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
文/边峰
我点高香敬神明,解我心中意难平。你喜欢去寺庙吗?那你,又知不知道?在这里,并不是每一双合十的手,都有所求。有的人,不过是为了等那一瞬间钟声罢了。因为,那钟声能抵离愁,也能抚平太多褶皱。那些褶皱可能来自于三年前那个冬天,也可能来自和生活中的,不确定纠缠的每一天。可新的一年来了,继续被焦虑裹挟,未免对自己太亏欠。所以,应该说走就走,去寻找舒缓的味道。
比如,常州的天宁寺,在这里,你可以闻到那支还未燃尽的檀香。比如清晨的五点半,闻到西府海棠释放出酝酿一晚,细腻清甜的花香。焦虑,在这大片的海棠花海里,存在感为零,因为光,会驱散所有黑暗。难遇的双春年来了,没什么可以赠送,希望我的文字伴着钟声和海棠花香一起,予你一分钟安静,然后一同默念:癸卯年,欢迎光临。
对于美食,常州人有种朴实而低调的热爱。有人说,常州人很善于发现美食、制作美食,在被他们称为常州地方菜的美食谱系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属于常州所特有的味道。来到常州的横山桥镇,这里历来都是以各种豆制品出名,大名鼎鼎的横山桥百叶,就是不少常州地方名菜的主要食材。既然提到了豆制品,有一样食材很特别,个头不大,却被大家称为常州一绝,那就是有名的豆斋饼。
横山桥镇新安村的刘师傅一家,有一门制作豆斋饼的手艺,远近闻名。
“老常州人口里说的豆斋饼,指的是要通过传统手工完成的,是老工艺了。现在市面上也有很多豆斋饼,是通过现代化生产流水线做出来的,这种豆斋饼闻起来,那个香味就比传统手工的差一截,吃到嘴里,味道也就差很多了。我们常州人,特别喜欢吃这个传统手工制作的。”
豆斋饼虽是小小的一个,但是凝结的心血一点都不少。尤其是这个手工制作,每一步,
讲究的都是手上的功夫。
“它(豆斋饼)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原材料是要用饱满的嫩蚕豆,这个豆子买回来以后,要先分拣,不能直接用的。老的、坏的、烂的、颜色太深或者太浅的,都分拣出来,弃之不用,如果有一个混在嫩豆里面,就会影响整个食材的色香味。”
豆斋饼的制作中,最关键,也是最考验手艺的,就是上炉烘烤。这个步骤,也因为其制作的特殊工艺,而被称为:点豆饼。只需要借助一个小小的漏斗,和一根竹筷子,手艺人们就仿佛是在用画笔一般,在圆形的平底锅上手绘出了一幅,属于豆斋饼的美妙画卷。如同横山桥的百叶那样,做好的豆斋饼,本身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味道,只有些淡淡的豆香味。也正是这样的朴实无华,才能让它和各种各样的食材搭配在一起,尤其是和常州人在这个季节最爱吃的江鲜一起入菜。
“比方说把这个豆斋饼和新鲜鱼虾放在一起蒸煮,老的常州人,可以不吃鱼虾,却是一定会先把豆斋饼吃完,为什么呢?因为蒸煮江鲜的时候,鱼虾本身的鲜美肉汁被豆斋饼吸收了。那么这个吸收了江鲜精华的豆斋饼,就变得比鱼虾还好吃了。有很多老乡,在广东、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方务工的,很早就离开常州,外出讨生活的。他们在外地吃不到,回来以后,是一定要把所有口味搭配的豆斋饼吃上一遍才过瘾的。”刘师傅靠着制作豆斋饼,将一双儿女全部培养成才,并且进入到了国家体育队。如今已经六十多岁的刘师傅,已经退休,悠哉的享受着幸福的晚年生活。但每逢儿女回家探亲,都会亲自动手制作豆斋饼来满足他们的味蕾,因为这一口豆香,就是常年在外的儿女对于家的期盼。
漂洋过海只为了更好的重逢,毅然前行只为了更好的蜕变。乡愁藏在微笑里,也凝聚在拼搏中。身体和灵魂,总渴望流连于未知,我们也将更加坚定心中的热爱。小小的豆斋饼,兜兜转转地流传了数百年的时间,在常州人的生活中,拥有不可替代的存在,也是常州人最熟悉的家乡味道。
在连云港城南,藏着一座安静的古镇,名为板浦。一百多条弄堂,连出一部《镜花缘》,白发老人的收音机,呢喃着一段海州小戏。细雨中,偶遇一朵睡莲,茶馆二楼推开窗,别有洞天。乘摇橹船,滑过碧波,木浆点破河水,仲夏垂柳如眉。夜幕降临时,淮海戏的曲调在水路上回荡。在这柔情蜜意里,小镇惹了骤雨,点亮一盏河灯,让它随心愿漂流。今夜,雨水晚来急,留在眼里,落在板浦。
李师傅,连云港板浦镇人,从二十八岁开始做板浦凉粉。每天下午三点,李师傅都会和老伴一起,到镇上的集市上去卖凉粉。板浦凉粉是板浦镇的特色小吃,它形体光滑富有弹性,入口爽嫩,滑而不腻,在苏北极为有名。用豆类或者是山芋的淀粉,加适量清水稀释成糊,煮熟后冷凝成块,俗称“凉粉”。连云港的凉粉种类很多,有豌豆粉,绿豆粉,山芋粉等。爽口、清香、味浓,凉粉的制作各人有各人的窍门,往往秘不示人。
“火候要掌握好,火候如果掌握不好,煮出来的凉粉,要么太软,要么太干。”每天早上七点,李师傅夫妻两就开始了制作板浦凉粉的一天。把上好的东北绿豆放入水缸中泡水洗干净,一遍遍反复的冲洗,不仅为了洗去污渍,更是让绿豆充分吸收水分。放入搅拌机搅打成豆浆,用滤网过滤掉豆渣,沉淀豆浆两个小时。制作凉粉最关键的步骤就是烧制过程,小火慢慢熬煮过滤后的豆浆,期间需要不停搅拌,直到提起勺来,豆糊浓稠至片状。
对于火候的掌握,李师傅最有经验,火过旺则容易焦糊,火过小则口感无味。看似简单,实则凝聚了李师傅三十多年的坚守与坚持。“三十多年以来,吃了很多苦,才磨练出这一身手艺,来光顾的,大部分也都是几十年的老顾客,他们吃的就是这几十年不变的老味道。”
凉粉的吃法一般有热吃,冷吃两种。热吃,是把凉粉放在烧热的平底油锅上略微煎一下,等底部有一层焦黄的皮后,取出切块食用。冷吃,即将凉粉直接食用,根据顾客的口味放佐料,如放酱油、香醋、麻油、蒜泥等。喜欢吃辣的人,还可以加入一些辣椒酱,可谓是风味独特。“我家两个孩子,早年间都去了省城,在那边读完大学后,都留在了当地生活。如今
他们生活条件都很好,也不会来学我这些手艺了。再过几年,我就做不动了,这份手艺就没人传下去了。以后吃到嘴里的,更多的都是机器流水线生产的。”
人生坎坎坷坷,太阳晨起夕落。所见,所不见,皆不如心之所向。从青涩少年,变成了暮年老人,李师傅夫妻两也慢慢的快干不动了,一儿一女都在一线城市工作生活,二老十分知足。但是在老人的心里,还是有那么一丝的牵盼,希望有一天,当孩子们老了,能回到自己身边,把这手艺记录下来,接下去,传承下去。让这板浦凉粉的味道顺着舌尖,一代代的传袭下去。生活跌跌撞撞,月亮夜升日沉。所遇,所不遇,皆胜于梦之所求。
作者简介:
边峰,本名肖登武,七零后,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