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又想起散文,本文共10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又想起散文
读书的时候,发生在我和同学们身上的,有很多有趣儿的事情,现在想起来,我还憋不住乐呢。
有个男同学,特别爱写诗,不知道他做梦时写不写诗歌,反正吃饭、走路时琢磨构思,那是常事儿,连上课的时候,都放不下呢。
有一回上课,这个同学又沉醉在诗歌的意境中了,老师提问,喊了好几遍他的名字,他才听见,呼啦一下站起来,诗歌草稿掉了一地,椅子也差一点儿摔倒。你说,除了老师同学们都知道他在写诗,也不会笑话他不会答题什么的,咱没听见老师问的什么,就说不会得了呗,可是,不知道人家老兄是怎么想的,却立刻信口开河、滔滔不绝地说起来。老师听不懂,同学们更不知所云,连他自己大概也不知道自己是在说什么,或许是被老师给突然打断了诗歌思路了还是觉得老师发现了什么吓着了,反正,那么大个子的他,看上去非常滑稽好笑,不然,肯定不会赢得满堂大笑,又不是谁都像我一样爱笑。
可别以为,就那位同学上课爱溜号儿,其实,没几个不开小差的,只是各有个的道儿罢了。
我经常将从图书馆借来的小说方在打开桌盖儿的小桌肚里,利用上课的时间几乎读完了十八、十九世纪的所有外国名著,收获不小吧?而且,在偶尔不读课外书的时候,就跟那个好朋友,给全班同学陆续起上绰号,当然不是随便起的,而是,得反映每个人最显著特征的',还得是没有任何恶意的,技术含量可是相当地高啊,非我等有才又善恶作剧者莫属。
至今我都觉得有点儿遗憾的是,怕引起不良反应,当时是没敢普及推广使用那些高端的劳动成果,只有我和那个好朋友以及特殊的几个人分享了。
不过,至少我和另一个发明人,是游刃有余地使用过了。那时,我们俩要是说班级的谁谁谁的,都不用说那人的真名实姓,就大大方方地说绰号,即使那个对象就在眼前,都不知道所云是他。尤其是那些不太易于公开的事情,用绰号说,就更显得方便了。
至今快三十年了,那些精彩的绰号,我还都能够一一地说出来,每每回想,我都不禁莞尔,显然,已经成为了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
想想那时,外貌还算文质彬彬的我,真是一个调皮得很的人,做过的很不淑女的事情还不仅如此。
记得,那时学校食堂有辆拉货的倒骑驴,也就是那种车厢在前的脚踏三轮车。有一天课闲,几个男女同学巧遇在倒骑驴旁,忽然,不知道哪个男生说,大家都坐在倒骑驴上,你们女生,谁要是能把这它给骑走了,我请客吃冰棍儿。我看了看那个不小的倒骑驴,虽然从来没了解过它的习性,可要驾驭它的兴趣却顿时空前高涨起来,我对那四、五个人喊了一嗓子,上车,我带着你们去找卖冰棍儿的地儿去。
男生、女生,除了我都撇嘴的撇嘴,嗤笑的嗤笑,明显是在表示我太蚂蚁夸大国了。
见状,我说,别笑话早了哈,上车吧,是骡子是马,咱拉出去遛遛,自有答案!
你问结果啊,当然是我成功了,没有那金刚钻咱也不会揽那瓷器活儿不是?不过,刚开始的时候,那头“驴”,还跟我直耍驴脾气,不走直道儿,来回拧劲儿,当我用尽浑身力气猛蹬它几脚,它就驯顺地照直朝目标走了,摸清了它不喜欢太柔和的脾气,我就脚下用重而匀的力量,不一会儿就把那几个小看我的家伙拉到街边冰棍儿摊儿前,跑了他们几个卖切糕的了,在铁的事实面前,怎么可以不服气?又怎么忍心不给大汗淋漓的我买冰棍儿呢?
看了上面的故事,你肯定认为我可真能逞能,可我逞能的事情还有比这个大的呢。
有一次,在食堂早餐上那几个跟一起吃饭的捣蛋鬼之一,突发奇想地说,谁敢把这几个树椒给空嘴儿吃了?老实说,此前,我吃的都是那种比眼前的辣椒个儿大的普通辣椒,我经常是在我家园子里摘下来,直接到酱缸里蘸酱空嘴儿吃掉,结果都不觉得怎么辣,见了眼前的那么小的树椒,根本没放在眼里,我一下全夹起来,送进嘴里,开始咀嚼,苍天,我哪里想到这几个看着不起眼儿的小东西,竟然可以那么奇辣无比。怎么办,立刻吐掉它们吗?可我是个好脸的人,在众目睽睽下,当然不会示弱,强忍着那种心绞痛般的强烈辣感和痛楚,我都以为可能人要死了的时候,就是那样难受的。我一直顽强地伪装着平安无事,才又没让那些家伙得逞,而成全了我的辣妹形象,可是,自己有多遭罪自己是不可能不知道的。
就是这次惨痛的经历之后,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我变得老实多了,也淡定多了。
照说,能够吃一堑长一智,也算值得。
而且,这些经历也是对敢于尝试精神的培养,后来以至现在,我不怕困难,敢于进取的性格,还是让我获益匪浅的,所以,我还真得感谢青葱年代那些历练我的闹剧和闹剧里的同学们。
那些家伙们啊,你们至今可都好着吗?天南地北的你们,可否也记得这些?
又想起你散文
我来得匆匆,你走得匆匆,
第一次遇见,让人难忘。你的脸上好像有前世的记忆,只是这样的记忆容易引起他人的恐惧。于是,他们告诉我,远离你。他们说,你不是好孩子。他们说,好孩子要和好孩子在一起。我不这么认为,我要向他们证明你也是可爱的。可是,他们还是不承认,并认为我是傻孩子。
你有点顽皮,每天都玩到天昏地暗,妈妈呼唤你的乳名一遍又一遍,你带着汗水和鼻涕回来了……有时也会受伤,他们在笑,你在哭…
你似乎天生就有冒险的心理。小小的乐园,满足不了你内心的欲望,只是你缺一份理性,或是一份畏惧。
你似乎对现实很满意,不,我不知道你怎么看待眼前的日子,不知道你是不是隐藏了什么,隐藏了的属于你自己的秘密。这些我都不管,我只想认真考虑明天放学后是去你家还是来我家。我喜欢奶油,我希望你会喜欢蛋糕。我喜欢鸡蛋的蛋黄,我希望你会喜欢蛋白。我喜欢糖葫芦外面一层甜甜的,我希望你会喜欢吃里面的山楂……我觉得你肯定会满意的`。
只是,计划有点失误,嗨,不是我的错,也不是别人的错。是你,你好像走错路了……还是,你本来就知道?你真的有秘密?你不喜欢这里的世界?
妈妈的嗓子哑了,你怎么还不回家?天黑了,你不怕黑吗?
太匆匆,来不及长大,你就迫不及待地追着你的梦去了,还带着你的秘密。
也太匆匆,是我,初来乍到,一切都是新鲜的,包括你。
风轻、云淡、天蔚蓝、阳光暖暖,漫步秋天里看陌上花木凋零,落叶枯黄一片狼藉,满目萧条,扰心淡淡忧伤。无心的伤感却激起了无尽的回望,似水流年,回忆连连……
岁月带走了青涩的时光,苍老了彼此的模样,时过境迁你可安好!思绪的指尖又一次滑过记忆的心弦惊起了回忆的沉淀,又一次想起你想起了分手的那个秋天,一个人静静望着远方眼前有些潸然,风袭来吹散了泪花模糊了视线,眼前一片茫然。仿佛中一切就在昨天,你的笑容还是那么甜美,让人陶醉!悄悄的弯下腰捡拾一片枯叶轻轻的放在鼻尖慢慢的闭上双眼静静的感受着秋天的气息,感受着你最后一次拥抱的温暖,回味曾经那海誓山盟的誓言依然感人肺腑、触动心灵,此刻间好想让回忆随着最后一片落叶埋藏,让心灵于冬雪之中冬眠静养享受一段宁静的时光,在下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里等待属于自己的'爱情之花!
爱情就像高山之巅涌动的清泉,清澈、甘甜让人敬仰、向往、渴望,而你我就像那泉水深潭中的鱼儿一样自由欢畅、相偎相依、无忧无虑尽情享受着爱的供养,一切竟是如此的美好。也许是那落花流水激起了你对外面世界想象,说要找寻大海的方向,我们游过缓缓的溪流,游过波涛汹涌的江河,一路走来沿途的风景无限,迷失了你的双眼,忘却了最初的承诺,就这样你游向了大海如愿以偿,而我却独自游荡、守望,孤独时会静静的朝着高山清泉的方向默默的想念那段美好时光……
每一个秋天都是带着有你的回忆走过,落叶片片满心伤感,细细想来有过太多的等待与徘徊,好想迈出记忆的门槛,关上回忆的门也许只有忘记才是最好的解脱!
想起散文
天气渐渐寒冷的时候,我把每天骑单车上班改成了步行,一是因为路程比较近,二是既得到了锻炼又温暖了身体;从家到单位大约需要一刻钟左右的时间。
每天早晨我都会提前十几分钟启程,因为步行总还是要比骑车慢许多的。九点钟是我上班的时间,我会在七点多钟就着手准备,虽然已进入将知天命的年龄,还是改不了女人爱美的天性。刷牙、洗脸、梳头、画个淡妆,是我早晨必备的课程。然后,匆匆吃完早饭,背上我的时尚包包,临行前也不会忘记到镜子前再照一照。
穿过铁道下面的地下通道,走过一段短而静的绿化带,便步入了老城区的那条马路上,这是我每天上、下班不变的行程。这个老旧的地下通道里的那只灯是永远亮着的,但是,通道里的行人却很少,偶能看到几个买菜和锻炼的中老年人走过。
在不久的以前,这个通道还是非常热闹的。因为以前通道上面的火车经常会堵住那条老旧的马路,如果赶上上班、上学的高峰时段,赶时间的人们都会涌入这个通道。自行车、电瓶车、甚至摩托车都一并涌入,拥挤不堪。现在好了,在这个通道的旁边新开通了一条铁路地下桥,宽敞的水泥路面,路的两边还安装了明亮的路灯。人们或骑车、或坐公交车,一部分还开上了私家车,这是生活的大变化。
当我走上那条新修的老马路,几名环卫工人已经在清扫马路了,当他们的笤帚一下下扫过,当一辆辆汽车飞驰而过,空中便会扬起一片片的灰尘。虽然我戴了口罩,但还是能感觉到有细小的尘埃钻入口鼻之中。路上那些高大梧桐树的枝叶上依然是落满了灰尘,就连那些路边店铺的门头上都满是尘埃。
看着这个有些灰头土脸的`城市,嗅着这有些让人窒息的空气,我想起了我的家乡,那个清新而宁静的乡村。我出生在淮河岸边;焦岗湖畔的一个小村庄里,我的童年是和泥土、庄稼、果园,蓝天、碧水和清新的空气联系在一起的。在我童年的记忆中,乡村的四季都是美好的;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激昂,秋有秋的沉淀,冬有冬的冷峻。
在我上班经过的这段路程中,有一个幼儿园;一个小学和一个中学。在那个幼儿园的门前,我会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个幼小的孩童哭的是眼泪哗啦的,不愿走进他们的校园,而往往是被大人们连哄带拉送进去。看着那一双双无助而又无奈的小眼神,不禁让人有些心酸的感觉。再看那些身背着沉甸甸书包的中、小学生们,由于书包过重的原因吧,他们的头向前倾着,像一个个拉纤的纤夫。有的坐在家长的车座上,手里还在捧着书,小小的年纪已经戴上了近视眼镜。
看着那些哭红的小眼睛,那些被沉重的书包压得有些弯曲的幼小身躯,我的思绪又被带到那些经历的岁月的无限回味中。
小时候,我和小伙伴们去草坡放牧,我们坐在土坡的草地上,一边看着牛羊吃草,一边手捧着书卷。我们会躺在洒满阳光的草坡上,看着蓝天上的朵朵白云,抑或凝神望着看不见的远方出神,那时的我们常对无法走进的城市充满了好奇。
我的童年是在物质相对贫乏的年代度过,但在田野、泥土、石块、溪水的游戏中,我的童年依然充满了欢乐。看到这些整天看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作业的孩子们时,我觉得他们的童年缺乏一种来自自然的乐趣,而过早的体验到了生活的艰辛与劳累。虽然大人们偶尔也会在他们放假时带他们出去走走、看看,但那点短暂的亲近自然,又能为他们带来什么样的童年回忆呢。
当初,我曾经对那个把我带入城市,并承诺让我过上一种幸福生活的人的认同与信任,可是,到今天我才发现,世间任何一个人的幸福,都不可能被别人保证,如果说当初的认同与信任,是我对未来梦想的渴望,那么,今天生活的琐碎、生存的压力,让我的心灵比身躯更加疲惫。很多的幸福,人们往往不知道珍惜,当他们拥有了可以长久的相依相偎、相互关怀的机会时,他们却漫不经心地一点一点的错过。人生的旅途充满了艰险与无奈,很多的时候,我们就像一台机器,总是在忙碌的转个不停,似乎连抬眼眺望远方的时间都没有,偶尔仰望一下无垠的天空,也难见到蓝天和白云,灰蒙蒙的一片天空,显得更加空旷与辽远。
树上那些叽叽喳喳的麻雀的叫声,使人更加的烦躁与不安起来,突然飘过的云,挡住了太阳的光线,在瞬间的阴影中,让我的内心深处,感到了一阵阵的迷惘。我不停地走过许多陌生的、熟悉的地方,向往着泥土、种子、雨水和天空,那些辽阔的土壤是我的梦想,期望着在这个广阔的世界里,找到一个美丽而温馨的地方,然而人生到处充满着陷阱与迷惘。每一次在异乡的街头;在独处的夜晚,我时常感受到自己的心灵在啼叫、在嘶鸣,这是我对美好生活的欲望。
时间是一把利剑,他能削掉你身上的尖刺,使你变得圆滑,时间是一个容器,快乐的、痛苦的都会被它收藏。在生命的长河中,我是那么的卑微,卑微的如苍茫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在如泣如诉的月光里;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我时常感到自己的孤独,我知道,在人生的这个棋盘中,我只是一个小卒,面对充满陷阱的生活之旅,我除了前进,已别无选择。
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中,我在不停的寻找着自己的位置。生活的无依无靠,我抓紧的常常是我不能依赖的,因此,我选择了放弃。
在我生命的那段灰暗的日子里,朋友就像一盏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方向,在我痛得准备离开的时候,我那幼小的孩子似一根绳索,紧紧地拴住了我踏入黑暗的脚步。友情、亲情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照亮了我那段灰暗的人生。
活着,我会永远记着那些在困难的时候帮助过我;在痛苦的时候安慰过我;在无助的时候关心过我的人们,我看重的不是那些身外之物,而是我内心深处那些深深浅浅、浓浓淡淡、若即若离、若有若无的一缕缕情思。生命在漫长的人生中只是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唯有那些宝贵的人间真情,像一汪汪清泉,滋润着我干枯的心灵,使我得以存活。
又想起那过去的事情散文
冬日的暖阳,已没有了夏日的嚣张,也没有了夏日灼人的热感,让人们心中有了些许热爱的感觉,又有了喜欢阳光的温暖。不论走到哪里都有在外面晒暖的老人们,悠闲的说着一些于己无关的闲话闲事。路上的行人也没有了夏日的狂躁和慌张,多了一些的自由自在的心情。公园的路边停着一辆架子车,上面放着一个油桶改装成的烤炉,还有几块烤熟的红薯散发着烤红薯的香气,还有半袋生的红薯在车子上放着。
老人正在享受着这温暖的阳光,自在的听着那匣子里的豫剧唱段,“要吃还是家常饭,要穿还是粗布衣,知冷知热结发妻”。是啊,有多少人大鱼大肉都吃够,唯独这家常饭家乡菜的味道,不管走到千里万里家乡的味道,这烙在了心上的家乡味道永远都不会忘记的。闻着那香甜的烤红薯的味道,我的思绪又回到了那过去的年代,那是一个天天以红薯为粮食的日子,遍地都是红薯的年代。
正因为红薯是高产的作物,才有了红薯辉煌的年代,亩产可达到五六千斤,又是很容易成活的作物。剪一段秧苗栽在地下就可以成长为一颗红薯。相比小麦和大豆这是多么高的产量啊。春天栽种的秧苗,是用红薯育出来的,春天栽种的都是用来做成红薯干的,这是秋季到来种麦之前就要完成的事情,各家各户都有自制的刮红片子的工具。是用一块长一米宽一尺的木板,再投再挖一个长一个镰刀宽多一点的长方形的匡,把镰刀钉在上面就可以了使用了。
晒干的红薯干,磨成面可以做成窝窝头吃,也可以用工具做成洛吃,还有一种吃法是用一个圆眼的工具把活成糊状红薯粉直接下到滚开的水锅里,成为了像小蝌蚪一样的食物,我们这里叫蛤蟆,实际是蝌蚪,和洛一样都是放上蒜泥和醋吃凉的。最方便的就是直接把红薯干放到锅里用水煮了吃。人吃不完猪还可以吃。
一年四季最常吃的也是个最好吃的就粉条了,我们这里叫细粉。这是一项很麻烦的工作,要多个人一起才能完成的事情。把刨出来的红薯用水洗干净,再用打粉机打碎,用水用大萝用大缸把渣滓过滤掉,留下细细的粉在水里,然后晒干,等到冬天再下细粉。
下细粉最少也要六个人,最主要的是要请到一个会下细粉的老师,这活下细粉的面是要有技术的,粉面里要放一定量的白矾,这白矾放多了也不行,放少了也不行,放多了细粉不能吃,也下不出来,放少了下不成细粉,下到锅里就碎。这细粉的粗细与下细粉老师的技术有关的。下细粉的老师都有一个自己的工具,一个长把子葫芦做成的下细粉的瓢,上面钻了十多个拇指粗细的圆眼,他端瓢的高度和手腕震颤的速度能决定细粉的粗细。支一口大锅,把干的粉面活成稠的糊状,把锅里的水烧开,就可以下细粉了。
只见那下细粉的老师左手端瓢,右手握成空拳不停的捶打自己的左手腕,那细粉就源源不断的下到了滚烫的开水里,再有人用一双长一米的竹筷子,把细粉扯到凉水的另一个锅里,再有一人把细粉一下一下的网成一尺多的长度,挂到一个事先准备好的木棍上,再有人去把网好的细粉,挂到事先做好的架子上。大家都是慌忙不停的做着自己的事情,只有那烧锅的人最是自在,在暖和的红火里享受着灶里香甜的烧红薯。
小孩子也能吃到的。别看是十冬腊月下细粉的老师也会汗流夹背的。下到最后余下的不能下成细粉的粉面,人们会把它做成一段一段的又厚又宽的细分头来吃。小孩子为了能吃到这样的一个细粉头,有时会等到半夜不睡,有时会睡着在烧锅人的旁边。现在的烤鸭卤鸡也没有那时的细粉头好吃。人有时候就是这样,简单的追求反而会有更大的快乐,心要的越简单反而越觉得幸福。
聪明的人们就是利用冬天的寒冷来加快细粉的干燥,把冻一夜的细粉,用木棍捶掉上面的冰渣,捶掉冰渣的细粉已经是半干了,这样的`细粉很快就能晒干。晒干的细粉放到什么时候也不会变质的,一年四季都可吃,还是冬天冬天吃的最多,人们会和白菜豆腐一起煮了吃,也吃用水煮了拌面炒吃,饭馆里的菜名是蚂蚁上树。打成的粉面也可以做成圆圆的一张一张的粉皮,夏天吃的最多,拌上蒜泥放上醋是一道很好的菜,这是不能经常吃的菜,只有客人来了才拿出来吃的。
一阵的烤红薯的香气,和买红薯人的声音,把我从那艰苦的年代又拉回到了现在,人们没有想到,连红薯自己也没想到,昔日的人们一提到红薯就要吐酸水,见到那又黑又明的光滑的窝头让小孩子,都无奈摇头的窝头,如今已经像古物一样,随着时光的流逝消失在岁月的长河里。昔日的丑小鸭如今也变成美丽的白天鹅,有了华丽的美丽转身,营养学家又说这是最好的营养美食,已从那低贱的无人问津也走上了高档的餐桌。
一文不值红片子也已是小麦的两倍多了,如今的红薯也已成了人们的美食,昔日几分一斤的惨像一去不复返了,那紫色的红薯还卖到五六元一斤的价钱的,就是原来的红薯价钱也是原来的一二十倍的。真是三十河东三十年河西啊,如今的红薯在人面前也能挺起了腰杆,再没有低人一等的自卑的心情了。
有许多时候,人也是一样,年轻的时候,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去追求更多,到头来反而是两手空空,徒增添了许多的烦恼和无奈。经过世事的变迁,已没有了年少时的轻狂和无知,不去追求那得不到的东西,有了些许做人做事的感悟。淡定从容的爱人爱己,而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收获。这就是生活给人们的启发和感悟,只有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不去做伤害人的事情,就是心的最好修为。
今夜,我又想起你散文欣赏
今夜,我又想你了。一个人坐在电脑边,你像秋风,摇落我思念的愁绪。
我轻轻的敲打着键盘,敲打着思念的文字。
只是因为一个熟悉的头像,我就想起了你。其实,我心里知道,那并不是你。
或许,你早已把我相忘于江湖。而我,却还在原地,惆怅,彷徨。
缘分,如烟。我们之间的缘分,早已灰飞烟灭。
而我,不知道为何,总是不经意的`想起你,好像,你在我的光阴里,一直看着我,向着我笑。
当我伸出我的双手,想拥抱你的时候,你却像空气一样,让我无法触摸。
我只能把深深的思念,种在心里,渴望开出诗一样的花来,温暖我流年的记忆。
今夜,我又想你了。每当想你的时候,我都会写一段文字,以寄托我对你的思念。
我们就像天上的两颗星星,看是很近,却永远没有交汇的轨迹。
不过,我还是很感谢命运,让我们在今生的时光里邂逅,虽然,相逢的时光很短暂,却足以温暖我的梦。
是你,让我的文字有了生动的主题。
不是每一棵开花的树都能结果,不是所有的故事都有一个美好的结局。
今生,能认识你,就是我最幸福的事情。
因为,思念,是一束温暖的花。
它开在我心里,温馨而久远。
最近常常想起你,我甚至没有一张你的照片,有时候想不出你的样子。只记得你高挑的眉、温柔的眼……还记得你紧皱的眉,厌烦的眼……不管是那种,都刻在我心里。但是时间太长了,刻在我心里的眉眼,被我的思念常常地抚摩,渐渐有些不清晰或是不确定。但是依旧一遍一遍想着你。 又去过学校了,这次我去看了很多地方,回忆像电影一样在眼前出现,时悲时喜。每年这时,我都会心情低落地沉在记忆里,凭吊那年的夏天,今年已经是第十五年了! 我带给你的悲,我在心里虔诚地说了千万次:对不起!别怪我好吗? 我带给自己的苦,我在心里狠狠地说了千万次:活该!自私的下场!
又散文
六月底了,又是月末,每次写下这个“又”字的时候,仿佛万千感慨已经溶于它一身了,真是一个饱满圆润且沧桑的词。很多时候,我们说又过年了,又是春天了,又到夏天了,又赏秋叶了,又遇冬雪了,又长一岁了,又······如此说来,真是不敢轻易提起的一个词。它就像是日升月落,避无可避。不信,你看,又是一分钟过去了,又是一天了。
转瞬之间,又失了光阴,失了六月斑斓的阳光。当然,七月会来,阳光依旧灿烂,绿树依然成荫。只是,此时,彼时,究竟隔着一条光阴的线,如一条长河的两岸,难以跨越。此时此刻,此岸是六月,五月在彼岸。下一时下一刻,此岸是七月,六月在彼岸。彼岸烦恼种种皆随流水而逝,此岸烦恼种种皆随浪花袭来,来者不可避,逝者不可追,唯有顺其自然。
花开花落总能挑起沉潜在灵魂深处的情感,或喜或忧,总不能免俗。情怀的.触动许如那句诗一般: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生活中有太多的感动,亦有太多的伤怀。人说多思伤神,多忧伤怀,多怒伤脾,明知如此,偏偏一次又一次地去哭去笑。还记得金庸笔下的古墓派吗?内功心法以养心为主的古墓派,要求门人做到“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不说任情纵性的杨过没法做到,便说自小在古墓长大的小龙女,也是为情所困。大抵,血肉之身的凡人,免不了为七情六欲所困。
人在爱欲中,难免为风雨所扰。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是啊,云胡不喜?每一次与七月的重逢应该都是欢喜的,为什么却总有那么一缕清愁沉潜在岁月的每一个角落?是因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还是因为“开到荼縻花事了”?流水的光阴,暗淡的花事,凋零的青春,落满灰尘的人生。
似乎就这么走近了时光的深渊,循环往复,再不得出。
又是七月了!
想起下关散文
三叔曾经做过下关的书记,他应该对下关的历史了解得多一些,于是电话向三叔求助。昨天三叔特地将下关的资料递了过来,早上静静地翻看着这些资料,不由得感慨万端。
下关与河下隔新城而居,相距不到三公里,如今河下古镇保存完好,而千年古镇下关已经踪影全无,令人唏嘘不已。
下关的一条东西大街,是主要的交通要道,也是极繁华的商业要道。早先是青石板铺成,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被水泥路替换。街两侧的许多木板房,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被水泥钢筋所替换,只在街的东头有一处雕梁画栋的两层木楼没有毁掉,倒成了现代建筑中不可多得的古建筑了,引起多少人的感慨与思索 。
记得居委会的`门楼,一个圆穹型的门上有一个红色的五角星,这是个时代的标志。后来里面成了饭店,但外面的这颗红星一直在这条街上闪烁。
记得中市口的供销社,那是下关街的中心地带,是两条街的交叉口,分布着粮店饭店老虎灶等多个店铺。下关街的南面傍河,在没用上自来水之前,是一条主要的饮用河。下关的西侧是新市河,上有东仁桥,现称西大桥。原有的东仁桥,是座木桥,起着漕运的调节作用,在桥的南侧建有两处堤坝,是漕船入淮重地,南船北马换乘之处。随着漕运的兴衰而兴衰,当漕运结束之后,这儿的作用也自动停止。虽然繁华不及过去,然而勤劳的下关人兴起各行各业,这儿依旧繁华依旧富裕。曾有过用大匾晾晒发霉纸币的生意人家,被传为佳话,其富有程度不敢小看。
对比河下与下关,下关比河下有活力,交通更为便捷,商业更为活跃。下关尤其在美食上创新不断,一个全牛席声名远播。下关的朝排、烧饼、薄脆子、糖角子、馓子都是极有名的 。要是挖掘下关的美食,使之成为美食下关,与风景河下遥遥相对该有多好!人们流连在河下赏古意,来下关品美食,两者相得益彰,遥相呼应。如同一对新城旁振翅高飞的翅膀,引领着前行。
下关真的有保留价值,虽然一些古迹被破坏被损坏,古意留存较少,但又有多少地方的古迹幸存下来?经过时间的淘汰,经过人为的摧残,能保存下来的古迹少之又少。与父亲闲聊,父亲说自己十几岁时,在下关西头,可以一眼望去高高的新城城墙蜿蜒南北而去,要是高高的城墙还在,下关拆迁的可能性就会很小了。可惜为了消除城乡差别,一声令下,这条城墙首当其冲成为城乡差别中的牺牲品。城墙砖转眼变成有钱人家的房上砖,院上砖,地面砖。也有很多流落到人间,成为家中的一个记忆。
过去的事就过去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是为什么同样的错误要一犯再犯呢?下关,这个千年古镇,为什么说拆迁就拆迁了呢?那些众多的庙宇庵堂,载着人们的信念的东西转眼间消失无踪。那些有着时代标识的东西瞬间从眼前消失,只能成为记忆深处的影子。那些历史的功用与辉煌,也随着墙倒屋塌而成为东逝之水一去不返。
有着下关上关之争的名字,再无人提起,因为没必要,它们整个从历史上消失了。一个充满活力朝气的人杰地灵之地,从此成为高楼大厦中的一群,一切从头开始书写。地名可以消失,历史可以再写,然后留在祖祖辈辈人们心里的那缕故乡情无法遗忘,不论到哪一天,想到下关,那些拥挤的路面,那些激烈的纷争,那些老旧的茶房酒肆,都将是心中永远的温暖与难忘的风景。河下街下关巷,两个可以相提并论的地方,有着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这句传了多少年的话语,从此失了依据,因为下关不复存在了!
叹息又叹息!
想起煤油灯散文
洁白的墙壁,古铜色的家俱,鸭蛋青的窗帘,各种颜色交相辉映形成鲜明的反差。明亮柔和的灯光塞满整个房间,我坐在书桌旁看书,儿子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媳妇一针一线地纳着鞋垫,各得其所。忽而,灯灭了——停电了。在黑暗中,什么也看不见,儿子颇有怨言:“不偏不巧,这时候停电!……”听到儿子的话,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小时候,那时候照亮哪有这么明亮的灯光,最常用的就是煤油灯。于是,我趁着这个机会,就给孩子讲了关于煤油灯的故事……
煤油灯,就是用煤油作燃料,点着以后照亮的灯。灯的做法看似简单,实则其中还有很大的技巧:首先找一个带盖的瓶子,在盖子中心位置上开一个口,用铁皮卷一个空心的小圆筒;然后,用棉花搓捻成一个灯芯,从圆筒芯穿过去,给小瓶里注入煤油;于是,一个简易的煤油灯就算制作好了。虽然,煤油灯的亮度很微弱昏暗,但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电灯还没有普及的时候,在每个家庭里还是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的东西。
父亲把煤油灯做成了,全家人都很高兴,特别是奶奶,在晚间的时候,一定要多余点一会儿,理由是:新灯要多用一会儿,让它的捻子(灯芯)把煤油浸透了才好用。那时候房屋是土木结构,墙壁是泥巴糊成的,煤油灯的光亮非常有限,所以即便点着灯房间里也不怎么亮堂,靠近灯的地方亮一些、远一点地方依然还是黑乎乎的一片。灯的对面有一垛墙,这时候奶奶就会招呼我姊妹几个坐端正,腾出一个空间来,让灯光能照到墙上。她伸出两手,放在灯的侧面,时而两手指交叉,时而五手指并拢,做着各种各样的动作,墙面上也随之出现了不一样的图案阴影。一边做着,奶奶一边说给我们听,有叫“猴带帽”的、“呱呱牛”的`、“鸡掐架”的、还有“牛犁地”的等等。惟妙惟肖,生动传神,看得我们姊妹几个吵吵嚷嚷。我缠着奶奶教我,做了一个“猴戴帽”的手势后,奶奶不断地夸奖,说:“现在的娃娃就是心灵,见学就会!……”当时我们姊妹几个都学了,而且花样很多。后来,随着我们慢慢长大电灯普及了,煤油灯没有了用武之地,用手做幻影也随之成了一个永久的记忆!
每年到了年底的时候,窗户总要贴窗花。姐姐包揽了剪花的全部工艺活,她先找来一块光滑平整的铁皮,再把煤油灯点着,给铁皮上蘸些水后,把花样子贴上去,又给花样子上面覆一层红纸,然后举着铁皮在煤油灯上熏。花样子就印在了红纸上,经过她一丝不苟地剪裁,一幅副美丽漂亮的窗花就呈现在了眼前。我记得最多的就是梅花、鲤鱼跳龙门、喜鹊报喜等,多少年过去了,我一想起姐姐的剪纸技艺,不由得要赞叹她的心灵手巧,同时也非常佩服她在那样的艰难困苦的岁月里,依然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执着!
我的童年时代,农村人照明基本上都用煤油灯。其中有许多值得回忆的趣事,记忆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那次发生的“鬼吹灯”。有一天天刚擦黑,生产队开紧急会议,父母要去参加会议。屋内漆黑一片,我们姊妹几个胆小,便央求着让母亲把煤油灯点着。不知过了多少时间,姐姐和弟弟都睡着了,我还醒着。猛然间,我无意中看见了煤油灯火苗的变化。首先是房间猛然间明亮了许多,继而灯芯又变成了一颗像黄豆那么大小的火红火红的颗粒状,油灯也发出“噗噗”的声音,如同有谁在吹灯。看到这样的景象,吓得我扯来被子蒙住了头。不知过了多久,我偷偷地掀开被子看,灯已经灭了,黑咕隆咚静悄悄一片。我吓得欲哭无泪,不敢吭声。不知道过去了多久,父母开完会回家了,我压抑已久的那种恐惧一瞬间爆发了出来。我坐起来,哭着把事情的前前后后说了一遍,母亲轻轻地却说那是鬼吹灯,是经常会发生的事情没有什么可怕的。多少年后,我才明白了所谓的“鬼吹灯”,只是油灯在长时间燃烧后,由于灯芯内缺氧而形成的一种物理反应,就和现在电灯泡长时间亮着就会“烧”断丝是一样的道理。
如今,人们生活照明的方式日新月异,昏暗的煤油灯早已难以觅其踪影。但是,上了年纪的人偶尔也会想起曾经的点点滴滴,煤油灯只不过其中刻骨铭心的一个记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