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忆秋收散文,本文共8篇,欢迎阅读与借鉴!
忆秋收散文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天一到,我脑海里就不由得浮现出金色的田野,玉米、大豆,花生和那满树红枣、石榴的农家小院。更常常回忆起儿时和父母一起忙秋收的一幅幅图景来。
那个年代没有玉米收割机,地里的玉米成熟后全凭一双手和地排车抢收回来,也就是三两天的时间家家户户的院子里玉米都堆得小山似的。而费时费力的是把这小山多的玉米一个个剥皮,两个一对系在一起。白天忙,多是晚上一家人围在玉米堆旁剥玉米皮。屋门口挂着一盏白织灯,夜空中明月高悬,繁星点点。那时候,父母总会讲一些家庭往事,我很享受这样的夜晚,虫鸣声声中听着故事,还有吃宵夜的期盼。宵夜是煎饼卷着馓子,馓子那时候一年可吃不了几次的。母亲秋收时候每天买几把当宵夜,下午买来时,我的馋虫就勾起来了,就盼着天快点黑。常常十点多钟,母亲就会让我们洗手然后一人分一把馓子,吃着香喷喷的煎饼卷馓子,感觉这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美味了,那种幸福和满足感至今想起来还似乎齿颊生香。吃过后,母亲就会督促我们去睡觉,我们也心满意足的上床睡觉去了。但常常一觉醒来,院子里的灯依然亮着,父母的说话声时断时续的传来。
第二天早晨,等我起床时,父亲已经在院子里那些杨树,梧桐树之间绑好了木架。看到我,就会叫我帮他把系好的玉米盘在这些树上,挂在木架上,我们爷俩常常要忙碌一个早上。待到秋日的阳光洒下来,满院金黄,煞是好看。父亲叼着烟,眼角里是掩饰不住的喜悦,那是父亲最高兴的.时候了。
花生种的相对少些,收起来也颇为麻烦。记得有一年和父母到地里拔花生,那一年的花生不好,死秧子多,秧苗上脱落的花生就多。我负责拿个筐子在后面捡拾,蹲在地上,弓着腰,双手翻土,手指甲里塞满了泥土,很疼。如今我一想起那次满地里扒花生的样子就会想到土里刨食这个词语。是的,农民真的不容易,农民的孩子更应该感恩父母,感恩土地,是父母土里刨食养育了我们,啥时候都不能忘本。
收大豆相对容易些了。豆叶上有肥胖的豆虫,每次去地里我都喜欢抓豆虫。抓到放在手背上,看着它绿绿的,软软的,嘟嘟囔囔的身躯一点点顺着胳膊向上爬,丝丝的清凉和痒痒的感觉传遍全身,很是舒服。大豆收到家后都铺在路边晒干,然后用碾子(石轱辘)轧。我会帮父亲拉碾子,在碾子的一侧系一根绳,顺着父亲推拉的方向来回的拉。别小瞧拉碾子,这也是个技术活,要把握好力道,劲使大了会拉偏方向的。每到这个时候,门前家后的路边都是铺晒的大豆,孩子们拉着碾子,大人们隔空说着话,聊着今年的收成,自是一幅风景。
那个时代的农村孩子真的不那么金贵,都帮着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农活。而随父母劳作更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这种教育培养的是一种品德,一种精神。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心疼孩子就事事代劳,就娇生惯养,爱孩子就要让他们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又到了秋收时节,我会带着孩子回到农村老家,坐在庭院里,打打红枣,摘摘石榴,如我的父母一样再给孩子讲讲秋收的往事,让孩子也感受秋收的喜悦,找寻秋收的乐趣,她们的童年也一定如秋收一般丰盈。
秋收时节经典散文
转眼之间,秋收时节又到,农人满怀丰收的喜悦,一年的希望,尽在此时。农人们不盛欢喜,就连孩子们也是高兴到了极致。
如今的秋收时节,不过是一阵机器的轰鸣声过后,乡村就静下来了,秋收就结束了,人们经过短暂的相聚之后,又各自奔赴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了。想起孩童时节的秋收,说起来有无限的苦楚,但也有无限的乐趣,那时候,科技还不是很发达农人们的秋收要一个月之久,孩子们也会放秋忙假,大人孩子都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小一点的孩子由大一点的孩子带着,在田间地头忙着拾秋,玩耍,捉蛐蛐,逮蚂蚱,烧地瓜。
那时候的乡村,极为美丽,人们干农活,全靠体力,机器也不是十分的多,农村的生活是极其艰难的,但我们仍觉得亲切可人,因为那里有一群不怕劳累的农人,拼命地用汗水酿造幸福的生活,小孩子虽不是村里的主要劳力,但是也是一股不容小视的力量,因为他们给这个穷困的村庄带来希望,带来笑声。
记得小时候烤地瓜和挖地瓜,至今想起来都觉得苦痛的生活中有一丝丝甜蜜。那时候物质生活都不十分富裕,小孩子们别说吃零食,就连平时家里吃香油都属于
计划经济,大人们的生活光景不景气,小孩子的生活自然也就好不到哪儿去,可是小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容易满足,也是最善于找到幸福的人,他们自然能从大自然中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神秘礼物,比如烤地瓜,烧蛐蛐,逮蚂蚱,大人们只要孩子不哭闹,不耽误干农活,自然乐得看孩子们逍遥。
说起烧地瓜,我虽也尽力挖过几次烧地瓜的炉灶,没有成功,但也见过哥哥们挖的烧地瓜的炉灶,他们先是在空旷的田里挖一个有些倾斜的,半开放坑,然后在上面用较粗壮的树枝均匀地蓬再坑上,这样一个简单的炉灶就挖好了,再把挖好的地瓜放在树枝上,上面堆上一堆柴草或者枯叶,坑里也要放些柴草,然后双管齐下,开始点火,不一会柴堆都着起来了,孩子们围着篝火又唱又跳,在萧瑟的'秋风里,孩子们竟然感觉不到一丝的寒意。
直到篝火完全熄灭孩子们还意犹未尽地唱着跳着,直到灰烬完全熄灭,孩子们七手八脚地扒开灰堆,找到一块块煤快似的烧得发黑的红薯块,一股浓重的烤地瓜的香气扑鼻而来,剥掉外皮,尝一口,香甜可口,即驱寒又解饥,有时候大人们忙得累了,也会停下来歇歇,吃上一两块红薯解解饥,袪祛乏。
现在的秋收时节,一阵机器的轰鸣声过后,秋收就已经结束了,村里的青壮劳力就又远离家乡去大都市里去寻找自己的新生活了,只剩下老弱病残,在村子里慢慢地等待下一次的相聚。
秋收感怀散文
九月的细雨,拈来一席凉风,蓦然之间,从炎热的夏天悄然的滑入了秋天。故乡的秋天,以一种久违的姿态,伸出相拥的手臂。我走近她,无论隔了多少光阴的故事,依旧温暖如初。
如果故乡的一切别来无恙,让我心存愧疚。而我只能面对夕阳下藤椅上那位垂暮老人说声“对不起”。爸,儿子回来了。虽然这句话迟了些,心中那份牵挂的疼痛和思念。隔着流苏的时光,紧紧去握住您那瘦弱空竹的手,握住每一个与您秋天相逢的日子,用我坚强的臂膀拂去您面对秋天田野里收获的愁容,带给您一份归来秋收的了却----
林立的高楼,遮挡了季节的脚步。城市里季节的更替,每每都或迟或早了一步。久居城市的生活,对于季节冷暖的更替,也慢慢的变得迟钝了。也许是城市的生活节奏快于农村的生活节奏,目之所极的都是那些茫茫碌碌的人群和车来车往的街道。不知道还要多久,我居住的小区门口那两棵垂柳的叶子何时变黄。每日上班走出小区我都会细心的观察那两棵垂柳的变化,盘算着回乡的归期。也许是今年闰月的原因,夏天的脚步,迟迟不曾涉足秋的怀抱。那两棵垂柳的叶子依然泛着新绿,看着那两棵缠绵的垂柳,我在想:家乡的天气也是如此吧?如果还是这样的天气,家里秋收的时间也会往后延迟吧?想到这些,我的心里宽慰了许多,因为每到这个时节,我都会回乡帮助父亲母亲秋收。
北方的九月,阳光早早落下了帷幕,黑夜渐渐变得漫长起来。早出晚归的我,奔波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已经忘记了自家小区门口那两棵垂柳的变化。城市的阳光,依旧如昨温暖。并未感觉到秋天的脚步,已漫过了夏的河堤。一缕微凉的风袭来,我已错过去阅读秋天里成熟的诗句,错过了铁镰初割稻谷的精彩。
丝丝凉风,从窗口吹进来,正赶制着一张设计图的制作。胸前的蓝衫,被风轻轻的吹起,打乱了我的思绪。正当我想滤清思路的时候,手机突然响了起来,一看是母亲打来的电话,赶紧接听过来。还没等我开口,母亲就以责怪的语气,把我训示了一通:“三,你啥时候回来呀?家里的庄稼你不收了?你父亲今年的身体不太好,走起路来都费劲,别人家的庄稼都收回去了,就剩咱家的庄稼还在地里撩着,你再不回来我就雇人收了。”还没等我去问父亲身体的境况怎样,母亲啪的一声挂断了那端的电话。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各种滋味汹涌而来,溢满了我的胸口。我感觉到秋天的来临,让我如此的悲伤与孤独。我感觉到回归的一种违背,在秋天里是那样的不相适宜。我默默地走到窗前,望着那两棵依然吐绿的垂柳,双眼流下了委屈的泪水。每年母亲不用打电话,我看着柳树的叶子泛黄,我归乡的脚步,都是那么准时。而今年是我欺骗了母亲,还是那两棵垂柳欺骗了我?望着家乡的方向,是一眼的清澈,城市里的秋,是那样的索然无味。
草草交待了一下装修工地的琐事,我登上了归家的客车。坐在车窗的旁边,总习惯看那秋日里蓝天的模样,蓝得那么透彻、明净。北方的秋天,秋高气爽的天气是常见的,这样的天气也让我归家的心情愉悦了许多。蓝天上的白云悠闲的飘荡着,时而簇拥在一起,时而分散开来。一会像山川,一会像河流,一会又像骏马奔跑起来。几只绵羊慵懒地啃噬着秋季的水色长天,这辽阔的天空是如此仁厚博大,它豁达了我的胸襟,沸腾了我归乡的渴望。
回到父亲的土地,我的故乡。如同回到了少年那青葱的记忆,那记忆里回放着父亲和我们走过的艰难而又甜蜜的时光。老房子在秋日的时光里依然挺立着,虽然零落的墙皮掉落在它的脚下,而在父亲的眼里,它装载着走过的风雨飘摇,依然是那样的真实。那个被母亲称作老头子的在老房子的菜园子里,放下镰便是锄,咚咚咚咚的'脚步穿过房前屋后,老房子里的故事唯父亲所属。
家里门外的石墩上,坐着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时不时地用手遮挡着刺眼的太阳。向远处张望,起初我以为是父亲。当我走近他的时候,才看清了他的面容,是邻家的孙大爷。“三,才回来呀?你爸妈都去田里收玉米了,他们让我告诉你回来直接去田里。”孙大爷说。我和孙大爷寒暄了几句,就直接向田里飞奔而去。
秋天的田野是饱满的,连往日土路上稀少的车辆,现在都显得十分的拥挤。一台台农用拖拉机来回穿梭,像一只只奔跑的兔子,满载着欢声笑语,满载着五谷丰登,我不停的向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频频致意。“三,回来了?”邻家三哥,向我打着招呼。“哦,这不刚到家嘛,就直接奔田里来了。”“快去吧,你爸妈都累得不行了。”哦,我在回答中赶紧又加快了脚步。
来到田间,不远处传来收割机隆隆的轰鸣声。还没有走近,我便对它产生了一种莫名的恐惧,这是我有生以来见到的最大的农用机械。远远望去,他就像一头庞大的怪兽,张着血盆大口,呲着獠牙,毫不客气地吞噬着地里的玉米。那鼻孔里喷出绞碎的玉米秸秆粉沫,漫天飞舞着,我辛苦又劳碌的父亲母亲跟在收割机的后面,时不时地弯腰捡起收割机遗落的玉米棒子。母亲脊背上的背篓,装得满满的,偶尔有零星的玉米叶子,飘出背篓,随风舞动,好像在欢迎我这个久未归乡的游子。父亲手里拿着一根木棍,不停的在铺满垄沟的玉米秸秆粉末里拨拉着遗落的玉米。肩上的袋子压得他弯着腰,步履蹒跚,停停走走。我一边顺手把母亲背篓里的玉米倒进车里,一边对父亲说:“爸,给我吧,您歇会。”“哦,三回来了,没事,不累。”父亲说,父亲的手不停的擦拭着额头。
都是你妈出的馊主意,非得用收割机,这下可好,一下掏出去3000多元的费用。也不忙啥,这离冬天还远着呢,我和你妈慢慢干,是不是把这收割机的费用省下了?父亲带着一脸的埋怨说。母亲在一边听着不愿意了,反驳说:“你这死老头子你就吹吧,你还以为你年轻啊?是20岁的时候啊?等你把玉米收完了,大雪不把你和玉米埋在地里,算你长得结实。”看着父亲母亲你一句我一嘴的打着嘴仗,我会心的笑了,这样的情景,在我童年的时候才得以见到的。
收割机的效率,顶人的百倍,半天的功夫就收完了所有的玉米。父亲说:“今年的玉米长得好,冬天卖粮的时候一定会卖个好价钱。”上天赐予这个福祉,给我的父亲母亲和这里的乡亲们,这份喜悦,代替所有的挣扎、劳碌和辛苦,朴实无华的农民们。我的乡亲们,是您们一颗颗向善的心,最容易满足的情怀,才成了天底下最可爱的人。
由于工作繁忙,我又登上了返程的客车。而我脑海里的思绪,反反复复的纠缠,父亲、土地、老房子、玉米、收割机......清晰而又真实的在我的脑海里不断的交织,车窗外疾驰掠过的风景,不停地变幻着秋天的色彩,而这色彩里,是不是也一定有父亲着色的一笔呢?
秋收的经典散文
一
十月,云淡风清,秋高气爽,少了夏日的燥热,亦未染寒冬的凄冷。这个季节,正逢十一国庆七天小长假,此时,最适合一家几口或三五好友结伴同行,寻一个好去处酣畅淋漓地游玩一番。
可是,总觉得这期间的旅游,只是属于城市人的一种消遣方式,对于身为农村土生土长的我,假期是必然要献给生养我的那片土地的。
假期来临,我已然背起行囊,离开了人潮拥挤车水马龙的大城市,踏上了那趟归家的列车。
车子一点点行驶,从高楼林立的都市到成片成片的玉米田出现在眼前。我的家乡已经越来越近。
一个半小时的路程,顺利抵达县城,下车。
安已骑着那辆专门为我和婆婆买的,黄色嘉陵踏板摩托车在路口等我,我笑,他也笑,他随手接过我手中的行李放好,说,上车。
我坐在安身后,双手环住他的腰,又触到他发福的肚子,说,你真该减肥了。
他笑笑说,我也想减肥,可就是抵挡不住你做的美味佳肴啊。
我和安是初中同学,家离的很近,不过三四里路。初中时,安学习极好,身材矫健,长的浓眉大眼,在班里无疑是个佼佼者。而我,其貌不扬,学习中等,除了有个美术特长之外再平凡不过。
那时候,与安,除了同学间的友情外,再无其他。
初中毕业几年后,一次偶然获得了彼此的联系方式。也许,这就是缘分使然,我们顺理成章地恋爱结婚生子一直走到了现在。
安说,到了。
我拉回思绪,下车,待他停好车,我们便并肩去了菜市场,三条猪里脊,一条草鱼,几样新鲜水果蔬菜,后备箱已经被填的满满的。
十一国庆节,安厂里放假,我单位也放假,十亩良田,玉米棒子喜笑颜开,正值秋收时节。回家帮公婆秋收,就是心中最深切的念头。
当我们一路风尘仆仆地回到农村里的家,已是中午,俩孩子早已翘首期盼多时,一声声的妈妈,一个个的拥抱接重而来。公婆做好饭正等我们,他们看着活蹦乱跳的孩子,只是默默地笑而不语,家,终究是最温馨最踏实的。
二
秋收,玉米,花生,以最繁荣的姿态延续,虽然每一次种子的更新换代,都预示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有些往事在记忆里珍藏,即便融合着些许伤悲,它依然鲜活地存在着。
记得,在我十二岁那年,父亲因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去世,母亲与我还有弟弟相依为命。母亲身体不好,我与弟弟尚小,每到秋收时节,姨姨姨夫舅舅舅母,还有大我几岁的表哥表姐都会主动前来帮忙。
那时候,秋收是个很繁重的工作,要身强力壮的人一手抱着棒子秸,一手拿着小撅头,将棒子秸连根刨起。母亲说过,棒子根部的大茬子留在地里不容易腐烂,所以尽可能的把茬子刨的大些。
刨棒子秸的工作基本都是舅舅和姨夫来做,刨下来的棒子秸整齐地摆成一排,我们这些妇女儿童就蹲在棒子秸上将金黄的棒子挨个剥下来,人多,话多,笑声多,在愉快的氛围中我们一天天地忙碌着。
棒子剥完后,装进麻袋,用木制两个轮子的人力小车一车车地拉回家,再由姨夫舅舅一袋袋地扛到房顶上去晒着。
接下来还要拿着锄头,将地里棒子秸大茬子上的土挨个敲打一遍,母亲说这叫“打土”,目的是为了减轻秸秆的分量。然后将打完土的棒子秸一捆捆的绑好,再用小车将棒子秸拉回家。
那时候,农村家家户户都喂猪,或是母猪,或是肥猪,总要喂上一两头才好。这样一来,可以有地儿打发吃剩下的残渣剩饭,二来,可以在猪圈垫秸秆攒粪养地。
那些拉回家的棒子秸用扎刀扎成一段一段的用来垫猪圈,可以用很长时间,等春天到了,猪圈里棒子秸发酵的粪也好了,用在地里是最好不过的肥料了。
在我的印象里,到了冬天,棒子秸用处是最大的,它,可以御寒。
那时候,家里喂着一头老母猪,每年都会生两窝猪仔,巧的是,总有一次生猪仔是在冬天。在它快生猪仔的前几天,母亲就从屋子里引来灯线固定在猪窝上,然后用整捆的棒子秸将猪窝猪圈,凡是裸露的地方全部遮挡起来,另外还要预备出许多扎好的棒子秸垫猪窝,给老母猪和小猪仔取暖。
老母猪体积大,小猪仔刚出生太柔弱,所以在小猪仔刚出生的四五天里,要有人二十四小时看着,以防老母猪压住小猪仔。
父亲在时,这些事我是从来不涉足的,父亲走了,我理所当然地要帮母亲分担。
白天还好说,时不时地来看看就行。主要是晚上,夜深人静,寒气太重,在照看小猪仔不被老母猪压到的同时,必须在猪窝里烧木炭供小猪仔取暖。
我和母亲分工,我看前半夜,母亲看后半夜。十二点之前,我是绝对不能睡觉的,而且要老老实实端坐在猪窝里的小板凳上,猪窝里换上了干燥的棒子秸,虽然依然散发出浓浓的猪屎尿的霉臭味,但是看到那群粉白的小猪仔吃奶酣睡的样子还是非常愉悦的。在我的身体一侧放着一根近一米长的木棍,木棍是为了老母猪起来走动吃食或翻身时,用来拦截小猪仔躲避老母猪踩压的,当老母猪躺下睡不安稳时,还可以用来给它挠几下痒痒,起到安抚作用。在我的另一侧则是一口大铁盆,里面是燃烧着的木炭,铁盆旁边还放着大块大块的木头备用。在老母猪和小猪仔都安然入睡时,我通常是捧着本童话书静静地读。
现在想想,前半夜并不漫长,真正漫长的'是后半夜,我始终不知道后半夜值班的母亲,会做些什么,想些什么,是不是会一个人默默发呆,默默流泪,默默思念我逝去的父亲,这一切我无从得知,因为后半夜我一直在母亲烧的暖融融的炕上做着甜甜的梦。
棒子秸的用处,也算用到了极致。
拉完棒子秸后,还要用耙子把落下的枝枝叶叶拢到一块,放到一道地里,两条长长的叶堆出现,然后一把火点燃,伴着滚滚浓烟,就会从这头烧到那头。
地面干净了,开始洒化肥,耕地,种麦子。
三四亩地,从开始到结束,足足需要近半个月的时间。这期间,我们这些孩子是最不安分的,活没干多少就跑去逮蚂蚱捉蛐蛐,然后用狗尾巴草将逮来的蚂蚱蛐蛐穿过脖子,一串串的,很是壮观,等拿回家后,家里那只黄白相间的狮子猫早就兴奋不已,一口气将我们的劳动成果吃得一干二净。
红薯与花生给予了我们最大的诱惑,表哥最能干,他在地上挖个足球大小的坑,用大小不一的土坷垃打搭成冢形,留个口,使劲往坑里填柴禾,直到把土坷垃烧得滚烫,然后把红薯花生一块塞进坑里,用脚拼命将土坷垃踹烂,把红薯花生埋在下面,等我们干完活,再将红薯花生挖出来,闻着那香甜的气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
那时候我十三四岁,我的主要任务是负责这些地里干活人的伙食问题,母亲每天都会给我留些钱,等我在地里玩够了,到了做饭的点,就骑上自行车飞奔回家,蜂窝煤上煮上饭后,就直奔小卖部采购。
每天中午和晚上我都会换着花样准备四个菜,有凉拌菜,有熟食,有炒菜,等他们吃饱喝足后,我再将所有碗筷收拾干净。
那时候,我得到的表扬最多,母亲会一直对着我笑,母亲的笑,是那么的满心欢喜。
三
现在,秋收时,我的主要任务还是负责一家人的伙食。不同的是,我那善良的母亲,却因为一场疾病永远的离开了我们,那张满心欢喜的笑脸,已经永远尘封在我的记忆深处。而我,也已经不再贪玩,因为我已身为人妻为人母。
回去的当天下午,我和安还有公婆掰完了剩下的最后那点棒子。
前些日子公婆已经提前把花生收了。这次在我回家前一天,他们也已经开始下手掰棒子了,现在只是掰下来,不剥皮,等地里全部收拾完后,余下的时间在家慢慢剥,这样就有力地节约了时间。掰棒子时,身穿围裙,头戴遮阳帽,钻进棒子地里,仅一天半的时间,十亩棒子全部掰完,又用了一天半的时间,用农用三轮车将棒子全部拉回家,并用电动吊粮机将棒子全部吊到房顶。
接着找来秸秆还田机把棒子秸全部打碎,然后洒化肥,耕地,种麦子,一共不过五六天的时间就完成了田间劳作。
各种机械化的应用,秋收不再是让人头疼的事,也不必像以前那样找很多人帮忙,各家干各家的活,虽然少了以往秋收时嬉笑热闹的气氛,却多了一份难得的安心平静。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冬天,母猪生猪仔,也不用小时候那么费神照看,费劲用盆烧炭了。在猪窝墙壁侧面掏个小洞,洞口外边挖个半米见方的坑,坑顶引上灯口,按上一只一百瓦的灯泡散发热量,用棒子秸和塑料布盖好,将猪仔赶进坑里,隔两三个小时打开洞口让猪仔回猪窝吃次奶。既省时又省力。
母亲知道这个方法时,已经被确诊癌症晚期,那时候家里已经不喂猪了。
我清晰地记得母亲说过,得了癌症的人,吃秋不吃麦,吃麦不吃秋。母亲正月被确诊,走过了夏天麦熟,在我和安结婚的第二个秋收时节,母亲在我和弟弟,甚至所有亲人千方百计的挽留下,终还是没有迈过这个秋天。
我不记得那年的秋收是怎么过的,只知道那个秋天,我的眼中只有一种凋零的颜色——悲伤。
母亲离开后的几年之间,随着各个村大队集体实施沼气池建设后,大多数人家修好沼气池后就不在喂猪,沼气池里的填充物也变成了附近牛场的牛粪,除了冬天,这沼气用来做一日三餐根本不成问题,既经济,又环保。所以,有了沼气池后,再不需要秸秆攒粪,这秸秆就被直接打碎埋于原地了。
当然,有些人家是不秸秆还田的,而是把掰了棒子的棒子秸,用农用三轮车拉去附近的牛场卖掉,我们这里盛产牛奶,奶牛自然就多,而奶牛饲料的主要来源就是棒子秸,所以,每年到了秋收时节牛场就开始大量收购棒子秸,每斤八九分钱,普通农用三轮车拉这一车差不多能卖三四百元。有很多劳动力富足的家庭,会趁这个机会小赚一笔。
村里大队的几只大喇叭每天都会广播,禁止焚烧秸秆,违者给予罚款拘留等惩罚。就连我六岁的儿子,看到大他三岁的姐姐在自家院里烧了一个棒子皮,就急忙找我汇报,说,妈妈,爷爷说烧棒子皮罚款,姐姐不听话了。
女儿随问,为什么不让烧棒子皮?
我说,烧棒子皮散发的浓烟会污染环境,为了保护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要从自我做起,不可以焚烧秸秆。
女儿似乎懂了,用力的点了点头。
我想起小时候,每到秋收时,田野燃起的那条条火龙,不仅心有余悸。
爱护环境,真的应该从自我做起。
这几天,在我们地里家里往返途中,公公说,现在的路好走了,以前半个小时的路,现在不到十分钟就能走完。
政府出资,帮各个村修了田间环村路,平整宽阔的水泥路面,代替了以往狭窄高低不平,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的羊肠小路。这几条田间环村路,还成了村民们晨曦傍晚遛弯散步的好去处,这里空气清新,远离都市的浮躁,静静地行走,静静地聆听,嗅到的是泥土的清香,听到的是干净的鸟鸣。
时常想,母亲若还在,我定会常挽着她的臂膀,漫步夕阳,迎接晨光,在这田间小路上,留下我们温热的足迹。
四
忙碌那几天,安问我,累不?
我说,不累。
可是到了第二天早上我却起不来床了,浑身酸疼,手指麻木无力。
安把我从床上拖起来,一碗热腾腾的面汤和油条已经在餐桌上。
往回拉棒子时,我和安说,下趟让孩子跟来,给他们拿个瓶子,逮蚂蚱和蛐蛐。
安说,他们才不稀罕。
我说,怎么会,我小时候就喜欢逮了回去喂猫呢。
安说,你那是什么年代,他们是什么年代,你给他们个手机肯定玩得高兴着呢!
我说,那倒是,网络游戏时代,不知害了多少孩子?不过孩子就是孩子,爱玩的天性改不了,回去问问看他们愿不愿意来。
回去后,我和俩孩子说去地里逮蚂蚱和蛐蛐去,预料之中,孩子们还是特别高兴。
他们一共逮了十几只蛐蛐,回家后,大黑咪不敢来吃,因为它的儿子比它还大一圈的小黑咪先到一步,女儿喂小黑咪吃蛐蛐,儿子带着哭腔说,妈妈,让大黑咪吃。
我问,为什么?
儿子眨着大眼睛说,我想让大黑咪多吃点,快点生小咪咪。
儿子一直就是那么单纯善良,从小就知道谦让,每次有了好吃的总记得留一半给姐姐。
大黑咪的确已经怀了猫咪宝宝,过不了多久它又会找个隐蔽的地方生下几只小猫咪。大黑咪是女儿出生第二年后,我从朋友家抱回来的,它的年龄比儿子都大,这只温顺可爱的猫咪,无论孩子怎么揉搓它,它都不抓咬一下,但是抓老鼠捕麻雀却是勇猛无比,时间流逝,大黑咪已然成了我们家的一份子。
那天晚上吃饭,公公小酌几杯后,说,现在真不如以前了,干点活就累得不行。
是啊,前几年,我和安都不在家,秋收公婆带着两个孩子就把地里活干了,那时候孩子又小,家里地里都要照顾,他们都没说过累。
日子一天天一年年过去,公婆日渐苍老,身体越发不如以前,父母相继去世后,让我更懂得善待这两位老人。我在家的几日,也是换着花样的给他们做好吃的,力所能及地做些家务活。
婆婆笑着说公公,知足吧,有干的命是好事,等连干的命都没了就真完了。
安说,现在不要和以前比,身体要紧,能干就敢,不能干别逞强,这不还有我们,你们健健康康的,就是我们的福气了。
我说,是啊,什么时候身体都是第一位。盼着地早点被收上去,到时候,你们也就不用这么辛苦了。
去年,我们村的农田被初步定为高标准项目区,国家要把农田全部征回去统一管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农田统一管理和种植,可以大大地节约人力物力资源,而节约下来的部分人力就可以去打工或搞其他副业。这种趋势似乎已经是个必然。
公公听了,说,征地是迟早的事,先把眼前的活干了再说吧。然后吃了口菜,接着说,以前在厂里上班,每天去饭店吃饭,那饭菜都不如小静做的好吃,在哪儿都不如在家吃得最舒服啊。
看看俩孩子,正津津有味地大口大口吃着饭菜。
安笑了,我也笑了,没有什么比一家人坐在一起,吃着饭,唠着嗑更温暖的了。
假期结束了,小麦种子已经埋入肥沃的土壤中,我和安也都返回了各自的工作岗位。我知道,过不了几天,生养我的那片热土,将会伴着阳光,生长出一片绿油油的希望来。
秋收优美散文
秋天来了,江南依然是花红柳绿,万花锦簇,百鸟争鸣。天晴的时候,蓝蓝的天空上,几朵白云,好似孩童随手画出的一条条白色的绸缎。
远山在视野里显现出郁郁葱葱的景象,隐约可见那儿是松林,那儿是茶园。
田野的稻子在秋风的吹拂下,翻卷起层层波浪,犹如一幅巨大的彩旗,在一望无际的广阔天地里抖动,舒卷,伸展。金黄色的稻穗粒粒饱满,沉甸甸的笑弯了腰。
一对年轻的夫妇正在割稻,那男子赤膊着上身,裸露的皮肤被夏日的阳光晒成古铜色,肱二头肌随着镰刀的挥舞,凸现出饱满的姿态和力的俊美。一颗颗亮晶晶的汗珠从额头洒出,沿着宽阔的胸膛,很快就落到那黑黄色的土壤里。妻子着一身蓝色的白碎花布衣服,头上包着一条雪白的毛巾,红扑扑的脸蛋好象熟透了的`苹果。
三岁女儿小花在田埂上一手拿着几根稻穗,一手拿着几根狗尾巴草,在和那只叫着小黑的小狗嬉戏、逗乐。突然一只一只蝴蝶从远处飞来,小花赶快放下手中的东西去追赶那只美丽的花蝴蝶,小黑也不示弱,一前一后随着蝴蝶忽高忽低,四处飞奔。
田埂上那只传了几代的大茶壶,宁静的停息在那儿,主人早上来时很随意的抓了一把“老家婆”茶叶,放进茶壶肚里,倒满一壶水,用稻箩一头挑着茶壶,一头挑着小花。他们不需要那些“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名贵茶叶,农忙时节,泡一壶酽茶只是为了解渴和解暑,所以他们喝茶不知道什么叫品茶。
不知不觉,身后便留下一大片割倒的稻子,摆放的虽然不太整齐,但在无意识之中,却谱写出一首欢快的丰收乐曲,透出甜美、自然、和谐和欢乐。
中午到了,老娘送来中饭,菜全是家常小菜,一样是炒扁豆,那扁豆就栽在水塘边上,它把藤儿延伸到塘边的柳树上,紫色的小花开满树枝,一只只青色的小扁豆,四处垂挂,形成一道自然界里的美妙风景线。一样是黄豆辣椒酱,黄豆是最好种的,不用占用专门的菜地,就在屋后那片小山坡上,用铁锹深深的扎一个印,顺着铁锹边上的缝隙,把黄豆种子放进去,锹一拿起,豆就自然落进土里了。黄豆的生长期很长,有“四月爆”、“五月爆”、“六月爆”、“七月爆”。还有一样青椒肉丝,一样油爆茄子。冬瓜汤里放了几只肉圆是给小花的,一块骨头是给小黑的。
那新堆起的草垛既是丰收的见证,又是孩子们与月亮交谈的阶梯,秋天的田野是丰收的乐园。
秋收乐章经典散文
家乡的秋天,该是一位性格腼腆、体态轻盈的妙龄姑娘吧。她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来,她好象在密密匝匝的庄稼地旁边站了那么一会儿,然后就一声不响、蹑手蹑脚的一头钻了进去。性情温和的秋姑娘、也不知在一望无际的庄稼地里逗留了多长时间,她耐着性子穿行在神秘的广大的青纱帐里,她好象施展了许多神奇的魔法,她一双灵秀的纤纤玉手,仿佛触摸到了哪儿,哪里就会奇迹般地改变了原来的模样。渐渐地,碧绿的庄稼地里荡漾着令人沉醉的芳香气息,那是无数果实成熟时刻流溢而出的奇异芳香,那更是神秘的秋姑娘施足了魔法,带给乡亲们无比惊喜的礼物。
这是北方的金色十月吧!这个金黄的成熟的迷醉的秋天说来就来了,她以清风的方式和无数庄稼的窃窃私语,悄悄地贴近了一座村庄千百年来怦然跳动的心脏。而被明澈的秋风和庄稼成熟气息所深情簇拥的村庄,是快乐的幸福的同时也是安详的。如果你是这座迷人而纯朴村庄的一个少年或少女,你很可能攀上木梯,美美的豪情无限的站立在自家房屋的屋顶上。你明净的喜悦的稚嫩的目光,不论向村庄哪个方向遥望,周围都是一派丰收景色的庄稼地。那些姿态各异的数不清的庄稼,在明净的太阳的光斑下,好象开始了甜蜜的.轻唱或柔情的舞蹈。谁知道呢?反正映入你眼帘的是一幅巨大而华美的秋天的画卷。你知道那火红火红的是高梁,你知道那高大茂密的苞米林里,每株苞米都像一位尽职尽责的慈祥母亲,她们缜密温暖的襁褓里,都包裹着一个胖乎乎白净净或黄澄澄的婴儿般的玉米棒子呢!你知道那一片低矮的金黄的庄稼地,是无数干枯的饱满的豆棵在憋着劲美妙的摇着铃铛呢!你知道那片绿白相间的庄稼地是变化莫测的棉田,那白白的绽放的棉朵疑是天上掉下来的柔软的白云,那依旧碧绿的颜色是叶子是缄口不语还没有来得及吐蕊的圆鼓鼓的青涩的棉铃……你站在自家屋顶上,将秋天壮观的景色尽收眼底,这时候你是看风景的人,你本身也就无可争辩的成为了风景的中心。在这座纯朴的历尽沧桑的村庄,再没有比秋天更深远更心旷神怡的事情了。你想想啊,村庄里的大人们在田野里忙过春天和漫长的夏天,他们不就是为了深情拥抱一个丰收的秋天吗?他们的梦想和希望,几乎全部蕴藏在这个沉实的厚道的秋天里。
秋天的序曲,好象是从此起彼伏的清脆的磨镰声开始的。那些“嚯嚯”的清亮的磨镰声,是从村庄每一户庭院里像露珠一样飞溅出来的。那些憋足了劲的庄稼汉子赤裸着厚实的胸膛,温暖的阳光不紧不慢的洒落在他们青铜般的背脊上。这些壮实的庄稼汉子,仿佛不是蘸着水在磨刀石上磨镰的,而是蘸着头顶上明亮透彻的阳光磨镰的。那些挂在墙壁上沉寂了一年的锈迹斑斑的镰刀,在磨刀石上欢快激情的呜唱着。不消一袋烟的功夫,这些蒙尘的弯月形的镰刀就寒光闪闪了,就像勇士出征时挂在腰际的刀鞘――那把呼之欲出、所向披靡的明晃晃的宝剑……当村庄最终安静下来被温柔的夜色所覆盖,这些酣睡的汉子和村妇,他们深远的梦境里应该五彩缤纷,因为他们恬静的脸庞和嘴角,正挂着几分掩饰不住的笑意呢。
当清脆的镰声在村庄周围优雅的响起,就意味着秋收的大幕真正拉开了。这是紧张、忙碌、欢乐和庄严的时刻,因为从年头到年尾,再没有比秋收更打紧的事情了。庄稼人必须汗水摔八瓣儿从早忙到晚,甚至披星戴月也要颗粒归仓。当大地奉献出饱满甘美的果实,劳苦一生的庄稼人流一点汗吃一点累又算什么呢?为了迎接一个实实在在的丰收年,他们就是把命豁出去了也在所不辞!当田野里的庄稼大片大片的倒下,当苞米棒子被乡村们一穗穗的擗下,当洁白的棉朵被妇女们灵秀的双手采撷……那一望无际的神秘的庄稼地,就呈现出一片繁忙、喧闹和欢乐的景象。马车牛车毛驴车撒欢的奔驰在乡村的土道上,村庄的场院里已经堆积了金山般的粮垛,看了就让人满心的喜悦和陶醉。孩子们呢?他们小燕似的奔走在收割后开阔的庄稼地里,专拣那青涩碧绿的高梁杆做甜杆,小嘴巴美美的嚼着吸吮茎杆里的甜汁儿,一脸的幸福、淘气和灿烂。
秋收就这样在庄稼人汗水的肆意飘洒中接近了尾声,原野最终坦露出粗犷的厚实的底色。空旷而清寂的田野上,走动着三三两两拣拾果穗的妇女和小孩,有些孤寂的清凉的秋风,悄然滑过原野赤裸的坦诚的胸膛。这就意味着北方异常寒冷的冬天就要到来了,这曾经碧绿碧绿的梦幻般的田野,将被一场又一场的鹅毛大雪柔软地覆盖。
有一望无际的田野在,有朴实安宁的村庄在,那一年一度的秋收华美的乐章,就将在古老而年轻的乡村一成不变的演奏或传唱下去。看到那些金灿灿的粮食,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深情美秋天和丰收,美那些朴实无华的田野和村庄,还有那些挥汗如雨的结实的汉子和壮硕的村妇。他们才是我们真正意义上的衣食父母,他们才是我们的血液和骨肉的真正源泉。没有他们的辛勤耕耘和慷慨付出,我们所有的梦想或向往,都将失去抵达的可能失去浪漫的明亮色彩。1950字
秋收的散文
我的家乡在岭南。
众所周知,岭南以山地居多。所以水田基本落在山脚空洼处,种、收植物基本都是手工化。另外,岭南大部分地区夏长冬短,太阳辐射量较多,日照时间较长,所以一年收两季水稻――农历六月收早稻,农历十月收晚稻。正是这样整年的劳碌,加上漫漫的炎夏,所以在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劳有所得的秋收。
吃过早餐,挑着箩筐(筐里装着镰刀、甘蔗、水等)就出发了。先是收割离家较远的稻谷。放眼望去,一片金黄,细看眼前的稻谷株株低头垂眉,等着我们收割呢!我们赶紧套上袖套,戴上草帽(皮肤接触到稻叶稻谷身上的毛会痒,所以要带袖套;中午的阳光还是比较猛烈的,草帽遮阳。)弓着腰开始收割啦!左手扶稻杆,右手持镰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下刀,“咔擦”一下子,就有好几株倒下了,沉甸甸的,这下一只手握不住了。赶紧放在禾秆根上,嚓嚓嚓,又继续割。一般都是六株一束地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这是为了方便脱粒。
上面描述的是有着多年收割稻谷经验的妈妈和手脚麻利的姐姐的收割动作。因为我笨手笨脚:她们割三株,我割一株。我会时不时地偷瞄她们几眼,艰难地学习她们的动作。心里却等着爸爸扛来脚踏式脱粒机好被派去“递禾杆”(把一束束的稻谷递给爸爸),这是为了让爸爸全心全意地帮稻谷脱粒。顾名思义,脚踏式的脱粒机是需要人踏着才能动起来。爸爸先是让齿轮喝饱机油然后才顺时针转动滚筒,这时才开始踩踏板。“隆隆隆”吃饱喝足的脱粒机唱着欢歌为主人工作起来了。我抱着一束又一束的禾秆递给爸爸,饱满的谷子在快速转动的'滚筒作用下,哗啦啦地像猛雨似的落到了谷仓里。他们嬉笑着玩着堆堆游戏,叠罗汉似的一个叠在另一个上面,紧紧地挤着。不多久,谷仓就堆得老高了,姑父把谷装到箩筐里去。两大箩筐,满满的。扁担都被压弯了,随着姑父的趵趵的脚步,扁担吱呀吱呀地哼着,似乎在嗔怪胖谷子们。
中场休息就在谷仓满3次的时候(已经工作了两三个小时)。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一段甘蔗,皮都不削,用牙齿一咬,“哧”一条长长的甘蔗皮就被我撕下了,“哧哧哧”,三下五除二甘蔗皮被撕开了,漏出白色清亮的肉,哟,甘蔗中心有一个深色的微微凹下去的窝。大人们说这样的甘蔗肯定是很甜的。于是我欢呼道:“看哦,甜甘蔗!”妈妈在一旁接话:“淋水又浇粪,有虫还要除的甘蔗,能不甜吗?”
“甜――”我故意拉长声音,接着一屁股落在刚刚脱完粒的稻杆堆上,湿湿的,凉凉的,软软的,好像坐在沙发上。于是我变本加厉,整个人躺在上面,像《阿长与山海经》里的阿长一样,摆个大字。然后把草帽往脸上一扣,在黑暗中偷听外面的世界――“今年收成不错啊,看你们家的稻谷这么饱满。”是二伯母的声音。“一般吧,都花了不少肥料费,农药费……你们家的比我家的还要好啊!”妈妈答道。“今年还算是风调雨顺的,只要勤劳点,除草施肥,灌溉。收成都不会低。”姑父接上话。“……”“……”我睁开眼看和我同样好奇的阳光,它从帽缝里钻进来看我,我盯着它细细的光线……我们就这样看着,听着外面的世界,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休息完后,再干两小时就大中午了。妈妈提前回去做饭了,爸爸把稻谷挑到楼顶放下,我屁颠屁颠地跟后面。只见爸爸用强有力的手把箩筐一推翻,用力一抽,提起空箩筐拍几下。谷子就小山似的堆在地上了。蹲在旁边的我,感觉到一股热烘烘的空气迎面扑来――这些谷子挤挤挨挨的,每粒谷子都在大口大口地吸气,身体都冒汗了。哪能不热吗?我赶紧把耙子拿来,摊开谷子们,好让它们透透气。
“谷堆高了,什么虫子都有”。在摊开谷子的时候,偶然发现一两条青色的虫在蠕动着,似乎在找阴凉处躲避。我就给它们做个顺水人情,拿片稻叶,让它们爬到上面去;还有突然跳出来打抱不平的蚱蜢也被我逮个正着,一起带去给鸡鸭们加餐……
“吃饭了――”妈妈在楼下喊道。早已经饿扁的我赶紧洗手盛饭。这一顿饭,我觉得米饭格外的香甜,我吃得特别。“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虽然课堂上老师早已经解释过这话的意思,可是真正地体会到是在秋收中。
秋收让我们收获了稻谷,收获了甘甜,收获了喜悦和满足。
忆散文
行走多年,一方水土总是让人牵魂,那是儿时梦启航的地方。
老家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村,隐映在一片青纱帐里,一条小河弯蜒从我家门前淌过,河水清洌,水草肥美,游鱼若隐若现。夏季有一种我们当地叫做水拖车的小生物浮在水面上,总是倒着行走,自由自在,犹若在它们的水上溜冰场翩翩起舞。
这条小河伴随着我无忧无虑的岁月。河里欢畅的鱼儿是最大的诱惑,穿肚兜的时候就拿着姥奶给特意准备的篮子,在河里欢蹦乱跳的捉鱼。水很浅,因为挡有土堰,无数小鲫鱼举着头张着嘴,浮在水面上,只要看准了,用力去舀下去,多少都会有收获,最多的是鲫鱼,还有白鲢鱼、小虾 ,泥鳅、河蚌之类是看不在眼里的`,最后自己弄一身泥水,和泥鳅倒是差不多了。上学以后每逢放学或者农闲的时候,自己总要抽空去视察视察鱼情,哪儿水草里藏的鱼多,哪儿水浅,有时忘记回家吃饭,等到母亲喊我回去吃饭的时候,只有挨揍的份了,但是这个痴情依然不改。
那时是跟着姥奶长大的,很小就跟着姥奶一起睡。姥奶出身大户,秉性素雅谦和,从不计较什么,脸上总带温雅的微笑,看我的眼神也是那么的慈祥。因为家里人多,晚上捂脚的时候总是会从被窝里递过来一些糖果或点心,那些都是姥奶为我的私藏。记得有一次姥奶身体不好,父亲去买了那种中药的糖丸,味道很甜,老奶还专门为我留了一颗,晚上偷偷的递到我手里。农忙的时候她总是闲不住,拄着拐棍挪动小脚来帮忙,等你忙好了她的饭也做好了,母亲因为这个也时常怀念她老人家。可惜在我上初中的时候姥奶走了,留下我。本来想长大了报答她老人家的,却没有给我机会,有时候梦到她,醒来总是会落泪,老人家只给我留下无尽的思念和遗憾。
我若飘荡的风筝,总是被您牵引着。无论走多远,岁月境迁,寸草之心时常萦绕于胸。家乡的泥土,家乡的一草一木总是让人神往,有着深深的眷恋,因为那一方水土有少时的梦想,有欢笑有汗水,有养育我们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