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西望嘉峪关美文(共含10篇),我们一起来阅读吧!
西望嘉峪关美文
离开嘉峪雄关已经是很久了,很久了,世俗生活的奔波使人疲惫,困顿,使人在茫茫人海中沉浮,生命的颜色蒙尘,精神被挤压在俗世的低压空间,令人疼痛不已。然而,在今宵的月光下,京都白昼的喧嚣退潮以后,那久别的嘉峪雄关渐渐向我泊来,它挟着大漠雄风,飞沙走石,摇动绝响的驼铃,嘉峪雄关呵,原来在那久长的时间里,你并没有从我的生命中离去,而我也没有在俗世中最后地沉沦。我从一种迷茫的状态中游离出来,披上悄然的月光踏上漫漫的丝绸之路。
嘉峪关,它在长城的西端,沿着长城的遗迹,沿着曾经有过的丝绸之路,穿越大戈壁苍凉的旷野,在骆驼刺和红柳的风景中挺进,一路叩问茫茫的戈壁滩,茫茫的岁月,一部我无法解读的大书,我终将会迷失在那里,在雄关镇守的时间空间。关于嘉峪关,我知道我无法逃避,我逾越不了那道历史的关口,正如我不能抵达它的当初。时光在细微的晚风中逝去,我注入月华的思绪朝着西部飘移。那荒凉已久的雄关,你将镇守什么?年年月月长吹的大风,怎么能吹走我的'渴慕?人生不过数十年,在生命的旅程中,结识一座雄关,确令我增加了非凡的阅历。
那一年的八月,我风尘扑扑而来,怀着兴奋不已的心情登临嘉峪雄关。在城墙的垛口上,我极目八方,无际的戈壁滩一任我的思想奔驰。这里曾经燃起过烽烟么?我想。那烽烟是如何地燃起呢?那戍兵,是如何地执起长矛和利箭呢?这一切,我都无法真实地把握,我只是遥望大戈壁,遥望那已远的时光,我仿佛看见铁马金戈从那个岁月里如潮地涌来。
我一再拒绝去考证,我并不喜欢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在生命中,一个戍率和一个将军又有什么区别呢?或者,一个唐朝和宋朝又有什么区别呢?我只是想到,嘉峪雄关,在那么久长的岁月留传下来,它镇守在西部,黄河以西,祁连以远,是这么凝重地重叠在我们的精神之上。到了今天,二十世纪最后的日子也即将逝去,新的世纪已经临近,嘉峪雄关,已经成为一个文化的关口,它锁不住我的思想流烟。
但我还是触触碰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便是建筑这座雄关的过程,据称建筑这座雄关,只多出一块城砖,这一块砖使嘉峪雄关增添了神秘的氛围,增添了历史的传奇。这一块砖使我诱发了对以往的追忆。我抚着这一块城砖,它的沉重,还是让我感觉到风云流不去的份量。因而这个故事,竟是使一块砖比一座雄关更具有份量。因此我无法判定,我来到嘉峪雄关,是要看清整个的关口,还是要带走这一块砖的记忆。
大戈壁的长风一再吹来,我站在嘉峪雄关的时候,我只抚到了一片现代的云,它在我的头顶漂泊,它纯净而多变,抚去的只是我心头的积尘。我怎样才能把我心中的一腔话语告诉给嘉峪关呵,你千年的镇守,却也没能够锁住岁月流逝,雄关以酉,是我大漠的疆土。更没锁住,我一颗穿越大戈壁的心。向西、向酉,我的游牧的民族,骆驼和马匹,无际的宽阔令我迷失。我的心在马匹踏响的回音里飞扬,芨芨草、骆驼刺和红柳,大戈壁的颜色,覆盖住我的干年的荒芜。
然而,我仍然喜欢上这样一座雄关。你使历史有了一个真实的具像,一代代人又把你风雨剥蚀的痕迹修葺,试图将岁月的创口抚平。这是多么良好的心愿,可我宁愿看到一种破败,正如我们不能把青铜器镀铬一样,我们对历史不要进行人为的修饰。我们应该从一种破败中得到对历史的追思,对漂泊已久的年号,用不着去把它翻新。嘉峪雄关,你只能是历史的长河中的一个桥头,一个堡垒,一个永远不会消逝的航标。而这样一条河,是一条无名河,波涛远去的时候,我们在沉积的沙滩上,只能找到一些思绪的片段。因而在那一年的八月,我登上嘉峪雄关的时候,我的思想猛然地推向了千年以远,我有一种并不确切的感知,我的想象超出了一座古代的长城的关口,我似乎得到一种召示,一个人和一个民族,总有牵挂得疼痛的过去。
大戈壁是一个旱海,它承托的是我生命的航船。我的驼铃并不比远古更清脆,但我的姿势,却要比先祖更具有进取的力度。也许,我应该在一个历史学家的指导下温习一下长城史,以便让我知道关于嘉峪雄关的典故,还有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也许我应该与那些孜孜不倦地做着学问的学者一道,把一个已经遥远的事件译作今天的童话。可是,我不能够,我只想站在嘉峪雄关上,抒发一下我的内心积淀已久的感情,我漂泊得苦的精神,我不愿在此久驻。我西望嘉峪雄关,不是退却,不是为逝去已久的生命进行现代的祭奠,我是要通过西望寻找一种心情,在宽阔无边的大戈壁滩,我最要找到的是一种雄性的一往无前的自信,一种大气,一种大义凛然和义无返顾。
所以,我面对嘉峪雄关,不要什么考证,也不要什么人物的故事,更不要什么患得患失,从一种破败中走出来,那辉煌我当要记取,但要记住那辉煌其实已经远去,烟云飘散,以往不再。嘉峪雄关,永远是一部前人写就的大书,它耸立在长城的最西端,绵延千年。今天,在京华的月夜,我的精神浮升,漫游八方。我在现代的风云中一再打量,我渴望突破私小的围困,因而我一次次西望嘉峪雄关,因为它是一座永远的雄性戈壁之上的关口,当我拒绝温情和小小的俗世的纠葛的时候,当我为一些平庸之至的名利奔走的时候,西望嘉峪关,最易令我警醒,并在梦游般的遥望中让灵魂得以全新的提升,从而不再沉溺于俗世之水。
嘉峪雄关呵,我永远的雄关,你矗立在西部,矗立在我大戈壁一般宽阔无边的心灵广野。我只要在俗世弥漫的烟雨里望一眼你,我便有了无限晴朗的天空。
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嘉峪关关城1961年(辛丑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公布为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65年以关名建市。
目录基本介绍建筑群体历史沿革防御体系收缩展开基本介绍嘉峪关是长城的西端起点,坐标为东经98°17′、北纬39°47′,在嘉峪关市区西南6公里处,位于嘉峪关最狭窄的山谷中部,是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地势最高的嘉峪山上,城关两翼的城墙横穿沙漠和戈壁,向北8公里连黑山悬壁长城,向南7公里,接天下第一墩,是现代万里长城西端主宰,自古为河西第一隘口。
建筑群体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 截至,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开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门台上建有三层歇山顶式建筑。东西门各有一瓮城围护,西门外有一罗城,与外城南北墙相连,有“嘉峪关”门通往关外,上建嘉峪关楼。 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十四座,关城内建有游击将军府、井亭、文昌阁,东门外建有关帝庙、牌楼、戏楼等。
历史沿革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41年的历史。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关城始建于1372年(壬子年)(明洪武五年)。
防御体系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部,东临河西重镇酒泉市肃州区,距省会兰州776千米;西连石油城酒泉玉门市,至新疆哈密650千米;南倚祁连山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北枕黑山与酒泉市金塔县相连接,中部为酒泉绿洲西缘。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因1958年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兴起的一座新兴的工业旅游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素有“天下第一雄关”、“边陲锁钥”之称。嘉峪关市是全国四个不设市辖区的地级市之一。1965年建市,截止,全市总面积2935平方千米,城区规划面积260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60平方千米。全市常住人口23万人,城市化率91%。
目录位置疆域行政区划地理环境人口收缩展开位置疆域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坐标位于东经98°17′,北纬39°47′。东临河西重镇酒泉市肃州区,距省会兰州776公里;西连石油城酒泉玉门市,至新疆哈密650公里;南倚终年积雪的祁连山与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接壤,与青海相距300余公里;北枕色如铸铜的黑山,与酒泉市金塔县相接,中部为酒泉绿洲西缘。
行政区划嘉峪关市是甘肃省的十二个地级市之一。 嘉峪关市历史上无郡县设置,是1958年伴随着国家“一五”重点建设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兴的现代化城市。1965年设市,197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省辖市。嘉峪关市下辖峪泉、文殊、新城三个镇。进行社会管理创新,撤销街道办事处,设立30个社区,全市总面积300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规划面积260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积60平方公里。
地理环境气候条件
嘉峪关市属温带大陆性荒漠气候,年均气温在6.7℃―7.7℃之间,年日照3000.2小时。自然降水量年平均85.3毫米,蒸发量2149毫米。全年无霜期130天左右。
矿产资源
全市已探明矿产资源有21个矿种,产地40多处,其中铁、锰、铜、金、石灰石、芒硝、造型粘土、重晶石等为优势矿产。 镜铁山矿铁矿石总储量为4.83亿吨,是国内最大的`坑采冶金矿山; 西沟石灰石矿储量为2.06亿吨,为露天开采,年产量80万吨;大草滩造型粘土总储量为9800万吨。 邻近地区还有储量可观的芒销矿及可供开采的铬、锰、莹石、冰川石等矿藏。
水资源
讨赖河横穿嘉峪关市境内,年均径流量6.58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净储量7.32亿立方米,年补给量1.64亿立方米,常年允许开采量为1.11亿立方米,实际年开采量仅为0.46亿立方米,还有库容6400万立方米的大草滩水库作为工业用水的调节。城市供水综合生产能力44.6万立方米/日,供水能力尚富余25.2万立方米/日。日处理污水5万立方米的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已投入使用。随着城市污水回用和节水措施的推广利用,完全可以满足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的用水。
人口20末,全市常住人口23.4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1.88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93.38%,比重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乡村人口1.55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6.62%。按年龄分,0-14岁人口3.54万人,占总人口的15.13%;15-64岁人口18.05万人,占总人口的77.03%;65岁及以上人口1.84万人,占总人口的7.84%。 全年人口出生率为9.22‰,人口死亡率为3.7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9‰。 嘉峪关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截止月1日零时,该市常住人口为231853人。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11月1日零时的159566人相比,十年间常住人口增加了72287人,增长了45.30%,年平均增长3.81%,较“五普”的3.67高出0.14个百分点。同时,这一速度远高于全国0.57%的平均水平,在全省常住人口呈现略微下降的情况下,嘉峪关市表现出快速增长的势头。 嘉峪关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80320户,比第五次人口普查的51883户,增长了54.81%,已经超过常住人口增长速度近10个百分点;平均每个家庭的人口为2.58人,比第五次人口普查的2.88人减少0.30人,而且远低于全省3.49人和全国3.1人的家庭规模。 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4160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14.73%,较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7.89%下降了3.16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8.16%和全国16.60%的平均水平。5-64岁人口的比重为77.61%,基本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持平,但是比全省高出4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753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7.66%,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上升4.02个百分点,老龄人口的比重翻了一倍多。 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3980人,占人口比重为14.66%,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比重提高了8.29个百分点。换算一下,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第五次人口普查的6366人上升为14656人,接近全省平均水平7520人的两倍,远高于全国8930人的平均水平。文盲人口为2780人,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减少人,文盲率由第五次人口普查的3.00%降为1.20%,下降了1.80个百分点,远低于全省8.69%和全国4.08%的平均水平。 嘉峪关常住人口中,男女性别比由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16.95下降为114.59,虽然有所下降,但是远高于全省104.42和全国105.20的平均水平。 全市人口中,汉族人口占97.82%,各少数民族占2.18%
“各位团友大家早上好!首先我仅代表我所在的xx旅行社欢迎大家的到来。然后呢为大家做一个自我介绍,我是本次为大家服务的导游,我叫郭xx。大家可以叫我小郭或是郭xx。如果小郭有什么不到位的地方还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小郭一定会加以改正,为各位提供满意的服务。在我右手边的呢是本次为大家服务的司机高师傅,高师傅有着多年的驾车经验,所以在他的护航下。我们将会拥有一个安全愉快的旅途。
今天我们所要参观的景点使我们的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关城。有很多人都会形容它是:巍巍雄关耀中华!这里呢,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征战的历史话剧;这里,流传过一篇篇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的动人故事。巍巍雄关耀中华,古老的嘉峪关,就象一位历史老人,六百多年来,离合悲欢的往事,沧海桑田的巨变,映在它古老的青砖上,刻在它厚重的土墙里。现在就由小郭来为大家介绍我们的嘉峪关关城。它呢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关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早建九年。这里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黑山,两山之间,只有30华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关西的大草滩,黄草平沙,地域开阔,素为古战场,关东是丝路重镇酒泉,紧靠关东南坡下,有著名的峪泉活水,“”九眼泉“”冬夏澄清,终年不竭,可供人马饮用,并可灌溉良田。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险要的地理位置,是这里建关的主要原因。早在汉代,就在距关城北七里的石关峡口设有玉石障,依山凭险,设共防守,据史料记载,明代以前,这里一直是“”有关无城“”。明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河西的军事防御,征虏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在此选址建关,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
据历史记载,嘉峪关“”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嘉峪关从建关到成为坚固的防御工程,经历了一百六十多年的时间。明洪武五年首筑土城,周长220丈,高2丈许,就是现在的内城夯筑部分,当时只是有关无楼。明弘冶八年,肃州兵各道李端澄主持在西罗城嘉峪关正门项修建嘉峪关关楼,也就是说,嘉峪关关楼是关城建成一百多年之后方修建的,史书上记载说:“”李端澄构大楼以壮观,望之四达“”,又过了,也就是明正德元年八月至次年二月,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关的样式、规格修建了内城光化楼和柔远楼,同时,还修建了官厅、仓库等附属建筑物。
嘉靖十八年,尚书翟銮视察河西防务,认为这里必须加强防务,于是大兴土木加固关城,在关城上增修敌楼、角楼等,并在关南关北修筑两翼长城和烽火台等。至此,一座规模浩大,建筑宏伟的古雄关挺立在戈壁岩岗之上,它像一队威武雄壮的战士,屹立在两山之间、伸出双臂,牢牢地守卫着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公元1873年当时的陕西直隶总督左宗堂在收复新疆伊犁时速经嘉峪关,面对雄伟壮观、气势磅榜的关城,提笔写下“”天下第一雄关“”的巨匾悬挂于嘉峪关楼上,为雄关又添了几分威严、几分雄壮。清末因禁烟而被贬赴伊犁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于1842年10月11日途经嘉峪关时,面对巍巍雄关和大漠风光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出嘉峪关感赋》其中一首写道: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入驻马蹄。飞阁造连秦树直,综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峭摩肩立,瀚海苍茫人望迷。谁道堵函千古险,目看只见一九泥。一生酷爱古诗词和书法艺术的毛泽东同志曾手书过这首著名的诗篇。雄关关城布局十分合理,建筑也很得法,适合战争防御的需要,关城有三重城廊,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如果敌兵来犯,可确保万无一夫。嘉峪关建关六百多年以来,由于风雨侵蚀,曾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缮。
尤其是在1986年,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响应邓小平同志“”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伟大号召,倡导各界人士捐款集资,恢复关城。当时,嘉峪关按照国家文物局杨烈等同志指示“”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经过多方努力,嘉峪关楼终于又屹立于雄伟的关城之上,站在嘉峪关楼上看着关外,由于岁月侵蚀而变的沧桑的丝路古道,诸多感慨涌上。回头,曾有这样一幅对联记载关楼的沧桑历史:历明清经民国毁于风雨岁月空留遗址、静观世事沧桑:爱中华修长城建在升平年代恢复原貌、再睹华夏春色。更值得一提的是长城学专家罗哲文老先生也诗兴大发;口占七绝一首:嘉峪山前起煤城,墙台高峙气萧森雄关天下今谁主,游客登楼话古今。是的,雄关本身的防御意义早已成为了过去,而今登上这座气宇轩昂的关城,人们不仅为它的气势、它的雄壮、为祖辈们的智慧所折服,更多的是在思索和寻找。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使这座关城焕发出无比的生命力,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谁说春风不度玉门关?改革开放的春风早己吹绿了关城内外。大开发的春风为关城的建设推波助澜。使机遇与挑战同时摆在我们面前。是固守着祖辈留给我们的这笔财富而满足于现状,还是积极探索、寻找差距、开拓进取?事实是最好的口答;关城作为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当之无愧地被授予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九九六年被授予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天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宏伟战略中,雄关又在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活动中找差距、定措施,这些都意味着关城人正以“”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赋予关城以新的意义。
嘉峪关人更是信心百倍,在市委、市政府的超常发展战略指引下,为关城未来的发展设计了新的蓝图,在这个新的定位中,创新是灵魂、墨守成规意味着被淘汰,关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吸引海内外人士的磁石,要让这颗磁石闪烁出耀眼的光芒,让关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呈现出更加雄伟的风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巍巍雄关耀中华。登临长城,凭吊嘉峪关曾经的繁华,我们将继承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团结向上的优秀传统,以饱满的精神风貌,开拓未来,创造明天。
各位团友!现在呢嘉峪关关城的历史文化和我们关城的雄伟景观我们就已经参观完毕了,想必现在各位团友对我们的关城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尊敬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嘉峪关关城讲解员×××,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巍巍雄关耀中华。
这里, 曾上演过一幕幕民族征战的历史话剧;这里,流传过一篇篇各民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奋斗 的动人故事。巍巍雄关耀中华,古老的嘉峪关,就象一位历史老人,六百多年来,离合悲欢 的往事,沧海桑田的巨变,映在它古老的青砖上,刻在它厚重的土墙里。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 1372 年) ,因建在嘉峪关西麓的嘉峪山上而得名,它 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早建九年。这里地势险要,南是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是连绵起伏的 黑山,两山之间,只有 30 华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
关西的大草滩, 黄草平沙, 地域开阔, 素为古战场,关东是丝路重镇酒泉, 紧靠关东南坡下, 有著名的峪泉活水,“九眼泉”冬夏澄清,终年不竭,可供人马饮用,并可灌溉良田。这些优 越的自然条件和险要的地理位置,是这里建关的主要原因。早在汉代,就在距关城北七里的 石关峡口设有玉石障,依山凭险,设共防守,据史料记载,明代以前,这里一直是“有关无 城”。 明王朝建立后, 为了加强河西的军事防御, 征虏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 在此选址建关, 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据历史记载,嘉峪关“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 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
嘉峪关从建关到成为坚固的防御工程,经历了一百六十多 年的时间。明洪武五年(公元 1372 年)首筑土城,周长 220 丈,高 2 丈许,就是现在的内 城夯筑部分,当时只是有关无楼。明弘冶八年(公元 148 年) ,肃州兵各道李端澄主持在西 罗城嘉峪关正门项修建嘉峪关关楼, 也就是说, 嘉峪关关楼是关城建成一百多年之后方修建 的,史书上记载说:“李端澄构大楼以壮观,望之四达”,又过了 11 年,也就是明正德元年 (公元 1506 年)八月至次年二月,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关的样式,规格修建了内城光化 楼和柔远楼,同时,还修建了官厅,仓库等附属建筑物。嘉靖十八年(公元 1539 年) ,尚 书翟銮视察河西防务, 认为这里必须加强防务, 于是大兴土木加固关城, 在关城上增修敌楼, 角楼等,并在关南关北修筑两翼长城和烽火台等。至此,一座规模浩大,建筑宏伟的古雄关 挺立在戈壁岩岗之上,它像一队威武雄壮的战士,屹立在两山之间,伸出双臂,牢牢地守卫 着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
公元 1873 年当时的陕西直隶总督左宗堂在收复新疆伊犁时速经嘉 峪关, 面对雄伟壮观, 气势磅榜的关城, 提笔写下“天下第一雄关”的巨匾悬挂于嘉峪关楼上, 为雄关又添了几分威严,几分雄壮。清末因禁烟而被贬赴伊犁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于 1842 年 10 月 11 日途经嘉峪关时,面对巍巍雄关和大漠风光写下了著名的诗篇<出嘉峪关感赋)其 中一首写道: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入驻马蹄。 飞阁造连秦树直,综垣斜压陇云低。 天山峭摩肩立, 瀚海苍茫人望迷。 谁道堵函千古险,目看只见一九泥。 一生酷爱古诗词和书法艺术的毛泽东同志曾手书过这首著名的诗篇。 雄关关城布局十分合理,建筑也很得法,适合战争防御的需要,关城有三重城廊,多道 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如果敌兵来犯,可确保万无一夫。 嘉峪关建关六百多年以来,由于风雨侵蚀,曾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缮。尤其是在 1986 年, 嘉峪关市委,市政府响应邓小平同志“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的伟大号召,倡导各界人士捐款 集资,恢复关城。当时,嘉峪关按照国家文物局杨烈等同志指示“修旧如旧,恢复原貌”,经 过多方努力,嘉峪关楼终于又屹立于雄伟的关城之上,站在嘉峪关楼上看着关外,由于岁月 侵蚀而变的沧桑的丝路古道, 诸多感慨涌上。
今天,我游玩了天下最雄伟的关——嘉峪关。在游玩嘉峪关之前,我游玩过长城的八达岭地段、长城的起源山海关。
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嘉峪关关城1961年(辛丑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公布为首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965年以关名建市
我们从张掖出发,经过3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嘉峪关风景名胜区。我们检了票,就进入了景区。我们做电动车到达了东闸门。我看见大门上方有一块匾上面写着——天下雄関。四个大字。这四个字说明了嘉峪关既有山海关那气派,也有长城那种雄伟。我们通过东闸门,进入了内城,再往里走,我看见了一座亭子,这亭子既不是用来让人休息的,也不是用来打水井的,而是立一块石碑的,这座石碑是以前就留下来的,上面也写着天下雄関。亭子旁边是一条关于长城的历史长廊。里面讲了长城从被人们发现、保护,开发、的全过程。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了一座大亭子,上面有两块匾分别是——威宣中外和神威速播。从亭子里走过去,映入眼帘的是关帝庙,这座庙是为了纪念关羽而建造的。我们悄悄地进入内城门,进去之后,结果发现还有一座门,我顺手推开,不料一枝枝剑朝我射来,让我多都躲不过去。这就是嘉峪关里的瓮城,所谓的瓮中捉鳖也就是我讲的故事那种情型。我们接着又上了高台,拍了几张照就下去了。我们又去了练兵场,那里有明永乐时期的大炮、枪、矛、锤……冷兵器武器陈列在那个广场上。我们继续往前走,结果前方施工无法通行,所以我们原路返回,结束了嘉峪关之旅。
现在我能征服长城的三个地方,我以后一定要把中国的万里长城给走完!
站在浦西望浦东
站在浦西望浦东夜深了,上海的灯也亮了,我站在浦西隔着黄浦江遥遥地望着浦东。
浦东一片灯光闪烁,一片霓彩隔着那宽阔的大江,幽幽地照到了浦西。这时候,东方明珠已经披了一身五彩的霓衣,闪耀着五彩的光芒。它那尖尖的顶直指向云霄,在一群大厦中鹤立鸡群,充斥着独特的,令人倾心的`美感。围绕在其周围的是一群形状各不相同且颜色各异的高楼,密密紧紧地挤在了一起,显得它尤为突出。
黄浦江上行驶着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更是丰富多彩的轮船。它们的风格迥异,有些是西式的,带着华丽庄严的气息;有些是中式的,带着古老高贵的气息;有些是现代的模样,一副干练简洁的样子,它们有着耀眼的色彩,或红或绿或蓝或紫,颜色各不相同,有些更是看似相同,却有着细微的差异,如若你细心观察,便会轻易看花了眼,对着那层出不穷的色彩,赞叹
上海的夜不似平常的夜,没有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只有那光芒四射的虹光。那光射到了夜幕里,夜幕便带淡淡的光华,那光射到了江水里,江水变成了流动的彩色绸带,带着那朦胧的光芒缓缓的流动。整块大地都陷入了夜的光芒。
我站在浦西,面向着浦东,任由那夺目的光放射在我四周,形成绚烂的网,我望着浦东,望着那精致多彩的浦东,仿佛一条彩带,飞扬在天地、湖水之间。这就是上海,这就是浦东,多么美丽的地域,拥有震人心魄的华贵瑰丽。
百官朝下五门西,尘起春风过御堤。
黄帕盖鞍呈了马,红罗系项斗回鸡。
馆松枝重墙头出,御柳条长水面齐。
唯有教坊南草绿,古苔阴地冷凄凄。
【赏析】
唐玄宗时,斗鸡、舞马、歌舞、百戏等,成为宫廷不可或缺的享乐活动。玄宗晚年耽于享乐导致了“安史之乱”,唐王朝几至灭亡。王建七律《春日五门西望》,即是一首讽刺玄宗荒淫误国的篇章。
“百官朝下五门西,尘起春风过御堤。”“五门”,又称午门。唐代长安城大明宫南墙有丹凤门、建福门、望仙门等五个门,故云。“西”即诗题所云“西望”。百官自大明宫下朝,步出五门,西望则是西内之太极宫、掖庭宫和东宫。西内是玄宗游戏的重要地点之一,历史上著名的宜春院的梨园弟子就生活在西内。百官退朝,侧身西望,但见一阵阵春风,把一股股灰尘吹过御堤,使整个西内显得迷迷濛濛。“尘起春风过御堤”一句虽为写景,却具有象征意义,象征着消逝的岁月无数史实已记忆不清,印象模糊。唯有玄宗的荒嬉尚历历在目。由此为下文张目。西内留下了唐王朝历代帝王的`足迹,宫掖中秘闻逸事数不胜数,但最能勾起诗人回忆的却是唐玄宗。这不仅由于玄宗距诗人的时代最近,更重要的是因为玄宗是位因荒嬉几至覆国的君主。因此,颔联很自然地就从首联的望西内而过渡到对玄宗往事的追忆:“黄帕盖鞍呈了马,红罗系项斗回鸡。”马,此指舞马。舞马以黄帕覆盖其马鞍以见其珍贵。玄宗时,教坊中百戏杂耍名目繁多,诸如山车、旱船、寻橦、走索、丸剑、角抵等应有尽有。此外,斗鸡、舞马也特受玄宗喜爱。据载,玄宗曾驯练出舞马一百匹。这些马在表演时,站在巨榻之上,“衣以文绣,饰以珠玉”,随着音乐的节拍俯仰跳动,曲尽其妙。玄宗又好斗鸡戏,曾选六军小儿五百人,专门训练金毫铁距、高冠昂尾的雄鸡上千只。斗鸡比赛时,则分成若干支斗鸡队,胜者则缠以锦段。杜诗云:“斗鸡初赐锦,舞马既登床。”也正指此。舞马和斗鸡,玄宗后不再时髦。两句诗,诗人别出心裁,只选取玄宗荒嬉最典型的事例,不露声色地展示出来,而让知道这段历史故事的读者,自己去充实众多未写入诗中的内容。
颔联两句是虚笔叙事,这是由“望”而产生的遐思。颈联和尾联则是实笔写景,这是“望”的真实景物,但景中有情,是借景以寄慨。不过,在具体表现上却又不同,互有差异。
颈联“馆松枝重墙头出,御柳条长水面齐”,作今昔纵向对比,不过不是事与事对比,而是以今之物同昔之事对比。“馆”,当指建于西内之宏文馆。在春风的拂动下,馆松茂密,御柳堆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馆松御柳,曾作为玄宗享乐的见证者而存在,可现在,郁郁葱葱的馆松御柳,同转瞬即逝的玄宗的荒嬉生活,形成巨大的反差,这当然要激起诗人心中对今昔盛衰的强烈慨叹。只不过这种慨叹,并非是出自疾呼呐喊,而是寓之以景罢了。岑参《山房春事》诗云:“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以“无情”“无知”的庭树之花,来透露其对梁园萧索的无限伤心之情。“唯有教坊南草绿,古苔阴地冷凄凄。”“教坊”,当指建于西内之宜春院。宜春院已不再是歌舞繁华之地,其南,则荒草古苔,一派阴暗凄冷之象。诗中“阴”和“冷凄凄”数字,既是写实的景语,又饱蘸着作者抚今追昔的伤痛之情,将实景和心境融合为一。
【作者介绍】
王建(约767-831),字仲初,颍川(今河南省许昌市)人,唐朝著名诗人。出身寒微,虽曾进士及第,却只作过几任小官。以乐府诗著称于世,写下了许多从不同侧面反映社会矛盾和民间疾苦的作品。善写七言歌行,绝少直发议论,语言通俗明快,凝练精悍,世称“张王乐府”。有《王司马集》行世。更多古诗词赏析内容请关注“”
【作品介绍】
此诗是对玄宗荒淫享乐误国的讽刺,但全诗却无一语直见讽意。写玄宗的荒嬉,是正面直指其事,不着丝毫感情色彩,却又通过侧面景物的暗示,让读者味而得之。诗中,又以虚笔叙事同实笔写景两相结合,巧妙地构成今昔对比,极见匠心。
【原文】
嘉峪关随想散文
来到嘉峪关,这里正在进行保护性维修,但其作为“天下第一雄关”的气派,我还是领略到了。
从讲解员口中得知,嘉峪关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五年(1372年),因位于嘉峪山西麓,故名嘉峪关。记得中学课本中有“万里长城,东起山海关,西止嘉峪关”的描述。山海关我曾经去过,八达岭长城我也登过,这次有幸来到地处长城最西端的嘉峪关,总算圆了心中的梦。
我好奇地问,明朝修筑嘉峪关的目的是什么?讲解员说嘉峪关的作用有二:一是防御,防止关外少数民族入侵;二是稽查,对入关朝贡和商贸互市人员进行检查等。我不解地问,在明朝,难道嘉峪关之外的地方就不是中国的领土吗?朋友回答说,可能不是吧。
这时,我不由得想起中国的两个时代,并对两个时代的情况进行对比。前一个时代是汉唐,后一个时代是明清。
就战略而言,汉唐采取的是主动进攻,明清采取的却是被动防守。汉唐时代,河西走廊上并没有嘉峪关,但河西走廊被汉唐控制,嘉峪关之外的`大片土地均为汉唐管辖。历史上的匈奴曾经控制河西一带,但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收复河西,使河西走廊成为中西交流的丝绸之路。隋朝建立之初,吐谷辉控制河西,但隋炀帝亲率大军大战吐谷辉,取得胜利后在吐谷辉地设置河西五郡,重新开通丝绸之路。唐代的河西走廊更是车水马龙,客商如潮,欣欣向荣,虽然到中唐时期一度被吐蕃控制,但后来被大唐敦煌人张议潮起义再度收复,丝绸之路繁荣如初。每当看到汉唐时期的这些历史故事,想到当时丝绸之路的辉煌,无不令人振奋和自豪!可是到了明清,却在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中段偏西的地方修筑了嘉峪关,致使关外大片土地被政府拒之门外,成为“异邦”或“外国”,在战略上的被动防守,使明清的国势自然就无法与汉唐相比了。
就政策而言,汉唐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明清则实行封闭自守政策(虽然在明成祖朱棣时期也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郑和七下西洋,中外交流频繁,国势比较强盛,但纵观整个明清时期,主要的还是封闭自守政策)。汉唐时期,既鼓励中原人到西域及西方国家去,又欢迎外国人到中国来互市和学习。那时中西物质交流空前繁荣,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等手工业和农业产品通过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传往中亚甚至欧洲,西域的农产品及土特产如葡萄、石榴、胡萝卜,以及玻璃、琉璃、呢绒等手工业品也大量传入中原地区。在文化艺术如音乐、舞蹈、佛教、文学等方面也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当时中西互派留学生兴起,中外佛教高僧相互往来传教也很盛行。可是到了明清,汉唐时期的对外开放景象没有了,就拿嘉峪关来说吧,明朝有时开关“通贡”,有时闭关“绝贡”,“外邦”朝贡尚且如此,商贸互市“凡西番回回来互市者,至于甘肃城外三十里,不许入城”,可见其对互市限制的苛刻。清代乾隆以前,每日将关门紧闭,如有人出关,验照后方可放行,实行“晨开(上午7—9时)酉闭(下午5—7时)”后,对进关者仍行盘诘,出关者则任其前行,如此限制,商贸繁荣岂不成为一句空话?
在税收方面,汉唐时期无关,自然就没有关税。明清时期有了嘉峪关,嘉峪关又成为商务税关,凡入关互市者均需缴纳“关税”。范长江来到嘉峪关,对嘉峪关收关税表示不理解,并在书中记下他的疑问:“……新疆是中国自己的土地,新疆商人到甘肃来贸易,为什么要在百货税之外,上一次”关税“?关税应设在中苏边境上,怎么设到嘉峪关来!”其实,明清时期,朝廷就没有把关外之地当成中国的领土,哪像汉唐时期以开放的胸怀放眼世界呢?
由此可见,中国近代的封闭落后和屈辱挨打局面的形成,就不足为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