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秋日回家

秋日回家


又是一年中秋节即将来临,我匆匆忙忙请了一天假,搭乘一辆顺车奔回老家,去完成自己每年必须完成的必修课--送节。

一路上是满目苍凉的秋色夹杂在丰收的希冀之中。满山的野花,把秋日的山坡装点得美轮美奂,上苍用自己的力量把山川织成的巨大的花布,花布在微风中起伏,象成熟的少女穿着件漂亮的裙子迎风摆动,楚楚动人,招蜂引蝶;百草皆将枯萎,失去了往日的生机;阵阵秋风吹拂着面庞,路边的柳条在微风中摆荡,那片片柳叶飘飘荡荡,翩翩飞舞于空中,演奏着秋天的旋律,飘落下来,投入大地母亲的怀抱,诠释着落叶归根--这亘古不变的永恒。

家乡渐近,倍感亲切。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那盘踞脑际已久的无形压力顿时烟消云散,一种轻松、一种回归感,让困扰自己已久的心魔远遁;愉悦、放松和围绕于身旁。亲切问候,浓浓的乡情、亲情融于其中;平日里那焦虑、浮躁之情暂时销声匿迹;宁静、祥和、自然的田园丰收景象,总能把自己带回遥远的过去。

走进村庄,巷道中没有那记忆中的悠闲,新修的水泥路面上放满了新收回来的黄豆等秋季作物;偶尔能遇上匆忙的乡人,急急忙忙便打招呼边走,他们并非在远离我,我知道他们的确很忙,忙着收获、忙于劳作,无暇与我们闲谈。巷子里的人家,大部分都市大门紧闭,中间夹杂着几户人家,大门口已经长满了杂草,看起了长时间没有人在家;还有几户人家门口晾晒着几件衣服,看上去一点也不艳丽,甚至有点褪色,一看就是老人的衣服;有几家门口还晾晒着孩子的尿布,不见漂亮的媳妇坐在大门口,抱着小孩三五成群的聊天,……

巷道中早已没了牲畜的身影,牛、马、骡、羊等,那些过去乡村到处都是的牲畜,在今天的乡村也显得稀有;记忆中,老人们常说的一句话:“穷不离猪,富不离书。”的乡村古训,在今天的乡村已被改写;乡村孩子们对一些牲畜的印象不再想过去孩子那样熟悉,只能停留于影视作品之中的所见,而与实物无缘谋面;巷道中鲜有孩子们追逐、大闹的身影,也听不到他们欢呼、哭闹、嬉戏的声音,没有了孩子们的温软脆朗的嬉笑、娇羞状。

村子里的人口越来越少,人气似乎严重缺乏,田间地头没有了耕牛徐徐漫步,没有了母鸡产完蛋骄傲的“咯咯蛋!咯咯蛋!”的叫声,也很难听到公鸡的引吭高歌。现代化的农机具替代了原始的耕作模式;苹果产业的兴起,替代了过去单一的粮食生产;规模化的养殖业替代了零散的家养畜禽,家家户户不再都养家禽家畜;偶尔有几条体型娇小的狗儿在巷道中穿梭,体型庞大的狗儿已渐退出,狗儿不再是看家护院的有力帮手,良好的社会治安,使得狗儿在农家存在的价值大打折扣。

村子里的精壮劳力陆陆续续进城务工,有的拖家带口,长时间也不回归,赚了钱就在城里买下商品房,“摇身”一变成了城里人,大人和孩子都操着满口的普通话。逢年过节,抽点时间,他们才“衣锦还乡”,看看老人,巡视一下乡土,走走瞧瞧;回到乡土,那新鲜劲一过,时间不长,就会有一种对乡村生活不适应的感觉,迅即“逃回”城市。乡村成为许多一代“城市乡下人”心灵的籍慰和寄托。

沿着熟悉的乡村土路,漫步于乡村田野之中,寻觅记忆中的静谧与安详,站在路边的小树林里,张开嘴巴深深地呼吸,贪婪地吮吸乡土的气息,一阵秋风吹过,沁人心脾,浑身舒坦,一种久违的舒心与回归让人怦然心动。

村子里的许多生产条件优越的土地,人们不再耕种,取而代之的是大面积的苹果园,品种以红富士和嘎啦为主。这里是全世界少有的苹果适生区,处在北纬35°,昼夜为差大,生产的苹果以甜脆、皮薄而闻名于世。每年中秋前十天左右,各地的客商蜂拥而至,争夺商机,努力地想赚个满钵满盆。时下的果农们,忙得不亦乐乎,一年辛苦的收成就在近几天完成,他们的生活节奏一下子加快了许多,倒车据都市急急匆匆的农人们的身影,采摘苹果、分级、验收、包装、装箱、拉运、外运……一切都在有条不紊中进行。

看着挂满枝头的红彤彤的苹果,还有那已经采摘堆积如山的苹果堆,良好广阔的市场,满意的收购价格,让农人们按耐不住内心的喜悦;喜悦之情彰显于脸庞;喜悦之情总是挂在嘴边,嘴巴也因之合拢不上。又是一个丰收年,农人们辛苦一年之后,腰包又鼓得圆圆地;不菲的收入,让我这个居住在城市的“乡下人”百感囊中羞涩,羡慕不已。

手里提着自以为“丰厚”的节日礼品,来回奔波于长辈、亲戚之间,送上自己节日里的一份心意。面对亲人们的热情,看到他们日渐好起来的日子,喜在心头。时空距离使得我们之间彼此距离在被拉大,他们看到归来的我,忙碌之间收拾一些自家的农产品--蔬菜、苹果、面粉、豆子……,嘴里还不停地嘱托:吃吃自家生产的东西,绝对放心,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绿色食品;城市里的食品让人不放心,不是参假就是放毒:地沟油、添加剂、防腐剂、黑作坊……,没几样让人放心的,咱家生产的东西再说都是绿色食品。听到这些内心不由地一阵抽搐,让我这个自以为文明的跳出农门的“现代城市人”感觉到自己有点猥琐,为那些失去道德底线的“城市人”感到羞愧。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