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7篇与自己和解经典美文,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与自己和解经典美文
一只瓢虫,爬上我的书桌。我用一本书去挡它的道,它稍稍愣了会儿,仿佛有点纳闷。尔后它伸出触角,小心地碰了碰那本书。那本书对于小小的它来说,无异于一座山丘。
我以为它要一往无前的,它却放弃了。它果断地转身,向别处爬去。我又用书去挡,它诧异地停下,重复先前的动作,用触角去碰那本书。等它确信自己不能推翻那本书时,突然扇动翅膀,飞到近处的窗帘上。稍事休息后,它从窗缝爬了出去,回到了大自然。
我在心里祝福这只瓢虫,它很聪明,懂得适时放手,与自己和解。
我们,有时却不及一只瓢虫。
认识一个叫荷的女子,才华横溢,是一家出版公司的顶梁柱。白天,她奔波在各个图书市场、搞调研、写策划方案。晚上,她约稿、写作、画画。常常文章写完,画画好,窗外天空已发白。
“累,真累。”这几乎成了她的口头禅。她没有时间完完整整听一首音乐,没有闲情去看一部电影。更遑论听听花开的声音,看看云飘的`样子,她甚至没有时间好好谈一场恋爱。
也知道这样的日子,过得很不是滋味,整天憔悴着一张脸,未老先衰。她说:“我一天不努力,也许就被剐人甩得远远的了。”重重压力之下,她变得越来越不快乐,最后,竟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一天,她趁人不备,跳了楼。
生命之弦,原有它承载的极限和底线,绷得过紧,势必弦断。
人生旅途中,我们不妨放缓前行的脚步,主动与自己和解。从一棵一棵的梧桐树下走过,从大朵大朵的美人蕉旁走过,倾听小麻雀们排着队在树上唱歌――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自己与自己美文
有句俗语:自己与自己过不去。
当自己突然明白,还有两个自己与自己对影成三人,那两个自己则相互挟持左右着自己。
自己与自己充满了内心的困惑:一个自己要知足常乐,淡泊致远;一个自己要不懈追求,突围展翼。一个自己像树上的乌鸦,叼一块肉;另一个自己则是狐狸,哄骗树上叼肉的乌鸦,花言巧语。
自己也想栽种葡萄,另一个自己又说葡萄是酸的。
自己很自己的时候,常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自己不自己的时候,信仰萎缩,灵魂自溺,生命充满了负面的.意义。
更多的时候,自己通常被夹击在两难之间,口念俭朴度日,心却渴盼福禄寿喜;心想诚实劳动,无私奉献,遇事则陷入一己的恩怨得失;明知该崇敬人格与学识,遇利则看人眼色耽于媚欲;深知该实事求是,公道仗义,利害却胁迫你口是心非,言行不一。
自己设公堂审判自己,自己与自己打着官司。宁静状告躁动,躁动闹醒沉思。时而这个自己大打出手,时而那个自己防不胜防。这一场这个自己走红,那一场那个自己盈利。最怕两者呼应,合谋煽起寒火攻心的顽疾。
总在为难自己,总在残缺自己,恰恰是因为,许多时候,我们常常不能成为自己。
与过去的自己和解作文
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幸福的人用童年快乐一生,而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红尘中的每一枝生命,都是沙漠中缓步前进的苦行僧,而那些生命中的黑暗、梦魇,恰如影射在茫茫戈壁上的影子,步步紧逼,纠缠不休。但是,当正值晌午之时,灿烂的阳光穿过浑浊的阴云,倾洒开一片明朗,你会惊异地发现:昔日长长的黑影,竟慢慢缩回脚边。
人生何不是如此呢?我们所恐惧的、所逃避的,恰是蜷缩在过去的自己的影子,以至于一辈子都无法抽身而出。
著名演员陈乔恩在一次访谈中坦言:儿时家境不好,母亲脾气又急,经常打她出气,甚至到了后来,她一听见母亲的脚步声就害怕不已。本就难以强硬的性格更是在无数次伤痛中被削去棱角,只剩惶恐与软弱。说到这里,这位妆容精致、风姿绰约的女性禁不止潸然泪下。不难看出,童年时被粗鄙的语言、狠戾的打骂所烫出的疤痕,让她终生难以痊愈。
固然,原生家庭的影响,躲在童年时期的每个角落,但是,在角落的缝隙里,总会有光透进来。随着国产悬疑剧《隐秘的角落》的爆红,被誉为“中国东野圭吾”的紫金陈,再一次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让我们在最炎热的夏天触摸到了最冰冷的现实———原作中朱朝阳的人物形象,其实就是儿时的他。但不同的是,紫金陈却在踽踽独行的岁月里,用文字弥补了未尝得到的父爱,与过去那个卑微的自己握手言和,完成了人格与灵魂的自我救赎。
由此观之,少年时代的孤独、无助与彷徨,会把一个羽翼未丰的`孩子推向绝望的深渊,惟有将这痛苦的折磨从心中连根拔起,彻底丢掉,心怀足够强烈的信念与梦想,才能解救自己,才能从逆境中拾起蓬勃向上的伟岸力量,才能抛下背后重重黑暗,去追寻黎明时分的光芒。
罗杰斯亦说:“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是一个方向,而不是一个终点。”没错,也许它就是一场且行且珍惜的漫长修行。在这期间,难免会遭遇困顿,途经迷惘,陷入执念的怪圈中难以自拔,但是,当在一个霞光微醺的清晨,默默回首,你会发现,所有的伤疤都已愈合,所有的黑暗都已消散。这世界并不坏,不要背负太多,该放就放下吧,请好好爱自己。
一切都是成长,包括热泪盈眶。岁月里的磨砺,深夜中的蜕变,终将带走我们眼底的风霜,让我们变得更坚强。有舍必有得,在漫长的自愈后,它们终将成为一把利刃、一身铠甲,保护着我们默默前行。
最新美文:与自己独处
忙碌的生活里,我们总是一件事情接一件事情的忙,渐渐地忘记了我们最重要的一个朋友——我们自己,是的,就是我们自己。
在失业的那段时间,我总是一个人发呆,我总是问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到底怎样才算满足。我感谢那段失业的时光,是那段昏暗的岁月让我从忙碌的.、木偶般的生活中跳了出来,与自己交朋友,至少我更清晰的知道我想要的是什么,也越来越能明白书中的那句话:平静的时刻越多,幸福感和成就感也会越多。
所以,我现在所投身的工作中,已经很少去跟人争论一些浮生屁事了,也不会去与人计较高低贵贱,在团队中,我热情奔放,努力配合完成工作,工作之外,我更喜欢一个人看书,喝茶,听音乐,发呆也无所谓。
偶尔,我也会写一些文章、字句,尽管拿不上台面,也只当记录心情。在文学中,我明白了很多道理,在没有成功的时候能够读到书中主人公的成功喜悦,在不孤独的时候读到书中她的孤独感受,读懂了书中主人公的每一次犹豫,我都能在下一个十字路口处更加坚定。
这世界有三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一是吃进胃里的食物,二是心中的梦想,三是读进大脑的书。
读书是最好的与自己相处的方式,他不至于会让你发呆,也可以建立审美意识,拓展知识体系。
与自己独处的时间越多,越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前进的脚步也会更加坚定!
真正的“和解”
近来,“与自己和解”已成为网络热词。当人们纷纷灌下这一碗看似美好治愈的“鸡汤”时,却鲜有人去挖掘这种和解背后所隐藏的软弱怯懦的人心。在我看来,与自我生命真正的和解,恰恰来源于一生中和自我的冲突与不断的挣扎。
王小波曾言:“人们的所有忧郁都来自于对自己无能的愤怒。”在现代社会个体全方位的曝露,与无处不在的竞争与比较中,这种无能显得无比明白尖锐,而忧郁与愤怒则更为烧灼痛苦。然而改正又在层层“玻璃天花板”之下,显得十分艰难。于是人们开始逃避不完美的自我,“与自己和解”、“接受你自己”成了最好的托词。人生最为重要的部分――“于臭腐之中孕育全新的自我”的过程――被他们忽略了。对于“改变”、“完善自我”这一艰难困苦过程的恐惧,使人们停留在原先的自我之中,碌碌无为,停滞不前,过着福克纳小说中“如同从车的后窗望去,看见其流逝却无能为力,抓不住任何东西”的人生。这也恰恰是现代的“佛系青年”的内心真实写照。
但是这份忧郁与愤怒终究是逃不开,抹不去的。它蛰伏在内心深处,一旦人们胆敢回望,便照出一个无比疲软的,走兽一样的人来,于是人们越发憎恨自己。这种暂时“和解”的背后藏匿的是更尖锐的冲突,与更深的绝望。
与自己和解的唯一通途,即是“不和解”。这种对于自我时时的审视与不断的冲突,首先,是我们提升自我,改正不足的第一源动力。这一点毋庸置疑。更为重要的是,和自己抬杠,找茬,这一别扭的过程,一步步袒露了你真正内心认同的“自我”的样貌,并促使现在的自我一步步靠近它。这看似纠结辛苦,但实则是充满希望的`幸福旅程。在现代五花八门的“伪个性”,“做自己”中,这种在自我冲突之中,按自己的心意一点点完善自己的过程最为脚踏实地,也最能让人感到沉甸甸的意义。在“情人般的争吵”与随即的改变之中,我与“我”才能生出感情,达到“和解”。若是前途渺茫,改变很难,也无需担心忧虑。正如胡适先生所言,“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在余华《活着》的序中曾写道:“世界上最感人的友情是人与他自己生命的友情。他们互相怨恨,又互相感激。一同奔波劳碌,又一起归于尘土。”这种饱满的友情,诞生于一生的“不和解”之中。虽一路走来,得失难量,但在这辛苦纠结的一生过去之时,回头望去,正是那一个我想要成为的“我”站在终点,也算件幸福的事罢。
初中作文:自己和解
我们有时会不由分说地讨厌一个人。
这人可能是电影或影集里的角色,或是活生生在我们周遭的人。
讨厌的原因有很多种:她太幼稚了、他太情绪化、她太爱撒娇、他太讲人情。
一些其实没有碍着别人的、他们自己的个性或是做人处事的规则。而这讨厌的程度有时强烈到连我们自己都控制不了,讲起来总咬牙切齿、气到青筋猛暴。
你有没有想过,这些让自己这样反感的个性特质,之所以牵动我们特别猛烈、分外深刻。
也许,是因为我们嫉妒着可以明目张胆表现出来的他们。
在我们的性格某个部分里可能也存有这样的特质,只是我们无法坦率的表达、只是我们不能在人前自然而然地展现。
所以,你讨厌的,其实是某部分不想让人看见、自己也不能容忍的、不能坦然接受的自己。
我们常常自己都不太了解自己,特别是在年纪还轻的时候。
小王子当初急着离开自己的星球,离开带给他太多压力的、但对他来说却是独一无二的玫瑰时,并不明白,有一天,他会再也见不到星球、再也见不到玫瑰。并不明白,有一天自己会如何强烈思念曾经强烈想逃离的所有。
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总是急着想成为谁或逃离些什么。
所以,下意识寻找一个又一个的目标。透过饥渴模仿这些对象的'打扮、口气、行为、说话方式,甚至是看过的书、电影,希望自己也可以成为那样闪闪发光的人。
但长到够大了的我们才会真正明白,原来我们并不是想成为模仿的那个对象。
我们只是不想要再当一个太过平凡的自己,只是希望能够跟现在的自己不一样、只是希望自己也可以受人瞩目。
想要让别人看得起自己,就只是这样而已。
在无法遏抑的比较心态驱使下,好的影响自然会鞭策我们不断努力向上,期望终于有天也能如同假想对手般甚至更成功。但人有惰性、而且最会维护的不外乎就是自己本人,当打败不了假想敌时,嫉妒、仇视之心难免如恶般向胆边生。
有时,你会做出一些连自己都瞧不起的行为,企图去阻扰或破坏别人的成功。
于是,在年轻的岁月里,留下了一些连自己也无法回想、更想刻意遗忘的污点。
时间推着我们往前走,在越来越多的成功、失败之间游走,我们学着一次次地爬起又跌倒,最终才体会出这样一件事:“别人有更棒的成就或荣耀,并不表示他们比你还重要。”
每个人都走在自己人生这条独一无二的道路上,心中有各自不同的时程表与价值判断,当然也各自有着来到人世走这一遭的生命意义和存在理由。
站在人生终点线时,成就与荣耀最终不是靠名气或财富来定夺,而是自己的心能否平静圆满。
很多年少时错过的曾经、抹不掉的污点,最后能够圆满了都是因为时间。
在做错的当下、留下污点的那一刻,也许,时间起不了什么作用。
但是,时间一拉长,当下放不下的都放下了,当下过不去的都过去了。
时间让我们长大了,圆融了。
懂了很多事情之所以不完满,是因为当初的自己就不完满。
时间最大的魔力就在于,当初的痛彻心扉,成了现在的云淡风轻。
懂了的那一天,我们就不痛了。
懂了的那一天,我们就完满了。
懂了的那一天,我们终于能够和年少时的自己拥抱、跟自己的青春和解。
夜,是我唯一慰藉的故由。
每说一句再见,离死亡就近了一点。最幸福的,莫过于,在有生的时日,一人,书卷莫离,音调不弃,周身散逸着绮丽之光,不为照亮世界,只为慰藉优柔的心不再惆怅慌张;一猫,古灵精怪,乖巧可爱,思绪奔涌时,她会一跃窜上桌案,用她毛绒柔嫩的脚趾随性地写下此刻的奇思妙想,困乏安眠之时,则懂事的蜷曲在你的臂弯,仿佛随着她的呼吸就能感受到快乐的距离和生命的韵律;一城,春华秋实,夏末雪霁,随晨曦唤起,伴斜夕沉寂,以自己中意的生活方式和风格情调,将余生有节奏地磨蹭。
时代每分每秒都在快马加鞭的进步,然而,万恶的旧社会的魂影依然滞停不散,或许一万年也不会过去,只要有压迫,就会有阶级斗争,有了批判斗争,国家自然不会繁荣太平,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不会提高,社会当然更不会安宁和乐。凝视路口,鱼龙混杂的街头依旧人头攒动,没有恒久的情谊,只有永恒的利益,似是一句真理,古往今来透彻地渗入在每个龙的传人的骨血,或许这就是聪明和智慧的区别,聪明的人往往不吃亏,而智慧的人却深切的懂得吃亏是福,难得糊涂的真谛,人们纷纷引以做聪明人为豪,不断算计着接触的人,千方百计,绞尽脑汁,谁也不愿做别人眼中和自己心里的“笨蛋”。非常有力的一个例子是,曾有记者非常不解地问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你们那么多人,为什么不试着抵抗,幸存者的回答令人唏嘘不已,他说,冲上去的第一个人是一定会死的,人们都非常清楚地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抗。于是,便有了日本侵华时的五个日本兵就可以屠杀两千丝毫没有捆绑的中国人的瞠目之事,一个人也许是聪明,而二千人在一起则是二千多头聪明的猪而已,令人哀叹,再无其他。
日薄西山的光景,路上的途人都虚化成了流动的影,百鸟眷林,都各自找回自己的巢去了,自家趁着喧嚣尘埃待定的时候,独自踌躇着,不觉中,一群古城墙占据了视野。前朝的旧迹,走在将毁犹存的城墙上去,青苔从砖石的缝隙中执拗地生长出来,炭灰更加映衬了翠绿的顽强,环绕一周,恰如走过了一个纪元,行得倦了,便将肢体平放在城墙垛口之间,任亘久不变的风拂过耳畔,参透着永远同现实的时差,其实,我们没有老,只是秒针太勤力。
尘俗繁重,不被他人理解领会,是非常正常的事,众生繁芸,又怎能被每个人所懂得,无需被大多数人明了,那些非要讲出来的领悟,都是糜费时间,等同于慢性自杀,多和一个频道的人在一起,你会发现,生活原本是件开心惬意的历程。烟囱里米白的废物平和的鼓动着,书案上的咖啡也轻盈的氤氲着,昨夜的积雪温顺的伏于屋顶,就连街上擦肩的行人也骤然间相互亲善了许多,一切在这个冬日午后的阳光里都变得那样的柔亮唯美,宛如逝去爱人的脸颊上残余的温存,自家愿肋生双翅,飞至钟楼去化作一根时针,只为将这不忍掠美的时刻永久封存。
在日复一日里,与自己达成和解。
凝眸处,残阳如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