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韵磨猜。 诗词格律里的押韵,主要是按照【韵书】来的。 现在就没那么分明啦,只要读起来顺口就可以。 押韵就叫做合辙。 格就是押韵的形式、格式。 像以前用的轱辘韵呐,葫芦韵呐。 就是押韵的方法。 平仄纳芹是指将四声划为两部分。 阴平、阳平,即一二声,为平声。 其余的上(三声)、去(四声)、入三声则为仄声。 PS,入声现在大多已经转换成其他声了,只有一些地区的方言还保留着。 判断的方式很简单,不平就是仄了。 平仄声有几种运用方式(在律诗中): 五律: 一、仄起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二、平起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 一、仄起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瞎茄型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平起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律的平仄韵是根据五律的每句上加一个两个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 在实际运用中,因为有些字在古代是押韵的,现在的读音改变了,就不在押韵了,所以,只要按照现代四声的平仄去押,就可以读的顺口,就可以了。
押韵 黄金级:a an ang e en eng o on ong(宏亮级) 白银级:ui yi u ye ing(细弱级) 红铜级:ao on ai uo(柔和级) 押韵是在诗文中,把同韵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句子押韵,不仅便於吟诵和记忆,更使作品具有节奏、声调谐和之美。 例子(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王之涣 例子(2):月光光,照地堂;年卅晚,摘槟榔。《月光光》(童谣) 例子(3):不因气压摇摆,只因有你拥戴。《我的骄傲》歌词 Anders Lee、黄伟文 例子(4):你「精」我都「精」,饮杯竹叶青。「竹叶青」广告语 把同韵的字有规律地配置在诗词等韵文的句尾。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押韵是诗词等韵文的语言特点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漏衡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 便于记忆流传。“韵”和“韵母”是两个并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所谓同韵,指韵腹相同或相近的韵母,如有韵尾则韵尾相同滚散,韵头可以不同。为了便于押韵,人们把同韵的、可以相押韵的字归纳为若干韵部,根据现代北京语音的音系归纳的韵部,最常见的有十八韵和十三辙 何谓平仄? 要区别平仄,先要懂得四声。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古代汉语声调分平、上、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返备做,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 详细介绍这
一、
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二、押韵规则规则
1、古体诗押韵较为宽松,可以换韵,可以押邻韵。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但仍有例外情况,如柳宗元的《江雪》。
2、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3、押平声韵
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即唐及以后的诗,唐以前的叫古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但仍有押仄声韵的典范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全文押入声(短促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无论以古入声韵尾还是以今普通话ie、ue韵朗读,均没有拗口之嫌。
4、一韵到底
原则上,近体诗中间不能换韵,尤其是在科考考场上的试帖诗、应制诗和限韵诗。但由于科考使用的《切韵》体系已经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语声韵,部分韵母已经合并或分离,更可能有诗人乡音难改,使用方音作诗,因而仍有在诗中更换为邻韵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
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日常作诗与应试不同,不应用应试的要求苛刻地对待作者,尤其是后世使用古韵书作诗的作者。
5、首韵借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原则上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个韵部高族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应参杂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拓展资料
绝句的形式特征和格律对照
一、形式特征
绝句每首四句,按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较多,六言绝句极少。按格律要求的严格程度,可分为律绝和古绝。
1、律绝
律绝跟律诗一样,依照律句的特点,讲究平仄,押韵严格。
律句有四种基本句型。五言:(甲)平平仄仄平,(乙)仄仄平平仄,(丙)平平平仄仄,(丁)仄仄仄平平。七言只是在五言句型的前面再加一个节奏单位,就是:(甲)仄仄平平仄仄平,(启念兆乙)平平仄仄平平仄,(丙)仄仄平平平仄仄,(丁)平平仄仄仄平平。依平仄类型来看,七言平起式等于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于五言平起式。五言平起式相当少见,七言仄起式比平起式稍少些。
律句的平仄粘对具有一定的灵活悄租性,即所谓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但前提是不能犯孤平和三平调。
整句除了韵脚,只有一个平声字,叫做“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因此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若第一字用了仄声,则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若第三字用了仄声,则第五字必须是平声。
如果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字,叫做“三平调”,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近体诗必须尽量避免。因此五言“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和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字。
五绝中除了“平平仄仄平”没有字是可平可仄(防孤平),其他句式都是第一字可平可仄;七绝中除了“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只有第一字是可平可仄(防孤平)其他句式都是第一第三字可平可仄。
五绝除“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绝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是“平平(仄)仄(平)仄仄”。这一点与律诗相同。
在押韵上,律绝必须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晚唐以后,首句用邻韵是容许的。律绝可以用特定的格式。五言绝句首句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绝句首句以入韵为常见;五言绝句以仄起为常见,七言绝句以平起为常见。
绝句如果用对仗,往往用在首联。如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在首联用对仗的。也有不少尾联用对仗的。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首尾两联都用对仗,也就是全篇用对仗,也不少见。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有人说,绝句就是截取律诗的四句,这话如果用来解释绝句的名称的来源,那是不对的,但是以平仄对仗而论,绝句确是截取律诗的四句:或截取前后二联,不用对仗;或截取中二联,全用对仗;或截取前二联,首联不用对仗;或截取后二联,尾联不用对仗。
2、古绝
古绝,即古绝句,是和律绝对立的一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是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约束而创作的。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古绝五言特多,而七言非常之少。凡合于下面的两种情况之一的,应该认为是古绝:用仄韵(但这有争议,有很多学者诗人认为律绝的标准是粘对律句,与韵的平仄无关);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当然有些古绝是两种情况都具备的。
但古绝和律绝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因为在律诗兴起以后,即使写古绝,也不能完全不受律句的影响。
二、格律对照
1、五言绝句
(1)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2)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例: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王涯《闺人赠远》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芳不待人。
(4)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例:卢纶《塞下曲》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2、六言绝句
(1)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例:刘长卿《送陆澧归吴中》
瓜步寒潮送客,杨花暮雨沾衣。故山南望何处,秋水连天独归。
(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例:苏轼《再和二首》
丹青已是前世,竹石时窥一斑。五字当还靖节,数行谁似高闲。
(3)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例:王昌龄《望月》
听月楼高太清,南山对户分明。昨夜姮娥现影,嫣然笑里传声。
(4)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例:苏轼《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
三人一旦同行,留下高斋月明。遥想扁舟京口,尚余孤枕潮声。
3、七言绝句
(1)仄起首句不入韵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白居易《忆江柳》
曾栽杨柳江南岸, 一别江南两度春。遥忆青青江岸上, 不知攀折是何人。
(3)仄起首句入韵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平起首句入韵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词的押韵规则
第一章诗词的四大要素
一.押韵
韵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
所谓押韵.是指把同韵部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位置上.一般都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的回环的美.
古人押韵是按韵书的.古人所谓的[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是基本上一致的.按韵书压韵也是很和谐的.宋代以后.
由于语音的变化较大.诗人仍然按旧韵书压韵.就不那么和谐了!今天如果我们写旧体诗.并不一定要按古人的韵书.但是如果要学习旧体诗词.还是要了解古代的韵书的.这样.我们才不致误认为古人写诗不押韵!
二.四声
四声.指汉语的四种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四个声调.古代汉语的四声则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二者关系如下:
1.平声.后代演变成阴平和阳平.
2.上声.后代有一部分演化成去声.
3.去声.后代绝大部分仍然是去声.
4.入声.在普通话里完全消失.分别并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下面我们前衫,来讨论平仄的问题.
三.平仄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成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四.对仗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就是把同类的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一般讲对偶.指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按韵书押韵的.韵书有诗韵和词韵之分.词韵比诗韵宽松.
诗韵共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词韵则将诗韵合并成19部.
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古体诗则可用仄声韵.诗韵如下:
上平声15韵: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颂州.
下平声15韵: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上声29韵:
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麌(音语).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音闪).十六铣.十七筱(音小).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音现).
去声30韵:
一送.二宋.三绛.四寘(音制).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音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个(音个).二十二祃(音骂).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入声17韵:
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辑.十五合.十六枼(音叶).十七洽
东冬等字都只是韵的代表字.他们只表示韵母的种类.至于东冬这两个韵(以及其它相似的韵)读音上有什么分别.现在我们不需要追究它.我们只需要知道:最初时候可能是有区别的.后来混而为一了.但是古代诗人们依照韵书.写律诗时还不能把它们混用.但是在古体诗和词里.可以把近似的韵(称为邻韵)合并使用.
例如词韵:
第一部平声:一东二冬通用.仄声:上声一董二肿.去声一送二宋通用
第二部平声:三江七阳通用.仄声:上声三讲二十二养.去声三绛二十三漾通用
第三部平声: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用.仄声:上声四纸五尾八荠十贿[半].去声四寘五未八霁九泰[半]十一队[半]通用
第四部平声:六鱼七虞通用.仄声:上声六语七麌.去声六御七遇通用
第五部平声:九佳(半)十灰(半)通用.仄声:上声九蟹十贿(半).去声九泰(半)十卦(半)十一队(半)通用
第六部平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通用.仄声:上声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半).去声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半)通用
第七部平声: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通用.仄声:上声十三阮(半)十慧樱腔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去声十四愿(半)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通用
第八部平声:二萧三肴四豪通用.仄声:上声十七筱十八巧十九皓.去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通用
第九部平声:五歌[独用]仄声:上声二十哿.去声二十一个通用
第十部平声:九佳(半)六麻通用.仄声:上声二十一马.去声十卦(半)二十二祃通用
第十一部平声:八庚九青十蒸通用.仄声:上声二十三梗二十四迥.去声二十四敬二十五径通用
第十二部平声:十一尤[独用].仄声:上声二十五有去声二十六宥通用
第十三部平声:十二侵[独用].仄声:上声二十六寝.去声二十七沁通用
第十四部平声: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通用.仄声:上声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去声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通用
第十五部入声:一屋二沃通用
第十六部入声:三觉十药通用
第十七部入声:四质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通用
第十八部入声: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枼通用
第十九部入声:十五合十七洽通用
二.普通话韵表(新韵)
现在写诗词.不必按照古音写.用普通话即可!关于普通话押韵表.各家大同小异.这是比较合理的一种!
新韵部韵母及韵母组合对应的古词韵
----------------------------------------
一.佳麻 a ia ua 第十部麻.佳半.部分入声
二.开来ai uai 第五部佳半.灰半
三.先寒an ian uan üan 第七部寒.删.先.元半.十四部覃.盐.咸
四.江阳ang iang uang 第二部江阳
五.逍遥ao iao 第八部萧肴豪
六.国歌 e o uo 第九部歌.部分入声
七.灰微ei ui 第三部支微齐.部分入声
八.森林en in un ün 第六部真.文.元半.十三部侵
九.冬青eng ing ong iong 第一部东冬.十一部庚青蒸
十.希奇(儿) i(er并入) 第三部支微齐.部分入声
十一.诗词i(整体认读) 第三部支微齐.部分入声
十二.别叠ie (y)e 部分入声.佳麻二韵部分字
十三.忧愁ou iu 十二部尤
十四.读书u 第四部鱼虞.部分入声
十五.须臾ü第四部鱼虞.部分入声
十六.绝学üe 部分入声
诗律(律诗和绝句)
一.古体和近体
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成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从字数上看.可以分成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六言诗很少见的).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成五言和七言两类.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写的.在唐朝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诗.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它包括隋唐以前的诗.还有后人写的古风.例如: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卖炭翁>.<琵琶行>.杜甫的<石壕吏>等.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它有以下特点: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2.押平声韵.
3.每句平仄都有规定.
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长律一般是五言.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比律诗字数少一半.五绝只有二十字.七绝只有二十八字.绝句实际可以分成律绝和古绝两类.古绝可以用仄韵.即使用平韵.也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这可以归入古体诗这一类.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在形式上相当于半首律诗.所以可以归入近体诗.
总括起来.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绝句里律绝属于近体.古绝属于古体.
二.五言和七言
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称为五古.七言古诗称为七古,五言律诗称为五律.七言律诗称为七律,五言绝句成为五绝.七言绝句称为七绝.
古体诗除了五古和七古外.还有所谓杂言.杂言指长短句杂混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甚至七言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另列一类.而是归入七古(即使没有七字句).
三.律诗
举例的诗里有一些入声字.在必须用仄声的位置上的已经注明.其它的入声字不再标注.
五.[粘和[对
律诗和绝句讲究[粘和[对.
[粘指出句(单数句)和前一个对句(双数句)的第二字平仄一致![对指对句(双数句)和出句(单数句)的第二字平仄相反!
知道了这个规律.记律诗和绝句的格式就很容易了!不论长律有多长.都要符合粘对规则!
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失对.唐朝前期.由于律诗尚未定型.有些诗人的一些作品就有失粘.失对的情况.
例如: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3句失粘.4.5句失粘.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到了后代.失粘的情况非常罕见.至于失对.更是诗人们所留心避免的了!
六.拗句和拗救
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如果拗了.就要[救!一般来说.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位置补偿一个平声.
拓展资料:
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或者平仄统一,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的末一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
所谓押韵(也叫压韵、叶韵),就是把相同韵部的字放在规定的位置上。
所谓韵部,就是将相同韵母的字归纳到一类,这种类别即为韵部。
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如《唐韵》、《广韵》、《礼部韵略》、《佩文诗韵》、《诗韵集成》、《诗韵合壁》等,以南宋王文郁撰的《新刊韵略》最为流行,即世人所谓之【108部平水韵】。
但是,需要明白,并不值得为迁就押韵而破坏诗句的自然,除非是参加科举,否则即使偶尔一两句出韵,古人也是允许的。
参考链接:押韵
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规则
古体诗押韵较为宽松,可以换韵,可以押邻韵。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但仍有例外情况,如柳宗元的《江雪》。
偶句押韵
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例如: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
第一二四句押韵。又如:
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请参照【平仄简表】④
押平声韵
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即唐及以后的诗,唐以前的叫古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但仍有押仄声韵的典范之作,比如柳宗元的五言绝句《江雪》,全文押入声(短促音):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无论以古入声韵尾还是以今普通话ie、ue韵朗读,均没有拗口之嫌。
一韵到底
原则上,近体诗中间不能换韵,尤其是在科考考场上的试帖诗、应制诗和限韵诗。昌睁滚但由于科早兆考使用的《切韵》体系已经不完全符合唐代口语声韵,部分韵母已经合并或分离,更可能有诗人乡音难改,使用方音作诗,因而仍有在诗中更换为邻韵的作品,如杜甫的《吾宗》:
吾宗老孙子,质朴古人风。耕凿安时论,衣冠与世同。
在家常早起,忧国愿年丰。语及君臣际,经书满腹中。
注:二、四、八句的“风”“同”“中”是平声“东”韵,第六句的“丰”是平声“冬”韵,“东”与“冬”通押。
日常作诗与应试不同,不应用应试的要求苛刻地对待作者,尤其是后世使用古韵书作诗的作者。
首韵借韵
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但是近体诗的押韵,原则上必须严格地只用同一韵部的字,即使这耐余个韵部的字数很少(称为窄韵),也不应参杂其他韵部的字,否则叫做出韵。但是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比如《军中醉饮寄沈八刘叟》:
酒渴爱江清,余甘漱晚汀。
软沙倚坐稳,冷石醉眠醒。
野膳随行帐,华音发从伶。
数杯君不见,都已遣沈冥。
这一首押的“汀、醒、伶、冥”属下平声九青,但首句借用了八庚的“清”。
这叫做借邻韵发端,在晚唐开始流行,到了宋代,甚至形成了一种风气。
唐朝人把唐朝时盛行的格律很严的律诗、绝句称为近体诗,把唐以前的格律不严、如没形式较为自由的诗称为古体诗。
汉字有四声——平、上、去、入声,其中平声包括阴平(第一声)和阳平(第二声),上(第三声)、去(第四声)、入声即为仄声。
律诗规律:平仄交替,粘对循环 (以下平声仄声分别以-、1表示)
一、平仄交替
五言基本格式有四: 七言各前渣拍纳加两字即可:
(1) ---1 1 (1)1 1 ---1 1
(2) 1 1 1-- (2)-- 1 1 1--
(3) 1 1 --1 (3)-- 1 1 --1
(4) --1 1- (4)1 1 --1 1-
近体诗讲究平仄声互相交替配合,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与声律美。五言绝句有四种句型:(1)仄仄平平仄,首字可平。(2)平平仄仄平。(3)平平平仄仄,首字可仄。(4)仄仄仄平平,首字可平。这种律化的句式称律句。近体诗通常限用平声韵。
近体诗上下两句称一联,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格律要求一联内两句平仄声相对或基本相对,后一联出句与前一联对句两句第二字平仄相同即相粘(首字常平仄不拘,故以第二字为准)。违犯这两条,谓之“失对”、“失粘”。
根据以上规则,五言绝句有以下四种平仄格式:
A.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如,王之涣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如,李端: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贺闹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拂:入声字
C.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如,卢纶 塞下曲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白、石:入声字
又如,西鄙人 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七:入声字
D.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如,王涯 闺人赠远(其一)
花明绮陌春,柳拂御沟新。为报辽阳客,流光不待人。
七言绝句简称“七绝”是近体诗的一种。七言句式可看作是五言句式的增长。在五言律句前加与首节平仄相反的二字既成七言律句(就是七言去掉前两个字就是五言,所以就不介绍五言绝句的写作章法了)下面介绍一下七言绝句的四种格式。
1、平起平落(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李白 下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仄起平落(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曾几 三衢道中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3、平起平落(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刘禹锡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4、仄起平落(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如,王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押韵,镇销扒又作压韵,是指斗穗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御昌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