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初,夏末,天气依然炎热。当我踏入这个校园,两棵巨大的樟树赫然屹立,地面上已是黄叶铺地。来来往往的陌生面孔,追逐着,嬉戏着,向我投射异样的目光。教学楼走廊上,扶栏旁,挤挤挨挨,姿态各异,似乎在注视着我这个“新同学”。霎时间,我竟不知所措。不久,校领导便热情地、一丝不苟地安排了住宿,这才初步安顿下来。
数日,我已大致了解学校的作息规律,也渐渐熟悉了周边的新同事,年龄相仿,心无隔阂。课务布置之后,我的教学工作便开始步入正轨,而我,也将面临角色的转变,迎接教师的挑战。
初来乍到,初为人师,语文第一课,记忆犹新。上第一节课之前,我与同学们接触过45分钟,目的在于相互了解,而出乎预料的是,作自我介绍时,个个表现得既害羞又胆怯,怯生生地站起来以微弱的声音念出了自己的名字,便迅速地坐了下去,还未介绍到一半,教室里便悄然无声、戛然而止了,窘迫之余,我只有以命令的语气让他们继续上演这尴尬的表演,于我甚是方寸大乱,勉强故作镇定,才艰难地熬过了一课。此后,我早早地备好了第一课,时不时地看看教案,仍然无法设想课堂上的同学们会有哪些言行、什么表情、怎样的回答,无人指点,甚是苦恼。
铃声一响,同学们陆陆续续地走进教室,投来惊诧又怀疑的目光,似乎在说:“他也是老师?!”我视若无睹,努力使砰砰跳动的心安定下来,然后开始经受考验。上课仪式简单而庄严,同学们声音洪亮,震颤人心,我也热情饱满,期待一个好的开始。导入时,零散的导语在头脑中一闪而过,我努力地拼凑着,同学们专注地听着,眼神里满是期待、渴求。因同学们反应积极,很顺利地进入了下一个环节,书声琅琅,激情澎湃,亦即预料之中。而后的感知阶段,同学们因身在农村而能联系周围的环境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考虑到学生也是刚刚入学,教学内容无需太多,一堂课便生涩地上完了。
尔后的课堂,渐渐地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气。多次上语文课之前,铃声已然落下,有些同学还逗留在门口,听而不闻,若无其事,大摇大摆地晃着进教室。走进教室,一片乌烟瘴气,追打吵闹,坐立不一各忙各的……课堂效率可想而知。同学们的积极性渐渐低了,兴趣也低了,课堂的活跃气氛减弱了,课堂的效率也降低了。苦思良久,才发觉,不少同学在语文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走神,更有甚者,躲在桌底下开小差、讲闲话……导致这样的状况,我不仅脱不了干系,而且是罪魁祸首。原因如下: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老套、死板,未能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课堂纪律每况愈下,有此症状而未能及时处理;新手上路,经验不足,对于课堂上出现的不良现象未能妥当纠正。由此观之,我已不合格,深感惭愧。
尤其让我头痛的是课堂纪律。只要我一转身板书,桌下便哗然一片,甚至我面向他们时,仍有少数同学有恃无恐,杂音不绝于耳。一次,我正讲课,班上一特顽皮的学生竟然活动自如,不仅惹旁边同学,还串到前排打闹,无视纪律。我多次大喊他的名字,以示提醒,但不一会儿又嬉皮笑脸、叨叨不休起来,我一时怒不可遏,冲到他面前,在理智的压制下,我心平气和地请他回自己的位置,一请再请,仍然不听劝,我愤怒地丢下书,丢下理智,请班主任来处理。之后的语文课堂,他便斜着眼看我,一脸的不服气。也不知为何,几天后,他亲手交给我一封简短的信,写着道歉的话语,并说会改正。字迹工整,无疑,这是他请同学代他写的,因为他本人的字迹潦草难认。我看后,只是笑笑说:“善莫大焉!”
对于自身的这些不足之处,我曾设法去弥补。参考不同的教案、听老教师的课、苦口婆心的说教,但都见效不大,不尽如人意,究竟要怎样做,才能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这是当务之急,又不能操之过急,所以更是任重而道远,恳请老师指点迷津!
——掌声之后的思考
我悄声走进教室,此时离上课时间还有四、五分钟。教室里真吵!讲台下分明是一群炸了营的小蚂蚱。我足足盯了他们有一分钟,可我的学生们仍然各“忙”各的,对我熟视无睹。我不禁有些气恼,“师道尊严”何在?
我板起脸,渐渐地,学生中开始互相传递着一种表情,他们的眼神中纷纷游离出一种隐隐的担忧,那就是课前吵闹让老师生气了,小心老师要丢“炸弹”了,老实点……看到这幕场景,我忽然想起十几年前,自己也曾因为课前的吵闹,触犯了“先生”的尊严而“遭遇”严厉批评的往事,我一下子释怀了。这明明是孩童的天性使然,想想学生时代的我不是也曾祈盼着老师能走进我们的嬉戏中来吗?此时此地,我又何必绷起一副冷面孔在小孩子面前“扮酷”呢?
学生显然被我这副面孔给唬住了,我的心中流出一丝愧意。该怎么办呢?想起偶然一次在电视上看李咏主持的《幸运52》,一个“一枪打四只鸟”的手指活动让全场欢呼雀跃,我也教给这帮爱动的“小蚂蚱”们吧!于是多次示范动作后学生饶有兴趣地模仿,尽管有些学生因为手指不够灵活弄错了而引来旁边同学的一阵逗笑,但教室里始终洋溢着欢乐。此刻,我明显感受到了师生之间的亲近,教室里仍很吵闹,我却已不再为此苦恼。
一阵清脆的铃声过后,教室里安静下来,我鼓起掌来,并告诉我的学生们,“你们虽然第一次做这样的手指活动,但你们认真地做了,而且通过锻炼,你们的手指将会变得越来越灵活。”小游戏宣告结束,同学们虽意犹未尽,却也极爽快地把心思转移到了课堂上来。
语文课本《掌声》故事中,残疾女孩英子在同学们的掌声中由自卑孤独变得自信合群,并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学生在朗读课文后很受感动,接近尾声时,我问学生,“人人都需要掌声,有谁曾经把掌声送给你,你又想把你的掌声送给谁呢?”学生沉思片刻后纷纷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没多久,一个男孩子顿悟似的谈起了这堂课前的那段“小插曲”,说他感动于老师在课前送给他的掌声,因为他的手指太笨了,既看不到“枪”,又打不到“鸟”,惟有老师鼓励了他。
这个男孩子的话刚一出口,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知道这掌声既是送给这个小男孩的,也是送给我的。
学生们纯真的心灵深深地触动了我,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我对“师道尊严”有了全新的阐释──教师只有先去尊重每一个学生,行好为师之“道”,才会得到学生们由衷地尊敬,才会有教师的尊严。
双凫铺中小彭智
自从2000年踏上教师这个岗位,不知不觉14个年头了。14年来“辗转南北”,经历了很多学校,很多班级,也教过大大小小很多学生。虽然不是桃李满天下,却也经常在街头巷尾能够听到别人亲切的称呼老师。14年的教学经历过酸甜苦辣,有惆怅往事,也有甜蜜回忆。我一直以来都认为教师只是我的一个职业,也就是赚两个零花钱花花,和别的职业没有本质的差别。但是这几天发生的事情改变了我十多年来的想法。
腼腆胆小的嘉琳
我们是二号三号考试,四号阅卷,四号晚上公布成绩。五号中午我接到一个电话:里面传来一个紧张的声音:“彭老师。”我一听是班上嘉琳妈妈的声音。我告诉她孩子数学考了75分,我马上听到了激动的连声谢谢,她都感动得快要哭了。75分对于我们学校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比较差的成绩,这样的成绩是要拖班级“三率和”的后腿的。但是对于嘉琳来说,已经非常不错了。她去年转来我们学校时入学考试数学只有47分,因为分数太少被其它的班级拒绝了。我和我的搭档收留了她,但从此也多了个“负担”。孩子来自离异家庭,一直跟随外婆生活,成绩不好,胆子小,性格有些孤僻怪异,不愿与同学交往,小小年纪就有了与她年龄不相称的冷漠。现在母亲在这边找了个新家,为了弥补对她的亏欠把她带过来了。但是孩子始终难以融入新家,导致妈妈和新的爸爸关系紧张。我利用课余时间,体育课休息时间和孩子谈心交流,利用休息时间给孩子开小灶,慢慢的孩子的成绩有了起色,慢慢的能够及格了。我总是及时的表扬她鼓励她,经常奖她两颗糖。渐渐的我看见孩子脸上有了笑容,下课也能够和同学一起玩了。到期末的时候数学得了75分,嘉琳妈妈在电话里告诉我:孩子把我奖给她的糖带回去给她吃,并让她猜是谁给的。妈妈说是彭老师给的,孩子却说是学校里最爱我的人给我的。妈妈说到这里哽咽了,我在电话这边也泪流满面。我只是在做我最本职的工作,没想到在孩子的心理却产生了这样的效果。嘉琳妈妈在电话里一再说一辈子也忘不了我和我的搭档刘竞存老师,是我们两个改变了孩子,挽救了新的家庭。
基础薄弱的湘缘
昨天放学的时候,在楼道碰到湘缘的妈妈。我随口说了句:“孩子这次考试有了进步,数学83分”。妈妈非常高兴地连声谢谢老师。湘缘基础差,自一年级来数学没有突破60分大关。孩子本来基础差,加上没有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果自然不理想。我经常和孩子谈心,课堂上及时提醒她,课后开开小灶。在班上发挥优生的引领作用,“一帮一”竞赛活动等,孩子学习有了进步。我利用家校通这个有利平台及时和家长联系,家校合作共同教育孩子。湘缘妈妈加了我的微信,我们在微信上交流。我给她支招:和孩子谈条件,不能一味的满足孩子的要求,零花钱和作业情况可挂钩。孩子有了进步及时表扬鼓励,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奖励。慢慢的孩子听课认真了,作业的正确率也高了。湘缘的83分在班级只能算中等水平,对她来说已经不错了。就像湘缘妈妈说的:孩子有信心了,找到了方法,会越来越好的。
古怪精灵的茜茜
昨天晚餐的时候,电话响了。电话那头传来了茜茜妈妈的声音:彭老师,非常感谢您。我们的茜茜在这个学校(茜茜去年转到我们学校我们班的)数学成绩进步了很多,她以前从来没有这么好的成绩,她学习数学的劲头也比以前更足了。生活数学竞赛她还获得了市一等奖,您还给她奖钱了(我当初承诺谁得了市一等奖奖五十块)。反正我们家里是非常谢谢您的,孩子也非常喜欢您……我静静的听着,母亲和先生在旁边也微笑着,他们在分享我的快乐和幸福。“彭老师,您还在吃饭吧。”茜茜妈妈突然说了句,我告诉她我在餐桌上吃饭。她说声不好意思打扰您吃饭了,意犹未尽的挂了电话。
倔强调皮的广裕
说起广裕,父母都有些头疼:小学才三年级换了三个学校,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成绩又差,脾气大;上学期在别的学校还把老师的头都打破了,总之是个头痛的角色。家长在万般无奈下找人转到了我们学校我们班。从此我和我的搭档有了新的任务:当“消防员”负责灭火。广裕性格差脾气大,只能听好话,批评的话听不得,一听就耍脾气。如果哪天第一节课被批评了,后面的课就闹情绪不听了。越是问题学生他越渴望老师的关心关注,广裕也不例外,体育课上他老是有话没话的想让我注意他。我利用这个契机和他交流,告诉他只要他每天进步一点点就会很棒的。(他妈妈告诉我:他说要把数学学好,气气原来的数学老师。他和以前的数学老师有过冲突。)正好我教他的数学,我经常利用体育课的自由活动时间和课余时间和他交流,慢慢的他开始信任我了,什么话都愿意和我说,数学方面学习的劲头也有了。当他有进步时,我及时奖励他表扬他,第一时间告诉家长,家校合力共同鼓励督促。一学期下来,孩子变了:能够和同学和睦相处了,成绩也提高了。数学得了96分。昨天晚上电话响了,接通后只听见里面传来一个激动的声音:“是彭老师吗,我是广裕的爸爸,孩子进步了非常感谢老师教育。你现在是在长沙吧(我家在长沙),你什么时候回来了一定要告诉我,我肯定要来看你!”他再三在电话里说……
大清早,刚一迈进教室,小组长就来汇报:“老师,王春健今天没写作业。”这不是第一次了,批评教育成了他的老常菜,他的作业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凭心情。刚坐下,还没等我回过神儿来,大队干部来检查卫生了,常哲铭又给班级添彩,往我脸上抹黑——扣分了,没戴红领巾、名签,指甲又黑又长。中午,又有人举报王一雪开小差,不值日,在下操场玩哪……没解决完这事,又出了那事,就是哪吒三头六臂也得累得喘不过来气,甭说我这凡人了。哎,累!费力不见效,费力不讨好。我可不想这样过。
孩子们在一天天长大,思想在一天天成熟,有自己独立的.想法,有时他们也会趁机偷懒,耍些小伎俩了……面对复杂情况,我该怎样面对呢?首先,应该找原因。王春健的父母离异了,只与一位年迈已高的爷爷在一起,无人看管,无拘无束的日子让他养成了不爱写作业,做事懈怠的坏习惯。常哲铭的课桌膛内总是一团糟,找一支笔也得费半天周折,而且不爱讲卫生,指甲长度总高居榜首,习惯已成为自然;王一雪在家里娇生惯养,职日总是缺席,有点缺少责任心……对于他们的这些“毛病”,我总是直接拿出强而有力的武器——劈头盖脸的说教,小到平时这些坏惯的严重性,大到将来人生路出现偏差。慢慢地,我发现批评他们的同时,却离我的目标并没有更近一步。看着他们那低垂的头、扑朔的眼神、死死攥紧的双拳,我明白了,批评虽然是一种直接而显性的教育方式,但实际效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出发点好并不代表效果好,如果不能采取好的教育方式,效果未必好。
他们已不再需要教训,而是需要帮助。我该怎样帮助他们呢?我的力量已显得有些单薄了,可我想到他们有许许多多的成长伙伴,集体的力量是无形的、巨大的。因此我结合学校开展的“好习惯伴我成长活动”开展了丰富的班级活动。我把全班按组分成小队,每小队由组长负责与组员共议,为自己的小队命名,设计队标,并制定出进步图表,以贴各种标记的形式来体现小队的进步。此时,全班孩子行动起来,献计献策。有的小队叫旋风小队,因为旋风力量强大,横扫千军,可以代表我们小队的必然夺冠的信心,这是队员对此的诠释。有的小队叫烈焰小队,用熊熊燃烧的火焰做队标,寓意着小队就如火焰般灿烂、辉煌。有的小队叫飞翔小队,他们希望能展翅高飞,越飞越高。有的叫流星小队,因为他们想拥有永恒、持久的美丽……有了响亮的名字,孩子们有了更明确的目标。随即,小队竞争机制也马上应运而生,从此小队间比作业完成情况、比卫生习惯、比文明习惯养成、比纪律约束……小队中每一位成员的荣辱都与整个小队息息相关。每周的评比会成了展现自己小队取得成绩的舞台,有的小队进步了,为获得了更多的标记而兴奋,有的小队出现问题了,比别的队少得了标记,全队人人都为之遗憾,但更多的是互帮互助,期待下一次的评比,再现风采。各小队之间总是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
正如学者所说:播种下去行动的种子,收获的是好习惯。不完成作业的人没有了,因为他受不了内心的谴责和队内其他成员炽热的目光。就连课文没背诵下来,我也不用操心。看吧,课下他正在抓紧时间背诵呢?不愿背也不行,你受不了其他成员苦口婆心的督促。每个小队内成员谁都不愿拖整个小队的后腿,都想为队争光,团队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在各小队之间不断增强。集体的力量让他们每个人都自尊、自立、自强。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王春健、常哲铭、王一雪……已不再是我关注的对象,他们与其他同学一起努力,共同进步。集体的凝聚力慢慢汇聚,积极向上的班风逐渐形成。
反思班级管理,班级管理并不能只局限班主任一人,班级的主体毕竟是孩子们,他们自身的内驱力,才是行动指南。班主任要做好班集体的组织、引导,创设良好的集体氛围,从目标到方法,旨在以人为本,用集体的力量转化非团体力量,使之成为推进集体凝聚力形成的助推剂。
1、在小队合作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增长知识,提高能力。
在整个管理过程中,人人都是小队的主人,个个都是班级管理的参与者,在小队内部每个人都要对小队负责,维护小队的荣誉利益,这就促使学生首先自己在每一项活动中既要严格要求自己,又要积极与同伴合作。在合作中,学生既学会了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又从他人那里得到了知识上的互补,增长自己的知识,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2、增强了竞争意识,培养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心理学认为群体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表现在使个体之间产生归属感,认同感和得到支持的力量。这是因为任何人都有一种归属的需要,总是希望自己能被别人喜欢和接纳,而害怕被群体冷落,正是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胜心,个体之间才会有意无意地展开竞赛,在班级小队化管理中不但小队成员之间存在这种群体效应,而且小队与小队之间也存在这种群体心理效应。合作小队的建立促进了小队内和小队间的竞争,竞争内容的多样化,使学生一直处于竞争的环境,努力改变自我,尽量超越自我,展示自我,努力为小队争光;在竞争中同队同学也会时常督促帮助本队成员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或本职工作,在竞争的压力下,小队成员齐心协力,形成合力,在总体上促进了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
3、学会自我教育,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小队合作班级管理目标就是实现从管理学生到学生自己约束自己,自己管理自己。小队合作班级管理,把管理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可以自主地有建设性开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虽然在实践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和波折,但学生可以在这种挫折中学会自我调控,自我勉励,自主思考,自力更生地解决问题,为学生终生发展打下基础。
4、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社会竞争与合作理论认为整个社会都充满竞争与合作,任何人都处在竞争与合作之中,这一理论反映到教育的班级管理上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意识,小队合作班级管理,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为了实现小队及班级的目标,每一个成员每一个小组必然会尽心尽力,群策群力,通力合作,发挥特长,从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竞争与合作中,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锻炼,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身心得以全面发展。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全新的思路开启了鲜亮的窗口,优化的手段换得了丰硕成果。让我们在理解与尊重中去迎接新一缕阳光。
记得那是我走上教育工作岗位的第五年,班上有个学生叫徐伟,胖乎乎的,能说会道,是个挺可爱的男孩。可是在学习方面他给人的感觉就没那么好了,上课时思想老是不能集中,做作业时动作很慢,老是磨蹭磨蹭,而且不肯动脑筋,回家作业经常不做,即使做了,也做不完整,书写相当潦草,小组长每天都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学习为重,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争取做一个人见人爱的好孩子。他口头上答应得好好的了。可他就是“勇于认错,坚决不改”,他依然我行我素,毫无长进,每次我都要被他气晕了,我的心都快冷了,多少次想想还是算了吧,或许他是根“朽木”。但又觉得身为班主任,不能因一点困难就退缩,不能因一个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无法转化而影响整个班集体,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我要尽最大的力量去转化他!我把心一横:不转化你,誓不罢休。他无进步,或许是他没有明确学习目的,没有真正认识自己的错误,没有真正要做个他人喜欢的人的思想。
为了转化徐伟同学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我先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树立做个好孩子的思想。于是我再找他谈话,谈话中:“你想改正错误吗?想做一个讨人喜欢的孩子吗,你要怎样做才好呢?”“我今后一定要遵守纪律,认真完成作业。”“那你可要说到做到哟!”“好!”后来,他无论是在纪律上,还是在学习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他也逐渐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明确了学习的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
为了提高他的学习成绩,除了在思想上教育他,感化他,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朱倩)跟他坐,目的是发挥同伴的力量。事前,我先对这个女同学(朱倩)进行了一番谈话:为了班集体,不要歧视他,要尽你自己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督促他使其进步。朱倩同学满口答应,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或、课堂时间帮助他。有时,朱倩同学也会显得不耐烦,说徐伟不太听话,不太乐学此时,我就跟朱倩同学说:要有耐心,慢慢来。后来,徐伟同学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他,我还鼓励他们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朱倩同学的帮助。在同学们的帮助下,他自己的努力下,他各方面都取得了不小进步。他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遵守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为此,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想,“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说得一点儿也没错,我们的孩子就需要用爱心和耐心去感化。从这个教育故事我深刻的认识到,怎样做一个好的班主任。
一、以人为本,爱心感化。
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徐伟这样的孩子,要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同伴相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让他感受同学对他的信任,感受到同学是自己的益友。让他感受到同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这样在转化后学困生工作中就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常言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位学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
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落后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正确引导。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从而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一个好学生。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班主任应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学生和每一个孩子,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也正由于有了老师对他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才使他找回了自信。
当我第一次踏上讲台这方略显狭小实则广阔的“方寸之地”时,当我能从教师的视角与那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交汇时,我是那样欣喜又坚定地告诉自我:我见到了天底下最美丽的星星!我信誓旦旦地下决心:我要――不,我必须会尽自我的全力把他们雕琢成世界上最美丽的钻石。
可是,我的梦刚起了个头就遇到了让我束手无策的障碍――朱成玮。Wendy是班级中一个十分“活泼”的孩子。圆圆的脑袋转动灵活得像个波浪鼓,只是每次转动的时候总是忘了朝黑板所在的前方停留片刻;大大的眼睛总是在你准备批评他时眨巴出单纯无辜的神情;嘴巴的两大功能――“吃”、“说”,在他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唯一可惜的是,不高的身材让他的一举一动尽在我的眼底。一提起Wendy,我就能如数家珍般倒出一箩筐的缺点。直到那天……
那天,我和往常一样准备开始新一堂的英语课教学。Wendy是在班长一声“Standup!”后从桌子底下探出脑袋,拔出身子来的。我压下了欲喷涌而出的火气,因为我清楚此时我的任务是把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好。本节课我教学的主题是Myclassroom,要求教会学生几样教室里特有的事物的名称。当教到“picture”一词时,我用学生已经学过的颜色、动物等单词对“picture”进行描述,请学生们在我的描述中猜测“picture”这个单词的中文意思。我不断地重复着“picture”的发音并环视教室,期望能在一张张正苦思冥想的脸上找到我想要的答案。可我等到的第一只举起的手却是Wendy。在我无计可施的时候,忽然间我想到Wendy一向是班级中一个被大家打上了标签的孩子,如果这次他能够解答问题,或许能让大家(也包括我)对他改观,他也能重新燃起学习的热情。对,这也许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好,让我们来听听Wendy的想法吧!”可之后发生的事就是我始料未及的了。“‘picture’就是桃子被教师吃掉了!”说完了他还一脸期待地看着我,等待着我的表扬。一瞬间,我的愤怒战胜了我的理智――桃子被教师吃掉了,这简直就是对我的挑衅,我再也没有办法容忍了。“你说什么?你知不明白此刻是在上课?上课不注意听讲,还胡说
八道,下课以后跟我到办公室去,此刻你给我闭嘴,不许再说一句话!”我怒不可遏地发泄了一通。
下课铃一响,Wendy像个小尾巴似的跟着我走进了办公室。我不想再多说什么了,而他依旧是那一副无辜的表情看着我。我们就这么僵持了好一会儿,我的情绪开始平静下来。说真的,我还真想他这么说到底是出于什么目的。之后我听到的那句才几十字的话对我心灵撞击的力度直到此刻也还是沉重的。“桃子是peach,教师是teacher,教师把桃子吃掉就是picture。”我想我明白Wendy的意思了:教师和桃子的英语发音各取一半拼在一齐就是picture的发音了。这是十分巧妙的记单词发音的方法,这一点是我所没有想到的,也正是我的“没想到”而误会了Wendy。尽管他回答的不是picture的中文意思,在是否仔细听课上有待商榷,但他不是挑衅这一点是肯定的。那时的我真是无地自容,我为我的无知而惭愧,为我的冲动而惭愧,更我自我作为教师的失德而惭愧。我翻然醒悟后立马向Wendy道歉,并且在全班学生面前承认了自我的错误,肯定了他的联想记单词法,并鼓励他上课要专心听讲,进取动脑。Wendy依旧是那抹单纯的神情,只是这次我真的觉得“纯”了。在他的眼神里,我仿佛能看到钻石的光芒。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大,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让我十分习惯一厢情愿地把学生进行分门别类,总期望我教的学生都是优等生,而不是细细地去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与不足并加以引导。“真正的水晶在放大镜下是能够看到杂质的。如果有人跟你说他的水晶纯到了玻璃一样,那它就是玻璃了”。我开始意识到自我对学生的要求太高了,总期望学生一个个本来就是钻石,自我只需要做一个剥去包在钻石外面的膜的人。爱孩子就爱孩子的一切,我觉得我应当让自我比较全面地去看待我的学生了:其实学生本来就是一颗颗的钻石,只是有了一些小小的杂质,我的职责是如何让这些小钻石更好地映射出太阳的光芒。
让我们用包容的心去爱孩子的一切吧!
初一是引导入门,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初一学生认为进入初中后数学的知识将会变的非常复杂,从而产生担心、甚至恐惧的心理。而教师就要及时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态。下面结合本人很短时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关于如何搞好初一数学入门教学的体会和做法:
一、上好第一节课,取得学生的信任
初一学生会对将要学习的新知识产生害怕的心态,认为进入初中后数学的知识将会变的非常复杂,从而产生担心、甚至恐惧的心理。而教师就要及时帮助学生克服这种心态。所以我在第一节课安排的是“生活中的数学”,在教学活动中我模拟生活、结合生活,赋予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变单调乏味的数学学习为一种体验、一种享受,去关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从心理上真正认为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源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凭借教师优异的教学素质,敏锐的数学智慧来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只有学生对数学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将为以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启发教学,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意识
由于初一数学教材的知识结构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先是负数的引入,完成了有理数域的建立;然后又从具体的数过渡到以字母代表数,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飞跃,其特点是概念多,基础性强,与小学相比内容较为抽象,方法更为灵活。所以在教学中,应教会学生多角度、多层次观察分析问题,形成“立体思维”意识,拓宽思维的广度。基于上述原因,初一数学入门阶段教学,重要的是帮助和引导学生完成两个转变:一是由学习上的依赖性向主动性和独立性转变;二是由概念判断、推理的具体性和感性经验向抽象的逻辑思维转变。如果学生能适应这一转变,取得学习的主动权,就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我在引入“相反数”这个概念,向学生列举两个小动物从某地反向行走5米,要求学生用正、负数表示,接着启发学生用加法计算,取数中绝对值,将各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将结果对比,让学生通过自由辩论的形式,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看法,我在课堂中只要适时的调控,疑点自会越辩越明,最后归纳总结发现“相反数”的特点。
三、因势利导,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刚进入初一的学生,第一次接触初中的数学,此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显得很重要。首先,要指导学生预习知识,提出章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和目标,让其围绕目标预习教学内容,弄清例题,并完成简单的一些题目,把存在的问题及时在书中注明;其次,指导学生做好课堂笔记,让学生手动、眼动、脑动,重点记录的内容要板书在黑板上提示学生,书上的内容要让学生注明;然后指导学生作业,作业中,哪些须独立完成,哪些可讨论完成,哪些是在老师提示下讨论完成,应分不同层次要求学生,同时对评改的作业要督促学生及时修改;最后,指导学生复习,要求学生及时复习所学过的知识,比如在学习整式加减过程中,做一些有关有理数的小练习,让学生明确新旧知识的联系,还有就是指导学生归纳知识,找出各部分知识间的联系,从而将知识转化成一个系统。
在学习过程中,初一学生考虑问题较单纯,不善于进行全面深入的思考,对一个问题的认识,往往注意了这一面,忽视了另一面,只看到现象,看不到本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也要多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细心捉摸其思考问题的方法,不要轻易下结论。
四、注重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很多难以理解的问题,他们想获得这些知识,好奇又心强,但同时他们的自尊心更强,很要面子,所以经常表现出一种胆怯的心理,害怕自己提问的不恰当挨老师的批评,也怕被同学取笑。因此,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敢于提问,首先教师要想办法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放心提问。例如:对于情绪紧张而叙述不清楚的学生,教师可以帮助其说清意思,对于提问有错误的学生,教师不要批评或讽刺,挖苦,要表扬他们的闪光点。就可以大胆的提问。
在教学中要有成效地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不能都按照课本按部就班,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人施教,因材施教,不断改革教学方法,积极采用科学的手段促使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正确提问,在提问中受益,在提问中得到知识。
五、教学内容适当,精炼多讲
在目前的数学教育中,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着这样的下良倾向:加快教学进度,压缩新课教学时间。这种做法使得知识发生过程遭到压缩,学生的思维活动被教师的灌输所替代,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得不到应有的培养,知识的阶段复习受到削减,结果是基础不实,通过对学生平常的发现,我发觉学生在学习上的成功和失败在学生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刚进初中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能力相对还比较欠缺,如果有的教师“望生成龙”心切,刚开始一味赶进度,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复习或用来补充内容,提高要求,这很容易造成学生对教师所讲知识没时间去消化,理解不透彻,导致作业无从下手,错误率高,测验得不到好成绩,这给学生增加了失败的情感体验。尤其当学生接连遭受失败时,学习数学的兴趣被挫伤,其后果是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害怕,厌恶情绪,甚至产生“反正学不好,干脆不学了”的想法,这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极为不利。因此初一教学进度要适当放慢。如有理数的运算中学生能够记住运算法则却不能熟练正确运用等,针对初一学生兴趣和毅志力特点,我在每一个运算法则学完后都安排有练习课,使学生能够巩固做学知识,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我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有梯度,课堂上有意识地多安排一些练习的时间,精选一些中下学生“跳一跳,能摘得着”的例题,习题进行训练,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这一组题目,由易到难,礼貌,兼顾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以能者多做为原则,使学生思维处于高度兴奋和积极探讨的状态之中,学生接受和输出的信息大大增加,达到了个层次互补提高的目的。对于部分稍差的学生,我采取逐题完成的方法,不要求他们作业的数量,但是要求他们在有理数的计算中做一题就掌握一种题目的类型。开始阶段也应多一些对作业的讲评,使学生在讲评中获取成功感受,明白失误原因,消除疑难问题。总之,进度要适当,教师教的节奏与学生学的节奏和谐发展,稳步推进。
总之,要使初一学生学好数学这门课程,首先是使学生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而后要抓住学生的兴趣特点,以培养学习兴趣,为初中学好数学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过去我们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记”,并且多数人认为:教师讲授越充分、越精细就越好;学生越“听话”、越安静、越能跟着教师思路走就越好;记忆得越多就越好。并且这种教学模式只重视了教师怎样教,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忽视了学生是通过怎样的方法和过程获得知识的。如今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我们教师不应该再以“知识的权威”而自居了,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快乐。
对于为人师者而言,我一直在勉励自己:“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一桶水到底有多少碗?即使再大的桶也是有限量的,决不会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教师只有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从一个教人者转化为学习者,转化为和学生并肩的共同探究者,在共同探究中共同发展。即以寻觅知识的甘泉。
记得我在讲一节因数和质数的新课时,在课快要下课前我提问了一个问题,问100以内的数哪个数的因数最多,我想让他们自己去探究,看看结果能怎样。这时教室里的同学都拿着笔在纸写写算算,看看谁能解决这个问提,我自己沉思着,让学生回家用自己收集的大量的资料来说明。第二天课上大多数学生都认为60的因数最多,为什么60的因数最多时,当我讲得最起劲时,突然平时最调皮的男生举起了手,我还有一个答案和60一样多,我连忙说,别瞎说,老师,72,那名小男生抢着说出来了,我当时犹豫着,仔细一想,真的还有72,我问他,你怎么知道的,他轻轻地说,我是在《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上找的答案。还有在网上找的答案。毫无疑问,学生们占有的资料远比我们教师占有的多得多。有很多知识都是老师不知道的。”这节课通过我与学生的共同探究,学生掌握了科学知识,我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我们一同分享着获取知识的快乐。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14年了,我认为数学教学工作主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因此在教学中重视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
一、在实际教学中,在对学生训练过程中,总会发现有些知识学生还没掌握好,解题思路不正,因此首先要指导学生把这些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弄明白,然后再找类似的题给学生训练,直到学生真正弄懂会做为止。让学生学会思考,是从根本上提高成绩和解决问题的良方,使学生“听得懂,做得来”,这对基础很差的学生也很有信心,培养起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师还要充分留给学生进行自主探索、思考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教学,学生才能够放飞思维,张杨个性。在教学中只有给学生自由的时间,学生才能拥有更大的创造性。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寂静,学生集中思索,要珍惜这样的时刻。教学中多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学习,哪怕有时有些尝试可能是错误的,但也能通过学生之间按照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相互质疑,相互补充使之完善。
记得在教学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后,我和学生们正在学习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知识,通过用配方法对一般形式的推导,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看学生们像都明白了,心想下面就来做个练习吧:用公式法解方程2x2+x+1=0学生列式做出:b2-4ac=1-4×2×1=1-8=-7时不知该如何去解,我想他们是否真的理解了求根公式成立的条件呢?我灵机一动,给学生们设下了一个“圈套”:“同学们,你们看我们计算出了b2-4ac<0的情况,是不是求根公式不对呢?”原以为这个问题很简单,同学们肯定会踊跃发言,达成共识,不料,真是让我始料未及,我的问话刚落,孩子们便开始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很多同学都不假思索的说:“是不对。”也有的说:“这是一种特殊情况。”还有少数说:“要让求根公式成立,必须加条件b2-4ac≥0”。此时学生的表现学生的心情以及他们的心理我都尽收眼底。我咕哝着说:“哎呀,只争不行,请讲出你的理由来。”学生互不相让,你一言我一语,针锋相对,相持不下。我暗暗摇头:“唉!这帮孩子,推理公式时那么强调,难道我还要再泛泛地跟他们重复强调吗?我耐心的等待着,期待着。
正在这时,我看到刘畅同学皱着眉头,按耐不住,突然从座位上站起来激动地说:“老师,要使求根公式成立必须加条件b2-4ac≥0,但b2-4ac可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当b2-4ac≥0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根,当b2-4ac=0时有一个根,当b2-4ac<0时求根公式不成立方程就没有根。”我听后说“刘畅同学讲的很好,他不仅明白了求根公式有一个重要的条件,还给大家提供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所以我们这个方程应该在实数范围内无根。”同学们听了恍然大悟,后悔自己怎么没有早一点想到。我说:“刘畅同学不但能够认真思考问题,而且不人云亦云,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正是他与众不同的一面!”我真诚地说:“刘畅同学,你太了不起了,你真是我的好朋友。”学生们流露出羡慕的神情,大声喊:“老师,我们也是你的好朋友啊!”霎时,一阵欢快的笑声回荡在教室里......
事后,我深刻地反思着……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机会与大家分享我的教学故事。我非常荣幸的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有趣、动人的故事,有许多能够引起我思考的瞬间,也有许多启迪学生的情节,今天,我把我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小故事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掌声》是篇人文性很强的课文,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教学中我给了孩子们一个亲和、阳光的课堂。《掌声》的第二课时,我通过让学生对小英前后的对比,在轮到小英上台演讲,及小英一摇一晃走上讲台时的同学们目光的对比,及同学们两掌声的对比,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文中同学们的掌声中包含了对小英的鼓励、支持、信任、赞美、欣赏,正是同学们的爱心,才使得小英由原来的自卑、忧郁变为自信开朗,勇敢地面对生活的.从而懂得生活中要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要把自已的掌声送给别人的道理。我觉得以下几点做得比较成功:
1、两次“目光”,第一次是:轮到小英上台演讲时,同学们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此时,同学们的目光中,可能包含着关注、期待,甚至也有少数学生准备看笑话的意思。但等到小英犹豫一会儿,慢吞吞地站起来,红着眼圈,准备走向讲台时,同学们的目光为“注视”。此时的目光中更多包含了鼓励、支持和信任。这样才有当小英刚刚在讲台上站定,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热烈、持久的掌声的情况出现。教学中我抓住这些,引导学生理解,让学生清晰地体会到“目光到掌声”,这一发展过程中的同学们对小英态度的变化。
2、文中“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这句,我引导学生对“骤然间”的意思进行了理解,并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骤然间”在这句中使用的准确,是“突然间、忽然间、一瞬间”所不够替代的。
3、本课教学中,我通过语言文字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还是较有深度的,但在读的指导上不够到位,这一直是本人教学的弱项,我需在这方面加倍努力。
4、在通过三次对比之后,学生体会到了小英的来信的意思和作者在文章最后发自内心的感慨。但我在教学时却忘记了最后应让学生通过文本,对同学们掌声引起小英的变化进行整体的梳理把握,就像是前面已准备好了一颗颗的珠子,而最后未用红线把它们穿起来一样,终究成不了一串美丽的项链。
同时,我注重拓宽教材精神领域,把爱化做支持、鼓励、表扬、赞许。
课后,布置大家写了两个小练笔《我要把掌声送给……》和《爱的表达方式》。
“我要把掌声送给我的妈妈。”“我把掌声送给同桌。”“我把掌声送给我自己……”“人人都需要掌声,特别是一个人身处困境时。让我们珍惜他人给予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最需要的人。”此时课堂充满人文性和生命力,人性与语言的魅力荡涤着孩子们的心灵,你和我的心灵。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这篇文章语言质朴,但在平谈的叙述后面饱含着一个充沛的情感主题:文章中“掌声”代表着鼓励、尊重,代表着“爱”。
上完这节课,我和学生都久久地沉浸在爱的情感中,心潮起伏。我从中领悟到: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最终的意义是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就要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最深处,让他们自由自在地、尽显个性地在文本里绽放智慧的花朵,愉悦、兴奋地在课堂上做生命的飞翔和超越。
这就是我语文教学中的一个小故事。在教学上,我永远是一个攀登者。我期待在我的教学生涯中有更多的好故事、新故事发生。
学校是什么?学校是唤醒人性,亲近善良,远离无知,拒绝邪恶的场所,作为三年级二班的班主任,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学习。我们班的孩子是我从一年级带上来的,我们有着三年的感情。老师什么脾气,学生什么脾气,大家都一清二楚。有时候看到老师生气了,孩子们就自觉地学习,下课还跑到我办公室,送好吃的,送自制的小礼物。这些都让我感动不已。
人人都说教学苦,在古代有“家有五斗粮,不做孩子王”的说法。确实,做一个老师挺苦挺累的,做一个好教师就更苦更累了,但这是我们选择的职业,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有默默工作。
慢慢的,我意识到了一个快乐的充满温馨的课堂,对孩子们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意识到每一个孩子都是可爱的,虽然他们有的可能学习成绩有些不随人意,但谁都希望自己学好呀!只是智力和后天的努力程度不同,受到的教育不同,学习的方法不同,造成了他们之间的差距,芸芸众生,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可能他们经常无法克制自己的言行,无法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不一定有辉煌的未来,可是谁说一个平凡的人就比谁低人一等呢?于是我克制着自己,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无声的教育换来了孩子们的上进心,他们逐渐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成绩逐渐提高,更重要的是他们很健康很快乐地成长着。我感受到书本知识的学习是很重要的,但是给学生营造一个宽容的学习环境,在鼓励学生的人格力量的成长上,个性张扬的发展上,是有利得多的
有人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老师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创造一个奇迹;老师不经意的一个眼神,也许会扼杀一个人才。”我时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我今天的教学中有遗憾吗?孩子们的好习惯养成了吗?我遗忘了那个学生了吗?曾经观看张艺谋导演的《一个都不能少》,一个小小的代课老师魏敏芝,只因老师离去前交代过“这些孩子一个也不能少”这样一句话就能如此坚定执着地寻回每一位辍学的孩子,这部影片让我非常感动,这种精神值得我学习,于是我常常找差生谈话,抽时间补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孩子们进步了,对学习充满了信心,也更快乐了。我真切的感受到教师责任的重大。
做教师没有能力点燃火种,但绝不能熄灭火种!我们不需要专家,更需要大家!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们往往用它来比喻那些默默无闻地辛勤耕耘着的教师,可如今要成为一名受学生爱戴的优秀老师,光靠埋头苦干是不行的,必须是位勤于叩响学生心灵大门,巧于走进学生内心,善于引导学生想法的“能工巧匠”。
让孩子拥有甜甜的批评。
曾经在《意林》中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贪玩的小女孩把自己的小狗带入了一家严禁带狗的商场。当她看到二楼的提示牌示,保安已经向她走来,她忐忑不安的等待着“暴风骤雨”的来临。而这位保安叔叔并没有批评她,而是对着她的小狗说:“宝贝,你怎么糊涂了,我们这是不允许小狗带小女孩进来的,不过既然来了,我也就不为难你,等你离开时千万记住把小女孩带走!”小女孩不好意思的笑了。
看了这个故事,我为这位保安叔叔的高明所折服。从这个故事中,让我深深的感受到同样是批评,为何不能换一种方式,温和的表达呢?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课堂上经常说小话、做小动作等,狠狠的批评一顿,安静还不到五分钟,老毛病就又犯了,真是头疼。在读了这个故事后,我改变了教育策略,逐渐用善意的批评代替了粗暴的批评,让同学们感受到批评也可以是甜甜的。比如:孩子们课堂上爱说小话,我就微笑着说:“嘘,大家安静下来,竖起耳朵听,你们的小嘴巴在诉苦呢:‘我好累呀,我的小主人一刻也不让我休息,真后悔长在他的脸上。我都不想做他的朋友了。’“同学们,你们爱你的朋友吗?”“爱。”“那就让他该休息时就休息,这样才是爱朋友。”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同样是批评,收到的效果却截然相反。
是呀,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段话语,足可以传递出或善意或严厉的批评,但都可以是甜甜的,甜甜的批评其实是出于对孩子的尊重,是对孩子深深的爱,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愿我们每个老师都能让你的孩子感觉到你的批评是甜的。
让每个孩子都充满信心的成长。
自信是通往成功的最佳通道。因而在我的教学工作中,我非常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给予学生自信的力量,从潜意识方面引导学生向正面的、积极向上的方面发展。比如;我班张俊平同学,由于父母基础知识差,没人辅导孩子的功课,学习成绩很差,在同学中间抬不起头,非常自卑,从来不和大家玩,性格很孤僻。看到这种情况,每天课余时间,我就主动给她补课,渐渐地我们成了朋友,期末考试他数学考了92分,她开心的笑了。同学们对他也刮目相看。他变了,变得爱说、爱笑了,变得自信了。看到他的进步,我心里比喝了蜜还甜。
要成为孩子们喜欢的好教师,就要去爱孩子们,因为爱是架起师生感情的桥梁,是一条无形的纽带,是一把金光闪闪的钥匙。如果教育缺乏了爱,就像池塘中没有了水。在平凡的工作中,我把爱洒入每个孩子的心田,把爱渗透到每个细节,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以阳光。既然做了教师,就不要吝啬自己的情感,只有自己心中拥有太阳,才能给人阳光,只有掌握了爱的艺术,你的心血才会浇灌出灿烂的希望之花!
让爱,在这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