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志愿那些事
高考的第三天去找老师咨询志愿的事,已是退休状态的老师见面就说我应该报某某师范大学。遵从老师的意见,后来很幸运录取上了,毕业后也成为了一名老师。自己作为班主任的第一届学生毕业时,开始琢磨志愿填报的事儿。边学边和学生们一起商讨,志愿填完,稍微摸着些头,后来在教务部门专门负责志愿填报工作一段时间,对志愿填报有了更多的了解。离开教务部门后,每到学生填志愿时,不管有没有人请,我都会不同程度的参与其中。集中填报志愿的时间,学生们来咨询的很多,常常讲得口干舌燥的,有时甚至连饭都顾不上吃,也曾被问到我做那些事是为了什么,其实我自己也都未曾好好的想过为什么要做那些事儿。
记得有一年填志愿时,办公室学生很多,快到下班时才轮到一位同学。他微笑着说让我先去吃饭,他下午来都可以的。到了下午,他依旧排队在较为靠后的位置,轮到他时,我问他想学什么专业,他说准备报工程或师范类的大学,自己找了一两个,请我帮忙参考一下。我看他身强体壮的,就问他愿不愿意报军校里的工程相关专业,听到报军校,他很吃惊,也有些兴奋的问他也可以报军校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激动不已。我把军事院校的招生信息翻给他看了,他就决定报军校,把政审表打印出来给他,后来经过体检,顺利的进入了军事院校。到每年志愿填报时,他会发消息问候一下。按他自己所说,虽然他一直都有成为一名军人的梦想,但如果填志愿时没有遇见我,就会随便的填一个师范类或者说工程类的院校,那样就错过了成为一名军人的梦想,考进军校不仅自己圆了梦,对他的家庭来说,也是极其幸运的事情。
这样填个志愿就帮助学生圆了梦想的案例毕竟是少数,但作为老师,和学生们交流志愿,是较为平常的事,但老师角度的平常,对一个学生来说,尤其是面临着重要选择的他们,一句平常的话语,一次简单的交流,可能影响的是学生的一生,从他们的角度,就不再是平常的事了。我也常想,商讨志愿,其实就是在参与他们人生一次重要决策的过程,学生们来咨志愿,我都会问他们自己准备的情况,有没有认真的了解专业,了解大学,了解自己将来初步想从事的什么职业,对准备不充分的要喊在一旁先翻书看看,有了初步的规划后,再来和我谈他们的想法。对于结束紧张的高中学习的他们来说,虽然想法很多时候还不太成熟,对于志愿填报,我也不把自己当成指导者,我愿意做的是一个和他们谈话的倾听者,在他们人生决策的重要时刻,面对选择,提醒他们需要慎重,需要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还年轻的他们,时常能遇上部分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带些失望,带些对抗情绪不填志愿或者随便乱填志愿的。我班上的学生参加高考,成绩离他期望的太远,高考后就去外地打工,不准备填志愿,也不准备读书了,打了好几次电话,好说歹说,才勉强同意填一个志愿。我根据他的情况选了一个相对较适合的学校,大学毕业找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偶尔聊起高考后的事,他不无感慨的说如果当时真不填志愿,那他肯定会后悔的,至少他自己不上大学的状况不会比现在好。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有人欢喜,也免不了有人会忧愁。复读班遇着一位同学,开学三个多月才来班上,据说是因为生病在家休养,不仅错过了应届的高考,就是复读的时间也耽误了很多。高考成绩公布后,在学校举行的志愿培训会现场遇见她,满脸憔悴,神情忧伤,开口便问我再补习一年行不行,我问为何还要选择补时,她说离本科线只差一分,心有不甘,也很难接受去读专科。对于她的想法,我表达了理解,还问她是不是高考后哭过很多次,她点了点头,这一分的差距,天知道给她带来了什么呢,那接近奔溃的模样,让人心疼不已。花了一些时间和她聊了大学、专业以及再补习的利弊,最后有些释然了,也同意认认真真的去填专科的志愿表现神色显出一些轻松后,一直静静的守候在一旁的她的父亲,才补充说家里的人也是希望她精神状态好起来,好好的填了专科志愿去读大学。那个同样焦急的父亲,来学校都全程陪着一个没有考出理想成绩的女儿,可以想象他是有多么的不放心。在家里,他们肯定也交流过很多次,可人总会免不了有一时的执念,作为志愿指导的老师,或许就是谈话的某一个小小的瞬间,或者说某一句不经意的话,让一个人从失魂落魄的状态中缓过神来,这本身是胜过高考志愿填报的。能给一些正迷茫的年轻心灵带去一些安慰,这本不是志愿填报的工作,但它却有一股力量能让人长久的坚持下去。如果问为什么,这也许可以作为自己的一份答案。
文:宋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