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在历史的回望中增厚记忆散文,本文共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思虑已久,本来打算去年去一趟无锡,无奈,因为 工作所累,一拖再拖。今年年初,又想到计划,直到五月,为确保出行时的天气,先查了一个天气预报,最后,锁定了5月19日,预先购买了旅游票子,终于,实施了这一旅游计划。
5月19日早上起床后,在家用了一点早饭。6点10分,在浙江平湖博物馆门口,先乘车去嘉兴,中转调了一辆去无锡的大巴,正式参加今日的旅游团。7:10从嘉兴出发,先上乍嘉苏高速,后在苏州转上宁沪高速,上午9:10,汽车到达我们今天旅游的首站――“三国城”。
在导游小蒋的带领下, 我们先看了三国时期吴、魏、蜀三国分列的兵马俑,从阵列的队伍来看,当时,曹操的兵力最强大,而刘备因为是正统的汉代后裔,被阵列在最高的山坡上。当时,从三国鼎立之时,三国控制的范围来说,无锡是当时吴国孙权的属地,现代人所说的吴语,即由此一代又一代延续演化而来。
我和夫人一边看兵马俑,一边拍照,没有注意身边一起来人的动向,待到我们回头,一起来的人身边一个也没有,幸好身边有导游小蒋的电话。
今天是一支临时组合的团队,相互之间不熟悉,后电话联系了导游。
原来,他已经带队进入三国的皇宫参观。随后,导游与我们相约,在兵马俑下来的大铜鼎南面的地方集合。小蒋还说,在上午10时左右,有个古代武士骑马打斗演出,就在铜鼎南面的空地上。
我们两人只得来到铜鼎南面的空地边,预先找个水泥凳子,坐下来休息。
临近10时,演出场地四周,人越来越多,10时正,古装演出正式开始。
穿着古代盔甲的将士,骑马出来,在一个如同学校一般的田径场上,进行了一场又一场的三国故事改编的真人演出,特别是《三英战吕布》最为精彩,刘备、关羽、张飞骑马挥刀合力战吕布,一战成名,成为“无锡三国城”古装演出的保留节目。在演出过程中,边上观众的手机与相机在不停地抓拍演出镜头,我也不停地抓拍一些录像与照片,马的嘶叫与兵器的打斗,再加上配音,边上观众的欢笑声,让我感觉古代战争的残酷,以及各种古代兵器的沉重,现代观众的兴奋。
看完演出,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团队。
随后,跟随自己的旅游团队,一起向另一个景点――太湖进发。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一路向太湖边挺进,穿过了曹操的营寨,后即进入吴国的水寨,一个大大吴字,让我们认清队伍已经进入了吴国的营盘。
随后,进入上游船游太湖的码头,我们团队乘上了木制的诸葛亮号游轮。
游轮共三层,下面的一层与二层,是可以坐的,一般以老年人为多,而我们只沿着轮船的护栏,一路攀登,直达游轮的顶层甲板。
到顶层一看,甲板上已经挤得几乎没有多少空隙,耳边传来各种不同口音,刚刚到达的人,被近中午的太阳照着,有些热,一些人就脱下了外衣。
此时,时针已经指向11点,不一会儿,游轮就离开码头,向太湖的'深处进发。
据史料记载,太湖已经存在几千。南频湖州,东临苏州,北面就是无锡管辖的范围,丰富的太湖水面,给太湖的百姓,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巨大水面与水产品,丰富了一代又一代太湖边生活长大的百姓记忆。
我目视渐远的码头,眼光向上移动,眼前展现的是一山又一山的青色,连绵起伏的山峦,如我们浙江乍浦的九龙山一般,转个角度,往远处t望,是看不到边际的太湖深处,让人感觉朦胧,又让人感觉天水一色的太湖奇观,大自然是一个神奇的魔术高手,将自然景物揉合在一起,天衣无缝。
正在这时,一只冲锋舟突然从我们的渡轮一侧飞速而过,只感觉上面坐着几个穿黄色救生衣的人影,原来,是游客租用冲锋舟在游太湖。
顶层的游客,有的因为阳光的照射,撑起了一把伞遮阳;有的给自己同伴拍照;有的只倚靠船上的围拦,在静静地欣赏太湖清澈见底的湖水,让微风吹拂自己的秀发,感觉丝丝凉爽;有的在仰望蓝色的天空,只见白云朵朵在漂动,偶尔看见天空中飞过一群大雁,不时变换的队形,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正当我在想象游轮在太湖逗留多久这个问题,渡轮突然设转了方向,朝刚刚出来的码头开去。
不久,游轮又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吴国水寨码头,至此,上午的行程宣告结束!
导游早已通过电话,预订了中午 的用餐。11人一桌,有无锡太湖的特色菜――鱼、虾,听饭店的老板娘说,这些太湖水产,早上刚刚从太湖捉来有,新鲜的很。对于在旅途中,有菜又有汤,又有当地的特色,也算是比较实惠的一个中饭。
用完中餐,我们即驱车向另一个旅游景点――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水浒城”进发。
车子一到“水浒城”门口,我们一下车子,趁导游买票的当口,抢先在城门,拍照纪念。随即,随导游一起进入了“水浒城”游玩。
我们先看了一个一家三口的杂技表演。首先,是一个不到 十岁的小女孩的精彩表现:在一个可以滚动的园铁盘上,上置一块一米长,约半米宽的木板,小女孩站在木板上,木板在园铁盘上来回左右搓动,旁边的一个中年妇女,在木板的一头,放上一只口向下塑料碗,小姑娘在木板搓动的同时,突然来一个木板急速向上倾,利用惯性的作用,塑料碗随势飞到小姑娘的头顶上,如此反复动作,不久小姑娘的头顶,已经堆起了一叠碗,小姑娘的精彩特技表现,博得观众掌声不断。随后,中年妇女与一个中年汉子合作,演出了一个神鞭断纸的杂技,只见中年妇女人站着,双手拉在一张报纸的两边,中年男人在5米远的地方,挥动手中的鞭子,只听见呼呼的声响,在人们还未回顾神来之际,中年妇女手上的报纸,已经被那个神鞭,从中间断成两截,而中年女士毫发无伤,引起周边人的一阵惊叹。
演好两个节目 ,小姑娘手里拿个小碗,走近四周的观众,那个演出的中年汉子只说,有钱的给个赏,没钱的捧个场。我也跟着边上的人,赞助了一点小钱,以表谢意,也算是一个捧场而已。
随后,是在“水浒城”内自由地活动。我们先看了武大郎家,底楼是武松暂住哥家的住处,二楼是潘金莲的住处,许多人为了一睹潘金莲的住处,从一只狭小的木楼梯上去,其实,二楼就陈列一些宋代女子住处的床铺、珠帘及女士用品。此时,房间内有个二十来岁的妙龄女子,在招呼着什么。仔细一看,是叫人穿古代女装拍照。看的人多,真正拍照的很少。那个年轻的女工作人员,为避免游客误认为潘金莲,而不时远离可以被拍照的窗口,让人感觉有些好笑。
我们一路还观看了清明上河街的仿造街景,让我想到了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看到了宋代京城的繁华,特别是宋代东京、文德殿等等的建筑。又看了水浒传拍摄的擂台,耳边不时传来电视剧中的插曲《好汉歌》,电视中多少英雄豪杰的精彩镜头,就是在无锡这个影视基地完成的,真的让人眼见为实,眼界大开!
下午2点,在一个专用的舞台上,我们观看了根据金庸《射雕英雄传》武侠小说改编的武打情节,腾云驾雾的打斗,原来是借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升降机,英雄背后的带子,随着机器的转动,让人在空中飞舞易如反掌,烟火的突然启动,让人们在惊奇的观看特技的同时,感觉丝丝的惊慌,不时响起的烟火爆炸声,随着清烟的浓浓冒出,让观众的情绪,一下子达到了高潮。
通过短短10分钟的演出,揭示了一部分武打片实际拍摄的幕后情况,加上现代电脑合成技术的广泛使用,让观众最后看到的影视作品,是非常逼真的,又是美仑美奂的场景。
朝代更替,岁月变迁,汉代分裂成三国,让人感觉国家一统的难能可贵。水浒里面的英雄好汉,路见不平一声吼,让人感觉伸张正义的可敬与尊重。
短短一日无锡游已经结束,让我同时感受不同时代的风物、审美情趣、美丽多姿的风景。
用现代人的眼光,体察中国社会的变迁脚步,只有老谋深算,智勇双全,才能在历史的变革中,拥有自己的特殊价值,而这些的拥有,仰仗我们每一个人的审时度势,抓住机遇,不断求新,才能在时代滚滚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自己的追求目标。
穿梭在历史的色彩中散文
穿梭在历史的色彩中散文
来到圣·米格尔·德·阿连德,发现这里竟是一处胜地:没有高楼大厦,但名声远扬;没有机场,但客流如云;没有车水马龙,只有宁静从容的气度。圣·米格尔·德·阿连德不仅是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而且早在前就被《旅游休闲》杂志评选为“最值得去的地方”。
顺着崎岖的鹅卵石小径行走,抬头仰望高耸入云的大教堂,一座座哥特式钟楼令人一时间感到头晕目眩……说起这座城市的历史,还要追溯到16世纪中期。1542年,西班牙传教士圣·米格尔来到这里,带来了欧洲的纺织和耕种技术,成为小城发展的起点。1555年,新西班牙总督唐路易斯·德韦拉斯科为这座小城奠基时,将其命名为“圣·米格尔·埃尔·格朗德”。19世纪初,伊格纳西奥·阿连德等一批仁人志士在这里聚集,秘密谋划推翻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这次密谋引发了墨西哥历史上著名的“多洛雷斯的钟声”和独立战争。1826年,独立后的墨西哥把这座小城以英雄的名字命名为“圣·米格尔·德·阿连德”。1926年,墨西哥政府宣布圣·米格尔·德·阿连德为历史保护城市,限制改变城内建筑外观,对新修建筑严加规定,才使得这里的独特风貌一直保持到今日。
如果说圣·米格尔·德·阿连德是一幅印象派画家的乡村写生,那么另一座世界文化遗产名城瓜纳华托就是梵高笔下绚烂多彩的油画。抵达瓜纳华托时,恰好是正午时分,导游安东尼奥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带我们到城市的最高处观赏风景。直到站在高处鸟瞰全城时,我才意识到,只有在正午强烈阳光的照耀下,才能领略到瓜纳华托的五彩缤纷,这种色调是任何一个画师都无法勾兑的绚烂。
别看瓜纳华托常住人口只有十几万,但极具历史文化底蕴,“塞万提斯国际艺术节”让这里扬名世界,拥有“墨西哥的珍珠”的美誉。沿着山路而下,我发现这里的道路与建筑错落有致,10多座天主教堂星罗棋布。早期开辟的河道如今被改建成隧道,交织成网,对今日的城市交通发挥着重要作用。
漫步于城中,每一条街道、每一个庭院、每一座建筑、每一处广场,都散发着历史的气息和文化的韵味。安东尼奥将我们带到一条非常特别的街巷,他告诉我们,这儿被当地人称作“接吻小巷”,至今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一位富家少女与一位青年矿工相知、相恋,但门户差异令女方父母对他们的爱情百般阻挠,甚至把女儿关在家中禁止外出。青年得知后,想办法说服了住在少女家对面的邻居,与她在阳台上幽会。小巷非常狭窄,二人可以隔着街在阳台上接吻,互诉衷肠。
瓜纳华托在墨西哥独立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城市始建于16世纪,历史上曾是著名的.银矿产区,殖民时期成为西班牙皇家御用产银区。从1530年西班牙人入侵,到1810年独立战争爆发的漫长岁月里,瓜纳华托孕育了墨西哥人民反抗殖民者的革命火种。
站在市中心的格拉纳迪达粮仓前,听当地人讲述墨西哥独立史上光辉的一页:1810年9月18日,起义军进攻瓜纳华托,矿工皮皮拉只身潜入西班牙军队负隅顽抗的要塞格拉纳迪达粮仓,用一支火把燃起革命之火,打乱了敌人的后方,里应外合攻破城门,瓜纳华托成为起义军占领的第一个州府。由此,起义形成星火燎原之势,最终催生墨西哥独立革命。
站在高举火把的皮皮拉的巨大雕像下,我感慨万千:多少个皮皮拉为墨西哥独立事业献出了热血,墨西哥人民的革命精神值得钦佩!
临别时,安东尼奥对我说,在瓜纳华托州,历史充满色彩。
我们的车通过城下的隧道穿梭而出,犹如行驶在墨西哥厚重历史的轨道上。回首望去,华灯初上的小城在朦胧的夜色中熠熠生辉……老舍说:“历史是有节奏的,到时候就必须有很响的一声鼓或一声锣。”瓜纳华托州在墨西哥独立史上就曾奏响锣鼓,并且留给后人绚烂的色彩,宛如历史的天空下悄然绽放的璀璨焰火!
在记忆中寻找那份快乐散文
记忆中,土墙瓦的房子被竹林包围着,屋后有一座小山丘,屋前有一条小河沟。夜幕降临的时候,袅袅炊烟,犹如仙境。
《一》
屋前小坪坝的周围开满无名的野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也曾在周围栽种过一些花草,因为自己不懂照顾而最终枯萎凋零。经常摘许多花草编织花环,就像编织自己简单而单纯的快乐。花丛中欢声笑语,蝴蝶翩翩起舞。捉稻苗水底下游来游去的小蝌蚪,追红薯地里的小野兔,你追我逐的身影随着日落消失在傍晚的余晖中。夜幕降临,春风凉飕飕,关门闭户的围坐在黑白电视前,七嘴八舌的讨论着电视里播放的节目。随着你一句我一言渐渐进入梦乡。夜深人静的午夜,整个村子都安静下来,是那样的祥和。
《二》
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屋前的小河沟。三五成群的伙伴邀约相伴,清澈透底的水面映照出欢快的笑脸,戏水游玩。河沟的两旁杂草丛生,一不小心就会被划伤。每每这个时候,只要看见同伴捉到小鱼或小虾,都会破涕而笑。夕阳西下,还不想归家。等到蛙叫蝉鸣,伴着月光,踏着轻快的步伐,追逐着萤火虫,一路嬉戏。路过屋前的竹林,月光透过竹林零零星星的`洒下来,照亮回家的必经之路。总是喜欢去扑捉那一份快乐。张开手掌,握住,再张开,可手中依然是一片空白。
《三》
稻花香,硕果累累,秋收的季节。一望无垠的稻田,热火朝天的忙碌,不敢闲暇半刻。害怕乌云密布,一声雷响,一年的收成会受影响。端茶递水,收割稻草,嬉戏打闹,忙得不亦乐乎。最开心的是吃晚饭,因左邻右舍帮忙收割,晚饭做得比平时丰富许多,往往是狼吞虎咽。放下碗筷便和邻居的小伙伴打打闹闹,乘着月光去稻田里捉青蛙,捉螳螂。玩累了便放一张竹席在小坪坝的稻草上,躺在上面看天空的流星划过,着急的许愿,害怕那一瞬间错过。
《四》
屋前屋后的竹叶随风起舞,飘落,寻找着落叶归根最后的归宿。阴雨绵绵,淅淅沥沥,夹带着刺骨的寒风。穿着帆布鞋,踩在泥路上,迎着寒风,一步一个脚印。溅起的泥巴裹了半截裤脚,都不能影响快乐的心情。十天半月后,太阳冲破了厚厚地云层,露出了笑脸。老老少少,大大小小,都出门站在太阳底下享受冬日的温暖。用稻草编织的草绳,拴在两颗相邻的竹子上荡秋千。用路边捡的小石头,在地上踢方格子。用小指粗的铁丝做成铁环,在田埂上一路奔跑。还有许多说不出名的小游戏。这些是冬天驱寒最快乐的方式。
而如今,建设了新农村。土墙房变成了独栋的小“别墅”,门前的泥路变成了宽广的柏油路,收割稻子也全都用收割机。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找不到那些曾经的快乐。
散文:他在我记忆中闪光
今夜,天空中的星星好亮啊!我心里想着。而这时,我又想起了一个人,他好像是一颗星,永远都在我记忆中闪光。而他的品德更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人生的旅程。
记得那是一天早晨,我和妈妈到一家早点部去吃早点。天气十分晴朗,所以,来这家小店吃饭的人很多。我等不及了,便叫妈妈去端饭,我找了一个空位子坐了下来……对面有一个看起来16、7岁的大哥哥,身穿一件灰夹克,一条长筒裤。妈妈端着饭向我走来,说:“**(我的小名),你去把这些东西(桌上已经用过的餐具)给刷碗的阿姨去!”“我才不去呢!”我说。这时,对面那个还未曾说话的大哥哥开口道:“不用了,我去吧!”说罢,他端着碗和盘子送到洗碗的阿姨前。我急忙拉了拉妈妈的衣袖:“妈,这人脑子有问题。”妈妈瞪了我一眼,斥道:“瞎说什么?再说我……”这时,那位大哥哥也端着凡走了过来。见此情景,我便极力控制自己不说一句话,免得遭妈妈的“奖励”。忽然,“啪”的一声,一辆摩托不知为何而倒,他正好吃完饭,就一步跨到摩托车前,将摩托车扶起。我刚要对妈妈说,却又咽了回去,目不转睛的注视着他,倒想看看他是否是装的,只见他:扶起摩托车,左瞧瞧车的油箱,右看看车的镜子……莫非,他不是装的?我心里划了一个问号。而随后他的所为让我对他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居然看看车没有太大的毛病后默不作声地走了。如果是我,我一定会竭尽全力找到车主,给我点奖赏什么。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心中激起了对他的.敬仰与佩服。他虽然是与我素不相识,、不相知,但通过他的一言一行,我认为他就是我学习的榜样,他所有的品质也是我们所有人应该有的!
他,就是在我记忆深处永远也抹不掉的闪光的人!我会以他为榜样,在今后的生活中不断努力,做一个具有好品质的人!
飘荡在记忆中的乡村炊烟散文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读唐代王维的这两句诗,脑海中浮现的不是他当年出使塞外看到的沙漠壮观而凄清的景象,以及他对强盛唐帝国的歌颂情愫,而是僻静的乡村中轻轻袅袅上升的炊烟。那道青灰、袅娜,像雾似纱从低矮的屋顶上如梦般飘起,像苍茫大地吐纳的气体,扮靓了静村每一个日子。那些不绝如缕的青烟,在那个食不果腹的年代飘荡出的就是饭菜的香味,传递的是吃喝的信息,对经常性处于辘辘中的饥肠是一种很好的慰藉。
以前庄户人家,家家户户做饭烧的都是柴火,一日三餐烟囱里都有一股青烟冒出。那丝丝缕缕的青烟升起在空中,别看它寂静无声,有时弯弯曲曲,婀娜飘逸;有时轻云直上,直冲霄汉。有的轻轻淡淡,似雾似纱,有的浓浓重重,如云曳地;有的细细腻腻,幔妙纠缠。但升上了天空就浑然一体,与云相结,给宁静的小村绘就出了生动的景象。一种穷而有趣的生活,一种浓浓的乡村情结,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就被那炊烟勾勒出来。
在农村烧柴火的年代,为了保证一年四季有柴火烧饭炒菜,每家每户,到了深秋时节,都要集中几天时间或全家出动,或请人帮忙砍几天的柴火,堆积在厨房的旁边,供雨雪天做饭炒菜之用。人口多的家庭砍的柴火相应也要多些,堆积起来比厨房还要高大。我家那时人口多,砍的柴火也是村子里最多的。为了防止堆码的柴火漏堆,一般请师傅堆码。只需小半天工夫一个柴火垛就有模有样的堆码好了。那堆码好的柴火即好看又整齐,像一座小山,又像一幢小小的茅草屋,呈现出高大崔巍的模样,久久地散发着沁人肺腑的芳香。那时有一种说法,说是谁家的柴火堆得又高又大,来年这家准会柴丰米足,不愁吃喝,日子越过越红火。尽管我家的柴火每年都是村子里堆得最大最整齐好看的,但年年都是口粮不足,甚至饔飧不继,愁煞大人。柴火堆得高大,预兆着不愁吃喝、日子越过越红火的说法并没有应验过。但我家厨房上烟囱上冒出的炊烟每每却是村子里最浓最高最长久的,是一般的家庭不能相比的。它就像一章五线谱中跳动的音符,弹奏出的是一曲动听的乐曲,让人在静静地谛听中感受到希望的脚步向你走来,那些关于吃的酸楚都随着那炊烟的徐徐升起荡之而去。因此我最愿观看的景象是炊烟的升起,我最愿做的一件家务,就是坐到灶前帮大人生火做饭,让一股浓浓的炊烟升起在村庄的上空。每当坐在灶前生火看到灶内如太阳般金黄的火焰,总觉得很飘亮,仿佛那烈焰炙烤的不是一锅的吃食,而是一灶轰轰烈烈的人间生活图景。有时灶内放入了一些干燥而质地坚硬的好柴火时,那燃烧的烈焰时不时就会发出哧哧的欢啸声。外婆说,这是火在欢笑。灶内“火笑”,明天就会有客人来。听了外婆的话,我心中就升起一份希望。第二天就望眼欲穿地盼望着客人如期而至。因为来了客人母亲就会想方设法弄点好吃的菜招待,我们就可沾上光。但每每这样的希望都变成了失望。外婆说的“火笑”会有客人来的话,好像也没应验过。但我仍愿坐在灶堂前烧火,兴致勃勃地不停地往灶内添柴,让灶内的火烧得旺旺的,让烟囱的炊烟浓厚而高高地升起。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农村的生活悄然地发生了变化,有些经济状况好的家庭用上了煤汽,村庄上空的炊烟渐渐减少了些,但仍有炊烟升起村庄的温暖。但进入了新的世纪,农村的炊烟是越来越少了,直到近几年几乎要绝迹了,村民们都同城里人一样用上了各种电炊具和液化气做饭炒菜,很少用柴火了。于是世代耕耘在土地上的庄户人家,厨房上的烟囱便成了摆设,有的不用了柴火灶,干脆厨房顶上的烟囱也消失了。那曾给心灵一丝丝温缓一片片希望的炊烟也成了历史的记忆。如今行走在没有炊烟升起的村庄,心中就有一份陌生和失落感,有些惆怅和忧伤。这不冒炊烟的村庄还是我曾生活的村庄吗?我不止一次在心中发问。村庄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就像一个好端端的人整了形,面目全非了,就像一幅有色彩的画在岁月中褪去了色彩,展现在眼前的变成了缺少斑斓的素描。
乡间上空的炊烟曾是流淌在农人心中的一股暖流,是给农人以希望的图景,是农人心境中浓浓的乡愁。曾记得热火朝天的农耕时代,每当乡村中炊烟升起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传出呼唤子女或是在田间地头劳动的亲人回家吃饭的声音,那声音伴着炊烟的升起在乡村上空回荡,成了乡间最质朴最亲切的一道风景,那道风景仍顽固地盘桓在我的脑际。
童年的时光,在记忆中流淌散文
一个人,不管经过多少年 ,不管走过多少地方,始终有个地方活跃在脑海里,那里有最难忘最难以割舍的东西存在。在内心深处,在某个时刻,常常会沿着记忆的轨迹记录下那里的点滴。
我的家乡,在豫西的一个小镇上。清晨,随着曦光的来临,沿街的店铺逐渐有了声息,尤其是早餐点的,伴着滋拉拉热油声响起,悠悠的清香弥漫在空气中,那是水煎包,胡辣汤的香味,我儿时的伙伴,家中就有这样的一个餐点铺。她父亲那一辈兄弟三人都生活在一个院子里,各自都有营生,或经营饭店或开诊所,或跑运输,各房的孩子在一起很是热闹,我们两家沾了些亲,我又和她们家年龄相仿的一两个孩子要好,闲暇时间似乎总流连在他们家里。
不知是风俗还是喜好,端午节临近时,有不少人家在门前,或是院落中,用四根木头,十字交叉,固定起来,搭一个简易的秋千架,长长垂落的绳头,连接在钻有眼儿的木板上,悠悠荡荡,一个月的时间,承载多少儿时的梦境,尽管这个梦总在那个朋友家实现,虽小有遗憾却也是影响甚微。
当夏季来临,走在长长的柏油路上,别有一番乐趣,那被炽热的阳光晒的松软的沥青,每走一步都能感受的鞋子粘连发出的声音,放慢脚步,感受鞋子于路面的胶着。
这条路上,每周有那么一天,会有很多人拥挤着,观望着,那是一个集市,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只记得一直都有,上学,放学都从这里经过,吃的、穿的、玩的、用的,琳琅满目,占满了整条街,到学校原本就不远的一段路,顾盼中,似乎就在几个转眼间,就到了。
学校的几排校舍在方圆十几里地,也是小有名气,很多家长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到这里来读书,每日要花很多的时间在路上,匆匆的来,又匆匆的去,沿街遇到的好玩的东西,他们似乎都没有太多时间留意。
而我,却是格外关注。在落叶纷飞的秋季,踏着一路的落叶,听着脚下薄碎的声音,每到这个季节,在学校的'斜对面的那个戏楼里,就会有大的剧团来演出,豫剧、曲剧、越调,各有各的韵味,你方唱罢我登场,唱的是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听的是忘记了寒气日重,忘记了腹中已空,眼睛跟随台上移动的身影转着,优美的唱腔随着扩音器悠悠传来,使听者心驰神往,陶醉其中。
在这个戏楼的后面,曾有一排平房,里面是育红班(幼儿园)的校舍,在这里,有很多小孩子进进出出,不走戏楼侧面的路,而是喜欢走戏楼下面那段中空的地段,从架空的戏楼下钻进去,幽幽暗暗,进出口透些光进来,众多小小的身影,出现在这里 ,排着队,鱼贯而入,体验从亮处到黑暗,再到光亮的感觉。
进入教室,心是喜悦的,尤其是有剧团演出的时候,铿锵的锣鼓声,不绝于耳,一颗颗的心早已飞出教室,感受舞台上的旖旎风光,忘却了年轻女老师,那怒气冲冲的脸。老师的弹指神功威力无限,将一断断用剩的粉笔头弹在你的头上,桌前。
神驰的心聚拢在,悬挂的小小黑板上,只觉的老师白皙的脸在眼前晃,不时抛出一个不满的白眼。等待着下课铃声,等待着放学的路上,再次穿过戏楼下方,可以站在戏楼前,仰着脸,看戏台上的风景,那穿着朝靴或是绣花鞋的脚,或急或缓的在眼前走过,穿越了时光,将记忆收藏。
此后,也曾在无数的寒冬里,在元宵节来临的时候,想起学校的灯展,那是无数家长的手工艺,是无数孩子的热切盼望,是特别的夜里的彩灯的幽幽光晕,是无数人对上元灯节的幻想,通过两条长长的线,悬挂在街道两边,在缤纷的烟火中,灿烂了夜,也灿烂了梦。
我的童年,在家乡,这难忘的地方,停留了十一年,此后的岁月里,脑海中零碎的片段,不时的浮现,像一朵盛开的花,永远绽放在我的记忆里。
那些被弥留在记忆中的情歌散文
前段日子,在朋友的手机上无意听到了刘德华唱的一首《去年烟花特别多》,一直循环播放着。然而我始终是不能理解,因为这首歌除了不太难听之外我是实在找不出其它能说服我的理由。
他婉尔;‘如果一首歌它伴随着一段故事,或是一个曾经,那么它对于某些人来说,就是非常撩人、非常动听的’。朋友说,这首歌之所以一直还在听,是因为这首歌让他想起了他的初恋。
他们曾经在一起的时候,是那样的完美,在外人看来几乎是无可挑剔,甚至天生的绝配。然而有的时候,现实也终究会把一切的美好葬送的悄无声息……
每当听到这首歌,就总是会让他想起,似乎有着一股巨大的魔力。
有人说,听一首歌有时候能想起一个人,我想应该是的。
配合着记忆中那些不太完整的片段,这首歌听着听着,似乎就有了一种让人牵动相思的感觉,可能情歌总是如此。然而,并不是所有情歌引发的想念都会是如此美好。
J失恋后,每天都可以在他半梦半醒的生活中听到他唱那首《我可以》,无论是喝酒还是聚会。在那个伤心与失落只有自己才能理解的世界里,旁人又怎么能够体会。就像歌词中写的那样:我可以,陪你去看星星,不用太多说明。
显然,他是在用歌曲麻醉自己,让自己更好的忘记。他还是忘不了曾经一起走过的那个她,至始至终,只是到最后他选择了用属于自己的方式。
谢谢你不曾爱过我,这样,我就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情歌不能疗伤,似乎越唱越悲伤,但还是会被留在那里,不管多久。
有些情歌是悲痛的,但也有些属于快乐,比如彼岸的《喜欢你》。喜欢你,那双眼动人,笑声更迷人,喜欢你,那可爱面容,挽手说梦话,像昨天,你共我。很喜欢这首歌,并不是因为节奏或旋律感有多么的强,而是因为它很简单、很纯粹。
高中时听同桌唱的那首陈翔的`《烟火》,感觉那就是情歌最动听的模样,可能是感受不同吧,总感觉他唱的比陈翔唱的要好,仿佛这首歌本身就是他所创作的一样。
同桌是个疯子,当然,他也总说我是傻子,疯子和傻子坐在一起,这个世界往往就会变得很美好。
每当他唱歌的时候,可以唱到物我两忘,整个灵魂融入到音乐中,似乎除了音乐外,其它的就都不重要了。这其实是种很好的心态,至少在有音乐的时候,世界便不会因各种难过和伤心而失去了那些不该失去的美好。
宛如歌词里的平静:夜已深了,雨水气味渐渐蔓延,缓缓时钟习惯性失眠,墙面上摇晃的树影,有一点倔强独特的美,有些陌生,有些熟悉……
在记忆中寻找解锁的密码散文
今天在凡登读书会听了一本《亲密关系》,当中提到你与对方的争吵有很多时候是因为对方的表现勾起你童年的伤痛回忆,当我们不想去面对这份难过的时候,就会用对现在的不满、愤怒、指责、争吵来转移。对于这一段,我开始只是觉得在印象中也看过有关的心理书也是这样的提过,只是有个概念性的认识,但是没有很深刻的体验。
直到今天晚上,当我在想明天要面对一个我最近一直很抗拒,很烦恼的客户,我在想着我应该明天怎么应对的时候,我突然在脑海里蹦出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样的感受,让我对她有这么大的抗拒与害怕,甚至我会在很多时候跟她要近距离接触的时候都想抽离。我就想起今天书里说的,不要去丢在那个指责和愤怒里,当你一味的把责任归在外面的时候,你总是找不到原因。我开始慢慢的去回忆,我究竟跟她亲密接触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慢慢的'在我的内心呈现那份体验,我试着细细的去描绘它。那种感觉就是,每当我听到他无理的谩骂,那快速的语调,越来越大和尖锐的语音,让我觉得有很烦躁的感觉,甚至觉得被冤枉和委屈,但又觉得无奈,感觉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个现状,只想逃离。我细细的去体验,我在童年的时候有什么时候有这样的记忆和感受。我突然在脑海里浮现一个画面,就是在我童年的时候,我妈妈跟父亲离婚等那段期间,我的妈妈把这种愤怒,难过转移在我的身上,经常的辱骂,还有那些莫须有的罪名,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自我演绎的片段都强加在我的身上。让我很难过,也很失望,更加有无力感,不被信任。我多次的去解释,证明我是爱她的,也没有用,从来都很难改变她的看法。后来,慢慢的我觉得很无奈,觉得没有办法去改变这个现状,最好的方式就是我离开,抽离,不再听见这样的声音。回想到这里,我忽然发现,这样的情景,真的很熟悉。现在我们的处景,触发我对这份童年的记忆,潜意识的恐惧被勾起,我很不愿意去面对,甚至很厌恶,很不屑。是的,就是这样的感受被勾起了。
我想这也是我生命当中没有做完的功课,也许这一次,正式要挑战我去穿越的时候了。可是我很迷茫,我明天见到他,我还可以做些什么呢?我每次在准备见面的时候,都会特别的紧张。甚至很明显的感觉到我是刻意地工作当中,尽量避免跟她的接触。可是我不能一次次的去逃开,我也不可能绕得过去。所以接纳吧,承认吧,面对吧,允许我生命当中所有的出现。
其实人生当中就是这样子的,你没有做完的功课,你就是会不断的去轮回,不断的遇见,除非有一天在这里,把你的功课都修到了,你穿越了,才可能去到下一个站点。反正逃是永远逃不掉的,还是面对吧,面对才是出路啊。哪怕抱着惶恐,抱着担心,抱着迷茫,我们也要勇敢的去承认它,面对它,允许它。看见,就是改变的开始。
亲爱的,我的身外没有别人,解开我的情绪与感受的密码,一切都在我们的潜意识。当我的情绪与感受升起的时候,我愿意安静下来,我愿意细细的去体会这份情绪与感受,愿意去寻找它最开始的地方,才能发现那个源头,才能回到根本。这就是一条回家的路。
亲爱的,我知道这条路并不容易,也许会让我觉得难过,也许会让我觉得心碎,但我们必须要经过……
怎样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上海市甘泉中学 马士文)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记忆力是重要的一环。要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就要设法增强大脑对事物识记的痕迹的 保存能力。因为记忆力的产生是由于客观事物对人的感官的作用,传入大脑,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活动,形成一 定的暂时神经联系,这种联系在大脑皮层上保存下来,便产生了记忆。
近些年来,我在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方面作了点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记忆能力的前提条件。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对你所讲的知识感兴趣,或者认为重要,他的注意力就能集中。集中对提高记忆水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首先,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新课一环非常重要。在讲述普法战争一节时,我作 了简短的“埃姆斯急电”的故事情节介绍,然后着重指出:“普法战争爆发是路易波拿巴的扩张野心同俾斯麦 利用王朝战争统一德国的政策发生了冲突,而埃姆斯急电仅起到了导火线作用”。采用与课文有关的传闻、秘 史,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讲述必须简洁,否则会出现喧宾夺主之感。
其二,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加以渲染,烘托气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1848年欧洲革命中有一幅《梅特 涅夹着尾巴逃跑》的漫画插图。在导入新课中,我先让学生看这幅图,紧接着简短的介绍:“梅特涅是奥地利 首相,擅长外交权术,他一贯仇视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在十九世纪上半期的欧洲舞台上显赫一时,而在1848 年革命中却男扮女装仓皇出逃,可见这场革命声势浩大,那么这场革命是怎样爆发的呢?”以此来导入新课。 这种简短的插图介绍,给学生以1848年欧洲革命规模大,对反动统治打击之深,震动之大的信号。这对整体课 文的讲述起到了铺垫作用,学生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其三,从基础知识的实用方面入手。
学生学习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考试,我们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在历史教学中遇到一些重点课,在 导入新课时,我就强调这一章节的重要性,在历届高考中常出现一些题,我们在学习时应重点抓几方面问题。 在讲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一节时,我作了这样的交待:①俄国历史上有哪两次改革?对俄国的历史发生了 什么影响?②俄国历史上两次改革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有哪些内容?这种方法开宗明义使学生一开始 就了解到学习这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同哪些章节有联系。学生认为所学的知识重要,注意力就集中,讲述课 文时,学生的兴趣就提高了,记忆力水平也能相继提高。
二、指导学生掌握几种记忆方法,在培养能力上下功夫
①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有节奏地复述,是提高记忆力良好的捷径。
时间、地点、事件是历史基础知识的关键。不少学生采用机械记忆方法,收效不大,特别是中学历史书六 册一千多页,所要记的,夸大点说浩如烟海,因此培养学生有节奏地复述是很重要的。奥斯曼土耳其兴起中有 四次战争,我指导学生在节奏地记住62-89-96-53。事件是“阿德里亚堡、科索沃、尼科堡、君士但丁堡”。将 历史知识分解去记,有节奏地复述,记忆效果是比较好的`。复述后,教师略加点拨指出:前三件事发生在十四 世纪,后者发生在十五世纪,然后再引导学生复述:1362、1389、1396、1453。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而且容易 记住。
《三十年代反法西斯斗争》一节中,朝鲜人民抗日武装斗争有四件大事:1932年4月抗日游击队,1934年3 月成立人民军,1936年5月成立祖国光复会,1937年6月奇袭普天堡。我引导学生复述:年是32、34、36、37; 月是4、3、5、6;事件是游击队―人民军―祖国光复会―奇袭普天堡。这样有节奏地复述几遍,一般学生都能 很快地识记。
②利用简单图示指导学生加以记忆。
利用图示,可以化繁为简,连横合纵,有利于提高空间识记能力。唐代安西都护府图中一些地点,学生在 测验时往往张冠李戴,我采用图示方法,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简图绘制速度快,直观性强,绘完后教师略加演示学生便可记住。天山北属北庭都护府,以南属安西都护 府,四镇中,上为碎叶,下为于阗,中为疏勒,安西都护府初设在高昌,后移至龟兹。寥寥数言把方位交待得 清清楚楚,学生识记起来也得心应手,而且不易混淆。
三、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
加深理解。
在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中,要使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在记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这不仅有 利于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
在教学中,要想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必须做到重点突出,抓住关键,解决难点。例如,十七世纪俄国彼得 大帝改革,在课堂讲述中,我从三方面入手:经济上――盛行农奴制,工场手工业落后;政治上――目的是想 向外扩张;措施――军事、经济文化。讲述时板书力求简洁,纲目明了,板书繁杂反而不利于学生记忆。
要巩固记忆水平,还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记忆质,美国内战一节讲析完后,一般学生对美国内战爆发 的原因、概况、结果基本都掌握了,但是为了提高记忆水平,我给学生出了一个思考题“用史实说说美国内战 为什么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我作了简单的提示:首先,独立战争虽然打碎了殖民枷锁,走上了资本主义 发展道路,但不彻底,因为政权是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的联合专政;其二,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日益尖锐,从 背景方面可以看出美国独立战争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其三,林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主张逐步废除奴 隶制,在内战中颁布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正体现了第二次革命的任务。综上分析就不难看出,美国内战确 是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提高历史教学水平,记忆力是重要的一环。要提高学生记忆能力,就要设法增强大脑对事物识记的痕迹的保存能力。因为记忆力的产生是由于客观事物对人的感官的作用,传入大脑,引起大脑皮层兴奋活动,形成一 定的暂时神经联系,这种联系在大脑皮层上保存下来,便产生了记忆。
近些年来,我在培养学生记忆能力方面作了点尝试,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提高记忆能力的前提条件。
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对你所讲的知识感兴趣,或者认为重要,他的注意力就能集中。集中对提高记忆水平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首先,在导入新课上下功夫。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新课一环非常重要。在讲述普法战争一节时,我作了简短的“埃姆斯急电”的故事情节介绍,然后着重指出:“普法战争爆发是路易波拿巴的扩张野心同俾斯麦 利用王朝战争统一德国的政策发生了冲突,而埃姆斯急电仅起到了导火线作用”。采用与课文有关的传闻、秘史,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讲述必须简洁,否则会出现喧宾夺主之感。
其二,利用课文中的插图加以渲染,烘托气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1848年欧洲革命中有一幅《梅特 涅夹着尾巴逃跑》的漫画插图。在导入新课中,我先让学生看这幅图,紧接着简短的介绍:“梅特涅是奥地利 首相,擅长外交权术,他一贯仇视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在十九世纪上半期的欧洲舞台上显赫一时,而在1848 年革命中却男扮女装仓皇出逃,可见这场革命声势浩大,那么这场革命是怎样爆发的呢?”以此来导入新课。 这种简短的插图介绍,给学生以1848年欧洲革命规模大,对反动统治打击之深,震动之大的信号。这对整体课文的讲述起到了铺垫作用,学生的兴趣也就油然而生了。
其三,从基础知识的实用方面入手。
学生学习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为了考试,我们不能回避这个问题。在历史教学中遇到一些重点课,在导入新课时,我就强调这一章节的重要性,在历届高考中常出现一些题,我们在学习时应重点抓几方面问题。 在讲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一节时,我作了这样的交待:①俄国历史上有哪两次改革?对俄国的历史发生了什么影响?②俄国历史上两次改革是在什么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有哪些内容?这种方法开宗明义使学生一开始 就了解到学习这章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同哪些章节有联系。学生认为所学的知识重要,注意力就集中,讲述课文时,学生的兴趣就提高了,记忆力水平也能相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