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切都是一种轮回,人生可以轮回,就让我的爱情也轮回一次,虽然最后的结局还是度日如年的思念。思念是心底最深的痛,不会因为距离会变得模糊;思念是一种刻骨的疼,曾经的一切都在眼底没有目的地飞。你走了,为什么不把我的心还给我
思念是一季风,在漫长的寒冬里慢慢的刮过,在温暖的春季里停留在小河边。那低低的垂柳昭示着对你的饥渴。我独自漫步其中,手偶尔的去触碰那湿湿的已经冒牙儿的柳条,在不知不觉中又一次想到了你。
新的一年,希望我爱的人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希望我们之间的爱情可以天荒地老。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誓言,但是我只告诉你,我们的爱情就算到天荒地老,也不会改变。希望你可以跟我有同样的心情,我们共同创造幸福的生活。
《锦瑟》
唐代: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苏幕遮·怀旧》
宋代: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宋代: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子夜吴歌·秋歌》
唐代: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散文的定义散文是文学体裁的一大部类。在中国古代,文史哲不分,一般把不是韵文和骈文的散体文章统称为散文。随着文学观念的演变,在某些历史时期,又将诗歌以外的押韵的文学作品叫做散文。在现代,散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列,指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记人叙事、状物写景的短小文章。散文的特点在于:通过某些社会生活片断的描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篇幅一般不长,形式自由,不一定具有完整的故事;语言不受韵律的限制,可以抒情,可以叙事,可以议论,甚或三者兼有。散文按其内容和形式的不同侧重,可以分为抒情性散文、记叙性散文和议论性散文,即杂文三种。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被称为记事散文。这类散文对人和事的叙述和描绘较为具体、突出,在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时,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字里行间充满饱满的感情。叙事散文侧重于在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吴伯箫的《记一辆纺车》、朱德的《母亲的回忆》。抒情散文抒情散文是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这类散文也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们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思想感情。优秀的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还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例如茅盾的《白杨礼赞》、魏巍的《依依惜别的真情》、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冰心的《樱花赞》。写景散文写景散文是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现主题。例如刘白羽的《长江三峡》。哲理散文哲理散文以种种形象来参悟生命的真理,从而揭露万物之间的永恒相似,它因其深邃和透辟,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底蕴的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在阅读哲理散文时,若能把握其中的思维方式,就更利于体悟哲理散文所蕴藏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哲理散文一般有以下几种思维方式:
①哲理散文中的象征思维。哲理散文因为超越日常经验的意义和自身的自然物理性质,构成了本体的象征表达。它摒弃的是浅薄,力图达到的是一种与人的思想情性相通、生命交感、灵气往来的境界,使读者从象征中获得理性的醒悟和精神的畅快,由心灵的平静转到灵魂的震颤,超越一般情感反应而居于精神的顶端。
②哲理散文的联想思维。哲理散文是个立体的、综合的思维体系,经过联想,文章拥有更丰富的内涵,不至于显得单薄,对自然、社会、人生从多个角度进行融合。
③哲理散文中的情感思维。哲理散文在本质意义上是思想表达对情感的一种依赖。“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由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过程中有情感参与,理解的结果有情感及想象的融入,所以哲理散文中的思想,就不是一般干巴巴的议论,而是寓含了生活情感的思想,是蘸满了审美情感液汁的思想,让读者从哲理散文的字里行间去读解到心智的深邃,理解生命的本义。这就是哲理散文艺术美之所在。其代表作品有周国平的《记住回家的路》、郁达夫的《人性》等。杂文杂文是散文的一种,是直接而迅速地对社会事件或社会倾向作出反响的短小精悍的文学性评论。杂文以短小、泼辣、幽默、深刻为特点。它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诸如杂谈、杂感等,都可以归入杂文之内。我国自先秦以来的诸子百家中,多有杂文作品。“五四”以后,鲁迅等革命作家为适应战斗的需要,把杂文当做投向敌人的匕首和投枪,使这一散文形式发展到崭新的阶段。例如鲁迅的《华盖集》、《花边文学》等。小品文小品文是一种短小而又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它的特点是:内容很广泛,一人一事、一景一物都可成为描写的对象;形式活泼多样,既有议论、记叙,也常有抒情意味;篇幅短小,蕴涵深厚。它或从不引人注意的小事物中发掘出令人深思的内容,或以浓郁的诗意表现自然之美与作者的情趣,或以朴素真挚的情思给读者以知识和愉悦。语言流畅,文笔隽永,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古代许多文学价值较高的序跋、记传、祭文、书信等都可列入小品文。现今一般按内容又分为讽刺小品、时事小品、历史小品、科学小品等。随笔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这类文章,或讲述文化知识,或发表学术观点,或评析世态人情,有文就录,有感就发,有事就记,有理就说,启人心智,引人深思。在写法上,它们往往旁征博引,而不作理论性太强的阐释,行文缜密而不失活泼,结构自由而不失谨严,因此,富有“理趣”是它们的突出特色。游记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有趣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游记的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受。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在现当代文学中,游记被赋予了历史与人文的内涵,其中以翦伯赞的《内蒙访古》、余秋雨的《山居笔记》、韩晗的《大国小城》最具代表性。通讯通讯是报刊宣传的基本题材之一,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具体形象地报道具有新闻特性的典型人物、事件和经验的文体。通讯具有内容真实具体、形式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多样、语言生动形象等特点。通讯的类型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文艺通讯等,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通讯的表现形式较多,如一般通讯、特写、速写,还有访问记、侧记、记谈、札记、散记、巡礼、见闻等,大体皆可以归入通讯一类。回忆录回忆录,顾名思义,就是回忆过去的事情,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准确地说,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文献的价值。它是一段历史的真实写照,是研究断代史、史料价佳较高的资料之一。回忆录的写法,可以根据主人公的经历详细地写出一个阶段的生活,也可写一个侧面。
你是我的太阳,温暖了我的峥嵘岁月,你是皎洁的月光,伴随着进入我想你的梦乡,你是大海里的灯塔,照亮我前行的方向,你是秋天里的凉风,温柔的轻抚着我的脸庞,你的笑容像花儿一样美丽绽放,醉的我心里甜如蜜,心旗荡漾!
你对我的情,你对我的爱,已刻在我爱你的心上!
《打马图序》《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金石录后序》
推荐《鲸背上的少年》《白驯鹿的九叉犄角》《大象马戏团》。前两部魔幻色彩比较重,最后一部写实色彩重一些。
先重点说说《大象马戏团》。
我自小在皖南乡间长大,对动物、植物有一种深厚的亲近感。客居北京多年,闲暇时间我很喜欢逛公园或者植物园,花木、泥土、雨水的味道让我感觉神清气爽,时常想起南国,想起故乡。但我很不喜欢逛动物园,唯一一次去动物园是为了看国宝大熊猫。
在我眼里,动物园的动物虽然养尊处优,不用忍受饥渴的困扰,不用防范天敌的侵害,但是它们的眼神大都透着混沌与疲惫,根本没有我从小见过的动物的野性和灵性。
小时候,我被大狗吓唬过,被一群鹅追着啄,被蜜蜂和毛毛虫蜇过,也骑过牛,抓过蛇,下河塘捕过鱼虾,照顾过毛茸茸的小鸡。动物,甚至昆虫,在我眼里都是活泼泼、有意思的生命。我喜欢和它们玩耍,也有点儿敬畏它们。被咬、被琢、被蛰,可疼呢。
说起小时候最喜欢的动物,那便是牛了。放牛很有意思。牛吃草时,我和小伙伴们可以在旁边的草地上打闹、翻跟头、过家家、编狗尾巴草戒指、摘野花和柳条编花篮,还可以骑在牛背上玩耍。
有一次,我大着胆子上了牛背,很得意地和小伙伴显摆,结果没骑了一会儿,重心失衡,从牛背上跌了下来。我掉在长满青草的柔软田沟里,看到牛的眼里闪过慌张,似乎担心伤了我。没想到过了一会儿,牛居然抬起前蹄,轻轻地落在我的肚子上,我当时愣住了,以为牛要踩我呢。不解地看向牛,发现它明亮的大眼里闪过一丝戏谑,好像在说,“小祖宗,让你吓唬我,我也逗逗你。”
而动物园里的动物大多无精打采,病恹恹地没有生气。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头大象,它被拴在绳子上,身上布满灰尘,大大的眼睛里满是烦躁不安,不停地踱来踱去,好像想挣脱什么。看到围栏外的人类,它发出低低的怒吼。害怕被大象攻击到,围观的人们纷纷走开了。
我也走开了,一边走一边回头张望,感叹这头大象并不属于这里。它属于森林,属于河流,它可能和我一样眷恋故乡,想念自己儿时的小伙伴。
最近我读到了作家张云的作品《大象马戏团》,通过书中的马戏团明星——一头名为“乖憨”的大象,我对大象这种动物的性格和命运产生了更深刻的认知。大象和牛一样,是一种温厚勤恳的动物,却拥有着悲哀的命运。
所谓的案件不过是悲伤的故事
美国有一句谚语,大象永远不会忘记(
An
elephant
never
forgets
)。大象有着远比人还要精确的记忆力。它能记住,生命中所有的过往和细节。《大象马戏团》讲述了数场谋杀案件,所谓的案件不过是故事,一个、两个或好几个故事交织在一起。大象乖憨在故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甚至参与了谋杀,一场最令我震撼的谋杀。
大象的节目经常是马戏团吸引、招揽观众的重头戏。年迈的乖憨要表演各种难度很大的节目:
单腿旋转、两条前腿支撑倒立、像人一样坐在小小的铁凳上、用象鼻卷起皮球投篮……还有压轴戏“踩西瓜”。
“踩西瓜”是指在舞台上散放着二三十个西瓜,小丑躺在其中。西瓜和小丑的脑袋差不多大,乖憨被蒙住双眼,一只大脚高高抬起,再狠狠踩向地面,稍有差池,就能把小丑的脑袋踩得稀烂。
乖憨从未出错,每次都能准确无误地踩烂西瓜,避开小丑的脑残。但在一次很重要的表演中,乖憨不偏不倚地踩中了马戏团老板岩温的脑袋,杀死了他。
在这场谋杀之前,是岩温对乖憨长年累月的虐待。马戏团的表演以盈利为导向,频繁的训练和表演使大象无法达到充足的休息。很多大象要承受关节病、心脏病甚至抑郁症的折磨,早早死掉。
乖憨不是野象,是驯服后的大象的后代。它生下来就落在人类手里,接受了残酷的训练,一旦表现不好,就会遭到饥饿、鞭打、捆绑。尖利的象钩,就是马戏团老板用来惩罚乖憨的工具。乖憨已经50多岁,身上伤痕累累,有着严重的风湿病和关节病。经历过的种种痛苦和虐待,都不可能忘记。
小说中,杀了岩温的大象乖憨没有受到任何惩罚。这完全是由于作者张云对动物的悲悯之心占据上风。现实中的大象很难有这样的好运,杀害驯兽师的大象会被处死。1916年,美国田纳西州东部欧文镇绞死了一头名叫 “玛丽”的大象,起因是玛丽将伤害它的驯兽临时工踩踏至死。
如果再搜索一下有关象牙的新闻,就会更为大象的悲惨命运感到愤怒和悲哀。
一头大象,可以活到80岁。希望所有大象,都能寿终正寝。
传说,每一只预感到生命即将结束的大象,都会在生命的最后,走到丛林的深处,沿着象道来到传说中的归宿——象冢。小说中乖憨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我想,这算是大象最幸福的归宿了。
去不了的是远方,回不去的是故乡。内心深处,我很羡慕乖憨。
从前慢,日后爱如静水流深
我之前读过《动物三部曲》的前两部。《鲸背上的少年》的故事主要发生地在北地,《白驯鹿的九叉犄角》的故事发生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大象马戏团》的故事呢,则发生在云南。如果说“鲸鱼”和“驯鹿”是带着魔幻色彩的,那“大象”就是贴着地面,沉稳前行的。
张云擅长描摹异乡风情,对各地植被、气候、动物习性以及风俗人情信手拈来,能随时随地把读者带入一个陌生新奇又真实可感的世界。
“‘哪敢呢。’安念摆了摆手,‘不过,我可不姓安。在我们这里,名字是按照排行来的,比如男孩子,长子叫岩某某、次子叫依某某、三子叫桑某某,女孩呢,长女叫叶某某、次女叫玉某某、三女叫安某某……’
“‘所以你是家里第三个女儿了’
‘回答正确’。安念笑道,‘我们一般没有姓,除了古老的家族’”
读到这里,感觉长了不少见识。再看这段对于西南边陲小镇风景的描写。
“果然是很小的镇子。莫美建在地势起伏的河谷和山坡之上,只有一条主干道,有几百户人家。建筑都很古老,大多为木制,道路两旁,身着长裙的妇女拎着鲜花、水果走过,巨大的水牛缓步而行,光着脊背的孩子追逐打闹。在这里,时光仿佛停滞不前。”
莫美、勐卡、曼隆,三个地方,是男女主人公生命旅程中的三个重要据点。由曼隆到莫美再到勐卡,主人公的命运一路下坠,令人扼腕。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曼隆就是主人公心中的香丘,永恒的乌托邦。在曼隆,月光下,太阳雨中,秋山和静水经常一起骑着乖憨在湖边的森林里玩耍,这是他们生命中最好的时光。友谊,或者尚在萌芽中的爱情,如诗如画的风景,让两个习惯了颠沛流离的少年感受到了人世的安稳和幸福以及天地的大美。
比起曼隆,莫美的烟火气更重。
“周边居民的阳台上、园子里,花开得正盛。孩子们三五成群欢闹着跑过,晚归的妇女低声说笑。这里的时光过得很慢,人活得很美,静谧安和。”
在莫美,饭店老板娘爽利、有人情味,上了年纪的葛大爷为爱情打架进了派出所,读起来甚感诙谐。如果静水的养母,大伯娘阿曼,没有一意孤行嫁给金不换,母女俩凭借两双勤劳的双手,慢慢地,也会过上好日子。假如有一天,守在暗处的秋水走到静水面前,和她相认,那该多好呢。
在勐卡,马戏团驯兽人石枯草和鸠家继承人鸠静水之间隔着世上最遥远的距离。唯一的交集是,拍卖会结束,静水去马戏团“看”了一场马戏表演。她双眼几近失明,什么也看不见,只是听到秋水和乖憨表演的声响,脸上就绽放了灿烂的笑容。
可能很多读者不能明白秋山为什么愿意当静水的“影子”,一直守护她直到死亡。我反复揣摩秋山的心境,觉得原因有三点:
第一, 秋山是孤儿,从未得到过任何人的关爱,静水给了她人世唯一的温暖。
第二, 聪敏深沉如秋山,从小到大吃了很多苦头,最能识别至恶,也最能识别至善。我们眼里冷冰冰的病娇静水,在他眼里却是至善至美的化身。他甘愿为她成魔,为她守护光明,驱赶黑暗。
第三, 不要小看少年人的爱。成年的男女太懂得计算利弊得失,爱与被爱,只有纯真无邪的心才能感知到,被世俗裹挟的男女最在乎的是占有和被占有。真正的爱,才能让人的心灵和行为趋于神性。占有欲和控制欲则容易导向兽性。金不换和鸠一禾就是例证。
在静水心里,她未必能意识到他们之间是什么样的感情,她和世界隔着一堵厚厚的墙,我们只能探知,秋山一定在墙内。
可叹聪敏如秋山,不懂男女之情,直到临死,也不明白自己对静水是什么感情。命运坎坷的人,可能对善恶最有感知力,对情爱的感知却很迟钝。
秋山的一生很短,只来得及爱静水一个人。爱如静水,深不见底。
象头神的故事
“十年之前,神诞之日,再见矗立之地,三叉戟之厄,犍泥沙之约。”
这句玄乎其玄的话引起了我的兴趣,我好像还是第一次读到了象头神犍泥沙的故事。象头神故事中,湿婆神用三叉戟误杀了亲生儿子犍泥沙,为了复活儿子,他将天帝因陀罗的坐骑神象头砍下,安在了儿子身上。
这个故事和小说结合得很巧妙。湿婆神杀子的故事,暗喻侯富贵杀害养子侯黑木,可谓神来之笔。这个故事和线索细细铺展开,可能会更有意思呢。
马戏团是一个大家庭,侯富贵是缔造者,也是毁灭者,他容易让我想起象头神故事中兼具生殖与毁灭、创造与破坏的双重性格的湿婆神,可以和他抗衡的犍泥沙并不是侯黑木,而是以前的秋山,现在的石枯草。
我很好奇这一对男性之间较量的故事,这两个人也是整个故事中最复杂最矛盾的人物。我惋惜秋山在抗争侯富贵之时身单力薄,而为黑暗所吞噬。如果静水足够强大,或者他们早点遇到正直的覃东,或许故事的结局就会改写。
在黑暗中,在逆境中,我们可能需要按捺住心中熊熊燃烧的怒火和无穷无尽的绝望,等到微弱的光亮降临头顶之上,再一直等到光明的力量可以对抗黑暗,最后集结所有的力量彻底驱走黑暗。
可是,也许身处黑暗中的人,只见到过微弱的光亮,便以为这是人世间唯一的火把。《白夜行》里亮司和雪穗手拉着手一起走向黑暗,《大象马戏团》里秋山牺牲了自己,坠入黑暗,把光明留给了静水。我始终相信生命是应该向上的,与其一起坠入黑暗,不如仰望头顶的光明,即使它很微弱。
在静水的封笔画作中,秋山骑着乖憨走向了密林深处,似乎她在创作之时料中了结局。秋山没有机会和她告别,和她说再见,长眠于留存美好记忆的大湖之中。而乖憨走入森林之前和静水做了告别。幸好秋山在那幅画作上留下了他最想对静水说的话:
常常,我们来不及告别便匆忙上路
风雨兼程,颠沛流离,辗转起伏
最终忘记自己曾是孩童
大象不会
它永远记得那片山林,那个人
一直寻找,长途跋涉,不辞辛苦
只为说一句再见
在勐卡人的方言里,“乖憨”就是“再见”的意思。秋山给大象取这个名字,暗藏了他内心深处的期许。
本来生命就是一场场告别,在这熙熙攘攘的人世间,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容地和身边的亲人朋友说再见,并期待下一次再见。
节气已然立冬,北风的脚步却是姗姗迟行。似乎还在犹疑着什么,或是,还在途中,沉泯于秋的韵致里。醉着那一阙静雅的词声,染着岁月沧桑的笔墨,在远山近水中挥洒着韵致。季节的梦还在雨雾里萦绕着,已然忘记了该去迎接雪花的轻盈。那么,就随着它的心思,用眸光来阅览这个季节的惟美,用诗笔来诠注这个惟美的季节。这个,秋冬相替,温软如棉的初冬。
花飞如蝶,叶舞金丹。还有些些的枯叶与沉沦在抗争,不甘辞行,不忍辗入泥土,倾着余力握紧与树梢相系的那一脉丝线,握着生命最后一缕精髓,展出一幅凄美而悲怆的画面。令人心生怜爱,不忍悴离。
正午的阳光似乎读懂了它的心思,收起晨时微许的凉意,倾温暖如棉。此时,山染浓黛,水含薄烟,流云轻淡,岚影迷离,花事辞了行踪,正是漫山的红叶彰显个性的时节。流光,就这样,在雾霭轻纱的软帐中,轻舒慢卷,轻拢慢捻,是被那与风月无关的落英而吸去了魂灵,以一种悠然安详的步态,附应着季节的思绪,痴痴的情愫在红尘里弥散。
当初老家的河埠头就像是一个小小的码头停泊着大大小小的各类船只,那静静流淌的母亲河上更是船来船往。船儿陪伴乡亲们走过了无数个春夏秋冬、风霜雨雪,船儿承载着乡亲们多少喜怒哀乐、悲欢离合。
我见到过最小的船是渡船。我们柴、王两村隔河相望,唯一的一座石桥——“西鉴桥”远在村庄的西头,沿着阴森肃穆的柴家祠堂旁的小路往前,穿过风倒败落的凉亭,前面才是西鉴桥,过了桥还得在河边那高低不平的破碎的石板路上走好长时间,绕过卢家漕,方是王家。本来站在河南边,一眼就能见到北岸的小朋友,不用多大声音就可以说上几句俏销话,可要想走过去却是那么困难,特别是像我这样胆小的孩子是不会去冒这个险的。好在河上有一只渡船,只要有大人带着,不消两分钟就能渡船过河了。
近日阳光万道,红日习习,不忍靡费,四处闲逛,贪婪尽享春之暖意。竟不知不觉又踏进“龙潭之湖”,园内游人如织,络绎不绝,真是踏春养心,锻炼的好场所。 此园林,路径平坦,水光山色,草木葱葱,桃红柳绿,蜂鸣蝶飞。而且远离那街市繁华的喧闹,汽笛人声消没,真是清静优雅之地,使人心境瞬间平和,与世无争之感,故我常来修心养性。 阳光撒珠光,落在湖面上,泛着点点金莹,微风吹拂,碧波荡漾,犹如湖水穿上了一件镶满麟片晚礼服。路边青草悠悠,树木陪伴,三间五错,高矮参差不齐。大片的草坪上有躺着,坐着,站着的各种神态不一的游客,仿佛抛其所有烦闷,尽情享受这幽静之美。亭台,雕梁画壁,典雅秀丽,宛若古代美女,遥盼情郎。古桥横跨碧波湖面,如飞龙天上行,更似彩虹映天边。我且以为是我心中的弯月,静冷凄凉,然,行人不绝,并不孤寂凄凉。路边偶有几棵花树,粉色桃花最为媚,只惜十里才一枝;郁金香也无叶,那雍容塞牡丹,角落藏着月季妹,艳丽娇容,欺君我是红玫瑰。我最欣喜那不知名的白花,像白梅,也是五片朴素花瓣,小巧琳珑,婀婀娜娜,憨态可掬,真叫人心生怜爱。摘下一朵,低头深闻,一股淡淡的清香,侵入我的心肺,直至血液里,使我心醉神迷。 微风徐徐,发丝轻轻飘舞,来到一处竹林。满目苍翠的玉竹坚韧不拔,典雅高洁;幽篁的竹林,幽静的竹道,还有那幽默的鸟叫,生机勃勃;片片竹叶随风荡漾在竹海里,竹叶的清香,清新淡雅,洗涤着滚滚红尘里的忧伤。我就爱这竹秀神韵,仟细柔美,长青不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 前方是梅林,我一直未见过梅,今日忽闻梅花开,我激动不已,兴匆匆,迎霞光,踏入梅林。梦里的梅花,骨干姿仪,苍骨而清秀,艳丽而不妖,冰雪中怒放,白雪配红梅,真是绝美绝配。可这已是春暖花开之季,无雪的衬托,无冰的傲寒,未免些许遗憾,但依然兴致不减。一片粉色的海洋,映入眼帘,小小的花瓣精致得像个小丫头,嫩嫩的,粉粉的。在金色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娇小玲珑,多情的柳条有意无意与它眉目传情,羞得梅花随风扭腰,花瓣片片落下,如阳光洒下的粉蝶,翩翩起舞。香气弥漫天空,白云陶醉,深吸,微笑,满足后朦胧欲睡其中。这春天的梅也叫二度梅花开,春嫩绿了草,碧了水,醒了鸟,戏了蝶,难道也醉了梅吗不然这梅为何也匆匆来入席真不知是梅弄春,还是春弄梅。深深感叹:“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天地缠绵,雨作媒,人的相思,花羞红。这百花齐放的春天,令人陶醉不已。女人爱花如爱自己的容颜,我常想,来世我定要做一朵花,无论是冰雪里的梅,还是酷暑里的美人蕉,我亦愿意。虽说花无百日红,匆匆花开,匆匆凋谢,只愿有那昙花一现的耀眼和芬芳足以。堪比人,亦是无千日好,甚至红尘一世却无绽放之时就凋零残落。“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今夜繁城歌舞乐,明日空楼心死灰。寥寥光阴数十载,恰是一夜梦中过。凭秦皇汉武,任唐宗宋祖,叱诧风云,万世千秋,也逃不过生命的终结。叹,为何即来之要离之若非要离之,恳请别来无恙。在这春之韵,花开花落让人心伤。 思绪到此,不禁眼眶湿润,有想落泪的感觉,忍,收,果真泪回泪槽。成熟的女人本就不该轻易落泪,舒展心情,微笑起步,挥手告别,龙潭湖——待心绪愉悦之时,再与你共度夕阳西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