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故乡三题的抒情散文,本文共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故乡三题作文
故乡的池塘
虽然离开故乡多年了,但故乡的景物却一直深印在我的脑海里,那般清晰、那般美丽。童年的故乡,到处都是水的世界,一年四季无不显示水的娇娆,水的妩媚。尤其是老家屋后的那个池塘,给了我无尽的快乐和回忆。
记得老家屋后的池塘成狭长形,积水很深,终年不竭。春天到来的时候,池塘边的桃花、梨花、杏花、李花等竞相斗艳,开满枝头,清香扑鼻。吸引我目光的不仅是池塘岸边争先开放的鲜花,青青翠翠的绿地和天上展翅翱翔的飞鸟,更甚的是池塘以及周围刚萌发嫩芽的杨柳。一只只杨柳笛,在柔柔的春风中悠悠扬扬,飘飘荡荡,吹破了故乡的宁静平和,吹皱了一池的春水。
记得老家屋后池塘里的青蛙多,叫得也最响。雨过天晴的时候,常见池塘岸边水面上露出一大片青蛙的小脑袋,密密麻麻的,花花绿绿的,个个瞪着大大的眼睛。特别是在夏天的夜里,其它地方的青蛙都已歇息了,而老家屋后池塘的青蛙却仍在奋力地叫个不停,绵远而悠长,在故乡的上空回荡。这样的蛙群,这样的蛙鸣,曾经深深地震撼了我整个童年。
记得老家屋后的池塘最热闹的时候是在夏天。夏季炎热的中午,童年的我们背着午睡的父母,扑腾扑腾地跳进池塘的浅水里,把大人们的嘱咐溅成一片片水花。我们嘻笑着,拍打着,追逐着,把池塘变成了童年的乐园。而在早晨或傍晚,村里的婆姨们在池塘边的石块上堆满花花绿绿浆洗的衣服,手拿着棒槌一声声地把衣服连同日子捣得舒展而干净。她们说着女人间的心事和乐事,不时地从池塘边传来爽朗的笑声。
还记得在秋雨绵绵的日子里,我喜欢独自一人打着一把雨伞站在池塘边,看着连绵不断的雨珠落入屋后的池塘里,默默地发呆。那些如线的雨点在池塘的水面上溅起千万朵的水花,只一瞬间的绽放,便融入水中无迹可寻,而新的水花又会再次溅起,瞬间绽放,又瞬间消逝。
而我们的人生不也是如此吗?那些逝去了的岁月不也曾象水花一样美丽,转眼即逝?可我们必须不断地溅起新的水花,这样生命才会始终灿烂而精彩!
故乡的柳树
故乡,总是幽灵般涌向我记忆的窗口,潜入我甜美的梦境。故乡的牛羊,故乡的花草,故乡的树木,故乡的山水都是那样真真切切、清清晰晰。特别是故乡的柳树曾是那样地丰实了我童年的生活,一直在我的脑海中摇曳生姿,令我时常忆起。
每当春季来临,故乡的柳树便是报春的天使,柔软的柳枝吐出鲜嫩的绿芽,犹如少女的发辫在微风的吹拂中摇曳,飞舞的柳絮弥漫在村子的上空,宛如雾里探花柔情地笼罩着故乡的山山水水,使人们尽早地感受到春的气息,春的温暖。
当一缕阳光从细嫩的柳枝中透出,树上的麻雀在啼鸣,枝上的喜鹊在雀跃,宛如一曲绿色田园的赞歌,奏响了美丽故乡的清晨。童年的记忆曾唤起我对故乡的眷恋,柳树的温馨曾给了我无限的灵感和智慧。
记得当柳树枝头的那点鹅黄绿绽放成新叶,柳枝也由干枯的暗灰色滋长成充满生机的莹绿,我们便冒着纷飞的柳絮大显身手,敏捷地爬上树去,折下精挑细选的柳枝,快速地编出一顶“草帽”戴在头上,躲到草丛里趴上一会儿,就象一个个小八路在做一种战斗姿态。
而最让我们心动的就是用柳条做那种最简易的笛子,轻轻扭动柳条,抽出中间的木心,再用小刀把柳技的皮裁成长短不等的小截,稍作加工就成了“笛子”,虽然粗糙但也能吹出悦耳的声音。这种小技术,故乡的大人小孩都会。有时候,大人竟然放下手头的农活与小孩子们一起做笛子,一起吹笛子,快活极了。
故乡的柳树,柳枝如丝万千垂下,拂风如弦,似乎能听到动听的音乐。故乡的柳树,无论是大枝,还是小枝,无论将它顺栽,还是倒插,也无论是长,还是短,只要将它插入泥土,都可以长成新树。
故乡的柳树,早迎朝霞,晚送暮晖,夜伴月华,曾经蕴育出多少阴凉和清爽。故乡的人们在它的绿阴下憩息,留下了多少难忘的'笑声和回忆。
故乡的柳树,随地一插,便能落地生根,发芽生长。在当今改革开放的社会中,像柳树这样能够给别人和社会带来美感和用处的人不知有多少呢。
故乡的松林
故乡老家的后山坡有一大片松林,松林郁郁苍苍,密密麻麻,生气勃勃,傲然屹立,覆盖着后山的整个山坡,一直延伸到山坡的另一边。
故乡松林里的每一颗松树都有着一颗无私奉献的心。当山坡受到暴雨的袭击时,松树便手牵手,肩并肩,不让沃土流失,不让花草被雨淋,而自己,却昂首挺胸,坚强地忍受着暴雨的袭击。当炎炎夏日骄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松树便伸出手臂,为身旁的花草带来荫凉,自己却为大自然蒸发身上的水分,去换取大雨的滋润。
闲瑕之时,迎着股股山风,披着阵阵松涛,顺山坡小道而上,钻进密密的松林,耳旁不时传来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不由让人产生与鸟相逢同乐之感,顿时忘却一切烦恼。山风从林中缝隙吹来,一种凉意浸透全身。脚下是厚厚的松针,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响声,似乎使人感觉到大山的呼吸,均匀而博大,宁静而厚重。
故乡的后山坡被松林涂抹得碧绿盎然。置身于松林的海洋之中,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松香,欣闻着遍地野花的清香,心旷神怡,不知归返。透过松林间隙,一束束阳光斜射在绿苔上,晶莹透亮。走在林中的小径上,人的整个身心,似乎浸透着一片绿茵的清纯,浸透着一股浓冽的芳香。这是松树的清纯,这是松树的芳香。
在松林里,从晨曦到午后,我的心灵舒展得象一只小鸟在飞翔。我观望着松林,呼吸着松香,心灵充满着爱,这是大自然中最美最纯的芳香,如此清幽,如此淳朴。
我忽然顿悟,扎根故乡泥土中的松树才充满着故乡泥土的芳香,香得幽雅,香得富有诗意。
希望故乡的松林永远碧绿浓荫,渴望心灵的芳香永远深湛浓冽。
感悟故乡后山坡上的松林,思考人生的真谛。一个人的生命是否高贵与伟大,不在于他有没有着显赫的地位,优越的环境,而在于他如何体现生命的价值,完成生命的责任,用什么样的精神来支配自己的行为,从而获得生命的尊严,拥有不平凡的人生。
我想:做人应象故乡后山坡松林里的松树,这样生命才会活得无限豪迈壮阔。
故乡三题散文
一、祖屋
故乡的祖屋可能有两百年的历史了。光线虽然昏暗,房舍比较陈旧,但那建筑物的规划和设计还很别致。从我曾祖父的祖父算起已经八九代了,现在有的保存较好,有的快要崩塌,有的已经夷为平地,但始终要认可:祖屋就是祖屋!
祖屋的规划是比较长远、有高度战略眼光的。它是在一块比较开阔的地带择址,座北朝南,前方视野开阔,远处有迭造起伏时隐时现的山峦,近处一块偌大的坪前有芬芳的田园,后面傍着翠绿的青山,东北方有一股清澈透明的泉水,左边是一排排整齐的猪圈牛舍,右边是一列低矮的厕所,主房比前坪高出一米,形成一个台阶。
主房的设计是以“十”字厅为骨架,往左右两旁延伸,再派生些许纵横交错的小“十”字厅,在“十”字厅旁建卧室,以天井取光和集水排水。
所有房屋都是两层楼,由于房屋低矮,间距小,尽管每间房都有光,但光线不充足,显得昏暗。屋基是以乱石垫底,正大门两旁那“人”字垛是灰色的青砖,“人”字垛沿边绘制了几十幅壁画,以独特的文化底蕴彰显大户人家建筑群落的气派;室内墙面,基础上有一米高的.青砖墙以避湿,再往上就是土坯墙,屋面是清一色的灰瓦覆盖;令我羡慕的是,那天井通外的排水暗沟历经几百年都没有堵塞。那延伸的“十”字厅给人的出入很舒适,无论你是大小便,还是去猪圈牛舍,都不会淋雨晒太阳;特别是遇上大的红白喜事,把天井用门板一铺盖,大小“十”字厅摆上七八十桌酒席还显得宽松空荡。
高祖父这辈在祖屋居得下,曾祖父这辈只有五弟兄,辈份是“启”,名曰:西南东北有,到了曾祖父这辈,人员挤挤了,不得不另择址建新舍,这些新舍和祖屋的设计结构都是一样,只不过是房屋高了一些,阳光充足,房子显得格外亮堂。
现在,我们这些子孙们都富裕了、发达了,很少有人居祖屋,他们有的在外购房,背井离乡,有的建了小洋楼,有的建了别墅,过着非常幸福的日子,享受前几代人做梦都没有想过的福份。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身上流动的血液是从祖屋出来的,祖辈们的辛劳我们要铭刻在心,祖辈们的传统美德一定要继承、发扬光大……
二、青石板路
从祖屋出来,下了台阶就是一条青石板路。这条路往南走,就直通花桥镇及其市场,往北走就直通川口(民国时叫凰飞乡)及其市场,这两条路现在都建成水泥公路,但还有些改道的地方尚有青石板留存;另外,还有些青石板支路通达各个小屋场和主要活动场所要地,形成一张青石板路路网,把一个小村庄划成以青石板路为格局的版块,使古朴的小村庄显得自然、繁华、和谐、端庄、美丽。
青石板是以石灰石为材质制成的。先在石灰石山打钻、放炮,从炮轰的乱石中选取比较平整的石块,凿去凸的地方积存起来,用于一般路面的铺设,再选取一些长的宽的厚的石块,经石匠雕凿成方块,用于沟壑上架桥。
铺路,先把板紧的泥面路挖松,把大小不同宽窄各异的已凿好的毛石板摊在路面上,用锤敲紧,形成一个平面,若厚度较大,再往路面挖适度的坑,将石板嵌入坑中,路边比较整齐,中间的拼块因空而异,图案花样繁多,再用黄土将空隙塞满。路面铺设一米宽,碰到坡度较大的地方,就先用乱石砌成台阶,再铺路面。
这项工作说来简单,要落到实处,比现在修条公路难度要大。据说,这些路铺设的时间也有将近两百年的历史了,它历经沧桑,风吹雨洗,也不失当年的风度。
路面铺设时既不平整又不光滑,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脚步踏去了表层粗糙的棱角,形成青釉色的平面,象现在已加工的大理石板一样,清澈、透明、光滑。
这些青石板路,从铺设到现在,给世世代代的人们的出入带来极大的方便。沿着这些青石板路行走,我在思考:若干年后,乡村要搞现代化建设,会不会将其冷落?甚至会拆除?若是那样,我认为要将其不完整的保存下来,作为历史,以昭后人。因为这是一条驱赶黑暗、迎接光明的大道,这是一条摆脱贫困、迈进富裕的大道,这是一条超越梦想、走上辉煌的大道……
三、野菌菇
野菌菇,学名野蘑菇,俗称菌子,是一种野生的食用菌,菌种不知从何而来,反正它是从柴屑中冒出来的。
故乡祖屋后面的大山里是盛产野蘑菇的地方。那时,山中的树木柴草不是很茂密,因为生产队每年都要用柴草烧石灰,几乎每年都要砍一次,那些柴草长得不高,空气流畅,柴屑覆盖着地面,土地肥沃,一棵棵蘑菇从柴屑中拱出来,鲜嫩鲜嫩的,特别好看。野蘑菇象一把把无顶的小雨伞,有红的、绿的、白的、黄的、青的,五彩缤纷,亭亭玉立。春夏两季雨水较多,是蘑菇生长的好时节,采蘑菇的人只等雨一停,便奋不顾身地上山了,若要等几天再去采的话,蘑菇就长大了,长大的蘑菇也许是老了,没有刚出土的小蘑菇鲜嫩;尽管被柴草上的水打湿了身,但蘑菇鲜嫩可口,若去卖的话也会有个好价钱。采蘑菇时要注意,有些蘑菇有毒是不能食用的,一般我们采些褐色的松树菇、红色的茶树菇、青色的草菇、白色的冬茅菇,其它不明的菇不能采,恐怕有毒。
三年困难时期吃食堂饭,大家饿得饥肠漉漉,隔壁的探玉拾得一小筐蘑菇,用鼎锅煮了一大锅,饱餐一顿,结果中毒,神志不清,把尿都拉在鼎锅里,险些没有送命。
还有一种菇更好吃,就是人们用糯稻草遮盖的茅屋,时间一长了,糯稻草沤烂了,就会生出一种雪白的针菇,我们把它叫做糯草菇,它又鲜又甜,比起山上的野菇来又上了一个档次。
早些天打电话问乡下的堂兄,是否有蘑菇采?他说,现在没有那种东西了。
究其原因,曰:现在没人砍柴也没砍树,山上树柴浓密,空气不流通,阳光不充足,怎能生长?我想,若是我在乡下,会砍掉那些树柴,让那些自然生态的野蘑菇重获新生……
我的故乡--北沙,一个美丽的地方,这儿有我们大家喜欢的小游乐园、公开的电影院和一片荷花池。我从小便在这个地方出生、成长,这里的一切仿佛是一种真切而充实的美梦,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欢乐。
村口前面的一道大桥旁,一个极其漂亮的`游乐园,绿茵茵的草坪,几个小游乐场所,花花草草和那青翠的大树都在这耸立着。中午时分,这儿便好像是我们孩子的“地盘”,有时几位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也会来这儿读书,缓解自己的心情,我们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穿梭在这花儿、草儿、大树之间,好不快乐。偶尔有人大叫或者打扰人午觉,也没有人说,因为他们认为孩子是世界上最可爱、最不能伤害的。
游乐园后面便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只要来到这儿我便会想起那曾“驻守”在这儿的一位洋老头,我刚遇见他时是村委会要放电影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抱着孩子去电影院,可是谁也没有注意到门口那驼着背,但精神却很好的洋老头。洋老头很和蔼,他爱笑,也喜欢小孩,但是他没有妻子,更别说有自己的孩子了。当时,奶奶拉着我的手,爷爷在前面走路,我无意间看见了那个对我笑着的陌生老人,我停了下来没有走路,奶奶也停住看着我,我指了指老人,奶奶笑了笑说:“这是看电影院门的爷爷,以后来这里要叫他。“奶奶说完便抱着我进去了。以后我和朋友到这儿看电影总能看见他那辛勤的身影,如今,几年过去了,偶尔回去看一看,才发现他的身影已渐渐模糊。
河西,一个偏离奶奶家很远的一条河,虽然远却让我忘不了的地方。每至夏天暑假时,一天的作业完成,总喜欢去河西玩一玩,那里的风景很美,美的好象一场梦,一大片粉红的荷花开在河水中,让人不由的想起那些亭亭玉立带一点害羞的小姑娘。荷叶漂浮在水面中,像为”姑娘“撑的一把伞,只要看一眼,便会让人一天的疲劳立刻消失,让人感觉无比的轻松,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