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冬游玉华宫的经典散文

冬游玉华宫的经典散文


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冬游玉华宫的经典散文,本文共10篇,欢迎阅读!

篇1:冬游玉华宫的经典散文

冬游玉华宫的经典散文

冬季的玉华宫,蛇虫深眠、草木凋落、湖潭凝冻、山川失色,显出一番苍凉萧瑟之貌。正如作家张贤亮说的荒凉也是一种美,我经营的就是荒凉。暮冬时节,我带着一颗虔诚之心,来拜谒这方佛门圣地。玉华宫,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始建于唐朝。相传唐初战乱纷争,唐王扫祭黄帝陵返回途中,大将军尉迟敬德误将队伍引入凤凰谷,军师徐茂公观地貌言,此处宽阔平展,山清水秀,四周有青山为屏,山势状如凤凰,乃屯兵养马、操兵习武的吉祥宝地。川内河水清澈见底,四面荫浓气爽,地无大暑,是个消夏避暑的好去处。佛教高僧玄奘奉旨于此,潜心四年,翻译了二十万颂的皇皇巨著《大般若经》。追古思今,现今的玉华宫,观玉瀑、览冰雕、走雪场、感佛典,成了休闲娱乐,放松心情,感知历史,追古思今的绝佳去处。

深冬之际,冒着严寒我只身来到玉华宫。山门飞檐走壁,气势巍峨,雄美壮观。迈步在山峦中,群山静寂,了无声息,仿佛沉寂在佛门禅院的悠悠历史长河中。远观,群山连绵,天高地阔;近览,朝阳处,草木翁润,透着浓重的葱绿,其间夹杂着片片成势的枯枝败草,黄绿交织宛若中国的山水写意画。背阴地,残雪点点,阴寒透骨,极显冷冬酷绝之美态。山落了势,静默无语,片片明眸的湖也玉雕冰封,收敛了潋滟的春色,做起了小家碧玉的'梦。玉华湖、沁风湖、筛月池……,潭潭湖水冰封成面面水镜,仿佛静待着大师的点化。玉华宫傲居深山,最大的好处就是安静。夜幕降临,我栖息在农家小院,夜色如墨,庭院如坛,四围静谧无语,甚至窒息了冬虫的低唱,回归到太初鸿蒙之际的混沌状态。我想象着,在这凄风冷雨的深夜,身披单衣的玄奘大师静坐在肃成院禅房内,挑落灯花,伏案疾书,寒风透窗,灯影灼灼。砚池结了薄冰,他毅然凭着西行的执着之力如蚕吐丝,似蛛结网,用滴水穿石,绳锯木断的毅力坚定前行,四年寒暑,浩繁如烟的《大般若经》方尘埃落定。在玉华宫,我又一次聆听了大师的谆谆教诲,踏着大师留下的脚印,感受着他伟大的人格魅力,使我想起了“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警句格言。远远的,我感受着孟子的教诲,禅院灯深处,一位慈眉善目,刚毅果决的智者,傲然而立,用品行感动着千年后的膜拜者。正如作家李延军讲的,我愿栖身玉华宫,抛却杂念,专心撰写《黄帝传》。越千年,玄奘用他的毅力成就了中国佛学的伟大,光耀千古;而如今,延军兄三十年磨一剑,致力于长篇巨制《黄帝传》的写作,待到山花浪漫时,必将震动世人。

盛载着千年的历史,我漫步深谷,来到了闻名遐迩的冰雕世界。玉华冰雕,可谓渭北高原一景。块块四方透亮的冰砖在艺术大师的精心雕琢下显得清透亮丽。夜来了,五彩斑斓的灯光幻化出一个个绝美的世界。十二生肖惟妙惟肖,巨龙昂首,似有飞腾之势,金鸡独鸣,启迪着光明的到来,双虎咆哮,招展着华夏的昂扬气势……。座座晶莹剔透的玉桥,使我仿佛回到白砖黑瓦,流水潺潺的江南水乡,多少生离死别,爱恨情仇交织出世相百态,演绎着不变的亘古人生。触摸着城楼造型的冰雕作品,使我想起古人征战伐斗,兵戎连连的灾祸时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秦时明月汉时关,古来征战几人回”的凄惨景象。权力的更迭,朝代的变迁,终究抵不上一个土馒头。更为可爱的是,网络QQ农场上的场景也活化在冰雕中,一方菜地,两个小冰人安然守护着农场,牌子上“姐种的不是菜,是寂寞”的文字让我倍感熟识。走到珊瑚谷纵深处,三面巨崖环抱下,一座巍然耸立的冰塔振人耳目,潭凝成冰,玉龙傲首,金龟驮碑,巨型瀑布形成的冰塔好似雪白的钟乳石倒悬,自上而下,高达数米,中间通透,侧耳静听,似有流水之声。据记载唐太宗留恋于瀑布之下,驻足观望,甚是喜爱,故由此而得名为驻銮崖瀑布。听村民介绍,十余年前,天寒地冻,瀑布直径达数米,可凿冰开道,盘旋而上,气势煞是壮观,数里之外遥遥可望。

山崖悬空处,开凿着一排石窟,内造八佛完,两完之间石隔墙上雕刻有莲花、菊叶、缠枝卷叶、执戟力士、骑士等浮雕。石窟内还有石刻佛足印、佛像座各一件。佛足石侧刻缠枝莲,佛像座上雕刻莲花瓣饰纹,侧面刻有“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类敬造释迩佛像供养”字样。石窟内供奉着地藏王等众神龛,常有善男信女来此烧香拜佛,求签问卜。顺着之字形石梯缓缓而上,一座小巧别致,依山而建的石窟寺夺人耳目,寺中,僧人着土黄色僧服。攀谈间,向我传授着佛门立善,与世无争的金玉良言。过了石窟寺,走筛月池,神秘静穆的佛门禅音被欢闹的嬉笑打破。感受了精神的升华,我又回到了喧闹的十里人场。穿上笨重的滑雪鞋,走起路来摇摇摆摆像滑稽可笑的企鹅,初次滑雪,尚未站稳便猝然倒地,松软的雪浊了衣,却乐了心。笑语喧天,快乐像雪花般洋洋洒洒。少男少女仿佛蹁跹的彩蝶,散播着昂扬生机和靓丽的青春活力。我毅然加入快乐的行列,迈着生疏的步子,从高高的山巅沿着宽敞的雪道飞驰而下,风在耳边呼呼作响,人轻轻的,好似飘了起来。

天色近晚,要辞别玉华宫了,回望静寂的山川,庄严的玉华宫,多彩的冰雕世界,伟岸的冰塔,真是痴心不改。跨越千年,我定结庐于此,静心修德,聆听智者的声音。

篇2:玉华宫

唐代 杜甫

贞观二十一年,作玉华宫,后改为寺,在宜君县北凤凰谷。

溪回松风长,苍鼠窜古瓦。

不知何王殿,遗构绝壁下。

阴房鬼火青,坏道哀湍泻。

万籁真笙竽,秋色正萧洒。

美人为黄土,况乃粉黛假。

当时侍金舆,故物独石马。

忧来藉草坐,浩歌泪盈把。

冉冉征途间,谁是长年者?

译文

溪路回转松林里的风很大,有老鼠在古老的瓦檐上窜跳。

这里不知道是给哪个王修的殿宇,建构在绝壁之下。

阴冷的房屋里有青色的鬼火,毁坏了的道路上有湍急的流水。

大自然的声音是真正的音乐,秋天里的景物正是最美的时候。

当时的美人都已成了黄土,何况是泥塑的木偶呢。

当时能侍奉在皇帝左右的.,也唯独剩下石马了。

心里感到忧愁,坐在草上,大唱一首歌,眼泪落了一大把。

漫漫的征途中,谁又能活到一大把岁数。

注释

玉华宫:在陕西省宜君县西北,是贞观二十一年(647年)所建,依山临涧,环境十分幽美。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改宫观为庙宇,废为玉华寺。

贞观二十一年:即公元647年,贞观是唐太宗年号。

宜君县:今属陕西,位于今陕西省铜川市北部。

回:一作“迥”。.松风:松林之风。

遗构:前代留下的建筑物。绝壁:陡峭的山壁。

阴房:阴凉的房室。鬼火:磷火。迷信者以为是幽灵之火,故称。

坏道:毁坏的道路。湍(tuān)泻:湍急的流水泻下。

万籁(lài):各种声响。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笙(shēng)竽(yú):两种乐器名。一作“竽瑟”。

色:一作“气”,一作“光”。正:一作“极”。萧洒:即潇洒,清丽;爽朗。

况乃:何况;况且。粉黛:敷面的白粉和画眉的黛墨,均为化妆用品。

金舆(yú):帝王乘坐的车轿。《史记·礼书》:“人体安驾乘,为之金舆错衡,以繁其饰。”

故物:旧物;前人遗物。石马:石雕的马。古时多列于帝王及贵官墓前。

藉(jiè):凭借,依靠。

浩歌:放声高歌,大声歌唱。

盈把:满把。把,一手握取的数量。

冉(rǎn)冉:渐进貌。形容时光渐渐流逝。

长年者:长寿的人。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载(757年)闰八月。时安史之乱国家破败不堪,人民灾难深重。杜甫政治上受到打击,内心凄凉。他自长安回陕北鄜州探视妻子,路过残破的玉华宫,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玉华宫到杜甫路过之时,已历经百余年,已改为寺,境地荒凉。

赏析

玉华宫,在写此诗时已废为玉华寺,但此诗题不作“玉华寺”,而是写作“玉华宫”,体现了诗人在兵连祸结,国家衰微之时,对贞观之治的无限缅怀和对荣华难驻人世沧桑的感叹,抚今追昔,不禁伤怀无尽。

诗中前八句描写旧宫的凄凉景象。先写旧宫外景:“溪回松风长,苍鼠窜古瓦。”宫前溪水回流,松风长啸,苍褐色的老鼠在古瓦上窜来窜去。这遗弃在绝壁之下的宫殿,不知是何代帝王所建?接着写旧宫内景:不知何王殿,遗构绝壁下。那阴森的房中,青莹的灯光仿佛夜间的鬼火一样,年久失修的道路上流着湍急的水,水声好象在哀鸣。而除此以外的一切自然之声,却像笙和竽的吹奏声一样,悦耳动听,宫院内,秋色正显得分外潇洒。这里,作者用穿插手法,在每四句中,前两句写景,欲尽未尽,忽入抒情,在时断时续的跳跃式的写景中,插入自己的感慨,把景与情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情景达到了高度的融合。同时,在描写上采用了反衬法,即以乐衬哀。当此海内烽烟四起之际,自然声音、自然景物不因人事而变化,在秋色中显得这般美好,而眼前的古殿,却已满目荒凉。一个“古”字、一个“正”字,透出了此中消息,表现了作者在遣词用字上的匠心独具。这样反衬,昔盛今衰的对比更为强烈,作者的人生无常的感想也暗寓其中,为后八句作了巧妙的铺垫。

诗歌后八句抒写对旧宫荒凉的感慨。前四句承上而来,感叹人与物的幻灭无常。先写人:昔日宫中的美女,早已化为黄土,何况那些殉葬的木偶人呢!再写物:当年陪侍太宗的金舆,多么华美,如今何在?

留存下来的,只有荒殿门前那冰冷的石马了。从对人和物的感慨中,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后四句的忧叹。诗人难以承受这所见所感的忧伤,瘫坐在草地上,时而高歌,时而痛哭,泪如雨下。他想: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有谁能够长存永驻呢?这浩茫无际的人生忧伤,真是无终无了啊!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上章(指《九成宫》)以伤乱作结,本章(即《玉华宫》)以忧老作结。”其实,这首诗在忧老中,更多地包含着伤乱的心情。作此诗时杜甫已经四十六岁,除困守长安十年外,又经历了三年的战乱,战乱的摧残,使人感到易于衰老,生死无常,他深刻地领悟到人生的艰辛,更体会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此时,他看到旧宫的荒凉景象,因景及人,因人而国,将个人的忧伤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起来,忧生而又忧世,使得全诗的意义更为深广,从而产生出更加沉郁的思想力量。

这首诗不仅在结构上显得跳跃而富于变化,同时在音韵上也很有特色。首先,此诗在用韵上,以短促的仄声韵一韵到底,与描写的荒凉景象和抒发的凄楚情绪很协调。其次,诗中多用仄声字,如“苍鼠窜古瓦”、“遗构绝壁下”,都是一平四仄,甚至整句全用仄声字的,如“况乃粉黛假”、“故物独石马”,五字五仄。这就使得诗歌在音律上显得“生拗”,急促有力,造成激昂的声情,给人以一种奇崛的美感。

篇3:玉华宫

。风景区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形成绿色环形天然屏障,“夏有寒泉,地无大暑”。面积14平方公里。

??这座供皇帝避暑的离宫建于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公元622年),原称“仁智宫”。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五月十七日扩建后,改名“玉华宫”。

??唐“玉华宫”遗址包括玉华山的凤凰谷、珊瑚谷、兰芝谷三个大谷区,建有五座高大的谷门(宫门),九座巍峨的`宫殿。唐太宗曾在玉华宫召见玄奘,撰定«大唐三藏圣教序» 。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高宗李治因嫌“玉华宫”地处深山,远离长安故废宫为寺。改名“玉华寺”。显庆四年(569年)十月,敕赐给高僧玄奘为释经之地。玄奘很喜欢这里秀丽、清雅的环境,整整住了五年。

??安史之乱后,地处偏僻的玉华寺便无人过问,渐渐成了一片颓废景象,

资料

现在玉华宫当年的建筑已片瓦无存,只留下石窟三座,被当地群众称为“正宫”、“东宫”和“西宫”,其中一座石窟的佛像上还有“大唐龙塑二年三藏法师玄奘敬造释伽牟尼像供养字样。

??唐“玉华宫”风景名胜区集遗址、悬崖、石窟、瀑、溪、林、泉为一体,颇具特色,吸引不少游人前来观光旅游。

??玉华宫历史悠久,自然景观以雄奇清幽为特色。这里群山环抱,峰峦叠嶂,林木竞秀,飞瀑长泻,景区内有28座山峰,26处岩嶂,寒泉1孔,瀑布5处,碧波10潭,还有5条小溪和多处洞府。这里山势雄伟壁立,山体外柔内刚,溪水潺潺,清澈见底。瀑布虽不阔大,却奇异美妙:有的似珠帘倒挂,有的似晴天飞雨,有的似云崖撒珠。仰头细看,顿有“崖顶飞瀑晴亦雨,碎珠拂面夏亦秋”之感。由于海拔高度、植被、地形等原因,这里小气候特殊,春夏秋冬随着季节时令的变化而山峦景色各异:春天山花遍野,芬芳清香;夏日浓荫遮蔽,清爽宜人;深秋层林尽染,红叶烂漫;冬天冰峰送礼,晶莹剔透,更有冰块凝结垒叠成塔。几阵寒风,几场大雪,玉华宫冰雕玉砌,银装素裹,迎面是玉树,回首是琼枝,置身此地,恍入仙境。

篇4:玉华宫导游词

玉华宫风景区位于铜川市宜君县西南郡的金锁乡,距市区35公里,是陕西省著名的旅游风景区。景区三面依山,一面临水,以桥山山脉的凤凰山为主峰,海拔1671米。景区植被良好,森林覆盖面积达90%以上。满山松林遍布,为我国最大的油松林区。

玉华宫风景区位于风凰山和玉华山之间的河谷之中。河谷狭长而平展,为东西走向,由凤凰谷、珊瑚谷、芝兰谷和野火谷4个谷组成。玉华河自西而东穿谷而过,常年不息。谷内年平均气温为8C。进入景区,宛如步入仙境。只见浮云缭绕,峰峦翠绿,松涛排涌,让人陶醉,给人一种清凉幽静、心旷神怡的感觉。其实早在唐初,这里就因为“夏有寒泉,地无大暑”和“高寒清迎,远胜骄山”而成为皇家著名的避暑胜地。因此,玉华山麓也满布唐时玉华宫遗址及与其相关的文物古迹,演绎出许多或惊心动魄,或感人肺腑的宫阑秘事,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华宫的变迁

玉华宫原名仁智宫,是唐朝开国皇帝高祖李渊在公元642年营造的一座军事要塞与避暑合一的山宫。因其初建时规模较小,所以仅耗时一月就建成了。建成之际,李渊就率次子秦王李世民和四子齐王李元吉来此避暑。时值留守京城长安的太子李建成与李世民争夺皇位正酣。李建成认为此时天赐良机,乘势起兵,发动了宫廷政变。李渊得知消息后采取果断措施平定了叛乱,逼迫李建成不得不来到仁智宫向父亲负荆请罪请求饶恕。李渊便将其关押,在此上演了一幕历史上著名的“仁智宫太子扣押事件”。时隔3年之后,即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事变”,铲除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登上了皇帝宝位。

公元647 年,太宗李世民为了避暑和养疾,命令曾营建高祖献陵、太宗昭陵、时任工部尚书的建筑大师阎立德扩建仁智宫。扩建后的仁智宫更名为玉华宫。因本着节俭的原则修建,结果只用半年就得以竣工。第二年年初,太宗就巡幸了玉华宫。因被这里的秀美景色和宜人气候所陶醉,太宗又下旨珊瑚谷显道门内再添建紫蔽殿,形成了壮观的宫殿建筑群。据史料记载,鼎盛时的玉华富有 “九殿五门”,在唐初4座避暑行宫 (其他行宫为麟游县的九成宫、终南山的翠薇宫和长安的仙游寺)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其主体建筑群在风凰谷,就是今天的玉华河川道。南自风凰山余脉南山口、北至今天玉华村北为一中轴线,群殿以中轴线东西排列。玉华宫囊括玉华山川的凤凰谷、珊瑚谷、芝兰谷,成为唐太宗晚年处理朝政的地方。

公元651,唐高宗颁布诏书,废弃玉华宫为玉华寺,从此,玉华宫结束了其作为皇家避暑离宫的使命。此后,玉华宫也日趋衰落,大部分建筑在唐中期毁于“安史之乱”。

凤凰谷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冈凰谷,俗称“东宫”。它是玉华宫风景区四谷中的主谷,山谷幽深,松木葱绿,为正殿玉华殿所在地。前面那座如凤凰展翅般的山峰就是凤凰山。这里不但景色奇秀,而且还是一个栖风藏龙的宝地。唐玉华宫遗址及其名胜古迹主要集中于我们现在所处的玉华村周围。当年的玉华宫虽然己巍峨不再,甚至已荡然无存,但我们仍然可以从眼前的这些历史遗迹中去追忆那些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这些残存的遗迹见证了“仁智宫扣押太子事件”、宰相房玄龄病逝和太宗“年年飞白玉华宫”等场面,沉埋了许多真实而重要的历史典故。特别是新发现的唐太宗《建玉华宫手诏》和唐玄奘《谢得入山表》原文等大量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为我们了解和认识历史风貌及其丰富的内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大家知道,房玄龄是辅佐唐太宗李世民登基的功臣,也是当时朝廷重要举措的谋划者和实施者,因造就了李世民名垂青史的“贞观之治”而被列为古代著名宰相之一。李世民在此避暑修养时,得知爱相房玄龄身染重疾,便下诏让其立刻来玉华宫养病并特许 “停卧治事”。两人相见唏嘘不已。太宗将宰相安置在偏殿,名医谨治,御膳供应,并让人随时票报宰相病情。因关切宰相,太宗甚至嫌自已所居玉华殿与宰相所住偏殿之间的隔墙碍事,特命将隔墙凿开,以成快捷方式。由此可见君臣之情。无奈房玄龄已病入膏盲,不久就撒手人寰,病逝于玉华宫中。为了纪念房玄龄,太宗赐其殊荣,让其陪葬于昭陵。

太宗一生酷爱书法,广集天下名帖。这一点已被世人熟知。据说著名的《兰亭序》就埋藏于其昭陵之中。太宗善于“飞白 ” 也是不争的事实。“飞白”是用枯墨走笔的一种书法艺术,字体苍劲。因书写时快书如飞,笔画中常见一丝白地而得名。据说此法创于东汉蔡邑而由太宗将其发挥到极致。其书法常被人争抢收藏。而他也常将其 “飞白”作品赏赐于群臣。据历史记载,公元643年,太宗廷宴群臣时,书兴大发,便泼墨飞白以赐赏群臣,一时惹得满朝群臣争相哄抢,场面好不热闹。清代著名书法家张祥河在浏览玉华宫时草书了“避暑唐宗真得低,年年飞白玉华宫。”的著名七律,此诗被后人刻于青石之上,现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被收藏于当地的文化馆之中。惜世上至今未见留有太宗“飞白”真迹,实乃遗憾!

这棵长在玉华村前的树真是一株奇树。它一半已枯死,另一半却仍生机盎然。此树高达十余米,树冠直径有10米树龄已有百余年。此树为荜钵罗树,由原种在芝兰谷正宫前老锣树树枝移植而来。相传老荜钵罗树为玄奘从印度带回亲手种在玉华宫中。它的根基已大过一间房屋,树干须数人抱,树心已空。可惜当年国民党部队驻扎玉华宫生火做饭将其烧毁。荜钵罗树又名菩提树,与佛教关系密切。菩提“觉、智、道”的意思。根据史书记载,佛祖释迹牟尼就是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的。据说玄奘由印度共带回两棵荜钵罗树,其中一棵就种植在玉华宫,另一裸种植于京都长安的大慈恩寺中,可惜未见存活。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这裸树上有一个铁胶拴马链。据说为唐僧拴马时所用,是其第四大弟子用气功所钉入,结实牢固,无人能将其拨出。我们中如果有人感兴趣,不妨试一试;看看你能不能将其拔出来,菏面就是芝兰谷。

芝兰谷

芝兰谷俗称“冲宫”。当年玉华宫肃成殿就建在这里。今人因其曾为玉华寺旧址而又称此谷为 “寺沟”。不过如今,因此谷里时常有青蛇出没,所以也有人称它为 “蛇谷”。其自然景观以苍松石崖和悬泉石窟而出名。

来到谷中,只见百米黛崖环拥峭立。崖上细流串珠般散落,长年不息,故名“水帘”。崖中有一排半环形石窟,窟中立佛拿8处,石穴一段。拿内造像已经损毁,仅存一长方形石座。两拿之间以石墙相隔,墙上雕有莲花、菊花、缠枝卷叶、执戟力士、骑士等浮雕。浮雕虽已避风化,但仍清晰可辨。石窟下崖壁之上,有7个直径为30-50厘米的“人”字形洞眼。崖前为一宽阔的草坪,草坪之上唐代建筑用料随处可见。此为肃成殿遗址。据推测,肃成殿应当是一座窟檐建筑。其房殿纵擦与崖壁垂直,为庞廊式或歇山式。来到这里,我们不禁肃然起敬,因为这里是著名的佛学大师玄奘译经和圆寂之地。

公元651年,唐高宗颁布诏书,废弃玉华宫为玉华寺;赐玄奘法师在此译经,居住于芝兰谷内肃成殿。唐玄奘在此译经4年,完成了佛教大典《大般若波罗蜜多经》译著。玄奘一生译经156部,大部分都完成于玉华宫。因此,玄类法师又被称做“玉华法师”,而其开创的派亦被称作 “玉华派”。在译完《大般若经》之后,“玄奘终因久累成疾而在此圆寂,享年65岁。圆寂后盛葬于长安白鹿原。

其实早在唐太宗时期,考虑到玄奘译经辛苦,太宗就数次颁诏让其来风景如画的玉华宫避暑休息。其间,玄奘曾上表太宗,请其为自己刚翻译好的《瑜伽师第论》作序。太宗不顾自己身体虚弱,欣然应允为玄奘御制《大唐三藏圣教序》当时随同父皇在玉华宫避暑的太子李治,也为玄奘法师题写了《大唐三藏圣教序记》“序”和 “记”都高度赞扬了玄奘不畏艰难西天取经、舍身求法的大无畏精神。公元653年,大书法家储遂良将它们以楷书形式刻于石碑之上,镶嵌在大雁塔南门两侧。这两通石碑至今仍在,成为唐代遗留下来的珍品名碑。

在肃成殿石窟内,原来还存有石刻金刚佛座、佛足印石等重要文物,为玄笑遗留,堪称佛门圣物。金刚佛座上刻有“大唐龙朔二年三藏法师玄奖敬造释逝佛像供养”20字铭文,传为玄奘法师手书。公元631年,玄奘在印度礼拜摩揭陀国佛成道时曾坐过佛座。1956年被运往北京,作为国家珍贵文物收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佛足印是释迎牟尼圆寂前在家乡一块石头上留的足印,印迹里精刻密集而又十分精奥的佛教花纹图案。由玄奖从印度拓印带回,并敬造礼拜供养。佛足印石现存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太宗死后,为纪念父亲,高宗在玉华寺旁曾建有太宗祠。祠旁立有石马以投其父所好。除了书法,太宗一生还酷爱养马。其所养良驹无数,也曾写下了许多咏马的诗词。其中最有名的就是 《咏饮马》, 而在昭陵雕刻 “昭陵六骏”也是其爱马的例证。1后,诗圣杜甫在游玉华寺时曾留有著名诗篇《玉华宫》。诗中描写了其游历后的感受:“溪回松冈长,苍鼠窜古瓦。不知何王殿,遗构绝壁下。”诗中还有“当时伺金舆,故物独石马”。两句,其意为当年侍奉太宗金蔡舆驾的车马仪仗,如今只剩下一匹石马了。这首诗于北宋时期刻在了石碑之上,立于玉华山中。可惜到北宋之时,这匹石马也不知所踪了。

珊瑚谷

现在,请随我去参观玉华宫遗址所在的最后一个山谷珊瑚谷。

前面这座肃穆的建筑是玄奘纪念馆。它位于通往珊瑚谷的道路之上。馆内现有玄奘坐像,还设有陕西省唯一的佛教文化陈列展,供游人参观、瞻仰或进行佛教研究。

现在我们来到了玉华川的西谷,即珊瑚谷。前面可见一个巨石,挡住了进人谷中的道路。此百浑然天成,名叫“闭门石”,起着古代家居建筑中照壁的作用。有人难免要问,为什么一个远在内地的山谷被冠名为珊瑚谷?其实这是有一定原因的。因为此谷古时为大海覆盖,因地壳运动而变为陆地。谷底岩石中曾发现有海生动物化石且伴有珊瑚。因此,此谷得名“珊瑚谷”。绕过 “闭门石”,我们眼前豁然开朗,迸人了珊瑚谷。只见谷中景色奇异壮美,有石崖洞窟,有 “溪回松冈”。水光溢彩,瀑声轰鸣。难怪太宗被此处景色所打动,流连忘返,下沼于此添建了紫蔽殿。肖时的紫被殿,面阔13间,为太宗经常巡幸之地。

我们再看瀑布跌落处,有一清泉,水质甘美纯净,名日“醇酿”,取自古时美洒之名,可见其甘沏,深受太宗喜爱,为玉华河水的源头。

今天,昔日巍峨壮观的玉华宫荡然无存,但其遗址内残存的有关宫、寺、碑石和建筑遗迹仍然要比其他唐代宫阀遗迹中的遗留文物都多,它们为研究唐代历史和宗教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在参观游览这些遗迹、回首大唐盛世之余,我们还可以融入到这青山绿水之中,去充分享受自然赋予我们的这些美景。现在我们不妨去到珊瑚谷峰顶草地去放飞心情,轻松游览天池的美景吧。

山无水不灵,水无山则没势。玉华天池就静静地躺在绿野之中。夏季,此时此地是开展滑草之旅的最好时节和最佳去处;而冬季,在这块白雪覆盖的滑雪场上又可亲历陕西省境内少有的滑雪之旅。每年冬季,来自祖国各地的能工巧匠都要在玉华景区举办盛大的冰雕艺术展览。届时,前来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陶醉在这美好的北国风光之中。

1991年,玉华宫成为陕西省十大风景名胜区之一。1994年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春可踏青,夏可避暑,秋观红叶,东赏冰塔。目前玉华宫己经成为一处以避暑度假、冬季滑雪、森林公园及文物保护展览等综合发展的旅游度假胜地。

篇5:《玉华宫》杜甫

杜甫

溪回松风长,

苍鼠窜古瓦。

不知何王殿,

遗构绝壁下。

阴房鬼火青,

坏道哀湍泻。

万籁真笙竽,

秋色正潇洒。

美人为黄土,

况乃粉黛假。

当时侍金舆,

故物独石马。

忧来藉草坐,

浩歌泪盈把。

冉冉征途间,

谁是长年者?

杜甫诗鉴赏

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肃宗至德二年(757)闰八月。当时,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刚到第三个年头,国家破败不堪,人民灾难深重。诗人又横遭政治上的打击,心头更增凄凉之意。他自长安回陕北鄜州探视妻子,路过残破的玉华宫,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以凄绝之笔,记兴亡之慨,抒发了悲凉深长的人生喟叹,读来凄楚动人。

玉华宫,在宜君县西北,是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所建,依山临涧,环境十分幽美。高宗永徽二年(651),改宫观为庙宇,废为玉华寺。到杜甫路过之时,已历经百余年,境地荒凉。但诗题不作《玉华寺》,而是写作《玉华宫》,正体现了诗人在兵连祸结,国家衰微之时,对贞观之治的无限缅怀和对荣华难驻人世沧桑的感叹,抚今追昔,不禁伤怀无尽。

诗中前八句描写旧宫的凄凉景象。先写旧宫外景:

“溪回松风长,苍鼠窜古瓦”,宫前溪水回流,松风长啸,苍褐色的老鼠在古瓦上窜来窜去。这遗弃在绝壁之下的宫殿,不知是何代帝王所建?接着写旧宫内景:不知何王殿,遗构绝壁下。那阴森的房中,青莹的灯光仿佛夜间的鬼火一样,年久失修的道路上流着湍急的水,水声好象在哀鸣。而除此以外的一切自然之声,却象笙和竽的吹奏声一样,悦耳动听,宫院内,秋色正显得分外潇洒。这里,作者用穿插手法,在每四句中,前两句写景,欲尽未尽,忽入抒情,在时断时续的跳跃式的写景中,插入自己的感慨,把景与情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情景达到了高度的融合。同时,正如王嗣奭在《杜臆》中所说:“万籁笙竽,秋色潇洒,吊古中忽入爽语,令人改观,然适以增其凄惨耳。”即在描写上采用了反衬法,即以乐衬哀。当此海内烽烟四起之际,自然声·1610·《唐诗鉴赏大典》

音、自然景物不因人事而变化,在秋色中显得这般美好,而眼前的古殿,却已满目荒凉。一个“古”字、一个“正”字,透出了此中消息,表现了作者在遣词用字上的匠心独具。这样反衬,昔盛今衰的对比更为强烈,作者的人生无常的感想也暗寓其中,为后八句作了巧妙的铺垫。

诗歌后八句抒写对旧宫荒凉的感慨。前四句承上而来,感叹人与物的幻灭无常。先写人:昔日宫中的美女,早已化为黄土,何况那些殉葬的`木偶人呢!再写物:当年陪侍太宗的金舆,多么华美,如今何在?

留存下来的,只有荒殿门前那冰冷的石马了。从对人和物的感慨中,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后四句的忧叹。诗人难以承受这所见所感的忧伤,瘫坐在草地上,时而高歌,时而痛哭,泪如雨下。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有谁能够长存永驻呢?这浩茫无际的人生忧伤,真是无终无了啊!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上章(指《九成宫》)以伤乱作结,本章(即《玉华宫》)以忧老作结。”其实,这首诗在忧老中,更多地包含着伤乱的心情。作此诗时杜甫已经四十六岁,除困守长安十年外,又经历了三年的战乱,战乱的摧残,使人感到易于衰老,生死无常,他深刻地领悟到人生的艰辛,更体会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此时,他看到旧宫的荒凉景象,因景及人,因人而国,将个人的忧伤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起来,忧生而又忧世,使得全诗的意义更为深广,从而产生出更加沉郁的思想力量。

这首诗不仅在结构上显得跳跃而富于变化,同时在音韵上也很有特色。洪迈《容斋随笔》说:“张文潜暮年在宛丘,何大圭方弱冠,往谒之。凡三日,见其吟哦老杜《玉华宫》诗不绝口。”首先,本诗在用韵上,以短促的仄声韵一韵到底,与描写的荒凉景象和抒发的凄楚情绪很协调。其次,诗中多用仄声字,如“苍鼠窜古瓦”、“遗构绝壁下”,都是一平四仄,甚至整句全用仄声字的,如“况乃粉黛假”、“故物独石马”,五字五仄。这就使得诗歌在音律上显得“生拗”,急促有力,造成激昂的声情,给人以一种奇崛的美感。

篇6:玉华宫一日游作文

玉华宫一日游作文

今日,我游览了一处闻名的铜川风景区——玉华宫。

进入大门,只见“玉华宫”这三个大字映入眼帘。再往里走,就是一片石子路,石子大小不一,形状万千,它们紧紧的靠在一同,似乎感触到了玉华宫的片片寒意。不久,一场小雨突如其来,那哗啦啦的声响,美好而诱人,我恨不能拿录音机把这纤细的雨声录下来。玉华宫雨时下时停,谁都说不准。我向前走,看见了一座纯木头建立而成的木桥,木桥周围都是水,水里还有许多只小水蛙,它们跳来跳去,似乎在说:“欢迎你前来玉华宫玩耍。”我走上了木桥,感觉到了丝丝轰动,到了桥中心,水流蜂拥而上,让我感到什么叫凉快。我下了桥,沿着一条小路往前走。这条小路左面有一条窄窄的小河。小河里的水真清啊,清得能看见河里的石头;小河里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活动;小河里的水真绿啊,绿得似乎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时,一块石头从上面掉落下去,打破了这样的宁静。

只见一层层波纹泛动在这美丽的河面。再往前走,咱们来到了齐天大圣的周围,只见齐天大圣是那么的威武,好像在保护着美丽的'玉华宫。前面有瀑布,水流顺着瀑布往下流,这儿还有一条小河,小河中心每隔几分米就有一块大石头,这是天然的石桥。瀑布的正下方的水里满是红沙,我从没见过这么美的景色。咱们接着又去了纪念馆,这儿面全都是一些文物和一座雕像。这些文物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还保留在现在,可见远古时代的人们有多么爱收藏。

篇7:玉华宫一日游小学生作文

玉华宫一日游小学生作文

今日,我旅游了一处闻名的铜川风景区——玉华宫。

进入大门,只见“玉华宫”这三个大字映入眼帘。再往里走,就是一片石子路,石子大小不一,形状万千,它们紧紧的靠在一同,似乎感触到了玉华宫的片片寒意。不久,一场小雨从天而降,那哗啦啦的`声响,美好而诱人,我恨不能拿录音机把这细微的雨声录下来。玉华宫雨时下时停,谁都说不准。我向前走,看见了一座纯木头建立而成的木桥,木桥周围都是水,水里还有许多只小水蛙,它们跳来跳去,似乎在说:“欢迎你前来玉华宫玩耍。”我走上了木桥,感觉到了丝丝震动,到了桥中心,水流蜂拥而上,让我感到什么叫凉快。我下了桥,沿着一条小路往前走。这条小路左面有一条窄窄的小河。小河里的水真清啊,清得能看见河里的石头;小河里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活动;小河里的水真绿啊,绿得似乎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时,一块石头从上面掉落下去,打破了这样的宁静。只见一层层波纹荡漾在这美丽的河面。再往前走,咱们来到了齐天大圣的周围,只见齐天大圣是那么的威武,好像在保护着美丽的玉华宫。前面有瀑布,水流顺着瀑布往下流,这儿还有一条小河,小河中心每隔几分米就有一块大石头,这是天然的石桥。瀑布的正下方的水里满是红沙,我从没见过这么美的风光。咱们接着又去了纪念馆,这儿面全都是一些文物和一座雕像。这些文物现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还保留在现在,可见远古时代的人们有多么爱保藏。

我现已被这美景所招引了,甚至舍不得脱离,可我仍是恋恋不舍地与玉华宫告别了 。

篇8:杜甫《玉华宫》古诗赏析

杜甫《玉华宫》古诗赏析

《玉华宫》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肃宗至德二年(757)闰八月。当时,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刚到第三个年头,国家破败不堪,人民灾难深重。诗人又横遭政治上的打击,心头更增凄凉之意。

玉华宫

溪回松风长,

苍鼠窜古瓦。

不知何王殿,

遗构绝壁下。

阴房鬼火青,

坏道哀湍泻。

万籁真笙竽,

秋色正潇洒。

美人为黄土,

况乃粉黛假。

当时侍金舆,

故物独石马。

忧来藉草坐,

浩歌泪盈把。

冉冉征途间,

谁是长年者?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肃宗至德二年(757)闰八月。时安史之乱国家破败不堪,人民灾难深重。诗人政治上受到打击,内心凄凉。他自长安回陕北鄜州探视妻子,路过残破的玉华宫,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以凄绝之笔,记兴亡之慨,抒发了悲凉深长的人生喟叹,读来凄楚动人。

【赏析】

诗中前八句描写旧宫的凄凉景象。先写旧宫外景:

“溪回松风长,苍鼠窜古瓦”,宫前溪水回流,松风长啸,苍褐色的老鼠在古瓦上窜来窜去。这遗弃在绝壁之下的宫殿,不知是何代帝王所建?接着写旧宫内景:不知何王殿,遗构绝壁下。那阴森的房中,青莹的灯光仿佛夜间的鬼火一样,年久失修的道路上流着湍急的水,水声好象在哀鸣。而除此以外的一切自然之声,却象笙和竽的吹奏声一样,悦耳动听,宫院内,秋色正显得分外潇洒。这里,作者用穿插手法,在每四句中,前两句写景,欲尽未尽,忽入抒情,在时断时续的跳跃式的写景中,插入自己的感慨,把景与情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情景达到了高度的融合。同时,正如王嗣奭在《杜臆》中所说:“万籁笙竽,秋色潇洒,吊古中忽入爽语,令人改观,然适以增其凄惨耳。”即在描写上采用了反衬法,即以乐衬哀。当此海内烽烟四起之际,自然声·1610·《唐诗鉴赏大典》

音、自然景物不因人事而变化,在秋色中显得这般美好,而眼前的古殿,却已满目荒凉。一个“古”字、一个“正”字,透出了此中消息,表现了作者在遣词用字上的匠心独具。这样反衬,昔盛今衰的对比更为强烈,作者的人生无常的.感想也暗寓其中,为后八句作了巧妙的铺垫。

诗歌后八句抒写对旧宫荒凉的感慨。前四句承上而来,感叹人与物的幻灭无常。先写人:昔日宫中的美女,早已化为黄土,何况那些殉葬的木偶人呢!再写物:当年陪侍太宗的金舆,多么华美,如今何在?

留存下来的,只有荒殿门前那冰冷的石马了。从对人和物的感慨中,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后四句的忧叹。诗人难以承受这所见所感的忧伤,瘫坐在草地上,时而高歌,时而痛哭,泪如雨下。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有谁能够长存永驻呢?这浩茫无际的人生忧伤,真是无终无了啊!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上章(指《九成宫》)以伤乱作结,本章(即《玉华宫》)以忧老作结。”其实,这首诗在忧老中,更多地包含着伤乱的心情。作此诗时杜甫已经四十六岁,除困守长安十年外,又经历了三年的战乱,战乱的摧残,使人感到易于衰老,生死无常,他深刻地领悟到人生的艰辛,更体会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此时,他看到旧宫的荒凉景象,因景及人,因人而国,将个人的忧伤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起来,忧生而又忧世,使得全诗的意义更为深广,从而产生出更加沉郁的思想力量。

篇9:《玉华宫》杜甫唐诗鉴赏

玉华宫

杜甫

溪回松风长,

苍鼠窜古瓦。

不知何王殿,

遗构绝壁下。

阴房鬼火青,

坏道哀湍泻。

万籁真笙竽,

秋色正潇洒。

美人为黄土,

况乃粉黛假。

当时侍金舆,

故物独石马。

忧来藉草坐,

浩歌泪盈把。

冉冉征途间,

谁是长年者?

篇10:《玉华宫》杜甫唐诗鉴赏

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肃宗至德二年(757)闰八月。当时,长达八年的安史之乱刚到第三个年头,国家破败不堪,人民灾难深重。诗人又横遭政治上的打击,心头更增凄凉之意。他自长安回陕北鄜州探视妻子,路过残破的玉华宫,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以凄绝之笔,记兴亡之慨,抒发了悲凉深长的人生喟叹,读来凄楚动人。

玉华宫,在宜君县西北,是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647)所建,依山临涧,环境十分幽美。高宗永徽二年(651),改宫观为庙宇,废为玉华寺。到杜甫路过之时,已历经百余年,境地荒凉。但诗题不作《玉华寺》,而是写作《玉华宫》,正体现了诗人在兵连祸结,国家衰微之时,对贞观之治的无限缅怀和对荣华难驻人世沧桑的感叹,抚今追昔,不禁伤怀无尽。

诗中前八句描写旧宫的凄凉景象。先写旧宫外景:

“溪回松风长,苍鼠窜古瓦”,宫前溪水回流,松风长啸,苍褐色的老鼠在古瓦上窜来窜去。这遗弃在绝壁之下的宫殿,不知是何代帝王所建?接着写旧宫内景:不知何王殿,遗构绝壁下。那阴森的房中,青莹的灯光仿佛夜间的鬼火一样,年久失修的道路上流着湍急的水,水声好象在哀鸣。而除此以外的一切自然之声,却象笙和竽的吹奏声一样,悦耳动听,宫院内,秋色正显得分外潇洒。这里,作者用穿插手法,在每四句中,前两句写景,欲尽未尽,忽入抒情,在时断时续的跳跃式的写景中,插入自己的感慨,把景与情自然而然地结合起来,避免了平铺直叙,使情景达到了高度的融合。同时,正如王嗣奭在《杜臆》中所说:“万籁笙竽,秋色潇洒,吊古中忽入爽语,令人改观,然适以增其凄惨耳。”即在描写上采用了反衬法,即以乐衬哀。当此海内烽烟四起之际,自然声·1610·《唐诗鉴赏大典》

音、自然景物不因人事而变化,在秋色中显得这般美好,而眼前的古殿,却已满目荒凉。一个“古”字、一个“正”字,透出了此中消息,表现了作者在遣词用字上的匠心独具。这样反衬,昔盛今衰的对比更为强烈,作者的人生无常的感想也暗寓其中,为后八句作了巧妙的铺垫。

诗歌后八句抒写对旧宫荒凉的感慨。前四句承上而来,感叹人与物的幻灭无常。先写人:昔日宫中的美女,早已化为黄土,何况那些殉葬的木偶人呢!再写物:当年陪侍太宗的金舆,多么华美,如今何在?

留存下来的,只有荒殿门前那冰冷的石马了。从对人和物的`感慨中,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后四句的忧叹。诗人难以承受这所见所感的忧伤,瘫坐在草地上,时而高歌,时而痛哭,泪如雨下。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有谁能够长存永驻呢?这浩茫无际的人生忧伤,真是无终无了啊!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说:“上章(指《九成宫》)以伤乱作结,本章(即《玉华宫》)以忧老作结。”其实,这首诗在忧老中,更多地包含着伤乱的心情。作此诗时杜甫已经四十六岁,除困守长安十年外,又经历了三年的战乱,战乱的摧残,使人感到易于衰老,生死无常,他深刻地领悟到人生的艰辛,更体会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此时,他看到旧宫的荒凉景象,因景及人,因人而国,将个人的忧伤与国家的命运紧紧地联系起来,忧生而又忧世,使得全诗的意义更为深广,从而产生出更加沉郁的思想力量。

这首诗不仅在结构上显得跳跃而富于变化,同时在音韵上也很有特色。洪迈《容斋随笔》说:“张文潜暮年在宛丘,何大圭方弱冠,往谒之。凡三日,见其吟哦老杜《玉华宫》诗不绝口。”首先,本诗在用韵上,以短促的仄声韵一韵到底,与描写的荒凉景象和抒发的凄楚情绪很协调。其次,诗中多用仄声字,如“苍鼠窜古瓦”、“遗构绝壁下”,都是一平四仄,甚至整句全用仄声字的,如“况乃粉黛假”、“故物独石马”,五字五仄。这就使得诗歌在音律上显得“生拗”,急促有力,造成激昂的声情,给人以一种奇崛的美感。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