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

恩情的随笔散文

恩情的随笔散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恩情的随笔散文,本文共14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篇1:不忘恩情散文

不忘恩情散文

连续两个月,尼克一直都在忙于包房自己的客户。母亲节转眼就到了,过去的母亲节他总是在这一天回到母亲的身边,向妈妈送上衷心的祝福,但是今年他是在是太忙了。一天,他开车路过花店的时候,心想:‘我可以给妈妈送上一大束玫瑰花呀!“

他急忙走向哪家小小的花店,只见有一个小男孩在门口问店主:“六美元可以买多少玫瑰?“店主对他说道:”玫瑰太贵了,你可以选择康乃馨呀!“”不我就要玫瑰,去年妈妈得了一场大病,我希望悬着一个与众不同的礼物送给妈妈,妈妈最喜欢玫瑰花了,我要送给他玫瑰花。“孩子说道。店主无奈地微笑着。小男孩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尼克灵魂深处的某种东西,他看着店主,用口型对店主说自己愿意为小男孩的玫瑰花买单,店主心领神会地对小男孩说:”好吧!你的'六美元可以买一大束玫瑰花。“小男孩听后高兴极了,他不知道尼克为他支付了三十五美元的花费。他接过店主的大束玫瑰花径直跑回了家。尼克看到小男孩得偿所愿,心里非常的甜蜜。自己也在这家花店为妈妈订了一大束鲜花,兵再三叮嘱店主在送花时一定要附上一张字条,告诉妈妈自己是多么的爱她。之后他开心的离开了花店,在距离花店还有大概两个街区的地方,他在此遇到了那个小男孩,他看见小男孩跨国了公路从两扇大门中走了进去,他这才意识到,小男孩没有回家,而是去了公墓了。

尼克想去看个究竟,便将车停下,跟着小男孩进入了公墓。他与男孩保持着二十步的距离,小男孩在一块墓碑前停了下来,跪在地上,将玫瑰花放在墓前,便开始哭泣,小男孩一边哭一边说:‘亲爱的妈妈,我真后悔当初没有告诉你我是多么的爱你!上帝啊!请你告诉我的妈妈,对她说我很爱她,我很想念他。“

尼克转过身去,再也控住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返回车上,开回花店,告诉女店主自己决定亲自把花送到妈妈的手上。他要亲口告诉妈妈,自己是多么的爱她。

篇2:现代散文:恩情难忘

现代散文:恩情难忘

刚踏进家门就听父亲说,三个月前三奶奶已经去世了,顿时,回家的喜乐心情已淡然无存了,油然而生的是一阵阵的伤感和遗憾。人的一生就是这样,来匆匆去匆匆,再回首时,有些人已经和我们阴阳两隔了!太多的事情还来不及做,太多的话还没有来得及说,太多的恩情还没有来得及报答。留给我们的只是深深的内疚和遗憾。

她一个和我毫无血缘关系的女人,只因为和我奶奶是一辈的人,所以我称呼她为三奶奶。而却是对我有育养之恩的人,是我一生不能忘怀的人。更是我值得尊敬和怀念的人。

她一个善良而热心的女人,但却是一生遭受不幸和苦难的人,这几乎是所有人对她的评价。不幸到什么程度呢?几乎做女人不幸的事情都在她的身上发生过。二十刚出头就被丈夫抛弃,改嫁到现在的村庄,后来的'男人也不是省油的灯,对她不是脚踢就是拳打,而且还要顶着外人对她的种种非议,在那个封建思想禁固的年代,一个改嫁女人要承受的思想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但她并没有被压到。

后来她生了一个男孩,活泼、可爱很讨人喜欢,生活虽然很苦,但是她也觉过得非常高兴和愉快。男人从此也改变了对她的态度,可惜好景不长在,在那个缺衣少药,医疗条件较差的状况下,小孩大病一场后,不久夭折了,这样的噩耗犹如在她未愈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刚摆脱痛苦却又跌入了深渊,尔后她的男人对她的态度也就旧病复发了,而且变本加厉两人形同陌路,据说由于嫌弃她是二婚,还经常给她戴绿帽子,婚姻再次成为生命中的泡影。

从那以后,她也就再没有了生育能力。这更是作为一个女人最大的不幸和悲哀。如果说前面的遭遇她都可以接受,那么后面的事情便是她一生的苦楚和无奈。更何况要承受周围人对她的议论,男人对她的冷嘲热讽和漠不关心。此后她从别人那里领养了一个男孩,给他取名久生,希望他一生平安幸福,把她精力和鲜血都注在了这个孩子身上。虽然不是她亲生的,但是她却非常疼爱,有些时候甚至有点溺爱,这份母爱承载了太多的憧憬和希望。但命运总喜欢捉弄这个不幸的善良女人。

直到有那一天这个梦也彻底的破灭了,几个警察来到了她的家里,告诉她,久生在外面和人打架,失手把人杀了。这样的消息,对于她简直就是晴天里打雷,她眼前一黑昏迷过去了,等醒来的时候,她已经被闻讯赶来的人扶到床上了。她的脸色苍白,泪水不住的往外流,据在场的人回忆当时她一脸的伤心和绝望,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一个坚强的女人,这时再也支撑不下去了。

后来久生被枪决后,她把他的尸首埋在自己的屋后,一天到晚座在那里流泪和傻傻的发呆,神情沮丧和绝望,似乎感觉人生已经走到了尽头。不久以后她的男人也离她而去了,她成了村里的孤寡老人,由于时间和岁月的侵噬,经历太多打击和磨难的她,生活基本上不能自理,主要靠大家的帮助和关心及村居民委的补助。

突然有一天,有人发现她已经死在了自己儿子的坟前,眼睛里还饱含着晶莹的泪水,带着一身不幸的遭遇和痛苦,她离开了我们。村长带领大伙把她埋在了她儿子的身边。

只可惜,我当时正在外地求学,没有来得及最后看她一眼,尽一份自己的孝心,这位对我恩重如山的亲人,就这样离我远去了!当我回来的时候,面对我的只是那一堆凝结了的黄土和耳边呼啸而过的北风,似乎在责怪着我晚归和不孝。留在我心底的是我无法报答的养育之恩的深深的遗憾和内疚。

安息吧!奶奶,你是我永远的奶奶!

您!永远活在我心里。

篇3:父母恩情似海随笔

父母恩情似海随笔

父母的爱,情深似海。岁月流逝,用自己实际行动回报父母。——随笔

文/淡了红颜

小鸟长大,要离巢,孩子长大,终要离开家,离开父母温暖的襁褓庇护。父母亲含辛茹苦,抚养每个子女健康成长,累弯腰,黑发变银丝。我们幼时用稚嫩小手抚摸过的脸颊,现在也布满层层梯田。被我们用小手拽住把玩的乌黑头发,也被风霜粘染上银灰色,在阳光照耀下闪着银光。岁月,冲洗不走的沧桑轮廓,鉴证了饱经风霜,日晒雨淋而逐渐苍老的容颜,记忆中是那么和蔼可亲,久久回荡在心间。

父母,对每个儿女的的付出爱伟大而无私。小时候,嗷嗷待哺,是父母亲利用农活“空闲”时给予哺育。那时候,我们没人能分清正常三餐的用餐时间。早上起床,总看不见父母亲的身影在身边,只有饭菜焖热在锅里,静静等待我们兄妹几人。中午饥饿难耐,就用铁丝钩,把父亲用来装花生的蛇皮袋戳一个小洞。把小小的,脏脏的手指伸进蛇皮袋,一颗颗的往外面抠出来解馋。吊在屋梁的花生种,吃起来好香!那时候的晚饭,我们经常在睡梦中被母亲叫醒吃饭。小脑袋仰望天空,只看见星光闪烁不停,就连皎洁的月光洒在尘世,都那么朦朦胧胧的,那时可能连皎洁的月亮也快要休息了。迷糊中醒来迷糊中吃饭,最后又迷糊中睡觉,也不知道饭菜吃下肚是何滋味。

整个人呆呆的,傻傻的,跟随在父母亲身后旋转,碌碌无为的跨过成长岁月之河。年幼时,总是不喜欢吃“晚饭,”常迷惘地问母亲:“为何我们家晚上总是有星星的时候才吃晚饭?可不可以不吃饭?”母亲斩钉截铁回答:“不行!人活在世上,就是穿衣,吃饭,生存。等你长大了就要为了生存而奋斗,努力工作才有饭吃!”也不知道是为了要为以后的生存,而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还是为了摆脱日出而作,披星戴月而息的农门生活。父母亲的朴实言行,淳淳教诲,我们心底萌芽要为今后的生存,努力学习文化知识的意识。

我们慢慢长大,时光在悄悄流逝。我们未曾发现父母亲的黑发,逐渐被岁月渲染成银色。直到有一天,母亲见“小棉袄”回家,高兴的放下手中的`所有活什,陪我闲谈,询问我在外生活的如何,有无需要帮助的尽管开口。父母亲蹒跚的身体,倾斜在我眼前,为我们准备启程的行囊之时,我发现他们头上闪耀着一根根银色的光芒。那一刻,我心中酸酸的难受。父母亲一直在为我们付出,一直为我们操心······

我感激父母亲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感动予父母亲对我们付出的无私的爱。如今我们都已经长大成人,各自有了工作,有了家庭。他们仍然不时地操心劳神,不停地对儿女付出全部的爱,却被我们忽略了的至亲的亲情。母亲常说的那句话:“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只有蹒跚学步的年龄。须得提醒点拔,心中须得时时警钟长鸣,才不至于走错路。”这句话,时刻铭记在我心里。

“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这句话,我深深的领悟并有亲身体会,那就是愧对父母的恩情如山。有次父母到千里之外的哥哥家去,看望哥哥过的好不好,顺便“考察”他们生活是否过的美满。满眼泪光送站,依依不舍之情满载。父母在哥哥家“考察”期间,我常鉴于记忆好忘性太的毛病,一个问候电话也没打过。直到父母回家乡,才感觉少做了一件重要的事!

每次回乡探望二老,都会如“鬼子”进村庄,席卷一大包父母的爱心粮食回城。每人都肩扛“战利品”却怨声载道。我们都不忍心,掠夺父母用辛勤汗水灌溉的劳动成果。每次回乡小住,都被父母亲的唠叨“折磨”耳根不得清净。每次,都对父母亲的叮嘱“厌倦,”嫌他们啰唆的话语,总在耳边环绕。其实,那不是“厌倦,”我只是想对她说:“妈妈,我已经是成年人了,我已经有自己的思维能力了,无须你再费心了······”

柔柔的灯光下,映照着布满岁月沧桑的脸像一轮祥和宁静的弯月,静静的照着我前行之途。父亲常说的一句话:“人穷志不穷,凡事有底限,做任何事情不能愧对自己的良心良知。”不善言辞的表达词措,则是我们在人生路上随时谨记的信念。父亲的话,也是我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为人处事学习的楷模。

我们一天一天在长大,父母亲一天一天在变老。当我们为人父母时,父母亲的面颊,却已经布满岁月流淌过的印痕。当我们的黑发变为变为白发时,父母亲早已白发鬓鬓。当我们遇到心烦意乱的时候,仍然会找父母亲倾诉。毕竟,父母是最了解自己儿女的心结。

如今,父母已进花甲之年。我们只在一味的接受父母的无私付出,未曾给予父母回报。父母虽然竭力说自己身强力壮,不用记挂家里大小事情。其实,哪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常回家看看呢?

春节将近,远在千里之外的儿女们,也应该常回家看看了,哪怕在饭桌上给父亲敬杯酒,哪怕回家帮母亲刷刷筷子洗洗碗,也是孝心一片。春节,是一家人团圆佳节,应该早点回家团员。除夕之夜,别总是让父母牵挂。餐桌上,别总让父母遥首期盼千里之外的你,正在回家途中,拥挤的人海中正往家赶······

红颜:。11时请尊重原创作者署名

篇4:契约人生话恩情散文

契约人生话恩情散文

一直有一件事情困扰着我,难道世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东西吗?仅管我多么尽力而为,也无法做到令自己心悦、令众人满意,达到完美的境界。回头再看,操心费力之后,只落得猪八戒照镜子,两头不落好。

我是个完美主义者,凡是都想做得体体面面,达不到令人心悦诚服,也不至于叫人说三道四,总归大家都和睦相处,过好各自的日子。我脸皮薄,不敢自称热心人,但是看到有人遇到困难、有个马高蹬短的时候,总愿意凭借一己之力,伸出援手。俗话说的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别人畅通无阻、乐观向上,自己感到十分快乐,贪恋这种欢声笑语的氛围,不习惯看到愁眉苦脸、烦恼流泪的场面。为此,有时候自己惹上一些麻烦,过后又不知悔改。唉!无奈本性难改。

春天来了,小张的烦恼也来了。春暖花开,春耕在即,农用物资也要摆上日程,但是囊中羞涩,两手空空又将如何是好?与人挪借,说不出口,种子化肥地膜农药,从春播到秋收,差不多一年时间,不是一星半点儿、块儿八角钱就能解决的问题;银行贷款,有诚信档案,上年的贷款,刚刚磕头捣蒜的、好歹东墙补了西墙,每户按资产按承包田的贷款定额,已达规定上限,不可能再贷到款了;向私人借贷,难处也不小,一家过日子十家看着,邻里乡亲的一个村子住着,谁家多大收入,又有什么花销都看个八九不离十,瞒哄不住,小张一屁股眼子饥荒,挂锄(农闲时间)还要修住房,各种费用汇总到秋,只靠承包田里的收入,恐怕入不敷出。谁敢贷款给他?

农村有一条不明文的规律,雇不到打工能请到帮工,贷不到款能借得到钱。金钱不常在,一花就没,人情常在,源远流长,这不是稀奇古怪的现象,而是农村人特别重视相互交往的情谊,常言说“谁用不到谁呀”!有人忙不开大家帮把手,有人过不去坎儿大家拉把手,都是过日子,都不容易,帮了别人就等于帮了自己。这事情没有疑问,农村人一辈一辈就是这样传承下来的。

小张是“快乐食杂店”的老顾客,去年的欠款还在账上记着,转到今年,这段时间依然不断来赊购用品,我没有因为小张滞留陈账而发他去顾客黑名单。我相信,一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不会被眼前这点困境难倒,只要咬咬牙努努力,加加油吃吃苦,出出汗挨挨累,坚持挺住,春种秋收的时长,眨眼之间就忙活过去了。有道是“天道酬勤”“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自己克服的都不是问题,“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自己不要强,旁人也没办法。了解到小张的困难,我欣然应允,同意帮他度过这段难关,缺啥少啥只管吱声,两人抬水总比一人挑水省力,以后啥出息,就看小张自己的啦。

人不是神,爱有个虚荣心。每当我做了一件“好人好事”,心里都有一种小激动,心情尤其的愉悦,感觉天生我材必有用,没有白活,对生活群体有些益处,一天天活得充实,从小到大就这德行,吃亏没改没记性。从小接受父母的熏陶,为人要正直,做事要踏实,要学救人救个活,不学害人落井下石,活着知道感恩,死了教育后辈堂堂正正做人……什么人前坐有坐相站有站相,什么食不言寝不语,什么说笑有礼,什么举止有节,什么走路要稳,什么……哎呀,多了去了!总之,生活在人群当中,相互帮衬,懂得知恩回报,这是关键,暂时没有能力,必须牢记心中,以后报答也为时不晚。

有道是“同患难易,同富贵难”,似乎也有点道理。现代人生存质量改善了,衣食住行条件优越了,日常消费要求提高了。纯正手工制品不再是生活的唯一,而被高效益机械化生产代替了,依靠家庭主妇手工针线满足家人穿戴成了历史,减轻了妇女的家务劳动负担,孩子们身上的换季穿戴,都是商场购买的成品,有条件讲究时髦的要求的是高档名牌,而不再是母亲一针一线直接用爱心缝纫出来的手工制品。

现在很少人有兴趣了解,二十世纪时,一家老小好几口人的四季穿戴,全凭家庭主妇一双巧手。白天上工干活,做好一日三餐,不误洗洗涮涮清洁打扫,照顾老小忙家务,针线活要挤功夫完成。多数是在夜间占用休息时间,或者工作间歇暇隙,不怕劳苦困倦;不避暑热蚊虫;不惧严冬寒冷,认认真真,仔仔细细,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把自己对老人的孝、对丈夫的顺、对孩子的爱,全都寄托在千针万线里,时时刻刻,呵护着全家人的饥渴冷暖、忧乐痛痒。在现代生活里,在金钱可以兑换一切的观念里,以往那种更直观的深厚沉重的爱的奉献,在人们的意识里,越来越加薄弱肤浅淡漠了。有时候,不知道感恩,不懂得回报那份爱,骨子里养成了一味的索取,思想里有的只是需求。游子或漂泊或求学,在外面打回家中的电话,很少对父母的问候,而往往是“妈,我没钱了”“爸,我没钱了”。不是吗?或许您例外。

记得,母亲曾经说过,街坊妇女都喜欢母亲制作的鞋样儿,而且有好多孩子穿过母亲做的鞋。母亲心灵手巧,针线活做得又快又耐穿,穿着舒服得体,有几个家中人口众多、做活缓慢的妇女,不断请母亲帮忙,多次收到母亲的接济,乡亲们都夸奖母亲勤快善良,时不时帮助母亲做些紧手活算作回报。那时,乡里乡亲的都很憨厚淳朴,来往坦诚亲密无间,特别重情重义,生产劳动,家务活动,那叫活跃紧张快乐和睦,苦中有乐,过日子十分带劲,人们感恩和平年代,把激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老年人讲究恩情记在心间,不挂在嘴边,根据自身条件寻机谢恩,现代人讲究现实短平快,说话做事不够含蓄,直接表白心曲,不爱拖沓。有可能是生活与时俱进,人们与生活的日常联系不像以前那么紧密,例如,孩子生下来,很小就进了幼儿园,半托或全托,只有放学后或者星期节假日,才能跟父母一起团圆几天,一直到学业有成,转眼已经二十来年过去,又要就业上班、结婚成家,需要父母做的最多的就是掏钱供养儿女。社会上有一群人沦为“啃老族”,你不觉得跟父母的联系太少了吗?你知道父母如何工作的吗?你知道父母吃了多少苦、挨了多少累?你了解父母有什么烦恼、有多少担忧?你知道父母有多么忽视自己、有多么爱惜儿女?……为了一件小事,有的孩子在父母面前耍性子、玩儿苦肉计,完全不顾及父母的心理,没有一丝一毫的.感恩,醒醒吧!孩子。有些孩子做得非常好,虽然家庭拮据,却能以矮小的身板为大人分担忧愁,人说“穷人孩子早当家”,懂事早,知道感恩。父母没溺爱他们(她们),不是父母不爱他们(她们),他们(她们)孝敬父母,却没有生活在特殊的环境,只不过与父母朝夕相处心灵相通,不自觉地接受父母言传身教,耳听目染之间,融于所处环境之中,不用他人刻意要求,自己就因为身边的影响感知生活,关注家人,以至于为团队着想、为群体有所作为。以后无论在小家在大家还是走上社会,都已经养成了维护自己、顾及他人、投桃报李的好习惯,懂得换位思考、体谅他人就是一种感恩。

有些人只顾自己得失,喜欢腹诽别人,大发牢骚,不满生活现状,还不努力工作自行改变,遇事瞻前顾后、拈轻怕重、三心二意,没有责任心,不肯担当,不付出辛苦,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断跳槽,没有常性不爱坚持,不检讨自身缺点,一味地褒贬环境的恶劣,不知道何处才是生活的目标。就像我们村里一些小青年,打工嫌累,钱少不干,认可呆着空度时光。看不惯老年人仨瓜俩枣的挣钱忙碌,结果一事无成,至今还怀揣“二十万富翁”的梦想,扪虱而谈,喝酒解闷,k歌寻乐。唉!白白浪费新时代如此大好时光,真叫咱能力有限的“吃货”无言以对。

有一次,看到一个小孩儿撒把骑自行车,我赶紧制止,说与利害,小家伙非凡不听,反倒笑我:“你一个瘸子连车子也骑不了,有啥资格说我?”我哑口无言,自己在那方面确实有缺陷,怎么指教比自己技高一筹的人呢!可是,我就是没有听从别人的教训,才从车上摔下来的。我只是感恩曾经善意提醒我的人,把我的教训告诫他人,不至于悲剧的重演。孩子,你明白吗?爱心需要延续,感恩需要接力。

我深深懂得,人微言轻,没有权利在强者面前指手画脚,仅管清楚前途怎样才能走得平坦,因为已经在坎坷波折里跌得鼻青脸肿,已经有了顺利通达前程的经验教训,可是又有谁有耐心倾听一个挫败者大谈理想之道?省省吧,路是自己走出来的,经验也是自己摸爬滚打的结果,何必杞人忧天、妄想移花接木描绘自己的蓝图呢!各自有各自的偏执,各自有各自的爱好,有些人就喜欢寻求那种“麻辣烫”的刺激,才觉得活着爽酷。这也许就是两代人之间的鸿沟,大家各自站在沟沿上,可以相互问好搭讪,就是不要干扰对方,说出见解可以,听不听随意,反正谁摔跟头谁疼,哭罢笑罢,想明白了,自会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上年龄的人还要问一句,这样行吗?做父母的自然提心吊胆,为儿女捏着一把汗,时不时半路上插一杠子,掏心掏肺的啰里啰嗦一番。有的孩子“狗咬吕洞宾”,跟大人扭着干,直闹得不欢而散;有的孩子不言不语,暗自思忱,或我行我素,或从善如流,采取好的做法,后者最是令人欣慰的。亲人怎么会看你吃亏呢?是啊,亲近的人不会让你吃亏,但是有一天,有一件事情,真让我头疼了很久,我错了吗?想了很久,我告诉她:“你错了!”

我知道,时代变了,可是再变也改变不了忠孝信悌礼义廉耻。国有国法,家有家风,人有人格,事有事理,情有情缘,物有根本,大道相通,存续和谐。谁也不能违背合法经营、照章办事的生活规律,难道你不懂吗?我气愤地注视着面前这位美女。

她是我的外甥媳妇,平时没有来往,为了帮助外甥的好友借贷一笔钱,碍于外甥的面子,我同意担当证明人帮忙,我的外甥做担保人成全了此事。双方协定,秋后偿还借款,外甥的朋友顺利地解决了燃眉之急,可谓两全其美,我很开心,但是,烦心事来了。秋粮归仓,放贷人通知我催促还款,作为中间人,理当调节疏通此事,我觉得传达一下没有什么不妥,因为欠款方债务繁重,人家担心还款能否顺利有情可原,没想到作为担保人一方的外甥很不悦,认为挤兑了他的老铁,他也伤了脸面,外甥媳妇一气之下杀上门来。

“老舅,这粮食刚下场,他就要钱!啥意思?怕赖着不还帐吗?他要是这样瞧不起人,我还真就得寻思寻思啥时候还钱合适。”

“哦,借钱时候,欠据上写的明白,就是提前问一问也没什么不对,毕竟咱们借用了人家的钱……”

“借钱不假,没有这么要的!他这是小瞧人,都是这帮人把他惯的。那年我家借钱,年底去还账,他要利滚利,我把本钱一摔,要利息没有,不接着我拿回家再花几天,他乖乖的收了,利息我都省了。呵呵呵!”

我听了,心里不是滋味,她这是干啥?中间出来挡横吗?借钱不说知情感恩,反而过河拆桥不成?太不像话了!他说这些想要敲山震虎喽。

“外甥媳妇,你说这话不对……”

“哪里不对?”年轻人真是无理,突然截住我的话头,一副桀骜不驯的模样。看她侧身安坐,翘着二郎腿,还放肆地抖动着脚,手指夹着香烟,口里吞吐着烟雾,一身放荡形骸,气死个人。

“你,你这话不对!难道人家借给你钱还错了?难道只是为了挣你那点儿利息?没有那点利息,人家照样吃香的喝辣的,日子过得比谁家都不差。看你像个人,才跟你交往办事,况且利息也不高,还款要求也不苛刻,为你解决了燃眉之急,不知情也就算了,还想倒打一耙吗?做人要有个良心,都是拉家带口过日子,不容易,借钱花利息天经地义,借给你是情分,不借给你是本分,谁也说不出不是。借了人家钱,把事办了,媳妇娶回家了,孩子抱上了,就想不玩人性了?要想想,没有人家这笔钱,啥也做不成,永远光棍一条,你还得瑟啥!回家好好想想,叫他麻溜把钱还上,别丢人现眼!”我正说得来气,屋门一开,外甥脖粗脸红的闯进来,拉起媳妇就走,扭脸冲我说:“舅,您别跟她一般见识,您放心,一准还钱,她还不上,我就替她换,保管不让您坐蜡。”外甥媳妇没了刚来时的气焰,悄悄地走了。

有些人就是活不明白,总以为别人欠他的,嘴里抹蜜不说甜,十根手指填嘴里还嫌少,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人活着,离不开金钱,但是情谊常在,自己有难处,更要体谅他人,才能交往融洽和谐。我曾经跟朋友说过,不要求把他的钱财放进我的口袋,自己造血胜于别人输血,只要友谊常在,比什么都珍贵。现代人行进在新时代,都在各自的忙碌,或工作或学习,说白了都在奔向自己的“钱”途。现在人有知识有能力,国家政策好,社会环境好,生活条件好,自身发展好,明天会更好。仿佛相互之间的联系不像以前那么紧密了,足以各自为战了,不用在意他人的感受了,无需顾忌身边人的存在了,凡是养成我行我素了,甚至亲人朋友也要放在社交层面上了,很耐人寻味。怪不得年轻人感觉过去的事情老化了落伍,而老年人却留恋往事的浓厚感情。

有些事是忘不掉的,更是不能忘的。只有饮水思源,只有知情感恩,才知道生活的快乐幸福,才懂得亲情友情的珍贵难得,才知道爱惜自己、珍惜身边人。不要问什么是爱,当你来到这个世界,就生活在爱的包围当中,也许你不觉得,但是你太幸福了!也许现在的生活太优越了,几乎不用多么努力,就可以足以吃饱穿暖,东西就放在那里,只需要你动动手而已。当然,倘若你懒得自食其力,就不要埋怨生活的不易。倘若你得到生活所需,请把不屑收起。不要忽视那一点一滴,不要不经意那一丝一缕,不要不珍惜那一心一意,不要只厌恶难耐的寒冷酷热,而忘记了感知暖人的艳阳高照、润物的和风细雨。我们迈进了高速发展的新时代,要有正确的价值观、端正的人生观、高尚的道德观,要学会知情、懂得感恩,尤其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相互的关爱,爱需要付出,爱需要接力,爱需要感恩,让我们生活在爱的世界里,拿出自己的热情,奔向理想的幸福快乐!

篇5:一碗米粥的恩情散文

一碗米粥的恩情散文

过去的每个深秋到来之时,住在异地的琴总会来电约我,陪她去探望我们日夜想念的故乡,和牵挂的亲人。年少时机灵漂亮、聪明能干的琴和我一起长大,我们之间也是无话不谈的知己。随着年龄的增长,懵懂清纯的我们,先后都带着种种不舍,嫁出了载有我们无数美好记忆的家乡。

天公作美,那天是个秋高气爽的日子。已有半载没相聚的我们,乘上回家的班车。一路上,我们有着说不完的话题,开心洋溢在彼此脸上,激动荡漾在各自心中。

走在熟悉的家乡小路,放眼处:那山、那河、那天、那云,在这丰韵沉甸的故乡深秋里,给我无限的'亲切,令我陶醉。而走在我前面的琴,似乎并不在意这久别的家乡美景,而是迈着大步赶路,很快就把贪婪美景的我落下很远,急得我只叫唤她停步等我,她似乎没听见,反倒脚步迈得更快。

“大妈,大妈,我回来了!、、、”。呵,你瞧那个琴,乐得像个孩子似的,一边使劲地挥着手,一边跑着、叫着。

我抬起头,这才发现村口那颗老枫树下站着的大妈。年迈瘦弱的大妈,眼睛可能花了;虽然,琴的身影她看不清楚,可声音听得很真切。大妈立刻挪着蹒跚的脚步,用低沉发颤的声音问:“是琴儿吗?琴儿回来了吗?琴儿、、、”大妈显得很是激动。

“是我,大妈,我是琴儿,我回来了!”话音还没落,琴已快步跨到了大妈身边,忙放下手里的行李,紧紧搂住大妈的脖子,把脸贴在大妈的脸上。“大妈,您还好吗?我想您了!”琴像个离开母亲怀抱很久的孩子,撒起娇来。“真是琴儿呀!你可回来了!、、、”大妈不停地念叨着,用突着布满青筋的双手,在琴脸上摸了一遍又一遍。那刻,她的眼里盈满了泪花;苍老的脸庞皱纹里,挤满了笑容。而,站在一旁的我,“嫉妒”得直掉眼泪。

琴挽着大妈的胳膊,一路问寒问暖,大妈乐得合不拢嘴。我这时却成了琴的“搬运工”,她带给大妈的大包小包的礼物——吃的、穿的、用的,应有尽有。

大妈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忙于工作的子女很少有时间回家。琴没出嫁之前,她一直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大妈,就像对待自己的亲娘一样。出嫁后,住在异乡的琴,虽然不能留在老人身边,可她坚持隔三岔五地打来电话,了解大妈的生活状况,若是大妈身体不佳,就会及时赶过来照顾大妈。每年冷暖季节交替时,她总会提前为大妈准备一些过冬用品。这些年大妈习惯了琴的关爱,如果琴隔断时间没来,她就会跑到村口那颗老枫树下,盼着琴来。琴也数年如一日的关心着大妈。对于琴和大妈之间这份不带任何血缘关系的深厚情感,我一直处在疑惑之中。

来到大妈家,我们小坐了一会儿,琴就开始忙乎着帮大妈收拾屋里屋外,我也只好围着她转。

大妈走开我们身边时,我忍不住追问琴:“你为什么对一个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老人如此孝敬?还数年如一日?”琴对于我的提问,作微微一笑到:“说起话长呀”——

那是在我八岁时,一个晚秋的雨夜,临盆的母亲,父亲连夜找人把母亲送到远在十里以外的医院。

天亮时,家里只有我们姐妹三小孩。年幼的我们,不会弄吃的,一直饿着肚子在家等着大人回家。天快黑了,还不见父母亲回家。一天没任何东西进肚子的我们,饿得头昏眼花,幼小的两个妹妹饿得直哇哇大哭。看着妹妹哭,我也只有陪着她们流泪。就在那无助的时刻,是隔壁大妈为我们端来一大碗米粥,就是那碗米粥,让我们姐妹三人得到了及时的充饥,更让我们在饥饿时刻尝到了被别人关爱的温暖。

当父亲把留在医院的母亲,寄托给别人照看后,才回到家,看到蜷缩在屋檐下三个幼小的女儿时,父亲顾不得脱下湿漉漉的衣服,把我们紧紧地搂进怀里,深怕失去我们似的。当时,父亲像个犯了错误的大孩子,嘴里不停地嘟囔着:“大大回来迟了,我的乖宝贝,饿坏了吧,大大这就给你们做吃的去!”。

“大,隔壁大妈送来米粥我们刚吃过”,大妹抢着话茬报告父亲。父亲听到这话,即惊讶又激动,立刻拽着我们来到大妈家。父亲站在大妈面前一句话还没说出口,我坚强的父亲却先流下了两行热泪。年幼的我在父亲的两行热泪里读懂了:在那个饥荒的年代,一个九口贫困大户,能为别人送来一碗米粥,那是何等的难事。你知道吗?大妈那碗米粥,是从她的孩子一顿饭里扣出来的呀!琴说到这儿停住了,抬起手拍了拍我的肩膀,认真地对我说:“妹子呀,我们因该明白,当别人关爱了你,不论大小恩情,我们都不能忘记啊!”琴的一席话,让疑惑多年的我茅塞顿开。

是呀,我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那些好心人,在有意或无意中为你付出时,并没有期望得到回报。可,我们在得到他们的帮助后,不能得恩忘主,更要懂得“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恩德!让爱的恩泉流唱人间!

篇6: 一个水罐的恩情散文

一个水罐的恩情散文

黄土高原上的三伏天就像架在柴火上的蒸笼,大地冒着虚虚袅袅的青烟,日头就像吐着信子的毒蛇,肆无忌惮的炙烤着黄色的土地。河湾里的旱蛤蟆经受不住毒日,钻进了废弃的田鼠洞里,懒得抬头张望四周的原野。本应热闹纷繁的大地此刻却格外的沉寂,就连最爱叫唤的虫子都沉默了声响。田里的庄稼一棵棵就像生了严重的病,耷拉着脑袋没了精神,大地上没有一丝风尘,一切都处在一种焦躁不安的等待中,此刻需要一场大雨。

傍晚时分,天空发生了变化,黑沉沉的云从北边的山头扑过来,云里边还夹杂着星星点点的闪电,雷的声音沉闷的就像老牛唤草的叫声。精灵的麻雀成群结对蹿入了南山坡上的杨树林,站在树枝上叽叽喳喳的吵闹不休,旱蛤蟆难得从洞里跳出来,对着天空紧一声慢一声的叫唤。一切信息都预示着一场大雷雨就要降临。焦躁的庄稼人眉心舒展了,站在屋檐下远眺着北山上的黑云,希望这云离他们近一点,再近一点。

雷声响了很长时间,雨点也曾落下几滴,可是这雨点落到乡下人的手掌心来不及触摸就已经消失了踪迹。这个时候,平静的树林突然躁动起来,大风就像绝了堤的洪水涌入了树丛,大树小树发了疯的摇摆,中午还在沉寂的大地此刻却是乱糟糟的`,风声雷声响成一片。

麻子老汉失望的直摇头“老天爷呀,不公平,你哪怕是把雨水给这块地方匀一点,庄稼人都有了活路,你这是要把庄稼往绝了旱啊,咳咳咳……”这场雨是下不下来了,像这样的雷雨天气最怕风了,虽然说风是雨的头,可那是云彩压过来形成的对流风,不像这般歇斯底里没命的吹,就这样的大风什么样的云都能给吹散了,还能指望下雨吗。黄土高原上就是如此,光打雷不下雨的天气频繁的就像逛集市一般,眼看着雨就要落下来了,一阵大风就能吹散所有集聚在天空中的雨滴,接踵而来的就是满天的黄土,硬生生把一场雨下成了沙尘天气。

可是乡下人还在期待,庄稼不能缺少雨水的滋润。夏田已经没有指望了,能够把撒在地里的种子收回来已经算是万幸,可是秋田正在拔苗,玉米此时应当是结穗了,这要命的天气让它们的叶子舒展不开,蜷缩着身子煎熬着,洋芋地里的花瓣也蔫了,低下的头颅就像被火烧过的一般。旱情使这个村庄整个陷入一片悲哀声之中,就连平时不挂世事的老头老婆都一声接着一声的叹息。

最要命的还远远不止于此。黄土坡上的乡下人没有到家到户的自来水,吃水都是自己想办法解决。怎么办呢?智慧的先人早就有应对的办法。地段好的村庄能够打几口老井,一村人吃水就围着这几口老井转悠。地段不好的村庄没有地下水,打开水井也挤不出甘甜的井水,没有水井只能蓄水。乡下人有他的几套办法,几家人帮衬着结成一帮,在自家门前挑选一处干净的地方,用老铁锹掀开了地面,花一天的时间挖出了一口几丈见深的蓄水池,乡下人给它起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水窖。这样,黄土坡上的人解决了吃水问题,下雨的时候打扫干净院落,水流到窖里,沉淀干净的时候再用水桶打上来,做出来的饭菜倒也香甜可口。可是这样的办法也有令乡下人头疼的时候,就像此时的状况,遭遇了大旱年成,天空只打雷不下雨,老水窖早就已经见了底,打上来的水混杂着污泥,做出来的饭往往夹杂着泥土的气味,吃到嘴里磨牙。

没有雨水总不能等死,可怜的乡下人甚至也顾不得田里庄稼的短长,当下的燃眉之急是水杯快要断了顿,活人不能渴死在土屋里。母亲起来的很早,天不亮的时候就能够听见她急促的脚步声,她从院子里抱回来柴禾,叭嗒叭嗒地拉起了风箱。又能听见父亲的脚步声在院子里来来回回,他先从草房里背出来满满一背篓铡好的干草,倒到老牛的粗瓷大碗里,它今天要出大力气了,一定要吃好。蹲在房檐下的台子上抽根烟,他从杂物房里抱出来老牛的套具,挂在牛圈门前的树干上,再喊出来母亲,两个人把早就预备好的大水罐架在了板车上。今天他们倒不是要出山,庄稼快要蔫了,出山也没有心劲。他们要在两公里两公里外的暖泉拉回来水,再倒到老窖里,一天几趟下来,总能够一家人吃喝几天,还能顺路把老牛饮了。

吃过了早饭,老牛车嘎吱嘎吱的远去了。路途很颠簸,一条老路凹凸不平,刚走了一半路程就已经见了日头。升起来的太阳多刺眼啊,天蓝的就像被水洗过一般,雪白的云朵急匆匆的飘过天空,从不舍得在这块土地上空多停留一分钟。父亲抬头看看天空,再看看沿路庄稼地里蔫巴的玉米苗儿,一个劲儿的唉声叹气。叹气不顶用,生活还得继续,父亲低下了头,肩膀上的车绳勒的更紧了,老牛打喘着粗闷的鼻息,它也渴望能够痛快的饮一口甘甜的泉水。

路程得要个把小时就能到达暖泉,还没到地方已经能够听到嘈杂的人声,时不时还有牲口的叫声。老井旁聚集了一大片的人群,架子板车排起了长长的队。正在灌水的庄稼人微笑着,把一个铁皮水桶伸到水井里,然后小心翼翼地拉上来倒入老牛车上的水罐里,生怕溢出来一滴水。是啊,现在水就是粮食,水就是生命,怎么能浪费一滴,乡下人珍惜一滴水就像珍惜自己的生命。灌了满满的一罐水后,吆喝着牲口离开了,也不会多逗留一分钟。正在排队等待的人焦急的张着脖子看着前面,心里计算着还有多少家就该轮到他了。庄稼人的心里是焦急的,有些人当下就断了水,着急拉回水做一顿饭。父亲来的晚,理所当然排在了最后边,他也不着急,卷起一根烟吧嗒吧嗒的抽着,母亲蹲在土坎上拉着牛缰绳,环顾着四周河道里的庄稼。过了几袋烟的功夫,父亲也灌到了水,老牛饮足了井水,噗嗤噗嗤喷着水雾,父亲给它重新戴上了笼嘴,吆喝一声牛头便调转了方向。

父母亲来去匆匆,他们也懒得和村里人闲聊几句,像这样的年景,乡里人都各自顾着找水拉水,哪还有聊天扯闲的功夫。如果动作快一些,赶在天黑之前还能够多拉几趟,水缸满了,往老窖里多灌一些,几天也不用担心没水,兴许过些天就能够下一场大雨。

村里的小学也遭了旱,几口水窖都逐渐见了底。往常有水的时候,学校会在锅炉房里烧上开水,老师们组织学生轮流打水,几个暖壶整天满满的,孩子们喝水家长从来不会担心。可是现在不行了,留宿老师吃水都得靠校方用大卡车拉回来,孩子们早就断了顿,锅炉房也不再为学生开放。不开放就不开放吧,乡下人理解学校的难处,也不会责怪校方。孩子们是乡下人的心尖子肺叶子,委屈了自己也不能委屈了下一代,总不能在学校里干巴嘴唇吧。庄稼人也会有办法,经济条件稍微好一些的人家会在孩子兜里塞一块两块的,买一瓶水也能撑一天。经济跟不上的人家拿不出那几块钱,就只能自己带水了,庄稼人都会在家里预备一两个水罐,那是为了应付眼下这般大旱年景的。

说起水罐,城里人从来不会把它当成一回事,可是在缺水的乡下人眼里却是至宝。女人们早上起来,架起柴火烧开了一锅水,灌到水罐里,再放入几片茶叶,孩子们抱着它蹦跳着离开了家门,课桌上的坛坛罐罐也会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其实水罐也没有什么讲究的,只不过是一个盛水的容器罢了,材料也都不尽相同,大多的却都是玻璃瓶子或者是小瓷坛子。乡下人有讲究,他们从来不会拿塑料瓶当作一个水罐,塑料瓶不耐热,开水灌到里边容易变了样,就是烫出来的塑料味儿也会叫人受不了。小时候的记忆已经残缺不全,我尝试着拼凑零散的回忆,一些事物已经模糊,拼凑出来的印象断断续续,唯独这小小的水罐能够完整的摆放在我的眼前。忘不了缺水的岁月,更忘不了一个水罐的恩情。

水是什么?对于黄土高原上的庄稼人来说,水就是粮食,水就是命。时常在期待雨水的降临,可是天不遂人愿,雷声时常有,雨滴却迟迟不见。乡下人信天,也依赖一个水罐。在那些缺水的年代,水罐就能拯救一家人的命。乡下人用大铁皮水罐拉回来泉水,烧开了灌到小水罐里,出山的时候带到田间地头,干渴的时候抿一口,甘甜的泉水顺着食道流到胃里,庄稼人觉得舒服极了,来了力气继续挥舞着一把老锄头。乡下人吃水吃出了艺术,水罐就是那件小小的艺术品,是庄稼人手里不可或缺的物件。

道不尽的是乡下人对雨水的渴望,说不完的是水罐对庄稼人的恩情。积年累月,黄土高原上还是一如既往的干旱,水罐却是换了一个有一个,但它从未消失,一直悬挂在老牛车的车把上。暖泉旁依旧熙熙攘攘,湿漉漉的井盖时常在唱一首空荡荡的老歌。

只愿,这天空能够早降甘霖。

篇7:精选随笔散文

《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主要原因是曹雪芹抒塑造出了那个特定时代中复杂多样的人物性格命运,尤其是刻画出了一群血肉丰满、灵魂逸动、活泼明媚的的青春美少女形象。

千人千面,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性格特点。《红楼梦》恰到好处地展示出了人的复杂性、多面性。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宝钗有宝钗的美,黛玉有黛玉的瑕疵。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各美其美,各丑其丑。

宝钗和黛玉是两种不同风格的美。

首先,从外表看,黛玉和宝钗,是燕瘦环肥,是清新隽逸与丰韵润泽的区别。

黛玉的美重在神态,是骨子里透出的超逸脱俗、灵魂的清新四溢、形体的风流袅娜。她“闲静时似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精神的丰盈对外折射出的是清心寡欲、无欲无求,书是她的伴侣、诗是她的精神,她追求的是灵魂的洁净与高扬。

宝钗之美是丰腴圆润之美。宝钗是丰满的、性感的。文中多处把宝钗比作杨妃。比如第二十七回的回目是“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把黛玉比成体纤善舞的赵飞燕,把宝钗比成丰腴性感的杨玉环。

二十八回中,宝玉看到宝钗戴的红麝串手链想仔细看一下,宝钗因生的肌肤丰泽,一时褪不下来,宝玉在傍边看着雪白的胳膊,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若长在林姑娘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我没福。”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又呆了。

宝钗是丰满的、性感的,一见之下,让人产生的是肌肤之亲的渴望。

黛玉和宝钗,一清瘦一丰腴,一风流一性感,一是只可远观一是想亵玩焉。两人都美,给人带来的审美感受则截然不同。宝钗,就像近在眼前的一丛艳丽的牡丹,馨香之气扑鼻,让人不禁凑近轻嗅其香;黛玉如挂在眼前的一副意境深远的山水图,观后让人忘我遐思,产生的是隔离美和淡淡的忧伤……

从深层来看,黛玉是性灵之美,宝钗则具有世俗之美。

黛玉就像在云端的仙子,餐清风啜玉露,清新脱俗,可望不可及。从灵魂里透出的是仙风道骨、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她思维活跃,性格奇巧,说出的话新颖刁钻,做出的诗意境清远、出人意料。她的品格就像她诗的意境,具有寒梅傲雪的奇香、秋菊迎风的清隽,追求的是如梨蕊一样的洁白。

黛玉活的单纯率性,任性而为。她性格直率,语言活泼,喜欢谁讨厌谁都挂在脸上,不会刻意讨好谁。她的灵魂是孤傲清高的,一般人不能入她的心。但一旦入心,她就会视为知己,生死相依。

宝钗呢,是一个知书达理、世故圆滑、阅尽风尘、适应能力极强的俗世之人。她不管在什么场合、在什么人眼中,都是一个很受欢迎的人。她能让人人夸赞、处处被人喜欢。她看重别人对她的评价,努力迎合每一个人。

宝钗博览群书,才华出众,她不以自己的才华为傲,反而极力压抑本性,认为读书作诗对女子来说,只能算消遣,女子的主要精力应放在家务和针篦之事。她是追求平淡的,吃穿打扮甚至屋内装饰都要求朴素简单,她是极绚烂后而归于平淡。她是被封建礼教完全同化了的女子,认为女子无才是德。她文采斐然,诗才出众,但她处处透出的是凡人的理想抱负,是追求俗世的功名利禄。“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渴慕夫贵妻荣,世代荣华。

所以,黛玉是活在自己精神世界里的女子,而宝钗是可以在俗世生活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的女子。

宝钗和黛玉,性格各有千秋。

黛玉一生为爱情而来。她是依靠爱情滋养的女子。她的爱情如磐石不移,如蒲丝坚韧。她爱情不会变通,只为一人生死。她爱宝玉,爱情在则人在,爱情不在了,她宁愿选择死。宝玉是她的一切,是她毕生的追求,不可替代。

宝钗则不同。宝钗上京是为了待选才人。待选失败后,她的婚姻遵守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宝玉可以,其他人也可以,不管内心愿不愿意,她都会遵守封建礼俗的约定,委曲求全。当然宝玉比其他人更好些,毕竟知根知底,毕竟在一起生活了几年,建立了感情。

不管嫁给谁,宝钗都会严格遵守封建礼教,孝敬公婆,教养子嗣,都会是个公认的好媳妇。

所以,在宝钗和宝玉大婚后,宝玉看破红尘,出家为僧,她依然恪守封建礼教,闭门教子。

如果换成黛玉,假如宝玉去世(因为有黛玉,宝玉不可能出家),黛玉肯定会心痛欲绝、了无生愿,芳魂跟随宝玉而去。

黛玉和宝玉都是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人,没有黛玉的宝玉会看破红尘,没有宝玉的黛玉会决然赴死!只有宝钗和宝玉的婚姻,才会在孤清的世界上,为宝玉留下承传的一脉!不知这是否是祸中之福?

近来各种评论,不少持褒黛贬钗的论点。认为宝钗精心筹划、步步为营,努力嫁给宝玉,这确实有失偏颇。在前面判词和脂砚斋的评语里,可以看出曹雪芹的最初设计,黛玉应该是“泪尽而亡”,宝钗应是黛玉死后嫁给宝玉的。

对宝钗黛玉,甚至对书中所有女子的态度,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开篇第一回就点明了。作者借用石头的话说:“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我实愧则有馀……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

《红楼梦》大旨言情,言爱情、亲情、世情,抒写那个时代才情出众的历历女子。其中宝钗和黛玉又是重点刻画的两个女子形象,在描写过程中,可能透漏出对其中一个的偏爱,但没有抬高谁、贬低谁的意思。

大观园就像一座鲜花盛开的花园,花园里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牡丹有牡丹的富贵繁华,芙蓉有芙蓉的清丽淡雅,玫瑰有玫瑰的娇艳独立,荷花有荷花的绝世芬芳……

作者只是尽可能真实地写出了身边不同女子的不同的美,惊其美丽,哀其命运。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

篇8:精选随笔散文

“其实,也是舍不得离开的,对吧?”我自己问自己。

每每想开始起笔写写支教15天的故事,却又不知道从何写起,这时才会真正体会到了内心的感情有的时候的确是不能够由文字表达出来的。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记录下来和其中一个孩子的经历。这个故事,从到达七家村的第一天开始。

初次听闻他,是队员里口中的谈论。由于我们也是刚来,对于孩子们的名字都不清楚,所以“碰瓷王”成为了我们称呼他的名字。据当事老师描述,他会突然跑到身边说“你打我了好疼啊。”又或者在跟他讲话时狂耍赖打滚,并且脾气非常暴躁易怒、喜怒无常。第一天我并没有他们班的课,光听老师们的谈话我就直接对他产生了躲避感和不喜欢的情绪,脑海一直在想要怎么应对他在我课上捣乱。直到第二天终于轮到他们班的美术课,果然不出所料,他宛如班级小霸王一样在课堂上横行霸道,顿时点燃了我的倔脾气,但我没有选择吼他或者凶他,我只是冷静的和他对视,无论他怎么闹怎么乱,不指责也不表扬,直到他自己慢慢觉得没意思而停下来。等到他冷静下来我便开始自顾自的讲课,跟同学们互动指导,刻意的忽视他,他也就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就这样相安无事的度过了这第一次课。

直到有一天课间,临近上课,他跑过来抱住我的胳膊,笑嘻嘻眯着眼冲我撒娇:“老师,你可不可以给我买一根冰棍啊?”拗不过他,我走进小卖部拿了一根冰棍,恰好上课铃响了,于是我又放了回去,告诉他上课不可以吃,下课再来买。只见他的小脸满是失望,扭头气鼓鼓地离开了。正好这节课又是他们班的课,我分好材料让同学们照着示例进行临摹或者想象,他一个人一言不发,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我走过去问他为什么不跟着老师做,他也不看我,只是低低的说了声:“骗子。”那个瞬间,我仿佛被击中了。我们只站在大局站在客观去考虑去思考,可是对于一个才只有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他的需求只是只有一点点而已,而教师的承诺,更是他们觉得会遵守的存在。我不知道如何才能弥补他的难过,我以为他会冲我大吼,就如我们平时对他的印象一样。但这次他选择了沉默,并选择了原谅我。

最后一天他们班手工课让他们自己做贺卡送给自己想给的老师,他羞涩的站在办公室门口,冲我叫:“老师,你出来一下。”当看到他从身后拿出了贴满心形房子和写着我名字的贺卡时,眼泪差一点就落下来。孩子果然都是天使,所有伤害都会选择原谅啊。我忍住眼泪笑着问他:“要抱抱吗?”立马他就脸红红的摇着头跑走了。

每个孩子都不能被简单的定型的,以偏概全的概括会扭曲孩子的本性,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善良天真的,或许他们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他们的感情,或许他们只是担心会被忽视。我们要一直张开怀抱,接纳所有天使的笑脸啊。( 文

篇9:精选随笔散文

选择与一个善良的人交往,不是图他可以好到什么地方,而是知道他不会坏到什么地方。

人在交往上,首先需要的是安全感,然后才是成就感和愉悦感。

活在俗世,在绝大多数时间里,钱、权力和名声都会显得很重要。只有在荣辱浮沉的日子里,才会发现,比这些还重要的是人——可以依靠和托付的人。

最好的命运,就是能在有生之年,遇到一个死心塌地的好人,或者,遇上一个死心塌地对你好的人。

因为,在靠不住的世道人心那里,一个可以指望的有力臂弯,永远比看不见的金色港湾有意义。

交往,是一个人一生的功课。别指望在这门课程中修得一帆风顺,能少栽几个跟头,就是万幸。

当然了,栽过跟头,要坚强地爬起来。然后,拍拍身上的尘土,告诉自己:人生仅坚守住自己远不够,还需看清楚别人。

看清楚别人,实质上就是要看明白人性。所有的人的奸邪,都源于人性的狰狞。看清了,未必会躲过伤害,但可以从此周旋到从容。

人世间,更多的人,只能用来将就。

而那个讲究的人,如果没有命定抵临,需要你在茫茫的人海里去找寻。山不过来,你就过去。

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有时候,要为那个值得的人,去九死一生。

篇10:精选随笔散文

我的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东西。

不记得什么时候开始,我眼中的一切都好像已经黯淡无光:天空不再映射出那令人心神向往的靛蓝;身旁的植物好似嘲弄般向我伸出那些让我厌恶的绿色触角;无情的阳光看上去都是灰色的但它还是刺得我眼睛疼;那条河流是干涸了吗?不,好像不是,是流向我全身的血液开始干涸了。

好像我的身心里,,正在流逝着些什么。

我渴望着,渴望着有一天,能在这片灰色的光景里出现一抹真正的绿色,那片绿色会先在那看上去像是被焚烧过的草坪上萌发。

渐渐的,银灰色的根茎开始被浅浅的绿给替代了。我心生欢喜,因为我很高兴能在这已经被抛弃的世界中看见一丝温柔的颜色。

绿色舒展开来,延伸到齐腰的灌木丛里,再后来,延伸到树上、到河边、到远方的山上。我更开心了,因为这代表着这片灰白的世界终于出现了不同的风景。

随着绿色,曾经我所见过的颜色也逐渐来到了。属于天空的靛蓝回来了,草坪上出现了我从没见过的花朵,土地变成了褐色;这个世界的色彩愈发丰富了。阳光终于不再刺伤我的眼睛,温柔的洒在我的身上,暖洋洋的。

我把手放在那已经不知多久没碰过的单车把手上,我踩着踏板,尽情享受着微风吹拂在脸上的感觉。路旁的生机与我一同前行,我能感觉到沉睡的快乐正在慢慢苏醒。

阳光越来越耀眼,土地被晒出细小的裂纹。我快步行走在路上,我想看看这个世界是否还有黑暗。万幸,阳光没有留下它们。

可是忽然,没有一丝预兆的,天空又暗了下来。一条又一条的银针划过了我的眼前,它们落在每一个角落,刺穿了每一片绿叶,每一片花瓣,我的每一根发丝。我感到不安,毕竟它们那么多、那么急,好像正在一点点地蚕食着这个世界。

它们在地面汇集起来,慢慢地流向了那龟裂的、黑暗的土块之下。可是它们还不止于此,它们将靛蓝的天空带走了,接着是花瓣的红、土地的褐,最后,最初的那抹绿色也随它们流入了那深不见底的黑暗之中。

这个世界,又变成了一片荒芜,又变成了最初那最令我厌恶的灰白光景。

接下来,冰慢慢地封住了一切,空气越发寒冷;然后,白色的飞雪开始吞噬一切;这个世界,变成了一片苍白,白的深,白的远,同时也白的渗人。

那电线杆上包裹着黑色橡胶的电线绷断了,如同枯死的藤蔓一般垂在地上,再渐渐被雪掩埋起来。

树,变得不像树了。它们早已失去了所有的叶片,只剩下漆黑的、扭曲的主干。苍凉的月光如利剑贯穿了我身体的每一寸皮肤,我觉得好冷,真的,好冷。

灰色的天空连同那些漆黑的枝干一起破碎了,那些碎片杂乱的混在一起,又胡乱绞作一块,我能清楚的感觉到,天地已然颠倒。

一步又一步,我在无边的惨白之上留下浅浅的脚印。两旁的黑色枝干开始互相扭在一团,形成了一片大大的黑影;黑影之中,出现了一双又一双带有奇特微光的眼睛,它们死死地盯着我,令我感受到了深至骨髓的恐惧,我低下头开始向前狂奔,企图甩掉它们,可是它们四处都是,我慢慢停下来,我意识到我无法逃脱。

黑暗再一次扭曲起来,这一次,变成了一道拱门,而门的那头,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幽邃而深远的隧道。

天色渐渐暗了下去,眼睛们的光越发明亮,它们所延展的方向,是那条隧道,那条深不见底的黑色隧道。

我的心里好像流逝了些什么。我以空洞的心站在拱门前,我的面前是无底的深渊,我的身后是那灰色的世界。我徘徊着,我彷徨着,我没法用空无一物的心灵驱使我的脚步,有没有人,有没有人能来指引我正确的出路……

篇11:精选随笔散文

秋日温暖的阳光

看着树叶安静地掉落,恍惚间发现秋天已在身边了……日子就是这样。也许习惯了清冷,那些温暖的颜色似乎早被我遗忘到不知名的角落里去了。

楼梯的拐角挂着凡高的《向日葵》,尽管有些失真,但它依旧如此引人注目。橘黄、明黄、暗黄、金黄……各种不同的黄色交错糅合在一起,向外散发出温柔耀眼的魅力,就如同秋日的阳光——发散性的,温暖的,令人愉悦的。

最喜欢秋日温暖的阳光了。它不似夏天烈日般威风、骄傲;只是淡淡的,柔和的,轻轻巧巧的便让你沉醉了。微风的日子,微眯着眼睛,阳光撒满全身,整个人便闪烁着一圈毛茸茸的光晕,什么都是暖洋洋的。

耳边仿佛还回荡着儿时的笑声——就是在这样的秋日,在这样微曛的阳光下,小小的身形投射到了地上,同伴们互相追逐着、叫闹着,铆足了劲儿想要踩上别人的影子。一双双小脚“嚓嚓”地在铺满厚厚的落叶上奔跑……

玩累了,便堆了一大堆落叶,生上火,将一个个地瓜埋到里头,不一会儿整个军属大院都开始飘起阵阵诱人的香味。橘红色的火光映着一张张迫不及待、垂涎欲滴的小脸。终于能“呼哧、呼哧”地拿着烫手的地瓜,掰开,热气腾腾,软软的,露出橙黄橙黄的“馅儿”,美美地咬上一口,温热的感觉便从指尖一直传递到了心里……

又或者悄悄采些桂花,小心地放进衣兜里,任淡淡的带着大自然气息的清香氤氲,直至整个人都有了桂花的香味。回到家,便央求母亲将它们搁在阳台上晒着的被子上,晒成干花儿,酿成酒,做成糕,撒在菜上……总之,秋天我离不开桂花。被子也晒得暖烘烘的,小小的脸贴着被面,贪婪着闻着太阳的味道,还和着淡淡的桂花香……

菊花、秋蟹、衰草、落叶……记忆中秋日里的一切仿佛都与那些不同的黄色温暖地联系在一起,汇成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不用担心它们会消失,就如同《向日葵》会永远流传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一样……

篇12:精选随笔散文

你在哪里活成了一块琥珀,隔绝了声响

杨柳岸,春风拂面。三月的街上行人往来不绝,各色裙裾洋伞如同投入绿野中的花朵,炸起了沉睡的春天。人们结伴而行喜笑颜开,只有一旁的石桥在时光的注视下踽踽而行没有声音。穿过这岁月磋磨过的石桥往北走,一座不知荒废了多久的宅子躺在街中央。蛛丝儿结满房梁的宅子外有一扇紧紧关着的铜门,铜门像固执的老人在坚守着什么,铜门上有把锈迹斑斑的金锁,不知从哪个巷口忽然地就窜过来一缕风,穿过了锁眼落在堂屋正中间的一把椅子上,顿时灰尘四起。金锁记得,这掉了漆的木椅上呀曾坐着个女人。

女人一袭白底兰花对襟袄,一张素帕随手摇,小巧的嘴上挂着一个时代应有的微笑,她笑着,那笑封着蜡,那蜡是时代的封口石,封口石让坐着的她显得那么温柔娴静又孤寂。

掉漆的铜门缓缓打开,依稀还能看见她嫁进来的那天。吹吹打打的唢呐中一台花轿摇摇晃晃的抬进来,红头盖面的她不知哀喜。在一片红色的喜宴中各色贺词仿佛吵活了宅子,热闹非凡。她规矩地坐在喜床上,双手纠缠双脚平放,这高墙大瓦里的不安被门外的热闹稍稍消减。

夜深鸡眠,昨天就像往幽深的井里投了一枚小石子,咚的一声响后又归为了沉寂。红色已经散尽,青春已经消亡。在蝴蝶似的女人中她年龄最小地位却是最高,十八年纪不得不活成了耄耋,说话一定要在秤上过一遍才会出口,于是她的话越来越少,直至张口不言。

原来的她是喜欢说话的,在清清河岸,在私塾巷中,在黄昏蓦然降临的老杨树下,在素色长杉前。

那时候荷塘里朵朵花开带来夏天,清风徐来带来少年。那时候的她是夏天骤降的雨滴,在空中旋转跳跃着滚落在荷叶上,她的调皮是盈满整个夏天的生气,她是街上最美的裙裾,是鲜艳的油纸伞,是石桥两岸的翠柳,是知了喋喋不休。

直到偶然一天巷子空了下来,没了穿巷的身影,没了油纸包,没了恼人的之乎者也,没了笑,也没了欲言又止的清俊少年。那天她从街上回来,忽然发现那白墙绿瓦的巷子突然有了尽头,尽头是一堵厚厚的墙,隔绝了所有声响,她只能往北走,往北走啊?一走就不能回头。

夏天走的无声无息,秋天却来的大张旗鼓,荷塘里花已枯,叶已黄,热络的雨水也变的凄凉,凭栏而望,走远的人没有回来的声响,只给人留了个冷寂下来的青石小巷,曾经纷至沓来的书信像临时回归的大雁,火光之间书信成烟,大雁成影。

在走入高墙里的前一天晚上她在窗前站了一夜,直直地望着荷塘的方向,深夜中她徒然踮起脚尖又缓缓放下,就算翻过窗又能怎样?挡在眼前的还有无数道墙,所以在黎明到来之时她只是缓缓坐到了镜前,亲自为自己打扮梳妆。

那高墙里的热闹就像新坟旁放的鞭炮,震耳欲聋的响声过后就是死人的寂静,在这高墙里她经历了两天的震耳欲聋,一天是嫁进来,一天是走出去。嫁,是命运,走,也是命运,一想起来她就觉得好笑。

在夜里她常常问自己,在寂静如坟茔的宅子里她吃的好、穿的好,出门是一群人簇拥,吃饭是一群人伺候,还要奢求什么?还想奢求什么?

在泯灭了希望的这里,她的时间如同悄然穿过园里的牡丹花瓣,仿佛一瞬之间花瓣就泛了黄,她就老了去。那天她照旧坐在堂屋正中的主位上,旁边是莺莺燕燕的家长里短,前面是长长的路,焦灼的阳光就照在光滑的石路上,她突然恍惚起来,那条路直通宅子大门,她常常从这条路上走出去,去外面礼佛、看戏、逛街、买东西......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一刻她却突然问自己,你真的走出去过吗?

为什么感觉心上被宅子上了一把锁,不管走到哪儿,她都没有办法轻松起来,如果那把锁有钥匙可以打开,那把钥匙一定被人放在了三十年前。所以,有钥匙又怎样,三十年前她拿不到的钥匙,三十年后的她依然只能呆在四四方方的墙里,看不变的天空,不变的花草,以及日渐麻木的自己。

屋倒树倾那天仆人像苍蝇一样在这座宅子里四处飞撞,姨娘们拿着包袱捂着良心走的慌慌张张,只有她如往常一样坐在堂屋里,看着沸腾的宅子里灰尘飞起,她的世界再次破碎了一个角,从破碎的缝隙里她依然什么都没有看到,她只是呆呆地坐着,就像多年前的一个晚上独自一人站在窗前,又像是更早之前一个人站在渡口。

三十年了,这三十年你都干了什么?这三十年你确定自己还活着吗?你就像后院枯井旁的一株草,看上去还有生机,实际上根早就枯了!她坐着,尽管心里已经波涛汹涌,外表却依旧冷静如常,直到黄昏的光撒遍整座宅子她才仿佛刚刚醒来,醒来的第一件事便是审视这座坟茔般的宅子。

洒进来的夕阳如同月光,覆盖在老宅上只有一股难消的凄凉。这座宅子消磨了太多人,她不是唯一一个,可现在仆从、姨娘散尽后只剩了她一个,她站起来,直直地朝着大门走去,没有告别,没有丝毫怀念。

她一步一步走着“这条路还是这么静啊”她想着想着突然笑起来。最后竟一手扶腰笑到癫狂“这宅子有人和没人有什么区别呀,有什么区别......”

半晌后她整理好衣襟没有回头地走出了宅子,第一次挂着舒心的笑一路往南走,走过闹市,走过小桥,走过荷塘,一直走到了老杨树下,笑容突然就凝固在了脸上,树下空空荡荡。

她选择了往北走,往北走呀一走就不能回头,因为回头也已经什么都没有。

现如今心上的锁没了,却布满了铁锈,那年夏天的少年要是没走,或者走了能回次头,或许她不会向北走,不向北走就在老树下等,哪怕到了弥留才能等到一面,哪怕那一面一句话也不说,也觉没有白活一辈子,也觉欢喜......

篇13:精选随笔散文

遇见忙,遇见闲

路上的现实引人前往,前往是向一种方向走去,走去是择好了一种路途,路途是生活的世界,世界是人生的钻石,钻石是你的思想。

走着走着,遇见了现实的模样。

东面路口有人舞青春。

生活在她的脚尖上舞蹈,人生在她的指尖流动,时间缓缓从她眸光翔出芬芳,世界纷纷在她的城楼结风景。

现实在她头顶开成曲谱,绝版的经典的,抒情叙事的节奏,理想在她天地火成龙虎,丰富的多彩的,空前绝后的高山。

她攀登以青春的光,她开启以年华的霜,她踏浪以心灵的风云。

向东不尽宝藏,皆在她的肥瘦里,往东无穷魅力,全在她的斧琴中。

西边路口有人写书。

现实在他的笔杆子上跃海,生活在他的墨水中挥镰,人生在他的情思中扬帆,时间红成灯笼挂在屋檐下摇曳,展翅的世界落出他的华章天下。

青春在另一种人间走路,青春在他的满腹经书中行锋,悲欢离合的阴晴圆缺的,多愁善感的爱恨情仇的,他的眼里覆盖青山,他的怀中蓄满潮水。

繁星成火把,灯火是繁华,划桨用他的窗镜,前进用他的热血,耕耘用他的灵魂。

西去不负诗情画意,西近知归途意境。

南面路口有人创新。

生活是变化的虹,人生是不断变化的兜,现实是那极易发生变化的桥,世界是很难创造出与众不同的船。

一舟晴空万里一舟无限想象,一虹美轮美奂一虹山水星月,一兜光明黑暗一兜风起云涌,一手浪一心波,一境树藤一丛纵横。

创造宇宙,循环银河,不停闪烁真理与实虚。创造空间,环绕艺术,不动声色雕刻栩栩如生。

向南有气象万象,往南有万物待弓。

北边路口有人建设。

楼在阶梯中无限高,城在思想中不断扩,山水菊花抱,星月繁华钓,森林着火把是宫殿,江河着明珠是瑰宝。

一层水一层火一层世界,一地方一地圆一地现实,一段风一段云一段生活,一部天一部地一部人生。

田园在歌民谣,都市在唱摇滚。风筝蝴蝶有万里迢迢。

建设是理想的工程赴现实的达到,抵达境界抵达世界,生活与人生五彩纷呈魅力十足。

北到源泉奔流不息,去北两袖青花。

走着走着,看见了人世间的故事,走着走着,一些人还在继续,一些人已经放弃也已经去了另外的路,走着走着,看见东南西北的路口,人山人海,车水马龙。

走着走着,现实就成了口袋的天鹅,等有力量的翅膀,走着走着,人生就成了掌中的鹰,待那天地红火出非凡意义。

篇14:精选随笔散文

怀念甘南

多年来,我一直渴望行走在草原上,化作一片悠悠的白云,拥有蓝天下这片广袤的草原……

当我再次踏上甘南拉卜楞寺这块神圣的土地时,我觉得自己远离了喧嚣,脱离了红尘,行走在一条通往圣洁的路上,内心无比的宁静与感恩。

我敬畏那些色彩斑斓的寺宇和庄严的佛塔,我双手合十,虔诚的转山、转水、转塔,转动着所有的经筒,心里千遍万遍默诵着玛尼玛尼哄,祈祷涤尽满身来自红尘中的尘埃,找回最真、最善、最美、最无私的自己。

当夕阳染红黄河源头卡日曲汇口以下干流玛曲时,我早已融化在这一湾碧水之中。倾听到了天籁般的歌喉正在穿透辽阔的草原,穿透我的心海。我情不自禁地寻声而去,一位叫卓玛的藏族姑娘正在清澈的河边载歌载舞。

多么熟悉的歌声啊!多么辽阔的草原!多么清澈的玛曲河啊!

20多年前那个黄昏,我在茫茫的玛曲大草原上迷了路,当恐惧来袭的时候,一缕天籁般的歌喉忽然从天而降。小溪边,一位美丽的藏族女孩正在溪水边洗头发,对着溪流纵情歌唱。那飘渺的歌声如箭,射向苍穹,又从苍穹反弹回来,深深地扎进草原里,然后在无边的草原上荡漾开来。女孩将我们带到坡下她家放牧居住的帐篷里,为我们准备了糌粑,然后叫其哥哥用马将我送出一片沼泽地。临别时,她告诉我叫卓玛。从此,她的歌声也就穿越了我20多年的光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

夕阳下的白龙江把郎木寺小镇一分为二。这条不足2米宽的白龙江清澈见底,其实白龙江只是一条小河,在我们南方可能河都称不上,更有意思的是,白龙江还分江南和江北。江北为甘肃省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江南侧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一镇跨两省,全国不多见。我伫立在小镇那条古丝绸之路上眺望,据说,这条古道是经河南至西域的古丝绸之路驿站。千年的沧桑,让我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

这里是一个自然环境非常优美的地方,同时也是藏传佛教相对发达的地方,也是涤荡灵魂的地方。虽然没有拉卜楞寺那般气势宏大,但这里的人与自然让我十分的着迷。

人说,郎木寺有“东方瑞士”的美称,虽然只居住着几百户人家,3000多人口,却也是个“国际化”的小镇,德国、法国、丹麦、瑞典、意大利等国的游客随处可见。记得有一年,我跌入十多米高的草坡下,搀扶我上来竟是一位德国女摄影师,让我特别的感动。故地重游,当年一幕幕往事全部涌上心头,恍如昨日。

再回首,小镇透出几分神圣和神秘,寺宇屋脊上的法轮夕阳下更显金碧辉煌与庄严。我匍匐在长满花草的坡上向佛塔叩拜,四周五颜六色的玛尼堆,是指引通往天堂的路标吗?我问佛,能为我的心指引一条回归自我的路吗?能护佑我在世俗的红尘中不迷失方向吗?

当经幡被夕阳染成一片血红时,我们已站到了草原深处著名的索克藏寺旁一山之丘上了。从这里眺望九曲黄河第一湾,心灵早已飞翔。透过那一片片在劲风中摇曳的经幡,黄河婉蜒折北而逝,逶迤直达天际。

这时,一队飞禽拍打着翅膀跃出水面,飞向落日。落日从云层射出一道道柱状的光芒,刹

那间,茫茫的草原水天相连,苍苍茫茫,如一幅巨大山水画。或宛如一个精心布置的巨大舞台,色彩炫丽,光怪陆离,此时此刻,我觉得自己都成了这舞台中的小角色,抑或如此的渺小。

忽然,一支悠长笛声从晚风中飘了过来。伴着云、伴着霞、伴着草原的气息,伴着黄河的味道,深深地驻进了我的心田。我借助取景器,遥望远方,原野忽明忽暗,深邃而又辽阔,我站到了天的尽头吗?

我敞开胸膛,让思绪飞越千重万重山,让落霞与孤鹭齐飞,让秋水与芳菲共天长,让人与自然和谐融为一个整体,让黄河在夕阳下永远泛着红色的磷光,天人合一,与美好的大自然相伴。

黎明,我像一只幽灵迷失在唐克古镇无人的街道上。

我迎着北斗星方向来到一条小河边,天空开始露出变幻莫测的云彩。静静地河水如镜,将云彩与两岸景色尽收在水面上,远方,袅袅炊烟在茫茫的草原升腾了起来,就在我准备过桥时,一辆摩托车迎面而来,一只黑影突然扑向摩托车。原来是一只藏獒,幸亏车速快,藏獒扑了空,只是将车后一位女孩手中的热水瓶扑了下来。

我立即想起20多年前的一幕,也是在这片草原上,也是在一个黎明之后,一只藏獒瞬间扑向我,我潜意思地蹲下身来,企图用三脚架进行抵挡,藏獒从头顶上飞了过去,就在藏獒掉转身体,回扑我的刹那间,从帐篷冲出一个小女孩,一跃而起,紧紧地抱住了那条藏獒头部。由于惯性,藏獒与小女孩双双在草地上滚了起来,闻声而来的小女孩父母立即将藏獒铁链重新拴好在石桩上,藏獒特别不服气,还在冲我呐喊与怒吼。小女孩回头向我嫣然一笑,回到了帐篷。

岁月匆匆,往事却历历在目。唐克安好!当年那个奋不顾身救我的小女孩今何在?安好吗?

一抹夕阳浓彩重墨将若尔盖草原描绘得花枝招展。我真想躺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静静地睡去,谁也不要来唤醒我,将身躯紧紧地依偎大地上,让鲜花长满我的身躯,让云霞覆盖我风霜的面庞。

若尔盖草原地处川、甘、青三省结合部,为中国五大草原之一、三大湿地之一,也是西藏文化三大区域之一,总面积5.3万平方公里。我们在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驰骋,像一只翱翔的雄鹰,俯视苍茫的草原;像一匹野马,在浩瀚的草原上狂奔;像一只狼,在辽阔的草原上追逐着羔羊,像草原上的牦牛,悠然自得生活在广袤的草原上……

我匍匐在地,聆听着大地的声音,忽然,我听到了急促的战马嘶杀声和阵阵的枪炮声,由远及近,我抬起头,遥望的远方,朦胧中看见一队红军人马向我走来……

原来,我们正行走在当年红军长征时走过的草地。打开历史的长卷,红军最悲壮的长征“过草地”就发生在这里,也是红军长征史上在四川滞留的时间最长、经历的地区最广阔、面临的环境最艰险、进行的斗争最卓绝、付出的牺牲也是最大的地方。

如今战争的销烟远去,草原更显一片祥和,美丽的格桑花在夕阳下无比娇艳,我情不自禁地摘下一串,编成一道美丽的花环,放在当年红军经过的地方,献给在此牺牲的红军将士。

今夜, 鲜花与你们共眠……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