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沧桑活化石
第一邮局鸡鸣驿
——参观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鸡鸣驿
夏明芳
6月20日,我来到闻名遐迩的古驿站鸡鸣驿参观。
鸡鸣驿,又称鸡鸣山驿,是一座兼有防御功能的古代驿城,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功能性最齐全的古驿站,在全国1380个古邮驿中,惟有鸡鸣驿称为城。
鸡鸣驿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西北的洋河北岸、鸡鸣山下。鸡鸣驿所处的驿路,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以“上古干道”闻名于世,秦始皇巡视六国时整治为“直道”。汉代为便于商贸交流,扩展为“古北平西北干道”。辽代成为析津府(辽南京,即南京析津府,是辽国陪都,人称燕京,今北京西南)的“五京邮路”。
古代的驿站就是传递公文信息的人员换马休息的地方,因为古代靠马传递公文和军事作战信息,这个“驿”字是马字旁。过去传递消息跟发送官文都用快马,但马的体力与奔跑距离有限,60里是马跑的极限,跑60里就得换马,所以沿途每隔60里都会设有驿馆,每30里设一个铺(堡)站,即人马中间休息的地方。每百里设一城,每350里设府。后来驿馆(站)又演变成接待过往官员、商人的临时休息站,就像现今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到了驿站就是休息、住宿、吃饭打尖。
鸡鸣驿距离北京大约150公里,是内蒙、山西大同、张家口进出北京的必经之地。鸡鸣驿始建于辽金,元代形成规模,成为我国北方有名的“站赤”(驿站)和“急递铺”,负责军政消息的传递。忽必烈建立大元帝国后,将元大都(北京)到上都(内蒙古正蓝旗)作为京都通往内蒙古与西北的重要通道,鸡鸣驿作为东镇京津之门户、西扼陆路之要道的驿站应运而生,足见其军事地位之重要。但当时的鸡鸣驿还不是“京西第一驿”,只不过为“行营”而已。明代强化西北邮路建设,并与边关防御体系匹配。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在此设立隶属于万全都指挥使司管辖的鸡鸣山驿。它是宣府镇守内外长城间的“极冲”军事驿置,是宣府进京的第一大驿站。明成化六年(1470年),鸡鸣山驿始建土垣,十七年(1481年),筑堡守卫。明隆庆四年(1570年),防守指挥王懋赏督役砖修被敌所攻毁之城,在原城池基础上加厚加高,城墙外侧包青砖以保护墙体。据史料记载,当初鸡鸣驿城垣为不规则正方形,东西城垣上开筑城门,“周长六百九十九丈,垣高三丈五尺。”城内各类建筑“井然有序,错落有致,军民共居城内,同舟共济,相安而处。”到清代,鸡鸣山驿更受朝廷重视,清乾隆三年(1738年)拨专银修葺,使其真正成为一座固若金汤的“北国第一大驿城”。
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撤销全国驿站,鸡鸣山驿站的政务也宣告终结,并改名“鸡鸣驿”。
鸡鸣驿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紧邻的一座山即鸡鸣山。山不在高,该山海拔只有1140米,相对高度570米,但巍峨峥嵘,郁郁葱葱,孤峰独秀,山势突兀,气势壮观,被誉为“塞外小泰山”。又因其“一峰奇秀高插云”,故称“飞来峰”。此山记载最早见于《史记》。春秋末期,晋国赵襄子击杀代王并夺取代国。赵襄子又是代王夫人之弟,代夫人回晋国路经此山时得知代王为弟所害,悲痛欲绝,不知所终,拔下金笄(笄,jī,古代一种簪子,女性用以插住挽起的头发或插住帽子),在山石上磨笄自杀身亡。民众敬而建代夫人祠,称此山为“磨笄山”。每夜有野鸡鸣于祠屋上,故亦谓之鸡鸣山。又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当年与东突厥交兵,在山上安营扎寨,东突厥兵在山下驻扎。唐太宗半夜突然听到鸡打鸣惊醒,发现东突厥兵偷袭,因此躲过一劫,故命名此山为鸡鸣山。
鸡鸣驿城略呈方形,城墙为土筑砖包,东西长460米,南北长480米。底宽5米~8米,顶宽3~5米,高11米。四面城墙上均匀分布着4个角台、26个墙台,有东西2座城门。墙体顶部外侧密布垛口,垛墙上有了望孔、射孔和排水孔道,内侧建有女儿墙。北墙中部平台上原建有玉皇阁,南墙中间平台上原建有寿星庙,东南角台上原建有魁星楼,东西城门上建有2座城楼并有各自的瓮城。
鸡鸣驿城内有三条东西向大街,两条南北向街道,将全城分为12个小区。城内有驿丞署、驿馆、校场、马号,还建有碧霞宫、马王庙、文昌宫等13座庙宇,7座戏楼。城内紧靠墙体有约5米宽的环城驿道。平时便于交通驿递,战时便于集结设防。在南城墙外,有一条宽5米的东西向道路,俗称南官道,就是原来的驿路。城东西两侧与驿路平行分布着许多墩台,是为加强信息传递修筑的烟墩。鸡鸣驿城墙保存基本完好,城内古庙宇尚存6座,古戏台还有2座。从元代设驿始,驿城兵丁驻防从未间断过,人数逐年增加。据《怀来县志》记载,到清朝末期驻兵最多时达300多人,月耗米493石,饲养驿马82匹,年支马料44石,驿站年支饷银3287两。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太后西逃,曾在鸡鸣驿城内贺家大院住宿一晚,临走时为其题写了四个大字“鴻禧接福”,这处五进连环院至今保存完好。电视剧《慈禧西行》就是在鸡鸣驿城按原貌拍摄,这里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和邮驿价值吸引了国内外大批参观考察者和影视剧作家,许多电影厂家到此选拍外景。
鸡鸣驿城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被称为邮政考古、机要考古的“活化石”,有“世界第一邮局”的美誉,在中国邮政史上独占鳌头。2001年,鸡鸣驿城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鸡鸣驿城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3年和2005年,鸡鸣驿两次被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列入100处“世界濒危遗产名单”。2013年,国家正式启动了对鸡鸣驿城内十六处文物建筑维修工程,重点对马家店、驿丞署、驿馆等进行修缮。
我沿着城内的街道慢慢地走,慢慢地看,石头铺就的街道不太平整,走起来有些硌脚,街道两侧的房屋比较陈旧,甚至有不少房屋或围墙已经倒塌,破败不堪,荒草丛生。只有较少房屋是后来重修翻盖的,还住着人,基本上都是老年人。年轻人不多,多在城外收费、把守城门、开旅游车或维持秩序,不少老人在房屋或墙的阴影下悠闲地坐着聊天或在打牌,身体都比较硬朗,满脸的皱纹证明了人生沧桑。他们看着我们,一脸处事不惊的淡定神情,遇到我们询问也是很从容耐心地给予回答解释。
登上城墙四下眺望,在城西北方向不远处,鸡鸣山高耸入云,在西南方向的不远处则是著名的能源大动脉大秦铁路,一列长长的运煤重型专列正蜿蜒东去,在东北方向则是京藏高速公路和110国道,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在近处,则是阡陌交通、绿意盎然的庄稼地。
站在古驿站城墙之上,湛蓝的天空之下,抚今追昔,可以想见当年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金戈铁马,英雄豪杰,朝代轮换,风云变幻,那些驿卒夜持炬火、飞马传驿,行人避让,铺人出俟的紧急壮观的情景,俱往矣!
作者:夏明芳,男,66岁,四川省遂宁市人,出生于河北省柏乡县,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原在河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论坛杂志社工作,编审职称,2016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