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再别康桥,散文?(再别康桥散文100字)

再别康桥,散文?(再别康桥散文100字)


再别康桥,散文

再别康桥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别康桥是诗歌还是散文

是一首诗歌

此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全诗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

再别康桥第三节改成散文150字

别了,康桥……

轻轻的离开了这个美丽又令人眷恋的国度,唯恐打扰了这沉静的一切,就如当初踏上西方国土般的静,留下美丽的天空,转身离去。

在那康河的河畔上,一丝金柳垂挂,夕阳将它着上新娘衣裳,她成了这岸上最受人瞩目的焦点,河水看着这一切,静静的投射在我心中,久久挥之不去。

康河里油油的青荇,不时随着康河的柔波起舞,多令人羡慕呀!康桥,多么令人眷恋,是我永远的「精神依恋之乡」,在这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河水悄悄的流过榆树下,停下了脚步在此歇凉,水清澈明亮,用清泉亦不足形容,它就像是彩虹那样美,却也容易消逝,撒落在浮藻间,沉淀着异国游子的美梦。

再别康桥的平仄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新诗,新诗对平仄没有要求。

再别康桥的原文

出自于近代诗人徐志摩《再别康桥》得原文:“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再别康桥的环境

诗人描写了康桥的云彩、金柳、青荇、波光、水影这些事物。

在诗人眼中,这些事物都是那么美丽,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好象都欣欣然有了生命,和自己进行着感情的交流。可以说,康桥的美景感染了作者,而作者的深情又让康桥的一切有了生命。西天的云彩,分外美丽,诗人望着如此美景,喜爱眷恋之情油然而生,但现实又不允许他停留,于是他把无限的依恋化为轻轻的挥手,而云彩也好象老朋友似的,跟诗人依依道别。无限的情意尽在不言中。诗人产生了旧梦重寻的想法,想在康桥的怀抱中重新放歌,重寻昔日美好的时光。

再别康桥的类别

散文诗。亦诗亦散文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再别康桥 的 地

《再别康桥》的康桥即英国剑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1920年10月—1922年8月,曾游学于康桥。1928年诗人徐志摩故地重游。

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再别康桥的由来

此诗写于1928年11月6日,初载1928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号,署名徐志摩。康桥,即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 。1920年10月—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自陈道: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的兴味。

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心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命。

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我的眼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

(《吸烟与文化》)

再别康桥的情感

《再别康桥》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对康桥的依依不舍、留恋之情。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

《再别康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诗人以"轻轻的""走""来""招手""作别云彩"起笔,接着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