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赵庄来客散文(波兰来客 散文)

赵庄来客散文(波兰来客 散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赵庄来客散文,本文共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篇1: 赵庄来客散文

赵庄来客散文

赵庄是陕西境内较为偏僻的村子,距县城七十多公里,再加之地处大山腹地,道路弯弯曲曲,险道横生,即使坐车少则也需两三个时辰,所以赵庄人没事很少去县城,即使去也是把该办的事办完后即可返回,从不在外地逗留。前些年,各地都流行打工,赵庄倒外出过几个较为时髦的年轻人,但不出半年,一个个全回来了,都说不适应,家里的生活虽然清苦些,但山总是绿的,水总是清的,人与人之间总是可亲的,就拿晚上睡觉不关门这事来说,这是赵庄人祖祖辈辈留下的习惯,到外面要想改变一时确实忒难。偶尔有外界人来赵庄,嘲笑赵庄人生活落后、清苦,赵庄人却不在乎,自感自己这种官不究匪不扰的生活安闲自在,赛似世外神仙,此点令外界人很难领会。

一天午饭后,赵庄人都聚在自家门口搓麻将,晒太阳。突然一辆白色轿车停在庄子中间,这儿人最多,长着一棵七八个人才能合拢的大槐树。大槐树下,有三桌麻将正拨得噼里啪啦。车门打开,从车上走下一个身着白衣的年轻女子。这女子上身穿白风衣,下身着白裤子,脚蹬白皮鞋,头戴一顶白遮阳帽,披肩的波浪式长发,高挑的身材,大约在一米七零左右,还戴了一个系着白腿的茶色眼镜。女子的到来,使赵庄人不免一惊,但又不知如何是好。女子来到大家面前,友好地为大家逐一递上根白过滤嘴的香烟,有人点着抽了一口,很清凉,有股菊花茶的味道,怀疑是女式香烟。

女子告诉大家,她是安徽芜湖人,此次来赵庄是寻亲的。二十年前她曾随父母在赵庄生活,后来她父亲客死赵庄,多亏赵庄父老乡亲尽力相助,才使她母女二人渡过难关,安葬父亲。此次回来,他一为给父亲上坟,二来是想回报二十年前赵庄人的葬父之恩。这话说得在座之人面面相觑,这二十年前的事一时让人记起确实还需个过程。忽然一个年纪稍长的人一拍大腿惊讶地说道:

“莫非你说的是那个安徽木匠胡师?你正是他的女儿二梅?”

“大伯,大娘,叔叔,婶婶们,你们说得很对,我正是二十年前在赵庄生活过的,胡木匠的女儿胡二梅。”

女子见有人认出了她,不由得激动万分,声泪俱下。所有在场的成年人也都一下恍然大悟过来,且都前来打招呼,仔细端详着胡二梅,问东问西,向她打问着这二十年来的光景。还有好客之人主动让胡二梅进屋,且准备起了饭菜。赵庄一下沸腾了,大家纷纷叙说起了胡二梅,以及二十年前关于胡木匠的事情。

二十三年前,赵庄还像现在一样这么封闭、落后。一天,庄里来了一个做家具的木匠,自称姓胡,安徽人,问庄里可有愿做家具的人家。庄里人都说,做都想做,可家家都穷呀!没这个经济能力呀!胡木匠说,这都是小事,他背井离乡,出门做活,不是为挣钱,主要是为躲避计划生育。他们老家地处平原,人口稠密,计划生育抓得紧,农村也只准生一胎,可他现在已有俩丫头了。他做家具,不求别人多给工钱,只求多少给些粮食够维持生活罢了。有人又问,那你做家具手艺咋样呀?胡木匠说,你若愿意,我先做,做得不好不要钱。于是,胡木匠便开始他的第一件活计。

胡木匠做的第一件家具是个柜子,此活不出三天便做好了。缴工那天,庄里好多人都前来观看。看到胡木匠所做的家具后,大家无不啧啧叫绝。胡木匠做的柜子纹理细密,还刻了两只戏水鸳鸯的图案。有人问:“做这样的家具多少工钱呀?”胡木匠答道:“一斗麦子。”主家说:“我给一斗半。”“一斗半也不多。”有人应声道。看到大家对自己的手艺这么肯定,胡木匠又说,他还会干油漆活,只要主家能提供漆,再加些价他把柜子一油漆就更好了。主家大喜,连称可以。紧接着,有好多人都提出愿雇胡木匠给自己做家具。胡木匠看大家情绪这么高涨,面容却露出了难色,说,自己的妻子和二女儿也随着他,此时还寄居别人家中,他希望求得赵庄人的帮助,给他找一个零时栖居之所。这提议刚一提出,便得到了回应。大家纷纷说,这倒不是难事,庄里废旧窑洞多的是,门窗多半都好,捡个好的,收拾一下,把电一拉,床一支,这家不就安成了,唯一和其它村民区别的就是分不到耕地。胡木匠大喜,连连向大家表示感谢,说自己不要耕地,只要赵庄人能接纳他这个逃难之人,比什么都强,自己靠手艺能挣些粮食,一家三口能吃顿饱饭就足矣了。第二天胡木匠便接回了妻女,从此就在找庄定居下来。

胡木匠的活做的就是不赖,价格又公道。他是做了东家做西家,日子忙忙乎乎,平静安稳又舒适安详。日子如流水,转眼之间,胡木匠来赵庄已整三个年头。三年来,胡木匠几乎给赵庄所有的人家都做遍了家具。大家打心眼里都佩服他的手艺,且乐于和她交往,感觉他人实在、随和,愿意和他做朋友。他刚来赵庄时,二女儿才五岁,现在已八岁了,随庄里的孩子在庄小学读二年级。一天,胡木匠给一户人家做完家具。主人为感谢胡木匠,特炒了几个好菜,买了一瓶烧酒,陪胡木匠享用。此礼称谢匠人,属赵庄当地风俗。酒足饭饱过后,主人家给胡木匠结清了工钱。胡木匠便在略显醉意中回到了家。回家之后,胡木匠倒头便睡,睡到半夜却直喊肚子疼,疼得在床上直打滚。这可吓坏了胡木匠的妻子和女儿。胡妻让女儿陪着丈夫,赶忙去村里找人。岂料等找来了人,胡木匠竞两腿一蹬,撒手人寰,一命呜呼。胡妻和女儿趴在胡木匠身上那是一个劲地大哭,哭得全庄人都赶来,看是咋回事,来后又无不同情胡木匠的不幸及胡妻母女二人的可怜。人死了,就需安葬,入土为安呀!虽然胡木匠是外地人,可毕竟遇难在咱赵庄了。如何安葬胡木匠,一下成了赵庄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话题。最后商量的结果是全庄人自愿筹粮筹钱。一天工夫下来,便筹到粮食两担,现金两千多元。大家兵分几路,割肉买菜,置办棺板寿衣。三天之后,胡木匠在庄后面的西峰山上就地安葬。数天之后,胡妻和女儿磕头拜谢完全庄人后,回了安徽老家。临行之时,胡妻留下一句话:待有朝一日,她女儿长大成人,定派女儿回赵庄回报葬夫之恩。

胡妻这话全庄人都当作一句客套话,没一人放在心上,安徽距陕西这么远,谁会相信胡木匠的女儿会回来呢?然而今天当胡二梅确确实实站在大家面前时,大家才猛然想起胡妻当年的临别之言。同时有更多人讲起有关胡木匠的好处来。大家对胡二梅就像好多年分别,未见的亲人一样,一下把她围了起来,问东问西,叙说者二十年来的相别之情。

胡二梅在一个自小称呼七婶的人家吃过饭后告诉大家,她现在在芜湖开发区开了一家家具厂,专门进行实木家具的研发与制作。目前厂里的效益也十分可观,但她总感自己制作的那些家具无论从工艺还是档次,都和她心里所想要的存在着相当的'距离。她不由得想起自己小时候在赵庄生活时,父亲用手工制作的那些家具。她想参考父亲当年制作的那些家具,改进厂里的工艺技术,从而带动更大的创新和发展。因为从她母亲口中得知,她们家是世代相传的木匠世家。在她父亲这一代已经是第十八代了。作为第十九代传人,她胡二梅不但注册了胡氏家具这一商标,而且也很想把胡氏家具这一品牌做大做强。此次回赵庄,她有意高价回收父亲当年在赵庄所做的全部家具,且热烈欢迎赵庄的青壮年去她的家具厂做工,工资是当地的二多。

对此消息,赵庄人无疑再高兴不过了,大家无不奔走相告。是啊,赵庄人虽然固步自封,安于现状,那也是没有办法呀,过去出门打工不但挣不下钱,还老受人骗,现在他们赵庄人积德行善,回来了个有钱的大老板,大总裁,胡二梅,要带大家奔小康,去致富,大家能不高兴吗?还有人准备把此消息告诉给自己远在县城的亲戚。可胡二梅却说,此事万不能张扬,绝不能将她来赵庄一事透漏给外人,否则便会有曲折。

好话说着,好时间也过得飞快,转瞬之间,天已黑了,大家无不邀请胡二梅去自己家里留宿,可却遭到拒绝。胡二梅说,她想去自己小时候住过的家里看看,设张灵位,为死去的父亲祈福,也想在自己的家里住一宿。胡二梅所说的家,就是二十年前她和父母一块住过的那空旧窑洞。二十年了,自从胡木匠死后,胡妻带女儿回了安徽老家,这门便一直上锁,此时虽没有坍塌,可哪能住人呀,更何况要住一位姑娘,一位开办家具厂,当大总裁的姑娘。这事万万行不通的,咱赵庄人再不识好歹,也不会认不清这个理呀!更何况咱还指望咱们的后辈跟随人家做工致富呢!胡二梅看大家拒绝,便又说,她只想为父亲设个灵位,尽尽孝而已,住宿的事待会再说。大家也只好顺从,砸开了早已生锈的锁子,把窑洞打扫了一下,搬了张桌子,点着了蜡烛和松香。胡二梅跪下为父亲烧纸、祈福。

一张张点燃的烧纸寄托了胡二梅对父亲的相思,一株株引燃的松香倾注了胡二梅对赵庄的热爱与牵挂。这一切令所有在场的父老乡亲感动、落泪。大家无不感到,胡二梅就像自己离家多年,久别重逢的亲人一般,都默默地站在胡二梅身后,希望她祈福完毕之后能去自己的家里安歇。祈福终于做完了,胡二梅看了看站在自己身后的众位乡亲说:“各位大伯大妈,叔叔婶婶,兄弟姐妹们,大家都回家休息吧!感谢大家的好意,你们的情我胡二梅心领了。可此刻我心里很乱,只想一个人静一静。我车上自带有被褥,待会困了就在车上休息了,收购家具,去芜湖工作的事咱们明天再谈,但有一件事请大家务必记住,我来赵庄的事千万不能透漏给让村子以外的人,否则收购家具和去芜湖工作一事便会有曲折。大家见胡二梅把话说到这个地步,也就不好再说什么,都点头应允,四散离去。

再说陪胡二梅祈福的人群当中,有一名叫赵小毛的,今年三十二岁。此人生性多疑,且喜耍小聪明,前些年外出打过几年工,虽没挣下多少钱,混出个啥眉眼,但却自认见多识广,把一般没出过远门的村里人从不往眼里瞧。这赵小毛听说胡二梅能为庄里人安排挣大钱的工作,这心里就一下痒得厉害,把胡二梅从下午跟到晚上,随着溜溜了多半天。可他对胡二梅的承诺却感到有点不放心:这么好的事偏偏为啥能轮到我赵庄人,莫非是骗子不成?听人说外面有种“传销”的骗人组织,专门靠拉人骗钱。这胡二梅莫不是传销组织派来的?赵小毛有个远方表哥在县城做小生意,专门倒腾蔬菜,平时俩人来往较为密切。于是,赵小毛便给他表哥打了个电话,把胡二梅来赵庄的经过,前前后后说了个遍。

第二天一大早,当赵庄人喜滋滋地去寻胡二梅时,可哪有人呀!人影全无,再去昨晚陪胡二梅焚香烧纸的窑洞看,只见窑洞门紧锁,原先那把锈迹斑斑的锁子原好如初,根本没有打开过的痕迹。也没有丝毫烧纸和松香燃过的痕迹。这令全庄人无不大惊失色。恍然之间,这才想起胡二梅昨晚那句千叮咛万嘱咐的话语:不要把她来赵庄一事告诉外人,否则收购家具和去芜湖工作一事便会有曲折。大家激动了,问是谁透漏了胡二梅来赵庄的消息。最后赵小毛的媳妇主动承认了,是她家小毛把胡二梅来赵庄的事告诉了他表哥。可这样做也是为大家好呀!免得大家上当受骗。“好个屁!一定是二梅总裁知道咱赵庄人不讲诚信,才生气离开了。”有人出言不逊。“吵架起什么作用,现在最要紧的是赶紧把二梅总裁找回来呀!”有人建议道。最后大家一致商议还是把胡二梅找回来,当面向她承认错误,再谈收购家具和芜湖做工一事。可到那里去找胡二梅呢?胡二梅不是说她办的家具厂在芜湖开发区吗?且注册了商标,叫胡氏家具。那就去芜湖找吧!找到了她的家具厂,不就找到了她的人。

在通过电话和网上查询之后,大家果然查到,在安徽芜湖开发区,有一家非常知名的大型机具厂:胡氏家具有限公司,老板名叫胡二梅,女性,今年二十八岁,。但厂方那边一再证实他们老板最近一直都在厂里,从未出过远门,至于什么赵庄呀压根就没听说过。赵庄人纳闷了,为证实此事,他们决定派人专门去趟芜湖。

数天之后,五名风尘仆仆的赵庄人,出现在安徽芜湖开发区,胡氏家具有限公司的办公室。厂方热情的接待了赵庄来的五名客人,因为他们带来了许多工艺考究的实木家具图片,而这正是他们厂最想得到的东西。

后来呢?后来的故事我就不想再细说了。只知道赵庄许多人去芜湖都挣了大钱。赵庄也成了全县有名的富裕村,明星村,听说还将冠以家具之乡称号呢。至于那个胡二梅吗?是否确真有其人?她是否真来过赵庄?我也无法从赵庄人口中得到证实。我只从赵庄人口中得到这么一句话:人贵在诚信,诚信高于一切。

篇2: 赵庄行的散文

赵庄行的散文

这一天,我们一行十多人沿县城西南,途经小河沟,穿过绿油油的庄稼间的蜿蜒小路,行约20公里,欢快地来到了云竹镇的赵庄村。

一下车,纵目望去,整个村子被掩映在绿海丛中,令人着迷。最引人注目的,是蓝天白云里轻盈地翩舞着的成群结队的小燕子,忽上忽下,甚是乖巧可爱。有的在电线上列队,似在迎接宾客的到来,使人置身于呢喃的世界。偶而,有几只鸽子、喜鹊从头顶掠过,引得阵阵惊喜。然而,在我内心深处,早已烙下一份烙印,从小母亲就说过,那燕子是最眷恋家的吉祥物,是人丁兴旺的标志。哪里的风情和谐、融洽,那里就有一对对燕子前来安窝。即便冬去,当春天来的时候,会依然返归故所。所以,我从小就对燕子有一种割不舍的亲切。这种情感,也潜移默化地转移到了它的主人环侧,正所谓因物及人。从小母亲还对我说过,喜鹊是报喜的灵物,喜鹊临枝叫,必有喜讯到。而每当看到鸽子,脑海中总会浮现天安门上空那飞起的画面。蓦然,从小巷深处,传来啼鸣野吠,加上清新的空气,真是一派祥和的桃源景象,不禁感叹,这里的田园独好!

在热情好客的主人引领下,我们一边听一边看地漫步在干净街道上。适逢酷暑,暴晒难耐,却任凭汗水湿透了衣衫。对于我来说,最注重的是一看二对比。数年前,我因监督街巷硬化工程以及这里的一位好友的缘故,曾多次来过。那时的印象,用一个字就足可概括,那就是“穷”。破落的土屋,布满了每一个角落,更别说其它了,难怪青壮年几乎都到外地谋生,只留下一些老人妇孺看守家园。如今,有着一千多人口的赵庄,常住的就有七百多人,并盖起了一座又一座鳞次栉比的砖瓦新房,使村貌焕然一新,仿佛换了人间。可喜的是,那闲置的曾经萋草丛生的荒院,也有不少翻盖一新,这与一些村落的旧屋荒芜形成显明对比,是独有的特色。俗话说的好,只要政策好,只要人丁兴旺,一切皆有希望。特别意外的是,在外谋生的乡民赚了点钱,就争着归来,一心想为贫穷的家乡办点实事好事。村主任宁雪文,就是最杰出的代表。他那厚实的见方脸以及一言一行,一看就是一位踏踏实实而纯朴的农家子弟。他靠在太原钢铁市场上的多年打拼,赚下了两个公司,却最想为这一片热土做一点善事。在他和村支书白如光的带领下,自筹资金修筑了挡墙、拓建了街道,重修了道光九年以来败落的五道神庙,改建了戏台,尤其是修缮了荒废的学校,添置了诸多设施,使办公、休闲活动、读书、应急、娱乐等等有了落脚之所。当踏着林旁飘叶点缀的小径走进那宽阔的曾是校苑的时候,那弥漫的花香,令人迷醉。那翩翩轻盈的彩蝶,那可爱的采蜂,都令人心旷神怡。然而,为贫寒的集体办实事,困难是可想而知的,至今主任还垫付着几万元,始终没有着落来解决。但他们仍希望把通向外界的两条路,能够早日扩建。这在我们来的途中所遭遇到的水毁、塌方等已深有体会,但愿他们的夙梦,早日实现。

村民靠两千多亩耕地以及经济林等的实惠收益,靠辛苦劳动,衣兜渐渐鼓了起来。当不愁吃穿的时候,人们总想有点事做。在当今成风的情况下,尤为可喜可贵的是,村里自筹自愿成立了一支农民海星文艺队。虽然就那么十三个人,却靠土打土闹,自编自演,赢得了美好声誉,影响了一大批村民。不仅闻名于镇,也闻名于县城。在娱乐的同时,既添补了家用,也有了事做。尤其是妇女,避免了无事生非,成就了一片和谐,应成为新农村的典范。

赵庄,还是一座古老的村落,始建于何时?却没有留传下来。其名因赵氏始,其延因十多姓氏而昌。站在古老的门前,不禁感叹那木雕、石雕的精美,更感佩那鬼斧神工的神韵;站在古老的土楼旁,不禁惊叹当年的荣光,更幻想着每一处角落里的故事;站在磨的几乎扁平的沙石阶下,不禁想探究有多少印迹,感慨过去的遗踪;站在卵石铺就的古坡上,不禁遐想已去的背影,寻找往日的沉淀;站在巨石封盖的老井边,不禁想那轱辘的沉寂;站在冷落的石磨、石盘侧,不禁想那碾麦粉的悠香;站在绿油油的菁台里,不禁思索――等等。可惜,这些远去的沉迹,没有很好地保护起来,依旧在风雨飘摇中渐渐地失去往日的风采,渐渐消逝化成了云烟。在这新与旧的交替里,多么希望新的更好,旧的能够完整地保存。因为,无论是过去,还是将来,都是后人应读的一部演变的村史。

一看二比之后,最要紧的就是听了。其实,看与听有时是分不清的。听村民讲,村前曾有两条河交汇,称二龙口,村左右有龙山和虎山,是一块风水宝地。在一座旧门前,听说朱德曾在那院里住过一夜。那五道庙的旧梁,就是因八路首长过问才未被当柴;听说县独立营曾驻扎在这里,那村里就应该有参军的抗日英雄;听说有好几个南下干部;听说抗日县政府曾在村里办公,一位警卫员曾设险保卫了县长,不远处的山洞也曾是县政府文件的隐藏所;更听说离村方园不远处的丘陵、沟壑里,曾抗击过鬼子,有不少无名烈士就魂归此地,《黄河在咆哮》就多次提及到榆社赵庄这个名字,还听说有一名八路军无名烈士至今仍孤独地埋在荒丘上。可惜可悲的是,竟然没有一座烈士纪念碑以慰藉牺牲的忠魂。村民们是多么希望这一夙愿早日实现啊!还听说一位94岁的老人记忆里,村里曾有土地庙、三神庙等几座庙宇;还听说在外谋生的村民有几个是千万富翁;还听说已走出了50多个大学生等等。所有这些,也许有的有待考证、探究,可都是赵庄的宝啊!但最悲哀的,莫过于渐渐在失去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不禁想,倘若这些都化为记忆的时候,后人将向何处问寻这一方的根呢?没有文化的保存与传承,那是最悲哀的,也是没有希望的。每一个村,都有自己的历史,都是自己的文化宝藏,这就是根。我多么想使这空白,在拯救中得以弘扬。不然,将是永远的'悔恨、遗憾!成为千古的罪人。所以,在追求富裕的航行中,保护、传承和弘扬自己的历史,是每个人应担当的责任。只有这样,历史的长河,才不会断流,才不会干涸,才会一直繁衍生息!但愿从这里走出去的那些富翁、大学生,能够勇于站出来担当自己的使命,勇于弘扬而开拓。但愿我们这些握笔杆的人,尽一份力,鼓而呼,让赵庄的历史,成为榆社史的一分子,成为民族的一分子,从而千秋不弃,千古荫庇后人!

午餐,依然是往日的笨鸡蛋加和和汤捞饭。看起来,总感觉有点寒酸,也总有那么一种乞讨的感觉,有那么一种对文化的淡视。谁让我们是贫儒呢?时儿想,我们并不是不知足,只是深怕别人看不起。倘若说是怕瞧不起人的话,那更深怕轻视了那辛辛苦苦写下的文字。而那些文字,常常是在未开发的处女地上的辛劳,虽不是闪光的金子,却也是抛砖引玉的开路先锋。况且,美酒佳肴并不是我们的追求,这是每一个把文学当成乐趣的人的内心世界。我们所追求的是一颗颗滚烫的真诚的心。或许,这就是其中的酸味吧。但倘若是有权者到来,是否也象我们一样呢?这就看对待文化的态度。孰重孰轻,自然不必说,或许是文化领域中的一种悲哀。其实,每一个对文学执著的人,都应该像对待闪光的金子一样来看待,而不是轻视。只有看重文人,才能尊重文字。这不是好好接待的问题,而是要寻找思想的根源。一阵汗雨中,餐毕。时逢乌云笼起,间有零星雨滴。我们未加休息便离去。有人说,还想再采访一位老者,只待以后吧。

在我提笔作记时,也苦思冥想下一首小诗,算是对这次活动的小结:

赵庄山水秀,空气好清新。鸟语花香簇,鸡啼犬吠殷。尤怡群燕舞,却喜众宾欣。鹊竞白云里,鸽争翠海林。

蝶迷摇碧浪,蜂醉逸浓馨。小路环庄绕,丛溪侧畔伸。忽闻迎客笑,原是舞台民。满脸盈福露,言行厚道纯。

恰逢炎酷暑,颇耐汗粘巾。仍叹桃源美,长思古韵神。不禁多缱绻,更憾损遗存。但愿千秋后,还能庇子孙。

篇3:老家来客散文

老家来客散文

前几天,家里突然来了一个远客,是山西老家舅舅的孙女小艳。十几年不见,她已经是个二十出头的大姑娘了。我当知青时,在老家待了好几年,每次去和回来,都是舅舅接我、送我,给我买票,遇到什么自己办不了的事情,就往舅舅家跑。那段岁月,什么时候也忘不了。

小艳说,她在城里打工已经好几年了,但是看起来,还是透着几分农村姑娘的羞涩和纯朴,话很少,几乎是问一句说一句。她说是陪一个一起打工的女伴,到成都来看病的,女伴有个亲戚,安排她们到一家医院看了病,已经住进去了。说了这些情况,小艳忽然开口要帮她的同伴借钱,我们觉得很奇怪,既然是来看病,还不准备钱吗?而且,按小艳的说法,她们才来了一天,就把钱花光了吗?更何况,那个女孩子不是还有亲戚在这里吗?小艳支支吾吾了半天,又说是她自己要借,想给她的爷爷奶奶买点东西。既然是这样,我们就给了她一些钱,对她说,不要她还了。

第一次见面后,好几天小艳都没来,想到她们两个农村姑娘,人生地不熟的.,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我们就到她说的那个医院去找她。结果很奇怪,在住院部找了个遍,都没有一个山西来的病人,又到门诊部、急诊室、手术室去查了,也都说这段时间没有这么个病人。

正在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小艳自己来了。说起我们去找她们的事,她说因为嫌贵,她们没住在医院里,在医院旁边找了个小房子住。还有,她来是为了告诉我们,她的同伴的亲戚,把同伴接回家里去住了,她自己准备当天晚上就走,要赶回去上班,现在找个工作也不容易。听她这么一说,我们也不好强留她,就为她的走忙了起来。

我去给她买了车票,考虑到她要坐一天一夜的火车,又给她买了路上吃的东西,还收拾了一包衣服,让她带回家去。火车开车的时间,是晚上差两分钟12点,我们留小艳吃了晚饭,说好到10以后,再送她去火车站。可是才8点钟,她就坚持要走,而且一定不要我们送她。好说歹说,到了9点,我把她送上了去火车站的公交车。在路上,她还乖巧地对我说,她回去以后,就把我给她买火车票的钱寄来。我说,不用了,你那么远来一趟,我给你买―张火车票,还不应该吗?我问她身上还有没有钱,她说没有,我又把口袋里的钱,都掏出来给了她。

第二天晚上,估计小艳快到家了,我们给老家通了个电话。那头一听,很意外:“她在你们那儿?”……我们这才知道,几年前,城里的亲戚,给小艳找过好几次工作,她都是干了几天,就不想干了,后来,就在外头打着亲戚的旗号到处借钱,借了从来就不还,再后来,就不见人了。到现在,她已经有两年多没有回过家了,也不知道靠什么生活。去年冬天,有人看到她挺着个大肚子,是和什么人有的孩子,孩子生下来以后,又是怎么办的,都不得而知,家里人为她的事,气得没有办法……

放下电话,我突然想到,要给成都的亲友,都打电话说说这事,没想到,有个亲戚说,我们知道她,今天上午还来了一趟,说是想借点钱……这么说来,小艳根本就没有上火车!怪不得她前一天晚上,那么早就要去火车站,她是想早点去退票!

我有点发懵,平时看到报纸上、电视上那些上当受骗的故事,总觉得那些人,怎么会那么缺乏警惕性。结果没想到,自己这么轻而易举地就被个小骗子给骗了。其实回过头来想,从一开始,小艳的言行,就有很多疑点,但都被我们满怀的亲情和轻信给淡化了,抵消了。再说,如果是一个从来就没有见过的人,也许我还会有几分戒备心,可是,面对一个见过面的人,又觉得她不过是个孩子,怎么会怀疑她呢?更可笑的是,我们还担心她年轻,缺乏社会经验,不厌其烦地对她谆谆教导,叫她在成都的时候,晚上不要出门,小心遇上坏人,一个人坐车更要注意,不要一不小心,被人贩子给拐跑了……不知道她当时听我们说这些话时会怎么想。

小小的受骗上当,损失了一点钱财,浪费了感情,但也吸取了不少教训。然而,毕竟是自己家亲友的孩子,就走上了这么条路,再发展下去,会是什么结果呢?舅舅家就这么一个孙女,也许是小时候太娇惯了,结果成了这个样子,他老人家不知道伤心成什么样子了。想到这一点,心里很难过。

不知道这些天,小艳还在成都或者别的什么地方游荡。我老在想,如果我早点和老家通电话,了解了小艳的情况,是不是可以规劝她一下呢?

篇4:咸阳来客散文

咸阳来客散文

我在《人生如歌》上曾写过一篇杂文,题目叫《沉重的十字架》,是写我老家的一位乡绅先贤赵可法。

赵可法是五四后的新一代知识分子,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有报国惠民的实绩。他在家乡最早引进日本先进的蚕茧加工设备,开设赵家蚕站,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那高高的烟囱不但是赵家村骄傲的标志,而且使暨东地区的丝绸质量上了很大的一个档次。

赵可法还在赵家开办了辗米厂,使稻谷加工从落后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放出来,不但提高了出米率,而且提高了大米的质量。

赵可法还是一个忠诚的教育工作者,他几乎一生都从事教育事业。抗日战争时期,他参与了枫桥地区的战时补习学校的教务工作,使大批因战争失学的人,获得重新学习的机会。抗日战争胜利后,他是枫桥忠义中学——学勉中学前身——的校务董事,新中国建立后,他是首任学勉中学校长。

因为他家庭成份是地主,解放后不久,他被戴上地主分子帽子,押回老家监督劳动,从此斯文扫地。

我小时经常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扫大路,扫道地,在拾猪粪,拾牛粪,在被训斥,被批斗,这个人就是赵可法。

我母亲和其他乡邻告诉了我许多有关他的往事,几乎都是对他人品与业绩的肯定,大家对于他的处境和命运都表示深切的同情。后来我查看了有关史志,对于他一生的事迹更加明白。

他是一九六九年去世的,死时还戴着地主分子的帽子。于是我写了《沉重的十字架》一文,认为他的遭遇比耶稣更悲惨,耶稣最后的晚餐之后,在耶路撒冷的各各地,在十字架上只钉了六个小时就放下了;而他在诸暨市的赵家村却被整整钉了二十年。

这是时代转变时期的一种悲剧。在这个悲剧中,他和无数像他一样的人,变成时代祭坛上的牺牲。成千上万无辜的人被卷入阴风怒号的地狱,投诉无地,哭告无门。这是历史的残酷,这是历史的痛苦,这也是历史的无奈。

感慨感过了,文章写过了,一切也就过去。不料有一天,一位老邻居,一位知道我家在城关地址的老教师,她陪着老同学,一位须发花白的老人来到我家。

来者是赵可法的大儿子,工作和生活一直在陕西咸阳。有人把我那篇文章寄给他,告诉他有人在纪念他的父亲。他很激动,着手调查作者。

网名是陌生的,但根据文章的内容,他断定是本村人写的,根据文章情节,又进一步认定是我家的.人写的,他以为是我哥哥写的,因为他出去工作时,我还是一个学前的儿童。

终于他查清了是我写的,于是他通过他的老同学找到了我的家,向我当面表示感谢。他们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赵可法有许多子孙,分散在各地工作,但互有联系。他说他代表所有的兄弟姐妹向我表示感谢,感谢我说出历史和事实的真相。多少年来,他们的子孙只知道自己的爷爷,自己的外公,自己的老祖宗是一个地主分子,是一个压迫人民和剥削人民的罪人。如今有一个外人来说明历史的真相,来分析历史的功罪,来说明他们的祖上是一个有功于家乡的人,他们觉得安慰和温暖。

我也感到很高兴,一个人微言轻的人,一篇普通的文章,只无非说了一下家乡人大家都知道的事实,居然能使一个家族感到温暖,这是我所未曾料到的。

人要讲真话,要信服真理,要做善事,为善那怕是最微小的努力,对社会文明的促进也是一种贡献,我这样想。

篇5:除夕夜的来客散文

除夕之夜很冷,天上还飘起了雪花。许明和何红在父母家里吃了年夜饭回来,快走到自己家门口的时候,何红捅捅许明说:哎,你看!借着不太亮的街灯,许明看见自己家门口有一个穿大衣的陌生汉子,正在探头探脑地转悠。他想干啥?许明一把拉过何红,躲到了暗处。

只见那汉子裹了裹大衣,转身离去,但走了几步之后,又迟缓地掉过头,走到许明家门口,伸手在防盗门上敲了几下。

许明忍不住一大步冲了上去,断喝一声:你找谁?

那汉子转过头来,打量了许明一眼,高兴地叫道:老班长,你认不出我了?

你是许明听他的声音有点熟,却怎么也想不起他是谁来。

老班长,你真认不出我了?我是三班的熊正寿呀!

噢许明这下想起来了,熊正寿,东北人,当年在部队时和自己一个班,可自打分手后,就一直没有他的消息了。

许明赶紧将熊正寿往屋里请。

借着灯光,许明留意起眼前这个老战友来,只见他双眉紧锁,神情憔悴苍老,灰黄消瘦的脸上满是胡楂,身上的灰色呢大衣皱皱巴巴的,脚上的皮鞋瘪瘪塌塌的,两手空空荡荡,行李包裹没有一件。这副落魄样子,简直就和大街上的乞丐差不多。

屋里的气氛一时显得有些尴尬,许明看熊正寿额头上汗也沁出来了,于是提醒他说:屋里有暖气,你把大衣脱了吧。

可谁知熊正寿往额头上抹了把汗,将大衣掀开半边,却又马上裹起来,连连摆手说:不热,不热,没关系,没关系。

见他这副样子,许明心里的疑惑更大了,断定熊正寿今天登门,一定有什么事情。

果然,熊正寿开口了:唉,我真是窝囊啊。他长长地叹了口气,断断续续地说起了事情的经过。

熊正寿的老家在一个偏僻山村,退伍后的十多年里,他一没门路二没特长,所以一直混得不死不活的。眼看村里的年轻人一个个飞出山外去打工,他心里也痒痒的,终于下决心也南下闯荡去。可到了广州以后,他根本找不到工作,就只好在街头给人家擦皮鞋。

几天前,熊正寿怀揣一万多块辛苦挣来的血汗钱,乘长途车回老家过年,不料车开到半路抛了锚,突然从路边蹿出来三个歹徒,叫车上所有人把钱交出来。熊正寿死活不肯,于是就被歹徒拖到车下打昏在地上,装着血汗钱和身份证的上衣也被剥走了。后来,幸亏一个拾荒的老太太给了他这件大衣,又给了他15块钱买了张短途车票,他才来到这里

熊正寿讲到这里,许明夫妻俩一时都没有吭声。两个人不约而同地相互交换了一个眼神:这是真的吗?如果是真的,熊正寿现在身无分文,他今天上门,是来借钱的?

许明给自己点上支烟,狠狠地吸了一口,若有所思地问熊正寿:出了这种事情,你家里还不知道吧?

见熊正寿点头,许明顺手将桌角上的电话机往他面前推了推,说:那你还是快给家里通个电话,先报声平安吧,家里等你不回,他们不知会怎么担心呢!

许明这样做,其实是希望能以此来判断熊正寿讲的这段经历是真是假,而且留下他老家的电话号码,万一以后有什么事,还能找到他。

可熊正寿却对许明说:老班长,你你不知道,我老家那地方又穷又偏远,到现在村里都还没哪家装上电话呢。

他说着,欠身朝客厅对西的卫生间扫了一眼,对许明说要解个手,就走过去关上了门。

不一会儿,里面传出一阵哗哗的水声,趁这工夫,何红悄悄问许明:你信他的话吗?

许明沉吟道:现在很难判断。

何红急了:那我们怎么办?

许明说:我看不管是真是假,反正他肯定是遇到了难处。既然千里迢迢地找我来了,今天又是除夕夜,我还能咋办?先让他在这儿过了年再说吧。

你昏头了?何红气得瞪着眼睛就把许明往屋角拽,这年头,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没有?你想学雷锋,也得先留点神哪。

许明一听何红这话,生气地说:照你的`意思,莫非要我赶他走?我们曾经是出生入死的战友啊!

哼,是战友不错,可那是多少年前的事了?嘿,亏你还见多识广呢,你如今凭啥相信他?何红尽量压低声音说,你也不想想,人是会变的呀,都过去这么多年了,你了解他的过去,可你了解他的现在吗?

被何红这么一说,许明心里有点乱了:那依你看呢?

要依我看呀,你这个战友何红朝关上门的卫生间看了一眼,连连摇头。

篇6:除夕夜的来客散文

这时候,熊正寿还没有从卫生间里出来,在哗哗的流水声中,许明隐约听到似乎夹杂着短促而压抑的喘息的声音,那声音尽管很低,但听起来竟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莫非,熊正寿找上门来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或者是他在玩什么花招儿?

许明试着推推卫生间的门,纹丝不动;他又拿出钥匙轻轻插进锁孔,想突然给熊正寿个措手不及,但发现门被从里面反锁死了。怎么办?是再等会儿,还是马上敲门进去?

许明和何红正举棋不定,忽然,里面传出嗵一声响,紧接着似乎又有什么东西撞在门上。夫妻俩心里一紧,不约而同地抬手就拼命敲门:开门,开门,熊正寿,快开门!

敲了好半天,门终于开了,熊正寿站在门口,静静地看着许明和何红。

许明紧张地问:刚才什么声音?你你在里面怎么了?

没怎么呀,我解了手,洗了把脸熊正寿依然紧裹着大衣,朝许明和何红笑笑。不过尽管如此,许明还是发现熊正寿笑得很勉强,身子在大衣里直哆嗦。

熊正寿回到客厅后,何红朝许明递了个眼色,说:你看,光顾着说话,你战友还饿着肚子呢,快帮我下饺子去吧。她一边说,一边就拉许明走进厨房,然后赶紧轻轻掩上门,对许明道,我看这人来路不正,咱摸不清底细,不如当机立断打发他走人。

透过门缝,许明悄悄注视着蜷缩在客厅里的熊正寿,踌躇了一下,对何红说:咱们再想想,看还有没有更合适的办法,万一他刚才说的是真的呢?那咱们在这个时候赶他走,就实在说不过去,也太没有人情味了

可是何红不答应:你别放着安稳日子不过,给我惹出点事儿来。万一他是在当地杀人犯法了呢?万一他是一个被通缉的罪犯呢?

许明想想何红的话说不定真有道理,可还是拉不下这个面子,他还在犹豫。

这时候,熊正寿好像越来越显得焦躁不安起来,他不停地喝茶、抽烟,又时不时走到窗前,掀开窗帘打量屋外那越飘越紧的雪花,像是一头疲惫的困兽。

许明对自己说:看来,真的不能再犹豫了。

可是,用什么借口赶熊正寿走呢?

何红灵机一动,很快想出了一个主意:由她在厨房里打许明的手机,故意说成是局长打来电话,要许明立即去单位值班,然后顺水推舟扔二百块钱,让熊正寿走人。二百块钱买个太平,夫妻俩都觉得值。

然而,当他们两个人从厨房出来,却发现客厅里的熊正寿不见了,屋外洁白的雪地上,留下了两行歪歪斜斜的脚印,消失在夜幕尽头

两个月后,许明收到一封寄自东北的信,拆开一看,是熊正寿写来的。信上这么说:

老班长,嫂子:

请原谅我除夕之夜的不辞而别。

那晚在你们面前,我大致说了事情的经过,但是隐瞒了一个重要细节:在与歹徒搏斗中,我的胸部和背部被刺了三刀,并且伤口还在流血。尽管每动一下都疼得钻心,可我却没敢流露出来,因为我记得老班长曾经说起过,嫂子从小就有晕血症,见不得血,何况当时还是除夕夜,我不忍让你们紧张。那天,我担心我坚持不到家里,所以才不得已登门,我不求别的,只求你们给我一点路费。可是,当时也许是我太冒失了,那一刻我明显感觉到了你们对我的怀疑。我觉得我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就把借路费的话强咽下肚去。后来,我身上的伤口突然疼得厉害,不得已只好躲进卫生间,让哗哗’的水声来掩饰我痛苦的呻吟。我脱下外衣,对着镜子检查伤势,没想由于虚弱而昏倒在里面。

也许是苍天有眼,离开你们后我沿路讨饭,居然奇迹般地活了下来。正月十五那天,当我回到家里时,家中老老少少,还有全村的人,都为我哭了。

看到这里,许明怔住了,他的心头仿佛被压上了一块沉甸甸的大石头,不禁喃喃道:熊正寿啊熊正寿,我多么希望你那时候真是一个说谎的骗子啊

篇7:赵庄矿井安全管理工作探讨

赵庄矿井安全管理工作探讨

从赵庄矿井所处的地理、地质等环境入手,根据矿井的安全现状,指出了安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安全管理的一些思路.

作 者:杨育林 YANG Yu-lin  作者单位: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赵庄矿,山西,长子,046600 刊 名:煤炭科学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CO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34(7) 分类号:X92 关键词:安全生产   安全管理   安全质量标准化  

篇8:赵庄小学德育工作计划

基本情况

我校本学期有教师11人,全部任课,在校学生200余人,基本是来自本行政村十个生产队。大部分同学都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劳动,积极学习,团结协作,这是教育教学的有利条件。但是还有及少部分同学思想觉悟不高,学习较差,纪律松懈,这给整个教育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此,学校特制定思想品德教育计划,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以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内容,特别是“八荣,八耻”人生观,贯彻以人为本,以教育人、塑造人为目的,顺应教育改革的发展大计贯彻《道德教育纲要》,以实施教育为根本,加强教育领导德育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素质。

工作重点

1、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认真执行德育教育法规,抓好学校德育工作,学校德育工作是培养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的希望工程,是培养青少年建设社会主义的奠基石,是当今学校工作的首要任务。

2、加强常规管理,强化领导责任。

3、健全组织,组长:赵大文

成员:各年级班主任

4、具体学习时间,学校集体同会,各年级德育课,方法:集中分散相结合。

5、学校定期检查。

具体内容

1、各年级思想品德教材,由任课教师教育。

2、《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

3、总书记的“八荣,八耻”。

4、“五爱”教育。

5、法纪、校纪、安全教育。

6、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7、团结协作友爱教育。

8、正确认识我国国情教育。

进度表

2——3月份

1、法纪、校纪、安全教育。

2、《小学生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教育。

3、“五爱”教育。

4月份

1“八荣,八耻”教育。

2、《国旗》教育。

3、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重的价值观教育。

五月份

1、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教育。

2、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教育。

3、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

六月份

1、拾金不昧、助人为乐、无私奉献教育。

2、尊老爱幼、尊重师长、团结同学、互帮互助教育。

3、相信科学、反对邪教、破除迷信教育。

4、环保、卫生、安全教育。

篇9:家中来客_

今天我的家里来了一个人,好像是妈妈公司的员工。

那天一大早,我刚起床就听见门铃叮咚叮咚的响,我迷迷糊糊地走过去开门,本来以为是哪个同学找我玩儿呢,结果一开门就看到一个中年男子,我顿时吓了一跳,男人穿着西服,脚上穿着一双皮鞋,脖子上挂着一条领带,一身正气,手上还提着许多大包小包的礼品。

我以为他走错门了,因为我根本就不认识他,我一边说走错了吧,一边关门,那个男子赶紧把门顶住,他笑眯眯的问我:“小朋友,能把你妈妈叫出来吗?”我点点头说:“可以呀”我刚想回头去叫妈妈,妈妈就自己出来了。那个人一见到妈妈,就连忙跑进屋里,顺便将手中的礼品放到了爸爸手里,又说了一些客套话,爸爸妈妈邀请他坐下。我很奇怪,就躲到一旁偷听。这时那个男人开口了:“你看我们这行政部门的人这么辛苦的工作也没提成,要不然给我提升一个岗位吧,你看那销售部门的人员都提成了,虽说他们工作辛苦,可我们的工作也没有那么轻松啊。”妈妈听了他们的话,眉头一皱说“你们想要提成没问题,不过,只要你们夏天在外面顶着太阳工作,冬天在大街上发传单,一声不吭,我就给你提,还有如果你是为了这件事来说的话,那么请你走吧,有什么事儿在公司里说。”说完就把那些大包小包的礼品塞回他手中。那个人被妈妈说得哑口无言,沉默半饷还是起身离开了,走的时候还说了一句:“提成的那件事儿还希望你再想一想,剩下的我就不多说了,先走了。”接着我听见一阵关门声,那个人终于走了。

事后我问妈妈怎么回事儿?妈妈说那些人太懒惰了,一天坐在办公室里开着空调冬暖夏凉还天天要提成要涨工资,而那些销售人员在外面吃苦受累,冬天顶着严寒,夏天顶着烈日发传单,到处推销,却很少见他们抱怨,这样一对比你觉得我会给好吃懒做的人加工资吗?

听了妈妈的话,我恍然大悟,大多数人只想着索取却不懂得付出,可是任何事情都是有付出才有收获的,想要得到什么就一定要努力付出辛劳和汗水。

篇10:家中来客_

“咚咚咚…”“谁呀?”我放下手中的游戏机问道,可是没有回应。我怕是小偷就把门上了十几个高级的防盗锁,把柜子椅子都放在了门前,然后又把窗户都锁上了,就继续打游戏了,可是敲门声越来越大。我小心翼翼将门打开了一个小小的缝隙,凑过去一看,什么都没有呀就把门关上了。

刚放松的我一回头,吓得我的脸色苍白。大叫一声“啊!世界真有猴妖怪呀!”我一看那猴妖把他的黄金战甲穿好,从耳朵里拿了金箍棒说,“黑!小毛孩我可是花果山的齐天大圣,你怎么着么没礼貌。”这下我才知道了,原来刚才的这一切都是……

我问道:“那大圣你可是天上的弼马温呀”!您到人间来干什么?大圣生气了跺着脚说:“我不是弼马温!还有我孙大圣是下来跟你们人类的高科技来比一下谁最强的!”。我捧着肚子笑着说:“哈哈,大圣你就拭目以待吧!

孙悟空抬着头,坐在沙发上说,“那好,第一轮我们就比谁看得远吧。”说着孙悟空把手放在眼睛上,单脚站立着,亮出了他的火眼金睛。看完后问道:“小毛孩怎么样?”

这时我想到,我们家不是有一个高科技版的望远镜吗!说着就拿来望远镜给大圣看了看。大圣看了后就往后退了好几步。“这么厉害呀!连几万公里处的小蚂蚁也能看得见,算了,第一局你赢了。”我欢呼了起来。

可是这时大圣又说:“小毛孩还没完呢!只要这局你赢了,我就服你了。”这一局我们比谁,看谁传送消息最快吧。”

“好呀,好呀!”说完孙悟空就来了个筋斗云飞走了。我赶快拿起我的电话手表,一个消息就发出去了。我就打开电视机看了起来。不一会孙悟空又回来了,看我都在看电视了,还对着她晃动着手中的电话手表呢!

“小毛孩我甘拜下风了,看来人类科技发展可真快呀!”说完孙悟空坐着筋斗云回天上去了。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