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何其芳早期散文代表?(何其芳早期散文代表散文集)

何其芳早期散文代表?(何其芳早期散文代表散文集)


一、何其芳早期散文代表

《墓》 《独语》 《迟暮的花》 《老人》 《树阴下的默想》 《哀歌》 《梦后》 《黄昏》 《秋海棠》 现代诗歌—— 《回答》 《赠人》 《圆月夜》 《花环》 《脚步》 《雨天》 《罗衫》 《秋天》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成都,让我把你摇醒》 《预言》 《黎明》 《何其芳诗集》 《季候病》 《河》 《醉吧》 杂文—— 《论家族主义》 《谈苦闷》

二、何其芳的秋天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1、主要内容

本文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分别描绘了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和少女秋思图三幅画面。

2、原文

秋天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篷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3、赏析

全诗通过描写幽谷、农家、渔船、牧羊女,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营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秋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抒发了作者向往恬淡悠闲的田园生活,向往与回味美好秋天的感情。

4、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1977),现代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红学”(即对《红楼梦》的文本、作者、版本、脂砚斋评及“佚稿”进行研究的学问)理论家。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原名何永

何其芳本人

芳,出生于四川万州一个守旧的大家庭。幼年时即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是“汉园三诗人”之一。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成名作),诗集《预言》,红楼梦的研究也颇有建树。

三、何其芳主要作品有哪些

何其芳著有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星火集》、《星火集续编》、《还乡杂记》、《画梦录》。

何其芳著有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西苑集》、《论红楼梦》、《文学艺术的春天》、《关于写诗和读诗》、《何其芳诗稿》、《何其芳译诗稿》等。

代表作:

《生活是多么广阔》此诗主要是启发年轻人去发掘人生的宝藏,并勉励他们将寻常的生活与伟大的目标结合起来,以坚实的劳动去接近美好的未来,表现了诗人在新的理想照耀下对生活、对人生意义的全新的理解和感受。

全诗格调明朗开阔,不注重押韵,以朴素流利的口语形成节奏,富有朝气,迸射出对新生活热切希望的火花,有力地传达了热烈丰富的内在希望,令人感到真切。

《汉园集》是1936年出版的三位青年诗人的合集,内收何其芳的《燕泥集》、李广田的《行云集》、卞之琳的《数行集》,收何其芳诗作十七首,李广田诗作十七首,卞之琳诗作三十四首。何诗多吟咏爱情和自然,格调宁静而柔美;

李诗多表现生活中的静态美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朴实淳厚;卞诗或展现旧北京城的生活情景,或抒写人生的孤寂,风格凝练含蓄他们沿着戴望舒开辟的诗歌道路继续摸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是更加注重将东、西方诗学融合的新一代诗人。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何其芳创作的一首广为流传的抒情诗,写于1941年,收录在1983年《何其芳文集》第一卷上。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表达了自己渴望年轻的心情,对新生力量给予了由衷赞美。

扩展资料:

何其芳(1912―1977)著名文艺理论家、诗人、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文学所的“老人”当中,流传着不少关于何其芳的故事,这些文学所的老人是如此的热衷于讲述何其芳,由不得所里的一干新人也竖起毕恭毕敬唯春仿的耳朵;等到这班新人自己也成了老人,他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讲述――就这样,何其芳的故事在文学所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何其芳本人嗜书如命,据他自己的说法是“一生难改是书癖,百事无成徒赋诗”(《忆昔》),“喜看图书陈四壁,早知粪土古诸侯”(《偶成》),即使“大泽名山空入梦”,也要“薄衣菲食为收书”(《自嘲》)。

当年的何其芳家住东单,离王府井不远,那时王府井的东安市场还没有改造,旧书店鳞次栉比,据说每到礼拜日,何其芳就去逛旧东安市场的书肆,天黑时才拉上满满一平板车的书回家。家父说,何其芳晚年“患了心脏病以后,还每每从书店里用拐杖背回一捆捆书”。

我不知道何其芳当年拉回、背回的那一车车书、一捆捆书当中有多少是给自己买的,有多少是给文学所采购的?而且这一车车、一捆捆的指纤书里面有没有宝卷等民间唱本?但我猜想,何其芳不会每个星期天都有空闲去逛书店。

文学所没有人对何其芳拟定的评职称决议案持有异议,因为,没有人不信赖何其芳的学术判断力,也没有人怀疑何其芳会不公正。何其芳给所有的研究人员定了职称,唯独没有给自己定职称,他认为自己是所长做的是行政工作,不应该再享受职称的待遇。

在文学所的传说中,那一次是文学所历史上最没有争议也没有留下任何遗憾的一次职称评定,自那以后直到今天,何其芳一直是文学所人心目中公正与权威的化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何其芳森败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大家何其芳:一生难改是书癖百事无成徒赋诗

《画梦录》、《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汉园集》、《预言》等。

1、《画梦录》

《画梦录》是200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何其芳。

内容简介:坦克开到广场上,许多人围观,开坦克的是一个6岁的小孩,围观的是一群瘪嘴的老人,小孩马上要将坦克。

开到湛蓝的天上去,玩具坦克像真的坦克。

2、《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是多么广阔》是现代诗人何其芳创作的一首新诗。此诗主要是启发年轻人去发掘人生的宝藏,并勉励他们将寻常的生活与伟大的目标结合起来。

以坚实的劳动去接近美好的未来,表现了诗人在新的理想照耀下对生活、对人生意义的全新的理解和感受。

全诗格调明朗开阔,不注重押韵,以朴素流利的口语形成节奏,富有朝气,迸射出对新生活热切希望的火花,有力地传达了热烈丰富的内在希望,令人感到真切。

3、《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何其芳创作的一首广为流传的抒情诗,写于1941年,收录在1983年《何其芳文集》第一卷上。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表达了自己渴望年轻的心情,对新生力量给予了由衷赞美。

4、《汉园集》

《汉园集》是1936年出版的三位青年诗人的合集,内收何其芳的《燕泥集》、李广田的《行云集》、卞之琳的《数行集》,收何其芳诗作十七首,李广田诗作十七首,卞之琳诗作三十四首。

何诗多吟咏爱情和自然,格调宁静而乱孙拿柔美;李诗多表现生活中的静态美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朴实淳厚。

卞诗或展现旧北京城的生活情景,或抒写人生的孤寂,风格凝练含蓄他们沿着戴望舒开辟的诗歌道路继续摸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是更加注重将东、西方诗学融合的新一代诗人。

5、《预言》

《预言》是现代诗人何其芳1931年秋创作的一首诗,后收入《汉园集》,是其中题为《燕泥集》的首篇。1945年诗人出版了自己的第一个诗集,又收入这首诗,并且以此诗作为集子的名称。

该诗是一首抒情诗,全哗搭诗共分六节。诗凯指人将“年轻的神”作为全诗的线索,倾诉了诗人每一刻的情感。

诗歌按照“期待年轻神的来临――为她所吸引――表达自己的爱慕――劝她不要离开――努力挽留――年轻的神走后,诗人遗憾感叹”的顺序,表达诗人真实的内心。

这首诗语言充满激情和幻想,情调婉转,深沉哀伤,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何其芳

一、何其芳的主要文学著作有:

散文集《画梦录》(1936年)、小说戏剧合集《刻意集》(1938年)、散文集《还乡记》猜闭(1939年)、诗集《预言》(1945年)、诗集《夜歌》(1945年)。

以及《夜歌和白天的歌》、《何其芳诗稿》、《关于现实主义》、《西苑集》、《关于写诗和读诗》、《没有批评就不能前进》、《论<红楼梦>》、《诗歌欣赏》、《文学艺术的春天》等。

二、何其芳的主要文学创造形式: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

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于是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

在诗歌方面,何其芳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在散文创作上,他自称“我的工作是在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他善于融合诗的特点,写出浓郁缠绵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颜色和图案,使何其芳散文别具风格。

扩展资料:

何其芳和《星火集》

何其芳祖籍四川万县,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预科,曾发表新诗;1931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35年大学毕业后,他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执教。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于1938年与1944年后两次到重庆,从事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工作。

1945年9月由重庆群益出版社初版的《星火集》分为四辑,收入何其芳1938年至1944年间所写的杂文、报告文学和文艺杂论22篇,并附有“后记”。

第一辑中的《论工作》、《论本位文化》、《论周作人事件》、《关于周作人事件的一封信》等7篇杂文,是作者1938年在成都从事抗日救亡文化工作期间写的,反映了其民族意识的增强和爱国热情的高涨。

第二辑的《川陕路上杂记》记述他从成都奔赴延安的经过《我歌唱延安》抒写他初到延安的观感;《日本人的悲剧》、《老百姓和军队》等通讯报告反映他在前线的见闻。

第三辑的《一个平常的故事》、《论快乐穗闹裂》、《论饥饿》等作品,或回顾自己的生活道路,或抒写知识分子的思想感受。其中《一个平常的故事》最重要,是作者当年回答中国青年社的问题:“你怎样来到延安的”这篇文章讲了作者自己的思想变化过程,至今仍有史料价值。

第四辑的《论对待文学的态度》、《两种不同的道路》等论文写于延安文艺整风之后,开始以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思想,来阐述文艺问题和评论作家作品。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六周弯谈年而写的《两种不同的道路》较为著名,已经显出了他的批评家的才能。

何其芳在《星火集》“后记”中概述自己在抗战以来的思想历程,诚实而又严厉地检查自己在延安文艺整风之前的生活局限和思想弱点,说抗战以来自己在思想上“经历了不少的变迁”,“走了一个大之字路”。

并说“集名‘星火’,并无旁的意思,不过是生命中飞溅出来的一点火花之简略说法而已”;“若从另一方面来着眼,对过去的思想感情加以严格的考察,则更适当的书名应该是《知非集》”。

1944年至1947年间他在重庆工作时所写的杂文和散记,结集为《星火集续编》,于1949年由上海群益出版社初版。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1977年7月24日 作家何其芳逝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何其芳

著作书目:

《汉园集》(诗集)与卞之琳、李广田合著,1936,商务

《画梦录》(散文集)1936,文生

《刻意集》(小说、戏剧等合集)1938,文生;增删本.1940,文生

《还乡日记》(散文集)1939,良友;又名《还乡杂记》,1943,桂林工作社

《预言》(诗集)1945,文生;增删悔册薯本,1957,新文艺

《夜歌》(诗集)1945,诗文学社;增订本,1950,文生;增删本又名《夜歌

和白天的歌》,1952,人文

《星火集》(散文集)1945,群益

《星火集续编》(散文集)1949,群益

《关于现实主义》(论文集)1950,海燕

《西苑集》(论文集)1952,人文

《关于写诗和读诗》(论文集)1956,作家

《散文选集》1957,人文

《诗歌欣赏》(论文集)1962,作家

《何其芳诗稿》1979,上海文艺

《何其芳选集》(1―3卷)1979,四川人民

《一个平常的故事》(散文集)1982,百花

《何其芳文集》(1―6)1982―1984,人文

《何碧者其芳诗文选读》1986,四川教育出版社

《何其芳散文选集》1986,百花

翻译书目:

《何其芳译诗稿》1984,外国文学姿敬出版社

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成名作),诗集《预言》,红楼梦的研究也颇有建树。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