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洋园

洋园


有一天上午,诗社要组织大家去参观临平洋园。我接到通知犯起了疑惑。在临平这地方,我虽说住的时间不长,可没有听说过有个叫洋园的地名。路远吗?我问了几位年长于我的老人,没有人知道洋园在哪里!是个小地方,很偏僻?怀着好奇我冒着大雨去了集合地点,桂芳桥社区。一到那里,诗社的老师们大多是熟人,彼此打了招呼,寒喧了几句后,我迫切地问洋园在哪里,没有想到老师们故意地卖起了官子,说你去了就知道了。我心里真的嘀咕着,临平这地方还有我不知道的去处?洋园到底是什么有名有声的地方,还值诗人们参观一番?

诗社小组跟着社区的同志东转西拐,穿过了小巷,小公园,沿着甏缸巷走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园子里。只见这里有亭台楼阁,围墙一新,似乎都是刚翻修的庭院。正面是水榭楼亭,楼亭上顶黑瓦油亮,下方根根亭柱朱红漆刷过,漆味还很浓郁。楼亭脚下是水池,水池内有几颗莲花,还未绽开。站在对面看去,像《红楼梦》大观园的戏台。这是一座翻新的,古代大户人家的豪宅?正在我疑惑时,小组长姚老师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洋园。我顺他的手指望上一看,“洋园”两个大字方方正正写在门轩上边。“洋园”我曾经无数次地走过这里。东湖立交桥开车下来往右轨就去梅堰路,我上下班都要往这个地方过的。怎么就不知道这里叫“洋园”?我脑子里的印象,这里是几栋破瓦房,残破得露了檐子,连撑起房屋的柱子都暴露在风雨中多年了,怎么,半年多没往这里过,就变化那么大?是什么人物在这里住过,就引来那么大的变化!新的院墙壁画眩目,庭院轩阁都是仿了古风古貌建的,就是脚踩的地面也是细小的鹅卵石和磁碗口条镶嵌而成的!好气派,社区把这里作了新景点,定有原因吧?

社区同志介绍说,这里原有的破房子之所以一直留着,是因为这里曾住着一位大人物!他是这临平街上住过的最大的官。他叫孙士毅,清朝乾隆年间的两广总督!听到这里,我大吃一惊!原来旧屋破房是两广总督孙士毅留下的。关于孙士毅,我略知一二。据说他是一位文武全才,自幼勤奋好学,博通经史,清乾隆二十六年中进士,第二年高宗南巡时,孙士毅获面试机会,得一等第一名,授内阁中书,又任军机章京,负责军机常务,做过户部郎中,大理寺少卿,任过广西布政使,又升任巡抚,应时任总督李侍尧贪渎案负失察之责被革职,在抄没家产时,发现他家没有余资余财,乾隆帝念其清廉,授翰林编修一职,令其篡校《四库全文》。此书耗时十三年,共三万六千册,八亿字,是他与总编纪晓岚组织三百六十多位高官编写而成的。书成后,又被升授太常少卿,山东布政使,广西巡抚,两广总督等要职,还任过礼部尚书,四川总督。一生为政清廉,体察民情,受士民爱戴,在征缅,平台湾林爽文叛乱中战功卓著。76岁那年卒于军中。终其一生,应该评他为是名好官。

如此清朝大员宅地,当时该有何等荣耀和辉煌。然而给我的印象此地却是瓦栎残破,旧壁烂墙维持长久。每次从东湖路立交桥开车下来只见此坍塌之景与现代都市格格不入。真是屋败人去不能以当日为荣!时代的变迁把主人都送进了历史。大江东去,浪陶尽千古风浪人物。昔时王谢堂前燕,散入寻常百姓家。见到此景,自然地就想起了古代大师们的诗句。万幸的是由于桂芳桥社区按政府的指示,注重对旧文物的保护,才将此地翻修一新,让这旧宅故地重现光辉。大概诗人的心总有点相同的感触,为此景我就写下了《水调歌。洋园》一词,以记此次参观:

旧屋随人去,
宅地变游园。
百年世事难料,
兴败此空间。
青石残碑留迹,
几代子孙奋业?
崛起靠祖先。
士毅会文武,
后辈谁图鲜?
转天地,
变云月,
建新轩。
荣则同喜,
情叹今昔,
语无言。
时有周期轮变,
事有无端重现,
自古巧成圆。
谁料三生事,
可去做神仙!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