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论语》 《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等
先秦散文可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大类。
历史散文主要有《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其中《春秋》《左传》属于编年史,《国语》《战国策》属于国别史;诸子散文的名著有《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从论说文体制的发展来看,先秦诸子散文的发展经历了语录体、对话式论辩和专题论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春秋战国之交,以《论语》、《墨子》为代表。《论语》是典型的语录体,《墨子》则虽大多为语录体,但已见议论短文,即使语录也有论证过程;第二阶段是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孟子》正由语录体发展为对话式的论辩,《庄子》则由对话式论辩发展为专题论文;第三阶段是战国后期,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荀、韩的文章已摆脱了语录、对话的形式,几乎全是专题论文,完善了论说文的体制。
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 《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 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1.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2.先秦诗歌包括《诗经》、《楚辞》、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传统民歌和部分原始社会歌谣。民歌及上古歌谣集中收录于《古诗源》中。先秦诗歌是中国传统诗歌的源头,其中《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而《楚辞》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
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包括《论语》《墨子》《孟子》等。先秦散文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历史散文,一类是诸子散文。
一般地说,历史散文并不属于文学的范畴。由于先秦时期纯文学散文尚未出现,而历史著作中的文字叙事、写人非常生动、形象,语言也富于文采,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先秦的历史散文可以说是文学性较强的散文。先秦的历史散文,文学性不强的《尚书》、《春秋》可以不论,而以《左传》、《国语》、《战国策》为其代表。《左传》也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与之并存的还有齐人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鲁人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左传》仿照《春秋》用鲁国国君的世次编年,是一部自成体系的独立完整的历史著作。成书于战国初期,据说作者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全书近二十万字,全面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多方面的活动。
历史散文
历史散文分为编年体、纪传体、纪事本末体、国别体。史书又分为通史和断代史。
我国的史官建制很早,按周代的制度,有大史、小史、左史、右史等职位。《汉书·艺文志》记载“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尚书》记载了商周君王对臣民发布的各种政令,文辞简练。《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记事严谨,语言精炼。
应该说真正具有文学价值的历史著作,产生于春秋战国时代,《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是其代表。
《先秦历史故事》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是用历史事实来解释《春秋》的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春秋》是概括的记述历史,而《左传》则详细的记载事件本末细节,此书丰富多彩,叙述了春秋时期各诸侯国政治、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情况和历史人物的言行。
《左传》擅长战争描写,它不仅把纷繁复杂的战争有条理的叙述出来,并且从大处着眼,通过人物对话,写出战争的性质,决定胜败的因素等内容。《曹刿论战》和《秦晋肴之战》等篇,都写得非常出色。
《国语》是战国时代出现的一种国别史,记载周王朝和诸侯各国的大事。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远不及《左传》,然而它有的叙事比《左传》更鲜明生动,如写“厉王弭谤”和“勾践复国”的文字。
《战国策》记述的基本上是战国时期谋臣纵横捭阖的谋略和辞说,它的文风是剧谈雄辩,书中还刻画了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例如写唐且出使秦国,唐且与秦王谈起“布衣之怒”,秦王轻淡的说,布衣之怒不过“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且慷慨陈词:“此庸夫之怒,非士之怒。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
是庄子。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独具风格。它吸收了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想象奇特,形象生动。此外,还善于运用各种譬喻,活泼风趣,睿智深刻。行文有时像风行水上;有时像万斛源泉,随意流出,汪洋恣肆,奇趣横生。总体来说,庄子散文极具浪漫主义风格,在古代散文中罕有其比,赢得无数文人学士的仰慕。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散文蓬勃发展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散文著作,这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先秦散文。先秦散文分为两种,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包括《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著作;后者是儒、墨、道、法等学派的文章,其中如《论语》 《墨子》《孟子》等,是孔丘、墨翟、孟轲的弟子对其师言行的记录,《庄子》《荀子》《韩非子》 等则为本人的著作。
郭沫若曾在《十批判书》中对四大散文作家的风格进行了论述:“孟文的犀利,庄文的恣肆,荀文的浑厚,韩文的峻峭,单拿文章来讲,实在各有千秋。”
郭沫若在文章中用“犀利”“恣肆”“浑厚”“峻峭”四个词语分别概括了先秦四大散文家作品的风格。符合这四种风格的散文家依次是: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
先秦文学
1、最早的文学是原始人类的口头创作,是流传在原始人类中的古老歌谣和神话故事。
2、关于文学艺术的起源,主要有模仿说、游戏说、心灵表现说、劳动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起源于劳动——劳动说,这是对文学艺术起源的科学解释。
3、一般认为,古籍中保存下来的一些原始歌谣,比较接近原始形态,可信为原始歌谣的有:《吴越春秋》中的《弹歌》、《礼记·效特牲》中的《蜡辞》《易经》中的《归妹》上六爻等。
4、殷墟的甲骨卜辞、商代和周初的铜器铭文,《周易》中的卦、爻辞,《尚书》在的殷周文告等,可以说是我国散文的萌芽。
5、我国远古神话主要保存在《山海经》、《淮南子》、《列子》、《楚辞·天问》中,其中保存神话最多的是《山海经》。
6、我国远古神话分为三类:关于自然神的故事;关于英雄神的故事;关于异人异物的故事。
7、《共工怒触不周山》见于《淮南子·天文训》,其工是传说中的水神;“颛顼”又叫“祝融”是传说中的火神。
8、《女娲补天》见于《淮南子·览冥训》,它描写的女娲是一位英雄女神。
9、《夸父逐日》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塑造了一位英雄夸父的形象。
10、《黄帝擒蚩尤》见于《山海经·大荒北经》,它是反映社会斗争的著名神话。
12、在原始时代,除了原始的劳动歌谣以外,还存在着另一类文学作品,那就是流传在远古人口头上一些关于天神、怪异的故事,这就是古代神话。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说: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诗经》1、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最初叫做《诗》或《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经典后,称为《诗经》,共收入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作品,主要是民歌。成为我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的开端。
2、《诗经·小雅》中有《南陔》《白华》《华黍》等六篇诗有篇目而无歌辞,后人称为为“笙诗”。
3、《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现在一般认为这种分类是按照音乐的不同特点来划分的。
4、风即乐曲,国风指当时诸侯国所辖各地域的乐曲。诗经有十五国风,160篇。即: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频风。
5、雅,即正,“雅乐”是相对于地方乐而说的,周京都地方的王畿之乐。大、小雅之分可能因为《小雅》中的诗产生的时代较晚,在音乐上受到了“风”的影响而有所变化。有大雅、小雅之分,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计105篇。
6、颂是祭神祭祖时用的歌舞乐曲,包括周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共计四十篇。
7、《诗经》作品的写作年代,总的来说产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一般说,《周颂》当产生于西周初年,《大雅》的大部分也当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小部分产生于西周后期。《小雅》和《国风》的少数作品产生于西周初,大部分产生于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鲁颂》是周平王东迁以后的作品。《商颂》的时代有争论,一般认为是东周宋国的作品。
8、关于《诗经》作品的结集,汉代学者提出了周代有“采诗”制度的说法。《汉书·食货志》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这是民歌洪的方式。《诗经》中文人作品汇集则鄘风是通过“献诗”的渠道。据《国语·周语》记载,周代有让公卿列士等贵族官员和文士献诗的制度。
这两部分诗汇集到乐官“太师”手中,而“太师”又有“以乐语教国子”的任务,《诗三百篇》可能就是“太师”为了教授“国子”而选订的课本。
《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说《诗三百篇》是由孔子删定的,这个说法不可信。
9、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鲁(申培)、齐(辕固生)、韩(韩婴)、毛(毛公)四家,后世称“四家诗”。前三家早已亡佚了,只有《毛诗》流传了下来,我们读到的《诗经》就是《毛诗》。
10、毛诗序指《毛诗》的序言。前人把冠于全书的序言称《大序》把每篇类似题解性质的短文称《小序》。《毛诗序》否认和贬低民歌;写诗时抱着浓厚的儒家成见,对许多优秀作品都进行了歪曲解释。但在讲诗时提出了比兴、美刺等一些文学理论上的问题,对后世文学思想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11、《诗经》中的第一篇作品是《周南·关睢》。
12、反剥削、反压迫的诗篇有《豳风·七月》、《魏风·伐檀》、《魏风·硕鼠》等,《魏风·伐檀》一诗的思想高度就在于,它反映了不合理的阶级社会所共有的基本现象:生产者不是所有者,所有者不是生产者。
13、反映徭役、兵役痛苦的诗篇有《齐风·东方未明》、《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等。其中两首著名的思妇诗是《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
14、反映爱情和婚姻的诗篇有写情人幽会于“城隅”,赠“彤管”的《邶风·静女》,描写郑国青年男女三月欢会于河滨的《郑风·溱洧》,表现对远方意中人可望而不可即的《秦风·蒹葭》
?5、描写弃妇生活最著名的作品是《卫风·氓》和《邶风·谷风》
16、反映劳动生活和爱国思想的诗篇。有《秦风·无衣》许穆夫人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知名的爱国女诗人,作品有《鄘风·载驰》。
17、《诗经》里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共五篇,即:《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记述了从周始祖后稷出世到武王灭商的许多传说和史迹。《生民》是一首带有神话色彩的诗篇,它叙述了周始祖后稷的诞生和发明农业的历史。
18、《诗经》里讽刺性民歌有揭露卫宣公强娶儿媳的《邶风·新台》,揭露陈灵公君臣三人私通夏姬的《陈风·株林》,揭露统治阶级的“中觏之言,不可道也”的《鄘风·墙有茨》,还有《齐风·南山》等。
19、《诗经》的表现的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关于赋、比、兴的解释,朱熹的《诗集传》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双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