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诗的味道
卢林
人到中年,思想俨然蜘蛛网,纵横交错,密密麻麻,越来越复杂。于是,诗也变得复杂起来。一首诗,从诗意的发现到意象的选择,再到形式的构思,无不战战兢兢,殚精竭虑。多了折磨,少了趣味。一日,突发奇想,不妨让班上的孩子们尝试写写童诗。于是开始“招兵”,竟有几位同学爱好。
汉字遇到孩子,就像遇到春天,开成姿态不一的花朵。看:
风
文/郑太微
是谁总是来无影
去无踪
披着隐形大衣
轻轻告诉我
“呼啦——呼啦——呼啦——”
它怎么又不说话了呢
难道它回家了吗
风
文/程远翾
呼——呼——呼——
小树的头发被谁剃光了
绳子的手臂被谁扯断了
呼——呼——呼——
哦,原来它和蒲公英也有过约定
彩虹
文/杨紫静
看,那是谁?
穿着七彩衣
来到了美丽的桥上
哦,她是想接几只流浪狗
和白云一起玩耍
在孩子的世界里,汉字如花绽放,仿佛草地上零星的几朵,并不醒目,却又真真切切地在那里摇曳。欣喜之余,我便发给笔若诗歌网儿童诗栏目编辑毛健秋老师。看到几首稚嫩的童诗,他甚是高兴,速发于网站。
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诗“公开亮相”,十分欣喜。这在孩子的随笔中得到了印证:“我写的童诗,被老师用手机拍了,还发表在网站上,我高兴得一个晚上都睡不着觉。”一首诗带来的甜蜜,远胜于一块糖的味道。我也和孩子们一样高兴。
高兴之余,想给孩子们更多鼓励,我想起了《夜郎诗歌》公众号。于是,给主编苏卫老师发了一条信息,咨询刊发童诗否。苏老师很热情,叫我把作品发给他看看,我知道孩子们的作品有差距,但还是发了过去。苏老师看后给我发来信息:“有差距,但还是推送鼓励一下小家伙们。”并嘱我多关注多鼓励孩子们。这样,孩子们的童诗又刊发于《夜郎诗歌》,苏老师还给程远翾的童诗作了修改,真的非常感激。
孩子们看到自己的诗再次刊发,脸上洋溢着甜美的笑容。我说,有灵感时就写写,她们不停地微笑点头。
转发朋友圈时,我附上一段文字:感谢苏卫老师,感谢《夜郎诗歌》推送孩子们的童诗。童诗,犹如晶莹剔透的露珠,滋润孩子们纯洁无瑕的心灵。孩子们第一次尝试写作,有那么多的不完美,但又那样美好。
一首诗,一朵花,一缕诗香。
作者简介:卢林,贵州关岭人,布依族。爱好:读、写。写作观:脚粘泥土,手写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