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留下的划痕
我57年随父亲从四川德阳到贵州贵阳,进入甲秀小学读五年级,虽然只有两年的碰闯,却在少年时光留下深深的一笔。当时年少,作业不多,所以现在满脑子里存留的,早已不是语文和算算算了。我们的学校位于城市中心地带,穿城而过的南明河终年不息的呵护着它门前的绿茵。当时学校门前的路很小,周围没有多少人家,实际上就应该称之为河边的小路,小路弯弯曲曲,放学后引导同学们去河中戏水。当时整个贵阳城市规模不大,学校及附近山清水秀、河边杨柳依依。当时河水很干净,有很多水草,河床较浅,流水无声,不时有人驾小船,展鱼鹰,或者撒网捕鱼,吸引众多旁观者。
那个年代在学校,我们上课都很听话,老师常常要求我们背手、挺胸、收腹,端端正正坐下听课,放学之后当然就该放松放松了,我们大都喜欢在河水中清醒清醒。河边柳枝下小小的鱼群常常和我们争欢,偶尔一种“蚂蟥”爬在谁的身上,一定会引起不小的轰动,在众多同学面前,那有它吸着不放的权利?
当时河边除了有很多柳树外,学校旁边有一颗很大的皂角树和线秋树比较引人注目,也不知道是那一个同学出的主意,在秋天游泳之后,同学们会坐在河边的小石头上,吃皂角种子里那一层透明的膜、吃线秋树上长长的东西包裹着的那些种子。透明的膜很难获得,没有什么味道,有一点弹性,象无色无味的口香糖;线秋的种子外面包裹着一些短小的绒毛,味道象瓜子,我想拿回家炒一炒一定很香。其实这些东西并不重要,同学们聚在一起追求的是那样一种“自在”!
当时我们家住观水路靠近水口寺一侧,旁边是老贵阳最早的电厂。我们家不大,好像以前是房主家佣人住的小屋,有一个小楼,每月三元的房租,房子旁边房主让我们种了一小片菜地。房子的男主人是“地球化学研究所”的一位工程师,女儿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任教,她曾想让我学会标准的英语发音,女婿后来去联合国工作。他们家客人很多,记得有一次去他们家做客的一位老奶奶,很友善,让我坐在她的身边,给我讲圣经里面的故事……
他们解放以前就很富有,善良、有学识、受人尊敬,附近很大的一片过去都是属于他们家的。他们自己住一栋小洋楼,周围有很多花草、葡萄藤、苹果树、梧桐树,绿树成荫。在他们家后面也有一个小小的花园,静悄悄的,记得我曾经在这里背着家人,把火柴头塞进笔筒里点燃放炮,轰的一声炮弹就发射出去了,其实非常危险……我们家这一片周围都是高大的梧桐树,小鸟择木而居,环境优美。后来这一片土地都纷纷被一些个人和单位分割出去,种上了一些高楼、加宽了道路,我偶尔经过这一片曾经熟悉的土地,已经找不到那些熟悉的影像,也曾有一些“乡愁”,也想回到过去那些朴实无华的岁月。
我从家出来到学校需要二十多分钟,那个时候所有的学生都是自己打开门出去,饭前一定会回来,家长都不用担心,我们不管风吹雨打、不管寒暑轮替,一步一步的成长。甲秀小学校附近是甲秀楼和翠微园,甲秀楼建在桥上,小桥贯通两岸,桥南有翠微阁,遥相呼应。甲秀楼分上下三层,以白石为栏,是贵阳历史的见证和标志。楼内有一些古人留下的笔迹,楼旁常常有一些习武之人交流功夫,我的武术师傅曾经也常常在这里传授功夫,所以它在我的心中还存在另外一种难以磨灭的情结。
翠微园是一组古建筑群,雕栏石刻,古人怀旧,记忆着时代的变迁。而我记忆中最深的是这里的一个很大的“石乌龟”,它被一块很大的石碑压住,传说这是因为它与水口寺的那个“石龙船”争斗,惊动了正在“仙人洞”下棋的仙人,仙人用手中的棋子打碎了“石龙船”,又压住了“石乌龟”。
还有好多故事我都记不得了,老师那威武的形象也在我的脑海中渐渐消退,但当时学校门口一个卖糖人的小贩却让人念念不忘。同学们称卖糖人的小贩叫“唐老者”,他把糖融化后先做一根小管,象吹气球那样吹小兔、吹小猪、吹龙蛇,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食材做各种各样古装的面人,其技艺之高超,今人不及!同学们也喜欢看他游泳,其姿势特殊,不是“蛙泳”也不是“自由泳”,其单臂交替,前伸平划,动作缓慢,身体却移动很快,很想念他!
我们的小学同学大都没有读多少书,当时国家很穷又是灾荒之年,所以大多数同学都在为家中的生计抗争,所以毕业之后我们渐渐地来往少了。记得我们同学中有一位姓杨的同学,很聪明,长不高,我好几次去他们家做客,我们的关系很好,听说他很早就夭折了;
记得我们同学中有一位姓曾的同学,善弹弓,好草医,每天放学,他总能从学校附近那些高高的树上,打下一串“麻雀”拿回家中;
记得我们同学中有一位姓胡的同学,曾经在药店上班,我每次路过她都会和我聊几句,当时我在水城上班,她想介绍我和她的妹妹认识,那个时候我们都很穷,依靠四十多元的工资,每次回贵阳总是来去匆匆,对贵阳的依恋只能够埋藏在心里,现在老了,也不知道她在何处?
学校几十周年校庆,我们班的同学曾经相聚,又是几十年过去了,不知道他们现在何方?忆往昔,那些情景仍然历历在目,怎么能不思念那些少年时光?怎么能不想念这些同学和老师?现在我们都老了,可学校还充满活力,每年都会有很多学生报名,不停的迎接新的生命,很多人为能够进入这个学校尽力,我们为有幸曾经在这个学校度过难忘的时光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