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得浮生一日闲,朋友相邀,一道去游览芜湖天门山。一路无语,思绪早已活跃,只因诗仙李白与天门的渊源,只因那一首传诵千年的古诗。心中无数次想象着天门山的险峻,无数次憧憬着天门山的雄伟,无数次膜拜着太白文化的印记。
车行一路,芜湖在望,天门在哪里?隔着车窗,我四处搜寻。朋友说快了,天门在郊外。车离市区,渐见荒凉,屋舍简陋,土地荒芜。上了江堤,一座低矮的小山突兀在眼前。小山一面陡峭临江,皆褐色岩石;三面低缓土坡,均植被茂密。山顶有一座粗大的、水泥浇筑的、烟囱状的巨物,仔细看看,竟是一座跨江电缆塔。朋友说,天门山到了。依次下车,沿着一条砂石路,我们来到山前,竟有些苍凉的感觉。只有站在江边凝望天门,还能让人体验长江的雄浑壮阔,还能让人想象当年李白泛舟的豪放进取。
沿着一条笔直得有些夸张的水泥台阶,我们拾级而上。一路绿树相荫,江风习习,倒也惬意。只是台阶较陡,两边土坡陡峭,没有护栏,又缺少休息平台,让人有些腿累罢了。渐近山顶时,一上一下有两个钢筋水泥结构的亭子,圆形的亭柱上不见一副对联。本应题咏风月,怀古论今,李白风雅,江山灵秀的地方,倒有很多游人的刻痕,“某某到此一游”“某某爱某某”……赫然在目,触目惊心。各式各样的食品塑料袋遍地都是,五花八门的饮料瓶横躺地上。巨大的跨江电缆塔矗立在这里,直冲云霄,让人望而生畏。水泥台阶的尽头是一条蜿蜒的小土路,好在是晴天,路不滑。沿着这条小路,我们登上了东梁山的山顶。山顶不大,四周被小树包围,视线被挡,看不到江面全景,只能透过缝隙欣赏江景。四面没有护栏,也没有警示标志,如果是雨后天气,地面打滑,绝对是不能来的。伫立山顶,江风拂面,眺望对面西梁山,想象着诗仙李白泛舟江中,临风把酒,壮志满怀;想象着诗人迎风长啸,吟咏诗篇,一时竟有些陶醉。等到要下去的时候,竟有些留恋。
我们原路返回,来到山下。绕过一座寺庙,一个偌大的广场呈现在眼前。广场西侧,一座高大的大理石李白雕像矗立在这里。雕像面向天门,仿佛是在眺望天门,浮想联翩,传诵千古的诗篇将要从他的口中吟出一样。座基上植有松柏及一些小灌木,座基的一侧镌刻着李白的《望天门山》。飘逸灵动的描金大字,隐隐透出仙风道骨,这倒与李白的神韵相契合。走遍景区,唯有这里还能感受到一点太白文化的印记,能体味到一点诗仙狂放的个性。
广场临江,下面是一片很大的沙滩,灰褐色的细沙在阳光下白灿灿地泛着光。沙滩上各种摊贩星罗棋布,嬉戏的人们到处都是。我们信步前行,带着希冀,带着游兴也来到沙滩。虽江沙软如棉,虽欢声笑语,虽江水轻抚,我却提不起兴趣。五彩斑斓的塑料袋随风起舞,形形色色的塑料瓶星星点点,随江水冲上岸的各种垃圾随处可见。别了,这令人爱恨交加的沙滩;别了,这稍有太白遗风的广场;别了,这正气不足的天门山。
一首《望天门山》一唱就是上千年,但文化的积淀也许总会掺杂些瑕疵,一如这天门山上的冲天电塔;一如这天门山上的信手涂鸦;也一如这江边沙滩的小摊垃圾。当今的人们啊,不知何时能拂去人为的肮脏,洗去虚伪的铅华,让文化的本色显现,让我等天门归来仍思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