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 敬业心贵如金
陈明舟
(一)身份转换
农村“考干”出身的他,是如何成长为金牌调解专家(员)的呢?本人有幸与他共事几年,确确实实感受到“金牌调解专家(员)”的含金量。
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孩子。因担任过村主干,根据当时的政策,通过“考干”被录用到某乡政府工作。
90年代,经济发展比较活跃。与此同时,经济纠纷案件也比较多。而这些纠纷案件常常困扰着领导的正常工作。
为此,领导找他谈话,希望把他调整到基层司法所工作,帮助化解各类纠纷案件,做到纠纷案件不出乡,以解领导之忧。
大家知道,基层司法所的调解工作,大都是一些婆婆妈妈的麻烦事,往往是吃力不讨好。说心里话,他当时是不怎么情愿的。但在领导心里,这些“考干”出来的干部,对当地群众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让他负责基层调解工作更加适合。于是,在领导的耐心说服和开导下,他服从了组织的安排。
(二)初战失利
他刚到司法所不久,在调解方面还是个“门外汉”,没来得及学习,也不懂得什么调解技巧,辖区内就发生一起游泳池溺水事件。于是,领导就将这一起的溺水事件交由他来负责处理。
要处理好该案件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一方面要安抚好溺水死者家属的情绪,让他们尽快从失去亲人的悲痛中走出来,然后理性地与游泳池老板商讨相关赔偿事宜。另一方面要让游泳池老板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并就下一步如何加强安全保障措施提出整改意见。同时要准备一定的资金来赔偿和安抚死者家属,尽可能让双方在经济赔偿方面达成一致意见,从而化解这一起溺水事件。
接到领导交办的这一任务时,由于他缺乏经验,又不知道如何做好前期的相关准备工作时,就匆忙组织当事人来调解。结果是,双方情绪非常激动,言语不和当场就大吵了起来。最后双方都把情绪发泄他身上,弄得左右不是人,最后还被领导批评无能,不懂得做调解工作。
第一次调解的失败,给他当头一棒,打击可谓相当的大,让他终身难忘。
(三)苦练本领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第一次调解的失败,让他非常沮丧,一时打起了退堂鼓。最后还是在领导的耐心鼓励和支持下,才慢慢恢复了元气。
从那以后他痛定思痛,下大决心改变这种窘境,一定要从一个“门外汉”变成调解的行家里手。
目标有了,关键还得看行动。
从此,他一方面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传媒等各种渠道,收集大量资料,认真钻研,学习他人的经验。一方面主动参与各类纠纷案件的调解,从实践中学习,并及时加于研究、归纳和总结。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他把平时调解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和总结,提炼出自己的工作方法和操作指南,并在实际工作中发挥出三大作用:一是为群众息诉罢访的“灭火器”作用;二是为群众学法守法的“助跑器”作用;三是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防火墙”作用。
同时要求自己,作为基层干部,要压得住过激局势、要找的出问题所在。要熟练掌握调解技巧,啃下所有的“硬骨头”。
例如,某一公司的一名员工因生产事故不幸身亡。家属组织了70多人聚集在公司门口,做出了堵大门、拉横幅、设灵堂、撒冥纸等过激行为,严重影响了公司生产秩序和社会稳定。身为基层干部,他第一时间赶赴现场,面对众多闹着要讨说法的家属,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家属冷静下来,并表示一定会公平公正地处理此事,维护家属的合法权益。
通过对案情深入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后,他采用自创的“冷却降温法、案例引导法、亲友疏导法”等工作方法,经过6天高强度、高效率的不懈努力,最终让当事人双方理性地达成赔偿协议,有效化解一起重大的群体性事件。
由于他在长期的实际工作中,做到事前刻苦学习、事中勤于实践、事后善于总结。工作水平大大提高,很快就从一个调解“门外汉”变成金牌调解专家,成为全国的先进人物,得到领导和同行的充分肯定和称赞。
(四)深刻感悟
回首几十年的工作经历,他也确实感到不容易!有汗水、有泪水、有委屈、有喜悦,阅尽了人间百态,尝遍了酸甜苦辣。但是,每一次的劳心奔走、耐心解释、用心化解被群众接受和认可时,也心甘情愿,感到特别的欣慰!
他是这样提醒自己:要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为政府排忧、为百姓解难,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这样的工作才更有意义。
他深刻认识到,作为基层干部就应该有所作为、有所担当、勇于创新、迎难而上,充分发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为百姓的安居乐业、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们都知道,一块玉石,若不去雕琢,是成不了玉器的,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干革命工作,若没有敬业之心,也是难有作为的。
从一个“门外汉”转变为金牌调解专家,实事证明:玉不琢不成器敬业心贵如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