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豫北的春节的散文

豫北的春节的散文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豫北的春节的散文,本文共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篇1:豫北的春节的散文

豫北的春节的散文

豫北的春节似乎一进腊月就被人们挂到嘴边了,女人们开始筹划给孩子们置买过年的新衣,很多在外打工的男人们已掐着手指头计算归程,并准备回家要捎的物件儿了。所有的人不管做什么事,总爱说:“等过年时……”,似乎所有的作为都在为过年做准备。

腊八一到,很多人家都会熬制腊八粥。腊八粥是用各种米或豆或干果熬制而成,所以腊八粥也可以说是一场小型的农产品展示会。熬好后放入糖,热腾腾、黏糊糊、甜丝丝的粥除了让人大饱口福,还让人感受到生活的舒适与美好呢!

过完腊八,女人们会赶在腊月二十之前,把床单被罩、沙发桌布等洗个遍,厨房用具等刷个遍,人们也都要洗澡理发,力求万物更新,以迎接新年的到来。

孩子放假了,便跟着大人们到镇上,买花衣、鞭炮,还让购置一些能长久存放的物品,如烟、酒、糖果儿、瓜子儿、玩具等。这时是孩子们一年中最高兴的.时刻。平时节俭的农民们,一般会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并常用“花钱就花钱吧,一年总共才过一次春节”来安慰自己。

“腊八祭灶,年下来到”,说话间腊月二十三就到了,这天传说是祭灶王爷的日子,因为怕他上天胡说,我们用粘牙的“芝麻糖”祭它,让它无法言语。

祭灶一过,春节的大幕才正式拉开。大人们便忙得不可开交了,纷纷涌向集镇,割肉、买菜及各种吃食。男人们剁肉,女人和面,蒸肉包子,豆包子,还要蒸各种“花糕”(其实是馒头的各种花样,再用红枣加以装饰),还要煮肉、做鱼……以至于很多人累得要讨厌过年了。

除夕那天下午四五点时,太阳还没落山,年夜饭时间到了。不是万不得已,在外奔波的人在这一天是必须要赶到家的,就连祖先的灵魂也要请到家的;要账的即使要不到,在除夕年夜饭之前也停止了;即使平时有再放下的事,在此时也都撂到一边儿了,这顿团圆饭,已让人们完全轻松惬意地沉浸到春节这种欢乐祥和的气氛中了。

吃过饺子,人们从前几天的紧张忙碌中一下子走出来,也忘掉了一年的辛苦劳累,在这天晚上终于可以尽情地玩耍了。不管大人、小孩,纷纷搭伙儿凑团儿,打麻将的、玩扑克儿的,还一边吃着糖、磕着瓜子儿的,好不悠闲自在。另外,还忘不了时不时瞅几眼电视,虽然现在的春晚可观性不太强,但还是怕错过那虽不多但毕竟还会有的精彩节目。尽情耍到新年钟声敲响,在辞旧迎新的欢庆声中,“守岁”便结束了。

虽然睡得晚,但还得早起呢,谁家起得早,谁家便有“福”,“抢福”的急切让有些人三四点钟便起床了,于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便把刚进入梦乡不久的人们惊醒了。平时若睡这么短,必是头脑昏沉的,但今天却异常兴奋,“抢福”啦!做好饭,祭神,祭祖,愿神灵和先人保佑家人平安,一切顺利!做生意的发财,上学的考上大学,姑娘小伙儿找到佳偶……虽属封建迷信活动,但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所以年轻人也不反对老人们烧香拜佛的。

在黎明前的昏暗中,大街小巷,人流如织,人们都要去给长辈磕头,祝贺新年快乐。每一拨人,“先头部队“总是孩子们,他们穿新衣、戴新帽,神气活现,对长辈的称呼最甜,头磕得也最实在,最虔诚,因为不仅能从长辈那里得到糖、瓜子等吃物儿,还能得到压岁钱。老头儿老太太们总免不了一声声惊叹:“呀,这一年不见,长成大人了。若换个地方,我肯定认不得你了!”少男靓女们便羞羞怯怯地抿嘴笑了。

给长辈拜过年,各自在外打拼的人儿便本家叔伯、左邻右舍或同学发小那儿,这家转转,那家看看,叙叙旧,拉拉家常,喝点儿小酒儿,打会儿小牌儿,不拘喝多少,不为输羸,只求享受相聚的温暖与快乐!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必须要回娘家,给父母及本家长辈拜年。此后的三四天,还要陆续走亲戚,即使平时不常走动的老亲戚,也要去拜年的,此时这春节,把血缘的各个支流聚拢成各个大的河系,让生命的踪迹印在每个后代子孙的心里。

一过初五,吃公家饭的人便陆续回自己工作岗位了,但凡能拖延些时日的人总会捱到过完元宵节再走的。

“元宵节”,在我们这儿是俗称“小年”的,包括正月十五十六两天,是春节的尾声,也是春节的又一个小高潮。放烟火是此节最重要的一个节目。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各色的烟花便尽相绽放了,五彩缤纷,耀眼夺目,煞是好看。“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曾如此说,由此看来,那时的烟花制作技术也是相当不错的吧!

正月十七,年便算彻底过完了。上学的该开学了,打工的该出去了,在家的也要趁农闲找些活计挣钱了,一切都步入正轨,人们又踏上了新的征程,为下一个春节的红火热闹奋斗去了。

篇2:豫北纪行的散文

豫北纪行的散文

列车在黑暗中”咣哨咣哨“到达洛阳。这是我首次来洛阳,也是我首次离开关中。其时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盛夏,也是我从教生涯的第一个暑假。我之所以选择洛阳,主要缘由是它是我的祖籍所在地。人都对自己的祖籍怀有深深的敬仰和眷恋之情,那是”根“。成语中不是有一句”刨根问底“吗?人类的根自然是地球。虽然科学如此发达,但有谁能说离开地球可以生存下去呢?还没有,至少二十世纪不可能了,二十一世纪呢,也很渺茫。一个人要是不知道自己的根在何处那不仅仅是一种悲哀,更是一种不幸,斥为”叛徒“也不为过。

怀着这样的心境,我的人生之旅途就从洛阳开始了。

下车正值午夜。车站广场那份热情却丝毫不感到寂寞和冷落。关中的河南老乡遍处都是,因此我对广场上那浓重的河南口音毫不陌生。

”热油茶,一毛一碗。有五香有花生。“”热酱面有大肉,有辣子。“

关中人常讥笑河南人不吃辣子不吃面,其实我们豫北人经常吃面。不过那是甜面,面锅中不放盐醋调料,另外热炒或者凉调些菜就着甜面吃。那”甜“并非是放了糖,而是指不放调料也不下菜。

一个妇人,一张小桌,一口锅灶,几双碗筷,便是一处营生了。这样的营生在广场摆了不下百处就蔚为壮观。在午夜广场昏黄的灯光下这种壮观就尤其显得激动人心。就为卖那一毛一碗的热油茶和两毛一碗的热酱面,故乡人不辞辛劳,顾不上睡眠,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难道仅仅是为了挣钱?

一毛一碗的热油茶在八十年代初说贵也不贵,说便宜也不便宜。我就一连喝两碗,外带四根麻花。麻花呢是一毛钱两个。喝毕油茶,便觉睡意袭来,便在广场租了一席打了个盹。天刚朦胧亮,我便搭上了去龙门石窟的汽车。车箱里人不多,满是熟悉的家乡口音,模样一律黝黑而结实,显示着北方农民的粗犷和朴实。

龙门石窟是我一生游览的第一个风景名胜。关中也不乏风景名胜,骊山、兵马俑、华山、乾陵可在此之前我一个也没去过。我之所以没有直抵故乡,而先奔龙门石窟,是缘于在上高中时教授历史课的陈老师课堂上曾说过的一句话:

”那龙门石窟啊简直了不得!“

那句话激情飞扬。至今我仍记得陈老师说那句话时的眼神和嘴巴。尤其是那嘴巴,在吐出那个”啊“字时几秒钟没有合拢。之后同学们在忆起陈老师时都不约而同地张大嘴巴”啊啊“着然后又都不约而同地放声朗笑。

龙门石窟是中华民族和古老文化的结晶。当我独身一人披着暖暖的阳光步入伊水河畔时,感到从未有过的激动,二十五年的人生就浓缩在那一刻了。我一一游览了宾阳洞、万佛洞、古阳洞、莲花洞、奉先寺在十几米高的卢舍那佛像下,我扑通跪地,向佛像虔诚的叩首行礼--那瞬间我感到了自己的渺小和卑劣。一个有罪孽的人到了卢舍那佛像前会立刻幡然悔悟,洗刷那负罪的魂灵。其实也不见得。罪孽深重到了不可药的地步,面对卢舍那佛像也会心生邪念。当十七年后,当我从报纸上得悉河南几个农民盗窃了龙门石窟的佛像后,我便哑然了。这是整个人类的耻辱!世间一切奇迹、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人类的杰作,而世闻的一切罪孽也都是人类的”杰作“!这个伟大而卑鄙的人类啊!

辞别龙门石窟,我又返回洛阳,搭上回故乡的班车。在崇义镇我下了车。崇义镇是豫北沁阳和温县的交界处,归沁阳管。在崇义镇首先见到了秀姐。秀姐曾随虎哥来过关中,那时他俩刚结婚。秀姐那长长的辫子曾让我迷醉和倾慕。大凡男孩儿都对女孩儿的长辫感兴趣--那是女性最明显的外部特征。许多年以后当我聆听着那首《黑头发飘起来》时,我就想起了秀姐。那是我孩提时代对女性最崇拜的标志。

秀姐那长长的辫子不见了。我恍然若失。秀姐热情依在,我却有些呆愣。这人生旅途的第一站我首次尝到了失落的滋味。秀姐的长辫没有了,身体却丰满了,透出成熟女性的魅力。刚坐下一会,虎哥回来了。虎哥在我的印像中是一个忧郁型韵人,似乎心里压着一块石头,脸上永远不见一丝笑影。出乎意料的是,虎哥见到我竟然手舞足蹈起来,那嘿嘿嘿的笑声彻底改变我印像中的虎哥。岁月能够改变人生。而人生也就丰富了岁月。秀姐和虎哥的`改变让我初次对人生产生了感慨。

大姨还是原样,只是头发白了,走路依然匆匆忙忙说话依然罗罗嗦嗦。虎哥提着空篮出去,不一会又拎着空篮回来,经秀姐提醒才盛回一篮肉。案板剁得打鼓,肉馅堆得冒尖。虎哥挥手赶走了拥在门口瞧我这个稀客的小娃们,刚坐下,又站起给我让烟倒茶。记得那年来关中,他在街上转了一圈,回来直打哈欠。父亲知道他烟瘾犯了又没钱买烟,便去街上买了盒回来给他。父亲是不吃烟的。现在的虎哥可比不得那时了,他种了一亩菜地,收入大约不错,光瞧那满抽屉带过滤嘴的香烟就可以猜到。虎哥把烟全都取出来摆在桌上,一个劲儿地让我,唯恐我饿坏了似的。

豫北平原是”中原“的腹地,地势平坦,土质肥沃,与关中平原相比美。这里是全国著名的粮食高产区。三国时曹操雄据中原,终于完成了一统天下的霸业。

吃过午饭,稍作休息,虎哥骑车送我到奶奶家。奶奶家在大金香村,和崇义镇虽然相隔两里路,但却不属一个县。大金香属温县管辖。奶奶更加老了,但却仍精神。奶奶家属典型的豫北农村四合院式的庄户小院,前后正房,两侧为厦房、灶房。院墙上歪贴着”满院生辉“的红字条,院内养着花草,盆儿都不讲究,瓷的、陶的,还有铁的,大小高低也不一。鸡、羊、猪生活的气味和花香融和了,笼罩得小院醉醺醺的。奶奶顶着毛巾操劳着四合院中的一切,似在指挥千军万马,脸上永远是满足的笑容。

晚饭吃过,夕阳的余辉还未从院子褪尽,便涌来一屋子人。由于我都不认识,他们便自报家门。这个说叫他五爷,那个说叫他七叔都约我明天去他家吃饭。奶奶解了围:

”他五爷,明早先去你家,明晌午去九爷家,他八叔,你家排在第三天黑“。

在家住了二十天,几乎顿顿走”亲戚“。村子四条街我几乎吃遍了。由于水土不服,我坏了肚子,可又不忍伤感情,只好应允着乡亲们热情的款待。每到一家,都是大肉、鸡蛋水饺。好几次我都想吃一碗酸汤面条,他们却红了脸,说我瞧不起他们。唉,这些热情而忠厚的乡亲们啊!

下午我到田野去漫步,这才闲暇了。秋庄稼长势喜人。乡亲们正在给地里浇水、积肥,一看见我就撂下活围住我问长问短。崇义镇新修了剧院,虎哥专门接我去看了几天戏。我生性不爱看戏,讨厌那没完没了的唱段,看关中的秦腔不到半场就昏昏欲睡。可那几天,我看豫剧简直入了迷,可现在回忆起来,却一出戏的名字都叫不上来。那几天我怀疑自己二十五年来突然迷上戏曲,会不会是由于无法应酬乡亲们对我的一片深情的缘由呢。由于刚参加工作,积蓄没有,工资也不高,因此几乎是空手回故乡的。可乡亲们谁也没有见怪,照样热情地款待我,现在想起来愧疚不已。

暑假快要结束,我要返回陕西,返回关中了。乡亲们再三挽留,末了都道:”明年放假了再回来啊!“临走的那天晚上几十户乡亲都送来了鸡蛋,少则三五个,多则一二十个,不收不行,堆满了一案板。深夜二点多了,五爷还让儿子送来半盆鸡蛋。看着那小山一样的鸡蛋,我心里犯起愁来,明天怎么带走这些鸡蛋呢?朦胧中,一列火车开来,载着那些鸡蛋朝远方驶去。车箱里那些鸡蛋变成了乡亲们的脸,绽开了一朵朵洁白的花。

天还未亮,虎哥来接我去搭车。奶奶后半夜把那些鸡蛋都煮熟了--不知他煮厂几锅。那些煮熟的鸡蛋放在一个大篮子里。”到路上别饿着了。“奶奶叮嘱我。我提了提那篮子,足足有十几斤重,便不顾奶奶的阻拦,用黑提包装了十几个”逃离“了奶奶家。

一离开奶奶家,我的眼眶便湿润了。

坐汽车到洛阳,鬼使神差般的我竟又去了龙门石窟,在卢舍那佛像前长跪不起。

卢舍那佛慈祥地望着我,缓缓地道:”去吧,孩子。菩萨会保佑你的。"

篇3:春节散文

季节推开腊月的大门,春节就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古典女子,插一枝大红的灯绒花,迎着飘舞的瑞雪,走进五谷丰登的农历和乡村古老纯朴的风俗,在庄稼人的心坎上做窝筑巢。闪光的镐头和弯把犁,大汗淋漓的农事,躲在粉刷一新的墙角憩息。裸露金黄牙齿的玉米棒、鲜红的辣椒串和粗犷沙哑的播种谣挂在屋檐下,打探春耕的消息。辛勤劳作一年的庄稼人忙着赶集上店、置办年货。精明强悍的小伙子和花枝招展的姑娘,系上红绫绿缎的长腰带,风风火火地练习踩高跷、耍旱船。孩童们高举五颜六色的灯笼,等待火爆爆的鞭炮爬上竹竿梢……腊月,是山乡一年中最兴奋、最劳神的日子,也是庄稼人一年中最闲暇、最疲倦的日子。

春节,一个在古老中国传承几千年,备受中国人重视的传统节日,在中国人心目中显得十分神圣而高贵。

春节,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传说在远古时代,“年”是种非常凶残的动物,长期生活在海底,每到除夕夜就成群出来觅食,所到之处,人畜无一幸免!所以,每到除夕夜前,在外打猎的亲人都争相回家与亲人团聚,躲避这场灾难。人们利用“年”怕火、怕红色、怕响声的弱点,在除夕夜穿起红衣裳,家家贴上红对联,燃放爆竹,于是“年”便逃之夭夭!这办法、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内容大都是祭祀神佛、祭奠祖先、迎禧接福、祈求丰年,形式也带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色。

春节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经过年代的更替和岁月的洗礼,顽强地生存保留下来。它记录着前辈与自然抗争的历史足迹,象征着勤劳智慧勇敢的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流淌在中国人血管里、刻在中国人灵魂深处的东西,是全体中国人乃至全球华人的共同精神殿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草木萌动复苏,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万物葱茏。当新春来临,必然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将至,家家各有期待,人人怀揣心愿,以看似雷同的形式和方式,迎接各自心目中的新年。

春节,是中国最大、最隆重的节日。人们无论旅途多么遥远,总把颠簸和疲倦捆进鼓囊囊的背包,在年夜钟声敲响之前,走进一副火红耀眼的春联,走进亲人特别是父母那殷切期盼的眼神。腊月三十除夕夜,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家庭温暖、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在南方有过年吃年糕的习惯,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征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除夕是一年中最使人留恋的一晚。天一抹黑,孩子们或者半大小子,早已拿着香火或烟卷,东一声、西一响地放起鞭炮来了,胆大的放大炮仗,年幼的一只手捂着耳朵,远远地探着身子点,其他小孩两手捂着耳朵,紧张而又焦急地等待着那响声……转瞬,伴随清脆的钟声和辞岁的仪式,旧年历已翻完最后一页,春天一步踏入新的年历,大家翘望岁月的金锤迈着急促而坚定的步子,跨越二十四节气,敲响老老少少增岁添寿的庄严时刻。争相点燃鞭炮,挑旺炉火,温热老酒,守住勤劳善良的美德和五彩斑斓的期冀,渴望一年望不到头的好收成、好运气。

庄稼人与土地生死相依,自古是一对孪生的亲兄弟。如今农家的日子恰似见风就长的紫色豌豆花,互相憋着劲,攀比长势和高低。因为劳动,才有平凡而壮美的生命和享受快乐的权力,才有甜润脆亮的歌声和甜蜜温馨的节日。

一年奔波,端午节你可以不回家,中秋节也可以不回家,但到了春节,无论天南海北、老人孩童,不分年龄、性别、地域,人们都千里迢迢地回家,停靠在温馨的家庭港湾。春节时,在神州大地,在全球所有华人聚居地,大家共同欢聚和兴奋!这就是年的魅力,彰显出一种神奇的魔力。

网络化与地球村的时代,“人远天涯近”。社会更需要有一个情感交流与亲情汇聚的节日,调适心情,丰富生活。春节给我们提供了回归传统与祖先对话的机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交流的增加,春节的影响渐渐大起来了。由于春节倡导和谐、和美、团结、愉快、欢乐的主旨,与当今世界人民盼和平发展、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相契合,可以说不管在世界什么地方,只要有中国人的足迹,就有春节存在,扭中国秧歌,赏欢快锣鼓,看彩灯闪烁,观龙狮狂舞,听爆竹惊天,品礼花绽放,书迎春桃符,吟诗唱歌,吃团圆饭、春晚联欢……到处洋溢春节的味道。

中国春节,已愈来愈全球化和国际化。它是全世界珍存下来不可多得的古老而传统的民俗,这一文化遗产的独特光芒,正让人类共享着亲情的温暖,团聚的欢乐与和平的幸福。

篇4:春节散文

腊月二十三了,过了腊月二十三就进入过年模式了。工业化时代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大幅度的改善,但生活压力却超过了以往的农耕时代。工业化为主的地区劳动力缺失,农耕为主区域经济收入低下,导致欠发达地区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前往发达地区工作。一家人被迫分离,只有在过年的时候一家人才能相见相聚。如果按照准备回家过年来算,从春运开始就进入了过年模式,腊月十五就是旅人踏上回家征途的启动按钮。

记得曾经看过本古人的笔记小说,说是阴历年十月到了,店掌柜开始给回家过年的店伙计打点结算。古人的交通工具落后,普通百姓是乘不起车马的。就是有车有马,个把月的旅途也是平常事。店伙计拿着掌柜给的年薪,背上一袋子干粮,踏上漫长的回家路。靠着两条腿,一路风尘,饥餐渴饮,走上两个多月才能回到家乡。古人描述的最快的旅程就是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仅仅是诗人的浪漫想象而已,顺流而下的激流、险滩、暗礁,每一个对于舟船都是致命的。

现代的交通工具发达了,路途已大为缩短,归途减少了旅途的劳顿。但由于工业化需要的劳动力众多,回家过年的就渐渐形成了一股人的潮流。有人将这种迁徙潮,形象地比喻为鲑鱼回迁。这股潮流充分展示了城市与农村的经济落差,春节回流的区域一定是经济欠发达地区。无论旅程长远,路途险阻,家乡就是再穷都挡不住中国人过年回家团聚的乡亲、亲情。有钱的人,开着私家车或是乘坐飞机回家;普通人大多是坐火车、动车或大客车回家,买不到坐票,就是张站票也不辞辛苦地直奔家去;而一些为了省钱的人或离家近的,则骑着摩托车载着亲人一起回家;少部分穷困没钱的人,甚至不畏艰辛徒步回家。家,具有着中国人最大的向心磁力;年,就是中国人浓郁亲情的集结点。力与点的结合,就形成了中国独有的节日年潮。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这个年潮也是一个关口,就像是八月十五钱塘江的大潮。这股大潮要跨越一道道坎,既有一线潮,亦有会合潮、十字潮、丁字潮,还有回头潮、冲天潮,这一道道的阻挡着潮涌的坎,就是年关。外乡人乘着大潮,越过一道道阻挡大潮的坎,直奔家乡而去。

对于年关的描述,在样板戏《白毛女》中写的就很真实。年关到了,家里过年需要钱,债主这个时侯也找上门来了。尽管如此,杨白劳还是买了二尺红头绳,给家里带来一丝喜庆和年味。这个喜庆和年味,是贫苦人在愁苦中挤出的一袭喜庆,是大红边际的一摸残红。这个时侯的男人是最难的,是平穷人家最容易生气、闹矛盾的时候,喜庆的日子里掺杂着一丝不和谐。看着别人家过年不仅带回来了钱,还带回来了年货。再回头看看自家,不仅钱没带回来,家里置办年货的钱也没个着落。这个时侯,男人们就来到了关口。眼看着到年底了,农民工老李领着几个人还在工地忙活着。老李,年底了,今年的钱给了吗?哪儿给了?不过这不是还不到时候嘛,我得领着他们几个先把活给干完了,我们签的合同就是干完活给钱。等干完活,要是还不给钱,我就带着人去厂子里堵大门去。哎!一年到头不停地干活,为着就是年底能够结算些钱,回家好好给老婆、孩儿们过个好年。但这一关、这一坎,老李已经知道很难迈过去。老李不失信,干完活后,带着一帮穷弟兄踏上了要钱的漫漫长路。

小时候,男孩子过年最期盼的就是能够多放些鞭炮,而女孩子不用多说就是希望穿上一件漂亮的花衣。那个时侯的鞭炮都是拆开了放,一个个地燃放,可以持续好几天。三十的夜晚,大人们将鞭炮分发给小男孩,几个小男孩凑在一起,拿出得来的鞭炮,小心翼翼地一个一个拆开来,然后再分为几小堆,那些是初一放的,那些是初二放的……那些要到破五放,一一规划好,藏在自己的小抽屉里。女孩子们早早地就在街面上看好了花衣,剩下的时间就是天天在妈妈身边磨叽。眼看到了年关,父母们数着指头,算着那个孩子去年添置了什么,老大长高了,今年该给买件新裤子了,老大穿短了的裤子接上一节就能给老二穿。平时吃的都是两面馒头,过年把攒下的白面拿出来蒸些白面馒头;粮店供应的每人二两油肯定不够,得把老家带回来的油用上,初一总得炸些油条、麻叶、麻花什么的吧。碗儿都旧了、破了,来个人拿不出手,过年怎么也得买几个新碗吧。要这样,老大的裤子就没钱买了。父母为着年关合计来合计去,总是满足不了小孩子的愿望。年关是大人们的,小孩子不知道这些,只想着快些过年,不仅能吃好的、穿好的,不用干活,还能痛痛快快地玩个够。

挣到钱的,享受着丰收的乐趣,春风得意马蹄疾。忙了一年,到头却拿不到分文,空着两只手耷拉着脑袋,在这个落寞的年关,黯然失措步蹒跚。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中国人最渴望的是亲情传递。家,有亲人在家企盼着就够了,足以慰藉一颗风寒中归来的冰凉之心。回到家,见到亲人,在外遭受的磨难已经算不了什么。跟家里亲人们围拢在一起,背靠背、面对面,沏一壶茶、温一杯酒,唠一唠过去的时光,一切都会烟消云散。不论这个年关,是喜是悲是乐是犹,都得抬起脚迈过去。春节是中国人的盛会,是举国欢庆的日子,无论多么艰难,没有迈不过去的坎。鞭炮声已经响起,大红的灯笼在街头飘荡。父母、儿女在远方翘首,拂去身上的征尘,迈开步伐,朝着回家的路向前!向前!向前!

篇5:春节是什么散文

春节是什么散文

放寒假了,校园一时安静下来,几位同事聊天散步在空旷的操场上。说起放寒假的事儿,大家七嘴八舌,从不同的角度说起了学校要放寒假的事儿。

张老师说:“学校放寒假古已有之,正如农民种田、工人做工一样,学校放假是师生休闲的一种方式。”

李老师说:“我小时候,最爱过的就是暑假和寒假,暑假与寒假相比,暑假突出玩,寒假突出吃。假期里,整日想着玩和吃,还有什么能比这更幸福的呢?”

王老师说:“我们小时候放暑假和寒假,都是有说词的。学校正常运转半年了,师生的校园生活也告一段落。常言说,最热不过三伏,最冷莫过三九。三伏天来了,为了防暑,学校就会放假,三九天到了,为了防寒,学校也开始放假。”

我笑笑:“你们说的都对。但我感觉,学校放暑假没有放寒假有意思。因为人们有过年的传统,为了家人团圆过新年,所以学校也凑热闹来了。因为春节,才有了学校的寒假。”

李老师说:“春节是什么呢?为什么人们都很重视过春节?”

我笑了:“春节和中华民族的其它节日,比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元宵节一样,都有浓重的中华情、中华味、说白了,就是人情味,亲情味。”

听着我的解释,赞同的点头,有歧义的继续发问:“年年有寒假,岁岁过春节。春节总给人一种欣欣向荣的'感觉。”

“是的,你说的真好。”我笑了,“从仓颉造字来看,春是个会意字。从丰从日,丰,草木遍地生长;日,日子,每天。两个字合起来表示草木逐日生长。春是四季之首,春节是新年第一天,如果把一年365天比作是一列开往春天的列车,春节就是火车头。春节姓春,是一年的开始,是新年的希望。有时,我就想,春节就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每当冬天快要结束的时候,他就会依仗着一根坚实的拐棍,每天一大早出现在村头。他只需微微地一招手,他的儿孙们立马就会踏上回家过年团聚的路。春节老人的一抬手、一投足立马就是一句无声的召唤。这召唤,让身居宰相的人也有了归家之心,让千里淘金在外的大款也不得不暂时收回勤劳的双手。”

我说完了,张老师、李老师异口同声地接过话茬:“春节,永远是我们华夏儿女心头的一个亲情结、友情结、感情结。”

篇6:春节现代散文

春节现代散文

除了休息,我对节日再无别的盼望。其实当节日又逢放假时候,我也很少休息,倒是可以因此做些自己愿意而且想做的事情。比如看书写字甚或看看电影之类。先前总抱怨没有时间,后来对时间这问题想了一想,转而更看重“运动”之后,我现在每每说“我不能更多的做我想做的运动”了。

其实节日的原本主要不是休息,而是总有一个或民俗或纪念或感恩或施行的主题。当节日连着放假,而人们又大抵对那些主题不以为意之时,节日的最主要功用就是给久劳的人们以暂时的休息了。

当我开始对春节只有着休息的盼望,已经是两年前的事情。此后是回乡的迫切也消却许多,至于每年的乘车难,也就不大以为意了。甚至到了去年,终于决计不回去,因为还记得前年在家的无聊,还记得在家的无聊而身手懒,至于半月过去,一无所为。我向来很想珍惜时间,虽则在这拉扯来的时间里也并不能做出什么事,然而白费了,心里总是觉得很可惜的。

最繁的是去吃喜酒。也不知道是否近些年兴起来的惯例,乡下人总把“好事”留在年尾年头做。我想,也未必是“黄道吉日”都集在了腊月和正月,难得的长时的闲暇以及挨着过年这一大喜庆节日也是重要原因。而况,大多的“好事”的主角,都是常年在外务工的青年,而年头年尾,是因了春节而放长假的时候,正合了做“好事”的条件。

然而“好事”也未必想做就能做,难得有哪个父母不用为子女“终身大事”操许多心的。自由恋爱的口号虽然喊了许多年,怎奈青年们自己找到到对象的也实在很少,别处我不大清楚,我们那边乡里,可是靠了“媒妁之言”的居多。这时候就须媒人四下张罗了,但也有不愿干等的,反正也闲极无聊,于是就三两个的一起,到邻近各村去探听看望。倘有合意的,便找相宜的媒人,央他带去提说。这样的景况之下,但凡有着年纪相宜而未婚娶的青年的人家,年前后的每天都多被这等物事据占。特别是那些有着条件不错的待嫁的女孩的人家,提亲者用“络绎不绝”来形容,也着实不算太过。这就很须费些茶水功夫,但或者当事人家也是乐意的。然而,我却暗地里庆幸自己并没有一个这样的姐妹,乐得个安闲清净,省得去看这些烦琐事。

其实这也是正当,说是人生“第一要事”也不为过的。我却每有非议,对那些成天装模作样到处乱窜的人很有些鄙薄的意思。这或许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之一端罢。

但我总觉得无聊。这些年在外,回来有两次感觉很意外,一次是突然就发现大多人家都有了“DVD”了,而且刀郎的歌曲都流行到这样的偏僻里的山村,流行在十来岁的小孩的嘴里。再有一次,便是这一年,也就是前一次意外的后一年,我发现十岁小孩的嘴里流行的是这个词:无聊。这在我们先前是从未有过的,我们的那时,懂得什么叫无聊么?而况又近了这盼望许久的春节。

但我接着又发现,“这盼望许久的春节”,只是我们幼时的所盼望。对于现在的他们,这已经不是“盼望许久的春节”了。我才知道,我原先的以为全是年纪的加增使我对春节没有特别的`盼望是错,至少,它不是唯一原因。我现在更看清时世的变迁了。

然而春节也就在人们闲适的忙碌中慢慢近了。该备的年货大抵备齐,剩在后面的便是里外的打扫清理,再后面就是贴春联供奉各路神明先祖之类。看起来各家的供奉也是很有讲究,烦杂的贡品以及器具自不必说,便是主办的主妇所要履行的程序也很不简单。先是到公同的祠堂里去,燃了香烛鞭炮之后上下四方的拜奉;回来再到自家的牛栏猪圈,这里手续可要简便些;最庄重繁复的是自家里,也不是一次一天就能完结,其时主妇们显出了最大的虔诚,摆上全部的贡品,一道道的井然的做完所有程序,此后整个的山村就鞭炮声不绝断了。

我是到了近时才从书本上看到关于春节的一些民俗,约略知道了所敬献的是哪几路神明。但我疑心乡下妇人们并不很清楚,只沿袭这样的虔诚的仪式。但我也并没有去问过,也许,她们是知道的,倒是我从来无知。

最高潮的倒是大年初一,因为人们都聚合到一起,敲锣打鼓的拜祭祖先呢。年三十是吃过年夜饭就干等春晚了,耐不住的只还是去打牌。春晚小孩们不要看,也去玩牌,父母亲人给发的压岁钱,这时候才是最大的用场。牌我是不打的,无聊却总在,其实前几天也就准备着要办一个晚会,在村里的老祠堂里。中间几天也断断续续的做了些宣传,就是在大喇叭前喊话,还约了两个一同筹划的“积极分子”,至于晚会的“主题”与内容,几经“磋商”之后,也大抵想定。

时间也就不紧不慢的在含着些无聊的空气中走去了。三十晚上,吃过年夜饭之后不多久,却突然的下了场大雨,这是先前所未曾预料也未曾经遇过的,但“天有不测风云”我却听得多,想了两想之后,也就不再费力惋惜。幸而不多久也就小了,虽然未全止住,但于人来也不会有大碍。于是晚会准备照计划开始。

先是再喊最后一通话,算是一个“集结号”。喊完了就等,原本打算十分钟后放烟花,结果是过了半个多小时才点燃,因为人来得太疏散,并且只到了一半。其时也还是经过一番争论的,就是人还没有到齐,要不要放?争论的结果,是把这原本用作“开幕式”的烟花,当成“集结号”来使。理由是:或许那些还没有来的人们会在看到烟花之后都过来的。

事实证明我们的“决策”没错,不多时候人几乎就到齐了。但我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在看到仅有的两箱烟花燃尽之后,只觉得无聊,陆陆续续的又走掉了。我不知道“断断续续”跟“陆陆续续”可有差别,但我知道人们走的确比来的快。

我还不泄气,一面叫另两个人去喊人,一面告解余下众人,说是你们只需看见你们自己的来了,不必看见别人没来;不要因了别人的没来而致使自己也走。这意思其实跟“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差不多。但我接着又说:“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只看到自己的来了,都只决定自己要到,那不多时人也就齐了;如果只看到别人的没来,而又影响到自己来并等下去的决定,那么人永远也凑不齐”。“所以”,我总结道,“你们只需要看到自己来了,并且耐心的等一等,人就都会齐的”。“要有这个信念”,我最后说。

然而去叫人的两人带来的却多是坏消息,许多人们都不愿来。这样的再等了一小时多半小时又少三分,也就是春晚播放了约摸两三个节目之后,人也还差一小半。我心里虽自有我的嗔怪,却也无法可想。我们为人处事,总会以别人为参照,并由此觉知自己甚而至于改变自己,怎么可能毫不去理会他人的行动。而况,这样的晚会也总须多些人才热闹、才有晚会的意味,只看到寥寥的几个人,真还不如坐在家里看春晚。我虽有前面的一段慷慨号召,但反过来想,倘他们都不来,我也早就走了。许多的社会问题也是这样,倘使人人都能看清自己、做好自己,那些问题就不会有,偏偏许多人却并不这样,那么,剩下的我们该怎么办?无量数的“他者”不单是我们的参照,还跟我们的益利相关,这时候,是坚持自己还是顺应大流?……我怕再等下去人会越来越少,于是就宣布晚会开始了。

起先是开场白,当然由我这个发起人宣说。稿子是早经准备好,但念时总觉得对不上,我是曾经有过几次这样经验的,或许我的口语与书面语本来就不是一路罢。后来索性丢了稿子,念说着却渐渐起了不平的声音,大概是有人觉得这开场白太长。我解释说是人们太不会做观众,得需彻底的改造一番。接着我就又来宣讲我的“观众理论”,什么要懂得欣赏与尊重别人咧;要适当的赞赏或批评真的表演者咧;要做表演者先要会当观众咧;不要只一味的去鼓噪叫嚣以博关注咧……等等之类。我不厌其烦的说着,四围却没了声息,或许是他们觉得可厌,不愿再搭理,只望我早些说完。

我终于宣布可以开始表演节目了,人们这才又嘁嘁喳喳起来,伴之以几声尖利的口哨。但嘁嘁喳喳许久,也还没有自告奋勇者。因为先前只通告了大概框架,主要是要大家“即兴表演”,具体有怎样的节目并没有设想,也没有“试运行”过。我才知道我高估了自己以及他们,即使排演许久也未必敢登台或者登了也表演不像,更不消说“即兴”了。这样的拉扯推让许久,仍没有谁表演过一整个的节目,有两个是唱完了整支的歌,但是五音不全,这样的吵吵嚷嚷到人们渐都走散,这一个无聊中的晚会也就没有宣告的结束了。

晚会很不成功,人散之后,我心里有的不是“意犹未尽”,而是伴着些失意的无聊。我们几个后走的人就来总结这一次的经验,我最后的结语是:以打发无聊的目的来做些打发无聊的事情,这本身就是无聊。总结之后,就又开始盼着明天了,因为明天是初一,非常的大热闹也能持续半日,无聊赖中,这是很可以向往的。人还是要有点盼望才好,这样才会忘却现在正经遇着的无聊,而心地也不至于那样寥落了。但明天之前,我还须想清楚观众与表演者的问题。

我这一次是硬拉了一帮观众来,未曾想却没有演员。倘说到是演员重要还是观众重要,就好比问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样的问题只能不了了之。但我知道,演员最怕的是演给白地,而观众最怕遇见冷场。这样,似乎也就可以说明二者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了。在这“戏场小天地”,我们集体的经遇了自己们的冷场,但不妨再看看“天地大戏场”又是个怎样。虽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能将这人生的长戏好好演完的却未必有几个。或许我们都想一直的演好这戏,但我们更多的是遇到自己或别的演者的冷场,更其多的是遇到白地。这些时候,我们许会有换个角色、换种方式的表演想想法。于是,有的人就生旦净末的变换过去,甚至于扮个跳梁小丑,为的是博取观众;有时候还忠奸善恶的演下来,至于都忘记自己原本。这就须看各人的演技了,倘到最后连自己也分不清戏里戏外,这演技也就纯熟了。

我没有陪长辈“守岁”的习惯,过了十二点也就自去睡。一夜很平安,我没有听到看到零落的雨滴何时变成雪花,没有亲证漫漫白雪将泥地尽全覆住。最早的爆竹也没有将我惊醒,等到我被吵醒来,已是它们将尽时候。

我家照例是迟,饭吃到一半,已有两家叔家来拜年。据说,提议了几年的免去全村每家去拜年的***今年开始实行,但似乎也没有确信,各各的于是就相互探听议计,说是大家都不必再各家拜年,只到祠堂全体的拜一拜就好了。虽是这样省时省力之事,统一行径也很不易,仍有不少人家自顾的每家去走。幸而坚持不拜的人更多,这事情才算安定下来,安定的结果是省去了小半天的到各家拜年的时间。

人们陆续的都往祠堂里来,鼓乐队也凑齐,偶尔的突兀的一尖声,是乐手在调试喇叭。族长开始主事祭拜,排在族长后面的两位老人里外摆置长卷的爆竹。鸣炮刚过,鼓乐奏起,全村的男子一起跪拜,对着祖先牌位,姿态都很虔敬,面容都很庄肃。拜完老祠堂再到村头的新祠堂,再到村后山上的先祖坟墓拜祭。幸而不薄的雪层将泥水盖住,走起来是方便许多。

山上拜完之后,人们开始星散,多是去打牌去了,有几家是另请本房的喝泡茶。然而于我春节是几乎就过完了,如此而已。我们那里是小村,没有别的热闹花俏的民俗活动,如舞龙秧歌一类。其实早先也有,我就曾经看见过祠堂楼上暗地里的竹编的积灰的龙头,但渐渐的它们却被人们遗忘,年少时的歌舞扮演队伍现在忆想起来恍如梦里。代替这些它们位置的,是人人可以参与、人人有着利害的打牌即。

生活就是这样,本来也没有什么大意义,倘你硬要去寻出意义来,它或许就真有了意义。春节原本只是旧年完结新年开始之时,我们给它加添许多别样意义,我们就有了这一套浓重的春节文化,有了夹在两年中间的“一年一度”的高潮时候。我们现在对那些特有的春节文化渐渐冷淡,转而投向打牌电视之类的娱乐,乃是我们将意义的所指转移了。

记得有个赌徒对我说过,你的看书写字,其实跟我们的打牌一样,无非也是为了打发无聊的平常,至于或能有另外的收获,那是另外的事。其时我是无可辩驳了,或许,这也是真,而我也才借了他的言语看出,所谓的意义,不过是给我们借以打发无聊的平常的。

篇7:春节随想散文

春节随想散文

在我的记忆里,春节是一个很神圣的节日。小时候年年盼望过年,有新衣服穿,有鱼肉吃,有亲戚走。成家后慢慢觉得春节是富裕人家的节日,是穷困家庭的一个关口。

我地过春节习惯办年货,添置新衣服,新鞋袜,清扫室内室外,给亲朋好友拜年。

过春节是花钱的季节。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几千元。对于当家的来说,春节来了,就是一次闯关。

愁钱花的岁月从养孩子开始。我是八十年代中期当父亲的,女儿出生时,我把妻子吃的鸡子、鸡蛋拿到武汉换钱,维持家庭的.开支。现在说起来,我这个男人脸上火辣辣的。

为了让一家人过好春节,我一边教书,一边经商。就是每年入冬开始亲笔写春联,做中堂。等到小年来了,就出摊销售家家需要的春联、门画、中堂。用辛勤的劳动换回一笔钱,给孩子们添置新衣服,给家里买鱼买肉,买礼品给亲友拜年。年年如此,长达呢!

小孩喜欢过年,主要是好玩。有新衣服穿在身上,心里喜洋洋的。有鱼肉吃,心里乐滋滋的。有亲戚走,心里爽歪歪的。而大人呢?就是与乡亲们见面,畅谈一年的收获,与亲友见面,吃吃喝喝玩玩罢了。

百姓辛苦劳动了一年,巴不得给自己放几天假,好好休息休息,放松放松。过春节给人的感觉真好!

每年春节除夕那天,家家要坐在一起吃一餐团年饭。那是很热闹,很文明的时刻。小时候我们是两家人一起吃团年饭,伯父家和我家,一共13口人,摆两张桌子,放着两家分别做的十几道菜。9个孩子,4个大人笑容满面地吃饭。吃年饭钱必须门前张贴好春联,门画,挂木千,燃放鞭炮,供祖先,表示喜庆春节。

那时很穷,不流行父母给子女压岁钱。我的孩子记得过年时,每年可以得一笔压岁钱,拜年得到一些打发钱。可是上学时全部拿出来交了学费,让孩子们空喜一场。

过年必须打豆腐,打糍粑,杀猪杀鸡。我家养猪时,遇到春节自己宰一头猪,卖给别人一半,自己留一半做腊肉。那是很丰盛的春节。现在过年,最兴奋的时刻是除夕之夜,一家人围在电视机旁看“春晚”。享受一次精神快餐。

我地春节到了经济繁荣时期,村里年年玩龙灯唱楚戏,一个星期富有节日气氛,男女老幼喜笑颜开。

现在过春节我再不经商赚钱了,在家里等年来。由于孩子们参加工作了,家里有钱了,想买什么就买什么。过年不愁,心里舒坦,仿佛过年就是喜庆的日子,就是一家人团圆的时刻。女儿们花千元路费从上海赶回家了,乐呵呵的;儿子花千元路费从浙江温州赶回来了,满脸喜洋洋的。过春节是妻子最忙的日子,一家人的饭菜出自她一个人的手,一家人的衣服脏了由她一人洗,小外孙们来了,还要外婆抱抱。

小时候盼望春节来到眼前,成人后喜欢在春节玩玩,老了后盼望春节来临,亲眼看看孩子们一年工作如何?这就是我们的中华民族最大

的传统节日啊!

-01-31晨书。

篇8:那年春节经典散文

那年春节经典散文

那年春节,已是大年三十,我和你去给远在大山深处的母亲上坟,到母亲身边的时候,天早黑下来了,坟山周围还有几处将灭未灭的香火,远远近近的鞭炮在这山里虽不算热烈,却也没有间断过。看不清路,是儿子托着你跨过母亲坟前那道大堰的。夜里,燃烧的纸钱,把我们三个人的脸映得绯红。我们离开母亲到公路上以后,还看得见半山的钱火和母亲坟前的烛亮。三个人都没有言语,在这万家团聚的时候,唯有沉默,是对亲人最好的怀念。

儿子走后,我俩继续前行。走了几十年的大山,今天走来格外凝重,似乎我驾驶的不是小车而是坦克,车压着山路上的石子,如同碾在什么动物的器官上一样让人莫名而怪异地难受。我一只手把着方向盘,另一只手握紧你的手,分明见得那苦笑的眼里已有泪光,大年三十的夜,让你饱受山的委屈,我内疚的心无法说话,只把CD开到最大,你把音量调小,对我说:“大山真美,森林真美!”

汽车刚从沙石路驶上二级路的.一刹那,山前山后,山上山下鞭炮齐鸣,原来已是零点,新年的钟声已经敲响,我和你的心都不免一阵急跳。谁不动心呢?新年的钟声,在大山里,在行进中的你和我的车上敲响,陌生的山,远近的无数灯火和鞭炮炸响的电光无不对我们沧桑的心刺激而伤害。

到了一个小镇,我在路边买了两件大号的冲天炮,待车到了一处没人烟的山弯,我们在路边如儿童样,偷偷地把新年的礼炮炸响。火炮冲向黑夜的高天,二十四响,在山谷里发出巨大的轰鸣,当天上的火炮炸响的瞬间,我看见你那充满童稚的脸上有欣慰的笑容。二十四声巨响戛然而止,山谷一下子静得出奇,我担心你平原地区的人怕深山,搂过你,轻轻地,让你在我前胸感受安全,你说:“幸福!定是我最难忘怀的春节。”

正月初一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一处旅游地——小南海,是仅仅距今百多年前的一次地震过后形成的小海子。冬天的太阳特温暖而温柔,何况是大年初一。这是一个没被污染的有好山好水好植被的地方。水是湛蓝湛蓝的,山青如黛,近处的油菜地绿油油地点缀,配着你银灰色的长而动感的大衣,心情和景色一样的舒坦,原来生活的美好不是创造的,而是自己体会的。

看看天将黑,我们要了一叶扁舟,请农民送我们到海子中间的牛背岛。由于景区偏僻,大年初一,像我们这样的游客就仅此一对,其实这正是我们的所求。我们把吃的用的装上小船,船在水上行的时候,手却跟孩子一样的划着水。农民热心地把我俩送上岸,天已全黑,岸上远远地有两只狗不友好地狂叫不停,昏黄的灯下,一个中年男子一拐一瘸地出来打招呼。他就是守岛人。

送走了船夫,主人为我们生火做饭。不仅蔬菜是新鲜的,还有鱼,是白天刚从湖里打的,特鲜。守岛人的春节餐桌还不如城里人的便餐丰盛,但你却吃得很满意很开心,赞不绝口。

晚饭后,我拉着你到森林漫步。由于是旅游区,森林里的小径是用石板和水泥铺的。岛子上的森林和竹子都很茂盛,尤其森林以松树为主,那松树,高大、浓密,虽然是大年初一,但农村放鞭炮的已不多,偶尔从岛子对面的某一个山弯传来一两声鞭炮声,没有热烈的意思。我突然停住脚步说“你听,什么声音?”你听到了,却答不出来。那声音似乎很远很远,一会又由远及近,给人感觉她非常宏大,有排山倒海样的气派,一会又由近及远,如千军万马奔向远方,渐行渐远。你抓紧我。知道你满怀疑问,我说,“这就是松涛,也叫林涛,一种风从松林里吹过发出的自然之声”。你挽着我,我灭掉手电,好让你悉心体会。你更紧地挽住我的手臂,轻声地说,“多么神奇呀,大自然!”远处有农家的灯火明灭和偶尔的一声狗叫,你把头孩子般倚在我肩上,是松涛让你如此陶醉。这大年初一的孤岛之夜,一会让人感觉宇宙太大,在这种不知所由和不知所往的天籁之音面前;一会又让人感觉世界太小,只剩下我和你,甚至只剩下两颗跳动的心。在这种奇妙的林涛声里,你我都体会到了一种空前的静谧和纯洁,像接受教堂的童声唱诗班一样的你我接受了这武陵山松涛的洗礼,在今生这个大年初一的夜晚!

——那年春节,那年的三十和初一,我们与武陵山与小南海一道,过了一个神仙般的节日,她是我生命里一次珍贵的奢侈,是我们记忆里永远的甜蜜,虽然她永远不再!

篇9:那年春节散文

那年春节散文

22岁那年,经人撮合,我和同村的一位姑娘定了亲,按乡下的习俗,定婚只是男女通过双方的媒人见下面,并不代表男女双方都建立了感情,真正的相处还得靠个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虽然暗恋着对方,虽然心里蠢蠢欲动,却总不敢有非分之想,更不敢有轻举妄动之为。除了媒人要求见面时战战兢兢地说几句害羞的家常话语之外,好长一段时间都很难有机会和女方相处。不过既然定了亲,那过年就得去给准岳父母拜年。

那年年初二,我就第一次去给准岳父母拜年了。父母亲为我备了厚礼,就打发我一人去了准岳父家。初次去准岳父家拜年,感觉既别扭又拘谨,他们一家人有说有笑的,只有我一个人默默地盯着电视,感觉难堪极了,当时的窘迫使得我恨不得找个地缝儿钻进去。好在他们一家人都非常热情,不是给我沏茶就是给我让座,服务周到,热亲备至。这才使得我的窘迫劲儿多少有些许的缓解。见我尴尬的样子,他们就不时主动来和我唠嗑搭话,可那时年轻,尤其见到女友就心跳的厉害,他们越是“关心”,我就越是感到心慌意乱。

只是在吃饭时,岳父一家和我全部入座后,我反而心里平静了许多。大家谈笑风生,推杯换盏,你一杯我一杯地相互敬酒。岳父平日里好酒,凡是向他敬酒,他从不拒绝。和岳父相比,不胜酒力的我几杯下肚就感觉面红耳赤头脑眩晕。可挨不过大家的一再相劝,加之顾及面子,我就只好强行多喝了几杯。最后还是岳父的阻拦,大家才不再纠缠我。

不过看到岳父边喝酒话语就多了起来,可他却不听别人的劝阻,竟然自斟自饮起来,还一个劲地对我说:“我女儿嫁给了你,往后可得你照顾的,千万莫要让她受苦受累……”说着,岳父就拍拍我的肩膀说:“你这娃啥都好,就是看起来太老实了点儿,男人天生就是闯荡江湖的,你默不作声的样子,以后可怎么在社会上生根哩……”在岳父面前,他说什么我都感觉在理,每说一句,我就赶紧把头点得就像鸡啄米。

酒足饭饱之后,已是黄昏时分,岳父一家送我出了门,谁知不胜酒力的我刚刚出门走了几步远就一个趔趄滑倒在了雪地里……

“他看来也喝高了,你就先去送送他,一会再回来。”见此情景,岳母赶紧吩咐女儿。虽然喝得有点晕乎,但我心里可非常的清楚,见她来拉我,一向害羞的我就赶紧自己站了起来。

我们一同出了路口,天已经麻麻黑了,只有四处的雪地里白皑皑一片,望着身旁充满青春气息的女友,加之酒力的刺激,想起岳父说的话语,我就壮着胆子第一次牵了女友的'芊芊玉手,当碰到她手的那一瞬间,尽管天气还非常的寒冷,可一股无名的热流瞬间便涌遍了我的周身……自那次牵手过后,我就和女友真正的相爱了!

如今,我早已为人父,不知不觉已经许多年过去了,虽然年年还去岳父家拜年,但如今的我早已不是当年害羞的小少年了,每年这个时候,想起当年,心里那种既害羞又火热的感觉还依稀存在!

篇10:春节的散文

今年春节,依旧热闹非凡。白天,街上行人,接踵摩肩,路上汽车,拥挤成海;晚上,爆竹声声,震耳欲聋,烟花阵阵,夜空如昼。

老舅当兵转业后,一直在长春工作,并安家在长春,只有春年长假才有时间回故乡与我们一聚,其子虽已上高中,但从没去过位于奉节的全国著名的旅游景点——白帝城。因此,我们一家人特邀老舅一家共游白帝城,去欣赏欣赏三峡夔门的鬼斧神工,去品味品味诗城碑林的千年古蕴。

初五,驱车半小时,来到白帝城。进入大门,百米风雨廊桥张怀迎接,千年古城白帝映入眼帘,万年巍峨夔门雄立为幕。这对于一个常年生活在奉节、每年都数次来白帝城的人来说,都还是让人深感震撼。可惜,今日天公不作美,乌云遮住了太阳,冬日的余寒让丝丝微风都觉得刺骨,峡口之处更是风如刀割,但坏天气挡不住好心情,更挡不住这浓浓的亲情,我们坚持顶风前行,我们依旧谈笑风生。

走过风雨廊桥,巨大的诸葛亮雕塑呈现在眼前,诸葛亮手持白羽扇,指挥三军,气度非凡。其身后屏风之上正面、背面分别雕刻着著名的《前出师表》、《后出师表》。沿着石阶继续前行,放眼四周,尽是枯草丛丛,好不容易的有几棵大树,也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在这寒风中瑟瑟颤抖。这时,远处林中的一片鹅黄深深吸引住了我的眼球,原来竟是迎春花,那密密麻麻的明黄,犹如中国古代的泼墨画一般,淡淡的墨色线条,豪放奔洒、淋漓尽致地将满枝桠的小黄花们呈现在泛白的宣纸之上。我快步前行,来到花丛前,感觉自己置身在霞光四射的云彩之中,细看那每一朵小花都呈淡淡的鹅黄色,六片花瓣围成一朵,每一片花瓣都是上尖下宽,桶状花身,略微带一点儿红色,花中花蕊如同细针,黄中带橘,甚是惹人喜爱。无数朵汇聚一枝,无数枝汇聚成片。一阵微风吹来,迎春花随风摇摆,一阵阵淡淡的清香钻进我的鼻腔,流进我的心田。这时,居然从乌云的缝隙之中漏出了几丝阳光,那破碎的阳光透过迎春花的枝间,反射出斑斑的金色光芒,映衬着朵朵迎春花更显娇艳。

迎春花又名金梅、金腰带、小黄花,她与梅花、水仙和茶花统称为“雪中四友”。可世人都只甚赞梅花迎寒开、水仙案上供、茶花满山艳,却忽略了迎春花,更有宋人刘敞说:“黄花翠蔓无人顾,浪得迎春世上名”,说迎春花是浪得虚名。然而,这只是刘敞的个人的看法,还是有许多诗人喜欢迎春花的。明代王世懋在《学圃杂疏·花疏》中曾记曰:“迎春花虽草木,最先点缀春色,亦不可废。余得一盆景,结屈老干天然。得之嘉定唐少谷,人以为宝”。宋代董嗣杲在《迎春花》一诗中写道:“破寒乘暖迓东皇,簇定刚条烂熳黄。野艳飘摇金誉嫩,露丛勾引蜜蜂狂。万千花事从头起,九十韶光有底忙。岁岁阳和先占取,等闲排日趱群芳”。宋代韩琦也曾写道:“迎得春来非自足,百花千卉共芬芳。”我也爱上了这小黄花,因为在它的身上我看到了:朴实无华、淡泊名利和无私奉献!

在迎春花的芬芳中,我们逐一游览了白帝庙、托孤堂、明良殿、武侯祠、观星亭、碑林等景点。就在离开的那一刻,我忍不住回头再去看看那摇曳的迎春花,心中顿悟:迎春风中笑展颜,春天已经到人间!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