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美文经典诵读教学设计博客(美文经典诵读视频)

美文经典诵读教学设计博客(美文经典诵读视频)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17篇美文经典诵读教学设计博客,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篇1:《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让孩子走近《三字经》,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并以此为起点,开始对传统经典的追寻,进而了解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凭借此课,体现校本经典特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文背文。

2、掌握有关诵读方法,提高学习兴趣。

3、学会简单地运用三字经。

过程与方法: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说勤学成才的故事。

情感与态度: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行为与习惯:

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多读经典,多加积累。学习经典中的积极之处,好好做人做事。

学情分析:《三字经》一课,将厚重的中华文化溶入儿童的阅读理解过程之中,给儿童以浸润,给儿童以重染。这课不仅是学生对具体文字的感受,更是对中华文明的感知,对中华民族气节的启蒙教育。虽然这些字词理解起来有难度,但只要读熟了,记住了,就能为今后更好的理解、领悟、印证打下了基础。

教学准备:《三字经》为人处事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出《三字经》:

李老师知道我们四(1)班的同学都很聪明,所以我设计了一个知识竞赛来比一比谁的知识多,好不好?

出示课件:

1、哪些书伴随古代孩子成长?

2、“玉不琢”的下半句是什么?

3、我国历史上,谁教子有方,五个儿子个个金榜题名,做官清廉能干,美名传扬,被当时人称“燕山窦氏五龙”?

4、“悬梁”、“刺股”、“囊萤”、“映雪”分别指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位勤学之士发奋读书的情景?

你知道在哪本书上可以找到这些答案吗?对了,答案就是《三字经》。

二、简介《三字经》。

幻灯出示,师配乐读。

既然《三字经》那么好,我们赶快去学学吧。

三、学习《三字经》。

(一)读文:

1、请你自由地读读纸上的三字经,要特别注意那些多音字。

2、谁愿意试试看,当众读一读?个别读,正音。

3、老师也想来读,请你当听众,可要听仔细了!

4、谁也读读看?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前提,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机会,赶快再练练。学生读完后再指名读。

(二)找特点:

1、读了《三字经》,你发现它有什么特点吗?

交流特点(1):是啊,三字经三字一句,四句一组,朗朗上口,还押韵呢,如唱儿歌,那就让我们一起边拍手边念吧!

2、还发现它有什么特点吗?

交流特点(2):《三字经》中还有许多既有趣,又对我们很有帮助的历史典故。

看看,你在经文中找到了哪个故事?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看,这么小,就懂得尊敬兄长,让我们一起来夸夸他。

看图夸孔融。

谁能来背一下?

我们一起来背!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篇2:《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二、教学目标:

1.理解两句话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两句话。

2.看故事、听故事,学会与人相处之道。

三、教学难点:学会与人相处之道。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谁来背背上节课的内容。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弟子规》。

(二)看一看,说一说,体会情感。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弟子规》中的: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自由读,指名读。

2、出示:兄道友,弟道恭

(1).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动画片,想不想看?

播放《孔融让梨》的故事。

(2).谁来说说哥哥为什么要让孔融先拿?

(3).那孔融为什么要拿最小的呢?他为什么要把大的让给哥哥,从这里可以看出孔融是个什么样的孩子?表现出孔融对哥哥怎样?

(4).那爸爸说弟弟比他小的时候,他说了什么?从这可以看出孔融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表现出孔融对弟弟怎样?

(5).孔融作为哥哥很友善,作为弟弟很尊重哥哥,这就是——(引说)

3、学习“兄弟睦,孝在中”

(1).小朋友看这些是什么?老师带来了一根筷子,像不像一支箭,我请一个小朋友来折一下看看能不能把它折断,如果是一把呢?我们下面就来看一个关于折箭的故事。

(2).读《兄弟折箭》的故事。

(3).从故事中你知道了母亲为什么吃不下饭呢?经过折箭这件事,后来这些兄弟有没有团结和睦呢?看着和睦相处的几个弟兄,这时如果你是母亲你心情怎样?会觉得这几个儿子怎样?

(4).是呀兄弟之间和睦就是孝顺的.一种表现呀。这就是——

4、学习“财物轻,怨何生”

(1).我们再看《兄弟折箭》这个故事,几个兄弟因为什么差点打起来呀?得到那只鹿有什么好处呢?如果他们不去争那只鹿还会打起来吗?

(2).把财物看轻,不去争,不去抢,就不会打起来,就不会产生怨恨。

5、学习“言语忍,忿自泯”

(1).学了这么久同学们也累了,老师让同学们放松一下,再看一个动画片好不好?

看《将相和好》。

(2).廉颇得知蔺相如的官位比自己大的时候很不服气,开始说的什么?如果是你听了这话你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你会怎么做?蔺相如听了怎么做的?蔺相如是怕了廉颇吗?他说了什么?从这儿可以看出蔺相如懂得怎样?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他?结果廉颇还生气吗?

(3).小结,是呀在言语方面如果我们懂得忍让就会减少很多言语所造成不必要的误会,还有争吵。

(三)诵读

1.下面我们把学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

2.小朋友能不能把今天学的内容记在你的脑海呢?

(四)谈一谈,升华感情。

1.同学们学习生活在一起,我们就像一家人,大家亲如兄弟姐妹,通过今天的学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准备怎么做呢?

2.不光《弟子规》教育我们这样做,古人还有好多关于我们今天学的内容的成语、名言警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以和为贵;礼之用,和为贵;得饶人处且饶人;和睦相处;一团和气;化干戈为玉帛;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3.最后老师有一首歌送给大家。我们来一起唱一唱结束今天的课程。

唱《相亲相爱一家人》。

(五)作业:背诵今天所学的内容。

教学反思:

哲学家菩德曼说过:“播下一个信念,你将收获一种行动;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个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教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多方位的渗透、熏陶、感染往往比直白的说教效果更好。因此本节课,我没有直白的说教,而是通过《孔融让梨》、《兄弟折箭》、《将相和好》的故事,最后唱《相亲相爱一家人》,让学生一步步加深理解和体会,使孝敬父母的美德逐渐深入学生心灵。

古人云:“集腋成裘,聚沙成塔。”荀子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两句话都强调了积累的作用。离开了积累,一切语文活动都好像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那么语文素养的提高就成了“空中楼阁”了。该如何帮助学生进行积累呢?我通过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自读、齐读、诵读,读出节奏,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受,在读中悟理。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达到熟读成诵。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更积累了品质。

篇3:博客美文

有一个名叫罗比·伦纳迪的英国女孩,在大学毕业后的求职生涯中屡遭淘汰,但是,伦纳迪毫不气馁,仍旧坚持把一份份简历投向多家心仪的公司。

伦纳迪坚持了两年,但是,仍然没有一家公司向她伸出橄榄枝。这时,伦纳迪再也坐不住了,频遭打击的她心情一度低落到极点。

这天,再次求职失败的伦纳迪气急败坏地回到乡下的老家,并痛哭流涕地将自己的委屈讲给父亲听。

当时,父亲正在收拾一盆黄豆,他要将那些籽实饱满的黄豆挑出来当作明年的种子。听了女儿的哭诉,这位白发老人随手从盆里捡起一粒黄豆,对伦纳迪说:“孩子,你仔细看看这粒黄豆,等会儿,我要把它重新丢进盆里,我要让你把它找出来。”说完,父亲就把这粒黄豆丢进了盆里。

伦纳迪没有寻找那粒黄豆,她苦笑了一下,说:“这些黄豆都是一样的模样,我怎么可能找出你刚才丢下去的那一粒?”

“是呀!在成千上万粒黄豆里找出我刚才丢下去的那粒的确不容易,可是,如果我把刚才那粒黄豆染成红色的呢?”父亲笑着说。

父亲话中有话,悟性极高的伦纳迪立即惊喜地叫起来:“是呀,如果我把自己的简历做得标新立异一些,我一定会从为数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接下来的一周,精通电脑软件的伦纳迪精心制作了一份以经典电子游戏——《超级玛丽》为主题的电子简历。这份简历就像一个通关游戏,既充满趣味又详细地介绍了她的个人情况。

视频中有一个“超级玛丽”形象,观看者只需按“向下”键,“超级玛丽”便会开始闯关。在第一个关卡中,“超级玛丽”越过了一系列弹出的图表,图表中详细介绍了伦纳迪的近况。在第二个关卡中,“超级玛丽”掉进了水里,开展了一段水下旅程,水中弹出了一系列图表,介绍了伦纳迪所掌握的工作技能。在第三关中,“超级玛丽”重回陆地,越过了伦纳迪过去的工作经历。第四关中,“超级玛丽”乘热气球飞向天空,在空中穿过了伦纳迪曾获得的一系列奖项及荣誉。

视频末尾,伦纳迪创建了显示自己联系方式的界面,并附有箱子图标,雇主可以点击,给她发信息。

这份简历刚在网上出现,就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好奇,短短几天的时间,点击量就超过了10万。英国最著名的报纸《镜报》还报道了这件事。更让人欣喜的是,多家公司被伦纳迪奇妙的构思和软件制作能力吸引,已经纷纷向她发出聘任邀请,极力要将她招至麾下。

“山重水复疑无路”时,不妨将思维稍微转一下弯儿,也许就能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成功,有时就是这么简单。

篇4:博客美文

一天带着6岁的小孩闲逛,碰到两位同事,其中一位同事热情地打了声招呼:“哎呀,难得见你带小孩出来玩。”另一位同事马上接过话:“不对,是小孩带他出来玩。”平时我们总是习惯于认为大人带小孩出来玩,其实,换个角度看还确实是小孩带我出来玩。

一方面,平时的我喜欢坐在电脑前,不愿出去走动,只有小孩要求出来时,我才会跟着出来。另一方面,小孩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平时的我不喜欢到别人家里坐,可是,小孩如果去了别人家里,我也只得跟着进去。这样看来,的确是小孩带我出来玩。

同事的点拨,让我发现了让思维拐个弯是件蛮有趣的事情,让我不禁陷入了思考。是人放羊,还是羊放人?常规的答案肯定是人放羊。换个角度,其实是羊在放人。羊吃草的时候,吃到哪里,人就得跟到哪里。羊知道哪个地方有好草,它边吃就边往那个地方去了,但人却不知道,所以,人只能跟着羊走。羊还知道哪个地方有水,吃到一定的时候,它自然而然地就向那个地方走去,它不乱走,它从来不会迷路,有经验的牧民跟在羊后面,总是能够找到水。

还曾看到这样的例子。美术课上,老师拿出一张白纸贴到黑板上,然后让学生选各种颜色的彩笔,将自己的名字写在纸上。同学们尽管很纳闷,不知老师的用意所在,但是他们还是很快在纸上签名。等全班同学都写完,同学的名字已经占满了整张纸。这时老师问道:“谁还能在纸上画出一朵花?”大家纷纷摇头,认为纸上已毫无空隙,不能再画一朵花。老师没再说什么,他揭下纸,伏在桌子上挥笔作画。很快,一朵美丽的花被老师画好了,原来,老师只是把纸翻了过来,便用纸的另一面画出了美丽的花朵!一张纸有两面,但常人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签名,很少有人想到我们只要换一面过来,就可以重新在纸上写字或画画。多面的思维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解决现实问题。有时候不走阳光大道,而是潜入森林,走过沼泽地,你会发现有另一个艳阳天在等着你们。当我们面对挫折和磨难而一筹莫展时,其实,很多时候,你需要做的只是让自己的思维拐个弯,打破常规的思维定式。

篇5:博客美文

医院的那几天,卓飞一下课就跑过来看你。你猜不透他在想些什么,他的表情看起来又别扭又奇怪。

听奶奶说,卓飞在学校可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哩,对人很热情,大家都很喜欢他。可偏偏一回到家,在你面前他就好像变了个人。这又成了一件让你想不明白的事情,那就先不费神去想好了。

尽管有了伤疤这个小插曲,你还是欢欢喜喜的跟着卓叔叔和卓阿姨回了他们的家。看得出来,他们是真的很喜欢你,看你的眼神,都是宠溺。

那天,卓阿姨坐下来认认真真的跟你说“花树,我们不知道你具体的出生日期,但你也到了该上学的年纪。昨天我去学校咨询过,校长说让你先参加一场考试,考完再决定你读哪个年级。”

那一刻,你很想告诉眼前这个善良的女人,其实你不但记得自己的生日,还知道自己今年已经十周岁。因为你的思维和反应能力总是比别人慢半拍,看起来有些笨笨的,如果你不说,别人永远看不出你比卓飞还要大两岁。考完试,你和卓飞做了同班同学。

你的内心是雀跃的,可隐隐的.还是有些担忧,因为卓飞对你的敌意还是那么明显,譬如他不愿和你一起去学校,譬如他回到家也很少和你说话。

你的出现,抢走了原本属于他一个人的爱。之前是奶奶,现在连自己的父母也要分出一部分爱给你,他心里不抵触才怪。

慢半拍的你,想明白了这个问题后,决定以后要对卓飞好。何况你可是姐姐哩,虽然这个秘密只有你一个人知道。

没想到,却是卓飞先站起来维护你。

你的反应能力实在有些慢,老师每讲完一道题,你总是需要花上几分钟的时间梳理一遍才能想明白。你沮丧极了。

邻桌的小胖给你取了个绰号,叫“小呆瓜”,被卓飞知道后,他居然找小胖打了一架。

你对卓飞开始有点小膜拜,甚至还有一点小小的依赖。

慢慢的,卓飞似乎也开始接受你是家庭一员的这个事实,四口之家越来越融洽。

一转眼,你和卓飞上了初中,住寄宿学校。初二那年,卓飞迷上打网游。零花钱有限,你从牙缝里省下来的那一点也全都给了卓飞。可卓飞网游上瘾,不惜从卓阿姨那偷了一笔钱,数目还很可观。卓家父母发现后非常生气,如果再让他们知道卓飞是为了打游戏而偷的钱,后果更不堪设想。你找到卓飞,和他商量,由你来替他认错,条件是卓飞必须戒掉网游。

你跟卓阿姨说拿钱是为了买套心仪已久的衣服时,他们原谅了你,可你分明感觉到有种东西在你和他们之间消失了。

你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怎么辗转找到了梅花镇。见到他们第一眼,你甚至有些恶毒地想,这两人怎么还没离婚?

你的童年是灰色的。父母先是忙着各自的事业,很少有时间管你,你一个人和自己玩。一次严重的高烧后,你看起来有些傻傻的,反应总是别人慢一些。

后来等他们赚得盆满钵满,就开始有了无止境的争吵。你就是在父母的一次吵架中走丢,被人贩子带到这个小镇的。

奶奶对你无微不至的照顾,让尚显年幼的你感到从未有过的温暖,当他们问起你身世的时候,你闭口不提。因为你发现,在这个小镇,你找到了梦想中的家的感觉。

可现在还是要回去了。

卓飞知道你要被接走的时候,几乎是哭着从学校跑回来的。他甚至跪下来认错,求卓家留下你。可是一切都已经晚了,卓叔已经答应你父母,从此你要回到城里。卓飞开始给你写信,他说我戒掉网游了,我会考到城里来。他还说花树,其实八岁那年我就喜欢你了,那时候喜欢一个人的方式真愚蠢,以为捉弄你就是最好的表达。

你的眼睛湿润了,你开始想念那个叫梅花镇的地方,也想念那个叫卓飞的少年。

篇6:博客美文

人的思维常常是单向度的,当一件事情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时,不妨反其道而行之,也许马上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

传说,成吉思汗的父亲统治的部落,打了一个胜仗,夺回大片领地和许多牲口。为了庆祝胜利,特意安排一场赛马,优胜者的标准不同往常——最后到终点的马才能得奖。一句话,比马慢。骑手们想方设法,一个比一个慢,过了好一阵,跑在最前面的马,才行进到赛程的十分之一。眼看夕阳不等人,比赛又难以结束,大家有点耐不住。成吉思汗的父亲有些后悔,自己不该别出心裁搞这种赛马,但是,话已出口,金口难改。怎样尽快结束这场僵局呢?成吉思汗的父亲想了一会儿,下令道:“谁有办法尽快结束比赛,给予重赏。但是,不能改变原定的优胜条件,跑得慢的马才是胜者。”众人绞尽脑汁,仍然想不出一个万全之策。

这时,年仅12岁的成吉思汗,跑到赛马队伍面前,在每一个骑手面前如此这般,进行一番新的安排,然后厉声发出号令:“跑!”只见骑手们争先恐后地纵马向终点狂奔。很快,比赛结束了,跑得最慢的马依然是胜者。原来,成吉思汗让骑手们相互调换坐骑,甲骑乙的马,乙骑丙的马,丙骑丁的马……这样一来,每个骑手都希望自己所骑的别人的马,跑得最快,不能得奖,使自己的马落在最后,从而取胜。这样一来,打破了众骑手踯躅不前的僵局。用比马慢的办法,没能把最慢的马选出来,反其道而行之,用比马快的办法,轻而易举地将最慢的马选出来了。

我们都很害怕拍集体照,因为老是担心自己会在摄影师摁下快门的瞬间眨眼。一张几十人的合影,你总能够找到几个闭眼的人。女数学家妮克·斯文森和物理学家皮尔斯·巴内斯博士曾获得搞笑诺贝尔奖数学奖,他们的研究课题是,在拍摄集体照时,摄影师最少要按几次快门,才能确保照片里没有一个人的眼睛是闭着的。斯文森得出的结论是:人眨眼的频率是每分钟10次,平均每次眨眼大约持续1/4秒。如果集体照中的人数少于20人,人数除以3就是所需拍摄的次数;而如果集体照中的人数大于50人时,最好放弃拍照——因为根据概率,这种情况下,至少有一人的眼睛是闭上的。这为摄影师们拍不好集体照,找到了一条科学理由。

不过有一次,孙道荣先生遇到了一个特别的大胡子摄影师。在拍照时他高声喊:“请大家闭上眼睛,等我喊到三时,大家再一齐睁开眼睛。”“一、二……”大胡子的声音,从正前方飘来,有力、坚定。“三!”当大胡子摄影师数到三时,他的眼睛随着他的节拍,豁然睁开。当天下午,就拿到了合影。我们惊奇地发现,近百人的大幅合影,竟然没有一个人是闭着眼睛的。

有一家人决定搬进城里,于是去找房子。全家三口,夫妻两个和一个5岁的孩子。他们跑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好不容易看到一张公寓出租的广告。他们赶紧跑去,房子出乎意料的好。于是,就前去敲门询问。这时,温和的房东出来,对这三位客人从上到下地打量了一番。丈夫鼓起勇气问道:“这房屋出租吗?”房东遗憾地说:“啊,实在对不起,我们公寓不招有孩子的住户。”丈夫和妻子听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他们默默地走开了。那5岁的孩子,从头至尾都看在眼里。那可爱的心灵在想:真的就没办法了?

突然,他想到了一个主意。于是,他那红叶般的小手,又去敲房东的大门。门开了,房东又出来了。这孩子胸有成竹地说:“老爷爷,这个房子我租了。我没有孩子,我只带来两个大人。”房东听了之后,高声笑了起来,决定把房子租给他们住。

怎么样,事情还是那件事情,正着做看似无解,反着来简直就是一条捷径吧。当我们面对很多事时,不妨一试啊。

篇7:博客美文

我们正沦为手机的“奴隶”。

只要我们有手机作陪,我们便不再需要他人的陪伴。人们的社交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例如:边吃饭边聊天曾被视为不好的习惯,如今这种场面在餐桌上早已司空见惯;在电影院大厅或是在葬礼上打电话,也不会再被千夫所指——谁没有过那么一两次;甚至于,现在连结婚请柬都流行用手机直接发彩信了!

手机的便利与丰富“内涵”,的确令人上瘾。

神经学家及睡眠研究专家称:“神经影像学的各项研究显示,整天用手机屏幕的光将脑部的那块区域照亮,也会像服用xx因那样上瘾。”

早有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上至少有70%的人拥有手机,而在美国,每天就会有两百万亿条短信在交流;42%的美国人会用手机来消遣;44%的美国人用手机上网;54%的美国手机用户会用手机向他人发送图片或是视频;29%的人的手机在一段时间内会关机,仅仅为了休息片刻;还有13%的美国人在用手机逃避各种不喜欢的社交。

而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手机使得年轻人的思维更容易脱离现实。因为他们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编辑短信或是在手机上聊天、玩游戏,根本没有时间花在书本、运动或者与大自然的交流中。

其实远不止于此,手机带来的其他副作用,还包括:帕金森病、心脏病、脑瘤、癌症、血压上升、头疼及疲劳性记忆力下降或是失忆等问题……我们正在沦为“手机的奴隶”,依赖它且深陷其中。这不免让人怀疑,手机带来的正面效益是否真的大于它带来的负面作用?又或者,我们是否应该在扬长避短这个问题上,再下多点工夫?

篇8:博客美文

1月7日,台中慈济医院举办迎新春、送春联岁末祝福活动。这项“敬天爱地聚福缘请春联”活动,除邀请书法家挥毫外,还特邀被誉为“东方德蕾莎”“人间xxx菩萨”的证严法师为民献艺。医院的多名医护人员也暂时放下听诊器、手术刀,拿起毛笔,写下对新一年的祝福。

心脏内科医师林浩德从小学写书法,擅长隶书,当场写下一副“心想好意得自在,口说好话祝吉祥”的春联,由于字还没有干,墨汁流动,“说”字上方的一“点”变成长长的一条线,多数人觉得可惜,破坏了好好的对联。

在场的证严法师见状,灵机一动,对大家说:“这是代表好话‘说’长一点。” 众人一听,莫不心领神会,连连鼓掌叫好。

“说”字被墨迹拉长,有人觉得那是瑕疵,而证严法师却独具慧眼,思维敏捷,巧言点金,解读为“好话要‘说’长一点”,意在告诉人们要学会说话,多说好话。她的妙语解读,不仅化腐朽为神奇,挽救了一副对联,而且语含哲理,意蕴深长,给人无尽的启迪,不由得让人拍案叫绝!

篇9:诵读经典美文

我 参加“诵读经典美文,创编校本课程”课题研究已经三年了。我班

学生也从一年级读到了三年级。三年来,我组织学生诵读了《弟子规》、《三字

经》、《百家 姓》、《声律启蒙》“唐诗三百首”《昆虫记》等中外经典名著。在诵读实践活动中,我发现,搞好“三个结合”,能更好地增强诵读经典美文的

学习效果,增强经 典美文的教育意义。

一、“诵读经典美文”与学校德育教育相结合。

中 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经典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大力弘扬祖国优秀 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营造书香校园,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 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实 施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我班通过诵读课、主题班会,组织学生收集、阅读、讲述古今名人在治国、修身等方面的故事,把国学启蒙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积极营 造“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行为习惯,使孩子们在日常学习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幼小心灵里埋下经典国学的种子。让学生 在特定的氛围中去思考、感悟、理解,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我,从而懂得既要学好知识,又要学会做人的道理。

有学者认为学习经典,小学重在“背诵”、中学侧重“读讲”、大学着眼“运用”。但我们认为也不是绝对如此。小学生也可以联系生活实际,边学边用。下面以引导学生学习《弟子规》为例,谈一点体会。

首 先,我要求自己做到“身体力行”,这样才有说服力。以前上课,我的讲台很凌乱,“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现在我要“见己恶,即内省”了。过去 上课累了,喜欢靠一靠讲桌,现在我时刻记住“步从容,立端正”。以前批评学生我喜欢大声训斥他们,现在改成“怡吾色,柔吾声”。

每天早读课前,我带学生齐诵一段选自《弟子规》里的文段――“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 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然后,老师和学生一道“正衣冠”――系好红领巾,拉好外套拉链,端正坐好,开始早读。

在我一言一行的影响下,学生也在慢慢改变。在教学“入则孝”章节时,引导学生自觉尽孝,告诉他们孝敬长辈不需要等长大,现在就可以以各种方式回报父母的养育 之恩。例如,在家里给劳累的父母端茶送水、捶背、盛饭、摆收碗筷、打扫卫生。

在读经课上,我让孩子们谈“身体力行”带来的收获和快乐,大家都很兴奋。有 的说摆收碗筷时父母笑了;有的说当家里来客人,向客人鞠躬问好时,客人笑得弯了腰;有的说舅妈夸我爱劳动了;有的说我做到了“邪僻事,绝勿问”等等。从家 长喜悦的脸上也能看到孩子们可喜的变化,这是发自内心的质变,是国学经典教学实效性最有力的体现。我 还把《弟子规》的内容运用到教学语言上。教学“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时,我又引导孩子们结合平时的表现谈看法,谈打算,把勤俭朴素的美德教育 再一次悄悄地刻在学生心间。学生屡犯错误时,我会告诉他“德有伤,贻新羞,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个别学生不小心讲脏话时,我劝他“奸巧语, 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学生在家不听父母教导,我要其做到“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学生外出要求其做到“出必告,反必面”。对只爱听别人 赞美,当别人说到自己缺点就生气的孩子,我就说:“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当个别孩子作业不工整时,我批上“学不敬,心先病” ??令 人惊喜的是,孩子们发现老师用《弟子规》内容与他们对话时,全都活跃开了。一天我正在讲课,有两男生在下面窃窃私语,我就严肃地讲:“话说多!”全班同学 脱口而出:“不如少!”那两个正在交谈的男孩子嘎然而止,满脸愧色地坐直。

下课了,我在教室里批改作业,一女孩帮我整理桌面,笑着说:“冷老师,列典籍, 有定处。”我感到很不好意思,立即收拾讲台,谁知忙中易错,把作业本撒了一地。围观的另一孩子马上说:“冷老师,事勿忙,忙多错”,又听到有人说:“宽转 弯,勿触棱”。当学完课文《丑小鸭》一文时,我请孩子们谈谈感想,一个孩子脱口而出“勿自报,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多好的引用啊!此时此刻,我心里 有说不出的激动,孩子们终于将《弟子规》落实到日常生活中了!国学经典走进了孩子的心灵。

二、“诵读经典美文”与语文教学工作相结合。

语文教学如果充分利用经典含蓄蕴藉、内容丰富、短小精悍、易抄易记等特点,采用多侧面联系、多渠道贯通,使其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就可以更好地发挥经典在教学中的作用。那么,经典如何同语文教学结合,又怎样发挥其作用呢?

一、造成气氛,激发兴趣

课前2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没有压力的氛围下进行读经,不仅有利于学生积累知识,且书声琅琅,情绪昂扬,造成了课堂上应有的文学气氛,有利于集中注意力,上好语文课。同时,多次这样训练,潜移默化、熏陶感染,可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例如,学习《游子吟》,抄录孟郊的《列女操》一诗,指导朗诵,引起学习欲望。学习《早发白帝城》,抄录背诵李白的其它诗篇,体味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使学生对课文的更加喜爱。

二、补充课文,加深理解

利用经典同课文在内容上的联系,适时引入教学环节,作为课文的补充,以利于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装满昆虫的口袋》,将法布尔的经典著作《昆虫记》推荐给学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昆虫世界的奥秘,学习作者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献身科学,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

三、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

念中国诗词,能让学生感受文字的节奏,音乐性和灵敏度,这真是人生的一大享受。好文章诵读得多,灵巧的修辞、畅达的造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变成自己能力的一部分。 我布置学生写《我爱校园的绿树》,练习用比喻写景状物,描写校园里的柳树、腊梅、银杏、爬山虎等,诵读贺知章的《柳枝词》,使学生回忆、观察垂柳的情景,体会“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意境,借以描写垂柳的情态。

四、陶冶情操,端正品行。

背 诵最有价值的经典,儿童心性纯净,常常耳濡目染于圣贤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从而潜移默化其气质。经典的价值将随伴其人生经验的成长而吐露芬芳,绽放光 明,能扶持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难题。长期的诵读薰习,还可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在中华文化的智慧宝藏中畅游,必可陶冶性灵,开阔心胸,端正品行。

五、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

许 多诗词歌赋反映了我国民俗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情景。民俗节日,我们向学生介绍有关的诗词,吟咏背诵,借以了解民俗节日的情况,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农历九 月九日重阳节,向学生介绍重阳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登高、赏菊、饮酒、插茱萸等;吟诵毛主席的词《采桑子重阳》和王维的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明 之前,向学生介绍清明的来历,诵读杜牧的诗《清明》。其他如端午节、元宵节等均向学生推荐有关的诗词歌赋,并背诵、赏析。

在浩瀚的语文知识中,各方面的内容都因其内在的联系而互相影响、相辅相成。教学中,教师只要深入钻研教材,科学安排教学环节,适时、恰当地借用经典,有机地同课文、写作和学生的生活结合,就可以多方面发挥其特长,为语文教学服务。

三、“诵读经典美文”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经典美文”的诵读时间主要在家里。在诵读活动中,我们十分提倡“亲子诵(阅)读”。

亲子诵读,就是父母和子女共同进行的诵读活动。众 多的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对阅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阅读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充分考察影响读写能力获得的有关因素后认为,亲子阅读能够极大地帮助儿童获 得阅读理解必须的解码技能,扩大书面词汇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孩子的词汇量少,对语言的理解能力也较低,在阅读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易理解的词汇和 句子,而此时孩子怀着听故事的轻松、好奇心情在参与阅读,对于不理解的情节和概念会马上提出疑问,家长结合孩子日常生活经验给予及时解答,长此以往,孩子 不但积累了许多词汇,还学会了如何运用词汇,也不知不觉提高了对语言的理解能力。

亲子阅读在家长和孩子之间创设了一种愉快、友好的沟通氛围,增加了两辈人的亲密感。尤其是随着孩子识字量的增加和理解能力的提高,所选择的书籍范围越来越广,涉及的知识也超越了孩子独自阅读的难度,使阅读活动更具有挑战性,不断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研究中,我们发现,“亲子诵读”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保证孩子的读书时间。每天应尽可能地安排一段相对固定的`时间陪孩子阅读。

第二,为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阅读是一种求知行为,也是一种享受,为孩子 提供一个宽松、自由、安静的阅读环境,会使孩子很快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当然,家长爱读书、常读书,在家庭中为孩子营造读书的氛围,会让孩子对阅读更充满 向往。在茶几上、餐桌旁、床头柜上以及卫生间等地方,都放上孩子可读的书籍,只要一有时间,他们就忘我的读起来。忘了吃饭、睡觉是常有的事。同时,家长可 以常常带孩子去书店或图书馆,让孩子感受阅读的魅力。

第三,让孩子感受读书的乐趣。家长应常常与孩子在一起交流读书的方法和心得,鼓励孩子把书中的故事情 节或具体内容复述出来,把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分析、讨论。这样,孩子的阅读兴趣就可能变得更加浓厚,同时孩子的阅读水平也将逐步提高。 并倡议家长们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撰写“读后感”,表达自己的感受。“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之乐乐无穷”,让我们和孩子共同领略读书的乐趣。

归结起来,教师要指导家长做好以下几点:

(1)为孩子的诵读营造一个轻松而舒适的环境。最好创造家庭里每一个人 人都在诵读的环境, 让孩子浸濡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

(2)不求理解,只求熟读,只奖励,不强迫。孩子只要反复念, 自然就能背诵下来。反对强制,反对把经典诵读当成一门功课来进行。 (3)要持之以恒,避免出现三分钟热度,避免有尝试的心态。

(4)教孩子读书,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跳章、不要跳节,尽管一 路读下去。不要以成人对经典难易的看法来衡量课程的深浅, 儿童的学习潜能和吸收力是成人无法想象的。

讲方法,求实效,让“经典美文”走进学生的心灵我校“诵读经典美文,创编校本课程”课题研究开展已经近三年了。我班学生也从一年级读到了三年级。三年来,我组织学生诵读了《三字经》、《百家姓》、“唐诗三百首”、《弟子规》等国学经典。

下面以引导学生学习《弟子规》为例,谈两点体会。

一 、以读为核心,结合多种方法,让孩子走进“经典”的世界

(1) 读。诵读是核心。开始,孩子们对《弟子规》很好奇,每周一的“读经课”上都能兴致勃勃地朗读。小学生处在记忆力最好时期,不久,大家会背一部分了,还认识 了不少汉字。可是,这种单一的学习面临新的问题:当“新鲜劲”一过,有些孩子在诵读时像小和尚念经似的,有口无心。加之一些文言词语晦涩难懂,孩子们明显 有了厌倦情绪。怎样才能让他们自主地学习《弟子规》呢?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心理特征,我改变了教学方式。读经课上,“喻教于乐”。老师领读,学生个人领读, 小组领读,男女分开读,开火车接龙读,比赛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并用。背诵时也变换着花样激发孩子的兴趣,如指名背,齐背,男女对背,开火车接龙背,摆擂台赛 背,师生对背,配乐背等等。孩子们表现欲很强,常常争先恐后地表现自己。我也不断地用各种方式鼓励他们,给孩子一个笑容,伸一个大拇指,一句“你能行”, 一朵小红花,甚至是老师的一个不经意的抚摸,都能让孩子们陶醉不已,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同时,老师适时地将信息技术与读经课程加以整合,让教学手段更丰 富,以迎合孩子的口味。在讲解《弟子规》时,结合内容我用许多中华美德故事来感化他们,如《孔子拜师》,《孔融让梨》,《孟母三迁》,《黄香温席》,《铁 棒磨成针》等等,我将这些曲折动人的故事用flash动画播放出来,孩子们喜闻乐见,又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孩子们读经的兴趣渐渐变浓了,《弟子规》大家都背得滚瓜烂熟。

很 多同志认为,小学生“读经”只需“不求甚解”,会读会背了,长大了自然就领悟了。但我发现,很多孩子,背得快忘得也快。二年级背过的《三字经》,过了一个 暑假就基本还给老师和书本了!反思经典诵读教学,我认为仅仅围绕读下工夫似乎是不够的。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学生个体有很大差异。而且,很多孩 子求知欲很强,并不满足于仅仅会读会背。因此,除了“读”以外,我还尝试以下一些手段,让学生学得更好,印象更深刻。

(2)问。国学经典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学生肯定有不懂之处。我有意发动学生去问,鼓励能力强的孩子解决疑难问题。在校问老师,问同学;在家问父母,问家人;在社会,问他人,问身边的每一个人。只有虚心请教,才会长见识。

(3)查。查阅资料也是学经典的重要方法。看教材,找注释;查字典、查词典;更快捷、更方便的莫过于通过电脑上网查阅了,“国学经典”的知识在网上也能“信手查来”。查阅同时做好查阅笔记。

(4)写。“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古代的私塾教育,先生也是结合教读,自读,研读,抄写,默写于一体的。我要求学生,学一段,抄一段,能力强的可以默写。工工整整,既练了字,又加深了印象。孩子们看着自己抄好的作品,一副爱不释手的表情。

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才会学得实实在在,才会在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全方位的锻炼,知识与能力才会共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才会大举提升,受益终生。

二 、联系实际,引领生活,让“经典”走进孩子的心灵

中 国古代教育,都非常强调“做人”的教育,在知识教育里都渗透着做人的道理,贯彻着为人处世的准则。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意思是说,一个人小时候养成的习惯是非常稳固的,终生都会起作用的。知 识需要道德的引导,良好品格的养成对孩子一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如何将“经典美文”融入孩子们的心灵,使他们的文化修养得到升华,在圣贤们的点 点滴滴影响下,让孩子们的心灵变得更加纯洁向善,从而真正提高诵读活动的实效性,是我们教师应当关注的。

篇10:经典美文诵读

那一世,你在这场缠绵的夜雨江南中为他悄悄的撑起那把泛青的油伞;我亦在烽台烛台望你千年之余,我曾听闻你为寻他走遍了千迢万里,踏过了雨雪绯林;而今离他只有那短短的一步之遥。

看见你为了他在雨中温柔静候,那眼角滑落下的液体伴随着倾赋予他的漫天思念;静静的洒满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而我就这样静静的站在你们身后,多余的像极了一幅煞乱风景的残墨;顷刻间充斥着幸福流淌过的每一条暖流。

但你是否曾知晓?那雨水从天而降肆无忌惮的在我的脸颊划落;泪水也参杂在雨水里紧附着思念随波逐流的晕开视线里残留下的最后一幅画面。

也许你永远都不会知道,今生的我为了等候你那不轻易的回首;似乎比你等他的时间还要长。

听人说一个人的时候,温起壶中酒;独倚拜月楼,望着庭中盛放的满院流光;凄冷的冬风定会静静的摇落下一地的相思,只为承载起那些忧伤孤独的过往,在岁月的年轮中不停的刻圈成画;却始终画不到那个所谓的终点。

有你的曾经一直潜藏在故事里蔓延着最为凄美的片段,梦中的枯藤已千年不绿;被风吹干后的答案;夺走了彼此记忆中最为动人的拥抱。

那些禁锢在心底深处的怅然,冲淡了相聚时的喜悦与快乐;难以掩盖的忧伤中载满了无法清点不舍与难过。

人生短短十数载,梁月何时绕梦中?当彼此的相遇早已为离别埋下了深深的伏笔,当插肩而过时也不会在为过客不留的画面挽留下最后一丝温存;回忆总是美的让人心碎,曾经的过往依旧使人这般沉吟至今。

或许那般留恋本不应该赖在记忆中,转进我心里霸占着每一寸缝隙。

冬日春雨几月寒,半阕红豆怎续情?望穿了奈何秋水,我们终究还是等不到那不期而遇的再见。

少了梦里梦外的花开,你说着曾经的相遇是如此的云淡风轻,我想着坐拥过着有你的岁月铅华;那时的我梦中藤萝不香醒,梦醒时节花落西厢。

敛一轮皓月星空,抒一卷痴情惘然。

怎奈文字铺垫的岁月里依旧美轮美奂,不禁让人再次心涌执念;荡漾起那假睡着的海誓山盟。

我曾想待你拂去我眉宇间的忧愁,我愿牵起你的手浪迹天涯。

最为灿烂的爱情,过界后也不过是烟花转瞬繁落一季。

真正的爱情必然是经得起流年锦瑟的厮守,相伴过帘卷云舒的夕霞;也会共赏着烟雨散尽后的那一池澄碧。

而此时的冬风枯叶镌落下一地的旧识;我假想着此刻正轻抚着你过肩的云松螺鬓,陪你在冬意的余寒中挑烛研墨执笔千笺。

在你离开的那些日子里,我想象着自己就是那个等待春意复苏的枯藤;初心不变静待春意再临,我定会义无反顾的泛起那些早已枯尽的条条枝桠,缀满在这整个的望穿湖畔。

我想用尽此生珍藏着余留下的每一份思念,我会用尽所有的相思化作朝曦照射在你梦想开始的地方。

我相信执着不变的承诺,亦会换来再次的相遇。

举起杯中酒,泼尽研中墨;月光下丝竹悠扬,但却未能入梦。

树心的年轮刻落了多少岁月的年华,漫无边际的回忆里垂落下多少欢声的细语;吻过的红唇言诺过多少的至死不渝?当我再次怀揣着仅剩的勇气轻轻推开那扇记忆的门扉时,又有谁会安静的站在门外嘴边轻扬起肆意的笑窝?一那双动人的眼眸中溢满出难以掩藏的等候,我想那时我的身边定会悄然泛起爱情的轨迹;那些让我无法用文字去代替的情愫,悄悄的镌入菩提三分木,执笔千章万骨书。

篇11:经典美文诵读

到了农历的年末,城市的超市里挂满了玲珑华美的'红灯笼,玻璃橱窗上也贴上了各式花样的剪纸,这些都是年的符号,也是年的名片。

我内心深藏的年味儿犹如一只脆弱不堪的老酒坛被这些符号与名片猛然击碎,老酒倾泻满地,浓郁醇厚的味道漫然飘散。

我小的时候,盼望着过年。

从农历的腊月二十三开始,接下来的每一天似乎都是色彩斑斓的,都散发着温馨绵厚的香味儿。

村里的老婆婆坐在厚厚的蒲团上教我们唱着童谣:“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贴画画;二十九,去买酒;年三十,包饺子;大初一,撅着屁股乱作揖。

这首童谣像是我们村里人的过年指南,农历二十三的时候就吃灶糖、祭灶神,二十四的时候就忙着用笤帚打扫屋子,二十五的时候就准备过年吃的豆腐,二十六的时候家家户户蒸枣花馒头、蒸萝卜缨包子……千百年来,太阳沿着亘古不变的轨迹东升西落;冬去春来,人们世世代代遵循着这样的过年流程过年。

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也叫祭灶日,这一天也是我的故乡鲁湾逢集的日子。

集市上人山人海,热闹沸腾。

我紧跟着父母,看到卖灶糖的嚷着要买灶糖,看到卖鞭炮的嚷着要买鞭炮,看到卖苹果的就嚷着要买苹果……父母一一应允,还会给我买崭新的袜子、鞋子、帽子和衣裳,从头到脚让我焕然一新。

父母平时省吃俭用,一分钱掰成两半花。

他们平时不肯买水果,不肯买猪肉,不肯买衣裳,到过年的时候却显得慷慨大方。

赶集回家的时候,我们像一只只袋鼠抱着大包小包的年货,跌跌撞撞走在回家的路上。

我的父母一年四季在农田里忙碌,只有到过年的时候他们才好好享受几天好日子。

他们也总是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

我们这一群疯孩子从小卖铺里买来麻雷子、拉炮、摔炮装在口袋里,在村巷里跑着玩耍,随手将一个摔炮摔在地面上,噼啪一声锐响,吓得鸡飞狗跳。

我们玩累了,就在街上挖几个小圆坑,玩弹玻璃球的游戏。

至今我已经忘记了玻璃球游戏的规则,但是记得自己输了就将玻璃球送给赢了这场游戏的小伙伴。

长大了之后,我发现成人的世界有很多充满玄机的游戏,比儿童的这种游戏更残酷,更深刻。

一旦我们在游戏中失败,输掉的不会是玻璃球这么微不足道的东西,可能是长年累月的心血,甚至是所有的自由与幸福。

二十七的早晨,父亲就开始了杀鹅宰鸡。

我们一家人在院子里追捕着一只大公鸡。

我们对它围追堵截,累得气喘吁吁。

它喔喔叫着,四处乱窜,竟然展翅斜飞到东屋的屋檐上。

我们高喊着拿起石砾、木棍砸它。

它惊慌之下跌进了屋檐下的水缸里。

父亲眼明手快,两只手伸进水缸里紧抓着它的翅膀。

只见它气息衰弱,一副就擒受死的模样。

父亲让我从厨屋拿来菜刀递给他。

他一只手提起菜刀,一只手将大公鸡紧按在地,雪白的刀刃在它的脖颈上狠狠剁下去。

它顷刻间身首分离,艳红的鲜血滴在铺着残雪的地上,像是落谢的花瓣。

它的身子没有了脑袋仍然在地上动弹几下,吓得我脸色煞白。

我皱紧眉头,感觉这一幕过于血腥与残忍,就暗暗发誓以后不再吃鸡肉。

父亲烧了一桶热水,将鸡毛褪尽,又把猪肉、猪下水冲干净,然后放进地锅,再舀几瓢清水,撒上一层白盐、秦椒、生姜、茴香等。

灶膛里的劈柴冒出熊熊火苗,像是一条条馋嘴的舌头吞噬着乌黑的铁锅。

一股股鲜润香醇的煮猪肉的香味儿从热气氤氲的铁锅里涌流出来,像波浪似的把整个村庄淹没。

篇12:散文诵读教学设计

一、散文的考点通常有六个

1、把握文章线索,理清写作层次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尤其作者的感情变化要注意体会 3、理解重点词句的理解及含义的体会

4、体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5、品味作品的语言特色、表达技巧

6、开放性试题:写出从文中得到的感悟、启示

二、散文的文体特征

(一)散文的定义: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其主要特点:形散神聚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二)散文的分类

1、叙事散文:叙事散文所记之事一般来说都比较平凡,讲究以小见大;叙事散文很少有单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这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在叙事中的体现;叙事散文取材于真人真事,而不是借助虚构,因而更加重视行文的技巧,其构思之精妙,结构之严谨,感情之细微,尤其耐人寻味。

2、写景散文:①要注意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来绘形状物的。

②要注意作者是如何安排描写的顺序的,一般地说,这类散文都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

③ 还要注意作者的观察点与被观察景物之间的关系,注意观察角度的变化。

④最重要的,是把握融注于景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正确地领会作品的主题。 3、咏物散文:咏物散文最鲜明的特点是托物言志,借某个事物来表明某种意愿,抒发某种感情。托物言志,所托之物大都被赋予象征意义,阅读时要把握象征这种表现手法。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是直接点明的;有的作品,其象征意义含而不露。对后者须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写作背景,如作者的生平、思想倾向、写作时间 等,但必须注意,联系背景不等于对号入座,不能把象征意义理解得太具体、太狭窄。咏物类散文蕴义含蓄,因而对文中的一字一句都要认真揣摩体会,尽可能理解其深层含义。

4、抒情散文:其实,散文多是用以抒情的,单列一种“抒情散文”,是因为这一类散文在表达方式上以直接抒情为主,传达感情不像叙事、写景、咏物类散文那样含蓄,读者比较容易把握文中的思想情感。

5、哲理散文:哲理性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从一点入手,入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感喟,写出人人心中有笔下无的个体感受。

(三)散文的表达方式

散文的表达方式以抒情为主.兼用描写、议论、说明、记叙。

(四)散文的表现手法

象征 衬托 对比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咏物寄情 寓理于事 融情于事 先抑后扬 以小见大、想想、联想、虚实结合 ①写景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②咏物类——托物言志、咏物寄情

③怀古类——借景抒情、融情于事

④咏史类——借古讽今、寓理于事

⑤送别类——融情于事、即景抒情

⑥边塞类——融情于事、借景抒情

(五)散文的修辞手法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来描绘事物可以让形象鲜明生动,用来说明道理,能让道理通俗易懂。

2、夸张: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想象力。 3、拟人: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对偶: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5、排比:结构整齐,语调一致,气势磅礴, 6、反问:表达鲜明,加重语气作用,引人深思。

7、设问:婉转表达情感,引起读者思考和重视,领会主题

(六)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七)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1、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2、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3、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八)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九)散文的语言:质朴、自然、生动、形象、深刻、隽永

三、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把握文章线索,理清写作层次

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会精心组织、选取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 1、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线索。 2、顺序 考题形式:(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技巧:

形式(1),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从因到果、从主到次、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具体到一般。)

形式(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语句,一是靠考生的语感修养;二是对语句进行理性分析。

(二)整体感知散文内容,把握散文中主旨 1.从重点句段上找突破:

①抓标题与文体②抓“文眼”注意篇首、篇中、篇末。

③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段

④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

①借景抒情——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②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 “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③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 “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答题技巧:

典型题例2、作者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

典型题例3、作者是怎么写的?(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

技巧:(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三)散文的表达方式考点

典型题例:本段/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答题模式:本文/本段主要运用了表达方式,例如:举一个文中相关表达方式的句子;这种表达方式的作用使 (结合例子填上具体表达方式的作用) 1、散文的抒情的作用: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散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画龙点睛地揭示人物和事件的意义,以深化主题,作用:引发读者思考,揭示散文的主题。一般在哲理散文中使用较多。

3、说明是为了简要地解说事物,阐明事理,使所叙之人、事、物更清楚。哲理散文中运用较多

4、散文中的描写的作用在于使人、景、物再现得栩栩如生,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细节描写:准确传神鲜明)。

5、散文中记叙的作用记叙 可使读者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个清晰的了解

(四)散文表现手法考点

典型题例:本段/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文中具体例子分析它的作用。

答题模式:本段/本文主要运用了表现手法,例如:举文中相应表达方式的例子,这种表现手法的运用使(结合例子填上对应表现手法的作用)

散文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

(1)悬念。引起读者对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心理的一种艺术手段。作用:引起读者对发展和人物命运急切期待感知作用。

(2)照应。即后文对前文写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作暗示。首尾呼应使结构更严密,中心更突出。作用:对后文对前文的内容作补充或加深,前文对将出现的内容作暗示,前后呼应,使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3)伏笔。在文章的前面将下文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暗示,然后在相宜之处作呼应,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合理,使读者感到巧妙有趣。作用:将对下文的内容作暗示,在相宜作呼应,使情节发展合理,主读者感到妙趣。

(4)衬托。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或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相似的作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作陪衬叫“反衬”。 (5)渲染。是用各种手段对环境、场面、人物、事件等作多方面的浓墨重彩(反复、排比)的描写,以突出气氛、刻画人物、表现主题。作用:突出气氛、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

(6)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其特征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种类似,使被象征物的某一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作用:引申事理,使被象征的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

(7)想象。它是人们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活动。有助于读者理解文中的具体内容

(8)联想。它是人们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个事物或事理想到其他有关的事物或事理的活动。丰富文章的内容。

(9)扬抑:在变化的反差中突出事物。

(10)对比:突出事物特点,使形象鲜明。

(11)以小见大:小中见大,表现人、事的本质(哲理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

(12)铺垫:从目的和作用上看,铺垫是衬托。可以限显示情节发展的必然性,增强作品感染力和说服力;可以制造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关注。

(13)虚实结合: 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主旨。 (五)散文语句修辞手法考点

典型题例: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题模式:这句话运用了(填上使用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结合本句话填上对应修辞手法的作用) 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来描绘事物可以让形象鲜明生动,用来说明道理,能让道理通俗易懂。

2、夸张: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想象力。 3、拟人: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4、对偶:结构整齐,有节奏感,

5、排比:结构整齐,语调一致,气势磅礴,

6、反问:表达鲜明,加重语气作用,引人深思。

7、设问:婉转表达情感,引起读者思考和重视,领会主题

(六)散文中词语的妙用 典型题例:文中加点词语能否删除,请简要分析

答题模式:不能删除,这个词的原意是(词语的词典意思),在这句话中指(词语在句中的语境意思),这个词准确生动具体的写出了??(动词)/这个词生动形象的描绘了??/这个词准确地说明了(程度、限制、时间、范围)的情况(副词:),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七)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

典型题例:文中的某句话体现了什么哲理?请简要分析。

答题模式:句中(有深层含义或双关意思的词语)一词,一方面指的是??;另一方面指的是??(写出词语两面面的意思),作者这样写是为了引起我们的思索,深化了文章主旨,使文章在抒情的同时蕴含丰富的哲理。

(八)理解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

典型题例:这句话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答题模式:这句话得意思是(写出这句话的含义),从内容上揭示了(文章主旨);在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的作用,是文章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九)散文的语言技巧

典型题例:本文的语言特色是什么,请结合具体例子简要分析。

语言技巧的鉴赏具体角度如下:

1、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鉴赏,包括用词、句式,如叠字叠词、动词形容词量词的选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等。

2、从修辞的角度鉴赏,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引用、对偶、借代等,这些修辞手法本身具有典型的作用。

3、从语言风格的角度鉴赏,如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形象含蓄,如余光中,用形象表达主旨。

篇13:散文诵读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散文教学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散文教学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审美观念。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从教材的体系中发现篇幅短小、取材广泛、结构灵活、表达自由具有强烈感情的优秀散文来进行教学。本文结合新课程标准下的散文教学要求简要地做了几点阐述。 [关键词]初中 散文 教学 审美

初中散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育学生如何掌握写作技能,更要在课堂上通过情景设立,使学生深入理解散文教学课的知识体系,在情景创设过程中,使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能力得到提升,更进一步地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象能力。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粗浅的经验。

一、散文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理解能力与知识层面

散文教学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占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比重,因为他对学生的审美观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当注意通过课堂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他们的想象力延伸。

新的历史环境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已经不再是我们传统地理解的那种“满堂灌”的方式能够适应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要有所改进。这种改进的本质是不能脱离文本的知识为基础的,因为学生的知识体系还是建立在课本上的,散文在他们理解下,并不具有特定的属性,因此就需要在散文的特性上下足工夫,以引导学生的想象力拓展。

二、理解散文所呈现的特点

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始终抓住这条主线,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散文所具有的这一共同特点,在散中寻求文章的住线,集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写作方式,根据文章的特点创设情景模式,在生动形象的课堂传授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机激发。

篇14:《弟子规》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弟子规》中“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四句,感受其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2.激发幼儿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故事:一个玩笑、抱憾终身;ppt课件。

三、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幼儿朗诵)

幼儿复习朗读已经学过的《弟子规》内容。

(二)学习“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1故事引入:一个玩笑抱憾终身

2、播放课件,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3.幼儿欣赏。

4.教师帮助幼儿理解本小节内容。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三、幼儿学念“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1.教师和幼儿一起读。

2.请幼儿轮流当小老师来领读。

3.打节奏读。

4.分组赛读。

四、巩固学习

师幼一起朗读学过的《弟子规》。

总叙

1、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解释】弟子规,是圣人的教诲。首先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要谨言慎行、讲求信用。

2、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解释】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学习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

3、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解释】父母呼唤,应及时应答,不要拖延迟缓;父母交代的事情,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4、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解释】父母的教诲,应该恭敬地聆听;做错了事,受到父母的教育和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

5、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解释】冬天寒冷时提前为父母温暖被窝,夏天酷热时提前帮父母把床铺扇凉;早晨起床后,先探望父母,向父母请安;晚上伺候父母就寝后,才能入睡。

6、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解释】出门时告诉父母去向,返家后,面告父母报平安;起居作息,要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7、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解释】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

8、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解释】公物虽小,也不要私自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公物,缺失品德,就会让父母伤心;

9、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解释】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全力去做;父母厌恶的事情,要小心谨慎不要去做(包括自己的坏习惯);

10、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解释】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父母就会忧虑;做出伤风败德的事,父母亲就会蒙受羞辱;

11、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解释】父母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不是困难的事情;父母不喜欢我们或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孝顺父母才是难能可贵;

12、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

【解释】父母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要和颜悦色、态度诚恳;

13、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解释】如果父母不高兴时不听规劝,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继续规劝;父母不听恳劝,我们虽难过的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铸成大错;

14、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解释】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要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

15、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解释】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

16、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解释】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

出则悌

17、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

【解释】兄长要友爱弟妹,弟妹要恭敬兄长;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父母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

18、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解释】轻财重义,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上包容忍让,忿怒自然消失;

19、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解释】饮食用餐,就坐行走;长者优先,幼者在后;

20、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解释】长辈呼唤别人,应代为传唤和转告;如果那个人不在,前去转告;

21、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现能

【解释】称呼尊者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尊长面前,谦虚有礼,不可炫耀自己的才能;

22、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解释】路上遇见长辈,应恭敬问好;长辈没有说话时,应退后恭敬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

23、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解释】骑马或乘车,遇见长辈,应下马或下车问候;等待长者离开百步之远,方可续行;

24、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解释】长辈站立时,晚辈不可先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

25、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解释】在尊长面前说话,要低声细气;声音太低而听不清楚,也不合适;

26、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解释】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稍慢一些才合礼节;长辈问话时,应当注视聆听,不可以东张西望;

27、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

【解释】对待别人的父辈,要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一般孝顺恭敬;对待别人的兄长,如同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友爱尊敬。

28、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解释】早上要比长辈起的早,晚上要比长辈睡的晚;人生易老,珍惜时光;

29、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解释】早晨起床,务必洗脸梳妆、刷牙漱口;大小便后,马上洗手;

30、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解释】穿戴仪容整洁,扣好衣服纽扣;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

31、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解释】放置衣服时,要有固定的位置;衣物不要乱放,避免造成脏乱;

32、衣贵洁不贵华上循份下称家

【解释】服装贵在整洁,不在华丽;穿着上要根据自己的身份,与家庭的情况相称;

33、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解释】对待饮食,不要挑食偏食;饮食适量,不要过少过量;

篇15:《弟子规》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

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教学重点:有余力,则学文 讲解题目:

《弟子规》——先介绍原文的出处。

教学方法:

老师念一句,学生重复一句。也可老师念上句,学生念下句。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确定学习时间,需要念几遍。 讲解内容:

弟子规—— 是(古代)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内容。古人云:学有学业、退有居业。弟子规就是教育学生学习以外应该做到的事情。

圣人训—— 圣人是指古代有很高成就的人。比如:孔子、孟子等。我们一般人叫凡人、俗人,智慧不高就不能称为圣人。

训:可以做为准则的话。指圣人对我们的教诲。

首孝悌—— 首:首要、头,这里指第一件事,就是要孝顺父母。举例;父母生养我们、辛苦劳作,供给我们衣食住行。我们首先要孝敬他们。

悌:代表顺从兄长。兄弟姐妹友好相处也就等于孝顺了父母。

次谨信—— 次:次要、二,这里指第二件事。首先你做到了孝、悌,其次就要做到谨和信。谨:谨慎。做事要慎重小心。比如走路要遵守交通信号,做人也要按着准则去做。不能任意随便去做事。做事还要讲诚信。不能欺骗别人,讲信用。从小培养良好的品德,长大就不会染上不良的言行习惯。

泛爱众—— 泛:广泛。不是指单纯的情爱。人与人之间要有爱,更要爱世间一切众生、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昆虫等。做人要有一颗仁爱之心。 而亲仁—— 仁:指同情友爱,仁慈之心。我们要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使自己也能成为一个具有仁爱之心的人。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以上四条是做人的根本。不管你有没有文化知识,但忠、孝、礼、义、信必须要做到。

(举例说明)一个六岁的小孩,他不但学会了弹钢琴,而且会说英语。每当家里来了客人,大人都叫他为客人表演。一天,他表演了节目后,大家都在赞扬他。他骄傲地说了一句语惊四邻的话:“姥姥你是个大笨蛋,什么都不会!”客人愕然。从这个例子说明:家长不能一味的培养孩子技能,但不知道学习技能的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让他表演,而是为了让他有一计之长,将来好做事。可他连做人的道理都不懂,怎么去做事?一个连自己的家长都瞧不起的孩子,他怎么会虚心向别人学习?

总结: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因为它是我们行动的准则。弟子规的内容是教育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和别人平等相处,不自私、不傲慢、爱大众、爱国家、爱民族。在培养好了自己的品德后,再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我们能够做到这些你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互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对《弟子规》的哪些方面比较感兴趣?自己原来哪些方面做的不够。

家庭作业:请家长帮助熟念《弟子规》总序

课后小结:我們現在學習弟子規的五項綱領後,每天都要省思自己是否有做到弟子規,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有意義。

第 二 课时 教学目的:

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学生的心田。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教学内容: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教学重点:

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复习内容:

让学生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齐声背诵。 讲解内容:

入则孝——过去古人非常讲究孝道。晚辈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要到长辈的房间向长辈“请安”。入;也是指在家中。

父母呼 应勿缓:____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

比如;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父母命 行勿懒:______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

父母教 须敬听:____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父母责、须顺承:_____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有的时候,家长误解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作为晚辈,也不要急于辩解,等父母平静了你再解释。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顺。

结合生活实例讲解:

生活中有很多实例,父母呼唤我们;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事;你是怎样做的?请小朋友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父母让其帮助做一点家务,他马上说我还要写作业呢!找借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小朋友还嫌家长罗嗦,不高兴听批评。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还满不在乎。故意惹父母生气。这些现象都是不对的。

父母抚养我们花费了很多辛苦,从小把我们养大,我们要用心去体会,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挂在嘴上,一句爸爸妈妈我爱你,是远远不够的!要落实到行动上,就要从生活小事做起。 举例说明:

母鸡孵小鸡的时候,母鸡身体下边放一堆鸡蛋,它天天趴在这堆鸡蛋上,用自己身体的热量,去温暖这些蛋。鸡蛋吸收了母鸡的血汗,慢慢变成了小鸡。母亲抚育我们的时候,也象抚育小鸡一样,非常艰辛。小的时候要喂奶、喂饭,换尿布,有病时背着你去医院,半夜起来喂药。风里雨里天天接送你去幼儿园。上学时为你拿书包,为你撑雨伞。做好了饭菜等着你回来吃。父母总是把最好吃的东西留着给你,可是我们的小朋友是否也能把最爱吃的饭菜留着给父母吃呢?不要以为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我们要对父母有感恩之心,有报答之愿!有的小朋友说等我长大了有工作了就去抚养他们。世人说:“什么都能等,只有孝敬父母不能等!”让我们从今天就开始孝敬自己的父母。为他们做一点事。提问:你的父母最喜欢吃什么?干什么?请小朋友回答!

不知道的小朋友回家问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 让他们学着关心自己的父母,用心体会。 作业:

今天回家吃饭时为母亲盛一碗饭,或者为父亲倒一杯水。帮助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比如:摆放碗筷、洗碗、擦桌子、扫地、倒垃圾。洗衣服、晾衣服、打扫房间。浇花、买菜、学做饭。为父母捶背、按摩、倒洗脚水。可以根据情况任选一样来做。 课后小结:

有的家长会不肯让孩子去做家务,怕打碎了东西。要向家长讲清楚,我们是在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品德,不从小教育培养,懒惰的习惯养成了不好改正。适当的劳动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必要条件,他会在劳动的过程中,自己动脑筋去做。做好了他也会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不要娇惯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条件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小孩都会有很大的变化。

第 三课时

教学目的:教会小朋友在家应该掌握的一些礼节、与尽量做到的事项。 教学内容:

冬則溫、夏則凊,晨則省、昏則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教学过程: 提问:

1、我們現在科技很發達,所以夏天的時候父母睡覺前,我們可以幫父母做些什麼事? 學生:「開電風扇、開冷氣」

2.冬天的時候父母睡覺前,我們可以幫父母做些什麼事? 學生:「用電毯、電熱器」 拓展:

1、夏天時天氣很熱,我們可以怎樣侍奉父母?

2、冬天時天氣很冷,我們可以怎樣侍奉父母?

上节课留的家庭作业“在家里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家事,”请小朋友自己举手回答做了哪些?或盛饭、或洗碗、或拿筷子,叠被子、扫地等。不论小朋友做了什么,都要鼓励他,使他持之以恒的去做。没做的接着做,使他养成好的习惯为止。学习弟子规的目的,不是光会背,主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学会做。反复要求,就会印在脑海里,成为他的习惯。

讲解: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

清:(电脑里没这个字) 凉的意思 省:察看、检查(内省)。

要求学生了解一年四季的变化,冬天冷,则需要暖温。夏天热,却要凉爽。一天的开始,早晨要想好今天应做的事情,晚上要按照大自然的规律,安寝。弟子规这里是教育小朋友要用心体会照顾自己的父母。

举例:(二十四孝的故事)古代有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母亲便去世了。他看见自己的父亲,每天辛苦的劳动。他特别的心疼。为了照顾好自己的父亲,他在夏天的时候,就用扇子把父亲睡的枕头和席子扇凉;冬天天气寒冷时,他就会先帮父亲把被窝睡暖了,再让父亲去睡。可见黄香非常懂得体恤别人,他的孝心一直被后人所称赞。

出必告、反必面、

教育学生外出要向父母秉告,免得父母为自己担心。比如;早上去上学时要跟父母说:“爸爸妈妈,我上学去了!”放学回来要先向家长报平安。“爸爸、妈妈我回来了!”生活要有规律,免去父母牵挂。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对自己一生都有帮助。

居有常、业无变 ( 反:同返)

生活作息要規律,早睡早起,不要三更半夜才睡,像寫作業不寫拖到半夜才完成,或玩電動玩到很晚。大人的事業是工作,學生的工作是學業,所以平常要認真,不要讓成績一落千丈,害父母擔心。 例如:

1、曾經有學生因為跟同學吵架就躲到屋頂上沒有回來上課,讓老師很担心。

2、有學生上課時陪同學去學務處集合,讓老師找不到人,還用廣播系統找人。

总结:

本节主要讲述了小朋友应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品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提问:请小朋友讲述自己哪些方面还做的不够?对照上面的例子,找找差距。

作业:

反复布置在家里应该做的家情。真正做到学有学业,居有居业。直到养成习惯为止。关心自己的父母喜欢吃什么?干什么?用心体会父母的心情。

教材 弟 子 规

第一课 总 序

读读背背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弟、次仅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1、你知道古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吗?

2、你能说说父母是怎样教育你的吗?

创新活动:说说平时你是怎样孝敬父母的?以后有何打算? 资源支持

释文:

弟子,学生也。学是学习。生是生活。 规是规定。

依老师(圣贤)的规戒在日常生活确实奉行。心行自然容易得定(不散乱)。 孔子曰:“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不逾矩是规(善)。从心所欲是定(巧)。”圣是圣贤此根据圣人孔子的训示。中国历史上的圣贤都是我们生活中学习的规范。

弟就是悌,做人首先一定要从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做起。其次在言行要谨慎,时时提醒在做人处事要诚信。

信包含仁义礼智信。广泛来爱护一切大众。众:指生活环境。而且要亲近有仁德的人。以上都做到了,还有多余的心力,再来学习知识。 孔子的有关资料: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今山东曲阜)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自汉代起中华文化中的主流学说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和他创立的儒家思想对古代

中国及朝鲜等周边国家有深远的影响,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 家世与生平

孔子是鲁国人,其先祖乃宋国贵族,为商人后裔。如果把传说与信史结合起来,子姓孔氏有着显赫的世系。传说中的五帝时代,有娀氏之简狄生契。契的后裔汤建立了商王朝。周灭商后,封纣的庶兄微子启于宋。微子启传位于其弟微仲。微仲后四世弗父何让国于弟,为宋卿。弗父何后四世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遂为孔氏。孔父嘉后三世防叔奔鲁。防叔生伯夏,伯夏生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西周社会以血缘氏族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崩溃瓦解,而基于文化认同的“诸夏”民族共同体正在形成。这是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最初发生的年代,古典成为时尚,一些人开始思考天道、人生和世界秩序等方面的问题,原先由贵族所垄断的文化教育也正逐渐流入民间。孔子正是这时代精神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遂开战国诸子百家之先河。 《论语》是了解其思想的主要著作。 思想核心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有三种看法:仁,礼,仁与礼。 人生境界 仁是孔子和弟子反复探讨的命题。有一次,樊迟就此请教,孔子说:“爱人。”很多学者指出,仁爱不是无差别的爱,而是所谓少人坚持认为仁的原则在于博爱。颜渊也曾问仁,孔子告诉他“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的解释同样颇具争议,但至少指示了礼的重要性。不过,孔子也说:“人而不仁,如礼何?”可见,礼是外在的规范,而仁才是内在的德性。

根据仁的原则,人将自然的血缘亲情发散强化,推己及人,由近而远,与众人和睦相处。所以,孔子非常重视孝,他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而当仲弓问仁时,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这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孔子告诉子贡可以一生奉行的恕。恕是一个基本原则,孔子告诉曾参“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明白:“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君子与小人虽然是以身份地位区分开来的,但孔子不认为这是唯一的差别,更重要的在于修养和境界。对此孔子有很多说明,如他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是修养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方法,有着丰富而精微的内涵。近百年来,不少人反感于中庸,大概是将它误解为同流合污、媚世自是、毫无原则的伪君子行径,其实这样的乡愿也正是孔子所深恶痛绝的,他说:“乡愿,德之贼也。”他认为,如果不能达到中庸,狂狷是次好的境界,毕竟“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 孔子又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朴实和文采两面均衡)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患得患失)。”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泰(安舒)而不骄(傲慢),小人骄而不泰。”

第二课 入 则 孝

(一)

一.读读背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二.

1、在家中你最敬佩的人是谁?为什么?

2、你和父母吵过架吗?你是怎么处理的?

3、假如父母偷看了你的日记或信件,你会怎样对待父母?怎样处理此事?

资源支持 释文:

父母叫你的时候,应该马上答应不可借故拖缓。父母交待的事情,马上去做,不能偷懒。父母的教导,必须恭敬听从。父母的责备,必须顺受奉承。

关于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三.关于孝敬父母的名言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出自《劝报亲恩篇》。

第三课 入 则 孝

(二)

一.读读背背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冬天要使父母温暖,夏天要使父母清凉(即使父母温

心、开心)。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向父母问好。 外出一定要告诉父母,回来一定要面告母(表示要负责有交待)。起居要遵守规律学习态度不要时时改变。

二.事例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在全国以实施“跨世纪教育工程”而著称的上海建平中学,一个13岁少年的题为《妈妈,我就是你的眼睛》的发言,使全国女市长考察团的26位成员潸然泪下。这位同学9岁时,母亲双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过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较多责任和义务,为了买一盘母亲喜欢的沪剧磁带,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头整整跑了6个小时!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三.说说在生活中怎样孝顺父母.

《弟子规》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篇16:诵读欣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古诗词三首,体会诗词中精美句子的妙处。学习诗词运用想像表达情感世界的手法。

2、运用诵读法,提高学生诗词鉴赏及审美能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热爱我国古诗文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词意境,感悟诗中感情。

2、经典诗句鉴赏,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教学方法:诵读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古诗词三首

一、初读,通诗意。

1、导入:中国素有“诗国”之称,在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宝库中,古典诗词无疑又是光前裕后的璀璨明珠。熟读这些古诗,可以增知识、冶性情、养神气、净心灵,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相信同学们背了不少古诗词,谁能给我们背几首?

鼓励学生各显神通,积极背诵自己掌握的古诗词。

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1)请同学们分别读一下这几首诗。

(2)弄清下列词语的意思:

“次北固山下”中的“次”:

万籁:

钟磬:

唱黄鸡:

3、自由读: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并分别说说诗的大意。

二、熟读,会意境。

1、引导学生再读诗词,深入领会诗词的意境。

2、意境,就是通过读诗所领悟到的“眼前有画,心中生情”的一种境界。同学们分别说说你都领悟了哪些境界?

三、诵读,赏妙句。

1、充分肯定学生的领悟以后,让学生反复诵读,并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说明理由。

2、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配乐诵读

教师先示范读,学生用心听,再跟读。

四、小结

吟诵是一种享受,也是一种快乐。这几首诗都是故事中的名篇,“海上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饱含哲理;“曲径通幽”让人浮想联翩;“铜雀春深”充满思辨;“流水能西”令人乐观向上。请同学们尽情吟诵这几首诗,进一步领会是个所描写的境界和表达的思想感情,以至背诵。

第二课时泰戈尔诗三首

一、情境导入

1、著名诗人冰心曾说过:“每个人的童年生活都像一颗闪光的珍珠,串在了你记忆的项链上,即使两鬓斑白的时候,岁月的尘埃也掩埋不了它那诱人的光泽。”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印度诗人泰戈尔一起走进那新月般纯洁美好的童年世界,去重温童年的梦,去感受孩子心中那份挚爱纯情。

2、检查预习,交流学生收集的有关资料。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他多才多艺,一生写了50余册诗集,代表作有《吉檀迦利》、《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其中《吉檀迦利》、《园丁集》获19诺贝尔文学奖。

二、诵读欣赏

1、让学生自由朗读,用笔圈出生字、词。通过查字典或小组交流自行解决。

2、让学生再读课文,感知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孩子,然后用几个词概括一下。(调皮、可爱、天真、活泼)

3、试着用孩子的语气朗读课文。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朗读。师生讨论、归纳:文中的.孩子天真活泼、调皮可爱,他与妈妈难分难舍,十分眷恋妈妈,应该用舒缓的语调去读,特殊语句还要具体对待。

学生可按照老师的提示,再次诵读。

4、配乐朗读:找基础较好的同学深情朗读,要求其他同学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发挥自己的想像,设想这是在一个什么情境下一个孩子表达对母亲的热爱、眷恋,头脑里要出现相应的画面,去感悟母子之间那种真挚感情。

提醒您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

5、总结:三首诗能表现母子之间那种亲密无间的真情。《金色花》让人感受到了母子之间和谐有趣的生活;《高诉》让人感悟到孩子对母亲的无限眷恋;《培树》使我们想到离家的孩子对故乡、母亲的思念。

让我们齐声朗读这三首诗。

三、探究练习

同学们合作探究,思考下列问题:

1、幸福的孩子童年生活是无忧无虑的,《金色花》中的孩子是那样的天真活泼、可爱。他为什么会那样幸福?《金色花》有什么意义?

2、“我”为什么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不愿让妈妈知道呢?“我”为妈妈做了那么多好事,妈妈为什么还数我“坏”?

3、我们天天和妈妈在一起,突然有一天,你要离开妈妈,你会怎样想?心里感觉如何?你会怎样表达对妈妈的思念?《告诉》中的孩子为什么把自己想像成“清风”与“涟漪”,你会把自己想像成什么表达对妈妈的思念呢?

4、《榕树》中孩子也许离家很久了,他想家乡的榕树了吗?为什么要对榕树进行描写、沉思?为什么把自己想成“风”、“影子”、“鸟儿”,这些与榕树有关吗?他到底要吐露内心怎样的感情?

四、小结、作业

这是一组优美的散文诗,是美丽的童年生活的再现,要深刻体会亲情的可贵。课外选择阅读一组泰戈尔的诗。

篇17:网络博客美文

时光清浅,新的一天总会如约而至。白云轻轻的飘着,清清的河水静静地流淌着,大地在一片萧瑟中整装待发,孕育着新的生机。人间有爱,岁月沉香。爱,是流淌在心底的清溪,无声的滋润着我们单薄的心。爱是一句温暖的话语,是一份思念,是缤纷绚烂时的热烈。

爱在心里,生命的长河潺潺不息,默默的相伴,无声的挂牵,爱是人生中美好的际遇,生命中不老的花朵,生机与活力并存,美丽与芬芳常在。

光阴,在季节的风声里一寸一寸的消匿。院落里,那几朵黄菊在风霜里不再娇丽。岁月未老,心亦未老,只是时光的年轮在脸上留下了痕迹。突然间,心中有了千帆过尽的云淡风清,繁华过后的淡泊宁静。懂得了光阴如流,更应从容度日。

你说,人生需要留白。我说,爱也需要留白。那么,且将未走完的路留给冷寂的冬季,留给春暖花开!有爱,有期许,生活便会是一种别样的美丽!

这世上,有美好也有痛苦,其实我们都很孤单,面对生活,忙碌奔波,忘了善待自己,总是感觉这也不行,那也不好,在不断历练自己、追求美好生活的途中,忽而小半生也过去了。也曾遗憾,也曾迷茫,也曾执着。可是当看到历经风雨后的彩虹,心便在一瞬间湿润了,也开怀了。

蜿蜒曲折的人生旅途中,唯有爱,才是盛开在心灵上的花朵,无论四季如何变化,在爱的阳光雨露滋润下,我们从不放弃,永不言败,历久弥香,典雅而美丽。

世间的感情莫过于两种,一种是相濡以沫,另一种是相忘于江湖。人在旅途,有些人注定只能陪你一程,却陪不了你一生。感情中最难得的,是能一直陪你到最后的那个人,无论历经怎样的苦难与折磨,始终默默的陪着你,关爱着你,这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不要忽视身边看似平凡的拥有,更不要等到失去了,才知道什么是珍惜。爱,一定是两颗灵魂由激情到平淡的一种宁静陪伴。

人生是一场漫长而短暂的旅行,这一程旅行中,我们不辜负岁月,不辜负自己,不虚度年华。即便一路上有风雨荆棘,但只要心怀梦想,一切困难终会迎刃而解,有美丽的风景可看,有喜欢的事可做,有一个爱人风雨与共,即使不能活的轰轰烈烈,何尝不是一种无悔的行走和幸福呢。

错过的不再惋惜,得到的更要珍惜,失去的就当做回忆。相信自己,相信未来,不远处仍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人生,更是一种渐行渐悟的过程。每一次经历,都是一种领悟;每一次挫折,都是一种历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难处,即便脸上少了笑容,身上有了压力,但我们不会气馁,只要坚持,坚强,坚定,相信,岁月终会温柔待你。

生命没有第二次花开,好好珍惜自己活着的每一天,让我们微笑着面对生活,珍惜所拥有的一切,爱自己,爱生活,爱我们亲爱的祖国。

经历的越多,感悟的越深。生命中,有些伤,会让我们成长;有些失去,会让我们拥有更好的未来。总有些牵绊,让我们铭记在心;总有些感情,让我们心甘情愿地静静守望。

我们,总是在寻找爱,也用爱温暖着这个世界。想来,世间若是少了爱,我们的生活将变得多么的索然无味。人的一生中,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都要保持一颗如莲的心和谦卑的姿势,那便是岁月沉淀了的美,芬芳了自己,也温暖了他人。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