞到另一个小小的火塘!

篇3:情感散文:记忆中的小九华山

情感散文:记忆中的小九华山

小九华山在马鞍山市,地理位置处江边,离小九华山不远处有一处风景区是全国有名的那就是采石矶。小九华山是佛教圣地,那里的香火特别的旺盛,尤其是赶上节假日的时候游人特别的多。要是你从第一个台阶上去开始数,一个一个的数,等你快要到终点时,你就会遗忘一部分数的台阶。当然在当时爬小九华时,我没有数,只感觉台阶也有很多,想必这是因为山区曲折山路有关系。等到和同学爬到有一半时,就地在台阶上休息,印象中,游人在不停往上攀登直到终点为止。我不信佛但是我只参关那里的佛像画像,也不排除那里也有人在那里拜佛,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每一个人的信仰是不同的,在那里拜佛只是有很多的理由我想是这样的。

而在山路的两边是绿油绿油的树叶在那里随风飘荡着,第一个印入眼帘的殿宇便是,大雄宝殿。走进去观赏殿中的壁画,而在殿中的壁画都是画的栩栩如生,看起来很是舒服。我和同学一会儿跑到这儿照一张照片,一会儿又跑到哪儿照一张照片留作以后做纪念。现在想一想,几个年头都过去了,而我们在也不是那些淘气的孩子了。如今都已经各奔东西去了,有的为了养家糊口,整天的忙东忙西的,在今年的五一的时候,本想到马鞍山去聚一聚的但是到最后还是没有去成。

不多一会儿,我和几个同学到了山顶,站在山顶跳望江水,等到江水渐起的那一刻心情突然放开,在这个时候没有什么背负要去背,也没有去想什么,只是静静地看着江水流淌的那一时刻的心情。此时再去抬头望着,天边的云彩而云彩在那里舞动着,像是在跳舞,给游人增添了一幅精彩的画面。可惜的是,很少有人抬头去看天上的云彩,只是天上的云彩失去了观众,不过没有关系,“人家”在自娱自乐不行吗? 那的翻腾江水,相似冲锋陷阵的将士一样在那里,来回的厮杀,又像没有了时间一样。想必那翻腾的江水,在不停地像东流淌着没有停下来的理由。风一来,江里面的水翻腾的更厉害。要是你仍一块小石头下去,很快这枚小石头就没有了踪影,这是很显然的一个镜头。

山路,两边的不知名的树,看起来很粗了可以报过来。不过在山上很少能看见树上有鸟儿存在,这不知是什么原因的影响。想必这是佛教圣地吧了。

在山顶上有一个像是,石头做的人形的东西在山顶上树立着,而我爬在这石头做的人形的东西上面,做一个动作照相留作纪念。随着岁月的流失,在脑海中的印象,慢慢地被岁月冲走了。如今现在不知是什么原因,自己又想起了这一件事情来。

听人说,山下的.坟墓越低可以证明,这些坟墓历史越悠久。山上的树林里面埋的坟墓很多,有的坟墓前面的墓碑显得有些凌乱了,这是没有人去整理的原因,想必这是山上的特点之一吧了。而和尚在山中死亡,那里就叫圆寂,这也可能是对逝者的尊称。

不过那里还有卖各种纪念品之类的东西,也许这是为了游人而准备的。看看这些卖的佛珠,和小佛像都是很吸引游客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现代人做成的东西。而我和同学只观赏这些东西,但是我们不会再去买这些东西,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信仰都是不同的。人们常说,上山难,下山就容易的多了。上山是很吃劲的而在下山的时候就不那么吃劲了,同样也很省体力的。

现在回想起,那些已经过去几个年头的事情,如今还能想起几个片段来。时间已经流失的记忆,把他们编写在自己的文章里面,留作回忆。那些人,那些事,那些物,都已经随着时间而淡忘。你要是接触到新的事物,而老的事物很快就被新的事物所取代。所以讲,从记忆,从文字中去捕捉那些即将忘却的事物。

当你失去一切的时候,你才知道唯一想要的是什么。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好。一开始,感激不尽。可是久了,便是习惯了。习惯了一个人对你的好,便认为是理所应当的。有一天不对你好了,你便觉得怨怼。其实,不是别人不好了,而是我们的要求变多了。习惯了得到,便忘记了感恩。

越有故事的人越沉静简单,越肤浅单薄的人越浮躁不安。真正的强者,不是没有眼泪的人,而是含着眼泪依然奔跑的人。耐心点,坚强点,即使看不到希望,也依然相信自己。我们最先衰老的不是容貌,而是不顾一切的闯劲。有时候,要敢于背上超出自己预料的包袱,真的努力后,你会发现自己要比想象的优秀很多。

生活不可能尽善尽美,阳光下也会有阴影,就看你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待生活。人生不过如此,要不你驾驭自己的一生,要不被生活牵着鼻子走,该怎么走还取决于你自己。

不是所有的记忆都美好,不是所有的人都值得记忆,岁月的河流太漫长,大部分的人与事都会被无情地冲走。

干不完的工作,停一停,放松心情;挣不够的钱财,看一看,身外之物;看不惯的世俗,静一静,顺其自然;生不完的闷气,说一说,心境宽广;接不完的应酬,辞一辞,有利健康;尽不完的孝心,走一走,回家看看;还不完的人情,掂一掂,量力而行;走不完的前程,缓一缓,漫步人生!

最无情的不是人,是时间;最珍贵的不是金钱,是情感;最有力的不是老板,是大自然;最可怕的不是灾难,是灾后无援;最拿手的不是专业,是旁观;最可怕的不是失恋,是心身不全;最舒适的不是酒店,是自家。

不去追逐你所渴求的,你将永远不会拥有。给时间一点时间,让过去过去,让开始开始。

生命短暂,就几十年,活着是福,健康是福,既然活着,选择快乐是一天,选择痛苦也是一天,那为何不选择快快乐乐,平平淡淡地过完我们的这一生呢?或许生活有些许不仅人意的地方,但还有什么不活着还重要?还有什么比健康重要呢?

如果你还是单身,就好好享受这一切。你单身不是因为你不够好,而是说明目前还没有人配得上你。

人最悲哀的,并不是昨天失去得太多,而是沉浸于昨天的悲哀之中。人最愚蠢的,并不是没有发现眼前的(精彩美文 )陷阱,而是第二次又掉了进去。人最寂寞的,并不是想等的人还没有来,而是这个人已从心里走了出去。人最无聊的,并不是随便拨通一个电话号码,而是别人拨错时,他还一直地说下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性、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不要妄自菲薄,不要理会别人的质疑,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你。

所谓成熟不是心变老,而是眼泪在眼睛里打转,我们却还能保持微笑;总会有一次流泪,让我们瞬间长大。

生命中的许多东西是可遇不可求,刻意强求的得不到,而不曾被期待的往往会不期而至。因此,要拥有一颗安闲自在的心,一切随缘,顺其自然,不怨怒,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随缘不是听天由命,而是以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要珍惜和所爱的人在一起的每一刻。

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劳而获的就是贫穷,唯一可以无中生有的是梦想。没有哪件事,不动手就可以实现。世界虽然残酷,但只要你愿意走,总会有路;看不到美好,是因为你没有坚持走下去。前进不必遗憾,若是美好,叫做精彩;若是糟糕,叫做经历。

太阳并不会因为你的失意,明天不再升起;月亮不会因为你的抱怨,今晚不再降落。蒙住自己的眼睛,不等于世界就漆黑一团;蒙住别人的眼睛,不等于光明就属于自己!

人生在世,总要多个心眼保护自己,并不是心计越高越高城府越深,而是大浪淘沙依然坚强的幸福。

信仰能给一个人的,是内心的平安与依靠,而不是与神明“谈条件、换好处”——我信了你,我就可以发财;我信了你,我就可以家庭和睦;我信了你,我就可以从此心想事成。当信仰沦为利益的交换,就失去了意义。

我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遇过的人,每一个现在,都是我们以后的回忆。

人的一生中需要有这样一个人:即使远隔千里,数年没有联络,见面时仍然轻松自然有说不完的话题;或者,相邻而坐,各自忙着自己的活计,数小时只是恩啊小语,仍然温暖充实;在这个人面前,你可以低眉哀叹,可以恣意张狂,可以不必有出息,可以不必有形象,可以全身是缺点,这个人就是知己。

人生没有绝望的路,只有绝望的心。绝望的另一端就是希望,危机的尽头就是转机。

有些东西,注定与你无缘,你再强求,最终都会离你而去;有些人,只能是你生命中的过客,你再留恋,到头来所有的期望终究成空。不属于你的,那就放弃吧,大千世界,莽莽苍苍,我们能够拥有的毕竟有限,不要让无止尽的欲求埋葬了原本的快乐与幸福。如果你想什么都抓住,最终只能什么都抓不住。

心灵有家,生命才有路。只有学会和自己独处,心灵才会洁净,心智才会成熟,心胸才会宽广。

当一个人感到很知足,心不烦,身不疲,无所求,心能安的时候,快乐就在其中。当一个人感到吃得下,玩得动,睡得好,没牵挂,很满足的时候,幸福就在其中。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篇4:小村庄只能尘封在记忆中情感散文

小村庄只能尘封在记忆中情感散文

前几年,有人惊喜地发现我们小村庄地下矿藏,小村庄得拆迁。

父亲说今年过年还在这里过年,等你暑假回来这里就是废墟了。我们真的要搬到底下住了。我说那新房还没盖好,队里就让我们搬啊,那他们总得给我们住吧。父亲说,那不行啊,人家都搬了,就剩下几家还没搬。我们只好租房子住。

现在村子里没有几乎人了,寂静得很,偌大的村庄能听见说话的回响,甚至我觉得可怕。曾经穿梭的马路上看不见人影,人们都迫不及待想搬到街上住了,而我家的房子迟迟没做好,父亲偶尔在家里种些菜什么的。

上午我和父亲去田里挑了满满两篮的芥菜,回去我晒好了,傍晚我和父亲慢慢除去了那些黄叶,谈论着村里的人和事。

偶尔晴天的傍晚,父亲和我就在马路上散散步,父亲告诉我这块地赔偿多少钱,那块地赔偿多少钱。我毫无兴趣地听着,小村庄真的要变成矿区了。

日子过得也蛮快的,眨眼间我上学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打电话回去,父亲说我们家房子拆了,他正在搬东西。

暑假我回去,住在父亲租的.小屋里,父亲问我回不回去看看以前的村庄,房子全拆了,其它的还没变。我说,不想去看,在我记忆里永远是那个完好的村庄,父亲说也好,那我回去打些板栗回来吃。我说,别去了,去街上买点好了,那些路都长满了草,没办法走了,受那个罪干什么啊。买着吃方便。父亲说那意义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的板栗。父亲真的去摘板栗了。

我想,确实是,感情这东西说不清,记得我小时亲手栽了两排柳树,那些柳树都是我从河边一颗一颗挖起来的,柳树长得不错,可是唯有路边的那棵长得最好,其它的都生虫,夭折了,而路边的那棵长得可大了,后来人家没事就栓牛,夏天人们还可以去庇荫,甚至还有很多小孩爬到上面去玩。有一年寒假回家,我突然发现我种的大柳树不见了,连根都不见了,我的心里忽然像空了一块。我问父亲,路边的那棵大柳树呢,父亲轻描淡写地说:卖了啊,有人看中这颗树,我觉得价钱可以就卖了,反正现在家具都买现成的啊。我说,那也问问我愿意不愿意卖啊,那树是我亲手栽的,二十年了,我栽它的时候我还没上学呢,父亲说当时电话没打通啊,我说,那我回来你怎么还不告诉我,我今天发现了你才说,这明明是骗我。父亲说,都卖了还说什么。我没有理睬我父亲。真的,这是我亲手把一颗小苗培养成参天大树的。我用一个鸽蛋大的泥巴团包好一颗小苗,带回家栽好的。我每每回去都伸手抱抱这颗柳树,我抱都抱不过来,我就感到无比的欣慰,心中不觉就想起那首歌,好大一棵树。

是啊,都要搬走了,屋前的那颗大杏树,屋后的那颗大栗子树,还有地边那些梧桐树,父亲都卖了它们,不卖它们,又能移到哪里去呢?难道父亲愿意卖掉它们吗?

门前那颗大杏树是我,哥和父亲从大山里找到的小树苗,移栽在门前。这颗杏树也二三十年了。每年夏天,黄橙橙的杏子格外诱人。邻居们都可以饱食一番。

屋后那颗栗子树是父亲和他弟弟小时候亲手栽种,想必也有四五十年了吧。每到秋天,成熟的栗子沙沙地落在屋顶上。第二天早晨,我趁着露珠未干的早晨带着篮子就去屋后拾栗子,然后母亲把它们煮好,可以带到学校分给伙伴们。

还有稻场边那颗油桐树,我小时候没事就爬上去唱歌,或者在树底下荡秋千。父亲也把它卖了。

一切都变了。拆了的拆,卖的卖了……

可爱的小村庄已经不再那个小村庄了,只能尘封在我记忆里了。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