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地锅饭散文,本文共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地锅饭散文
地锅饭,其实应该叫地锅菜,是现代人的最爱。有朋自远方来,主人会开着车带着客人奔波几十里寻找地锅饭。不过,现在的地锅饭除了保持着原有的烧火炒菜的方式外,和传统意义的地锅饭有着天壤之别。
我记忆中的地锅饭仿佛是在贫困的年代里家庭主妇的一大发明,包含了主人的智慧与热情。
首先是用来招待客人的饮食,没有客人的日子,女主人是不必为地锅饭而操劳的。其次是女主人必须是一个勤劳善良热情好客的家庭主妇。男主人在堂屋里陪着客人抽烟叙家常,有暖水瓶的家庭,客人和男主人还可以喝上一碗温热的茶,女主人则开始准备地锅饭。
先是在院子里撒一把秕谷,把家里喂养的一群鸡不管是母鸡还是公鸡都引诱回来,然后把门关严实,选择一只个体较大的公鸡,用网兜或是扫帚想尽办法把它捉住。杀鸡一般是女主人做,如果女主人胆子小见不得血,就由男主人来做。在捉鸡杀鸡的过程中,客人会很客气地劝不要破费了,随便做点吃的就行。有的客人还会抢夺已经抓到手的大公鸡,这都是枉然,好客的女主人牢牢抓住大公鸡,像保卫胜利果实一样。在杀鸡前,女主人念念有词:小鸡小鸡你别怪,你是阳间一碗菜,今年你早去,明年你早来。然后才下刀子。要杀它还要它别埋怨,这多少有点虚伪,或是一种来年能够多养鸡的渴望。
一番忙碌后,鸡整理干净了。女主人把鸡剁成很小的块,再拌上粉子,那种纯正的红薯淀粉,放在热锅里炕,就是现在人们常说的面炕鸡。粉鸡面鱼,炕鸡肉一般都是用红薯粉。如果是缺少油的'家庭,则用一把干净的麦秸把锅抹一抹,把火烧得小小的,等锅热了,就把鸡肉放进去。据说用麦秸抹过的锅炕鸡肉不粘锅。火一直很小,保持着不把鸡肉炕糊的热度。
萝卜是少不了的,也是自家菜地种的那种愣头青。把萝卜切成片,连同食盐放在刚炕过鸡的锅里炒一下,炒到半熟盛到一只碗里面。
还有煎粉皮,把红薯淀粉放在盆里搅拌均匀,最好不要放食盐,这样容易粘锅。如果是和面炕鸡一起放在锅里煮,粉皮要煎得厚一点,就要把淀粉搅得稠一些。如果不是用来煮,就煎得薄薄的,像饺子皮那么薄。
该准备的菜都备齐了,然后把锅清干净,,根据菜的多少添上水。水烧开以后,把那些菜一个一个地下到开水锅里,注意不要弄混淆了。还有粉条,再来一把。洗一把韭菜,切成二指长放在锅的正中央,这里火猛,水开得快,然后把搅碎的鸡蛋均匀地淋在韭菜上。鸡蛋要搅碎搅匀,不然黄白分明,做出来的菜就成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如果有水豆腐,也切成小块一起放进去。菜都放进了锅里,看着像一锅大杂烩,再放一点佐料。所谓佐料,其实就是食盐和辣椒,“一辣三出味,一咸十味全”,盐和辣椒可以调理出任何一种美味的菜肴,要么再放一点切碎的香葱。有了这些就足够了,至于生姜和茴香,那是调味的奢侈品,一般家庭平常是不备的,只有在过年时才舍得买上一小包。等锅再烧开鸡蛋凝固了,其它的菜也都熟了,就可以熄火。
盛菜是考验一个家庭主妇功底的时候,有耐心的女主人把碗抹干净放在锅台上,用勺子把菜一样一样地盛在碗里。虽然味道一个样,但不会相互参杂。碗都盛满了,剩下的菜就留在锅里,不等客人停下筷子,女主人是不会掀开锅盖的。
锅里的菜都盛好了,还有几个菜没有上桌。女主人把用淀粉煎得很薄的粉皮像切面条那样切得细细的,拌上盐和蒜泥,这是一道很有特色的下酒菜。咸蒜瓣一定会有,几乎每个家庭一年四季差不多都有这个菜。还有咸鸭蛋,煮几个切开码在碗里,那流油的蛋黄让人垂涎欲滴。如果主人家恰巧有坐月子的妇人,大都会有油条,这也是一个待客的好菜。把油条切成半寸长的小段,放在热锅里炒,什么味道都不要放,炒热后盛在碗里,既可以当菜下酒,又可以作面食,真是一举两得。
如果主人家的日子过得舒适,会在大锅菜以外再炒几个,比如腊肉,一般这种肉是不会放在大锅里,以免整锅菜都染上腊味。先把腊肉煮熟煮烂,切成薄片放在锅里炒。等把油炒出来差不多了,再添一点水和萝卜片炒一下,就大功告成。如果配上一两个鸡蛋,会有一种独特的风味,这种腊肉炒鸡蛋比腊肉炖鳝鱼还要美味。炒鸡蛋看似一种奢侈,即费油又费鸡蛋,其实不然,心灵手巧的女主人有时能用五个鸡蛋做出两个菜。把鸡蛋打开放在碗里,添一些水,水必须足够多,再加一些面粉一起搅拌,直到搅出两个菜的量。然后把这种鸡蛋面粉的混合物倒进烧热的油锅里,用铲子不断翻炒,快炒熟了再把韭菜辣椒放进去,炒一会儿就可以出锅上桌。
菜都端上桌,男主人和客人就可以开吃开喝了。如果来的是至亲,客人会把一家大小都叫在一起吃,如果是三朋四友,女主人和孩子们是没有陪客的口福的。男主人陪客人吃喝,女主人看到碗里的菜如果不多了,就用勺子端着把锅里剩下的菜添到碗里去。要是客人来得多,锅里的菜都添完了还是不够吃,没有男人的吩咐女主人也会千方百计地补充几个菜。有时候到邻居家去借,也要让桌子上不见碗底。客人知道女主人辛苦忙碌了一顿饭,连口菜汤都喝不上,很是同情,于是就筷下留情,任凭男主人如何劝,只是举杯不投箸。有的男主人疼爱老婆和孩子,在热情地劝主人吃菜时,自己却很少吃,想省下一点给妻子和孩子们吃。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个典故,一个男人陪客人吃饭,总是劝客人自己却不动筷子,客人说,你光劝我们,自己怎么不吃吗?这个智商有点欠缺的男人说,俺娘说了,省点留着下次待客。于是“留着下次待客”在家乡流传开来。这个典故含着盈盈的心酸。
地锅饭,作为一个物质比较缺乏年代的待客之道,实在是一种无奈之举。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地锅饭早已被家庭主妇所摒弃,代之而来的是煎炸炖卤,甚至更为前卫的烹饪方式。烹调,已经成为一种工艺,一种饮食文化,成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也带来了诸多安全问题。在食品安全越来越令人担忧的今天,人们青睐地锅饭,不是为了怀念那个年代,而是一种渴望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当越来越多的人光顾地锅饭,把饮食当作一种生活,而不是为了炫耀或地位的象征,食品安全才能够有望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一个人的石锅拌饭散文
很久很久很久没有一个人出去玩了,真正的一个人,我好像都快忘记了一个人什么感觉了,一个人的快乐。自从毕业以后,就一直在单位过集体生活,我一个人出去竟有点畏惧,久违就会有点生疏吧。
我在网上团了一个韩国料理,九块九的石锅拌饭,查好了路线就一个人出发了。在寒风里等了很久的公交,都等不见,只看到自己头顶的天上有一道飞机留下的白烟,拖得很长,带着白色牙牙的边,看了好一会,有一辆78停在我旁边,车门打开后,投票口用白纸贴着“四元,无人售票”。我在司机的目光里犹豫了半天,然后车门关上走掉了。我就只好一个人走路了。我不会打车,我不知道该站在路边哪里打车好,因为显示着空车的出租车都不理我,我怎么摆手都没有车停下。我就顺着路走了几站,看着手机上的搜狗地图,分不清东西南北。顺着主干路的方向坐上公交,到了“泰华城”下车,可是我仍旧找不见那家“韩膳客”。
我问了一位大婶怎么走,大婶建议我倒回去一点点去坐56路,我沿着路往东走,又往西走,看到一棵很大很大的树长在马路间,周身是坚固的栅栏。我觉得这棵大树旁边有温暖的影子,所以我站在它的影子里停了很久,可是我听不见它说话,我只听到周围商场里各种节奏的音乐,还有穿着五颜六色的染着头发的姑娘。我看不懂地图,就麻烦旁边等车的路人帮我看,他们指点我怎么走,我就沿着马路遵守交通规则地往前走。为了有零钱坐公交,我去和路边的大妈买了两元一只的冰糖葫芦。大妈给了我一个袋子。我坐上了56路车,只一站就下了,到了众客隆服饰广场,按照地图指示,往东走不远就到了。在我又问了一位大叔的情况下,我还是没找到。好不容易找到了沿江美食街,可是一家家暗暗的店铺,却依然找不见“韩膳客”。我只好打电话给那家店,店里的人告诉我再往南三五十米就到了。
等我安安稳稳坐在店里的时候,竟然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呢。小店环境很好,檀木色的主色,音乐节奏快、略伤感,客人不是很多,所以安静些。店家问我就一个人么,我说,是呢。他们就用眼睛再多看了我两眼。我觉得很踏实,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之前吃了一串冰糖葫芦的缘故,还是因为我提前就定了餐。那个带着黑色帽子的老板娘帮我擦了桌子,问我点什么,我说石锅拌饭。脱下羽绒服放好,我坐在靠墙的里侧等待我的拌饭。先发qq告诉许浩,迷路的家伙已经找到地方了。他问我说,怎么不打的呢。一来店面太小真的不好找,二来我确实打不到车的。何况经历了一圈的起承转合,自己用脚步丈量过很多路,还问了好多有爱的人,这种成就感不是出租车的方便能给的。有时候做事不就是修行么,修行在这个寻找的过程里,而不是单单一个结果。
吃饭要仔细,才会有意思。两碟小菜,一叠辣白菜,一叠凉豆腐,银质的勺子和筷子,浅口平底碗,满满一小锅拌饭。韩国料理的辣味儿总是很有滋味,吃到嘴里醇厚得很,比起川菜的麻辣、湘菜的火辣,更有余味。这是我吃得最正宗的一次石锅拌饭,鸡蛋七分熟,流质蛋黄、含而不破,米饭较硬、历历可数,黄瓜、西葫、蘑菇、黄豆芽、菠菜,黄黄绿绿一片,在红色的韩国辣酱的衬托下,五颜六色,赏心悦目。其实吃起来,并不会有多好吃,自己胃口本来就不是很好,所以才会想着能吃一顿有滋味又不重口味的饭,是饭。
一个人靠在墙角里侧,一抬眼前面就是一面圆形的玻璃窗,玻璃窗里是白色的沙粒和绿色的塑制水草。我的位置正好可以看到小店的大半个布局,从前门到迎宾柜台,再到我身旁和身后的一侧,看样子大部分顾客都是家庭组呢,偶尔听到大人哄小孩的声音,觉得温馨异常。我把饭吃干净,又整理了下头发,摘下头上的白花边粉蝶的头饰,我想起做这个头饰的小佰来,小佰是我刚刚认识的朋友,我戴的这个头饰是她亲手做的,她人在北京,我人在潍坊,因为头饰上留有一个布贴qq号,所以我可以联系到她,还可以自己设计了花样,请她帮我做。这个白花边粉蝶的头饰,很韩式,很淑女的那种,旧式的开合头卡带着淡淡的怀旧和复古,和“韩膳客”小店的氛围很搭调。
我从十字绣的'布包里拿出笔,从桌上的餐盒中抽出一张印着九重葛花印的面巾纸,在上面绘出一对小铃铛,描出一根长长的发簪。不知道小佰能不能做出来呢,在明丽鲜艳的夏天,穿一身浅色的长裙,把长发轻轻挽起,一枚带着两个小铃铛的发簪,不是可以在步履的挪移里,生出环佩叮当的美感么。在绘图的一角,写上“独坐,独酌,独享”,记好日期、地点。哪天再看到它,该是会想起生命的短暂时光里,有这么一段小插曲吧。
喝着大麦茶,嘴里是粗糙而朴实的香气,等我心满意足地整理好衣服和包包准备离开的时候,已经七点半的光景。走出“韩膳阁”就是白浪河的河岸,“韩膳阁”处在西岸,西岸黯淡而宁静,即便沿岸一条街都是美食店,但是那种茶色玻璃、柔和灯光和轻音乐的组合,韩式、日式料理和欧美西餐、咖啡,都让一条岸显得旖旎而美好,就像是寒冷的冬季,冰雪的底色上,那淑女轻抿的红唇。我沿着河岸慢慢走了一段,踏上通往东岸的桥,桥上五彩的灯光没有亮,只有偶尔间隔的几个街灯样的灯饰,桥上的行人三三两两,旁边深深俯拜、蜷缩的、看不清面容的乞丐,让人胆寒。到了东岸就是奎文门,一座古城门,过了门,就是霓虹闪闪的闹市了,琳琅满目的店铺和小吃摊,让你目不暇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它们依附着“泰华城”(购物商场)的缘故。只一条河,就隔开了人世纷扰,格调和心境迥然不同。风从街口吹进来,带着旁边烧烤鱼丸、贡丸的味道,人群的熙攘里有尘世特有的浓香。我就这样在灯河人海中慢慢游走,像是一个观花走马的过客。
他出现的时候,我根本没有把他划入我的视线范围,我权当又是发传单的小孩,所以我说了声,谢谢,不用。就这样接着往前走,可是我没想到他追着我走了一段后,强行站在我面前,用他的身体完全挡住了我的去路。我不得不抬起头来看他,一个穿着红色外套、红色鞋子的男孩子,一脸的灰尘色,他手里拿着一张卡券,语速偏快地和我说:
“你就帮我个忙吧,拿着这张卡券,去那边签个名就可以,你签了我就可以下班了。你是学生吧,你多大了?我是93年的。”
我怔怔地看着他,一脸的平淡,也许在别人看来,我一脸单纯,可是我心里却在波澜不惊地盘算,我想着快点离开,因为我计划要自己走回单位的。可是看着眼前这个比我高至少一个半头的大男孩,我想也许我举手之劳就可以帮他一个不大不小的忙呢。93年的小朋友,许浩也是这么大吧,当一个年龄变成一个实体站在自己面前的时候,我完全是有点手足无措了,原来93年可以这么……我想不出形容词,只是觉得这哪里是小朋友,完全是个可以挡住我去路,没有把我放在眼里的大人。
“我不是学生,我工作了,我90年。而且我不需要这些东西。”我看着他脸上的笑容很认真地回答他。
“你把手伸出来。”他竟然命令我。
我看着他笑得更灿烂的脸,把本来就插在口袋里的手又往口袋里伸了伸。
“你不把手伸出来,我就不让你走的。大庭广众,我又不会对你怎么样。”
我看着他没有恶意的表情,犹豫地把左手伸了出来,他没忍住笑了一声,把那张卡券轻轻放在了我左手心里。我单手捏着那张塑封的卡券,来来回回看,根本没有听清这一片噪杂里,这个男孩子在跟我叨叨些什么。我只是在心里想,这张卡券真的好旧呢,不知道多少人都把它拿在手里过。我就这样莫名地抬起头说了一句:
“你想让我做什么,告诉我就是了。”
我总是这样,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也许我是想快点摆脱他,也许我是为了他93年的年纪。
他在前面引路,说让我去签个名,不收任何费用,也不用留个人信息。我跟着他在人群里走了一段,他却要拐弯了,拐进一个黑咕隆咚的巷口,巷子很短,尽头是施工工地。我站在巷口不动,我不敢往里走的。可是他站在巷子的阴暗里一脸的无奈,像是嘲笑地对着我说:
“就在这栋大厦的C座,我不会骗人的,你就这么看着我不像个好人么。我会负责把你送回来的。”
就在这时候,一个跛着腿手里也拿着卡券的男生出现在旁边,表情是模糊的,但是我能感觉到他脸上的乞求,他含混地对着那个带我过来的男孩说,快点结束,我们就可以下班了。
然后呢,然后我就继续跟着那个男孩走了,我看着那个跛腿的男孩的背影觉得难过,也觉得害怕,可是如果我不继续参与,难过和害怕都没有了,剩下的会是什么呢,唯一保证的自己的安全,故事却不会再有情节了。所以我继续跟着男生走了。他带我进了大厦,按了电梯,我根本也没去注意他按的第几楼层。只感觉到他的目光落在我的脸上,听着他唠唠叨叨和我说话,说他爸爸妈妈,说他家是青岛的,说他妈妈找人给他算命说,他找女朋友就要找个比自己大三岁的。
我一声不吭地想着我想的问题,在出电梯口的时候他讪讪地说:
“我不是说你啊,我不会想找你当我女朋友的,我们刚认识,也不了解啊。你有没有男朋友啊?”
很快,一个女孩子出来了,一见了我们两个就一脸灿烂,很娴熟地招呼,打量着我边走边说:“很可爱啊,蛮漂亮,还是学生吧。”
我跟着他们走,心里一点畏惧都没有,现在想想我也会觉得我脑残的,但是我又那么相信我不会遇到坏人和危险,这不是冒险不是么,这是我偶遇的一种过程,我生命历程的一部分。
走过长长的走廊,拐进一个门,门内都是女孩子,房间内的办公桌和条幅都弄得颇有气势,其实就算到这一步了,我还是没有搞清楚他们是做什么的。一个涂着很浓的眼影的姑娘引我坐下,然后坐在我旁边给我介绍一张单子,单子上全是美容护肤的一些专用名词。等她一再让我选一套来做,我终于有点弄清楚了,他们是推销护肤产品的。她们递给我一张卡,等着我选定做哪一种。那个带我来的大男孩就坐在我对面的高一点的椅子上。我在想什么呢,我觉得好无趣的,我是想帮别人一个小忙的不是么,结果这么麻烦。我镇定地环视了他们一周,然后很坚决地说:
“除了我自己,谁也不可以动我的脸,连我妈妈都不可以。”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说地太郑重其事了,我说的是真的,他们也许都信了,全体都愣了,我就又成了展览品。她们七嘴八舌地问我,你今年多大了啊?你从来不化妆、不做护肤的么?你头发这么长,留了几年了?旁边的姐姐还动手摸我的发梢。嘴里喋喋赞叹着说,真的一根分叉都没有耶。
那个大男生终于忍不住发话了:
“要是你男朋友,你也不让他动你的脸么?”
“我没有男朋友。”我有点小生气了,我最讨厌别人质问我,并且对我持有好奇和观望的心态和目光,而我置身在这群人中间,完全成了一个大玩具的状态。
“我是说假如,假如我是你男朋友呢。”他边对我说,居然边捏着自己的脸颊,转而对他旁边的姐姐说,“她的脸看上去很有弹性。”
我快被这群人给激怒了。只好重申:“总之,谁也不可以动我的脸。”
“那就不给你免费做脸了,我们给你讲解下护肤的知识总可以了吧。你总不至于连脸都不洗吧。”一个姐姐很无奈又很小心地和我说。我其实在心里默默想着,我的确连脸都不洗的,可是在大庭广众下承认自己不洗脸太丢人了,所以我就保持沉默了。
这时候一个身穿蓝色制服,穿着一双高底平跟白鞋子的姐姐从一扇门里走出来了,看样子她是要引我进去,我当然不敢进去的,说:
“不可以在外面说么?”
“这里是接待大堂,里面才是会客室。”前台的姐姐显然对我有点不耐烦了。
“你放心去咯,我在这里等你。”那个男孩子完全像是在看我笑话了。
我犹豫地走进了那扇小门,还好,里面灯火通明,三个小隔间只有三种做脸用的小床,那个姐姐给我铺了一张毯子在床上,让我坐下,然后搬了张椅子坐在我对面,开始和我聊天。
我其实最喜欢聊天了,和陌生人聊天不是更有意思么。这时候的我心里已经是欢欣鼓舞了,除了有点担心时间太晚。我开始仔细观察这个姐姐,她涂了很重的眼影,脸上光洁无瑕,但是我很容易就看到了她眼睛里的浑浊,眼角的皱纹,还有嘴边的暗色,再就是她真的好瘦呢,肩胛骨很高,这都让她看上去有点受压迫,有点局促。
“你多大了,在哪上学啊?家是哪里的啊?”她很平易地问我,亲切又友好。也许是我坐着一动不动让她觉得我太拘谨了,其实我是怕那毯子不干净,能不动我就不动的。
“本命年,不上学了,济南人。”我说的话是真的,虽然听上去是假的。
“看上去这么小,真像个学生呢,济南人怎么来潍坊呢?”她问了不代表我要回答,我没应。她就接着给我介绍做脸的问题。
“你平时用什么护肤产品啊?用什么洗脸,平时擦什么?”
“我用肥皂洗脸,夏天不抹什么,春秋冬抹孩儿面,有时候抹大宝。”我没撒谎,可是我在她眼里看到无数惊叹号。
“你皮肤看上去质地很好啊,怎么能用肥皂洗脸呢,肥皂是碱性的,会让皮肤变薄的,会出现红血丝。孩儿面是小孩子用的,太油了,大宝是男人用的。你这也太节省了吧。”她一脸震惊地和我解释。
“你脸上抹东西了么?”我问她。因为她继续这样和我对话,实在太没意思了,被动讲话是我讨厌的说话模式,所以我要变守为攻的么。
“我抹了啊。”她小惊疑的回答我。
“你说我看上去年纪很小,那让我来猜猜你多少岁。看女人的年纪,看皮肤看身材都容易看走眼,要看眼睛。你该是比我大很多吧,你得有二十七八岁了。”我一点情面都不给人留的,况且我说的都是实话,我看到她眼睛里的浑浊和眼角的皱纹了,我这样说是有凭据的。
“你猜的真准啊,我二十八岁了。”她已经由主动攻击变成被动防守了。
“所以咯,保养不是靠化妆品出效果的,内在调理、运动、食补比用化妆品重要多了。我妈妈以前就用化妆品,用各种牌子的,前阵子就是因为用一个娇兰品牌,结果长了一脸斑,现在还在索赔呢,后来我给她买了很多蜂蜜和花粉,排毒养颜的啊,很见效的。还有啊,我们单位前台的姐姐也就比我大一岁多,因为她工作需要,天天化妆,肤质很差的,化妆和不化妆判若两人的。所以啊,那么多化妆保养失败的例证,我相信事实的。”我一口气叨叨了好多,那个姐姐瞪着美丽的大眼睛看着我,像是在看外星人。
“那你就是比较抵触化妆了,其实内调和外养要兼顾的,可能你觉得你现在肤质好,就不需要这些,但是等到了二十五岁之后,你就知道保养的重要性了。你现在是可以什么都不用做,但是需要补水,最好做个深度补水啊。”姐姐说得很诚恳。
“额,我不是抵触化妆哦,我是真的现在没这个需要,有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化妆的,像是毕业的时候照证件照啊,可是化一次妆像是让自己的脸受一次罪呢,我还是不要了。等我到了年纪再去想这个问题吧。至于补水,我的确需要补水的,不过我从来不用化妆补水的产品,我用农夫山泉。两块钱一瓶,我能用一个多月。我觉得任何化妆制品都有化学成分,我们现在吃的东西都不安全了,就更别说用的了,所以我坚决不用的,矿泉水就很好啊,里面有矿物质,而且天然无伤害。建议你也试试啊。”我真的是好心,我也没骗她。
“你可真有办法,用农夫山泉。”姐姐挂着笑纹的脸居然没有冒汗。所以我就接着和她唠:
“不怕你笑话我,我告诉你哦,我早上都不洗脸的,我只晚上洗脸。”
“不是吧,这样不卫生的,为什么只洗一次脸啊?”姐姐长大了嘴看着我。
我先卖了个萌,冲着她眨眨眼笑了一下,然后说:“冬天多冷啊,而且我早上赶时间上班,不洗脸也看不出来,还不用抹东西,所以能不洗就不洗了。”
“这样可不好。每天两次,要坚持洗的。”她一脸的关爱。她和我谈话的表情和语气,已经倒戈了的样子,她已经不再和我谈护肤产品问题了不是么,那我就乘胜追击,继续和她说:
“姐姐,你的嘴唇周围的肤色有点暗呢,这说明是女生这里不太好哦。”我摸了摸自己的肚子部位。
“你说的没错啊,我确实内分泌不太好呢。”她有点不好意思了。
“你可以做一下穴位按摩啊,小腿内侧腿肚往上三指有个三阴穴,你可以时常按摩下,很管用的。还有咯,饮食也要注意的,油炸坚决不可以吃,麻辣最好也少吃。”我说地我自己都有点相信我是个养生专家了。
“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不是很难过么?”
“不会啊,现在人就是因为乱吃东西才变成重口味的,口味是可以调和的,其实很多食物本身的味道就很好,因为我们的口味坏了所以才会吃不出来,我平时就不吃油腻的东西,要补充蛋白质和脂肪就多吃鱼和豆制品啊。我也不会单独做饭的,都在单位一起吃,但是可以挑清淡、养生的食物吃啊,如果太油腻可以在水里涮一下再吃。”这些是我从养生文章里看来的,我自己都不身体力行的,但是告诉这个姐姐也无妨啊。姐姐看着我已经一脸入迷状了。
就算我和姐姐说七说八,谈天谈地,我却仍旧一边开着小差想,这是我人生的现场直播吧,是不是有时光在角落里开着镁光灯,照着我此时此刻的表情呢。我在二十三岁多一点的时候就坐在一间我也不知道什么地方的小屋子里,和一个陌生的可能此生都不会再见的姐姐各怀心事地说着话,这一切不都是太玄妙了么?
就在这个时候门被打开了,那个一开始夸我漂亮可爱的姐姐斜倚在门框上,一脸的愠怒。她瞪了我们俩一眼就关门走了。我觉得说了好久了呢,还想着要回去,所以就此打住吧:
“姐姐,你还是和我说,让我做什么能最大限度地帮你吧,开始的时候我也不是因为对你们的产品感兴趣才来的啊,我是为了帮那个领我来的同志的一个忙。”
姐姐看了看我,就带我出来了,然后给我换了一张卡说,希望我能记住他们产品的名字并且做一个口碑宣传。那个倚着门框的姐姐很生气地瞪着我,我问她说:“为什么不把店面做在外面呢,在大楼里多不好宣传。”
“我们都是骗人的。哼。你不做这行不知道,我们都是在里面做的。”她抬起眼从下往上瞧了我两眼就转身进去了。
我一点都不生气,那个和我聊天的姐姐一直把我送到电梯门口,我竟还有些意犹未尽,就又和她说起一个段子:
“姐姐,你知道么,我一个同学的爸爸今年五十岁了,脸上一根皱纹都没有,就是因为他从来不洗脸。就是从来不像我们用水哗哗洗脸哦,他只用湿毛巾沾沾脸。”我边说边给她做动作。
姐姐满脸笑容地和我说,原来你不洗脸都是学来的啊。电梯到了,她和我说再见,我说,谢谢。电梯门就关上了,我有点可怜那个瘦瘦的姐姐呢,我大概一点忙都没有帮上。
在我坐在那个小房间里的时候我就收到盼盼一条qq信息,说什么需要女生给他唱rough,自从他给我语音留言开始,每次打开他的qq对话框都会自动关闭,我只好给他回电话。边回电话边悲催地发现,我不知道怎么走出这栋大楼了,到了一楼出去,找不到出口,之后再到-1楼,还是找不到,最后还是遇到一个要出去的姑娘,才跟着人家走出来。
盼盼并没有听出我的声音,他询问是谁的腔调里带着一丝不友好和不耐烦,等他知道我是谁的时候,声音变得友好又善良。是我这个人太敏感,可是体会这种细微的差别,和被对待的态度的变化,我觉得受宠若惊。
外面又黑又脏又吵,我就找了一个闭塞的小水泥电闸间,站在里面讲电话,可是自己感觉危危险险,就只好出来讲,边走边讲,楼顶上会滴下什么不知名液体。所幸很快我就走在大马路上了。盼盼说:
“你是一出家门,一出公司门,都会有冒险啊。”
我不置可否,不能怪我不是么,我总会遇到奇奇怪怪的事情。
讲电话手会冷,盼盼问我,距单位还有多远,叮嘱我挂了电话就把手抄口袋里。等我挂掉电话,就把手妥帖地伸进口袋往前走。很多事情都不一样了,盼盼不是第一天学会关心和叮嘱别人了,只是他这样的习惯,是不是在我曾经的无理取闹里养成的呢。这样的成果,让我觉得心里微微疼,好像受叮嘱、受关心的我已经和他的这个习惯没有关系了。就像夏天的时候,我会因为去报到而迷路,而那时候的他会在遥远的杭州给我导航,而现在他在北京,我在潍坊,依旧会迷路的我,却不再需要任何人导航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习惯了任何人的离开,习惯了各种失去,当然也习惯了各种相遇,可是这些都和我有什么关系呢,我依旧完整无缺地继续我的人生旅程。就像我一个人在这个偌大的城市,寻找、等待、归去。我在公交站牌前等了16路,一路平静。
回来了,我把好玩的事情和前台姐姐讲,她笑得前仰后合,深深地觉得谁碰到我都倒大霉了。
我呢,我觉得好玩又有趣啊,九块九的石锅拌饭,一个人的兜兜转转。生活很奇妙,不是么?
一口锅散文
今早一来上班,就有同事对我说:胖子辞工了,听着他辞工的消息也是我预料中的事。
还是在几个月前就听他埋怨说这儿工资不高,工作又累,要是降工资就不做了。其实,与这些同事相比,他的薪资要高过我们,又没有具体的工作,成天是无所事事。只是后来因为某个岗位缺少人手才给他定了一个岗位,就一个岗位双份薪水还不知足。成天不想干活,领导所布置的任务也不执行,总想天上掉馅饼,你们说这世上哪总有这么好的事?
“胖子”是一个男同事的绰号,之前他常常跟人说话就是论歪理,死的他可以说成活的。在口头上争论你如果说不过他,那之后的一阵子他会把你说的一无是处,这样的秉性大家都不喜欢他。他跟你讨论某件事的时候,不是摆事实,讲道理,而是满嘴的胡说八道,跟我们争论的话都是有悖常理的。
在共事的几年之中,我们因为“一口锅”还争论了一番,那件事也是我生活中所发生的一个小插曲。
还是在去年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一大早来上班,前脚刚好跨上办公室门前的台阶,就被这个“胖子”给叫得止住了脚步。他上前连珠炮似地发问:你真会做好人,让别人把我买的炒锅给拿走,你自己买的为什么不让她拿去?你知道不知道,讨好了她你就得罪了我······
听到他的这番质问,我不紧不慢的回应道:不就是一口锅吗?有多大的事啊?我讨好谁呀?你让她还回来不就得了,找我干嘛?我又没让她把你买的炒锅给拿走,犯得着成天对着我说炒锅的事,我这是招谁惹谁了?
拿走这口锅的是我们之前的同事,当时拿的时候,只是我恰好在场。她看到这口锅还好,就对我说把锅拿回家,回头再给这口锅主人钞票。她既然这么说了,我当然也不好阻止,就这样这口锅就在主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而易主了。
为了这口锅,胖子从头几天就开始说起,逢人就喋喋不休的说他买的炒锅在得到我的首肯被别人给拿走了,这真是冤枉死了。
正在为这口锅争论不休的时候,准点上班的女同事小龙也迎上来问炒锅的事,那语气在我耳里听来分明是幸灾乐祸的味道,脸上也是那种看笑话的'神情,她倒好,惟恐天下不乱还来插一扛子。
胖子听小龙也在关心此事就更来劲了,冲着我说:你知不知道,拿别人的锅走就相当于是端别人的饭碗,这锅无论如何是不能给别人拿走的。末了还来一句:是你同意她拿走的,你必须把它给拿回来,要不然我跟你没完。
听他的这番话纯粹就是蛮不讲理,无理取闹。于是,我也冲着他说:你那口炒锅好,你那口炒锅别人喜欢,我就让别人给拿回家了,怎么样?她就听我的呀!要不然你也听我的,现在,就是现在你从三楼给我跳下来,去呀,去跳呀!
话音一落,小龙笑着又冒出一句:胖子,你说不赢小杨。
听到小龙的这句话,有气没地方出的胖子对着小龙就踹了一脚。挨了这一脚,小龙也笑不出了,谁让她笨,看笑话,这下活该。
看着他俩都气急败坏的模样,我笑着以得胜者的姿态转身进了办公室,骂吧!笑吧!为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小事闹得鸡飞狗跳的。
据听说,那口被拿走的炒锅还是被胖子给要回来了。
旱烟锅散文
陕北男人是离不开“烟”的。说起陕北男人与“烟”的情缘,就会想起旱烟锅。
旱烟锅―――在过去的年代里,陕北男人一过二十六七岁,便会逐渐与旱烟打上交道,随着年龄的增长,与旱烟的关系越发密切,身上不带一支旱烟锅像是少了什么东西,有的男人发展到老婆孩子可以不要,但旱烟锅却决不能丢。旱烟锅一般用竹子或者榆树小木棍削成的烟管和玉石或者塑料代用品与黄铜做的烟嘴连接而成。由于旱烟锅上常常挂一个长短不同的装烟布袋,因而陕北人通常把旱烟锅叫烟袋。从后领处塞进脖子(陕北人称脖项)里,由于烟袋上拴着袋子,烟锅在衣服里,袋子在衣服外,因而烟锅既掉不进去,袋子也掉不出来,干活走路没有一点影响,渐渐地成了陕北男人的一种代表性的着装打扮。
记得很小的时候我特别的顽皮,惹气了外爷,他大声训责我:两旱烟锅敲死你!我好奇地问外婆:“旱烟锅子是什么?”外婆说:“旱烟锅子是抽烟的,你外爷手里拿的那东西就是。”我见过多日且在心目中非常神奇的东西原来就是旱烟锅。那一刻,我深深爱上了它。爱它独特的外表,爱它被男人举在手上吸在嘴上的姿势,爱它被男人挂在身上的神奇。外爷或早晨或夜晚坐在炕头上像一位伟大的绅士,或在黄昏或在心情极其烦躁的时候大口大口地吸着旱烟,烟雾缭绕,呛的我喀喀直咳嗽,外婆说:“少抽几口要不了命!把孩子呛成什么了?”外爷一本正经地说:“男人么,怎么能离开烟呢!”我看着他安然陶醉的样子,刹那间有了一个现在说来可笑的梦想―――长大也要吸旱烟,拿旱烟锅吸烟。
有一次,外爷忙农活时忘记带旱烟锅和烟袋了,我和几个小朋友趁着外婆防不胜防,自以为神秘地偷走外爷的旱烟锅,躲起来学着外爷的样子吸旱烟,没一阵子,几个的头发昏发晕,恶心的开始呕吐,外爷赶来后指着我们几个的鼻子说:小孩抽烟,屁股朝天飘烟。从此以后再也不敢拿那神奇的旱烟锅吸烟,心底里暗自喜欢着它,崇拜着它。
陕北男人间有句俗话:女人儿女不要,嘴巴子上的.旱烟锅子不能掉。的确如此,陕北的男人嗜旱烟锅如命,早晚要吸,放牲畜要吸,拉家常要吸,喜怒哀乐时要吸,真是无处不见无时不觅。有时候,男人出山忘记带旱烟锅或者火柴,劳动累了歇脚的空子里翻山越沟地找“家伙”,陪着父亲出山的小孩子最怕他们忘记带旱烟锅了,一旦想抽一锅子,便吆喝着孩子回家取或者和其他出山人借用。正如外爷想抽烟的时候笑呵呵地说:不抽一锅子旱烟,我就没心思干活了!
渐渐地陕北男人手里的旱烟锅成了一种标志一种文化,在文人的文章里,在摄影家的镜头里,在画家的笔下,似乎少了旱烟锅的艺术作品是短缺的,艺术价值是低廉的。特别写真一个年迈的老人,几乎少不了旱烟锅的出现。
旱烟锅的模样随着时代的进步改变的千姿百态,由粗糙到精致,从朴素到美观,可真正能感受到过去陕北男人手里旱烟锅的那种韵味已经一去不返了。外爷去世后,他的旱烟锅没随他去,也没保存下来。候车室的老头依依不舍地收拾起他的至宝―――旱烟锅,我想起外爷那支磨得光亮无比,黄澄澄的直诱得不抽烟的人也想吸几口的旱烟锅,想起外爷慈祥的面孔。
哦,那恋人袭人的旱烟锅子,真想亲自吸一口,表达我心底沉积多年的爱。陕北男人的烟袋,心中的命根。
家乡的草锅饭记叙文
小时候,我经常会回到老家去,总是觉得老家的饭香些,总是缠着爸妈带我回老家吃那草锅饭。
草锅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地锅,一种是高灶锅。地锅,锅下面就是锅灶,烧过的灰直接落在灶里,烧锅时要注意把柴禾用火叉蓬起,以便于通风燃火。比起地锅,高灶锅复杂些,它分为两层,中间有炉条,上面烧草,下面盛灰,有时还可在旁边加一个风箱,拉起风箱来,火就烧得更旺了。
草锅很干净。每个草锅都有一个大大的烟囱伸出屋顶,这样,就不用再担心烟尘多少。锅台上贴起了瓷砖,稍微有一些油滴就会被擦去,天天都是锃亮锃亮的。
一个锅灶上有大小两口锅。大锅往往用来烧菜炒菜,小锅呢,往往用来煮饭。用草锅做出的饭菜也确实好吃。我最喜欢吃草锅做的'鸡肉锅贴饼。其做法很有讲究。先要烧鸡肉,待鸡肉熟了,满锅喷喷香的时候,把擀好切成块的饼沾些水,贴在锅上。然后,把锅盖盖上,笼布罩上,继续烧锅。注意,不可烧时间过长,一两分钟即可。烧好后,稍稍停顿一会儿,就可揭开锅铲饼。这时,饼的下方油汪汪的,饼的上方脆酥酥的。伸口向下方咬一口,啧啧,那鸡汁泡出的味道,别提有多美了。
贴饼好吃锅难烧。记得在老家时,我看见哥哥在烧草锅,就也要去试试。哥哥禁不住我的软磨硬缠,就答应了。我拿着火钳,往里添草,一会儿火大了,一会儿火又小了,稍一愣神,火又灭了,真把我急得大汗淋漓。柴禾在锅灶里也有讲究,不能过分朝里烧,如若不然,锅里侧的饼糊了,锅外侧的饼还生呢。还有,做不同的饭菜所用柴草也有讲究。烀牛肉用时长,要用木材;烧菜火要烈,最好用豆干;烙饼须文火,最好用干草。
草锅能做出煤炉电气锅所不能做出的食品,比如说锅巴。在老家,吃完饭四娘总是把剩下的米饭铲出来,然后再点上文火在锅底慢慢地烧。起先锅里有“咔、咔、咔”的声音,慢慢的等到这种声音逐渐减少了,之后再等上几分钟,揭开锅盖,不用锅铲,用手轻轻一提,一个黄亮亮的锅形的锅巴就起来了。然后我们就一起掰开吃,这时,小院子里满是“咔吧,咔吧”吃锅巴的声音。
有时,我们还把花生放进锅灰的余火里焖。这时,你要在一旁静心地听。当你听到“啪嗒”一声,就证明花生烧好了,可以出“锅”了。这时,你就要把埋在锅灰里的花生一一扒出来,稍微晾凉再剥开吃。这时的花生米,清香油亮脆酥,好吃极了。
草锅,给了我美味,给了我知识,更让我这个出生于教师家庭,长在学校大院的孩子一点一点地接上了生活的地气。
这道石锅拌饭的所选材料里,菠菜和黄瓜属木,利于肝脏。猪肉、胡萝卜、辣椒酱属火,利于心脏。蛋黄属土,利于脾脏。黄豆芽、蛋白属金,利于肺脏。香菇属水,利于肾脏。选择好有寓意有营养的食材,再用心制作后精致地摆放,用利于保温的石锅加热,可谓是好味又贴心。
材料:
猪肉60克、菠菜60克、香菇60克、豆芽60克、胡萝卜50克、黄瓜50克、鸡蛋1枚。
调料:油适量、盐适量、五香粉少许、料酒1/2勺、生抽适量、白糖少许、玉米淀粉少许、碱面少许、香油少许、韩国辣酱适量。
制作:
1、把猪肉切成约5cm长的肉丝,放入适量盐、五香粉、料酒、生抽、白糖,抓拌均匀。放入淀粉,抓匀,静置10分钟。
2、将菠菜、豆芽均切成约5cm长的段,香菇、胡萝卜、黄瓜切成5cm长的丝。煮锅中放入适量水,煮开后放入菠菜,放入碱面,煮熟后捞出沥去水。
3、将锅中的水倒掉,重新放入些水煮开,放入香菇,煮熟后捞出。
4、炒锅热后放入适量油,待油温升高后下入肉丝,翻炒至熟后盛出肉丝。
5、用炒锅中炒肉后剩下的油,直接放入胡萝卜丝翻炒至熟,盛出。
6、再放入豆芽,翻炒至熟,盛出。
7、放入黄瓜丝,翻炒至熟,盛出。
8、将石锅底部刷适量香油。
9、铺上米饭,压实。
10、将肉丝、菠菜、香菇、胡萝卜、豆芽、黄瓜都整理好,摆到饭上,将石锅置于火上,小火烧热至有大量热气冒出,底部“辍毕臁
11、加热石锅的同时,另开一灶,放入煎锅,小火,锅热后放入少许油,晃动锅身使锅底油沾得匀些,打入一枚鸡蛋,煎成太阳蛋。
12、将加热好的石锅放入盛盘内,将煎好的太阳蛋切成圆形,摆入石锅中,淋上适量辣酱,拌匀后即可食用。
小贴士:
1、将食材切得长度一致,摆起来才精致漂亮。
2、菠菜和香菇煮熟后捞出沥去水,在放置一会儿不那么烫手时可以再挤出里面多余的水份。
3、加热石锅时火要小,大的话虽然有香油但也会糊底。
[石锅拌饭怎么做的]
供饭散文
老父亲的葬礼结束了。
按照当地的风俗,从老父亲去世那天起,至少要给父亲“供饭”到“六七”——四十二天。据说过了“六七”,阴间的父亲就能自己烧饭吃了。
独生儿子五十多岁了。他十几岁就出门读书,然后一直在城里工作,只有节假日才抽空回来看看父母。多少年来,他总觉得亏欠父母,多次暗下决心,等退休了一定回乡下侍奉父母,让他们享受天伦之乐。
可父亲等不及了——突然得了很严重的脑梗塞,一病倒就不能说话。病床上的父亲,眼睛时不时地望着儿子,他似乎想说什么,可是一直无法开口,仅仅三十八天就去世了。
儿子非常悲伤,这以前他总以为父母身体还很好,死亡离他们应该非常遥远。老爷子平素红光满面,连父亲自己都认为他至少还要过上十年八年的。
一切都无从解释,一切也无法解释。儿子痛哭不止,心里直说这一辈子对不起老父亲,也不能原谅自己。
父亲去世后,他决心放下手中所有的事务,留在乡下陪伴眼睛几乎失明的老母亲,为老父亲供饭、守孝,以此让自己的心里得到一丝安慰。
他是一个不太会做饭的人,可是为了给老父亲供饭,他决定从头开始学习烧饭。
葬礼后的第二天,他很早就起床了。老母亲跟他念叨着:“这么多年了,我眼睛看不见,都是你父亲烧饭给我吃。”他流着泪对老母亲说:“现在我来学着烧饭给他老人家‘吃’,也烧饭给您吃!”
在瞎子老母亲的指导下,他开始烧早饭。其实早饭很简单,老父亲喜欢用草锅烧的粥,稠稠的,烂乎乎的。
他很多很多年没烧过草锅了,那天他费了很大的劲,弄得满脸的黑灰,忙上忙下总算熬好了米粥。他把烧出的粥盛上一口,让老母亲喝看看,老母亲喝完,咂咂嘴,点点头:“是这个味儿!”
他又学着给父亲做“咸菜烧豆腐”,他知道那是父亲喝粥时的最爱,老母亲从旁不停地指导,然后尝了尝,还算满意。
他把做好的粥和菜,端到父亲的牌位前,在父亲的遗像前上了一炷香,喊着:“爸爸,吃早饭了。这是儿子亲手做的,也不知道合不合你的口味。”
说完这句话,他泪流满面。是啊,要是父亲还活着,自己会不会亲手给父亲做上一顿饭呢?每次回到乡下,都是父母亲做好了饭,自己从来没有为他们做过饭。吃惯了父母亲做的现成饭,他几乎没想过,哪天父亲不在了谁来烧饭,要是知道父亲走得这么匆忙,无论如何也要给他做上一顿饭啊!
站在父亲的牌位前,他想象着父亲吃他烧的早饭,应该是怎样的表情。
半个小时后,母亲让他把碗筷撤下来,他才从想象中惊醒。他擦了擦流到嘴角的眼泪,对着父亲的牌位说:“爸爸,我收碗了,我马上去买菜,给你做中饭。”
吃完早饭,他立即搀着老母亲去菜场买菜。
几乎没怎么去过菜场的他,在菜场转了几圈也不知道买什么,母亲不停地提醒他父亲喜欢吃什么菜,他花了好长时间才买好了菜。
回到家,开始准备烧饭烧菜。
母亲看不见,不能动手帮他,就在旁边指导。电饭煲里的`饭汤深浅,母亲手把手的教他用手指“摸量”。烧菜前,葱花生姜先准备好,红烧的肉切多大块,肉丝怎么切,蔬菜怎么切,切好怎么烧,尤其是在什么时间放佐料、放多少……一道菜一道菜,按照老母亲的指导,做好了让老母亲亲尝“验收”,直弄了一个多小时,他总算做好了一顿饭菜。
母亲在旁边指导儿子做饭,不停地念叨着:“你父亲要是知道是儿子做的饭菜,无论怎么样,他都会很喜欢的!”他知道,自己做的饭菜一定不怎么样,这是母亲在鼓励他。
他做了四菜一汤,端到了父亲的牌位前。他又在父亲的遗像前上了一炷香,然后给父亲倒上酒。他知道父亲生前就喜欢喝酒,以往每次回家,父亲总是拉着他喝上两杯。父亲一生好酒,为父亲喝醉酒的事情,母亲不知道向他告了多少次“状”,可是父亲依然如故,酒还是照喝不误,依然是连连醉酒,似乎不喝醉了不过瘾。
他含着眼泪跟父亲说:“爸爸,我给你倒上酒,你喝酒吧,只是不能喝醉了啊。这么多年了,我从没给你烧一顿饭,每次回来都是你烧给我吃,今天是我第一次给你烧饭菜,你尝尝,如果不合你的口味,我再跟妈妈学。”
瞎子母亲看着忙了一上午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她对着老伴的遗像失声痛哭:“老伴啊,儿子给你做饭吃了。儿子五十多岁了,从不会烧饭,现在开始学烧饭了。你是有福的人啊,你突然得了重病,儿子没日没夜地守着你,给你端屎端尿,从不嫌弃,他累坏了也从不叫一声苦。我们就这么一个儿子,你一直遗憾我没给你多生几个孩子,现在你知道了吧!我一个儿子抵上人家几个儿子孝顺啊。你安心地走吧,儿子也一定会孝敬我的……”
儿子上前搂着母亲,嚎啕大哭:“妈妈啊,我对不起父亲,我没有坚持让老父亲跟着我一起生活,我还没有真正地孝敬他,他就走了。我一直想着等退休了回来陪着你们,我没想到父亲这么快就走了……”
儿子跪在父亲的灵位前,不断地忏悔:“父亲啊,我知道错了,你得病三十多天就走了,我就是竭尽人间孝道,也太迟太迟了。我一直想等退休了回来好好侍奉你,没有坚持让你跟着我在城里生活,我没想到你这么快就走了。我对不起你啊!来生我还做你的儿子,我一定早早地、好好地孝敬你,绝不给自己留下任何的遗憾……”
午饭后,他给老父亲点上一支烟,他想起那年父亲戒烟的事。他的奶奶知道父亲要戒烟,很生气,对父亲说:“你真是个狠心的人,这烟都跟着你几十年了,你说戒就戒了?”奶奶也是个抽烟的人,她知道戒烟的痛苦和不易,他不希望自己的儿子忍受煎熬。然而因为瞎子母亲经常咳嗽,不能闻烟味,父亲毅然决然地戒掉了抽了几十年的香烟。
此时,他对父亲说:“爸爸啊,你想抽烟还是抽吧,烟瘾来了很难受的,你不要再苛求自己了,儿子会给你买最好的烟。”
下午四点多了,他想起父亲因为胃不好要吃腰餐,他买了点心和水果,仍然给父亲上香,喊父亲吃腰餐。
他知道父亲喜欢早早地吃晚饭了,他依旧在老母亲的指导下,给父亲烧了几道小菜。
如此几天下来,他基本上把握了做饭菜的程序和火候,还翻着花样给老父亲,更给老母亲买时新蔬菜和肉类及水产品,尽量摸索着做得可口。一个月多月后,老母亲说:“你做的饭菜了越来越好吃了,我也喜欢吃你做的饭菜!”他第一次感到无尚的欣慰,比当年接到上大学录取通知书还有成就感。
每次供饭的时候,他都虔诚地站在父亲的灵位前,似乎在看着父亲吃饭,揣摩父亲吃饭的模样,想着父亲既往的点点滴滴,眼泪都止不住地流。是啊,直到现在,他才真正体会到了“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什么滋味!
一天又一天,一日三餐都是他亲自做好饭菜给父亲供饭,一次又一次都是亲自端到父亲的牌位前,一次又一次地给父亲上香,喊着父亲吃饭,看着父亲吃饭,一次又一次地泪流满面……
他的厨艺在不断地提高。每次供饭后,他都陪老母亲吃饭,给老母亲夹菜,看到老母亲越来越吃得香,他心里很满足。在老家老屋里,他一呆就是几十天,农村的蚊虫特别肥硕,浑身叮咬得奇痒无比,疙瘩和创疤到处是,他愣是没有跟老母亲叫一声苦。
他总听到老母亲在对来看望她的亲戚、朋友、乡邻说:“我这儿子在他父亲生病以来的几十天里,没有离开老家老屋一步。一心一意地为他父亲供饭、孝守,不枉他父亲培养了他。每顿饭菜都是他烧的,每次都是供完了他父亲的饭,再陪我吃饭!难得!难得!”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听到老母亲这样说,他心里总是酸酸的。
每次供饭,看着老父亲微笑的遗像,他想了很多很多:
父亲啊!你临走前,眼睛总是望着我,你想对我说的话,我在这几十天里参悟到了:“你妈妈眼睛看不见,你要照顾好她!你要照顾好她!……”父亲啊,我对不起你,你在世时,我没能好好孝敬你老人家,我知道你舍不得母亲,放不下母亲。父亲啊!你就放心地走吧,我要把对你的愧疚记在心里,加倍地孝顺我的母亲,让你的在天之灵得到安慰,我一定让你为我骄傲……
父亲啊!你走后的这几十天里,我想起自己过去回家常常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我不应该啊!我知道人间亲情莫过于父子情、母子情,我应该在老家多住上几天,和你多谈谈,多听听母亲的唠叨,可就这再平常不过的事,我总是借口工作忙而很少做到,现在那份陪伴是补不回头的。我后悔啊!
父亲啊!在老家的这段时间里,有很多乡邻对我说:“每次你回家看他们一次,他们都会在走亲访友时‘显摆’好长一段时间……”父亲啊!你多想儿子陪陪你啊!我知道,你那“显摆”的话语里多半是浓浓的酸楚……我真的不应该啊,父亲啊,你原谅儿子的不孝吧……
一日三餐加下午的腰餐,一天要给父亲供四次饭,儿子没有嫌麻烦。四十二天到了,那天给父亲供最后一次饭,他站在父亲的遗像前,向父亲汇报了自己的打算,他告诉父亲,要把老母亲带回自己的家里,和老婆孩子一起好好侍奉老母亲,让老母亲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
他向父亲保证着,他跟父亲说了很多很多……
是啊,当有一天,我们的父母突然离开了我们,我们跪在他们尚有余温的身体旁,看着他们因劳碌而满面沧桑,你会不会为迟到的孝顺感到愧疚?你若一点愧疚也没有,那你就算得上是真正的孝子。
他算不算是孝子呢?他应该算是个孝子。但他后悔的是,他忽略了孝顺是不能等待的现实。孝顺要趁早,因为父母年龄大了,他们等不起了。现在父亲走了,也许儿子做再多可口的饭菜,父亲也吃不上一口,烧再多的纸钱也只能算是一种悼念。
在我们父母活着的时候让他们过的舒心、愉快,那才是真正的孝顺。孝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但孝顺一定要趁早。
母子饭散文
生活像一次次旅行,沿途不是只有迷人的风光,也许会碰到一些你认识的不认识的人,也许会发生一些有意思的没有意思的故事。
提起旅行,我想讲一个我旅途中亲眼看到的故事。
车子在路上不紧不慢地走着,如同一位行进艰难的老头。临进正午,它嘎然而止,停卧在公路上,任凭师傅左右摆弄,就是不见动静。
真倒霉!车子闹情绪,也不瞅时候,一车人,小孩哭,大人怨,乱成一锅粥。
车上有两个人。
司机满头汗的修车。车主点头哈腰解释。
车子出了故障,弄糟了我出游的情致。
天气闷热,人们犹如关在蒸笼的馒头。
我只好在车周围转悠,来到路旁的一棵大树下。
一位少妇手牵着个二三岁的小男孩,早已站在树荫下。
小家伙哭着闹着,一会儿喊肚子饿,一会儿要水喝。
年轻的妈妈变着法子哄他,就是没有效果。
她猛地想起了什么似的,朝儿子说:过来,妈妈给宝宝做饭吃。
小男孩止住了哭声,抹了抹眼泪蹦蹦跳跳过来。
于是这对母子开始做饭了。
妈妈捡些土坷垃围成一圈儿作锅灶,拿来砖块当案板。
儿子听了妈妈的吩咐小手扯过来两棵苞谷杆。
妈妈盘腿坐下来,剥着苞谷杆坚硬的外皮,苞谷杆转眼就露出了白生生的内瓤。然后她又把内瓤掐成一节一节的样子,说到“案板上”,再把苞谷叶儿撕成一片一片……
儿子瞅着妈妈一招一式细心做着的这一切,摇摇妈妈的手问:“妈妈,做啥饭呀?”
妈妈转过身,指一指“案”上的苞谷节和苞谷叶微笑着说,那不是排骨和面条吗?妈妈验宝宝做排谷面吃呢!
回答完儿子的问题,她握成杯子状往锅里添水,接着向锅里放入“排骨”和“面条”,又把几支杂草塞进灶下烧火……
儿子好象看见锅里好吃的东西被煮得咕嘟咕嘟地响,欢快地拍手,发出咯咯的笑声。
过了片刻,妈妈呼唤儿子。
宝宝,排骨面出锅了,把一个用小纸盒做的碗递给儿子。
小家伙低着头用树枝做成的`筷子挑着面条夹起排骨,吧嗒吧嗒装模作样嚼得津津有味。
一阵风刮过,吹走几片苞谷叶,一节节苞谷杆落在了地上。
小家伙急忙弯腰捡拾,还朝妈妈喊,妈妈,妈妈,面条掉了,排骨掉了。一缕缕阳光透过树叶,斑斑驳驳洒在这对母子身上。
吸引来周围人的目光,纷纷驻足观看这幸福的一幕,心里的烦恼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向这位母亲致敬!因为她慈祥的举动为儿子做了一场游戏,因为她用母爱的深情奏响了儿子心头的琴音。
我为这个儿子庆幸!因为她有伟大的母亲,因为她会带着美好的回忆走上人生之中。
母子饭,排骨面,这人世间最奇特最豪华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