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古都的秋散文随笔,本文共15篇,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都的秋散文随笔
开始的开始,我是不太喜欢秋的。
经历过严冬暖春,烈日绵雨后,秋的到来总是给人一种莫名的压抑,沉重之感。从宋玉开始,自古文人悲秋。这萧萧落木似乎已成为悲伤,忧愁的代名词。漫步在秋日的古道,似乎也能依稀感觉到那瑟瑟秋风中的一点酸涩,就像混了离人的眼泪,莫名的,让人心悸。
但我为何有爱甚了这古都的秋?该是我从中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吧。
“丰草绿褥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一场秋雨,一场寒。当秋雨拉着已有些寒冷的秋风缓缓而来时,叶子已悄然落下。在我们不知道的'某个夜里,成群结队的离开树的臂膀。有过不舍,有过惆怅,却终究抵不过命运。
——于是我就这样立于古道边,边看着眼前仅剩的几片残余叶子从树上飘落,边不知道思绪又乱飞到哪里去了。
落日是只会缄默着的,但却亦能在生命即将逝去的尽头给人一抹如烈的夺目——它虽凋零,也会不舍,亦会惆怅,但却无悔;它虽轻薄,却也有那一份属于它自己的生命的重量。谁说抵不过命运,就不可以在命运中闪耀出最大的价值呢?想起我喜欢的一句话:“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仿佛这秋就应该是道不尽的悲凉凄美。然而,谁又能断言,那绚烂的夏花不是这凋零生命的另一个轮回重生呢?
逝去之后,只为更美,谈何寂寥与终结?——我想这大概就是我爱上这秋的原因吧。秋日萧索,我却在这萧索之中看到了生命循环的轨迹,看到了一丝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的燃烧的力量,燃烧了,这秋风中的酸涩忧愁与惆怅。
“啊……啊……”黝黑的乌鸦哑着嗓子鸣叫着从头顶飞过。我这次才从那已然走向轮回的叶子中回过神来,把目光投向天际。
烟敛云收,岁月静好。这是我最先想到用来形容这秋日苍穹的词了。如今秋日的天,仿佛从未有过地明朗,纯净,纯净到让人难以相信,这就是前些日子还被浓雾重霾吞噬的城。那篇如绸缎般的蓝被松枝树影切割的极为不匀称。阳光倔强的坚守着秋日最后的耀眼灼目,把苍劲树影嵌在古道边那久经风霜的古墙里…
古道上越来越小的嬉笑声和身后渐渐拉长影子在提醒我回去了。天已夕阳如火,彩霞满布——也许,明日还依旧会如此明朗,又何必多增那一份秋日“惯例”的忧愁呢?
古都的秋,在繁华中静谧,在静谧中沉淀,在沉淀中氤氲出那份厚重而深沉的美。
或许这美,唯有真正将古都融入血液中的人才有所体会吧。
我是生活在南方的。南方的秋,有香飘十里的桂花香弥漫于空中,有黄金的银杏叶翩翩起舞,有黄澄澄的橘子诱你去摘……这样的秋,我已觉得很美!
但看了郁达夫先生写的《故都的秋》后,我对北国的秋有着深深地向往。郁达夫先生说,南方的秋是浑浑沌沌的,总看不饱,尝不透,玩赏不到十足。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反之,北方的秋是浓烈、醇厚的。
北方的秋天有着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那透过槐树叶子的一丝一丝的阳光,那静静绽放的牵牛花,带来了“秋之清”;北方的秋天有着许多槐树,早晨起来,那槐花无声、无色、柔软细腻,铺得满地,带来了“秋之静”;北方的秋天有着秋蝉衰弱的残声,无时无刻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像是养在家里的家虫。还有秋雨呢!北方的秋雨比南方的秋雨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更像样。秋蝉和秋雨带来了“秋的悲凉”;北方的秋天有着各种各样的果树。有枣子树,有柿子树,还有葡萄藤……清秋的佳日,是一年之中最好也没有的金色的时光。让人看到了“秋的生机”。
秋的颜色,都带着一种很浓厚的颓废的色彩。秋的气质是感伤哀愁的,且不分古今中外。可是这秋的深味,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郁达夫先生说,假如南方的秋像黄酒,那么北方的秋就像白干;假如南方的秋像稀饭,那么北方的秋就像馍馍;假如南方的秋像鲈鱼,那么北方的秋就像大蟹;假如南方的秋像黄犬,那么北方的秋就像骆驼。他甚至还说,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他是有多么爱北方的秋啊!
读了《故都的秋》这篇文章,我觉得作者郁达夫先生对北国的秋,有着赞美和喜爱之情,同时也看得出作者的感伤和哀愁。作为南方人的我,也多么想去领略一下北方秋天的韵味啊!
《故都的秋》是传统的散文名篇,在散文阅读教学中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审美鉴赏训练,使学生进入审美艺术的殿堂,从而使学生体悟情与景之间的关系,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作手法进而学以致用。
但作为经典,《故都的秋》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在领悟上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我以文眼“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为突破口,结合背景资料,师生互动,以品读,联想等方式进入散文的鉴赏。
首先我先和学生一起理出文章的写作思路:作者通过对故都的秋的思念、描绘抒发了对故都的秋的眷恋赞美之情。接着设置五个总纲性问题:① 故都的秋最本质的特点是什么?② 找出带有色彩和声音的词语说说作者描绘的秋声秋色有何特点。③ 假如你是一个孤独的漂泊者,面对如此冷清的秋色,倾听如此微漠的声响,你的内心会有什么样的感受?④ 北京有最富有暖色调的香山红叶,有游人如织的颐和园,作者写没有写,为什么?⑤ 作者描绘了几幅画面?有什么特点?
从教学流程看,我觉得设计的是较有特色的,目的是较明确的,但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课后和其他老师及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才意识到,一则课前学生预习的并不充分,对课文内容并不熟悉,感伤、悲凉的情感没有较好的领出来;再则课堂品读的时间不够,学生没能很好的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打乱了学生的接受心理,所以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热烈。
秋,是一个悲凉的季节,通常都被作家用来描写伤感的时侯。郁达夫先生也是这样觉得,他写的《故都的秋》,这篇文章围绕着故都“来得清,来得静,来的悲凉的秋”来写。
郁达夫先写出了南方的秋,用来衬托北方的秋。用看不饱,尝不透只能感受到一点点清凉的,南方的秋,来突出北方的秋那样浓厚的滋味。
郁达夫先生写槐树、写秋蝉衰弱的残声、写奇特的秋雨,等等秋的景象。写北方的枣子树,果树的奇景。写出了故都秋浓厚的意境,姿态。故都的秋,处处都体现出了浓厚的秋的味道。
后面,还谈到了关于秋的文字。“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不单是诗人,就是被关闭在牢狱里的囚犯,到了秋天,我想你一定会感到一种不能自已的深情。”秋,常常会让人感觉到悲凉。这是人人都可以感觉到的。给人带来的感触,总是深沉,幽远的。
从文中也可以看出,郁达夫对这北国之秋的眷恋,喜爱之情。读完了这篇文章后,令人回味无穷,虽然文中的景物描写很少,更多的是郁达夫的体会。可是,我们仿佛能看到北国之秋,那浓厚的秋意。
那么,“清”“静”“悲凉”到底应该怎样理解呢?文章的情感主旨到底是什么呢?
“清”字当为“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之意。“来得清”,即是指这秋来得纯正,来得彻底。你看,且不说“陶然亭的芦花,柳影”“玉泉的夜月”,也不说“西山的虫唱”“潭柘寺的钟声”,就说故都的任何一所院落,任何一处“破壁腰中”,不全都是“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吗?正因此,这故都之秋,才会被称为具有“十分的秋意”而令人“想饱尝一尝”。
“静”字当为“没有声音”之意。“来得静”即是指这秋来得悄无声息,既不像春天的到来有“春雷”作“鸣”(明)证,也不像夏天的到来有“瓢泼的大雨”相伴随,更没有冬天到来时吼叫的北风、整夜的风雪。秋的到来是无声的,你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从槐树叶底”“漏下来的日光”不再刺眼了,也不知道哪天早晨那种“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会铺得满地……总之,这故都的秋,就在你不知不觉间来到了你的身边,使你听得见,摸得着,嗅得到。
“悲凉”的确是人的一种感觉。“来得悲凉”是说这秋的到来能够使人产生悲凉之感。请注意,只是“能够”使人产生悲凉之感,而不是人们一定都会产生悲凉之感。因为草木本无情,喜怒哀乐,皆源于人之多情。
因此,郁达夫在这篇文章中所表现的并不是“悲凉”之感,而是一种对故都之秋的眷恋,一种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虽然《故都的秋》距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在领悟上有一定的困难,但是以写景散文的角度去理解,难度就变小的多了。
因此,我以文眼“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为突破口,结合背景资料,师生互动,以品读,联想等方式进入散文的鉴赏。在教学设计上,我始终贯穿着“自主、合作、感悟”的教学理念,采用由“感受”到“领悟”这种渐进发展层次,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品味散文的语言,并通过语言感知作品中呈现的物象,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确立这一新的教育观念,将有助于我们站在时代的高度来自觉反省、检讨我们以往的教育,有助于我们只争朝夕地克服应试教育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压抑,对创新能力的摧残,对创新型人格的蔑视,有助于使素质教育的推行有更明确的方向,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落到实处。
江南的秋固然存在,但却没有北方秋的诗意,草木凋零的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而在北国秋的描写上,郁达夫先生草草几笔,就足以将北方的秋表现的淋漓尽致。“碧绿的天的颜色,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作者的笔尖似乎又转到北方的秋与南方的秋的“较量”上。
郁达夫先生的笔还不完全的停在“秋”上而是专注于北国的槐树,蝉,雨这些平常物体上,而对南方景物的描写却是少之又少,深沉中有点落寞的槐树,享誉“北国特产”的秋蝉,下得奇,下得有味的秋雨,这一切似乎都在说明北国秋的特点,接下来郁达夫先生又稍降写了北方的一大奇景——果树,而又在果树分别撰写了枣子树,柿子,葡萄,而在这里呢,郁达夫先生又只字未提南方的东西。
郁达夫本是江南人,为何会对北国的秋又着如此深切入微的感受和观察,这是十分值得玩味的。“早晨起来,泡一碗茶,向院子一坐”,看“碧绿的天空”,听“训鸽的飞声”,数“漏下来的光”。
在这里,作者最终把笔指向南国的秋,用“甘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来说明南方的秋与北国秋是不在一个层次上的 ......
秋荷散文随笔
十月的金秋,正是植物憔悴、树木回脉,秋高气爽、落叶归根的季节。
秋天的空气中,总有一层朦胧的面纱笼罩着大地,湖堤上高大的白杨,枝杆坦露,若干片枯萎、褐黄的树叶不规则的点缀着,看上去似连非连,垂柳的纤枝自然垂落,随风摇摆,与毛绒绒的杂草相衔接。
湖中的水面平静的出奇,最明显的还是水中的荷叶,已失去它原有的.风采,无规则地倾斜、弯曲、枯黄、残缺,荷梗千姿百态,荷叶有的漂浮着,有的不情愿地扎进水中,无能为力,一动不动,曾经荷花的印迹一丝不见,一眼望去整个湖中没有一点新鲜感,其色彩单调、柔和,与周围的环境相协调、互应。给人一种伤寒的心情,脑海里回味着那碧绿的湖水,翠绿的荷叶,娇艳的荷花,水中游鱼,蜻蜓点水,碧波荡漾,水中月色……那一幅幅美丽的诗情画卷。
此时,曾经的一幕已不再呈现,随一年四季的变化,万物都在变化,变化的让我们有些不适应,也只能顺其自然,回归自然,在大自然中,锻炼成长,如湖中的秋荷一样,在清冷的水中,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历经数日的风吹雨打,等来年之际又是一朵朵娇艳美丽,而亭亭玉立的身躯,让人夺目,引人入胜,给我们以美的享受。
这时,无数个雨点在湖水中泛起了水花,一棵棵憔悴的秋荷,微动着疲惫的身躯,向过往的行人摇头示意,它们这微妙的举动,似乎在告诉我们,在心寒中期待,在期待中向往,向往秋荷曾经给我们带来美好的季节!
落叶堆积了好几层,而我踩过,留下些许灰尘。听,远处小溪踏出的涓涓细流。秋天悄无声息地来了......
我独自走在这条悠然而宁静的小路上,聆听树叶落地发出的声音,觉得有些悲凉。我扶起那片落叶,静静的、仔细的凝望着它,心里有些遗憾,但毕竟“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顺着这条弯曲的小路,继续向前走。不远处有一条小溪,走过去轻轻地捧起清澈的溪水,在水里,我看见了自己的脸庞。一饮而尽,清凉和甘甜在嘴里流连忘返。一片黄叶轻打在水面上,荡起丝丝涟漪。
秋风吹起,风儿抚摸树叶发出的沙沙声,在我耳边回荡,不肯离去。秋天那淡淡的风啊,袭击了这片森林,满地无数落红,满眼厚厚的落叶,花开易落,花落见枯。这一幅画卷,在我心里留下美好的记忆。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望着南飞的大雁,我的思绪又纠结在“雁声”和“留名”之间。雁留声是为了暂时的告别,而我们该是怎样的留名呀……
秋风又一次舞起,秋雨交织着飘荡的思绪。那一朵闲云,在空中悠闲的脚步,那么淡淡然、悠悠然、悄悄地远离了世界的喧闹。
我坐在草地上,向秋日雨后的晴空仰望。湛蓝的天空,悠闲的云朵,娇艳的阳光撒在身上是那么温和,不同于春天的妩媚,夏季的热烈。挑眼望去,那一片片火红的枫叶,那一棵棵枯黄的小草,我忽然觉得它们是那么坚强。是啊,它们用顽强证明了大自然里生命的平等和伟大,在微凉的秋风中微笑着,频频点头。望着它们,我笑了,我似乎读懂了秋天的含义。
落叶又堆积了一层,这一次,我躺着,躺在秋天的胸怀里,和她共同呼吸......
在这一个秋天,在这一天,在这一刻,我悟出了秋天的美丽,我读懂了秋天的心灵......
枫叶它翩翩起舞,美遍了整个秋,而我披着外套,则凄凉了整个枫树道。
步于满是枫叶铺成的秋思地毯上,向前望去是没有尽头的美丽,那里还有鸟儿在歌唱,吟唱声或高或低来来回回的飘荡,那么轻扬,又那么舒畅,但它们终究要飞向南方,因为它们需要阳光,而这里也会伴随着季节更加凄凉。那隔着千层万层的“空气”却分别在南方北方的故人们,牵着是思念又挂着丝丝哀愁。
他和她本是同一座城市的人,男孩儿在本市上高中,女孩儿则在距离这座城市不远处的另一座城市里,女孩儿也在上学,某天这个男孩儿向女孩儿表白了,男孩儿的语言很认真也带着诚恳,女孩儿们大多都会很多的花言巧语所倾倒,但女孩儿更深信这个男孩儿会一直对她好,就这样他们恋爱了,尽管不知道结局是好还是坏。在他们恋爱的岁月里,两个人两周见上一次面,在这期间里也没有任何时机可以言语,多的则是彼此的挂念。一天晚上男孩儿借了他室友的手机给女孩儿发了一条消息,内容很简单‘想你了’,女孩儿过了很久才回复他,即使女孩儿也很想念男孩儿可是她却迟迟没有说出我也想你了,也许并不是所有的爱都是顺泽密爱,而这恰好又是一个秋季。男孩儿可能会在看着黑板的时候想起她,而女孩儿也可能会在走路的时候想起男孩儿的脸,也许会笑,那种笑或是傻或是欣慰或是,,,,但笑过之后却像是做了一场梦一般,醒来也思断。梦里几回笑颜,败于秋时思念。
起风了,女孩儿披着外套一个人走在看似热闹实则凄凉的大道上,她显得有些矮小,走起路来却像是不需要任何依靠,若是有阳光照耀,她的笑会一直闪耀。枫叶不落的.还在“招摇”落下的亦显得美好,“思”没有香烟,也没有酒的配料,隔着空气思念着远方的人,有光也深沉。
凉景带着凉意处在两座城市系着两人心。
树林里的叶子都黄了,小径上散落着一些金黄的叶子,还有几片叶子在空中随风飘舞,一条木制的长椅在小路边。这是多么美的一幅画,如果我能去这样的一个树林,我一定带上耳机,坐在长椅上听着音乐,享受大自然带来的美好。
秋天不仅是安闲的,还是忙碌的。对农民来说,秋天是喜悦的。伴着微风在田里丰收,面对一年的收获露出满意的笑容。
对于丰收过后的农民一切都平静下来了。傍晚,一家人坐在小院里,谈着丰收过后的喜悦,打算着明年的事情。
对乡下的孩子来说,秋天是一年中玩的最快乐的一个季节,没有夏的炎热冬的寒冷,还有微风。在秋天河水是暖的,下水抓鱼最好了。几个孩子去河边,有的在岸上看,有的去水里抓鱼。抓的鱼几个孩子平分,抓的鱼多了回家就让大人炸着吃,抓的少了就在家养着。
树上的红果子,也是孩子们的最爱。树下有掉下来的,孩子们就吃掉下来的,没有掉下来的就摘树上的,高的地方够不到,他们有的拿着棍子把果子打下来,有的抓住一根枝条拼命的摇晃,把果子摇下来。
乡下的秋天是那么美好,大人享受丰收的喜悦,孩子们享受童年的快乐。
第一眼秋末散文随笔
从我出生到现在,一直感受的是北方的秋天,脑海里也自然留下的是秋高气爽的印象,而今年由于求学的关系,我第一次在南方感受不一样的秋意。但是这里的秋天应该是个女孩子,那般娇羞,让我不得不苦苦寻找,而我也确实准备去找找她。
我走出集体公寓楼,空气湿漉漉的,微风带着细雨,像少女的纤纤细手轻抚我脸庞。放眼望去,雾蒙蒙的,校园的小路好似被抹去了尽头。白雾从地上升起,穿过树隙,悬浮在半空中,整个校园显得仙气腾腾的。都说一叶落而知秋,我便把目光落到了植物上,然而树叶依然油亮,草儿依然青翠,芙蓉花还摇曳在湖边。就拿我自身来说,忽冷忽热的生理感受,在我没看节气之前,我仿佛被大自然愚弄到早穿棉袄晚穿纱的地步,真是个调皮的孩子啊!东区教材站的老旧教学楼上,爬山虎颜色却呈现出独特的.美,一块块粉的、红的、绿的、黄的,在看惯单一颜色的我眼里,煞是好看。沿路有不少工人修剪树枝,在北方,这是为了让植物更好发芽生长才做的,但这是秋天啊,后来我才知道这样是为了防止霜雪附在不落的树叶上压垮树枝而做的。
仍没寻到秋天影子的我,却不甘心,于是我走出校园,在岳麓山上远远望,植物染绿了白雾,整个山中白雾升腾,我像被困在一个巨大的蒸笼,只是雾气是凉凉的,山中人很多,我也知道他们的心思,他们和我一样是来“寻秋”的,因为这里有“停车坐爱枫林晚”的爱晚亭,可能都想体验当时杜牧写诗的感受吧,一路上我不断收集秋的信息,有残败一半的菊花、金黄闪亮的银杏叶和火红艳丽的枫叶,但它们却只是整个山林的点缀而已,更多的还是一汪不尽的绿色。看似秋意毫无的南方秋天里,却一反思想里根固的萧瑟,带来一种更鲜活的秋天印象。现在我明白了,原来这个女孩子是这样可爱的啊!
为什么到了秋末才开始写秋天,是因为我原以为南方的秋天只是来得晚点,于是等着她的缓慢到来,结果她早已来到了我的身边,只是以一种陌生的秋态出现,躲在人们的羊毛衣袖里和我捉迷藏,等我发觉她的存在时,她却已经笑着挥手向我告别,我在心里默默许诺:“明年我还在这里等你。”
清晨天还没亮我早早起床来到公园,当漫步公园的林荫小路,看到眼前一片荒凉的景色,顿感心情有点惆怅,深秋时节冷风嗖嗖,寒气逼人,柳枝拖着疲惫的枝条在寒风中无精打采的摇曳着,前几天还是那么美丽的花朵,却垂下了灿烂的笑脸,这让我想起那句诗词,“无可奈何花落去,”绿的叶子也枯萎在花的脚下。再抬头眺望远处的枫树林,叶子有的变黄,有的变红,真的很好看、很美,她们虽然很美,但用心去感受这种美的时候,不觉也感受到了她们身上的那种苍凉,那种无奈.随着风起云涌,片片树叶在空中飘舞,煞是迷人.
天气突然骤变.下起了蒙蒙细雨,人们措不及防,有的人都已经穿上了冬装。这花儿,叶儿怎能抵抗的住这突如其来的严寒呢,她们纷纷的飘落,忽听到几声鸟儿的叫声,抬头遥望,看到一排大雁往南飞去,她们也感到了北方的冬季已经来临,飞到南方度过寒冷的冬天,我不觉想起一首歌词.雁南飞,雁南飞,雁叫声声心欲碎,不等今日去,已盼春来归.看到南飞的大雁,使人倍感凄凉.
时间的轮盘总是像带领着千军万马,滚滚向前,一路奔腾,一路不曾停歇。
被时间碾过的秋天荡起一粒粒细散干燥的尘土充斥在这个季节的空间还未曾散去,却已是下一个秋天,我仿佛还在原地,却,似乎错过了什么,原来,我早已走远。
那个秋天,那一句话两个字“再见”从心底,缓缓升起,艰难地挤过干涩的声带,终于,从压抑的最深处迸发而出,可,对面的人早已走远,两根并排的铁轨缓缓交汇,不断延伸到地平线的下方,只留下一方小小的站台寂寥地印称着同样寂寥的人,于是,那个秋天,不再见。
又是一个被时间碾过的秋天,同样激荡着细散呛人的灰尘,无孔不入地悬浮在这枯萎的.季节,还是同样的小站,还是同样的人。只是,已不再是同样一个秋天。
似曾相识的场景,当年的送别者已是如今的离别者,寂寥的站台又恢复了应有的热闹与喧哗。或许,又会上演一如当年仓促的不再见。
当,一个人,背起行囊,独自前往他乡,说不伤感,似乎是违心的吧。毕竟是离开了故土,离开了在脑海烙印记忆的地方,离开了熟悉的人、熟悉的景……也许,在汽笛长鸣的那一刻,数不清的泪滴会同时从某个黑暗的深处汇集,然后嘶哑着从眼眶奔涌而出……也许,下个秋天还会再回来,可是,却再也回不到那段刻骨铭心到最心疼的岁月……
隆隆的列车,缓缓地开动了,一个个笨重的铁块开始转动,与轨道撞击着,汇集出震天的响,淹没了一切声音,然后,缓缓推动那一串巨大的铁皮箱子不断地产生加速度。车窗,不断浮现各种景物的轮廓,一闪而过,却,连绵不绝,记忆,只来得及匆匆一瞥,就已进入了冬眠。
我抬起头,望向天空,太阳慌忙地调整光线,一束束金色的光线被镀上了一层亮闪闪的物质,波光盈盈,一群叫不来名儿的鸟儿失措地飞过……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秋心散文随笔
泼一瓢甜丝的雨线,或许加之一段凄楚的愁绪,便就拧成了一个季节。有三秋桂子,是味儿,间十里情柔,是心儿。无需太多的笔墨去描绘,萧条的心境,淡黄的颜色,几粒雁影,一如蓬莱,便成就了一幅山水季节。
轻烟老树寒鸦,小桥流水人家,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元曲里的秋,唱的便是旷远与安静。有漠漠轻烟上小楼之味,已是极佳,谁料又添烟中老树,徒然一派沧桑,偶然栖息了几只歇脚的老鸦,于是只剩了凄楚,成了悲凉,凝了许诸情绪。一片山黄,两滴嫩绿,是水,亦或是眸子?是水,流的便是别离,黯然销魂者,为别而已矣,正是这时间的流,憔悴了容颜,就下了思念。是眸子,望见的许是一白一黄罢,是青丝,或黄花。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清词里的.秋,婉晚的尽是愁,不见漫地梧桐叶,只有两三杯淡酒,一二回梦里神游,是饮也忧,梦也忧。于是梦至南唐,愁成一江春水,无语东流。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后主的墨里,这秋是阑珊罢,未央的,只是远山远水无尽相思,是林花谢春红,太匆匆,是朝来寒,暮来风。九月人间是萧景,水也梧桐,地也梧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方是令人渴求的,有烟笼寒水月笼纱之趣,是雾里寻露,露里寻人,于是放减了秋心,觅得许些清静,便是古时候的感觉。在雾里觅回唐日,于这诗意的秋里,去见见那深山老林中的隐士,触摸一方天地,尝尝那隐逸感,小砌茅庐,留一池残荷,听听雨疏风骤,品品雁过留声。
秋日,是静下来的人生,正如一枚枯衰的黄叶,许多残损的脉络,也便成了一条又一条的道路。人生几何,去日苦为多,唯有淡泊宁静,方是心安。也正如此,干干净净的来,干干净净的离开。我羡慕无情的人,秋水白云,聚散转眼之间,正如这秋,来便来,去也就去了!
秋,有了心,便成了愁,我,有了秋,便有了归宿与安静。一方天地一方心,一方心语一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