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昆德拉经典散文(米兰昆德拉经典)

昆德拉经典散文(米兰昆德拉经典)


米兰。昆德拉

简历  米兰·昆德拉(Milan Kundera,1929年4月1日生)是捷克裔法国作家、小说家。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布尔诺。1975年移居法国,并于1981年加入法国国籍。父亲为钢琴家、音乐艺术学院的教授。生长于一个小国在他看来实在是一种优势,因为身处小国,“要么做一个可怜的、眼光狭窄的人,要么成为一个广闻博识的世界性的人”。   与其他许多捷克艺术家和作家(如瓦茨拉夫·哈维尔)一样,昆德拉早年参加了1968年“布拉格之春”的改革运动。这场运动以乐观的改革精神开始,却最终被苏联军队镇压。   在其第一部作品《玩笑》中,昆德拉竭力讽刺共产主义的极权统治。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最喜爱的外国作家之一。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1978)、《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1984,即《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不朽》(1990)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他曾多次获得国际文学奖,并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    1979年他在法国完成了《笑忘书》,讲述在苏联人占领之下的普通捷克人的生活。这部小说同时包含了几篇并不关联的故事,并夹杂了很多作家自己的思索,奠定了昆德拉流亡时期作品的基调。   1984年,昆德拉发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是他一生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小说以编年史的风格描述捷克人在"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期间及被苏军占领时期适应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种种困境。1988年,美国导演菲利浦·考夫曼将其改编成电影。   1990年,昆德拉发表《不朽》,这是他最后一部用捷克语写成的作品。小说具有强烈的国际化因素,较早先的作品减少了很多政治性,却又加入了很多哲学上的思考,这本书奠定了他晚期作品的基调。   昆德拉始终坚持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小说家,而非一个政治作家或流亡作家。从《笑忘书》开始,昆德拉小说的政治性因素就一直减少,直至消失。昆德拉总是在广阔的哲学语境中思考政治问题。   昆德拉曾获得六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截至目前为止没有获奖。   除小说外,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1986)以及《被叛卖的遗嘱》(1993)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昆德拉原先一直用捷克语进行创作。但近年来,他开始尝试用法语写作,已出版了《缓慢》(1995)和《身份》(1997)两部小说。作家作品小说  《玩笑》(1967年)蔡若明-译   《可笑的爱》(1968年)余中先 郭昌京-译   青年知识分子路德维克因为与女友开了个玩笑,被朋友泽马内克陷害,送入苦役营。归来后他为了报复泽马内克设计勾引其妻海伦娜。计划成功后,他才发现,泽马内克早想抛弃妻子,他的报复成了一个毫无作用的“玩笑”。   《生活在别处》(1969年)袁筱一-译   “生活在别处”,这句话在法国诗人兰波的笔下,是一句跃纸欲出的响亮口号,是19世纪一个法国天才诗人拿出一生的时间去为之努力争取的梦想。“生活在别处”本身就是一个美丽的、充满生命活力的句子。兰波以它作为诗句,米兰昆德拉以其作为小说的书名。   《告别圆舞曲》(1976年)余中先-译   《告别圆舞曲》曾荣获意大利最佳外国文学奖,是米兰·昆德拉重要的小说代表作,于1969-1970年间在波希米亚完成。该作品构思巧妙,极富黑色幽默风格,是公认的当代文学杰作,在全世界34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小说以苏联入侵布拉格为政治背景,通过小号手、美国商人、疗养院护士和获释囚徒等8个人物反复曲折的爱情故事,在哲学层面深刻探讨了诸多人生繁杂矛盾的困境和难题。   《笑忘录》(1979年)王东亮-译   《笑忘录》一九七九年在法国出版,曾荣获法国文坛最高荣誉之一的『梅第奇大奖』,是一部关于笑与忘、关于遗忘也关于布拉格、关于布拉格也关于天使们的小说。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1984年)许钧-译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The Unbearable Lightness of Being》)LE INSOUTENABLE LEGERETE DE LETRE,米兰·昆德拉最负盛名的作品,《纽约时报》曾评论该作是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之作。   《不朽》(1990年)王振东 郑克鲁-译   该书在米兰·昆德拉的诸多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部小说是作者的第一部法语小说。比起以往米兰·昆德拉的作品相比,该书的政治意味减少了很多,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哲学思考。   《慢》(1995年)马振骋-译   这是一部用法语写成的小说,尽管一些法国书评家认为昆德拉驾驭不了法语,不懂得法语的美,但他至少获得了销量上的成功。《慢》既符合昆德拉的写作顺序,也能使我们很好地理解昆德拉的转变。《慢》的开创性结构,法语写作代表着昆德拉创作的一个新时期的开端。   《身份》(1996年)董强-译   十六七岁的时候,她特别喜欢一个隐喻;是她自己想出来的、听来的,还是从哪里读到的没有关系。她想成为一种玫瑰香,一种四处扩散的香味,四处去征服。她希望就这样穿透所有男人,并通过男人,去拥抱整个世界。玫瑰四处扩散的香味:那是对艳遇的隐喻。这个隐喻在她即将成人之际开放,就像是对温柔地与男人混杂相处的浪漫许诺,对穿越所有男人之旅的邀请。可是,她天生又并非是一个常换情人的女人,这个朦胧的、抒情的梦,很快就在她宁静而幸福的婚姻中沉睡过去。   《本性》是昆德拉于1996年秋在法国完成的。小说的人物非常简单,实际上只有两个,尚塔尔和让一马克,一对恋爱了多年的情人。他们沉浸在幸福之中,从来没有想到过分手,但是,在后来,某些想象闯人了他们的生活。   《无知》(2000年)许钧-译   《认》(2000年)孟湄-译(与《身份》为同一本书的不同译本)

散文经典概括

要短的较少,要人生哲理和抒情的,选择林清玄的散文。推荐你读《感性的蝴蝶》《思想的天鹅》。人生哲理的:1,河的感觉,2,佛鼓,3,养着水母的秋天。等等。抒情的:1,迷路的云, 2,发芽的心情(也包含很多人生的哲思)等等。我先找一篇给你看一下:

《迷路的云》--林清玄

简媜经典散文

月落乌啼霜满天,

  讲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空城,是我。

  经年行路,风霜中最惦念的是故乡那扇小轩窗,几次梦里潜入芭蕉院,‘看见少年的她梳出自发。她的夜半孤影总让我不能放心.

  无家,可以禀明死生;无兄弟,可以话桑麻;等我的人,我却无梦相赠。

  身, 已如秋蓬,心,寄托行云流永,我怎能再做春闺梦里人? , 。

  故里重回,旧友流散;与我缔结初梦的人也已儿女成行。最后一个牵动心绪的人既已建筑家室,守住了春花秋月,我可以完全放下了。

  她不会知道那个出远门的人,枯坐在市集一隅,远远看她提篮牵儿从眼前走过。

  她不会听到,当她与小贩评论斤两时,我幽微的唱叹。

  她不会知道,多少次我在梦中重回江亭,折了春柳,放在她打水浇衣的井边。

  她不明白,我仍然熟诵当年的誓词。每当与锣鼓花轿错

  身时,那誓言又绞痛了我的心。

  她怎能了解,我山高水长地想遗忘她的容貌,又在异乡庄园寻找似她身影的人。

  我仍是一个不告而别的人,毁了她少年春闺的人,辜负她的人。

  当她走入另一个屋檐,她的少年空城也归还给我了。

  那么,除了遥遥一见,我焉能怀抱两座空城走到她的面前,把残枝败柳的故事又说一遍呢?

  让她永远不知道我是生是死,则她可以安然无恙地被守护着;让她永远怨一个名字,则她可以平安地过眼前日子,不会回头找空城。

  离开故里的那夜,我是空了的人。

  秋霜已经爬满天,江边停泊的旅舟,或踏歌饮酒,或沉沉地眠睡。三两声夜鸟,更添秋夜静寂,水波摇晃舟身,亦摇晃榻上的我仿佛我与江水、秋霜都是亘古的醒者,靠了岸,又离了岸的。如果,子夜想歌,有什么比叹息更畅怀?

  子夜想醉,有什么比忘川之水更能断愁?

  忽有钟声隔江传来、染了秋霜的声音听来分外清寂,仿佛偷听了我的心事后,似有似无地为我说经.

  说:空山已被雾境收留了:空城,不妨赠给客船去货运;松树林寺里有一口闲钟,正等着天外客,陪它说梵音.

昆德拉真实身份

米兰,昆德拉1929年4月1日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布尔之若,男作家。l975年流亡法国,198丨年归化为法国公民。2019年年获捷克今民身份。

作家刘墉的经典散文

《人生的真相》《生死爱恨一念间》(水云斋·1992)《冷眼看人生》《属于那个叛逆的年代(改写·改写·刘轩原著)》《离合悲欢总是缘》(水云斋·1993)《冲破人生的冰河》《作个飞翔的美梦》《把握我们有限的今生》(水云斋·1994)《我不是教你诈》《迎向开阔的人生》《在生命中追寻的爱》(水云斋·1995)《生生世世未了缘》《抓住心灵的震颤》《我不是教你诈②》(水云斋·1996)《寻找一个有苦难的天堂》《杀手正传》《在灵魂居住的地方》(水云斋·1997)

西湖散文经典语录

西湖的花美。在西湖,一年四季都能看好花。春有艳丽的桃红,夏有洁净的荷花,秋有香气扑鼻的桂花,冬有傲雪的梅花。西湖,总是以最美丽的花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西湖的树美。湖边那婀娜多姿的柳条,似姑娘长长的秀发;那耸入云天的水杉,似英俊高大的小伙。

那树冠大大的樟树下,是游客小憩纳凉的好去处,那修剪得整齐有型的灌木丛,是游客嬉戏的好地方。

名人名篇经典散文

《名家散文经典:雨果散文精选》收录了雨果的散文作品。收录了《卢塞恩—比拉特山》;《处死路易十六》;《夏多勃里昂之死》;《探望垂危的巴尔扎克》;《入选法兰西学士院院士》;《讨论废除死刑问题时的演说》;《在立法会议上谈贫困问题的发言》;《巴黎和平代表大会开幕词》;《巴黎和平代表大会闭幕词》;《在巴尔扎克葬礼上发表的演说》等作品。

李白经典名篇全文散文

开元十八年,初夏,号称李太白,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侠客李白,在城东小旅馆里放下行囊,素衣白袍满面红光。初到曲江的中年游侠,眼睛有点不够用,看曲江流饮,波光粼粼,手搭凉棚,风吹麦浪,杏花黄、樱桃红、枇杷黄、桑葚紫,登塔远望,整个长安城,夏花如此灿烂。

中年游侠不由豪情万丈:大唐社稷,我李白来也。

登高处,满目辉煌,斑驳的城墙上开满了姹紫嫣红的月季,古老的青砖院墙外草木葱茏,站在高处,整个人飘在空中。

大雁塔看万千世界

风吹塔鸣,举目远眺曲江流饮,杏园探花,已淡然惨兮,如若我做丞相,定将年年举办参加国宴,然后登临大雁塔,请书法者将自己的名号、籍贯题写在雁塔墙壁上,由此步步高升,平步青云。

登塔时满怀豪情的谪仙人,下塔之后,却没有那么顺利。穷困在长安城西大街一家酒馆里,谪仙人喝点小酒,有点飘飘然:醉里乾坤大,梦中已成仙。

西大街一家酒馆外,豪气冲天的剑客李白静卧街头,西大街歌舞升平,商贾云集,一条大黄狗雕塑一样蹲在身旁,静等剑客呕吐之物。

狗有的是闲时间等待,剑客梦中已成谪仙人。

华灯初上,狗醉人醒,盛唐的奢华与李白没有关系,只留下一双空洞木讷的眼睛。

同为玉真公主座上宾的中年游侠,不过是达官贵人酒宴上助兴取乐的插曲,同样兜里比脸还干净,长安城里的一家酒肆里,李白大醉之后才发现囊中羞涩。

贺知章取下御赐龟,权当酒资。自此,两人成为忘年交。

酒逢知己千杯少

贺知章深知李白恃才傲物,敬仰他的才气,即便遭受李白的推辞,依然一又一次地向朝廷举荐。

目空一切的李白却牛气冲天:“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

不可一世的李白终于走进大明宫,高力士为其脱靴研墨,不过是谪仙人自我标榜的杜撰而已。

告老还乡的贺知章却在老家病逝。

四明有狂客, 风流贺季真。长安一相见, 呼我谪仙人。昔好杯中物, 翻为松下尘。金龟换酒处, 却忆泪沾巾。狂客归四明, 山阴道士迎。敕赐镜湖水, 为君台沼荣。

人亡余故宅, 空有荷花生。念此杳如梦, 凄然伤我情。

长安城的李白酩酊大醉,人醉狗不嫌,人醒狗却醉,当铺里当剑,骡马市卖马付酒钱。

谪仙人空有怀才不遇满身才气,不能为江山社稷所用。

呵呵,世间并不全是诗和远方,还有生活的苟且。

李白空有安邦助唐之志,却无有辅佐朝廷之才,虽有名人贺知章引荐,纵使成为王宫贵族公主的座上宾,现实也难得为李白的放浪形骸买单,何况大唐盛世,不需要一个酒疯子做丞相,这也是李白的一厢情愿罢了。

三赴长安,眼前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只有一腔怨气:“我辈岂是蓬蒿人,仰天大笑出门去”李白的不甘与无奈。

有道是:“题名在四壁,胜迹衔云往。”“唐家科第贵,进士门楣光。放榜集慈恩,名题雁塔旁。”

大唐奢靡的地很硬,一路趔趄的李白总归成为长安城里过客。

李白在游离中才是真的李白,长安城里谪仙人 不过是人生走失的一次旅行而已。

王国维经典散文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了《人间闲话:王国维随笔》一书,收录了王国维学术研究之外的许多散文,包含其对人生、生活、学问等多方面的见解,记录了他各时期的思想、追求和人生历程中的感悟。

书中第一部分是“闲情逸致”,第一篇文章是《人间嗜好之研究》。将人生之苦痛分为积极的苦痛和空虚的苦痛,而消遣是医治苦痛的方法之一,他说西方人称为“To kill time”,颇有一番深意。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