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街》是沈从文于一九三一年五月十日完成的。当时沈从文的家乡湘西军阀割据,为了扩大势力,他们都纷纷到处抓壮丁充军,甚至冒充土匪抢人。散文《街》描写的正是当男人都被抓走后,村子里的女人和孩子的生活。
这篇散文首先从这条街的早晨写起,表面上看起来,这条街的白天与别处没有什么两样一样是繁忙忙碌,但随着日头的渐渐远去尤其是到了黄昏,这条街慢慢显出与别处的不同来:首先映入读者眼帘的是女人孩子对家人的翘首企盼。
在这里沈从文用了画龙点睛的寥寥几笔就把小街上女人对于在外亲人的思念生动刻划了出来:女人“低低地喊出了一个人的名字”,“一面摇动背上的孩子,一面总轻轻的唱着忧郁凄凉的歌,娱悦到心上的寂寞。”并且哄着小孩说“爸爸晚上回来了,回来了,因为老鸹一到晚上也回来了!”
黄昏是动感情的时刻。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家笔下,我们看到风烛残年的老人在惆怅地盼望浪子的归来,待字闺中的少女们在心听求爱的小夜曲,还有背井离乡的旅人在黄昏中勾起浓重的乡愁。而在沈从文散文《街》中我们则看到女人对于自己家人的思念。
散文最后写“阴雨天的夜里”周围的山上有狼低泣的声音,街道上传来打更人的梆子声,此情此景读来何等凄凉难耐!
街总是不寂寞的,因为孩子们无知的吵闹和女人们辛勤的劳动使这条长长的街看起来生机勃勃。
然而在这背后又是什么呢无尽的悲哀。无尽的寂寞。无尽的思念。她们想念丈夫,她们渴望再见到他们。每当她们看见新娘子,总会完全把手中的工作放下,站在门口满怀欣喜的眺望着,直到看不见她的背影时才重重的叹口气,回到自己的工作里去;每当她们等来一封信,就会一起围上去,找个识字的人念着听。
她们多么希望那新娘子是自己,多么怀念以前的日子;她们多么希望那信是寄给自己的,多么害怕自己的丈夫死去甚至杳无音讯。她们固执的相信,固执的等待,任凭年华流逝,岁月蹉跎。或许她们已经不再年轻,或许她们已经不再拥有美丽的容颜,或许她们已经将孩童抚育成人,或许她们的泪水已经流尽,希望已经渺茫。
然而她们依然在等待,依然在承受着生存的压力与生活的寂寞。
望着年轻的女子一个个出嫁,长街古老的灰色渐渐被丝绸衣衫喜庆的大红色渲染,她们哄着怀中哭闹的孩童,黑色瞳孔中一望无际的寂寞足以让一切绚丽的色彩瞬时凋零。望着孩子们逐渐长大,喃喃的问着她们:“爸爸呢我想爸爸!我要爸爸!”,就算她们的心中涌起千层波浪,眼中泪水翻腾,也仍要在孩子面前一边笑一边找个理由搪塞。
街对面的妇人夜晚烧纸的时候,哭声在长街上久久萦绕,她们的孩子望着夜色中异常耀眼的火光无知的笑,而她们却在红艳艳的火光中思念远方的丈夫。“我的丈夫是否还在呢”她们也曾无数次这样问。然而回答她们的只有寂静长街那头凄厉的狼嗥。
在描写手法上,《街》通过一个偏远的小城表面“热闹”其实寂寞的生活场景的刻画,反映了军阀混战下的人们的生活痛苦,表达了作者对于没有了“男人”的妇人们的深切同情。
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很大程度来自于对小城看似平静其实饱含深情的生活状态的描写。 饱含深情的生活场景描写。文章就是写小城的一天的生活,“各个人家开了门……到街市尽头去提水。”“这一条街静静地像在午睡……织男子们束腰用的板带过日子。”这样的生活场景描写处处可见,看似热闹的背后是妇人独立支撑的寂寞与乏生气。
细腻的笔触让小城的一天生动再现,看似冷静的刻画的背后是作者那颗悲悯的心。 含泪的心理描写。“因为她一定想着一些事情……她一定还想到另外一些事情。”妇人心不在焉,说明了她们对男人的思念牵挂之切,“一面总轻轻地唱着忧郁凄凉的歌,娱悦到心上的寂寞。
”寂寞的等待,无奈的“娱悦”,虽然是歌声,可是这歌声却让我们心酸落泪。“见到这火光的孩子们,也照例十分欢喜。”以乐写哀,无知孩童的乐,反衬的是妇人失去男人的无限悲哀。 除了生活场景与环境的描写,本文还运用了动作、语言描写,灵活多样的描写,处处写真,处处含泪,感人至深。
时间
作者:沈从文
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时间证实一切,因为它改变一切。气候寒暑,草木荣枯,人从生到死,都不能缺少时间,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
常说到“生命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
其实一个人活下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过占有几十个年头的时间罢了。生前世界没有他,他无意义和价值可言的;活到不能再活死掉了,他没有生命,他自然更无意义和价值可言。
正仿佛多数人的愚昧与少数人的聪明,对生命下的结论差不多都以为是“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是活个几十年”,因此都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活下去等待死,死后让棺木来装殓他,黄土来掩埋他,蛆虫来收拾他。
生命的意义解释的即如此单纯,“活下去,活着,倒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因此次一等的聪明人,同次一等的愚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找出第二种结论,就是“怎么样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虽更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然而生活得失取舍之间,到底就有了分歧。
这分歧一看就明白的。大别言之,聪明人要理解生活,愚套人要习惯生活。聪明人以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更好,且竭力追求那个理想。愚蠢人对习惯完全满意,安于现状,保证习惯。(在世俗观察上,这两种人称呼常常相反,安于习惯的被称为聪明人,怀抱理想的人却成愚蠢家伙。
)
两种人即同样有个“怎么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的打算,要从人与人之间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即或择业相同,成就却不相同。同样想征服颜色线条作画家,同样想征服乐器音声作音乐家,同样想征服木石铜牙及其他材料作雕刻家,甚至于同样想征服人身行为作帝王,同样想征服人心信仰作思想家或教主,一切结果都不会相同。
因此世界上有大诗人,同时也就有蹩脚诗人,有伟大革命家,同时也有虚伪革命家。至于两种人目的不同,择业不同,即就更容易一目了然了。
看出生命的意义同价值,原来如此如此,却想在生前死后使生命发生一点特殊意义和永久价值,心性绝顶聪明,为人却好像傻头傻脑,历史上的释迦,孔子,耶稣,就是这种人。
这种人或出世,或入世,或革命,或复古,活下来都显得很愚蠢,死过后却显得很伟大。屈原算得这种人另外一格,历史上这种人可并不多。可是每一时间或产生一个两个,就很像样子了。这种人自然也只能活个几十年,可是他的观念,他的意见,他的风度,他的文章,却可以活在人类的记忆中几千年。
一切人生命都有时间的限制,这种人的生命又似乎不大受这种限制。
话说回来,事事物物要时间证明,可是时间本身却又像是个极其抽象的东西,从无一个人说得明白时间是个什么样子。时间并不单独存在。时间无形,无声,无色,无臭。要说明时间的存在,还得回过头来从事事物物去取证。
从日月来去,从草木荣枯,从生命存亡找证据。正因为事事物物都可为时间作注解,时间本身反而被人疏忽了。所以多数人提问到生命意义同价值时,没有一个人敢说“生命意义同价值,只是一堆时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所说的话。
老先生说这话时心中的寂寞可知!能说这话的是个伟人,能理解这话的也不是个凡人。目前的活人,大家都记得这两句话,却只有那些从日光下牵入牢狱,或从牢狱中牵上刑场的倾心理想的人,最了解这两句话的意义。因为说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同懂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异途同归,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
他们的方法不同,他们的时代不同,他们的环境不同,他们的遭遇也不相同;相同的是他们的心,同样为人类向上向前而跳跃。
他们的方法不同,他们的时代不同,他们的环境不同,他们的遭遇也不相同;相同的是他们 的心,同样为人类向上向前而跳跃“。
这就是他们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生命如果没有意义与价值,则无异与行尸走肉。
尊重生命,尊重人生的真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