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关于西安的美文欣赏:80年代逛西安

关于西安的美文欣赏:80年代逛西安


篇1:关于西安的美文欣赏:80年代逛西安

我第一次到西安时只有七八岁,是跟父亲到西安看病。那次的情景现在记的只有两样。一是我和父亲住的小旅舍床上铺着洁白的床单,那是我见过的最干净的床单,我都不好意思光着黑脚丫子在上面睡觉。另一样是我父亲抽空带我去了回动物园,我终于见到了“传说中”的狮子、大象、猴子。我去过动物园的事后来还给我惹过一回麻烦。上二年级时,有一回一篇课文里出现了大象,老师提问班里谁见过大象,我不假思索举了手,过了半天才发现班上竟然只有我一个人举了手。老师看了我半天,先问我在哪里见过大象,我说在西安动物园。老师又瞅了我一眼,说:“就凭你还见过大象?”老师不相信我见过大象,估计是因为她那时也没到过西安,没见过大象。

闲言少叙,还是说我第二回到西安的事。

1980年代中期的某个凉爽的清晨,我哥哥、我、同村伙伴小任三人骑着自行车向县城临潼进发,打算从县城坐车到西安逛一次。那年月,从老家到西安没有直达车,想到西安只能先骑自行车到县城,再转车到西安。我们那里倒常有人骑自行车直达西安(据说从我们那里到西安钟楼正好100里),不过,对我们几个娃娃来说,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才到县城临潼。小任把我们的自行车存到他一个亲戚家,我们便赶去汽车站。那时的临潼汽车站很小,院里停不了几辆车,而进出站口正对着街道;现在看,那车站大小不及一个大点的停车场。临潼到西安的客车那时一天没几趟,我们进站买了票,等车又耗去了不少时间。车一到站,众人一拥而上——那年月上车不讲秩序,不讲风格,只讲作风,战斗的作风。我们几个虽决心坚定,方法得当,不过也仅抢到了两个座位。原本我还想路上两边看看新奇,可很遗憾,那天起得太早,车一启动,我便靠在小任身上呼呼大睡。

车到西安,我们下到了终点站西安火车站。我们当时的首要目的地是钟楼,可只短暂到过一两次西安的我哥哥只认得从火车站到钟楼的路,而且只有从火车站走到钟楼的路,我们只能坐车先到火车站。多年后我才明白,那时,我们完全可以在东郊下车,然后坐市内公交车直达钟楼,我们从火车站往钟楼赶真是多此一举。

不过,现在看,当年从火车站走到钟楼也是一条不错的旅游线路。当年火车站的正对着的解放路是西安最热闹的商业街,其繁华程度超过了我的想象——当然,基于在农村逛集市的经验积累,我当时对繁华的认识主要看人的多少。解放路当时的确人多,路店铺一家接一家,而且店铺里到处是人,店外也到处是人,连大马路上也到处是人——需要说明一下,那时解放路街道很窄,路上车也不多,行人横穿马路,甚至站在马路上聊天的也比比皆是,见怪不怪。

记得路过解放路饺子馆,我哥哥说那是西安最有名的饭馆子,我和小任看着解放路饺子馆的人进进出出,站在原地咽了半天唾沫。现在想,那时的解放路和解放路饺子馆着实不算什么,解放路两边高过两层的楼房寥寥可数,而解放路饺子馆的门脸儿只有两三间大小。

好不容易走到钟楼,抬头一看,我当时就很失望。我很小就听人说,钟楼上的顶子金光灿灿,是用金子做的。我开始也不信,后来《故事会》上一篇文章里黑纸白字也那么写,我便深信不疑。可那天我亲眼看见的钟楼的顶子并不是传说中的金灿灿,而是土黄色的,陈旧的,破败的;看那样子,很有可能是木头外头刷了一层油漆。那发现让我深受启发,古人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到了钟楼底下才知道钟楼的顶子并不是金子做的,足见“行万里路”的重要。

钟楼四周逛了一会,我饿得有点迈不动步子。我们仨开始到处找吃饭的地方。一开始看了几家,里面都有人在喝酒划拳,我们觉得里面东西肯定很贵谁也不敢进。后来看到一家,还没近前,老板就从里面跑出来招呼;我们抵挡不了他的热情,就进去一人要了碗一块钱的油泼面。还好,那老板不单热情,还很实诚,我们要好了面,老板就扯着嗓子朝厨房喊:“三大碗油泼面,多放菜多泼油!”那喊声亲切绵长至今记忆犹新。

等又逛了几个地方,我们走回火车站准备着坐车返回临潼。可左等车不来,右等车不见车,后来一打听,最后一班回临潼的车早走了,要坐车得等第二天。还好,我哥哥当机立断带我们坐火车回(当年坐火车是不用身份证滴),我和小任都很高兴,因为那时的娃娃,谁会不稀罕坐火车?这完美的结局原本不在计划之中,就像买一个桃子,人家还送了一个苹果,而桃子苹果我都爱吃。

那天,当我们三个骑着自行车回到村里时,时间已近半夜。我们的小村庄已经熟睡,月亮悬在村庄的上空,那景象妙如画境,让我终生难忘。

公众号:白马过溪

篇2:学生美文欣赏:古城西安游记

今天是我整个国庆假期中最为期待的一天,因为我要去参观“世界历史名城”——古城西安。那气势恢宏的古城墙,充满传奇色彩的华清宫,还有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兵马俑,都是我一直心驰神往的。今天,这一切都将以实现了!

我们首先去的是西安古城的东门,东门一共有两座巨大的城楼,两座城楼都高高地耸立在城墙之上,城墙是用方形的青砖砌成的,像长城一样高大坚固;城楼有三层,红色的柱子,青色的瓦,看起来古色古香的。两座城楼第二层的门楹上分别挂着两块牌匾,上面写着“旭日东升”、“紫气东来”四个苍劲有力的鎏金大字。城墙上每隔120米就有一座小楼,它叫“敌楼”,是用来防御爬上城墙进行偷袭的敌人的。这些敌楼就像一个个小巨人一样,而两座大城楼就像两个大巨人,它们就这样一直都默默地守候在这里,使里面的百姓不受外敌的侵扰。看到西安如此严密的防守,我不禁感叹,西安不愧是一座千年古都,防御工程做得这么好,难怪会成为历代帝王定都的首选。

接着我们去了华清宫。我们观赏了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曾泡过的两个温泉。曾经热气腾腾的温泉早已失去了原有的温度,成了一潭平常无比的水池,只有几个出水口还在冒着一点点热气,眼前的情景确实很难让人与曾经的大唐盛世以及当时这里的歌舞升平产生联系。杨贵妃曾经泡过的那个温泉池叫“海棠汤”,因为它形状如同一朵盛开的海棠花。接下来我们去了李世民泡过的温泉——“星辰汤”,它是一个露天的温泉,泉水清澈透亮,晚上时天上的星辰与倒映泉中的星辰交相辉映,好似银河坠入其中,奇丽无比,因此取名为“星辰汤”。看来古代帝王的生活也很讲究,也是很有生活趣味的。

最后我们来到了全程最精彩的景点——秦始皇陵兵马俑。步入兵马俑展厅,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栩栩如生、神态各异的兵马俑,他们整齐划一地排列着,气势十分恢宏,令人震撼不已!或许你们会问,为什么会有这些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兵马俑呢?原来是秦始皇希望自己离开人世后能继续拥有千军万马,享受皇帝时的风光,所以要人陪葬。最后工匠们就用陶俑代替了真人。他们在做陶俑时你看着我,我看着你,模仿对方的样子就做成了如今的兵马俑。据说兵马俑曾经是彩色的,但是挖出来之后,少则三秒,多则一分钟就全部风化了。经鉴定当时上面有15毫米的抗氧化层,可以让它保持艳丽的色彩;而在现代,只有德国人掌握了这门技术。也就是说,两千年多年的技术就可以和现在的媲美了。另外,它的二号铜车马,更是细致周密,上面还有最早的报警装置。美国总统曾说要以一个州来换它,可见它的价值之高。兵马俑不愧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这次古城西安之游真是大开眼界啊!

一天的游玩很快就结束了,但西安古城墙的雄伟壮丽,华清宫的美妙绝伦,还有兵马俑的栩栩如生,这一切都已深深地镌刻在我的心中。

篇3:西安故事诗歌欣赏

西安故事诗歌欣赏

远祖头颅,灞水尽头拉伸岁月万年秋。

华胥有国度,千里之外撒王侯,灞柳的秀,留不住太昊的`远走。

弭国不再,尧山依旧,守候文明源头滋水流。

文姬美丽如仙,明皇造汤泉,四吕是先贤,摩诘悠然隐南山。

湘子洞府成仙,韩叔渡蓝关,蓝川大儒关中有文献。水陆大殿姿态万千,溶洞有奇观。

汝侯大顺助权,汪家儿郎美名传。

这就是蓝田,文明与文化积淀,岁月有万千。

沣水两岸姬父兴大周,褒姒一笑幽王戏诸侯。

霸王怒,阿房走,鸿门一念刘汉锁千秋。

南山汤泉依旧,明皇悔当初,丹凤广场雄伟不再,李唐葬黄土,广运潭的渡口不见来去舟。

东市和西市街头,寂寞了千秋,曲江一水尽头寒窑叙情仇。

繁华落尽岁月如风走,朱雀迎宾阁楼,不闻钟声久。

这就是长安,繁华与荒诞曾纠缠。半城墨客和圣贤,汉唐间眷恋。

一个时代的变迁,丝路在蔓延,南山北水之间,一城上演。

(注:1@远祖头颅:蓝田猿人头骨 2@华胥:蓝田华胥古国 3@太昊:伏羲 4@弭国:西周时蓝田亦称弭国 5@滋水:蓝田亦称滋水城 6@文姬:建安时期女诗人蔡文姬 7@明皇:唐明皇李隆基 8@四吕:北宋吕氏四兄弟 9@摩诘:唐代大诗人王维 10@湘子:韩愈的侄孙韩湘子 11@韩叔:韩愈 12@蓝川:清末时期关中大文豪牛兆濂 13@水陆:六朝古刹水陆庵 14@汝侯:李自成手下第一大将刘宗敏,大顺建立被封汝侯 15@汪家儿郎:原政协副主席汪峰 16@霸王怒、阿房走:传说项羽进入咸阳时一怒之下放火烧掉了阿房宫 17@南山汤泉:蓝田汤峪温泉为唐明皇李隆基所修建 18@丹凤广场:即大明宫 19@广运潭:曾为长安最繁华的港口 20@西市在唐时是最大的胡商和平民聚集区多为生活用品市场,东市在唐时是贵族聚集区多为奢侈品 21@南山北水:即秦岭和渭河)

篇4:逛兰州美文欣赏

逛兰州美文欣赏

十五日早上,吃过早餐,和四弟电话联系,他说一连三天都有会,十分繁忙,要我们等到十八号他就有时间陪我们浪,我一算还有三天,太久了,再说也没啥事,在兰州逛了两天就行了。我们决定到榆中去看三弟,因为三弟的两个姑娘放暑假后到榆中了,我想见见侄女们。

坐车到榆中,在三弟的住处闲聊了一阵,就到了吃午饭的时间,三弟带我们到一家回民饭馆用餐,因为城里停电,饭馆里吃饭的人很多。三弟要了二斤手抓羊肉,一个大盘鸡,一盘酸菜炒粉条。妻和大侄女不吃羊肉,三弟只是象征性地吃了一小块,小侄女吃了一小块,小儿吃了两块,再的全被我吃了,活脱脱一个饕餮之徒。榆中的大盘鸡做的真实在,六个人放开吃都没有吃完,能分华亭的两个大盘。

稍微休息了一会,三弟说要带我们进兴隆山转转,我说在山上随便转转就行了,不买门票登山,在关山里长大的我,对于山我是喜爱的',但是掏钱上山我是不愿做的。六个人坐在三弟的长城福特轿车上向兴隆山驶去。车子沿着公路盘旋而上,不久就看见了一座耸立的碑子,像一把剑直刺云天,三弟说是烈士陵园,回来的时候再看。进入兴隆山后峡,出现的农舍多以土坯房为主,从房屋上看,这里农民的生活应该还很艰苦,和我的老家关山人家的情况差不多,好在这里距离兰州很近,农人们来钱的路子可能多一些。沿途不时可以看见农人们正在收割大麦和高原菜。三弟把车子停在一个崾岘处,指着远处云雾升腾的山峦说,那是马银山,海拔三千多米,山顶终年积雪覆盖,说上去的路很难走,而且山顶属于军事管制区,我说不去了吧,山上太冷,娃娃们都穿的单薄,不要被冻着了。

返回到烈士陵园,我要三弟停车并叮嘱娃娃们不能大声喧哗。我怀着敬仰的心情走进烈士陵园,在门口浏览了陵园说明,然后拾级而上,在烈士纪念碑前,我端正肃立,虔诚地三鞠躬——向这些为解放兰州而牺牲的烈士们表达一个公民由衷地敬仰。因为一个不敬仰英雄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也是危险的。陵园不知什么缘由,显得有点荒芜,通往无名烈士纪念碑的道路几乎被灌木封闭了。我从陵园最高处往下走的时候,一群衣着时尚的男女走进了园内,有老有少,说说笑笑,打打闹闹,嗑着瓜子吐着皮。我不明白他们到这里来是为了什么,但绝对不是为了凭吊英烈。我心中顿时升腾着一种悲哀,要是地下的英烈有知,他们一定会后悔为这样的人去牺牲,一定的!

由于心情被影响,我们在兴隆山的山门口逗留了一会,就决定回城了。在金牛广场,停车,观赏了精美的五牛群雕,心情稍好。

原计划下午去拜访效清兄,结果他回家里做农活了,晚上带着老婆儿子去又不方便,只好发短信问候。尤效清的名字在多年前就熟知,因为他的诗文经常出现在农报副刊上,他朴素清丽的文风很投我的胃口,所以就记住了这个名字。两年前到兰州拜访老乐兄,他说我应该去拜访一下金吉泰先生,我欣然答应。老乐兄给了我效清兄的电话并提前和尤效清有了联系。第二天我到了榆中,见过我三弟之后,就到榆中广播电台找尤效清。当时效清兄在午休,我们相见之后,一见如故,毫无陌生感。通过交流,我知道他是被招聘到电台做编辑的,闲暇之际,写诗歌也写散文,多有发表。我们叙谈了一会,就一起坐公交车到金崖去拜访金吉泰老先生。就是那次作陪,我对尤效清这个比我大半岁的兄长有了知音之感。之后我们偶尔短信问候,细心的他把我发表在《兰州日报》副刊上的作品悉数收藏,年末托我三弟带给我,就这一点,令我感动不已。

晚上住在榆中“如家”旅馆。早上吃过早餐,由于三弟工作很忙,我们就决定回家了。临走之时,给效清兄打了个电话告别,他说又收藏了三份有我作品的报纸,他拿过来让我带上。由于我的疏忽,把市公路段和县公路段搞错了,害得效清兄多跑了路。及至相见,笑容依旧灿烂真诚,只是超重的生活负荷又褪去了他不少的风采,略显粗糙了。紧紧地握手,问候,告别,因为我们都有各自的事情在等着,为了生活,我们还要继续忙碌下去。

篇5:第一次逛山塘美文欣赏

第一次逛山塘美文欣赏

与女儿告别的时候十二点刚过。我挤上开往苏州火车站的公交车,向女儿挥挥手。

买到的是晚上九点多的火车票,还要等将近九个小时才能上车。这倒不怕,反正回家也没什么当紧的事。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买到的是站票,一千多里路,又是晚上行车,又困又乏又拿劲......我不敢想,我一想就头皮发麻,这样的苦我吃过的实在太多了。

得买个小板凳坐,我想。

向南走过便桥,到了平四路,买份报纸。

下一步到什么地方去?我想到了近处的桃花坞大街,有不少小店,好像还有个小市场。那里应该有小板凳卖,我想,正好转悠一圈也能打发一些时光。

一边看着报纸一边漫不经心地向前走,走了好一阵,猛抬头,坏了,错了道了。“别走回头路了,反正时间宽裕的很。”我告诉自己。接着上了一座桥——惠济桥,过了桥,向左还是向右?向左,我的直觉告诉我:左边才应该是闹市。于是向左拐进了宽阔的广济路,此时,我已经分辨不出东西南北了。

一边走一边留心着街道两边的店铺、超市,没见到我要买的小凳子之类。

继续往前走,又是一座桥。这是到了哪里了?还要不要继续走下去?站在桥上,我犹豫了。

桥下有喧哗声,一艘游船,载的是几位金发碧眼的男女。后边还有几艘游船正尾随着划过来,也是外国游客。我想,没地方去,就在桥上看会风景吧。几位老外拿着相机对着我站的地方作出拍照状,我心想,他们也拿我当做风景来欣赏了。

蓦然发现沿河是一道小街,小街古色古香,旗幡飘扬,人群熙攘,像是一个市场。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啊!这里肯定有小板凳卖的。

我拐进了小街。真是热闹,卖什么的都有,小吃居多,多挂苏州风味小吃的牌匾。也有卖青菜水果的,卖鲜鱼虾的,卖主多操吴地方音,一句也听不懂。卖布的,卖服装的不停歇的吆喝,很好听,也是一句没听懂。我走走停停,心思只在小板凳上,没见有卖。人来人往,摩肩接踵,真是嘈杂。不时碰上旅游团队,导游小姐举着小旗一边指东指西的介绍一边招呼游客不要走散了挤丢了。偶然听见导游说道“山塘街”三字,心想这里可能离山塘街不远了。

小街平行着的小河上隔不多远就会有座小桥通到小河的另岸,小桥似乎都颇有些历史,石桥居多,石桥栏风化的早失了原貌,也有砖桥,有的桥栏上的青砖粉化的已然很严重。小桥都有名字,可能历史久远的原因,字迹多模糊不清,须仔细辨认才能识得XX桥字样。

我是每遇小桥必去凭栏观景一番的,所以这么做,皆因我眼中所见之景象与我意念中的姑苏风情是那么的吻合。小河很窄,河水很绿(不是清),河里的游船来往如梭。

不能再往前走了,我的意识里,我是在一直顺着小街往东南方向走,这样的话就会越来越远离火车站的'方向。那就回过头来走,走得很慢,一边看小街风景,一边听吴侬软语,一边留心两边的小店有没有小板凳卖。

从广济路上的大桥下穿过,小街干净了许多,也宽阔了一些。一个指示牌上赫然写着三个字“山塘街”。这就是山塘街?《红楼梦》中大肆渲染的“红尘中的一二等风流富贵之地”?我刚才已行走半日的小街果真是“七里山塘”?

指示牌明白的告诉我:就是山塘街。

我庆幸自己的发现,更庆幸自己的运气:迷路竟然误入山塘街。

往前不远一个小广场,有个古戏楼,台上两个演员在唱弹词,女士身穿旗袍,手抱琵琶,男士穿长衫,拉着三弦,声声韵韵,一招一式,端的很有做派。台下聚集着许多人,也有旅游团队的身影。弹词唱过,紧跟着上来一个五六号人的小民乐队,拉下架势就是一番吹奏,一个年轻的时装女士跟着乐队伊伊呀呀的唱着,表演着,很投入的样子,可惜全是苏州话,听不分明。

离开戏楼再往里走,没多远的样子是一片较为宽阔的水面,有一座很宏伟的拱桥可以绕到对面去,我就过了桥漫无目的的走,越走越觉得不对劲,明明是向西北走的啊,怎么越来越觉得靠近闹市区了呢?山塘河怎么感觉是到了头了呢?越走越迷惘,越想越糊涂,走到一片开了花的灌木丛,身上感到有些乏,甭管什么地方了,休息休息吧。就席地坐在草地上,脱下皮鞋,干脆袜子也脱了,让脚舒舒服服的透透气。不少人从我身边走过去,看看我的样子别过脸去,我也越觉得不好意思,穿了鞋袜,站起身要走,这才发现身后不远竟是一座门楼,凑近了一看,认得是“阊门”二字,门里一条通向正西方向的大街,艳阳正在街面上挥洒着金色的光辉。我知道,此时的我已完完全全颠倒了东西南北了。

既然这里是东南,那么,来处就是西北了。我要重返山塘街找找感觉,总不能这么糊里糊涂的来这“最是红尘中的一二等风流富贵之地”一游吧!更何况我还没有买到小板凳呢。

为了不致于再转了向,我从原路返回,到了戏楼,已经曲终人散,继续向西北方向走,小街好像比刚才更多了几分热闹。我买了一点当地风味的点心,品尝着,留心观赏着两旁的典型的江南水乡风格的铺面、建筑,很是惬意、悠闲。

到了一家杂货铺门口,我眼前一亮,老板娘的屁股下不是小方凳吗?老板娘身穿一件绿稠衫,四十岁出头的样子,我走近她,用普通话问她道:“老板,这小板凳多少钱?”老板娘好像没听明白我在问什么,反问我一句什么话,我也没听明白。我就用手指着她的屁股下面,说:“小方凳。什么价钱?”老板娘好像明白了,笑着向我摇摇手:“不是卖的——是我们买来坐的。”老板娘在努力说着普通话,尽管苏州味浓浓的,我还是听懂了。“那么,什么地方有卖?”“这边好像没有。”“您坐的这个在哪买的?”“在里边,很远的。”我失望了。

天已经有些晚了,我不可能再到女老板说的很远的地方去买小板凳了,看来,我这一夜的“罪”是非受不可了。

我谢过女老板,离开她的杂货铺,刚走出两三步,听见女老板又叫我。我看看女老板,女老板已站起来,仍用较蹩脚的普通话对我说:“我看你不是本地人吧。买小方凳做什么用?”我如实告诉她,我来自苏北,晚上要回家,买到的火车票没座,想买个小方凳在火车上坐。女老板听见说,笑嘻嘻的道:“您要不嫌弃,这个就卖给你。”我没有立马回答,我在思考一个问题:这女老板是安的什么心?会不会见我是外地人要宰我一刀啊!这样的事在别的地方可是屡见不鲜的。

女老板见我犹豫,仍笑嘻嘻的:“我也是刚买不久的,还不旧。不赚你的钱——”“多少钱?”我冲口而出。女老板还是笑嘻嘻:“不多啦——五块啦——”

我确信女老板没有宰我的意思。我拿出五块钱,女老板将小方凳递到我手里。

我再次向老板娘道了谢。

那一晚,因为有了“座”我免受了许多颠簸劳顿之苦。

那个小方凳至今还在我家的客厅里摆放着,每看见它就自然想起山塘街那间杂货铺的女老板荡漾着春风的笑脸。

篇6:与西安有关的美文随笔:西安漫谈

我家离蓝田猿人遗址仅隔了一条河,可我竟然从来没有去过那里。沉重的历史为什麽没有唤起我内心的向往。是什么原因导致我的身上有一种游离感。

西安古称长安,地处中国的腹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这块土地上孕育了许多的英雄人物。秦始皇南征北战,打的六国胆丧,秦人的勇武令整个华夏为之颤抖,自此更是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基业;汉武帝尊儒崇学,驱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真正实现了政治文化上的大一统,并将汉文化传遍了世界;唐太宗发迹于山西,趁着天下大乱,一举攻克西安。随后更是纳谏言,和四夷,使得唐人这一称谓至今名动世界。

这块土地曾是多少人梦中的天堂。李白杜甫将一生的荣华都留在了这里,他们用优美的诗句谱写着自己的长安梦;颜真卿柳公权用笔书写着心中的长安魂;封神榜上神魔大战,唐僧西天取经,更是将长安文化推向了极致。

任何事物盛极必衰。唐朝末年,天下大乱,长安城被一把大火烧的残垣断壁。无数士子文人闻之落泪,悲叹千年文明陨落,中国自此衰落。

但秦人的梦并没有断,他们一直想恢复往日的辉煌。

明朝初建,百废待兴,一代贤王朱标受命巡视陕西,考察建都事宜。秦人更是翘首以盼,可天不假年,朱标不久病逝,秦人的心从此灰冷。

近代以来,风云突变。张学良杨虎城兵谏华清池,发动西安事变,鼎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在延安谈笑间移平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国后西安以微弱优势落选于北京,可秦人的热情一直高涨,西安也向着国际化大都市奋进。

作者|潘振荣

公众号:西南当代作家杂志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