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街巷群聊散记

街巷群聊散记


退休了,清闲无事,爱到处悠悠转转。茶馆酒肆,棋牌室,理发店旁,公园河边,郊外集市……不计星级品位,步之所趋,意之所适,乘兴而入,兴尽而去。

退休的人,怕孤独,爱找人闲聊,爱聚群交友。只要不过分讲究身份,就容易入群交友。不择三教九流,就图个合群随和。走近郊野农友群,一个微笑,一个颔首,一声大哥好,一句大姐早,一两支香烟,就算入场券。

聚群而聊的人,一多半儿是六十开外的人。他们已不再需为稻粱而谋,为名利而搏。当然,这里也包括不需继续挣钱,不愿再继续挣钱的老年农民。

这些人,身子闲了,心也静了,话也真了。他们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各有各的独特经历,各有各的悲欢离合,各有各的酸甜苦辣。交汇在一起,就是一部丰富多彩的真实的中国当代历史的活话剧。有人常说,老人是一宝。我想,大概就包括这方面的因素。

我们几个文友,常在一起嘀咕。现存的文化资源,就在眼前,不用,岂不是暴殄天物,会遭蒲松龄老前辈咒骂的。于是,我们各取所需,或老干部群,或老教师群,或老职工群,或老兵群,或老知青群,或农友群……贪婪的,就兼而有之。我就属于贪婪的那一类,反正不用扎本,只要能泡,能跟着聊就行。今天这个群,明天那个群,也图个新鲜。当然,收获也最大。开阔了眼界,丰富了见闻,深化了思想。

聊友们三天不见,就会嘘长问短。回复没什么大事,大家就会松一口气,说没事就好,嘱咐没事儿常来,省的大家提心吊胆的。碰面多了,混熟了,就有了可聊之人,可聊之群。

有时是信天聊,漫无边际,想起什么就聊什么。有时是专题聊,提出一个话题,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都是平头百姓,聊天场子不设禁区,没有条条框框,但允许争论。时而慢声絮语,若和风细雨,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有说有笑。时而争论,电闪雷鸣,闹得脸红脖子粗,可着嗓子吼,伸出拳头晃。场子一散,双方相视一笑,抱拳一揖,就算一笑泯恩仇了。

有时,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儿,一句漫不经心的话语,甚至一个再平常不过的词语,往往就能碰出滋滋的火花,引出一段精美绝伦的语录。一次,大家话里话外,“闺女”“媳妇”这两个词语出现的频率高了些,就引出了老张关于闺女媳妇孰近孰远、孰亲孰疏的妙论——

闺女,由近变远,由亲变疏。媳妇,由远变近,由疏变亲。譬如,王家的闺女嫁到李家,开始是李家的媳妇,继而是李家的母亲,后来就成为李家的祖母、曾祖母、高祖母,再后来就是李家的老祖宗、老扎根、老冒烟儿了。看看,与李家越来越近,越来越亲,亲近到合而为一。而与王家呢,开始是王家的闺女,继而是王家的姑姑,后来就是王家的姑奶奶、姑太太,再后来没法叫了,什么都不是了,与王家越走越疏远。你们想想,她到底是与王家近还是与李家近,是与王家亲还是与李家亲?

大家听了,先是一愣,继而惊奇。拍着脑袋,连说:白活了,白活了,这样明显的道理,咋就现在才知道呢!大伙儿对着老张,竖起拇指,连连点赞:高人,拨云见日,至理名言!

老张说:既然是个理,活着弄明白就不算晚,孔老夫子就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的话嘛。不过,帮老夫传传这个道,何如?

大伙儿开锅了,个个拍胸脯。说:干别的不敢说,干这个嘛,准行。咱是谁,家里的精神领袖!

这事儿过去几天,风平浪静,像是没了下文。一天,老赵笑眯眯地说,真是火不拨不旺,理不说不明,他拿老张讲的道理,在家庭聚会上一宣讲,闺女媳妇的婆媳关系,都彻底改观。闺女媳妇悟透了这个理,全都更爱其家了。大伙儿说,这道理灵,因为它是真理,讲得又实在,婆媳都爱听,因为婆婆也曾是媳妇,媳妇也将是婆婆。

自古婆媳难处,犹如天敌,水火不容,是家庭关系的一大顽疾。老张之悟,老张之言,不亚于神方妙药。咱咋悟不出,说不出呢?老张不是一般人,是高人,是神人。大伙儿缠着老张,非要他讲讲是如何悟道,给婆媳关系开出神方,寻出妙药的。

老张说:这个,说难也易,说易也难。天下之事,不管是大事,还是小情,处理起来,都有一个大家公认的道理,也可以说是公理。公理是存在的,只要存在,就有办法把它找出来。这,就是我说的“易”。要把它找出来,就不能只站在一己之私的角度。俗话说,要想公道,打个颠倒。这个颠倒,就是要站到别人的立场上去想问题,要顾及别人的利益。一味地自私,就容易钻进牛角尖,走进死胡同,得出的道理,就是歪理,只有自己能接受,大家不会认同。去小我,存大我。去私心,存公心。这个,最难。不过,谁能过了这一关,谁发现的公理、真理、哲理就多。过不了这一关,恐怕一辈子也难发现一条公理、真理、哲理。

诶呀,悟道、明理,靠的不是聪明、心智,而是胸怀与心性啊!

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大家说,平常闷在家里,以为老子天下第一。通过聊天,才知道自己什么都不是,是个井底之蛙,才真正弄懂“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谁说人过六十万事休?六十开外的人,自尊心、自信心、争胜心,比谁都强。虽然本事不大,但谁也不愿当个一辈子一点儿建树都没有的窝囊废。于是,大家又开始了修身养性、开胸舒怀,开始看书读报,琢磨人,琢磨事,琢磨己,开始悟道明理了。好多人还开了博,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点点滴滴,写成博文已备忘,好随时拿来与大家交流。不是为了显摆,也不仅为了自尊,更是为了自身提高,活到老学到老,老有所为嘛。 不同的聊群,有不同的气场,不同的能量场。老兵群,浩气长存,凌然不可侵犯,令人老当益壮,尽扫残年暮气。老干部群,老辣干练,虽有壮志难酬的遗憾,却不乏敢于再来一遍的余威,叫人知耻而勇、知败而谋,富有定力。高知群,余晖熠熠,空灵颖慧,烛晦洞幽,引人辟幽入微,寻曲造顶,忽见光明。工农之群,艰难苦涩,朴素务实,知足易安,令人嘘唏,令人感佩……

过来人聊天,少不了以事论世。经历过战乱饥荒的人,都会说,现在已经是盛世了。居有定所,人有所业,少有所教,壮有所用,老有所依,已不是可望不可即的奢望。走进农友群,农友们会说,住的是高楼,吃的是鱼肉,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除草不用锄,收割不用镰,运粮不用肩,冷热有空调,出入有车送,这是几辈子修来的福气。其他人群,也有盛世之感。说到不足,皆有所憾。说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行不防身,有点儿惶然。说到心平气顺,似有别扭。小康社会,百年不遇。碰上了,就是福气。反贪腐,除黑恶,保小康,已成为聊友们共同的心愿,共同的呼声。于是乎,建言献策,也成为聊友们共同的话题,共同的义务。

群聊,就是街谈巷议。街谈巷议,就是民声,就是民意。一个聊天群,就是一个培训班,一个宣讲团,一个宣传队,一个大课堂,一部播种机。我想,古代的所谓书院,其雏形,一定就是一个特殊的聊天群。搞得好,可以影响一方的道德习俗,影响一方的文化文明,影响一方的世风民情。

老年社会,家家皆有老人。老人,一家之主,一家之君,一家之帅,一家之魂。老年群聊,其作用力,其影响力,大矣哉!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