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鲁迅 《野草》 《我的失恋》 青年思想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做装饰的地面。”
——鲁迅,《野草·题辞》
《我的失恋》写于1924年10月3日,它是《野草》中唯一一篇以诗的形式出现的诗章。鲁迅先生自己称这是一首“拟古的新打油诗”,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散文诗。据他自己所说,这首打油诗确实也没有太多深奥的含义。诚然如鲁迅先生自己在《我和〈语丝〉的始终》里说的那样:“是看见当时‘啊呀啊唷,我要死了’之类的失恋诗盛行,故意做一首‘由她去罢’收场的东西,开开玩笑的。”[1]在《〈野草〉英本译本序》中我们又可以看见鲁迅先生这样说道:“因为讽刺当时盛行的失恋诗,作《我的失恋》。”[2]
在1925年4月鲁迅先生给许广平的信中,他说:“现在我想先对于思想习惯加以明白的攻击,先前我只攻击旧党,现在我还要攻击青年。”[3]从这一句话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鲁迅已经逐步在摆脱“青年必胜于老年”这种习惯性认识的局限,而转为更加重视对青年思想上存在的问题的思索与批评。
在《我的失恋》中,鲁迅先生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形象地讽刺了当时一些失恋青年男女的无病呻吟,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了其深意。
《我的失恋》全诗共四节,作者选取了几个求爱的典型事例,运用了排比叠段的表现手法,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我”失恋的原因和经过。在《我的失恋》中,对面那位“可爱的姑娘”赠“我”百蝶巾、双燕图、金表索、玫瑰花这些象征爱情和美好的珍贵礼物,而自己回赠的却是一些毫不值钱甚至有些阴森可怖的东西:猫头鹰、冰糖葫芦、发汗药、赤练蛇。这种悬殊和戏谑的态度自然引起了恋人的生气,使她“从此翻脸不认我”,从而产生了失恋的痛苦。在《我的失恋》中,每节诗的前三句都叙述了“我”的求爱之难。“山腰”“闹市”“河滨”“豪家”,作者仅用几个富有典型意义的地点,就囊括了“我”失恋之前的全部求爱生活。在前三节中,鲁迅先是“心惊”,后是“胡涂”,再是“神经衰落”,反复渲染了“我”痛苦的心情和无能为力的苦衷,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我”恋爱过程中的彷徨与无措。而文章结尾更是别出心裁,以“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收尾,讽刺意味不言而明。
在查了诸多资料后,了解到作者在诗中写到回送恋人的礼物,看上去是“我”不懂人情世故近于滑稽的玩笑,实则却是包含了鲁迅先生自己的情趣爱好。许寿裳先生曾对此评论:“阅读者多以为信口胡诌,觉得有趣而已,殊不知猫头鹰本是他自己所钟爱的,糖葫芦是爱吃的,发汗药是常用的,赤练蛇也是爱看的。还是一本正经,没有什么做作。”[4]由此观之,鲁迅在这首打油诗里,不单单讽刺了当时青年中间流行的无聊的失恋诗,同时也是含蓄地表明了既然情趣之间的差异会让造成恋爱双方的误解甚至导致最后的分道扬镳,最终不能带给人以幸福,那么失恋的结局也是必然的。只有采取“由她去罢”的决绝态度,才是摆脱痛苦的唯一办法。这不由得让我想到鲁迅的《伤逝》,在现实生活中物质与精神的契合都是不可或缺的。而诗人在《影的告别》里也这样说:“你还想我的赠品。我能献你甚么?无己,则仍是黑暗和虚空而已。”[5]
从全文看,《我的失恋》具有很强的时政针砭性,“五四”运动已然结束,当初奋发的激情也开始慢慢褪去,一部分缺乏正确思想和斗争勇气的青年,思想上陷入了颓唐苦闷之中。当时,有些青年不仅没有能积极地投身于方兴未艾的人民革命斗争的浪潮之中,反而沉溺于个人恋爱的狭小天地里。他们把恋爱看得至高无上,重于一切,甚至好像失了恋爱就失去了生命,一旦失恋,他们就大作起“啊呀阿唷,我要死了”之类的无聊失恋诗。在写给许广平的一封信里,鲁迅先生谈到《莽原》稿源饥荒时说:“我所要多登的时议论,而寄来的偏多小说,诗。先前时虚伪的‘花呀’‘爱呀’的诗,现在时虚伪的‘死呀’‘血呀’的诗。呜呼,头痛极了!”[6]而《我的失恋》中辛辣的语言、强烈的讽刺实际上正是鞭挞了青年空虚的思想灵魂,作者强烈地希望他们能脱离这种精神状态。这不仅是鲁迅先生给予当代青年的一个提醒,更是给予当时的全体国民的一个警示。
《野草》不愧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发展中具有开山意义的作品,它其中的每一篇都给予了我们深刻的思考。鲁迅先生也一直将《野草》视为一种精神象征,无论是《秋夜》的深沉抒情还是《我的失恋》的辛辣讽刺,都表达了鲁迅先生超前的哲理思想;无论是肃杀的言语还是轻快戏谑的笔调,都暗含着鲁迅对于青年的殷切希望。他将这种愿望赋予《野草》,让散文诗达到了象征性与现实性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鲁迅.我和《语丝的始终》.萌芽,1930.2.1,(2),第1卷.
[2]鲁迅.鲁迅全集.华文出版社,2009:211.
[3]鲁迅.两地书.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27.
[4]许寿裳.鲁迅的游戏文章.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111.
[5]鲁迅.鲁迅全集.华文出版社,2009:209.
――题记
墙,生活中再普通不过的东西了。长的,短的,高的,矮的,水泥瓷砖涂料筑的,芦苇黄泥石块垒的,各式各样,富贵贫贱。总之,它们的作用都一样――阻隔。当我们为自己的功名奔波的时候,当我们为自己的利禄劳累的时候,当我们终于疲倦地躺在床上的时候,你是否发现了另外一堵墙,眼睛看不到,却用心感觉得到。
当我们还是小孩儿的时候,拉着父母的手,在湖边散步,在草丛欢笑时,那是和谐,是幸福,是心心相印。不知不觉中,时间的清风,吹动着生命的小船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划动时,我们天真纯洁的心被画上了各种色彩,我们长大了。网吧里的陶醉,游戏厅里的沉迷,教室里的迷茫,让父母眼中的泪流了出来,让他们的心受到了重创,让他们颤抖的手打在了我们的脸上。夺门而出,将父母伤心的爱变成了他们对我们的恨,那一层看不见的墙终于筑起来了。
锣鼓喧天,鞭炮阵阵,当年的恩爱夫妻已不再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了。白头偕老,已是陈年旧事,痴男怨女的爱情已随着老黄历的撕落而飘逝。地板上破碎的碗,残缺的花瓶和墙上歪斜的结婚照,不是已经证明了一切吗?那一层看不见的墙终于筑起来了。
桃园中,花香十里,轻烟缕缕,当年的义结金兰,情同手足,刻骨铭心。如今已如水中月,镜中花,雾中人,被那轻风一吹,不见了,消失了,灰飞烟灭了。猜疑,仇恨,敌对,已如无声的幽灵盘旋在他和你之间,那一层看不见的墙终于筑起来了。
有形的墙割断了有形的物,无形的墙却阻断了人与人心中的那座桥。每一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圆圈里,孤寂,抱怨,无奈,是所有人心中的主角,在那黑暗的心灵舞台上群魔乱舞,观众只有他一个,但他却不思己过,只抱怨上天对他太刻薄。呜呼!余因而作打油诗一首以悲之:
红尘奔波为功名,困苦孤寂心不宁。
不思己身何处过,却道上天好无情。
当我们正六神无主地在黑暗中乱撞时,我们所想的难道不是光明吗?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假如我们努力地,真心地在这墙上搜寻,我们一定会发现一扇门。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扇门。”而我们心中这扇门的钥匙正是手与手间的紧握,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心与心之间的沟通。我们能够打开那扇门,能够走进别人的世界,能够让我们的心挨着别人的心。交流沟通让我们疏通了那座桥,让我们走出孤寂见到温暖。父母与儿女之间的隔膜,夫妻之间的不和,兄弟朋友间的翻脸,让我们如打扫灰尘一样,潇洒地把它们从身上拍去吧!
你已站在了门前,为何不拾起你面前的钥匙,“咔嚓”一声,把门打开。
(指导教师易继庄)
【细细品味】
妙用题记,巧设悬念,激发读者探究的欲望。
写出高矮、贫富的等形象,使得“墙”这一意象既实又虚,象征着人们之间的隔阂,耐人寻味。运用细节描写和拟人修辞,描绘出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
选用三个典型事例,点出了“墙”形成的原因。
巧用“打油诗”,点出了“墙”的危害。内容与上面相辅相成,使文章说理更加深入。
所谓“开门”正是解开心锁,敲碎隔阂,巧妙点题,照应开头。
【点 评】全文构思独特,主题鲜明。文章起于题记,巧设悬念,激发读者探究的欲望,继而赋予“墙”象征意义,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然后笔锋一转,用三个典型事例,点出“墙”存在的危害,最后水到渠成指出“开门正是解开心之门”。全文结构严谨,文采斐然。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使用说理论证时,并没有选择空洞的说教,而是选用典型的事例,使用排比、拟人的修辞,嵌入“打油诗”等手法,使得文章不仅具有较强的说服力,而且平添了不少文采,令人耳目一新!
关键词:新闻脱口秀;《新闻痒痒挠》;评论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20X(2016)35-0031-02 收稿日期:2016-10-18
作者简介:刘 黎(1967―),女,湖南女子学院文学与传媒系研究员,研究方向:电视文化、口语表达;
张 谅(1985―),男,湖北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痒痒挠》制片人,研究方向:节目策划。
电视新闻脱口秀是围绕一些社会热点以及时事政治事件,给予客观而独到的评点[1]。它在“说新闻”的基础上,承袭“谈话”这一人际交流方式,述评结合,借电视这一大众媒体传递信息、产生娱乐的节目样式。这类节目以社会热点新闻为题材,以讲故事为基本叙事策略,以诙谐、幽默、轻松为主要表达特点,剖析受众高度关注的新闻事件,巧妙表达思想观点,从而影响受众。
一、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中的评论新方法
最初的电视新闻评论内容与方法主要来源于报纸(尤其是党报)或由电视台自己编发在消息前后零星的编前、编后语等,以报纸的思维模式与广播的传播特点为主。1980年《观察与思考》栏目的开播标志着一种不同于报刊与广播评论的独特新型的电视评论节目样式――新闻述评的出现。《东方时空》(1993)和《焦点访谈》(1994)栏目的开播,使新闻评论功能的广度与深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而新闻评论节目的形态与样式也变得更为丰富。但无论如何变化,新闻与评论是新闻节目中结合紧密、配合默契的“二人转”。从最初的“编前语、编后语”到现在的多形态与多样式发展,不变的永远是“新闻”加“评论”的组合,变的是节目内容、节目形式以及述与评论的方法。
当下,电视新闻评论与脱口秀结合,节目功能更偏向于娱乐化,新闻述评的形象性和谈话节目的思辨性整合一体,使电视新闻评论的类型增多了:实时评论、专题评论、集纳式评论、辩论式评论、独立评论、互动式评论、记者现场评论……评论类型增多,其评价的方式、方法当然也会发生变化:有倾向性的叙事、直抒胸臆始终是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评论的基本方法,而合理使用段子、打油诗、三句半、对联等文化手段更是电视新闻脱口秀节目摆脱庸俗、低俗,走向信息传递与愉悦心情完美结合的重要手段。
二、湖北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新闻脱口秀节目《新闻痒痒挠》简介
《新闻痒痒挠》是湖北广播电视台综合频道倾力打造的一档汉派方言新闻脱口秀节目。该节目针对实时热点事件进行麻辣点评,以观点新颖见长,辅以新闻视频短片,形式多样,幽默搞笑。该节目时长60分钟,周一至周日午间11:10播出;日常版栏目共分为六个环节:《有图有真相》《痒痒唠新闻》《新闻有道理》《痒痒有说法》(以上四个环节都有评论)、《有事问痒痒》《rap新闻(片尾)》,周末版节目还增加了情景剧《痒痒蛮有戏》和《萌宝来了》访谈。
“主持人是最无法包装的。”[2]《新闻痒痒挠》的主持人“痒痒”是在网络上初具影响力的汉派脱口秀主持人,本名陶文,其形象定位于时尚帅气、青春阳光;其性格特点可概括为心地善良、个性搞怪、充满正义、热衷公益、体恤他人;其风格是“中国脸,国际范,武汉腔”。他评论时,观点在嬉笑怒骂之间呈现,态度在举手投足之中体现。
《新闻痒痒挠》在节目开播初期,所有节目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其他公众平台。如何在没有独家资源的前提下做出独特的新闻评论节目?节目组要求每位编导以原创的精神来做编辑性节目,不仅要有针对新闻事件的“神评论”,还要在形式上出奇出新,要求编导充分发挥“关键词”“新闻归纳”等处理手法,巧妙利用主持人的演艺特长,将幽默段子、打油诗等形式运用到新闻评论中,最终形成了该节目独特的新闻评论风格。
三、《新闻痒痒挠》中新闻新评论方式举隅
1.巧用段子搞笑说理
“段子”本是相声中的术语,指相声作品中的一节或一段内容。随着人们对“段子”一词的频繁使用,其内涵扩大了。“段子”就是“笑话”,“段子手”就是写笑话的高手,“讲段子”也就是讲笑话。当然,段子不能完全等同于笑话,“段子”往往更耐人寻味。
用段子做新闻脱口秀评论往往能让听众产生痛快淋漓的效果:
(1)春花(辅助主持):痒哥,听你这一说,我再也不拿新的四大悲剧来形容小默了。
痒痒:哪四大悲剧?
春花:久旱逢甘霖――酸雨;他乡遇故知――借账;洞房花烛夜――凤姐;金榜题名时――蓝翔!
这是网上一著名段子,版本很多,但编导选了一个比较适合节目定位,雅俗共赏的版本。
最初,《新闻痒痒挠》的段子基本来自网上,但为了节目的独特性,节目组要求编导改编或自己写段子,于是,很多让人耳目一新的段子在新评论时产生了“神奇”的作用:
(2)昨天我到社区开证明的时候,被拒绝了。当时,我准备去复印店复印身份证,进去之后掏出身份证和一张百元钞票,我怕店主找不开,就跟店主讲:“我这里只有一张一百元的。”店主摆了摆手说:“不好意思,我们这里不复印人民币,有身份证也不行 !”
(3)前几天,小李子过生日时许愿:我希望明天出门就遇到一个忠诚的、好看的,不抽烟、不喝酒,天天陪在我身边的伴!
第二天早上,她一出门,就看到屋门口蹲着一只流浪狗。
2.用打油诗打趣、讽刺
一般人把俚俗的诗称为“打油诗”, 打油诗多用来嘲讽、戏弄。
(1)评某期某开发商偷人家的建材装自家房子的新闻:
痒痒要送他一首诗:堂堂正正开发商,偷偷摸摸贼模样,来来往往跑六趟,兢兢业业你真忙。
(2)对醉酒新闻的评论:
朋友间小酒天天醉,喝坏了脑壳喝坏了胃,喝得倒头车上睡,喝得家都不晓得回。造孽啊!痒痒也建议:适当搞酒莫贪杯,不要过量才有味~!
(3)对结婚喜事变丧事的评论:
闹婚一场戏,尺度要注意,演得太卖力,婚事变葬礼。未必“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吗?本来是一家人的喜事,结果成了几家人的悲剧,这也印证了一句话: 50年代一张床,60年代一包糖,70年代红宝书,80年代三转一响,90年代星级宾馆讲排场,21世纪特色婚礼,个性张扬。
(4)对碰瓷现象的评论:
这个事情告诉我们,做人不能太小气,都舍不得买点番茄酱当血,难怪被识破撒。这真是:街头上演碰瓷,哪料倒霉背时,查出逃犯事实,等到法律收拾!
3.三句半热闹助阵
三句半是民间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曲艺表演形式,它是以f为主的韵文体曲种,也是中国传统的说唱艺术形式之一。一般由四个人表演,先由三个人每人说一句话,再由第四个人接半句。四人的道具也有所区别:第一个用鼓,第二个用木鱼,第三个用小镲,第四个用锣。这种形式的特点是诙谐幽默,形式简洁,所以它用在脱口秀的新闻评论中是相当不错的一种调味品,能起到烘托气氛,活跃现场,吸引观众的效果。
(1)安检虽然蛮麻烦,但目的是保平安,为了大家都安全,莫烦,莫烦!
(2)这就叫:虐车狂魔行为怪,借车要用脚来踹,毁坏公物还斗狠,蛮坏!
当然在新闻脱口秀节目的评论中,三句半是不用道具的!
4.巧用歇后语,节目更亲和
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像谜底。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其前半截的用意,但节目评点中一般还是会将后半截说出,因为这样会使评论之意更加清楚、明白,更能让节目亲近听众。
(1)一边是小闫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一边是办事部门盐店里E天 ―― 闲(咸)话多:部门A说需要部门B的证明,而部门B说,冒得部门A的证明,我用么事来证明?这就像是:我说你要先给我蛋,才能孵出鸡,而你说我要先给你鸡,才能生下蛋。纠结这些问题,实在冒得意义。
(2)从“70后”变成“90后”,跨度也太大了吧?这叫么事?老黄瓜刷绿漆――装嫩。
5.妙用拆字拆词、同文歧义、谐音等修辞,评论效果出其不意
(1)拆字。此处拆字主要是以汉字拆开偏旁,打乱字体结构进行说事说理。这种评论更细腻、更透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我们来看一下说谎的“谎”这个字:左边一个言字旁,意思是说话;右边一个荒,荒诞的荒。也就是说:谎话对于说谎的人来说,以为可以蒙混过关,但是对于听到的人来,那就蛮荒诞。
(2)谐音。利用汉字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产生辞趣的修辞格。用在新闻评论中有别具一格的效果。
看到这里,我想起了我们栏目组的编导瞳瞳。有一回我问他:“诶,瞳瞳,你爸爸妈妈,为什么给你起这样一个名字啊?”瞳瞳说:“一开始我也不晓得,后来我发现,我爸爸妈妈每次借了别个的钱之后,都会跟别个承诺‘欠你的钱,我们通通(瞳瞳)都会还给你的’,这叫,父债子偿。”
(3)同文歧义。同一个词语或同一个句子,不同的断句或理解角度不一,表达结果、效果不一。用在评论中,有意料之外的效果。
我的同学大毛,就是个典型的吃货,前几天他去一家单位面试,完了之后我跟他一起吃饭,我就问:“大毛,面试过了吗?”大毛点了点头:“面,试过了,味道不错!就是稍微有点淡。”
6.对联
对联是汉族传统文化瑰宝,重大节日以及婚丧事都要用对联,因而,对联是广大受众熟悉的事物。对联平仄协调,字数相同、结构相同,是语言表达的独特艺术形式。用在评论中,它能言简义丰地概括现象、说明问题本质。
这个事,可用一幅对联说。上联:婆婆地铁晕倒医生冲前相救;下联:医生化解危机婆婆感激涕零; 横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如果说《新闻痒痒挠》是一档深入民心,“挠”到了社会生活的痒处还不隔靴搔痒的节目,那这些新颖的、不断优化的新闻评论方式便起了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王 斌.新闻脱口秀节目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新媒体研究,2016,2(4).
一对恩爱的男女牵手婚姻可以幸福一个家庭;成千上万对恩爱的男女牵手婚姻可以幸福一个民族!
――本文题记
她自幼家贫,命运多舛,因车祸辍学成为打工妹,三年后为了读大学的梦想而重返校园,竟以家乡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北京大学,毕业后又被保送至复旦大学读研;她在网上征婚受骗以后,为了证明自己的魅力,用1000元自办交友网站,不仅在网上收获了与博士后的爱情,还使该网站一跃成为中国最严肃的婚恋网站,并在短短4年时间内,让200多万人从她的网站上找到了另一半,她也因此而成为了手持数千万美元的网站首席执行官。
她就是世纪佳缘征婚交友网的CEO、被誉为中国网络红娘第一人的“小龙女”龚海燕!
征婚婚未成,发誓办征婚网站
龚海燕1976年出生于湖南省桃源县架桥乡一个清贫的农民家庭。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读小学、初中那几年,她几乎每个暑假都会背着一个木头箱子去田间地头卖冰棍挣学费。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她很努力,成绩也很好。然而,1992年的8月的一天,当她刚拿到省重点中学的保送录取通知书时,一次意外的车祸却导致了她右腿骨折!为了让她能正常上学,龚海燕的妈妈选择了放弃田里的农活,背起女儿上学。
高一结束,龚海燕的成绩为全年级第二名,但她并不开心,因为自己治病需要钱,家里的经济条件又不好,读书和治腿二者只能选其一。在这种艰难的选择中,仅读了一年高中的她最后含泪离开了学校,并于1993年9月加入了南下广东打工的队伍,成了珠海一家工厂一名流水线上的焊线工人,开始用她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重担。
时光飞逝,转眼3年时间过去了,看着厂里一个个大学生的白领生活,龚海燕一直怀揣着的大学梦想再次强烈起来,于是思虑再三后,她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家乡,用自己三年所挣工资作学费,重新走进了高中校园。
但是,由于离开学校太久,第一次考试时,她却除了语文勉强及格以外,其他科目全都不及格。想到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差距大远,她很自卑。那段时间,为了跟上同学们,她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所幸,1998年7月,她以全县文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中文系。
成为北大学子之后,龚海燕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继续努力,因而2002年,当她从北大本科毕业以后,又被推荐到了复旦大学攻读硕士。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龚海燕就到了28岁了,虽然她淡看爱情,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父母却为她的婚姻大事着急起来了,怕她嫁不掉,或者嫁不好。父母的提醒也让龚海燕有些紧张起来――她想自己如果不抓紧恋爱的话,翻过30岁这道坎时,那可就真的不好找对象了。
那段时间,她本想从同学中找一个男孩来爱的,可是因为她曾经高中辍学打了3年工,她的男同学年纪都比她小,她觉得找一个比自己年纪小的男生恋爱的话,感觉会怪怪的。因而2003年5月,她去一家在全国比较有名的婚恋网站注册成了会员,并留下了自己的电话,期待着有人打电话给她。
那之后的几天,她每天都能接到几个电话,不过打电话来的人并不是网上的男会员,而是网站的工作人员打来要她缴费的,说只有缴250元年费才能享受正式会员的待遇。想想自己注册这个网站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成功征婚,因而她便去交了这250元钱的年费,成了正式注册会员。
谁知,成为正式注册会员之后,龚海燕却仍没有收到男士们打来欲与之恋爱的电话,而是继续接到该网站工作人员的电话,要她再交一些譬如写信、看信等功能的使用费。经不住纠缠和诱惑,她又交上了几百元的功能使用费。
当该交的费用都交了后,龚海燕却依然没有接到对她真心示好的电话或短信,相反却接到不少表示想与她发生一夜情的电话或者短信。更令她生气的是,还有一些人已经结了婚,却还想与她交朋友……自己是一个对生活和爱情认真的人,上网征婚也是想寻得人生的另一半,可是这个网站上的人素质怎么这么低呢?龚海燕生气地给该网站的工作人员打电话理论,没想到该网站的工作人员却没好气地对她说,他们的婚恋网站只是提供给会员一个寻找缘分的平台,会员们具体干了什么和要干什么,他们管不着。
这家网站怎能这么不负责任呢?“你们网上有一些会员资料身高是0厘米,体重是0公斤,年龄是0岁……难道这种类似的情况你们也不管吗?”
龚海燕没想到,该网站的工作人员听了她的质问之后竟然说她是无理取闹,又说她征婚不成功是因为她自己的条件太差,否则就不会去网上征婚了……龚海燕气坏了,为了证明自己并非如这家网站所说的那样“条件差”,2003年6月,自信的她又去了另外一家网站征婚。这次注册并交上500元年费之后,她一改“守株待兔”的作法,主动出击,在网上去搜索一些适合自己的男性,然后给其发信,致以问候。然而时间一天天过去,她所发出的这些信息却如泥牛入海,没一点儿回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后来当她继续在该网站苦苦寻觅的过程中,却无意发现这家网站比先前那家网站更荒唐:她看到有一个男会员比较满意,资料里还有联系电话,便主动地给这个男会员打去电话。结果该男会员接到她的电话后惊奇不已:“你是不是弄错了?我根本没有听说过你所说的这家婚恋网站,更未在该网站注册过!”
原来,龚海燕所看见的男会员的一些资料和照片都是网站工作人员在网上扒下来的,收入和职业等也都是网站虚构的,而她打电话去的这个男会员的文字信息里的电话刚好忘记去掉了,所以才让她看清了这个骗局。
识破骗局后,龚海燕便打电话要网站给她退费,但网站却根本不理她,还硬说是她自身条件太差,没被别人看上,并侮辱她,说她想男人想疯了,自己条件不好还想高攀别人。
那段时间,龚海燕的同学听说她在网站上征婚,且有那样的经历后,也用另类的眼光看她,让她觉得如芒刺在背。龚海燕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她想自己在哪儿跌倒,就应该在哪儿爬起来,因而她便决定办一家婚恋网站为自己征婚,同时也为类似于自己的一些高知单身男女们征婚交友和寻找缘分提供一个平台。
有心栽花花盛开,
网上找到了自己的真爱
龚海燕在复旦大学读硕士时的专业是媒介经营管理,她觉得自己要是创办一家婚恋网站也是一个练手的机会。于是说干就干起来:2003年9月,她申请了love21cn.省略两个域名,她想,人世间男女间的最爱也不过一百年,因为生命是短暂的,携手一个世纪的爱情几乎不可能,所以她给自己的网站取了一个美好的名字,叫“世纪佳缘”,在为自己征婚的同时,也能为其他注册成为这个网站的会员们找到能携手一生、共度百年的知心爱人。为了让自己的网站真正成为一个纯净、严谨的网站,避免鱼龙混杂,以免注册会员们蒙受如她曾经蒙受过的屈辱,她特地给这个网站设定了相对较高的注册标准:“单身,年满18周岁,学历在大专以上,以寻找纯洁爱情为征友目的,成为正式会员者须提供相关的身份证、学位证、军官证等能证明身份的证件……”,最后,她给身为版主的自己取了一个“小龙女”的网名。
10个、20个、50个、100个……随着网站影响力越来越大,前来注册参加征婚的网友也越来越多起来,为此,龚海燕犹如一个红娘似的,忙得不亦乐乎。
当然,再忙,龚海燕也没忘了自己建立这个网站的初衷,因而2003年11月中旬,她又给自己的征婚启事搞了一首打油诗,勇敢地挂在了世纪佳缘的首页:
对面男士看过来,这里有个好女孩。
住在名校硕士楼,不信女大不中留!
舞文弄墨时常有,打油更是一枝秀。
花自飘零水自流,为谁欢喜为谁愁?
……
这首打油诗有50行,也许这是前无古人最长的征婚打油诗了,同时又是张贴在网站首页上的,吸引眼球的程度可想而知,那效果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火!”此后,她收到了大量信件。
然而,当她兴致勃勃地看过这些信之后却发现,虽然信件很多,但几乎没有合适的;她又择了几个见面,结果也都是“见光死”――不是她看不上别人,就是别人看不上她,或者双方都看不上对方。
2004年2月中旬的一天,龚海燕在网上点开了一封特殊的电子邮件:“神经元,中科院博士后,现受聘为中科院副研究员。体健,身高173厘米,体重73公斤……”收到这封来信之后,平时见多了会员资料的龚海燕并没有多少感觉,当时只是觉得这个“神经元”的名字有些熟悉,因此她并没有当回事。后来,当她又收到一封来自华东师范大学一个女孩关于“神经元”的推荐信时,才恍然大悟――这个“神经元”不是自己曾经从上海交大论坛发展过来的那个博士后吗?自己还曾替他润色过征婚资料呢,难怪这么熟!
想到自己与这个憨憨的男孩曾经有过交往,龚海燕觉得颇有戏剧性的同时,也有些怦然心动了:难道自己梦寐以求的缘分真的来了?于是她便与“神经元”有一搭没一搭地网聊起来。龚海燕是学文的,在与“神经元”聊天时妙语连珠,魅力四射,将已经32岁的“神经元”迷得不知方向,因而他们之间的爱情之火迅猛地燃烧起来。
“神经元”本名叫郭建增,出生于内蒙古五原县一个书香门第之家,毕业于内蒙古农牧大学,之后,他相继考上了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博士后毕业后又留在了中科院继续搞科研。虽然郭建增学业有成,但是他的个人世界却枯燥乏味:每天十几个小时呆在实验室与果蝇打交道,他虽然一直渴望找到一个心仪的女孩,却由于不善言辞,性格内向而一直没有找到。
没想到,当郭建增看了龚海燕这首打油诗后,竟突然来电,认为此女子是世上最适合他的伴侣人选。那段时间,刚巧有一位华东师范大学的女孩通过世纪佳缘网认识了一位在中科院工作的男生,便也认识了郭建增,于是他便请这个女孩为她和龚海燕牵线……
两人的网上恋爱时间过得真快,不知不觉间就过去了半个月,转眼到了2004年2月16日,他们从网上走下来,在复旦大学龚海燕的宿舍里见了面。虽然龚海燕素面朝天,生活简单,但郭建增看到龚海燕一个人住的宿舍书架上摆满了书时,他更加喜欢上了这个知书达理,生活有目标,简单朴素又颇有几分进取心的女孩。郭建增的表现也给了龚海燕极好的印象,她感觉这个男孩腼腆而善良,非常可靠,也值得为之托付一生。
三天后是龚海燕的生日,郭建增送给她了一件很特别的生日礼物――一副价值1000多元的眼镜!龚海燕长那么大从来没有戴过超过100元钱的眼镜,郭建增自己所戴的眼镜也只是100多元的普通眼镜,但郭建增送他的礼物却这么贵重,她真是高兴坏了!
就这样,2004年的4月8日,在他们交往一个月又二十天后,龚海燕便幸福地坐在郭建增的自行车后座上,一起去了民政局,花了9元钱工本费,两人办了结婚证。
婚后,她们俩租了一间月租金900元,大小有15个平方的小屋,造了一个自己的窝。虽然当时郭建增存折上只有28000元钱,但当他看到龚海燕的电脑已经用了五年时,为了表示对妻子事业的支持,结婚当天,他便给妻子买了一台13000元钱的笔记本电脑,之后又把存折交给了妻子……
2005年11月,龚海燕从上海前往北京发展世纪佳缘,那段时间,郭建增每个周五都从上海坐火车到北京看她,周日晚上再坐火车回上海。那时龚海燕一个人租了个一居室,郭建增担心龚海燕照顾不好自己,便辞掉令人羡慕的工作来到北京,当她的“贤内助”,无聊时便开始学习炒股,并取得了颇丰的收入。
无心插柳柳成荫,
世纪佳缘打开了财富门
因为曾经有过受骗的经历,龚海燕在创办世纪佳缘之初,便对自己所办的网站在心里有了底,她认为作为婚恋站,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注册会员资料的真实性,以及会员征友动机的纯净。为了做到这一点,她特地要求会员上传各种身份证明资料,安排了专人审核这些资料,同时还增加了会员投诉机制以进行监督。比如,以前她在其他婚恋网站上经常看到的身高0厘米,体重0公斤的资料,在世纪佳缘上绝对看不到;在其他婚恋网站上经常看到的比较暴露的照片,或者卡通照片,风景照片等,在世纪佳缘网上也是绝对看不到的。
因为保证了这一点,世纪佳缘征婚网站自创办起,便受到单身男女们的欢迎,龚海燕原本为自己的婚姻大事而办的这个网站,却无心插柳柳成荫,居然第一个月就发展了将近2000名会员;第二个月,复旦大学的一份报纸报道了她办网站的故事后,一下子有很多复旦学子纷纷前来注册。不久后,《中国研究生》杂志也报道了她的网站,注册的人数又增加了许多……
因为在世纪佳缘每个人都可以把握爱情的真谛,用心灵的钥匙去解开爱情的密码,因而注册人数渐渐地成几何级增长,到如今每天约有2万新会员注册,其中注册会员已经达到了1195万人,而且成功找到自己另一半的人已经有了200多万。其中不少夫妻还特地赶到北京感谢龚海燕。
随着注册人数的增加,网站的开支也增加起来。为了这个网站,龚海燕不仅把自己在北大读书时当家教的几万块钱全部投了进去,也把丈夫郭建增的钱全都投了进去。因为网站花钱太厉害,有一段时间,她甚至产生了放弃网站运营的想法――她借希望于网站能给自己找来人生伴侣的愿望已经得以实现了,她完全有放弃这个网站的理由。但是后来,她想到如自己这样难找伴侣的人挺多,自己贸然放弃的话有些于心不忍。
幸运的是,2005年3月,龚海燕收到了新东方外语学校副校长钱永强的来信。钱永强在信中说,他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认为“世纪佳缘交友网”很有发展前途,希望龚海燕将之做得更上一层楼。当他得知世纪佳缘网因为后备资金不足,正举步唯艰时,又主动约见龚海燕,与之详谈网站的经营与未来。之后,在没有签协议的情况下,很快给她的网站注入了两百万元资金。
自钱永强向世纪佳缘网注入资金后,陆续又有一些投资人或者企业主动找到龚海燕,要求注入资金,或者参与到世纪佳缘网站的建设中来,世纪佳缘网也因此日新月异:2006年6月1日,成为微软中国MSN交友频道合作伙伴;2006年8月,世纪佳缘网成为TOM在线合作伙伴;2006年11月,被评为2006年新媒体10强;2007年4月,获得艾瑞新经济奖;2007年5月,成为新浪战略合作伙伴,承包了新浪交友频道;2007年4月,获得新东方创始人徐小平、王强、钱永强4000万人民币投资;2007年6月,获得美国启明创投1000万美金的投资……
从为了3000元的医疗费用辍学打工,到如今手持数千万美元,成为中国第一家严肃婚恋网站的当家人,龚海燕走过了一条跌宕起伏的路,也创造了一个神话。当一夜情在城市腹地蠢蠢欲动,婚外恋被明目张胆地淹没在借口之中之时;当背叛的闹剧愈演愈烈,放纵的个性肆意张扬,冷漠和拜金成为爱情准则之时,龚海燕说,她的梦想是做天底下最幸福的事业,做天底下最美丽的嫁裳,做天底下最快乐的红娘!为了这个梦想,她将一如既往不遗余力地坚持自己的路,用智慧和汗水去打造一座真实、纯净、严肃、高品位的婚恋平台,为拒绝一切情感游戏,却矢志不渝地寻找美好爱情的人提供一个阵地,让真挚爱情的希望永不破灭,让追逐爱情的脚步永不停歇!
我的所爱在闹市;想去寻她人拥挤,仰头无法泪沾耳。爱人赠我双燕图;回她什么:冰糖壶卢。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胡涂。
我的所爱在河滨;想去寻她河水深,歪头无法泪沾襟。爱人赠我金表索;回她什么:发汗药。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使我神经衰弱。
我的所爱在豪宅;想去寻她兮没有汽车,摇头无法泪如麻。爱人赠我玫瑰花;回她什么:赤练蛇。从此翻脸不理我,不知何故兮――由她去罢。
这是鲁迅先生于1924年10月3日写的一首拟古打油诗,发表于同年12月8日出版的《语丝》周刊第四期上,后收在他的散文集《野草》中。诗中的百蝶巾、双燕图、金表索、玫瑰花这些东西有如下特点:都是很贵重的物品,都含有“表示爱情”的意思。其中“百蝶巾”是祝愿早日得到爱情的,双燕图是象征爱情的,金表索是表示情好相连的,而玫瑰花则是表示美满幸福的。因此人们也常用这些物品来求爱。至于猫头鹰、冰糖壶卢、发汗药、赤练蛇等东西从一般世俗的眼光来看,都是低贱或可怕的东西,决非出自富门豪宅,大都含有不吉祥之意:猫头鹰是不祥之鸟;送发汗药简直是诅咒对方要生病;赤练蛇不但会使豪宅小姐害怕、吃惊,而且人们常常把牛鬼蛇神连在一起,不能说是好东西。其实,猫头鹰是捉田鼠的益鸟;冰糖壶卢虽然很便宜,但吃起来味道很好;发汗药对感冒头痛之类很有效;赤练蛇是无毒蛇,吃老鼠,对农作物有好处,而且还可以做药材。这说明豪门小姐和“我”所爱的东西很不一致,是各爱各的。
提起于月仙,也许人们的印象并不深。但说起谢大脚以及《乡村爱情》,似乎每个人都能把她在剧中的趣事侃上一大段……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于月仙.走进她戏里戏外的”大脚”生活!
《乡村爱情》中的“谢大脚”是个泼辣外向的农村女人.喜欢替人保媒。同时自己的婚姻生活又不美满.对爱情也充满了向往和追求。这注定了”谢大脚”这个人物是个发挥空间很大的角色.也很容易出彩。出生在赤峰、单位在天津、生活在北京的于月仙,起初对东北农村妇女的生活习惯并不是很了解。于月仙说:“我身边的亲戚、朋友不止一个人说,我这相貌最不适合演农村人.当时接到邀请加盟《乡村爱情》.全家人都替我捏把汗。“为了把”谢大脚”演得像那么回事.于月仙一有空就和村民聊天、晒太阳.“我就发现当地的农村妇女个顶个的健壮.肤色黑里透红。我演这个人物也不能瘦啊,我就狂吃.晚上回开原驻地吃,白天就吃农家菜.什么大葱蘸酱.豆角炖肉……我都来者不拒.没几天,肩膀就圆了,脸上肿肿的.胖得简直都快崩溃了.连镜子都不敢照。有一次,我竟然被剧组人员误认成村民清出场.心里特别有成就感。”
为了把握东北农村妇女的做派和口音.于月仙没事就跟大嫂们在村头“扯老婆舌”.啥都能说。于月仙说:“我发现农村人之间关系特别好.在一起有说有笑。她们不像城里人.有什么表情还怕出皱纹,她们表情特夸张.五官移动特别大.我就跟着学,总算把那股子爽劲儿学来了。”
于月仙说,为了找到真正的农村感觉.她那几个月戏里戏外都穿着戏服灯笼裤.而让自己带来的衣服在箱子里睡大觉.走路也水了吧唧的。“谢大脚”外号的来源是因为脚大,为了有大脚的效果.于月仙与服装师在当地选了好几天,终于选中了一双大号女鞋.这双鞋也就陪伴了她三个月。“我平时都穿37码的鞋.这一次只能在鞋里塞上棉花,一穿就是三个月。由于鞋难找.坏了也没的换,连鞋底都掉了也不能扔.只好贴了胶带继续拍戏,我的脚都被乡下的路硌破了。”到最后拍摄跟丈夫李福打架那场戏时.鞋子已经开胶到脚心,成了鸭子嘴.走一步一扇乎,鞋底也被踩到后边了。在场的农村大嫂心疼地说:“姑娘,人靠脚吃饭啊,你这样鞋总不跟脚.可是要坐下病的。”
不过,于月仙付出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没几天.村民们真的就把于月仙当成自家人了。“最让我感动的是,在最热的一天我拍完戏,一位村里老大娘竟然递给我一根冰棍,她说.这个有包装.高级。后来我才知道,村里人自己吃的冰棍都没有包装纸.便宜。这根冰棍价值三毛钱,是大娘从小卖部赊账买来的。拿着冰棍,我一下都不知道该怎么吃了.眼泪差点流下来。”正是因为这些亲身经历吧.于月仙的表演令人颇为信服.连姐夫赵本山都被她塑造的“大脚”感染,在拍摄中即兴作《打油诗》一首:”天涯无处不芳草.找也不在农村找.找也不找谢大脚。”
当代硬笔绘出的柔软古韵
1976年出生于香港的梁嘉贤,由于从小受喜欢国画的父亲的影响,所以耳濡目染对于国画很早就有了一些自己基本的认识。但梁嘉贤坦言起初她并不喜欢国画,因为“要替父亲研墨是一件很闷的事情”。而她真正学习国画是在大学期间,本是理科生的她在香港大学的生物专业修读了一年,但发现自己的志趣并不在于此,便尝试转学至香港中文大学修读艺术系。
“当时对于转校没有报很大的信心和期望,直到真的被学校录取时才敢和父母说这件事情。我知道他们最初有点犹豫,怕我毕业后难找工作。但因为父亲也画画,而且他们都希望我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所以没有反对。我很感激他们,也特别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梁嘉贤说。在艺术系读书的初期,梁嘉贤一直以油画为创作媒介,而后在选修国画人物课时,终于发现“那种内敛、细腻、宁静以至超现实的感觉终于好像对上了胃口。”此后,梁嘉贤在传统工笔绘画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发展自己的个人风格。
在绘画中,梁嘉贤喜欢去尝试不同的东西来保持自己的新鲜感。在她貌似传统工笔的绘画中,运用的其实是现代的绘画工具。她用硬笔(签字笔和针管笔)来模仿工笔画的线条、用水晕开记号笔的墨汁来模仿水墨的效果,在绘制过程的后期,她也常常借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装裱形式。只不过这个过程也充满了很多让观者意想不到的“诡计”。梁嘉贤告诉记者,压镜形式的作品她大多只进行了“托底”,看到的“绫边”其实都是她自己用硬笔一笔一笔画上去的,让它们看起来像是经过了完整的装裱;而手卷的裱法和传统的差不多,只是画心以外的两边她都会画上跟画中故事有关的图案,就像是一段故事的引导和总结。
“最初要这样做的原因是感觉一般作为绫边的绢的花纹和我的画不太搭,而自己画的话自由度会更大,有时画心的图像更可以画出绫边的位置。虽然填起来很花时间也很累,但过程还是令我很着迷。”梁嘉贤坦言,这也是她的创作一般都要花费两个星期甚至两个月的原因之一。
“有时我用硬笔会多一些,有时用水性颜料又会多一些;有时我在构图时非常严谨,有时又喜欢即兴创作;而用签字笔或是针管笔在生宣或熟宣上绘画的技巧和最终呈现效果都有所不同……这其中的差异和组合会积累成不同的语言。”梁嘉贤讲到这些不断的尝试也能给她的创作带来持续的新鲜感。在看似统一风格的画面中,可以看到梁嘉贤在绘画材料和形式语言上都有着非常丰富和多元的尝试。因而她的画也有着并不抢眼,却可以令人越观赏越惊叹和着迷的特质。
“上大学时我很喜欢陈洪绶,他的笔触圆浑有劲,人物造型夸张,作品古雅而怪诞。另外也很喜欢Henry Darger,他的作品看似天真却又残酷,有一种很疯狂的感觉。”对于中国传统画法和西方先锋画法的关注,也令梁嘉贤的插画呈现出了更多融汇中西的风韵,而在她的插画作品中也常常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表面下的疯狂与大胆。
动漫美学的植入
“动漫美学”(Animamix)作为一种广泛的审美倾向和创作潮流,在20世纪末影响了包括设计、建筑、当代艺术在内的整个视觉艺术领域。在亚洲年青一代的艺术家中,很多人都是在日本动漫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故而这种影响自然而然地也会浸染到他们的创作中,梁嘉贤也是这其中的一员。“我从小就很喜欢日本卡通动漫,尤其喜欢那些大眼睛少女的形象。中学时开始看漫画,搞笑、恐怖、悬疑等各种类型的我都爱看。”梁嘉贤说。
和很多风格与形象上的模仿不同,日本动漫的影响在梁嘉贤的画作中更多地体现为一种故事性和叙事方式。策展人陆蓉之在评价动漫美学的特点时曾经说过:“在抽象艺术的审美时代,文章变得支离破碎,说故事的能力被减弱,而在动漫美学里,说故事是很重要的一块。”
梁嘉贤作品里的故事性是最具有特色的地方。她的许多作品都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叙事,在同一幅画面中表现出的是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关系。在她的作品《蕉潮》中,8幅50 x 250cm的画面从右向左,拼合成一个荒诞而完整的故事:一个少年将香蕉种在自己身上,为它浇水施肥,最终香蕉从这个少年的身体中生长了出来,并且可以吃、可以穿,俨然成为了一个新的时尚潮流。荒诞到难以理解的巨幅画面最初只是来源于“不是说把一些水果或种子吃到肚子里就会长出那种水果吗?”的神奇想法,而正是这种如孩童般鬼马的想象成就了梁嘉贤创作的丰富感知。
然而,这并不是梁嘉贤疯狂的全部。近观这件作品会发现,原来这件巨幅作品的背景颜色,也是梁嘉贤用硬笔一笔一笔地填出来的,光是上色就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这也成为她创作时间最长的一幅作品。“当时我还在‘中大’读MFA,在画到第七张的时候,我曾有一晚梦到自己把‘中大’艺术系一整层的墙都填满了!”梁嘉贤笑说。虽然画起来又苦又累,但是梁嘉贤对于这种近似偏执狂的创作状态似乎也颇为享受。
诗情背后的黑色“童话”
梁嘉贤儿时有一个奇怪的嗜好,就是爱背广告歌。她对于那些言简意赅、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短句有着天然的兴趣,也能够顺溜地背下许多当时流行的广告歌。大学毕业后,梁嘉贤在闲暇之余也经常会写上几句,这些小诗后来还发展成《懒人精读》这件作品。对于她来说,写作这些打油诗本身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而它们与画面之间的互动也令整个作品更加别有意趣。
“人在旅途回头望,看见小姐在化妆。
路途崎岖手震荡,唇彩眉笔从不放。
笑问小姐何事忙,小姐边说边上妆。
约会王子实太赶,午夜之前要回航。”
在作品《遇上灰姑娘》中,两位赤裸身体的少女骑着两匹骏马,似乎一边跋山涉水地赶路一边梳妆打扮。远处,可以给她们幸福生活与甜美爱情的白马王子的城堡红旗飘飘,似乎在向她们招手……但是仔细一看,两匹骏马的肚子下面两根无情的铁柱破灭了美丽的童话,原来灰姑娘们骑的只是两匹“木马”,幸福注定停留在触手可得,却依然遥不可及的远方。
“你说什么都会中,好像先知一样准。
天崩地裂龙卷风,噩运霉运无不懂。
祈求告知六数字,中奖从此生活易。
开口那一刻才知,乌鸦八哥太相似。”
这是作品《预言鸟》中的一首打油诗。对于梁嘉贤来说,乌鸦是卡通片里有人做了蠢事,或者倒霉事的时候才会出现的鸟。它仿佛有一种能够预知不祥的能力,人们总是渴求“预知”,于是便会向它祈求一番。“祈求告知六数字,中奖从此生活易。”大概是很多人内心里都会有的愿望,希望幸运之神能够眷顾到自己,可以平步青云,不劳而获。“但是画面中其实画的是八歌,因为乌鸦和八歌都是黑色的鸟,乍看之下可能会认错,知道他们开口叫的时候才会发现自己把它们认错了。”梁嘉贤说。
在梁嘉贤的作品中,这别有用心的黑色幽默可能会让观者有一种上当受骗却说不出所以然的感觉,是细细品味,却能咀嚼出一种更加深沉的悲凉。
创作便是对于生活的解与不解
“我的灵感都来自于对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的回应和思考。”因此梁嘉贤选择描绘的都是现代生活中的人物形象,这样才能够更加贴近自身,表达出更加真实的感受,她继续讲到:“虽然自己也说不清楚那个画面中经常出现的短发女孩形象来源于哪里(只是发型和自己儿时十分相像),但就觉得她便应该是那个样子的。”
爱情、等待、虚荣、欲念加上女子的敏感与多思,一个看似柔弱、懵懂的少女要面对现实生活中诸多纷繁复杂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巨大的困境。对于生活,梁嘉贤认为“在甜美的表象下,其实总是暗藏着阴暗与凶险的一面。”她的画就揭露了这样一种矛盾:看似甜蜜美好的,其实不过是许多诱人的陷阱罢了,若误入其中,则很有可能被其套牢,陷入凶险的境地。
这个故事是我们老师说的,为了教我们一个道理:腹有诗书气自华。在这个故事的鼓舞下,我每天早晨起来背书,到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就把所有初中课本里的文言文全背了,还背了一百多首古诗,一百多首宋词,能准确地在早晨感叹“杨柳岸,晓风残月”,晚上苦闷“纤云弄巧,飞星传恨”。
那真是一个用内涵泡妞的黄金时代,虽然我还没有这个明确意识。因为偶尔说点文言文,再加上苦练大字,我的身边从没缺少过女同学。她们向我请教诗词歌赋,请我代做暑假作业,跟我谈点人生、理想啥的。有一回,上音乐课,我怎么也不会唱《解放区的天》后面那个“呀忽嗨嗨一个呀嗨”,结果两个女同学主动来教我。最严重的是,一个女同学写了张纸条给我:I love you是什么意思?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色厉内荏的我只好装作自己英语不及格。
一直到我当兵的年代,用内涵讨姑娘欢心还颇有市场。一个班8个人,基本上可以从床头柜里找出至少3本情书大全或者情诗N百首。有一回,战友买来一本新版情书大全,刚挑好范文,发现已经被女朋友的来信引用过了。大家安慰他:抄书都能抄到一块儿去,这还不叫缘分叫什么?
但战士的爱情一般止于新兵时期,那些情书大全大多在第二个冬天到来之前,“传帮带”给新兵了。一些老兵置军法于不顾,开始在驻地卖弄风情,泡妞的重心转移到饭馆或溜冰场了。
离开部队之后,我也见过几个姑娘。第一个姑娘盯的是我的复员费,当时心高气傲的我,主动给人家送了祝福;第二个谈过一小段时间,我甚至还给她写了几首打油诗,但最终还是她主动给我送了祝福,因为我把在当地小报的工作给辞了;第三个第一次见面就明确告诉我从来不看任何文艺作品,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让人心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