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川端康成散文哪篇好?(谁的散文与川端康成并称双璧)

川端康成散文哪篇好?(谁的散文与川端康成并称双璧)


川端康成散文哪篇好

日本作家川端康城的很多作品脍炙人口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我个人认为比较喜欢他的雪国和千纸鹤。

日本著名作家的川端康成所写的散文伊豆的舞

你好!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和成名作,也是一篇杰出的中篇小说。1926年1月至2月间由“文艺时代”发表。《伊豆的舞女》曾先后6次被搬上银幕。影片表现了少男少女之间初恋的那种朦胧、纯真的情感。给了读者一份清新之感,也净化了读者的心灵,把人们带入一个空灵美好的唯美世界。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川端康成的性格

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毕业于东京大学。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

  一生多旅行,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的文学底色。他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川端康成善于用意识流写法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川端康成的诗

当繁华落尽,千帆远去,秋风吹动芦苇,夕阳染红了身边依偎的小鸟,这才唤起了心底的柔软。

——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的妻子

松林秀子,是日本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的夫人。

1925年,川端康成大半年时间呆在伊豆汤岛的汤本馆。5月,松林秀子初次与川端康成邂逅。次年4月,二人迁至营忠雄家,从此开始一起生活。

川端康成的小说

是雪国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创作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唯美主义代表之作,从1935年起以短篇的形式,分别以《暮景的镜》、《白昼的镜》等题名,断断续续地发表在《文艺春秋》、《改造》等杂志上,相互之间并没有紧密相连的情节,直至全部完成并经认真修改后,才冠以《雪国》于1948年汇集出版单行本。

川端康成赏析

《父母的心》是日本著名小说家川端康成写的一篇小小说,它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的一颗崇高的爱心。

小说字里行间既表现了浓浓的爱心,又流露出淡淡的哀愁,充分展示了文学作品情感复杂多样的艺术魅力。川端康成以他惯有的柔腻的纤细笔触,描写了在一艘轮船上发生的至亲至爱的故事。

在这里,无论多么优越的条件,也割不断父母对子女的情愫。“我们已经没有能力扶养这四个孩子了。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决不会把他们扔了”,没有豪言壮语,却也掷地有声,只因为有亲情的力量、爱的力量!川端康成无论是泼墨描写浓浓的亲情,还是轻点丹青流露淡淡的哀怨,总能扣动读者的情弦,引起强烈的共鸣,展示其大手笔的魅力。

“父母”的“心”的含义至少包含以下三层意思: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对长辈的孝心;对晚辈的爱心。

川端康成介绍

川端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1899-1972),日本文学界“泰斗级”人物, 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1968年以《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成为继泰戈尔和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之后亚洲第三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1899年6月14日生于大阪。毕业于东京大学。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他被称为“参加葬礼的名人”。一生多旅行,心情苦闷忧郁,逐渐形成了感伤与孤独的性格,这种内心的痛苦与悲哀成为后来川端康成的文学底色。 他一生创作小说100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 川端康成善于用意识流写法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因写《伊豆舞女》而成名。

川端康成的名字早已记录在菊池奖(1944)、艺术院奖(1952)、野间文艺奖(1954)、每日出版文化奖(1961)的花名册上。1953年被选为日本文学艺术最高的荣誉机关——艺术院的会员。1961年,日本政府即“以独自的样式和浓重的感情,描写了日本美的象征,完成了前人没有过的创造”,授予他最高的奖赏——第21届文化勋章,成为日本文化功臣。1957年,获西德政府颁发的“歌德金牌”。1960年获法国政府授予的艺术文化勋章。

1972年4月16日,川端康成突然采取口含煤气管的自杀方式离开了人世,未留下只字遗书。他早在1962年就说过:“自杀而无遗书,是最好不过的了。无言的死,就是无限的活。”

川端康成的具体介绍

川端康成(1899~1972年)生于大阪的一个医生家庭。10岁以前,他的父母、祖母、姐姐相继去世;15岁时,与他相依为命的祖父也离开了人间。家庭的不幸和孤儿的生活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他的不少作品中都带有一种孤独的情绪。川端康成的文学创作以抒情见长,着意追求日本式的传统美。由于创作方面不断取得成果,川端康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获得多种荣誉头衔和奖金奖章,从1948年起任日本笔会会长,1958年起任国际笔会副会长,1960年获法国艺术文化勋章,1961年获日本文化勋章,1968年10月1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根据《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代表作,决定将当年诺贝尔文学奖授给川端康成,表彰他以卓越的感受、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内心的精髓”。

川端康成犬的赏析

自古以来,这个镇子把狗当作不吉利的动物”“死神的御使”…体现出这是一个传统观念特别浓厚的地方,迂腐,不近人情。“对自己鸿运有信心的人,反而饲养两三只,仿佛是夸耀他们家庭幸福的象征…这家颇感得意”说明养狗只是为了炫耀,为了自己的私心,并不是单纯的爱狗。狗用吠声表达它嗅觉所感到的不安,但非但不被镇子的人们同情反而被当作牺牲品。可笑的是,镇子上的人在狗坟前保佑病体康复,还双手合十,供奉香花。一前一后的态度成鲜明的对比,冷酷的人在面对自己的利益面前也有一颗虔诚的心。狗是死亡的象征,死了人就杀狗,但却又求狗保平安,前后如此矛盾,反映了人们的封建愚蠢。后来市镇发展成了工业地带…让狗殉葬的旧习却依旧被默守着…旧居民和新来者之间还发生过冲突…上“狗坟”的人却源源不断。时代在进步,封建落后的地区也发展起来了,但传统旧习却依旧承袭了下来,政治经济等等大环境的变化并没有抹掉人民的劣根性,落后文化并没有与时俱进。因为狗发生新与旧的冲突,由小见大,具有象征意义。

“多亏现在的人都成了傻瓜,狗也能轻松地活着…”显示出了纳凉客的冷漠无情,但是孩子却说“我总觉得嗅到了一股香味儿”说明孩子还没有被同化,他还是单纯无邪,天真善良的,但这样的孩子最后被狗“杀”,这种戏剧性的安排,引人深思。后文狗逃跑了…母亲微微露出忧郁的神色,为悲剧结局作了铺垫,也和前文她使劲拽着儿子的手催促他快走呼应,这样的安排环环相扣。

一段母子之间的温馨场景描写反映出了母子间的亲昵,家庭的和谐,刻画出了生活在底层的人民平淡的小幸福。两次“将体重托在母亲的手上”,一开始的左右摇晃,后来茫然地失去了自己,这里我觉得一定程度上也暗示了结尾的悲剧。失踪的狗出现了,丈夫“大畜生!”再一次体现出当地的人们对狗的轻视与践踏。

最抓住人心的最后两行字,写孩子啪嗒一声摔倒在地,脑袋撞砖,哭不出声。狗飞跑过桥,像魔鬼似的逃了。因为死亡而杀狗,而这里狗造成了死亡。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因果报应,是一种天意一种轮回呢我觉得这和川端康城的佛法思想相契合。狗和生死相关,生命那么沉重的话题在这篇文章里映射到了狗身上。以小见大的手法隐藏着很深的寓意。那只狗两次逃脱象征着什么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打破旧习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狗的命运无疑是悲哀坎坷的,这是不是说明想要有所改变有所进步也是很艰难。但依旧不妥协,奋力摆脱一切,说明尽管现在是悲惨苦痛的,但未来还是有希望的,明天是有美好的可能的。最后狗造成了死亡说明了什么呢一切的改变进步都是需要付出点代价的,小男孩的牺牲能否换来人民的觉醒这也是个未知数。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