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谈兄弟姐妹相处的问题散文(兄弟姐妹怎么相处最合适)

谈兄弟姐妹相处的问题散文(兄弟姐妹怎么相处最合适)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谈兄弟姐妹相处的问题散文,本文共8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

篇1:谈兄弟姐妹相处的问题散文

谈兄弟姐妹相处的问题散文

意中注意到,最近电视里频繁上演的都是家庭伦理剧,主要情节都是涉及兄弟姐妹争夺父母遗产和房产的故事。意中认为有必要谈谈兄弟姐妹如何和平相处的问题,因意中没做过这方面的研究,故不敢妄自菲薄,只能用最浅显的道理去试说。

七八年秋,意中准备入学的时候,三姐刚在炉具厂打零工,每天上夜班,用小推车往冲天炉送料,半夜下班父亲还要去接,每月只有24元工资。第一个月开支,三姐花23元给意中买了一件蓝色涤卡上衣,使意中成为班上同龄人中第一个穿如此高档次衣服入学的人,确实风光了一阵子。

意中学校距大姐家很近,所以经常到大姐家蹭饭,有时跑顺脚了,早晨也去。当时大姐的二个女儿都在上学,家里并不宽裕,吃饭还要用粮票,但一家人没有一丝的怨言。每次意中去吃饭,都倾尽家中所有。

当时,意中的哥哥远在兵团,与没过门的嫂子省吃节用的攒钱买了2斤毛线,给意中织了一条全新的毛裤。这是意中第一次穿上新毛裤。

二姐从学徒挣18元开始,就全部补贴家用。几年的时间还清了家里多年的饥荒。

上述例子只是其中的一个片断。其实意中所处的那个年代,大多数人家都是这样的,一人有事,全家出动,倾其所有,在所不惜。有的甚至连叔伯亲戚都是倾囊相助的。虽穷,但那份亲情,最是暖人。

慢慢的,社会发展了,生活富裕了,有了多余的财物,所追求的生活上质量了。亲情,渐渐变淡了。

首先,是攀比心,加速了亲情的分化。物资丰富了,可炫耀、享受的商品多了,个人的欲望膨胀了,促使功利心增加了。必然形成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消费心理,从而导致大家庭关注焦点的离散性;

其次,是贫富差距的增大,加速了亲情的剥离。公正地说,人们追求舒适生活的愿望是无可厚非的。就是在贫困的年代,人们也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着。只不过那时候的人,都生活在同一起跑线,拿着无多大差别的工资,吃着定量供应的食物,心态是平和、安定的。多付出一点,比别人穷不到哪里,紧紧手,下个月就又拉齐了。再说了,如果有什么困难,别人凑凑,难关一样闯过。而改革开放以后就不一样了,收入的差距一下子拉大了,各家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吃的穿的用的,都不再具有统一性和可比性了。对大多数经历改革阵痛的人们,还没有过上真正意义的温饱日子,整日为生存忧虑,很多时候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所以,就出现了有所保留的互助。你留一分力,我使八分劲,几个来回过去,就所剩无几了;

再者,由于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竞争机制而引发的大家庭观念的淡薄。就目前中国还很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国企改制流入社会的群体,一旦失业,真的就面临生存的考验。手里没有积蓄,仅凭刚刚有的那么一点失业救济金,无法应对疯涨的物价。更不要说,还需要诸多的手续,能不能办下来的风险?逼迫很多人不敢撒手攥住的那点保命钱,哪还敢无所保留的一味讲究亲情?这也可以算作改革应该付出代价的一部分吧?不过,这个代价似乎太大了点吧?

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只关注自己的小家,弃大家于不顾。现在的现实社会,兄弟姐妹不再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而是以一个一个小家庭出现的。有了小家的存在,自然就形成了以小家为中心的组织结构,然后才是由这些小家构成的名义上的大家庭。显而易见,在有些人的心中,小家庭是重中之重,是生活的核心。大家庭是松散的,有时甚至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自从有了贫富差别,各个小家庭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贫富的差距。各自有了自己的人生取向,有了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了自己的追求,一切就看得更淡了,当然,也包括亲情。人,一旦有了追求,必然就要为了这个追求而付出,有些是以付出基本的良知与泯灭的亲情为代价的。为了获取财富,不惜动用各种卑劣的手段,置兄弟姐妹之情于不顾,以致伤害了亲情。这是丧失亲情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是只想回报不想付出。有了相互的攀比,就有了畸形的心态。遇到好事,不管来龙去脉、不顾及亲情、无视伦理公德,伸手就要分一勺。平时,只知道报怨社会、报怨他人。总觉得社会、家庭、人人亏欠自己,看不得别人日子过得好,总想得到他人的资助。遇到丁点事情,就找兄弟姐妹要钱要物,一旦不能满足,就指责他人忘恩负义、不讲亲情。有了这些只想得到回报,而不知道付出的人存在,也是引发亲情破裂的根本原因之一;

三是只讲投桃报李,不论亲疏远近。将社会通用的人情往来潜规则用之于兄弟姐妹,只讲究迎来送往,而不关心实际需求。无视兄弟姐妹遇到事情的轻重缓急,只抱定随上份子,一切与己无关的.宗旨,其它的都漠然视之。这也是使亲情淡漠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在的社会、现代的人,每天面对激烈的竞争,可以说,每个人活得都不轻松。所以,在考虑自己的某些需求的同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分析其合理性与可行性,而不应只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更不能将你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在了解了社会现状,理解了他人,明白了自己的前提下,本着心平气和、互相关爱、相互尊重、礼尚往来、互通有无的原则去处理与兄弟姐妹的关系,就不会出现那么多让亲者痛的事情了。

第一,兄弟姐妹多走动。怎样与位高权重、财大气粗的人相处?有位智者说的好:什么是管理?你不管他,他就不理你!当然了,这里所说的管理,不是你能“管”他,而是你要积极的参与,帮助他管一些琐碎的事务,自然就越走越近,关系越处越融洽,他就离不开你,不理你都不行。与社会上的朋友、领导尚且可以如此,何况自己的兄弟姐妹?兄弟姐妹要勤沟通、常走动,不要总把自己置身事外,而要躬身入局。《淮南子》有句话说得好:“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要想不众叛亲离,兄弟姐妹有什么事了,要当成自己的事去办。记住,不是所有事都能用金钱解决的,有时候人场重于钱场。心尽到了、力使足了,兄弟姐妹必然承情,长此以往,一家人又紧紧地维系在一起了;

第二,多报平安少抱怨。有了高兴的事,诸如升迁、乔迁、升学、生子等,要第一时间通报家人。而有了烦恼、不平、困境,要尽量自己解决。这样一来,兄弟姐妹得到的都是有关你一帆风顺的好消息,你的来访或来电,慢慢的他们都乐意接待和接听了。一旦有一段时间没有你的消息,他们会惦念,并会回访或来电询问。亲情回来了,感情自然升温,“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感觉就可能回归了;

第三,多关心爱护,让亲情永驻。要明白,兄弟姐妹的血脉关系不会因为任何变故而改变。人生、事业可以选择,而兄弟姐妹的血缘关系是与生俱来的,没的选择。彼此关系处得好也罢不好也罢,都要维系一生一世,不能回避,更不能视而不见。更要明白一个道理,金钱是买不来时光,更买不来亲情的。金钱失去了,可以再挣回来。亲情失去了,不会再归来。珍惜彼此,就是珍惜生命。

篇2:兄弟姐妹散文

兄弟姐妹散文

那天,妹妹从黔灵公园回来,一进门就说:“今天我碰见了一个特别温馨的场景,三个白发苍苍的老阿姨在公园锻炼,她们竟然是亲亲的三姐妹,你说,感人不感人”。是啊!从小一起长大的姐妹,在经历了成长,工作,婚姻这些人生的大变故之后,夕阳西下,还有缘在一起,共同畅谈小时候的糗事,回忆那些年苦乐相伴的日子,共享如今美好的时光,安度晚年,想想都是一件值得让人艳羡的事。

兄弟姐妹,本就是一根藤上的瓜,血脉相连,苦乐相依就是最好的兄妹深情。小时候是一口锅里舀饭,一个炕头睡觉的一家人,年幼时,哥哥姐姐就是我们最可靠的保护神,长大后,有乐一起分享,有难共同承担,不论什么时候背后都有一股让你坚强的后盾和力量,这就是兄弟姐妹的意义。人的一生,有相依相伴的兄弟姐妹,这不仅仅是做兄弟姐妹的缘分,也是我们的福气。

但是,兄弟姐妹都会长大,慢慢也都会有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因为婚姻工作等原因,会分离,甚至有的会隔山隔水远。就像我的父亲母亲辈,年老后,他们的兄弟姐妹都离得很远,也因为年纪大了,常常几年都难得一次见面,于是兄妹之间的情意也开始慢慢淡漠。虽然在他们心中,也会时时的`想起,常常和我们聊聊他们小时候的事,讲讲那些年的艰辛。但是如今都各门各户,都在为着自己的家庭,子孙奔忙着,也就没有了那么多的心思。但是兄弟情义,姐妹深情永远都不会在他们心中泯灭,再见时,依然是如此的亲,那么的热,聊不完的家长里短,诉不够的姐妹情深。正因为兄弟姐妹相依相伴的缘分并不多,所以我们都更应该去珍惜在一起的日子,做最好的兄弟姐妹。

可是,如今这个世界,利益常常会让很多人迷失,在亲情和利益间,总会有人义不容辞的去选择贪婪,置亲情于不顾。难道不是吗?如今很多的兄弟姐妹,随着时间的流逝,长大成人后,为了自己的小家庭利益,兄妹之情开始变得不再那么亲密,甚至为了一些家产和纠纷闹得面红耳赤,从此老死不相往来,完全忘记了他们乃是一母同胞的兄妹,让人不能不想起曹植的那句话“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我很庆幸,我有最好的兄弟姐妹,她们都是我最坚强的后盾。车祸后,如果不是兄弟姐妹的支助和鼓励,我无法走出黑暗的阴影,不论何时,遇到什么困难,首先站出来承担责任的都是他们。因为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不再害怕,因为有了他们的陪伴,我的世界从此变得温暖。

我怎么能够忘记?那年车祸后,是兄弟姐妹给了我信心,给了我生的希望。因为身体的虚弱和并发症,我又接连的动了几次手术,每次都是姐姐妹妹们给我垫付药费,送吃的,喝的。每一次进手术室,因为有了她们的目光相送,我由此而变得勇敢。当我躺在冰冷的手术室里接受手术时,一想到在外边还有等待我平安归去的爸爸妈妈,姐姐姐夫,妹妹妹夫,我就心里就会倍感温暖。当我被平安的推出手术室时,面对着一张张亲切的笑脸,我懂得了活着的意义,我只有在亲人,在兄弟姐妹心中才是最重要的,血脉相连,就是不变的牵挂。我唯一要做的就是让爱我的人放心,好好活着,就是对亲人最好的报答,对兄弟姐妹的恩情。

我又怎么能够忘记?今年因为疮口久治不愈,是我的弟弟四处奔走为我联系医疗技术好的医院,最终让我住进了他工作所在地的一家专科医院。到院后,他又怕我吃不好,于是就租房让父母给我煮可口的饭菜,待我的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他才去上班。这以后,他每逢星期天都会来看我,给我买吃的,用的,唯恐有所不周到。记得住院期间,我发高烧,怎么也退不下来,也是我的弟弟急得跑前跑后的找医生,又是给我热敷,又是倒水的,直到退了烧才离开。看他焦急的模样,我心里也十分的过意不去,真觉得自己没用,总是拖累人,但是也从心底里由衷的感动,有兄弟真好!

谁说不是呢?这段时间常常爆出的足球明星小贝一家,三个帅气十足的儿子,一个可爱至极的闺女,他家的出现总会成为媒体的焦点,不是因为别的,都是在说小七的幸运投生,在三个哥哥的保护之下,这个妹妹真是幸福至极,是啊!走到哪儿,不是大哥抱着,就是二哥推着,幸福得都不用脚走路。想想未来,一生一世都有三个哥哥陪护,谁还能欺负得了她,所以有兄弟姐妹的人都是很幸福的事,永远都不会孤独。

做一世的兄弟姐妹,本就是人生的缘分。所以不论你与你的兄弟姐妹有什么恩恩怨怨,都应该学会相互理解,试着去宽容,因为他们都是你血脉相连的亲人。人的一生,不是谁都有幸能够有自己的兄弟姐妹,比如我的儿子们这辈,他们就没有自己的兄弟姐妹,以后的很多事都得学会独自去承担,想想也是够可怜的。能够在自己的一生有自己的兄弟姐妹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小时候有玩伴,长大就成了帮手,有事互相商量,没事热热闹闹,多好!

兄弟姐妹,血脉相连的亲人,多么的希望年老的那一天,我的兄弟姐妹也能像黔灵公园的三姐妹一样,顶着如雪鬓发在阳光下畅谈那些年的经历和故事,和着欢乐的笑声,那该是一副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篇3:我的兄弟姐妹散文

我的兄弟姐妹散文

那段开心的日子是整个夏天最动人的时光,明媚得闪烁着笑容。虽然时间一点一滴流逝远去,思念却仍在蔓延,伴随着青春和欢乐、融合与认同,一直延伸到海峡的那一边……

今年假期我参加了山东大学第五届海峡两岸“孔孟故里寻根”夏令营,和来自台湾的台湾大学、东吴大学、成功大学、义守大学四所大学的师长同学共同踏访齐鲁大地的名胜古迹。一般回忆的颜色应该是暗黄色的,像旧了的老照片,而留在内心深处的那份美好却带着青柠的味道,靓丽得透彻心扉。

清晰地记得,夏令营开营式那天天气分外炎热,知了都停止了鸣叫。阳光穿过树叶,把整个小树林照得透明。满怀愉悦和好奇的我,一直幻想着他们的样子,可真正看到他们并走近他们的时候,才发现原来我们之间并没有距离。

最先认识的是台湾成功大学文学院萧琼瑞老师。在台湾四所高校的带队老师中,萧老师是唯一的男老师,四五十岁的样子,身材高大且有些发福,头发略显花白,皮肤黝黑,带着一副近视镜,笑容可掬地站在老师行列里。在以后的接触中,才慢慢领略到这位亲切和蔼的台湾老师的幽默与活力。萧老师的典型装束是长裤短衫,外加一款跨肩的背带,显得休闲而绅士。只要有萧老师在的地方,总是洋溢着欢笑。他的幽默和活力会感染到每一个人。在旅途中,大伙集体起哄,让萧老师唱歌。在一片欢呼声中,萧老师悲壮地走到车前,面对着大家开始“严肃”地调侃:“让一个——会唱歌——懂唱歌的人——在这种场合下——唱歌,简直是一种——耻辱!但——我还是选择——让你们糟蹋……”“哈哈……”大家笑得四脚朝天,快乐得要爆炸。最后大家笑得浑身无力,萧老师也解说完毕,并果然用他那响亮浑厚的声音给大家来了一首温柔的小夜曲,美丽深远,包含感情,引得大家鼓掌叫好,掀起旅程中一个小高潮。

作为带队老师,他并没有过多地限制学生的行动。相反,他却异常的开明。一般公共活动结束后,时间较晚。学生们想出去看看,又担心老师不允许。他仿佛看出大家的心思,对学生说:“现在的时间属于你们,你们要充分利用。既然来到山东就去亲近她,不要后悔,想做什么赶快去吧。”学生们便兴奋的跟随着我们跑出去,尽情享受大陆夏日夜晚的凉爽。

和成功大学的师生相比,台湾大学既内敛又深沉。吴孟谦是台湾大学中文硕士生。他很特别,注定会走进我的文字。

第一次相见是在开营式结束后的联谊会上。他做自我介绍时,用正宗的普通话吟了一首古诗。在一片台湾口音中,他也算是特别。吃饭的时候,他坐我对面。只记得当时这个高高瘦瘦的男孩不太说话,自己独自去拿饭,回来静静地吃。大家敬酒时,他不好意思地说:“我不喝酒”,又补充了一句“宗教信仰。”我很好奇,问他什么信仰。他淡淡地说,佛教。接下来的消夏晚会上,孟谦表演了布袋戏,一人分饰好几个角色,模仿得惟妙惟肖,着实把在场的同学震了一下。

和孟谦熟悉是在夏令营第二天的大明湖公园。大家非常兴奋,感叹着眼前的美景,三三两两地簇拥着拍照。孟谦没有,他独自拿着相机,独自欣赏着风景,静静地拍着牌匾、塑像、碑刻,很用心地观察。这时,我才真正地注意到面前这位看似腼腆的大男孩。他戴着大盖的遮阳帽,遇到太阳,就把帽沿拉下来。大大的眼睛,单纯清澈,活像一个洋娃娃。一贯的表情是微笑,笑起来也是静静的,非常儒雅。他不和谁特别亲近,也从不掉队。他从不多说话,异常的安静。他并不活跃,没有太大的动作,偶尔的驻足和目光的停滞,似在思考。单纯的外表和成熟的举止形成了一对很有意思的矛盾。我有时感到非常奇怪,怎么会有如此安静的身影和如此安静的心!

猜想可能与他的信仰有关。后来我才知道,孟谦的家人也都信仰佛教。小的时候他对此并不明白,就跟着大人信,长大了以后自己看书,被佛教深深吸引,就自觉地信仰。可能受这方面的影响,孟谦特别关注中国哲学,喜欢思考,在这边也买了不少哲学类的书籍。带队的康老师告诉我,其实孟谦最痴迷于古代文学,他的兴趣和理想就是终生从事此项研究。我笑着对他说:“恭喜你,找到了自己的目标。对于一个人,这很不容易。”孟谦微微一笑,“是啊,我找到了。” 我竟有一种莫名的感动。孟谦真的和别人不一样,就像蓝色的水晶,清澈纯净又散发着睿智的光芒。他明白自己此行的.目的,他会满载而归。

来自东吴大学的六支金花,始终是我们的焦点。她们的活泼、可爱、友好,成为我们刻骨铭心的友谊中最美好的回忆。她们就像一群孩子,打打闹闹热闹非凡,善良又单纯,着实惹人疼爱。每次吃饭,她们所在的桌子最热闹,大家竞相碰杯。当一盘山东大馒头上桌时,清楚地听到了东吴大学姐妹们的惊呼声,居然纷纷拿出相机来拍馒头特写。她们很会摆pose,竟然在灵岩寺的香炉前摆起了“千手观音”。合影的时候,她们做得最多的动作就是集体亲我,让我忍俊不禁。我真得很幸运遇到了这么一群可爱的小妹妹。郭沛琳毫无疑问地成为我们夏令营的领军人物,她的豪爽和大气为她聚集了众多的人气。刚开始大家彼此都很陌生,沛琳第一个走上台来自我介绍,大大方方的,还号召大家要勇敢地走上来。她的介绍很有趣,她说自己喜欢喝啤酒,希望能够找一个能喝酒的人陪她去喝大陆的啤酒。欢笑中一下子就拉近了和我们的距离。在车上等待的时间,沛琳主动拿起话筒,对着大家说:“我们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消遣一下,来,我们开始唱歌吧!”号召一出,得到四处响应。其实沛琳最拿手的倒不是唱歌而是桌球。一天晚上,听完报告后大家去俱乐部活动,沛琳在桌球台上给我们露了一手,出手老练,打得干净利索。

六姐妹中刘兆婷是个乐天派,郭芊欣性格直爽,陈文曦温柔体贴,林佩儒和郑薏纹两个小家伙天生惹人爱,她们带给我最大的欢乐。记得那天佩儒拉着我的胳膊,问了我好多求学和人生规划问题,也告诉了我她以后的打算。我觉得这是我们姐妹最语重心长、推心置腹的长谈。小薏纹被大家称作“十三妹”,源于联谊会上她表演的“十三响”。看得出她来到之后的兴奋,对任何事物都抱有好奇心,常偷偷跑来咬着我的耳朵说悄悄话,眼睛笑眯眯的会弯成了一条弧线。爬泰山那天,薏纹特地买了一顶“香妃帽”,刚回来就迫不及待的给我戴到头上,还开心的扭着脖子来了两下新疆舞。

最后两天的行程,我们山大学生不再跟随。我收到了很多台湾同学送来的小礼物。有他们自己办的诗刊,有台湾的阿里山明信片,有台湾的电话卡,有卡通,有丝巾……看到小妹妹们偷偷哭鼻子,我过去劝慰她们。佩儒钻在我怀里,像个受伤的孩子,眼睛红红的。“姐姐,你在大陆努力,我在台湾努力,我们一起进步,好不好?”说着眼泪滚落下来。薏纹两眼泪水的跑来送给我一个卡通娃娃,“姐姐,这是送给你的,我觉得你和她很像,眼睛大大的……”说着我们拥抱在一起,泪水不争气的涌出来……她趴在我肩上,呜咽地对我说“姐姐,只有你才叫我薏纹……” 泪水早已打湿了我的上衣,只记得当时我们一一相拥,久久不能分开,视野是模糊的,时间仿佛停滞了。

没有想到,短短数天的欢笑点滴竟然汇成最后的泪水离别。不论在什么地方,只要是感动人的就掉眼泪。是啊,心心相生。而如今的我也只能用孟谦的那句话安慰着自己——当分别终于不得不到来,我的心固然沉重,却并不感伤,因为我深深明白,人的一生有着各样的机缘,聚之与散,就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自然,当我们珍惜着缘起的当下,它就已在我们的心头深深镌刻,无论咫尺天涯,它将会始终陪伴着自己度过无数的悲欢喜乐,永不漫漶……

篇4:相处之道散文

相处之道散文

相处之道,很值得研究;因为人际关系决定了很多,包括事业,包括感情,包括家庭,包括前途。而相处之道又不是轻易能够熟练掌握的,这其中蕴含了个人的因素与环境的因素,要综合起来考虑才行。个人认为,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做一个值得别人尊重的人。这一点很重要。如果你像一个孩子喜欢恶作剧,或者像一个傻子整天无是生非、不可理喻,或者整天看别人不顺眼,找别人的碴,或者自己不思进取,一味依赖别人而不能帮别人分担一点事情,都不可能让别人有足够的尊重。做一个勤勉而随和的人,懂得别人的不易与自己的需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就比较容易让别人接受。

二、做一个尊重别人的人。只要不是故意和你过不去,误会都可能从源头上解决。尊重别人的前提是理解别人,理解他们对你的态度是由于自己的表现还是他们的性格。这一点弄清楚了,就可以有的放矢的去改善关系,或者表达自我的态度。

三、做一个体谅的'人。体谅很重要。一旦你能够充分的体谅,就会少去许多冲突和摩擦。当然,体谅不意味着一味妥协,就好像小孩子偷懒或者学坏,一定不能姑息一样;对于别人的弱点也不要一味鼓励,否则也是害了别人。

四、做一个快乐的人。快乐的人能够给人轻松的氛围,所以不要把自己的烦恼挂在脸上,而是充分享受每一天的乐趣。关注点不同,心境自然也不同。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但一定有值得快乐的事,找出来,和别人分享就好。

五、做一个自律的人。不管是追求学问还是提升能力,不管是和别人协作还是享受自我的空间,都请不要放纵自己,因为放纵是盲目的,不能保证会将自己带到哪里、何时能够走出来。如果将放纵的心态带到集体中,也会造成整体的不和谐。

六、做一个有原则的人。体谅、尊重与自律都不代表无原则。只要不违反游戏规则,就可以对一些事说“不”。如果失去原则,也就难以树立自己的尊严,甚至会牺牲掉自己的个人生活。

相处之道,大而化之便是“皆大欢喜”,小而化之便是不同场合不同时段下的不同心境、不同行动。掌握了相处之道,人生便是合力;忽略了相处之道,就只有时时品尝不必要的摩擦或冲撞带来的烦恼了。

篇5:相处随感散文

不会相处之人谈相处,实足是打肿了脸充胖子,世人会处世之人甚多,以至于与人相处也发展成为了一门学问:说好听些叫情商学,说贬义些叫厚黑学,中性些的就直接叫关系学、心理学等。

好在我不是学究,也不是老师,不需成言立说也无责传道解惑,姑妄说之,无所谓罢了!

人生在世无非做人和做事,然无论做人或做事都得和人相处,其实就是和人性打交道。

中国人是最重视人脉的,不记得是谁说过,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只占百分之二十,余百分之八十则取决于人际关系,此话随过但也不尽无道理。

人脉用眼下最流行的词来说就是圈子,我们身边亲人圈子、朋友圈子、同学圈子、同事圈子、生意圈子等等,正是因为这大大小小的圈子相互交汇,才使得人脉关系变得复杂,才有了难以琢磨的相处之道。

抛开上层大人物的权利掌控的管理利用不说,人与人之间相处首先应是自尊、平等的,假定人性是自私的话,人人都需要别人为自己付出,人人都追求物质的精神最大化,那么在双方的碰撞中就有人会受伤,如此长期相处之下必会生出龌龊。

次则无论亲人、恋人、朋友、同事之间都应当多一些沟通与互助,有人说男人交友重物质,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喝酒,女人交友重精神,最普遍的方式就是串门逛街,却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无论是喝酒、串门还是逛街都是一种相互沟通交流的方式,我们时常会感概与某某人多年的交情但现在慢慢的好像关系变淡了,其实不是不是关系变淡,是彼此之间的相互沟通变少了,因此闲来给父母、亲人打个电话报声平安,给爱人发个信息轻言问候,抽空和同学朋友侃侃大山,不仅充实了自己也能更好的维系彼此之间的感情。

当然与人之间更少不了相互扶助,力所能及之下哪怕仅仅是一句鼓励的言语,也能让正处窘境的人心生温暖;还有人与人交往特别是生意场之间必会有利益往来,有些情况下我们很难做到绝对公平,那么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我还是信奉古人之吃亏是福,一个能吃亏、肯吃亏的人起码是一个大度的人,你吃亏别人肯定是心里有数的,在以后的往来中他肯定会首选与你合作,而且更能心甘情愿的让利与你作为回报。

其实我是个不善处事的人,或因本性木讷,或因社会多变,相处的游戏规则也在变,或许有些相处之道已经偏离了本质变得歧义纷杂,比如拜干亲、认老乡等,然我仍相信那不过是一份笑料,我们姑妄看之、姑妄笑之,坚行脚下之路,方不失君子本性。

篇6:相处随感散文

——还记得,左耳里的那句话,

以后的路会更难走,会遇到更多困难。

可是无论如何,我们都要一直幸福下去。

两个人相处,总会产生许多隔阂与矛盾,争吵再所难免。

恋爱中的两个人有时还是需要点吵吵闹闹的,太平淡的日子里有点小吵小闹才会不显得单调乏味,才会注入活力,因为吵嘴是一种释放,可以把彼此长期藏在内心深处的压抑袒露出来,说出来,争出来就好了。

相反,有问题,不说出不吵出来更可怕。

这时的吵闹的一种催化剂......

但多半情况下,我们还是要以忍让为主的,毕竟谁都不喜欢因争吵影响自己的心情,有伤感情,感情经不起长期的争吵.两个人中,只要有一个人可以做到对对方包容,谅解与信赖,那么感情就不会出现太大的风浪.你有脾气,但可以妥协;你有不惑,但可以排解;你有委屈,但可以大度......谁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符合对方的标准,就算做到了,自己也不再是真的自己了.我们开始相爱,不是因为找到了一个完美的人,而是学会了以完美的眼光去看待一个人.我们完全有理由好好的走到最后.除非真的不爱了.

婚姻就截然不同了。

婚姻中的两个人完全不能随意吵架,包容与理解更显得重要。

我们身边很多的婚姻其实是不幸的。

虽然两个人还在一起,但感情其实是名存实亡的,辁住他们的无非是孩子,孩子成了维系婚姻的纽带。

呵!多么可悲的婚姻!悲哀。

婚姻需要以一颗平常心与知足心处之。

因为婚姻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么完美。

在婚后我们会对很多事情感到不满意,不如人愿,我们还可能会去攀比其他人高贵的生活,从而对现状产生厌倦情绪......人心永远是不可满足的,知足心才会感觉到幸福。

如果你选择了与对方在一起,就不要后悔,也不要左顾右盼。

所以为了彼此都幸福,我们步入婚姻殿堂的步子还是需要小心翼翼的。

也许,如果你对这些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就大可不必这样,因为生活太现实,你可以一直去寻找更好的人,最好的人,寻找苏格拉底所说的“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子”,过最好的分分秒秒,永无止境。

对于生活,你有太大的选择空间,谁也没有权利限制你的抉择。

认定了再选择,选择了就不必后悔。

这就是我体味的两个人相处,很简单,很简单。

篇7:相处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心理防御机制是我们与自己或他人相处产生问题的根源。

在它的驱动之下,我们会错误的指责他人,将合理的批评视为粗暴的攻击,将他人真诚的话语曲解为挖苦讽刺的内涵。

最出色的心理防御机制研究者是精神分析学家安娜·弗洛伊德,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女儿(老弗洛伊德最早提出心理防御机制,他的女儿安娜继承并发展,为心理学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1895年安娜出生在维也纳,她是家里六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在19世纪即将结束时,她父亲正因其关于性欲与心理关系的激进理论在欧洲大陆声名远播。

安娜起初被视为“平凡”的孩子,她在学校的生活十分的艰难,同学们给她起了个不吉利的绰号“黑色恶魔”。

成年后,她成为了一名学校的教师,而后又成为一名精神分析学家——而且是儿童治疗领域的先驱者。

在1934年,她出版了《自我与心理防御机制》一书,其中首次提出了一个核心概念:我们会本能的通过一系列防御性行为来保护自我(我们对自身所期望的样子)。

对这些试图分担我们痛苦的行为进行分析的理论,就是防御机制理论。

问题在于,在短期视角上我们对自己的防御行为,往往在长期看来是有害于我们自身的。

从长期考虑来看,它会有害于我们在处理现实方面的实践机会,而这种实践才能带来我们身心的最终成熟。

篇8:相处产生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1. 否认

否认(Denial)是最常见的防御机制,它是指扭曲个体在创伤情境下的想法、情感及感觉来逃避心理上的痛苦,或将不愉快的事件否定,当作它根本没有发生,来获取心理上暂时的安慰。

否认是心理防御机制中最为常见的,甚至可以说是人类的本能反应。

因为恶性、消极的情绪体验是每个人都竭力避免的,就像火烧了屁股会纵身跳起一样。

即使是内心防御机制非常健全的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打击时,第一反应仍然是“哦,不可能!”

正因为否认的力量强大、运用广泛,所产生的影响也是深远而牢固的。这也是为何许多心理治疗流派强调真实、接纳、抱持的原因。

这种下意识的防御行为,短期内使我们感觉一切都好。因为承认问题,意味着我们不得不去应付与其相关的所有困难。否认阻碍着我们认清事实本身所带来的长期性问题。

否认不等于说谎。这种防御机制更像是一个屏障,让我们很难认清生活中发生了什么。

2. 投射

投射(Projection)防御机制是指个人不自觉地把自己的过失或不被社会认可的欲念加诸他人,藉以减轻内心焦虑。

为了消除焦虑,他可能力图把导致焦虑的原因归于外界。他可能把“我恨他”说成“他恨我”,把“我的良心折磨我”说我“他在折磨我”。

投射的作用不仅能帮助减轻焦虑,它还能给人提供表达自己真实感情的借口。

当一个人相信有人恨自己或甚至迫害自己时,他便会感到自己对这位想像中敌人的攻击也是理所当然的。

由于有这一自卫反击的借口,他能够使自己的敌对性冲动得到满足。他获得了快乐但不感到内疚,因为他认为自己有正当理由对人进行攻击。

当然,这全部理由都不过是他精心编造的托辞,以便将自己的罪责推御到他人身上。

3. 转向自身

我们借助转向自身(Turning against the self)防御机制来挣脱痛苦上的折磨,尽管这听起来令人不解,但是伤害自己,和自己发脾气的确可能成为一种防御行为。

这种防御机制可以追溯到童年,一个被父母遗弃或伤害的孩子很可能通过“伤害自己”这种思维来逃避现实,尽管冷酷,却好过其他方式。

“一定是我做错了什么,我没有用,不然我的父母不会这样对我。”所以,这个想法的结论是——“我的父母还是好父母”。这样的痛苦没有真相那么悲惨——事实上父母真的没有在乎他。

4. 升华

升华(Sublimation)这一机制是指一个人受挫后的心理压抑向符合社会规范的、具有建设性意义的方向抒发的心理反应。

一生命运多舛的西汉文史学家司马迁,因仗义执言,得罪当朝皇帝,被判处宫刑,在狱里。他撰写了《史记》。

《少年维持的烦恼》作者歌德,失恋时创作了此一书,他们都是悲恼中之坚强者,将自己的“忧情”升华,为后世开创一个壮观伟丽的文史境界。

“升华”不管在成人或儿童,都是正常健康的。升华是一种很有建设性的心理作用,也是维护心理健康的必需品,如果没有它将一些本能冲动或生活挫折中的不满怨愤转化为有益世人的行动,这世界将增加许多不幸的人。

5. 退行

退行(Regression)是指个体在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情景,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

短时间、暂时性的退行现象,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必要的。

人长大成人后,本来应该运用成人的方法和态度来处理事情,但在某些情况中,初于某些原因,采用较幼稚的行为反应,并非不可,偶尔的退行,反而会给生活增添不少情趣与色彩。

但如果常常退行,使用较原始而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困难,利用自己的退化行为来争取别人的同情与照顾,用以避免面对现实的问题与痛苦,其退行就是一种心理症状了,临床上歇斯底里和疑病症常见这种退行行为。

6. 合理化

“合理化”就是制造“合理”的理由来解释并遮掩自我的伤害。虽然这些理由往往并不是主要的或真正原因,或是不正确、不客观、不合逻辑的,但本人却以这些理由来安慰、说服自己,从而避免精神上的苦恼,减少失望情绪。

这是一般人运用最多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事实上,在人生的不同遭遇中,除了面对错误外,当我们遇到无法接受的挫折时,短暂的采用这种方法以减除内心的痛苦,避免心灵的崩溃,并无可厚非,有句话说:“得意时是儒家,失意时是道家”,就是一种适应生活的哲学。

7. 理智化

理智化(Intellectualisation)和合理化机制差不多。它是指,无视发生在我们身上的痛苦,并在我们头脑中上演一场高度理性化与事实完全不同的对话。

和伴侣分手后的失落、内疚、背叛以及愤怒等伤疤可能变成古罗马帝国衰败问题或二胎政策的利弊。

许多知识分子不仅仅是想得多,他们有时还会因为“理智化”而感到内疚;还会担心他们的问题能否持续化研究不会陷入困境。

8. 反向作用

反向作用(Reaction formation)是指我们的行为与最初的想法截然相反。我们也叫它“过度补偿(over compensating)”。

一些人可能发现自己对青少年有性冲动,于是他加入一个强调青年禁欲的宗教团体;当我们被自己同学吸引而感到尴尬时,我们可能不愿承认自己的情感,甚至对这个人变得刻薄,恶言相向。

9. 转移

《刺客联盟》

转移(Displacement)是将我们渴望的行为(通常是带有侵略性的)重定向到发泄物上(通常是人)。

当愤怒的情绪受到了压抑,为了发泄自己的情绪,我们可能将自己的情绪发泄到替罪羊身上。

一个最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有些人在工作中被老板训斥了,不敢对老板发脾气,所以下班回家后将情绪发泄到家人身上。

10. 幻想

幻想是另一个逃避的防御机制,当事人通过将自己从现实剥离来回避问题。

幻想可以是一种使生活愉快的活动(很多文学、艺术创作都源自幻想中),也可能有破坏性的力量(当幻想取代了实际的行动时)。

意义治疗法创立者弗兰克尔,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集中营待了四年之久,他发现能从集中营活着出来的人,与其是否年轻力壮无多大关系,最主要的是对未来有“憧憬”(亦即以幻想未来远景,来支持自己忍受目前的苦难)。

幻想使人暂时脱离现实,使个人情绪获得缓和,但幻想并不能解决现实问题,人必须鼓起勇气面对现实,并克服困难,才能解决问题。否则经常沉洒于幻想中,而使“现实”与“幻想”混淆不清时,会显现出歇斯底里(hysterical neurosis)与夸大妄想(grandeur delusion)般的症状。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