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不需要格式啊,按照你做笔记的习惯写就好了。比如,你可以写一些关于这篇文章的结构,你还可以写一些你关于这篇文章的思考。总之,读书笔记是没有格式的,完全按照个人的习惯来写,你觉得怎样写读书笔记合适就怎样写。我在说说我是怎样写读书笔记的:
1.有比较,我喜欢用表格的形式比较异同点!
2.有总论点或者分论点,我喜欢用树状图!
3.小说人物,我会画一个人形图案出来,把他的优缺点长短处都列上,再写一些我对这个人物的看法!…….总之,写读书笔记完全是个人习惯的事情,没有任何的格式要求
首先阅读要找你自己感兴趣的书去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之后合上书,要给自己提几个问题。这本书讲的是什么事儿
呃,用什么方式讲的
你觉得这本书有意思吗从这本书学到了哪些有用的知识
读完书要有问题,解决了问题你才能获得了提高。
阅读笔记就是围绕着你自己刚才提到的这个问题来写。阅读笔记最重要的是要提出问题,最后对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甚至也可以说这本书写得不好,提出自己的观点。你的观点要新颖,能自圆其说。
收集好词,好句,好段,可以根据长短划分,也可根据含义划分,阅读笔记要时常复习哦
读书笔记
书名:
作者:
文章背景:(可有可无)
好句好段摘抄:
【1】
【2】
语言赏析:(可有可无)
读书心得:(重点)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二)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三)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四)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五)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六)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七)简缩式。为了记住、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把阅读过的文章中的精彩片段摘抄下来,并写一写自己的读后感。
提起数学做笔记之前在MO搜了很多相关内容,自己也一直记笔记,但是发现有几个问题:
听课来讲,记会影响听。经常老师讲的话记不全
看书直接在书上写最后只是零星的东西。把书抄一遍也不太可取,那么该记点什么
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实验,也进行了许多改变:首先,把记笔记的本子换成了活页纸,一般用B5的。这样一个好处是可以随时在已经做好的笔记中插入一页。不过随后这个也有些问题:有横栏的纸写不在一行的东西时觉得背景碍事,而白纸又对不齐。后来解决方案是 先用活页纸写,再用白纸重新写。那么为什么要重新写呢 这是因为现在看书有一个新的要求,不能只是我懂了,还要讲出来给大家懂
。 而之前做笔记无非就是抄老师和抄书,很少思考整体逻辑,总在证明或其他的细节上。从而可能过了一段时间还记得一个定义或者一个定理里的细节,但是这一节内容讲了什么,为什么要讲这些而不讲那些可能说不上来,可能你会觉得这是讲课人才该做的,并且很多讲者也未必知道。而自己看书的过程是自己给自己讲的过程,于是我把第一遍看作是学,把第二遍看成是讲
,学时就普通方式做笔记,而讲时就要用板书或者更启发的方式来写笔记,因此第二遍用白纸记更容易发挥。做数学笔记的目的是学,不仅是记录,要说记录当然不如一本书全,那为何要做笔记做笔记重要的是有自己的东西,自己的理解,自己对文本的诠释。誊写应该是做笔记这个系统工程中的第一步——熟悉材料。很可惜现在很多内容也只是进行到了下一步组织材料使其有结构。 讲者更像一个演员,材料只是剧本,一个“证明”过程就好像是剧本中的一个“打”,如何打要看讲者的表演,而能否挖到剧本里更深层次的联系和内涵又是讲者的个人能力。 一个演员的自我修养可能也适合学数学的人。放两张图,笔记做得丑陋黑色笔记是基本材料。框起来的是这一部分的小标题或中心,箭头是它们直接的联系,还有一些是突出的东西,比如最终结论,重要定理,典型技巧等等。熟悉范畴论的同学可能猜出来,方框就好比对象,联系就好比态射。确实可以这么想,不过还做得不够,还想把自然变换,态射间的关系,n-范畴的思想应用在做笔记过程中。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上面的东东。阅读感想呢就是写一些你读过这篇文章之后有什么观点,有什么看法,以及对作者有什么评价。或者说如果是你该怎么写这篇文章之类的。
你好,阅读笔记是在读书时记录的笔记,主要应该包含书中的好词好句以及读书时产生的一些感悟、感想等等
1、读了什么书或文章,作者是谁,什么时间写的或出版的。
2、书或文章的内容梗概。
3、书或文章中最使我感动的人或事,或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内容和有教育意义的格言警句。
4、读后的感受。
5、还有什么有待解决的问题。以上几方面不需要面面俱到,书名(或文章标题)、作者应当说明,第3和第4项必须写,其余两项可看情况处理。
1、《小橘灯》
《小橘灯》是作家冰心创作的散文,是其晚期代表作品之一。
文章形象地刻画了一位在艰难的生活逆境中渴望光明的善良坚强的农家少女的形象。作者从小处着手,选取了小姑娘打电话、照看妈妈、与“我”攀谈、做小橘灯送“我”这几件平凡的事情。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将一个早熟、坚强、勇敢、乐观、善良、富于内在美的乡村贫苦少女的形象描绘得有血有肉、惟妙惟肖。
作者在叙事之后所写的一段抒情文字,是全篇的点睛之笔,它深化了主题,揭示了小橘灯的象征意义——象征着蕴藏在人民心中的希望和火种,象征着光明。
《小橘灯》一文,既承继了早期作品的特点,又表现了冰心对旧中国的控诉,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这使她的作品注入了新的、充满活力的精神力量。
2、《背影》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
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3、《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
另外,文中热烈赞颂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4、《爱》
《爱》是张爱玲创作的散文。该散文讲述了一个女子想等待自己的爱情,却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悲惨故事。这个故事是真的,是张爱玲在与胡兰成新婚时,听对方讲起的。
《爱》的魅力便在于从这份悲凉与无奈中营造一份美感,获得一种彻悟。“月白的衫子”、“老了的时候”、“无涯的荒野”以及短短数百字之内竟用了七个“没有”,这些貌似没有感情色彩的措辞更加重了文章的悲凉之意,烘托出“爱就是命运”乃至“生是命运”这一主题。
5、《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是近代思想家、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此文记述了鲁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事,充满了尊敬和感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惦念以及对年幼无知的时光的深切怀念。
全文语言平实形象、处处流露着真情,在丝毫不带造作的叙述中,将读者带入到了儿时作者的世界中,令人觉得特别可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