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看见了那朵五彩绣球。
毫无疑问,在我的家乡。
在慢慢变老的屋前,一群蝴蝶飞舞在我们小时候种的美人蕉红艳饱满的花上面。还有一只黑色荧光绿花纹的蝴蝶停在了铜钱一般大小的五彩绣球花上。童年头上的花环,木盆上漂浮的五彩斑斓,奶奶的叮咛,还有同伴们晒得黝黑的脸……各种记忆里温软的情感,从这一朵小小花瓣中张开,蔓延。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越发怀念我的小时候,越来越频繁地开始书写我的小时候,因为,我再也没有小时候了;因为,再也没有一个时候澄澈如小时候了。
记忆中五彩绣球的花朵未开时像小枕头,颜色粉红色。开放时先从外圈开放,逐渐向内,伞形花序腋生于枝梢上部,每个花序20多朵花,花冠筒细长,顶端多五裂,状似梅花。颜色有全部开放时整朵红色、白色或黄色的,更多的是同一花序中有红有黄,所以有五色梅、七变花等称呼。但是因为其有难闻的气味,我们乡下人大多叫“鸡屎花”。大人们都很嫌弃,从不采摘,所以在路边随处可以见这种开得沸沸扬扬的花。
我拍一张照片发给老人家。“这个真有特点,藏匿着水晶的光泽,含情欲放,叫什么名堂?”这种我们乡下司空见惯的小花在老人家眼中美得如此让人惊叹,让我甚是意外。“鸡屎花”实在太不雅,甚至有些睥睨它。不知道如何回复,只好敲几个字“很普通的花。”老人家感慨,“其实它不普通,是我们把它想得普通了。它的形象,很容易让人想到金戒指上装饰着五颜六色的钻石。”
都说老人成小孩,看到的都是很单纯很直观的美好。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说,“使生活如此美丽的,是我们藏起来的真诚和童心。”
在我很小的时候,我们也将这种花视作珍宝。我和小伙伴们常常一大把一大把地采摘,细致地剥开路基草根的外壳,取下里面柔韧的芯作线,将伞状的五色花一小朵一小朵地串串。戴在手上,戴在脖子上,戴在头上,将自己幻想成花仙子下凡,幸福盈筐。
我喜欢将家里的木盆盛满清水,一捧一捧的花往家里送,细细碎碎地洒落在水上面。在我朴素的童年小木盆里漂浮着一道纯美的彩虹……奶奶看见一个人鼓捣半天玩得不亦乐乎的我,一面念叨菩萨保佑,一面训几句,“小孩子是不能折花的,它们和你们一样刚来到这个世界,和你们一样是很美好的,怎么可以这样糟蹋,折花就是折自己啊……”我有些惊恐,之前一次折松树苗时,奶奶也一面念着阿弥陀佛一面教育我,“松子壳太硬,松树仔哭了三天三夜才出生,出来就被你折了,多过火。”乡下人大多信佛,信“举头三尺有神明”,信“因果报应”,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对自然社会应当有敬畏之心,不可胡作非为;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人们总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更愿意去相信,草木非人,怎会无情?林黛玉就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绛珠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浇灌,始得久延日月,既受天地精气,复得雨露滋养,乃脱去草木之胎,修成女体。后因神瑛侍者下凡造历幻缘,绛珠草乃决意随同下世为人,用一生所有泪水还他,以报答甘露浇灌之恩……冷酷漠然是人才有的情感,“过火”的通常也是人而非草木。叶落时,怎么知道树没有挽留?花辞树时,不知道树又要哭多少个日夜?如此美丽的五彩绣球散发出臭味将人类拒之门外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
曾经小小年纪的我,为自己的“过火”感到强烈的不安。此后再也不没有折过花,但是我会捡许多许多的落花,无论是白得像雪的梧桐花,还是香得有些甜的柿子花……到如今每天上下班我都会捡几朵鸡蛋花,或者紫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