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爱情打油诗(精选5篇)(幽默的爱情打油诗)

爱情打油诗(精选5篇)(幽默的爱情打油诗)


爱情打油诗范文第1篇

话说这一年冬天下了场大雪,四周一片白茫茫,张打油触景生情,随口咏出了“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的诗句。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虽然用的是文人不屑使用的通俗易懂的俗语,但独辟蹊径。尤其一个“肿”字,虽俗却极为传神,很得诗家练字之功效。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

还是这个张打油,第二年冬天又遇下雪,他出门路过参政的私邸,诗兴勃发,顺手在白墙上题了一首咏雪诗:“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题写完毕便扬长而去。不久,参政返回,发现墙上的题诗,很是生气,下令缉拿作诗人。左右将其平日喜作这类诗的张打油抓来责问。张打油不慌不忙地说:“我虽然没有什么才气,但还略懂写诗作文,哪会写这样的东西?”为了证实该诗是否张打油所作,参政未急于治罪,而是令张再作诗一首。当时南阳城被叛军安禄山部围困,正待朝廷派兵增援,参政就以此为题让张打油写一首诗。张打油略想片刻,脱口吟道:“天兵十万南阳,也无援兵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参政一听,此诗的腔调与墙上的如出一辙,一模一样,禁不住大笑起来。从此,人们把这类以俚语俗句入诗,通俗易懂,不求平仄对仗的诗作,称为打油诗。后来各个朝代的文人,也都纷纷继承和发展这种诗歌形式,写出了许多颇有意思的打油诗。

张打油作为这类诗歌的始作俑者,着实有着不浅的功力和造诣。

打油诗的格律不讲究,对仗不要求,敢于突破当时流行诗歌的条框规矩,随心而为,自由发挥,没有一点儿反叛意识和创造精神是绝对做不到的,完全符合“创新发展”的要求。

打油诗的内容通俗易懂,多采用一些俚语、俗语,且幽默诙谐,人民喜闻乐见,说明张打油具有极强烈的民众意识,让老百姓能读懂自己的作品,相当于贯彻今天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宗旨。

爱情打油诗范文第2篇

安徽  鲍亚民

请看唐代张打油的诗:“天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铁锹的使铁锹。”这首打油诗的前两句,运用的是文学语言,富丽典雅,很有诗歌的韵味,是衬;最后两句运用了不宜入诗的俚俗语言,不合诗歌的韵律节奏,这是跌。这一衬一跌,判若天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先用几句话作衬托,然后再急速地转变跌落的修辞方式称为“衬跌”。

衬跌有如瀑布,落差越大越壮观。这往往通过数量、程度、状态等方面的骤变来达到它的修辞效果。明朝张岱《快园道古》记载:一个人喜欢作十七字诗,见有妇人从前面经过,便作诗道:“走过一娇娘,罗裙绕地长。金莲刚四寸,横量。”后来因为犯法被发配勋阳,母舅送他,两人相对而泣。母舅瞎了一只眼,他作诗道:“发配在勋阳,见舅如见娘。两个齐下泪,三行。”这个人作的“三句半”诗,前三句采用五言诗的形式,最后一句却突然变成了两个字,这是数量上的由多往少的跌落,读来令人苦笑不得,诙谐有趣。

衬跌运用得好,可以起到出人意外,在人意中的效果。请看凌飞、文闽《爱情与幽默》中的例子:

台湾一家文艺社征文比赛:“请以最短的文章,论述恋爱始末。”结果小王得了冠军。其文如下:

初恋:心中、眼中只有她。

热恋:妈妈叫我向东,爱人叫我向西,向西。

失恋:爱人结婚了,新郎不是我。

爱情打油诗范文第3篇

【关键词】郭新民;黑夜;意象

在郭新民的诗歌里,黑夜是绕不开的一个重要意象,在他的诗歌世界里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与“夜”直接关联的意象有“黑夜”、“夜色”、“夜晚”、“寒夜”、“长夜”等。黑夜不同的象征意蕴既是诗人对这个世界的想象,也是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在郭新民的精神世界里,“夜”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性的名词,它更具有一种天然的黑暗属性,诗人对于这种属性的特别强调,有时是为了突显一种贫困、落后的状态:“落日十分无耐地咳出困顿凄清的黄昏/老村里零零星星的油灯点亮了黑漆漆的夜晚”(《哦,太行山的老村》),“凄清的黄昏”、“零星的油灯”、“黑漆漆的夜晚”这三个意象鲜明地暗示这个太行山深处的老村是贫穷而落后的,尤其用油灯点亮的夜晚更让人深感寒心,不是油灯点亮夜晚,而是油灯让夜晚显得更加漆黑,老村的落后一如这漆黑的夜一般,“最难熬出的是睡不醒的长夜/最难消除的是彻夜不宁的噩梦/穷人啊,夜有多长,噩梦就有多长”,而这贫困的状态一如难熬的长夜,人们在贫困中的挣扎如同整夜的噩梦,如果不摆脱贫困,老村的人们就无法摆脱对于生存的苦苦挣扎,“依然是看老天脸色靠老天吃饭的”老村只能在“在黄土炕上翻来覆去彻夜难眠”,因此这“夜”是焦灼不安的夜,然而何时才是尽头,何时才能摆脱,表达了诗人内心对落后老村的关怀与担忧。

“夜”是光的消失,是光的被遮蔽,因为遮蔽,所以藏污纳垢,包庇着人性的弱点和黑暗面,也象征着现实的黑暗。“一声呐喊/从深深的夜色中坠落/让诗人敏感而脆弱的灵魂/颤栗不已”(《还有什么要坠落》),这呐喊是从黑暗中迸发的,暗喻了灵魂对于黑暗现实的挣扎与反抗,但这种反抗似乎是微弱的,是无效的,因为“坠落”的姿态就暗示了“呐喊”的无力与失声,敏感的诗人为现实的“坠落”,人性的“坠落”而颤栗。“那些夜色中活跃的欲望/全是人与动物命中注定的本性/或者热烈而甜美,或者残忍而恐怖”,人类的本能由各种欲望构成,“夜色”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文明的面具,从而为本能的暴露提供了舞台,但正是这些“活跃的欲望”让诗人感到这世间的人们对精神的漠视和囚禁,诗人为此疼痛、忧愁。

追求真善美、鞭挞假丑恶的诗人秉着对现实的关怀,他无法回避现实中的黑暗,人性中的黑暗,因此“你的心灵突然被鞭子疯狂抽打/你的眼睛总是被黑夜紧紧蒙住/你的胴体正遭受猝不及防的” (《我对你说》),他的眼睛总是无法逃避对黑暗的追索,“确是疯了,在寒夜中执著写诗的时候/那是上帝赐予的庄严而神圣的权利”,这是一个诗人对于自己职责的最好注解,即使身处黑暗与浑浊,但诗人的诗心依然不灭,他依然秉持自己的诗歌理想在浑浊中前进,在黑暗中切近生命之真:“以黑布蒙着的眼睛辨认生活的色彩/用化石塞堵的耳朵聆听黑夜的呼叫”(《内心独白》)。

面对“夜”的遮蔽性与黑暗性,诗人认为只有爱可以祛除“夜”的黑,祛除“夜”的无情与残酷:夜色,设想沉没什么/而纵情人的心灵/正喷射炽烈的阳光/那时刻,闭上眼睛/用第六感觉享受光明(《享受光明》),纵情人的心灵是炽热而真纯的,而唯有这样富于热度的心灵才能散发温暖的光辉,这便是爱的力量,正如在《是一座鹊桥》中诗人所写:“爱的篝火常常把夜色照亮”。

所以在表达爱情的语境里,“夜”在诗人的笔下是温柔的,多情的,美丽的,以缱绻的“夜色”出现:“五月的夜色很美/五月的处女地很美/我的心情很美/哼一支小夜曲/就不知不觉/越过了界/却没有听到守夜人/警告”(《花开的姿势》),爱情的光泽笼罩着诗人的心灵,他眼里的夜因为这眩惑的光泽而变得异常动人,“夜”又是诗人表达爱情的最佳时刻,是爱情的一种陪衬,是爱情发生的背景,如“心鼓骤起/情谱骤起/乘夜色灿然登台/接下来,将是我/幸福地演奏”(《无弦琴》)。

爱情打油诗范文第4篇

(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情背诵《游子吟》。

(二)抓住文中“忙着”、“夜深了”等词句体会母亲对孟郊的慈爱。

(三)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体会母亲对子女的关怀之情,教育学生从小体贴、孝敬父母,懂得报答生命中有恩于自己的人。

二、教学准备

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课前《读唐诗》。

(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谷建芬的唐诗儿歌,配上意蕴悠长的古诗画面,很快就把学生带入音诗画的优美意境中,为整堂课的教学基调做了很好的铺垫。)

1.师:《读唐诗》这首歌中唱道,唐诗里有苦,唐诗里有乐,唐诗是祖先在向我们诉说,那么唐朝诗人孟郊在他的《游子吟》这首诗中,又向我们诉说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母亲的恩情》(板书课题)。

2.复习词语:上节课我们学的这些词语你们还记得吗?(开火车读、齐读)

湿润 恩情 抚摸 注视 慈爱

光辉 沐浴 报答 铭记 著名

3.出示课件《母亲的恩情》:母亲的恩情孟郊一直铭记在心,他把对母亲的爱和思念都凝聚在了《游子吟》这首诗里,想读读这首诗吗?(出示古诗,指名读,评读。)

(二)图文结合,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插图一:瞧,这就是孟郊的母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这是什么时间,孟郊的母亲在干什么?(深夜,母亲在油灯下缝衣)

2.课文第一自然段就是写孟郊出远门的前夜,母亲在油灯下缝补衣服的情景,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文字)。

师:谁愿意站起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边听边想,哪些地方的描写最让你感动。

3.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体会母亲的恩情,指导朗读。

(1)“夜深了”中的“深”说明缝的时间应该到了什么时候了?(半夜)人们早就进入梦乡了,可母亲还在“忙着”缝补衣裳。一个“忙”字,道出了母亲顾不得休息,不停地在穿针引线,缝补衣服。

“一针针一线线”,是一针、一线吗?针脚细细密密地排列着,这就是又细又密的针脚(出示视频)。

夜深了,油灯里的油添了一次又一次,母亲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缝着,看着她劳碌的身影,你想对孟郊的母亲说什么。(生:快休息吧)

为什么母亲还舍不得休息,花那么长时间把针脚缝得又细又密?

生读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母亲的担忧仅仅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吗?还担忧什么?(生自由说……)

师小结:母亲的担忧无穷无尽,文中用一个标点表示出来了。

谁来读好这句话:她想,孩儿这次外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尽量把衣服缝得又细又密,希望儿子穿得久些,少受风寒。母亲不仅仅是在缝衣服啊,她把自己对儿子的关爱和牵挂也缝进了一针针一线线。

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吧。

(这是学习方法的暗示:母亲在油灯下缝补衣服的视频,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又能帮助学生一边读一边插上想象的翅膀——读书要读出画面来。)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引读第二段: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他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出示此句。

2.母亲送了一程又一程,一直送到村外,母亲是多么不舍呀,还有谁想读母亲说的话?

(一生读)师:郊儿,独自出门在外,可要照顾好自己,平安归来啊!

(一生读)师:儿行千里,别忘了这里还有你的家,还有牵挂着你的老母亲!

(齐读)师:这就是“意恐迟迟归”。现在你们知道“意恐”的意思了吗?

联系《蜗牛的奖杯》理解“意恐”的意思:“生怕”、“担心”、“唯恐”。

3.母亲的叮咛,孟郊都记住了吗?(生读: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

谁能边做动作边读这句话?体会“不住”。

我看到你在不停地点头,看来你明白了母亲的心意。

让我们一起铭记母亲的叮咛:“郊儿,你可要早点儿回来呀!”生:做点头的动作。

4.出示:他看到母亲……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就是即将远行的孟郊,看到满头白发的母亲,你想说些什么吗?(生:母亲呀,您的白发就是为劳的结果啊!)

师:你们说的这些话,孟郊说了吗?(没有)

师:为什么?

生:他看见母亲的白发,快要哭了,他不敢说话,一说话,眼泪就会流下来。

生:孟郊心里非常激动,所以使劲点头,他怕说舍不得母亲的话,会使母亲更加伤心。

师:千言万语,满腔激情都在这“不住地点头”中了,来读好这两个句子。

昏黄的油灯下,母亲不辞辛劳缝衣的情景深深地印在孟郊的脑海中,母亲的叮咛时时在耳边回响,孟郊把这感人的一幕幕写在了《游子吟》中,出示诗。

你能找出对应的诗句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指名读、齐读)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激起思维的火花,理解关键词“意恐”,感悟母子情深,依依惜别的情景)

(四)教学第三自然段。

孟郊告别了母亲,独自一人上路了。一路上,孟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想。

(课件出示第三自然段)

生回答孟郊看到的,读第一句话。

师:我觉得你“生机勃勃”读得特别好,仿佛让我看到了阳光下的小草舒展着身子,欢笑着,成长着。还有谁也想来读一读?万物生长靠太阳,正是有了阳光的沐浴,小草才会长得青翠欲滴呀。

齐读第一句。

师:诗人还看到了什么?又细又密的针脚。文中用哪个词来表示看的呢?(注视)

这可不是一般地看,而是用心注意地看。

看着眼前的景色,抚摸着身上又细又密的针脚,孟郊情不自禁地想到:

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

如果不用句号,这句话该怎么说?

这句话中,把_____比作_____了。

他觉得自己就像眼前的小草,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_______________啊!

母爱恩重如山,孩子又怎能报答得了母亲的恩情呢。

再读最后两句。师:诗人把这种感想融进了诗句里。

(出示: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小结诗人情况,诗人很早就离开了家,直到46岁才考取了进士,50岁才在我们江苏溧阳做了个县尉的小官,当他安定下来,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接母亲来尽孝。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学了《游子吟》,你最想把这首诗送给谁?指名两生说,诵读。

(在问题情境中,激起学生的回忆,触动学生的心灵,孩子们在述说中再次感怀母恩。是啊,母亲深恩永难忘!这时的述说是学生真情的流露。)

(五)结语。

同学们,《游子吟》记录着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寄托着儿女对母亲的感恩,古往今来,无数人被这首诗打动。作曲家谷建芬也为这首诗谱了曲子,让我们在歌声中永远铭记。

爱情打油诗范文第5篇

雷小禅

少年时看世俗,一定是俗的。谁家娶了新妇,谁家盖了新房,又有谁家国外有亲戚,当时一定是讨厌的。我宁愿素衣布衫捧一本线装书看,想着一个人远行,带有行为艺术的味道。那时我想:特立独行的女子怎么可以沦为世俗品相?怎么可以结婚生子过一日三餐的生活?

认识―个女子,年纪轻轻便得了很多大奖,文字算是烈火烹油一般火辣辣,热到人炽。有记者采访她,她说,宁愿青灯枯坐,或做欢场女子,连朝语不歇。这样的话真是惊人,她的文字与她的人都如达利的画,步步紧逼,让人没有退路,连错觉得她孤单而薄凉。大家趋之若鹜地喜欢着她,好似喜欢另类的王菲。

王菲也那样势孤,太特立独行,不管不顾地张扬。但我更喜欢她后来嫁作人妇的姿态,更接近世俗的团圆和喜悦。她亦和李亚鹏的母亲有口角,亦有委屈就流眼泪、喜悦了就撒娇。世俗真的是俗吗?我已不这样感觉了。因为看了多年风雨中的花开花落,觉得牡丹有牡丹的俗,但也有它的好,个个如莲花,那倒真是俗了。

萨特和波娃不世俗,两个大哲学家不认同婚姻,要做永远的情人、一生的情人。我年少时无限向往,决心要做这样的女子、找这样的男子,定期去威尼斯的小咖啡馆约会,没孩子没柴米油盐只有爱情。原以为只有爱情是多么美妙的蓝图,可事实并非这样。波娃的苦她自己吞下去,那并不是哲学的过错,却一定是男人的过错。

西岭雪在《西望张爱玲》中说如果张爱玲有个一男半女,在以后寡居的几年中会给她带来多大的欣慰和快乐!读到此,我的眼睛发酸,因为养不起孩子,张爱玲唯一一次怀孕流产了!如果她嫁给桑弧,或者再低一点,嫁给一个只会烧菜的平凡男子,或许不会孤寂到死都无人知晓。虽然是最孤绝的行为艺术,但以生命为代价未免太奢侈。

前面提到的美才女今年结了婚。我真为她祝福,希望她在现实生活中花好月圆,过着酱油是酱油、醋是醋的生活。她抱怨自己比从前俗了很多,居然研究鸡翅有多少种做法,说如果用可乐来炖会非常美味。我在她博客上留言说:“你呀,算真正懂得了生活。”

从前只觉得母亲俗,每天不厌其烦地做饭。她一生致力于研究每天吃什么最营养,自己做沙拉酱和鱼片、红烧排骨要用砂锅、牛肉要吃后腿的肉、饺子一次至少4种馅……饭后要仔细化妆,然后去打打麻将弹弹琴。参加老年合唱团。我曾说母亲过得太俗气,但年龄越长,我越喜欢这种俗气了,要有什么样的心态才有这样的俗气?她把岁月静好过成了似水流年;把山高水远包进了自己的饺子;根本没在意自己的鬓角已白,依然好眉好目地笑着说:“今儿广场上有电影,是老片《刘巧儿》,我得早早去占座……”我真喜欢这样的生活。

年少时迷恋过分自恋的三毛,后来在土豆网听到她的声音、看到她的视频,那声音空灵幽素不似人间,我反倒开始厌倦她了,她多么空虚自恋、多么自私一只图痛快选择了一双丝袜,而置年高的父母于不顾!她如此孤芳自赏又如此让人不能原谅。

我宁愿世俗地活到老,陪着世俗的父母一起买菜、打打小牌儿、听听小曲儿;逗逗隔壁邻居家的小囡囡;亲手煮一锅银耳红枣莲子羹,坐在满是花香的阳台上一边听评书一边喝下去。我不嫌俗气,真正的世俗是佛家的一枝花,有着不可触摸的禅意,就像我家17楼上的那只蝉。张开红色的透明羽翼与我对视。我轻轻地笑,然后轻轻地说:“嗨,你也在这里?”

“养病”诗话

王达远

养病首先要养心。有一首古诗《眠石》(宋・饶节)写道:“静中与世不相关,草木无情亦自闲。技石枕头眠落叶,更无魂梦到人间。”意思是说,人们应努力追求心的宁静,正如在枕石而眠、落叶抚慰闲适中忘记世间的熙攘纷争,忧愁也就自然被关在门外。清代医书《养生至论》引林鉴堂诗谓:“自家有病自家知,起念还当把念医。只是心生心作病,心安哪有病来时。”

患病须遵循医嘱,对症下药,善于服药。杜甫有诗云:“多病所须惟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陆游主张生病用药要恰如其分,适可而止:“药与疾相当,何恙不能已?良医善用药,疾去药亦止。”即使在病重之时,也不能失去气节和人品,奋发高扬的精神是战胜疾病的法宝。故白居易诗云:“贫坚志士节,病长高人情。”杜甫也说:“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