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美文鉴赏:年华复刻记忆(美文鉴赏文章)

美文鉴赏:年华复刻记忆(美文鉴赏文章)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美文鉴赏:年华复刻记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美文鉴赏:年华复刻记忆

美文鉴赏:年华复刻记忆

亲爱的,我想给你写一封长长的信,字字句句都是年少时我爱你的神情。

这世上所有的感情都被写尽,转述太多,情节也大致相同。可是我们依旧在爱,并且执著,心存感动。

请相信,数年之后我们都将到达,并且骄傲,笑靥如花。

你不知道我有多想念。

当我在素白的稿纸上写下这些字,窗外的天空刚刚褪去暖人的色泽。夕阳总是北方最温柔的模样,不久后夜会伴着几点灯火轻笼这个小镇,微光从窗户一点点透入,片刻间倾泻整条少年路。我们的生活就是如此,昼夜交替,日复一日。

你应该在的,每一个我们可以抵达的角落。无论清晨还是黄昏,守候在你我来时的地方,哪怕我们已经隔了三年或者更久。每次想起你,眼前便全是缤纷的色彩,心里始终都是暖的。

我们牵手走过的路,每一个片断都摇曳生姿,无比美丽。

去年夏天我与你相见。晚饭后接到你的电话便赶到约定的地点。八点钟,正是热闹的时候,我穿过十几年来每日必经的路,门前的青砖,街道两旁的树,温暖的路灯。许久没有出门,一个人站在街口会有些许的不适应,不停地望着你应来的方向。没想到你忽然从背后跳出来拥着我,没有许久未见的激动与兴奋,就好像这是我与你每日都有的会面。太熟悉,早已习惯成生活的一部分。

你说该以怎样的笔触描写你我之间的感情?这样几句下来似乎更像描写一对恋人。在最难过的时候,哪怕已经分别三年处在不同的地方,心里惦念的依然还是之前这段时光,就是如此想念。

回家的路上你一直拉着我的手。一路上,没有话语,只是沉默但是知足。你看,那个时候我就知道,我们可以这样一直走下去。

一起去爬山,余晖温柔地洒在脸上,已经没有了炽热的感觉。你与我一路笑声不断,很是美好。因为没有穿球鞋,登山很不方便,一路上都是你拉着我。停下来的片刻你忽然转身走到我背后,挽着我的胳膊靠在我的肩头放肆地笑。我还没有反应过来,转过头才看到原来是同行的人在给我们拍照。

之后再一次的聚会,静下来的时候仔细端详每个人的脸。分别许久后再聚到一起。能清楚地感到每个人的变化。共同的改变便是都沉淀了下来,没有了抱怨争吵,神情动作里也多了一些无法言明的东西,是只一眼便能领会的理解和鼓励。

之前曾在纸上随手画下的琐碎言语:“如今的每个晚上,都是浮闹与沉寂,外在与内里,梦想与现实相互撕扯的时间。自是知道高中对于一个人成长的意义,几年的时间足够将一些锋芒磨尽,渐渐平静下来,已经可以面对一些事熟稔冷静,再也不是那般莽撞冲动。可以接受距离,接受公平是非,接受变迁。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开始学会承受和担当。”

幸福的含义若是知足,那此刻的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坚强,至少还有人陪在身边。

那天不知道玩了多久,下山的时候已经八点多,天色稍暗。聚在一起吃饭,听你们谈论学校的事情,并没有异样的感觉。曾经发生的事,我与你,又或与其他人之间,如今也都风平浪静。并不是忘记,忘记从来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件事。我惶恐并且内疚曾经贯穿在彼此间的伤害,并且一度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对的。

我们曾谈到这个年纪的爱情,你笑着说你不明白,我也笑着说对啊我确实不明白的。

你与那个男孩平静地在一起平静地分开。我并不了解其中的曲折缘由,那是属于你自己的世界。从某种角度讲,我感谢他那些日子对你的照顾,以及他所给予你的,温暖也好疼痛也罢。在18岁之前有过一段感情,青春因此得以完满,这是个漂亮的句点。这让我羡慕。

我们在爱,始终都是。分离的`日子里我一次次意识到这个事实,无论多少不愉快都是无关紧要的事。如今我们还可以坐在一起,心平气和地说说笑笑,谁也不提过去,但不等同于逃避。心里无芥蒂是一件太难得的事。我们在爱,怎样都好。

有太多的想念需要细细叙述,落笔却总是空白。就好像“近乡情更怯”,越是真实的感情越不敢随意叙写,而生活中太多平淡琐碎的事却往往只有通过记录回味才知道其中含着的浓浓的甜味。多么矛盾。

我们上学曾走过的路,当时每日往返却不觉得美,直到分在不同地方不同学校。清晨是这个小镇最安静也最干净的时刻,尤其在落雪之后,只有匆匆上课的学生穿梭其中。我走在相反的方向就想念以前上学的路。离开你,离开那段时光太久,一个人的时候只言片语越来越多,不分时间场合地蹦出来,其实归根结底都是满满的想念。

前几天翻出毕业时的纪念册,上面是我们三年前稚嫩的脸,看着看着就感到难过。原来真的就差一点忘了那么多事情。你曾与我一起在上课时小声聊天,也曾因联系太多被调开座位。一起偷懒抄对方作业,马上就要中考每个周末还游荡在大街小巷。上课偷偷睡觉时你曾仔细看过我的脸,毕业时我们一起跑出去买蛋糕抹得浑身都是,你轻声问我以后还是不是好朋友,我听到后泪就不自觉地往下掉。一贯严肃的班主任一脸笑意地对我们说:I love you,my children.这么多这么多。这些片断就真的差点消失遗忘在这重复乏味的生活中,多可怕。

现在是三年后,又开始为另一场考试而奋斗。学校召开百日冲刺动员大会,在校园内挂上勉励的条幅。去年我望着上一年级教室里这些鲜艳的字笑着说:红底白字不知是喜是丧。如今我们已经站在这里,多么迅疾。明明昨天我还跟语文老师拥抱,她在我耳旁轻声说着鼓励;明明昨天还是高一新生顶着太阳练习正步;明明昨天我还在深夜给你写下一封封信。明明是,怎么会?

我们之间有的,全部都是满满的友情或者亲情而无关爱情。因为太美好太纯净所以不能碰。不能在多年以后不小心听到对方的名字只剩沉默,那太难过。

一起走过的日子里,我看着你们的脸就可以很安心。不要重来,重来一次也不见得会有这么好。没人知道那段时光于我的意义,我倚靠着它度过了多少黑暗的日子。

其实只是太想念,亲爱的。

篇2: 年华经典美文

年华经典美文

说不上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动,在回眸浅笑低眉的瞬间,我感到了一种温婉的倾诉。音乐并不高亢华丽,曲笛缥缈,灵动若水,安安静静地把故事说给台下的人听。时光那么自然地被带回到故事里的年代,有着几分古中国的慵懒精致。故事也许平淡,却因这样一种讲述的方式变得动人起来。

昆曲之动人处,在于青春之美。你看杜丽娘是怎样“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又说着“你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你看春香和丽娘怎故作错拿了鸳鸯砚、薛涛笺戏弄老儒生陈最良,莲瓣踢裙,舞动腰巾,一派娇俏动人。你再看潘必正怎样“步虚声度许飞琼,乍听还疑别院风”,陈妙常怎样“岂无春意恋尘凡”,两个妙龄年华的年轻人那压也压不住的青春爱恋怎样舒卷开合……昆曲是唱给青春年华的恋歌。似乎明白俞二娘、商小伶们为何因《牡丹亭》断肠而死。当压抑太久的生命之焰重燃――哪怕零星,她们欢喜、痛苦,于是她们困顿――只能以生命作为对青春最崇高的献祭!她们以死亡让青春永恒,和昆曲一起随时间前行,在一曲【皂罗袍】之中――于是,青春年华将永远不会老去。

欣赏昆曲是情绪在游走――情节之中抑或情节之外,缥缈浮动抑或寂然不动。水袖流转――翻袖,扬袖,磨袖,展袖,每一种动作附着不同的情绪。是谁说“世上真正的大问题都鸿蒙难解,过于清晰的回答只是一种逻辑安慰”,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观法,即便没有舞台、灯光,没有曲笛、三弦,昆曲依然可以被敏感的心灵捕捉。很难说只有《惊梦》才是昆曲,一句念白就不是昆曲。曲由心生,曲由心起。

昆曲,总让我心生忧郁深邃的感叹。生旦们用精美的舞台语言讲述着他们的爱欲、别离、理想、现实……忧郁常在别离中,“秋江一望泪潸潸,怕向那孤篷看”,妙常赶至江边,横在她面前的是奔腾的江水和幽默风趣的老年撑船人,永远也追不上时间的脚步了;“你看他两分襟,不把临去秋波掉。亏了俺桃花扇扯碎一条条,再不许痴虫儿自吐柔丝缚万遭”,香君和侯生背向而立,从此隔断了宿孽情根,将爱情与撕碎的折扇、逝去的家国一同埋葬;或是“一点一滴又一声,和愁人血泪交相迸。对这伤情处,转自忆荒茔”,唐明皇在“林中雨声,檐前铃锋”中追忆着故都旧梦和皇朝霸业。岁月年华里停驻着多少只能回过头看,却再也不能抓住的'美好!然而我们却不得不前行。昆曲也像国画,有着大块留白,从而让人牵挂惦念,衍生出灵魂的奔腾与情绪的放逐。

最为倾倒的还是《桃花扇》。那是一个忧患老人沉重的叹息,叹息之中还有一种妩媚和舒展。起初以为是花间词,“楼台花颤,帘栊风抖……今宵灯影纱红透”,一个秦淮歌姬,一个复社文人,绵密绮丽,花好月圆;然而再看下去,悲伤与痛苦便不可抑制地汩汩涌出。听左良玉“高皇帝在九天,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圣子神孙,反不如飘蓬断梗”,声声哭出血泪;看李香君“溅血点作桃花扇,比着枝头分外鲜”,守护着爱情的良知。一个王朝的覆灭,一段爱情的逝去,笙歌靡丽中故臣遗老在掩袂独坐,他追问着一个王朝三百年的基业,隳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止于何地。能够回答他的不是斑驳的光阴,而是那彼此相爱的人,他们因家国不再无法生死相许,只得双双入道。内心的挣扎与外在的变迁,全由那一腔血染就的桃花扇自然地串联起来。【哀江南】的悲声唱出彻骨悲恸,“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桃花扇》使明艳的昆曲变得厚重,原本轻盈的云步带着历史的沧桑。

痛苦与悲怆成全着美,美宣泄着痛苦抚慰着悲怆。年华易逝,多少青春年华、如花美眷、聚散离合都化作了岁月风云里的滚滚尘埃。然而艺术之美,令逝去的年华得到了纪念。

昆曲中各有各的故事。《牡丹亭》展现着青春的明艳,《孽海记》带着人文主义的光辉,《烂柯山》道出了生活的无常,《长生殿》则是华美的故梦。不同的故事,相似的是昆曲之美,它使我愿意在奔忙的道路上停驻那么一下,回过头看看。感谢青春年华里的这一场邂逅。曲,或宁静,或娇俏,或忧伤,或哀恸,从坐在台下的那一刻起,我便纯粹得像孩子一样去思考,或者干脆什么都不想。也许有一天,年华老去,我们不再单纯,对自己有着越来越多的不满,那时候的我们,也许更应该停下来,用心去欣赏一段昆曲,也许还能够如第一次聆听时一样,流下泪水。只要内心还能够感受到这种美,年华就不会老去。

我喜欢昆曲。我喜欢在某个斜阳正好的黄昏里展开一本套曲。那种温暖的色调很容易让人感受到年华的消逝,于是那么自然地被带回到百年以前的时光――也是这样的黄昏,铺满这样柔和的光,黛瓦白墙里年轻的伶人是否容颜依旧?

夕阳下,唱一曲悠长的歌。

篇3:美文鉴赏《舌尖的记忆》

舌尖的记忆,很多都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远去,或许是一丝甜意,又或许是一番苦涩,也许是一阵酸楚,又可能是一份辛辣。伴随着清新的曲调走进“舌尖上的中国”,那些远去的味觉记忆慢慢被勾勒回忆,不仅仅是被其中的美食所吸引,更是被一种中国悠久的味道,一种传承的信仰,以及劳动人民的勤俭朴实所感动,也被其蕴含的人文情怀所折服。

脚步

食物总是会随着人的脚步一直流转于各地。人的脚步走到哪儿,食物就到哪儿。人和食物的匆匆脚步,从没有停歇。有时候走在路上,为生活忙碌奔波,或许会感到疲惫,但我们不会抱怨,不会放弃,因为我们不是孤单的在路上,陪伴我们的还有家人,还有家乡的味道。

心传

中国的手艺文化博大精深,之所以历经千年而不衰,就是因为代代相传的传统。所谓“心传”,除了手艺的传承,还有生存的信念,以及流淌的在血脉里的勤劳和坚守。庄稼人每日辛勤的在土地上劳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年年复复无穷尽。在他们心里,劳作就是他们的本,就是他们的根,他们坚守着养育自己的那片土地,把自己的手艺传承给自己的下一代,而这对于他们来说就已是一种满足与幸福。或许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在坚守中收获自我满足,在舌尖中品味百态人生。

时节

大自然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严密法则,太阳东升西落,四季春夏秋冬,就在这种轮回中,历经千年不衰。人们春种,夏耕,秋收,冬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遵守着大自然的法则。中国人依循着这时节的秘密,在自然中寻找属于舌尖的那份美味。耕作向来就与时节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下雨天晴,都决定着作物的长势。劳动人民用自己的汗水耕耘这属于自己的那片土地,但也得祈盼风调雨顺,从而有一个好收成。久旱逢甘霖,久雨见天晴,这种难得的赏赐往往会使庄稼人一解深锁的眉头,露出久违的笑容,这是他们最朴实的愿望,这种感情该是多么质朴啊。

家常

家,生命开始的地方,也是温情暖暖的地方。人的一生走在回家的路上,人们用食物凝聚家庭,慰藉家人,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盛满了家庭的温暖,也承载了中国式的人生,更折射出中国式的伦理。无需山珍海味,即便是最普通的食材,只要是出自家庭,便是最宝贵的珍馐,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母亲的红烧肉,为奋斗的女儿带去能量,也让她的心充满温暖的力量。不管将来孩子走到哪儿,也会在深植于内心的家常的指引下找到回家的方向。很多时候,离家越久就越想念家的味道,即便是清粥小菜,也倍感美味,也许这就是心的归属吧。

相逢

自古以来,相逢就是一种美好的夙愿,世间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若以人情世故来看食材的相逢,有的是叫人动容的邂逅偶遇,有的是叫人叫绝的天作之合,有的`是叫人击节的相见恨晚。人类的迁徙带动了食物的相逢,食物的离合调动了人来的聚散,西方人叫它“命运”,中国人称之为“缘分”。小巷和街区,乡村和城市,江南和塞北,东方和西方,不同的地域造就不同的食物,偶然间的相逢碰撞出美妙的火花,在舌尖上起舞,给舌尖带来妙不可言的奇感。“烩南北”融合了中国南北的风味,美洲“辣椒”的引进为中国人的味蕾带来了震撼的冲击,融入东方的特色,成为了绝佳的调剂。相逢是一种缘分,常常需要时间的撮合,两个老人,一个住在这头,一个住在那头,相隔一个海岸的距离,终于在历经半个世纪后得以相逢,一个带着家乡的味道去,一个则准备着海峡这边的滋味,最终在舌尖的一饮一啄中感受久违的亲情。

秘境

大千世界,总有我们没有去过的地方,总有我们没有看过的风景,也总有我们没有尝过的味道。山林幽壑,江河湖海,草原沙漠,都可能是食物的秘境。大自然的奇幻造就了一处又一处的秘境,滋养出美味丰富的食物,空间的阻隔让秘境留存,秘境也留住了食物的奇绝。无论是草原秘境还是沙漠秘境,又或是海上秘境和山林秘境,都与人类和谐的共生着,人们慢慢对它们进行探索,并在不知不觉中产生出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近海居住的那对老年夫妇,守着海过了大半辈子,年轻时靠这片海上秘境维持生计,年老时对这片秘境难以忘怀,依旧守着这里踏实的过日子。很多时候,食物就像信使,为人们传递着亲情的讯息,让远方的家人感受到温暖,得到一丝心灵的慰藉。

三餐

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一日三餐是我们生活和记忆里不可抹去的片段,不仅仅是为了温饱,还是惦念与家人共同分享味道与团聚的美好时光。父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为孩子悉心准备好一日三餐,将他们的爱倾注于食物中,即便是清粥小菜也是人间美味。

人们的脚步带动食物的相逢,温暖的家常蕴含一日三餐的质朴,时节的密令引领我们走进食材的秘境,经久不衰的传统源于生生不息的心传。舌尖的味道随着时间的沉淀历久弥香,晕染开浓浓的家的温情。

篇4:美文鉴赏:天桥的记忆

美文鉴赏:天桥的记忆

过去的日子,我从未为自己不会文字之外的东西而遗憾。可是现在,我常常会因自己不会摄影、照相而叹息。如果我会的话,我就可以把家乡的天桥拍下来,清晰地放在博客上,像躬耕南蛮放在博客上的躬耕烤烟、躬耕泡菜一样逼真。但我依然可以仔细地去描述天桥,有些没有拍摄下来的东西,依然如照片一样清晰地留存在我脑海里。

我对天桥的感情之深,我想是其他家乡人所不能比的,因为我从小就在天桥下生活。

说在天桥下,不是住在天桥底下,而是别人若问,你家住哪儿啊,就会说我家住道东天桥下。四平是东北三省的交通要道,铁路穿过四平,天桥横跨其上,把四平分成铁东铁西两部分。

最早对天桥的记忆,是在6、7岁的'样子吧,妈妈和邻居领我过天桥,一列火车飞驰而过,突然鸣响长笛,我当时吓得蹲在地上哭,不敢过桥。小时候,有三件事我会过桥。一是奶奶让到过桥的副食商店去打酱油,因为酱油都是散装的,我就拿着酱油瓶过桥。那时候的天桥不像现在这么长,我来回也就用20几分钟的时间。再有就是因为生活困难,常有人跳天桥自杀,每逢这时,天桥上就会围观许多人。尽管从天桥下的煤场过去会看得更清楚,但没有人敢直接去看,都是从天桥上俯身观望而已。当然,多数人都是一番感慨之后离开。还有就是常有逃荒的人要饭,就蹲在天桥跟儿。我对这事儿记得如此之清,是因为有一次听说天桥那儿来了要饭的了,我正买了些零食兜在衣服里就往天桥那儿跑,然后摔倒了,腿正卡在一块石头尖上,到现在左腿膝盖处还有一寸长的疤呢。我清楚地记得,那时候别看小,卡了跟头之后,没有哭,站起来立刻跑到家,然后放声大哭。正巧姐姐放暑假在家,她虽年长我7岁,但她也不会处理啊,就胡乱地为我包上了。因为没有及时清洗消毒,事后一直化脓,好了之后留下了挥之不去的记忆。

长大之后,当然可以随意过天桥了。虽然那时候在铁西不认识什么人,但有一件事是可以过桥去的。就是逢每年正月十五的时候,铁西会有灯展,会有秧歌队,那天晚上,天桥上会是人山人海,你可以簇拥在人群中过桥去看热闹。记得初一那年,我和班里一个我一直佩服的女生约好了去看灯,刚上天桥,老爸从后面一夹就把我夹回家了。我小啊,任凭如何反抗都无济于事。老爸说,妈妈出差上北京了,他还要在家照顾奶奶,我和同学去不安全。弄得我在那个我佩服的女同学面前特没面子。

记忆里,每天早晚,大人们全是按点儿上下班。所以每天上下班的高峰时间,会有很多人推着自行车过桥。对,是推车过桥。也许是因为桥较窄,而过往的人太多的缘故吧。也许就是计划经济,每个人都有工作,过桥的人多得如同现在车多开不快一样,只能一点点地往前挪移。身着白色警服的交警就专门站在天桥中央拦截过桥骑车的人,抓住罚款5元。5元钱,对当时的人们来说可不是小数目。但我一定有过骑自行车过桥的经历,而且是从汽车道,总怀着侥幸心理以为不可能总有警察在。

高中的时候,在四中上学,每天必过两次桥。天桥记下了我和同学们的身影。记得那个为我每天东奔西跑的男孩儿,从四平的最西侧起早迎雪来接我的深情。也一定记得我是如何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借了姐姐26的自行车和雪白的围巾,去给自己心爱的男孩送诗的纯真吧。大学毕业全家搬离了天桥,我结婚后住到了铁西。现在过天桥,就只剩下我间或地坐车过桥去父母家而已。

当然,虽然围绕天桥我有更多的记忆,但你要我仔细地描述它的长短,清晰地勾勒它的轮廓,我真的做不到。我只记得的时候,在老天桥拆除之前,有一个电影厂来拍了《喋血四平》,因为四平是英雄城,有四战四平的光荣历史。围绕天桥,老四平人会有更有意义的记忆。

重新修建的天桥,自然比老桥壮观许多。桥身要比原来长,桥宽到四车道,自行车道可以随意骑车通过,还有单独的人行道。另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在老桥的两端截止处分设了下桥的阶梯,有次去老屋,从阶梯下去,直接回到了那熟悉且陌生的小巷。

篇5:年华似锦经典美文

年华似锦经典美文

这样的夜,让人不能入眠,愁绪似水波荡漾,延绵没有尽头。远处一轮玉盘升起,挂在皎洁的空中,若隐若现,清风徐来,甚有一番景色。瓜字初分的年龄,懵懵懂懂的让人啼笑皆非,似是而非的感觉冲击着我们的底线,孕育着无奈。在那个浮生如梦的阶段,我们总是难以抗拒本身的无知,一路都在挑战着他们的耐受力,最后迷茫了才知道自己的天真。

我们青春,也意味着不谙世事,在这个满世界都需要人情世故的年代,我们显然是弱势,常有人告诉我,社会需要圆通,容不下彼此的棱角分明,自然也不需要大家的惺惺作态,至于那套苟合取容的做作也趁早在没有光亮前默默的消失,免得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我们身处的年龄,便注定了大家的`不甘雌伏,蠢蠢欲动的姿态总那么显眼,明亮处更是刺眼,不过也难怪,我们还没有学会隐藏,就已经暴露了心境。这个年龄我们更喜欢招摇,相比于隐忍的深思熟虑,我们太过于稚气。

所以总有人可以轻易的猜穿我们的想法,与其说是他们的先知智慧倒不如说他们敏于察言善于观色。遇到问题时,我们难免用稚气的方式去处理过于棘手的事情。有时我们在想,为何他们能够切中要害的处理问题,自己却要思考很久才能够勉强应付,这未免过于浮皮潦草。即使晓得不应聊以塞责,往往还是无能为力。这无知的无言着实令人厌恶,特别是在这个特殊的年龄段,我们的学习才刚刚起步。

当然,此时的年轻也曾风光无限,所谓失之桑榆,收之东隅,不能一概而论,全盘否定我们的年轻。毕竟,我们也被人仰慕过,激情涌动的岁月总能够勾起大家对于年轻的无限向往,在那个心向往之的年代,我们同样得到的太多太多。我们拥有难以估量的激情,哪怕世事维艰,终难以打消我们积极向上的决心。我们有着百折不饶的信心,纵使前途荆棘满布,也难以抗拒你我渴望成功的向往。我们掌控着无限可能的动力,即使命运坎坷无常,却难以诱惑我们成就未来的梦想。

所谓虽浮躁而不馁,虽轻狂却不骄,虽放荡但不移,这就是你我彼此的年华似锦。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