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1篇小时候过年的抒情散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
小时候过年的抒情散文
小的时候,最最盼望的是过年。除了穿新衣服有糖吃,那就是可以吃到想吃多少就可以吃多少的好吃的。
记得每年的二十七,是支锅煮肉的日子,那一天,奶奶和妈妈在厨房里是从早上忙活到晚上,我们姐妹是从早上好吃到晚上,上午是各式各样的油炸面食:焦叶、油菜疙瘩、中间夹有柿子面的各中小花、油角、油饼……往往是出锅一种,妈妈喊我们端上屋香炉前供香,供香的时候,手往往是不舍得松开碗的,搁几秒钟,就端过来姐妹们一枪而空,然后扒着厨房门,看见出锅什么,就进去抓什么,妈妈哼着老热晚会儿吃的时候,我的嘴里往往已经热的说不出话了。
下午,是啃骨头。骨头上那么多的纯瘦肉,那叫一个过瘾,那时候觉得,肉,是天下最最好吃的东西了,边啃骨头边留着哈喇子,右手拿着啃一根,左手战一根。最后,望望盆里那么多的好吃的,打着饱嗝,跑出去玩了。
现在想来,若搁现在,再想吃,那么油腻的东西是万万吃不上一天的。
现在,摆一桌子的好吃的,也转拣青菜啦、豆角啦吃,鸡鸭鱼肉是抄一块意思一下,就没想抄第二下了。然后叫服务员,做一碗西红柿小白菜汤面条,喝一碗,美美的,饱了。
回想、思量。我的最爱,也就是西红柿小白菜汤面条了。记得小时候,生病了,妈妈问我想吃什么,我挖空心思想,只想到小白菜汤面条。那时候家里有很多西红柿的,只记得整天生吃,不记得锅里有的。
对了,我还有一个最爱,红枣面疙瘩汤。小时候,早上妈妈总是做两锅饭,小锅饭是面汤sai鸡蛋,爷爷一碗奶奶一碗,偶尔多出来半碗,喝上一口,啊呀,润心润肺,那叫一个好喝。我们是只有喝大锅饭——椮汤煮红薯了,现在提到这汤都喜欢喝,可小时候,那么稀的汤那么多的红薯,很讨厌的。
记得有了孩子坐月子的.时候,没一点胃口。婆婆是个很是勤快的人。早上喝了面汤,婆婆问,下顿吃啥呢,考虑良久,小白菜西红柿面条吧,喝了面条,婆婆问,下顿呢,面汤吧。每天应时应点五顿饭。面汤、面汤,再面汤、面条,面条。那时候没觉得好吃好喝,只是每天五顿饭任务是必须完成的。
这几天,发烧,难受的要命。先生早上问想吃啥,红枣面汤吧。不吃菜、不吃鸡蛋馒头,喝两碗汤。中午姑娘问,想吃啥呢,西红柿小白菜汤面条吧,其他啥也不要,稀稀的喝两碗。
细思量, 人生就是这样吧,往往你认为最最平常的东西,却是你内心深处,最最需要的。
得意时,大鱼大肉,山珍海味,同学朋友须尽欢。这也有很多很多难忘的情意在其中,但每每肆意的同时,伤胃又伤脾,有时还会伤心呐。
还是经常喝点红枣面汤,西红柿小白菜汤面条吧,养胃护脾又暖心。
抒情散文之小时候
小时候,我们的城市像郊外,我们的脚步和轻快,那是天空很蓝,心很小,路很宽。
长大后,我们的存在像尘埃,我们的距离被拉开,有时相处很难,想很多,话很短。
小时候,每年暑假,爸爸总会带着我到郊外的水库游泳。
那时的水库很大,水很清澈,周围重山环绕,空气清新,在当时,那儿就是我的天堂。
记得有一次,我在岸边嬉水,爸爸在水中打了个手势让我游过去,我打量了一下距离,觉得我可以游到,于是就跳下水,游了过去。
游着游着,我发现越来越不对,我与爸爸的之间的距离并没有缩短,我继续加快速度游,发现是徒劳的,距离还是没有缩短。
我才明白,爸爸在后退啊!我顿时感到无助,恐惧,水那么深,脚下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让我踩。
我累了,呼吸急促,好像有什么力量将我向水下压。我无力地拍打着水花,呛了好几口水,第一次感觉自己到了死亡的边缘。
我边哭,边呼喊着爸爸,顿时觉得他好残忍,好残忍。
爸爸游了过来,将我从水中托起,我大口大口的呼吸着空气,那时我才发现,自己在水库中央,才发现自己原来可以游那么远,那么远,这是我想都不敢想的距离。
那时我才发现,爸爸不是残忍,而他是很爱我,狠爱我呀!
我被这浓浓的父爱包围着,很幸福……
小学时,父亲总是骑着单车送我上学,而其他的同学则都是由汽车接送,或打的来去。我怕同学看了笑话,所以总是叫父亲在学校的马路对面就停下,我自己再徒步走过马路。
每每我提出这样的要求,父亲总是一脸无奈,或是轻轻地叹气,当时的我并不在意。
过了几年,我家就买了小轿车,我还依稀记得,卖完车的第二天早晨,我硬要父亲开车送我上学。结果刚坐上车我就受不了了,因为是新车,车中的甲醛浓度太高,于是又只好骑自行车送我上学。
不知为什么,那天坐在父亲身后才发现,棉絮早已爬上了他的头发,换算他的年龄,父亲老了,真的老了,原本那结实的胸膛和挺直的背部,如今都已松弛,弯曲了,父亲也瘦了许多,我的手放在他的背后可以清楚地摸出,那条长长的,突出的脊柱骨。
不知为什么,我的眼泪来了,我真的不知道我为什么伤心,为什么难过,为什么心痛,就是一股不知名的力量给我心灵的一次冲击,使我一惊…。
也许吧,现在我也没有真正明白当时的眼泪,为何而流,为谁而流。
“长大以后也许就能明白了吧。”我常常这么想,所以我总是期盼着长大,成为大人,也就好像我永远也不会理解《我不想长大》这首歌的意义。
如今,随着我越长越大,我的.脾气也越来越差,我总觉得父亲古板,老土,不想听他的,父亲也常常训斥我。所以我渴望马上成为一个当家做主的人。
但现在我回首看看过去,我当时的想法正是愚不可及,匆匆过完了我的童年,现在难道还要匆匆过完我的青春,把我的现在变成未来的老照片吗?
如今我忘了问是什么样的倔强,让我们不说一句真心话,我想长成他的翅膀,我想抹去他的沧桑,我忘了说心里的愿望:我想得到他的肯定,我想在他温柔的眼眶绽放!
珍惜现在的时光吧,就像珍惜我与父亲一起度过的小时候的美好时光。
小时候真好,小时候没有距离,而如今,岁月将我们的距离越拉越长。
再见小时候抒情散文
听着南拳妈妈的《再见小时候》,感触很多呀!转眼间,我已经初二了。暮暮朝朝,夕陽西落。不一会,度过了13个春秋。
小时候,是一个旧旧的温暖的名词。捡起一片小时候,我看见了玩耍;摘下一朵小时候,我看见了笑容;捕捉一只小时候,我看见了缤纷。小时候,期待着穿上妈妈的高跟鞋。长大后,想穿上小时候的公主裙。可惜小公主已经长大了,公主裙已经不属于她了。
小时候,我不需要伪装。小时候,什么是形象?什么是邪恶?什么是美丽?小时候,只是知道天天跑来跑去,像个疯子一样,不用在意旁人眼光。长大后,出门挑衣服,对镜梳头发,一直在嫌自己痘多。看见帅哥多瞄几眼,觉得不爽就在装酷,不会哭、不会闹。小时候没有对比,鞋子都是鞋子,就是穿的;食物就是食物,就是分享的。长大后,为了把自己打扮得潮潮的,什么都要名牌,好看的都要,也没想过自己合不合适。小时候,我行我素,因为体积小,穿越大街小巷,像只小老鼠一样。长大后,人云亦云,别人怎么走路就怎么走路,失去了自己的个性。
小时候,我不需要烦恼。小时候,什么是成绩?什么是试卷?什么是考试?反正天天都在玩耍。长大后,盯着成绩,可以潸然泪下,亦可以在被窝里痛哭流涕。烦着下次考试怎么办。小时候,不用烦恼没时间玩耍,一天总是过不完的感觉。长大后,恨不得把一天当两天用,“一天”用来学习,“一天”用来逛街。小时候,不需要为了异性烦恼,因为眼中都是玩伴。长大后,情窦初开,有了喜欢的.男生,天天为“情事”烦恼,尽管只是鸡一毛一蒜皮的小事。
时间是一道围墙,很高很高的围墙。过一分过一秒,都把它围起来。我想翻越回去,却无能为力。也不知道究竟要翻越多少道墙我才可以翻到小时候。照片是过去的印记,总有段想淡忘的片段,但是印记始终在心,洗也洗不掉。
我拿起剪刀,剪下一块小时候,它像一块冰一样,一会就融在我的手心,滴在地上,终究不能回到手心。
再见了小时候,懵懂的我,已经长大,鲜一嫩的梦,已经成熟。一颗糖果就能快乐许久的岁月,已经过去了。那颗糖果的快乐,已经变为忧伤的卡路里。
时光静静的走,我也静静跟着着走,不知道走到什么时候,再回过头来看,现在,也是小时候。
小时候过年作文
街上的人一天比一天多起来,做好了过年的准备,却没有过年的热情。宅在家里几天都懒得出门一趟,和孩子们一起窝在沙发上一集一集地看电视。无聊的时候,望着窗外的远山,常想起大山深处的家,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想起那里的山山水水,想起一张张熟悉远去的面孔,他们是我的父母,是我的邻居大妈,虽然早已物是人非,但他们音容宛在,永远在我心里、梦里。每一次踏上故乡的土地,我都能感受到他们热情的问候,他们的气息早已留在那里的每一片枝叶上,每一丝空气里,守护着那里的每一寸土地,守护着那里的子子孙孙。
更多想起的是小时候过年的事,那是生命里最幸福的一段时光。过年的盼望从入冬的第一场雪开始,就在心里美美地想着,妈妈会给自己添一件什么样的新衣服,爸爸会做些什么好吃的。大队、生产队会有哪些娱乐节目,看戏、听书还是看电影。在无限遐想和盼望中进入腊月,从大人们的精打细算中嗅到年的味道。整个村子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每个人脸上都笑盈盈的,腊八的粥稥至今难忘。自家种的小米,黄澄澄的,放进锅里柴火一烧,香气弥漫着整个小院,沁人心脾。十五岁岁之前没见大米,没吃过白花花的大米饭。腊八这天,村子家家户户都煮小米粥,整个村子都是香的,飘到村外,飘上云端。
过了腊八就搬着指头等二十三烙火烧, 年味会越来越浓,二十三这天爸爸妈妈会拿出家里积蓄的一大部分置办年货,给一家人买新衣服。赶大集是每个孩子盼望的日子,可以看来来往往的人,可以吃各种平时吃不到的小吃美味,大人们也比平时慷慨了许多,对孩子的要求一般是有求必应的。因为每年只有这个时候大人才会带孩子赶集,平时是不带的。过了二十三大人们就忙起来了,杀猪、宰羊、磨豆腐,孩子们是一天比一天欢腾,磨豆腐的时候可以喝豆腐脑,吃渣窝窝馒头,把窝窝放在火坑上烤的黄焦焦,真是回味无穷!杀猪宰羊的时候,一般选在村头或村尾的空地上,几乎集聚了全村人观看,血淋淋的场面我们也只敢躲在大人后面偷偷看两眼,凑个热闹。收拾干净以后,东家一块,西家几斤,基本也就卖光了。有钱就给,没钱等到开春的时候再给吱一声就行。淳朴的民风、民俗,淳朴的山里人,“诚信”二字都写在心里,从来不挂在嘴上。
渣窝窝吃完的时候,白馒头也蒸好了,家里姊妹们多,妈妈总是蒸一簸箩各种各样的馒头,实疙瘩、糖包、豆馅、菜包、还有枣花应有尽有。那时候没有电,没有电视,晚上一家人关上门围着火坑烤火,摇曳昏暗的煤油灯下母亲纳鞋底、纺纱线总是最忙碌的一个,我们围坐烤火听大伯讲瞎话故事,大伯无儿无女和我们一起过 。他和蔼慈祥把知道的故事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讲给我们听,从小听到大也没有听够过。有时候夜深坐久了,就在火坑边烤馒头吃,吃饱了带着幸福的微笑入梦。
炸油馍、煮肉肉、贴嘎嘎是准备过年的最后一项,闻着煮肉的香气,孩子们口水都要流出来了,恨不得把手伸进锅里去。小时候一年吃不了几回肉,那到嘴的肉香里还有满满的`盼望和期待,那香是真香呀,香到骨子里。家家户户贴上对联、年画、插上柏树枝,到处喜气洋洋的,除夕夜就到了。熬年,熬年,小时候总以为“年”是要放在锅里熬的,熬到初一早上,长大了才知道这是个冷笑话。除夕晚上把新衣服放在床头,新衣服上一定要有一个够大的口袋,装鞭筒用,没有是万万不行的。大年初一在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中一骨碌爬起来,穿上新衣服,村里的小伙伴们聚在一起,挨家捡鞭筒是我们最高兴的事,新衣服上的兜兜里装的鼓鼓的,像捡宝贝似得不肯放过一个。那时候没有压岁钱,没有样样俱全的游乐场,没有眼花缭乱的垃圾食品,半袋花花绿绿的鞭筒就是我们新年里所有的快乐。吃过饺子,小伙伴们聚在村头的大石头上,展示我们的劳动所得,然后每人一块石头砸鞭,比声,看谁的最响,谁就是最厉害的。偶尔捡到几个雷子攥在手里是不舍得轻易拿出来的,一定要放在最后当大王。
吃好喝好看大戏是新年里最热闹的事,大队每年都会组织人排戏,我大姐、二姐都曾是剧团的角儿,星期天跟她们去大队部排戏是我儿时美好的记忆片段之一。初一到初五天天唱,下午、晚上每天两场,如果天太冷就搬个火盆,一堆堆围坐在戏台下看到深夜,才依依不舍地散去。如果过年的时候遇到大雪封山,队里会请说书先生来,章章回回地说书,常常被故事情节吸引久久不肯散去。这也许是我接受最早的文化熏陶了。小时候家里比较穷,吃饱都困难,除了上学的课本更没有书可读,偶尔见到一本连环画,就喜欢的不得了。记得上三年级的时候,大队的文化馆玻璃破了,村里的孩子们爬进去找好玩的东西,我却抱出来一摞书,《刘胡兰》《金光大道》《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和《暴风骤雨》,囫囵吞枣地读了大半年。对书的热情大概是那时候培养的吧!
现在年龄越来越大, 生活越来越好,年的欲盼越来越少,年的味道也越来越淡,我仍然留恋小时候过的每一个年,简单的渴望,简单的幸福,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童年时光里永远闪耀的星星。
过年经典抒情散文
年近了,气氛浓烈了。今天是腊月二十七,万宁这个海边小城街上的人流摩托车流明显稠密起来,似乎是在一夜间,行道上搭起的年货棚一家挤着一家,卖灯笼的卖对联的卖花炮的,染红了两条街。海南这边人过春节似乎比内地要执著。
昨晚,去车站接女儿,她从西安赶过来过年,见到沿路一棚一棚卖盆栽的金橘树的摊位,从我们居住的椰林湾一直排到动车站前的路口,密密匝匝的金橘树摆在行道上大概有三四里路长吧,怎么这么多哦?我诧异,虽有好几年在海南过冬,但从未进过当地居民家,我想必是这里的人家节日里厅堂上喜庆的陈设,满枝累累的金黄色的橘果或是为讨一个发财的彩头。问了当地人他们说:大橘(吉)大利,过年,家家要挂的。年,是个坎更是个心结。
海南是不禁炮的。
已经好多天了,傍晚开始,嗵嗵的响声传来,我们便趴在凉台看,楼的四周冲天的礼花在夜空绽放出五彩的缤纷,璀璨,如星雨从天散落。噼噼啪啪燃放鞭炮声也是此起彼伏,不绝于耳的。炮声,直至深夜,才会稀落下去,但,通宵里零星的炮声仍是有的。
靠海吃海,入乡随俗,北方人到此,一日三餐海鲜是免不了的,比如今天的午饭,红烧一条海鳇,清蒸一条海鲳,海蛤蜊清水拔过,放上冬瓜豆腐和姜丝,煲一盆热汤出来,我戏称之“三白”,白的小贝壳白的冬瓜片白的豆腐块,大海的腥鲜味就都有了。
海风很厉,阴冷得仍感到寒潮的余威,看看海南的天气预报,今天15度,8号,也就是年初一,23度,欣慰的是,春节期间气温会不断转暖。往年并不这样,冬天的海南岛有着灼阳的热烤和海风吹来的凉爽,椰树下砍开一个椰子倒出一碗清凉的椰水,望着云卷云舒,悠悠哉哉地喝,消汗。而今年,倒是冷得下不了海。
工作太忙,女婿明天才能飞过来过节,今天还来电话问我带怎样的衣服?我告诉他我穿着秋裤呢。
电话那头,女婿叮咛着让买点菠菜买点鲅鱼,年三十他给大家包菠菜面的鲅鱼饺子吃。他讲究吃,常有些古怪的'提议。女婿是个吃家,在家时,夏天,烟熏火燎得在露台上做烧烤,烧羊肉串烧自己钓的鱼……我常给人回忆女婿给我吃生蚝的感觉,吸溜吸溜得,一嘴的生腥味。这对我来说是平生的第一次,也恐怕是最后的一次。
依着女婿的提议,今天一大早我去了菜市场,鲅鱼竟然卖到六十块一斤!菠菜十块一斤,大葱,七块。和乐蟹200元一斤,茄子论根卖,15元一对,年根下,价格眼瞅着涨。似乎,有一种趁火打劫的味道。
顺路,给外孙麦稻买了一大堆杂花炮。昨晚他随我和姥姥去车站接他的妈妈,坐在蹦蹦车(海南的三角猫)上他数了一路的炮摊,他喊:“姥爷!有八个卖炮的!”
外孙麦稻放了寒假,我和他姥姥就带他来海南,待了快一个月了。
晚上闲,在门上贴了个大大的“福”字。再过两天就大年初一,“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姥姥给外孙唱民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熬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 二满街走……”这歌一代传了一代。
说着说着,这年就到了。
过年抒情散文1500字
小时候最盼的就是过年,三十这天,母亲老早就会把我们叫起,我们也感到异常兴奋,屋里屋外蹦蹦跳跳的,尽管屋里屋外没什么大变样,但看着什么都感觉新鲜,心情格外激动,盼了一年终于把年盼到了。父亲把放在棚子上的小杆子拽下来,那就是家家户户都要立的灯笼杆,有时,父亲感到灯笼杆不够高,还会再接上一根,那是都比谁家的灯笼杆高,越高越觉得能在邻居面前显摆一下,自我觉得很有面子。灯笼杆接好后,在顶端绑上事先捡来的松树枝当树头,用三角架将滑轮固定在直方与斜方的交汇处,再用铁丝把它牢牢地绑住,不然灯笼容易掉下来,把绳子穿过滑轮,找几个邻居家的叔叔大爷帮忙,将灯笼竿立起来,绑在院子里坚固的柱子上,灯笼杆成为新年的主要装饰物和标志物,有的人家还会精心地把树头装扮一番,在上面设计图案或拉上小彩旗,显得格外新鲜、耀眼,大老远就能见到与众不同的灯笼杆。
灯笼杆立好后,父母就开始张罗着、忙碌着糊灯笼,起初的'灯笼都是用木头做的,把木头锯成小方棍,按照不同的尺寸用钉子把它们连接在一起,灯笼的形状有方的,也有圆的,还有其他形状的,后来灯笼大多都是用铁筋焊成的,圆形的居多,糊灯笼看似简单,其实还真是一门技术活、手艺活,裁纸、粘贴都得十分小心,弄不好所裁的纸由于尺寸没掌握准,大小不一就会废掉,糊上去的纸没有抻好就会出褶,很不雅观,得撕下来重糊,最关键的是两人得配合好,心平气和地才能应对自如。临近中午,各家各户开始贴春联,俗称对子,那时的春联都是手写的,没有印制现成的,词都是从报纸上、书籍上抄下来的,也有自己编的。我家的春联是父亲自己写的,词也是他编的,父亲的书法在当地是出了名的,不少人都会求他帮忙写春联,父亲是个热心肠的人,从未拒绝过任何人的请求。
我们这些小孩从早晨起来就争着、吵着、闹着要穿新衣服,能穿上一身新衣服是一年中的期盼,母亲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怕把新衣服弄脏了,说等半夜吃完饭再穿,我们都嘟囔着嘴,心里很是不愿意。但母亲往往都拗不过我们,过年了都想讨个吉利,谁都不想发生不愉快,若是平时母亲是不会妥协的。看到穿着新衣服来找我们玩的小伙伴,母亲就会软下心来,把叠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新得一尘不染,都不敢上手的新衣服拿出来,分发给我们,母亲一再叮嘱,要注意着点,别把衣服弄脏了,穿上新衣服的我们,揣上几个小鞭,就像个快活的小兔子一溜烟似地与小伙伴们玩去了,开始满大街地疯。
父母忙着准备下午的团圆饭,也可以说是新年的序曲饭,每家每户都非常重视这顿饭,吃过这顿饭就算过年了。好吃的、好喝的,几乎全都拿出来,搬上桌,母亲开始显示刀功,菜切得有模有样,尤其是凉菜切得既细又好看,土豆丝切的比礤的还细,令我们佩服、叫绝。父亲掌勺,厨艺有一定水平,乒乒乓乓的敲勺声响过,十二个菜全都搞定,玩累的我们知道开饭的时间到了,都往家里奔,一进屋闻着满鼻的菜香,恨不能马上抓几块塞进嘴里。母亲催促我们先洗手,再把新衣服脱了,找个没人碰的地方放好,一家人围坐在炕桌前拿起筷子就要开席了,父亲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招呼我下地,拿起一挂鞭就往外走,噼噼啪啪响上一阵,冒起一股烟,父亲郑重其事地说:“过年了,今天猛劲地吃,让你们吃个够。”我们抡起筷子,这个菜夹到嘴里还没咽下,那个菜已放到嘴边,用狼吞虎咽形容我们的举止一点都不为过,而且可以说是恰如其分。放下碗筷,我们依旧满街地乱窜,小伙伴的追赶声把整个大街都震醒了,呐喊声在山间回荡。父母收拾停当饭桌上的残局,就忙着炒瓜子、窝瓜子、松树子,除自己家人吃,还得准备招待客人用,那时家里也没有啥拿得出手的东西。天渐渐地暗下来,我们都从外面跑回来跟父亲点灯笼,一根蜡烛放进灯笼里,用绳子一拉把它升到灯笼杆的最高处,大红灯笼高高挂起,特别耀眼、艳丽。我们这些小孩每人提一只罐头瓶子,在里面点上一根磕头了,这就是最简单、最鲜亮的小灯笼,拎着它东奔西窜,玩的很是开心、快乐,大概现在的孩子永远都不会找到那时的感觉。晚上九点多钟,实在是困得不行了,跑回家躺到炕上倒头就睡,父母包好饺子,招呼起这个,那个又睡下,费了好大的周折,才把我们都弄起来,煮好饺子,端上桌,外面已是炮竹声一片。父亲招呼我们几个出去放鞭炮,一挂鞭响过,我们来了情致,爬上小棚子去看烟花,听炮声,这些都是免费的,特让人开心、兴奋,满城的红灯笼悬在半空非常显眼,一时它们仿佛都成了红月亮,把整座小城照亮得红红火火。
吃完饺子,父母每人给我们一元压岁钱,我们兴奋得睡不着,看了一遍又一遍,摸了一遍又一遍,平生自己第一次当上了富翁,手里攥着大票,幸福地睡着了,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
我小时候那些事抒情散文
夏又来了,今年的夏日,着实是很热,从开春到属伏,就没下过一场透雨!街道上的树每天都有黄叶子落下。洒水车清晨喷洒的湿润太阳一出来便荡然无存。大姑娘,小媳妇都穿着超短裙裤,出门凉帽、墨镜、遮阳伞是都要带上一样!家家这孩子们一进门就呲牙咧嘴地喊热。年轻人进屋就开风扇、空调、随之放开太阳能,或热水器的水一通冲凉!然后打开冰箱,雪糕、冰镇饮料、各式水菓等解暑降温的措施一应俱全。三餐饭菜电器,天燃气,快捷卫生,不愿做了就要个外卖,快跑哥会把热菜热饭送至家门。饭后老人们看电视,大人们看电脑,玩手机微信、K歌。读书的孩子们辛苦,家人自然都会给孩子创造一个凉爽舒适的学习环境。这大热天,班后人们大都宅在自家这个安乐窝,躲避着酷暑之热。连广场热舞也少了些许人。
看着外面似火的骄阳,瞧着人们这份安逸的享受,我常会想起我们小时候那些难熬的夏日!
我小时候是五十年代的那些岁月,那时家家都五六个孩子或者更多。房子却少,一般都是三间房两家住,一家一间半。那时没有玻璃,都是纸糊窗,冬天爱下雪又特别冷,所以每家都没有后窗子,这也是夏天屋热的原因之一。中间那间是两家的厨房,一家一口十印或十二印大锅,做饭做菜便是那一个大灶。晚上要做顿饭那屋里屋外热得像个小蒸笼喘不过气来。小炕头就得铺些草,或垫些板皮,否则就会热得睡不着觉!外面有蚊子又不敢开窗。后来出了一种叫冷布,也就是用棉纱织的窗纱,那可是一种“奢侈”品,很少有人家用的。
所以那时候,盛行“早晨一冒烟,晌午凉水氽”,就是早晨焖一锅饭,中午舀瓢凉水一泡,又省柴草,又省事,又凉快。有时天太热中午饭要剩下,到晚上那饭也就馊了,还得点大锅热一下,放块土碱解解酸味也就那么吃了。那时很少吃菜,就是咸菜酱,所以一日三餐也很简单。
晚上生不生火,屋里都是热得呆不得,试想一铺大炕躺上六七口人不足二十平米的小屋怎个喘气。饭后就坐在院里乘凉,地上洒些水降降温,点上一堆艾蒿熏着蚊子,看看月亮,数数星是,讲讲笑话,谁家的孩子还会在园子掐个葵花叶,或窝瓜叶子悠然自得的扇些凉风。大人则弄条湿手巾披在肩上,时而拿下擦擦汗,叠成方形扇些风来。待到炕凉下来,再回屋睡觉。
有一天爹下班来回,拿回一把水草编的扇子,呵!这可是件新鲜玩艺!我和弟拥了上去,娘说:“咋想起买把扇子?”“那老农兄喊的欢,就剩两把贱卖了,我和老方一人买一把,怪热的'扇个凉快!”小弟手快,把扇抢到手转身就跑到对面屋刘姨家显摆去了。
“我爹买把扇,一扇可凉快了。”刘家小四儿伸手就抢,弟赶紧跑了出来。“才不给你看呢,俺爹新买的,你弄坏了给赔呀”四儿欲追被其母拽了回去。四儿冲其母要扇,母训道:“看人拿啥你要啥,老实儿呆着你的!”哼哼哼……”四儿作起了妖。啪!一巴掌!四儿大哭起来。
娘瞪了弟一眼:“你竟惹事儿!”弟没事人一样,摇头晃脑得意洋洋地扇着扇子。“弟,凉快不?”我凑了过去,嘿!好爽的一袭风,真的好享受噢!阵阵清风还带着一股大自然里特有的淡淡的草香味,光滑滑的草编扇,还呈现着草身尚未成熟的绿色。农民大伯手真巧,割把水草就能编个扇,弟美着。我说:“你不给爹扇扇凉,拿来你就自个用,不臊的慌!”弟跑到爹前扇俩下,又跑到娘前扇俩下。然后冲我说:“是不你想扇哪?”“我才不着呢,你扇我乘凉多好!“弟忽地跑了。娘看着她心头肉儿子欢喜的样子,冲爹说:“这回你老儿子有玩地啦!”爹瞧着娘,惬意地笑了。
那晚撂下饭碗,我就把扇递给了院里乘凉的爹,爹缓缓地扇着扇,眯着眼睛道:“这玩艺儿还真是挺凉快!”我和小弟都凑到爹跟前伸着小脑袋蹭凉,爹假意嗔道:“你这俩小兔崽子,老子扇扇,你们享受啊!”“爹我给你扇凉!”我拿过扇子给爹扇着凉。见我扇,弟又抢,“我给爹扇!”“你不会扇弄坏了扇!”“我会扇!弄不坏!”这时娘走过来说:“你俩都别抢了,让你爹扇你俩借光吧!“
对面屋的四儿,眼巴巴的望着我们热闹的情景,手捂着嘴小声的央求着其母,只因挨了一巴掌再也不敢作。“嗯,等你爹下月开支,咱也买一把。”刘姨也觉得打了孩子心里不好受了,一边给五儿喂奶一边安慰着四儿。
这把扇爹在,给爹扇,白天娘捻麻绳纳鞋底时,我就拿来给娘扇扇。突然有一日我发现有一处草编折了两根,娘怪我俩没好的扇,以后再也不让我们动那把扇啦。娘找了俩块布里外用线缝了上去,后来又缝上俩块。那把草编的扇子打上补钉,扇起来虽然没有新买的时候那么轻盈了,但还是比没有扇子好!热极了扫炕的条帚还要拿起扇些风呢。
最后那把扇已是千疮百孔,爹再也没买过草编的扇,因为它太不禁扇了。而那把草编扇最后的模样,我还记得,几块接近扇子颜色的布,几乎覆盖了整个扇面,但打补钉的扇子,使扇子的寿命增加了几倍。那个时候就那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是咱勤俭持家的好传统啊。
那一把扇,冬天把它好好收藏起来,夏天就把它请出来,从新到旧,给我们带来几多欢心和得意!因为那时扇子也不是每家都有的。
啊!那遙远的,难忘的,夏日里那一袭馨香的风!
带你去我小时候抒情散文
那是位于老城区一角被遗忘的小卖部。
老式的玻璃柜台镶着木头边,半罐璃弹子还一动不动地摆在台上,笨重的木头货架透着旧时光的味道,除了食品,还兼卖雨伞、手套、针头线脑这一类杂货,跟记忆里的一样,小卖部地面多年未变,依旧是散着墨色光泽的青石板铺就,踩上去咚咚响,关键是,这么多年过去,它还是没有起个响亮的名字,可它似乎也在改变,斜靠着墙角沾满灰尘的巨大门板早已被结实耐用的卷闸门替代,门口阔气的饮料冰柜应该添置不久,更重要的,旭日升冰茶、大大泡泡糖、幸运面和动物小饼干再也看不到了。
以后更看不到了,小卖部和它身后那几条街巷列入老城改造计划,拆迁在即,住户纷纷搬走,小卖部也将告别此前寂寞的坚守,永远地留在那个时代的记忆中。在狭窄的街巷踱步,零星的.灯火在夜色中晕开,彼时走街串巷的叫卖,呼朋引伴的嬉笑,还有当年陪我捉迷藏,放风筝的童年玩伴再次向我走来,我眼前浮现出一个穿着汗衫短裤的孩子。
我是长孙,在长辈心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那时,老屋就在距离小卖部不远的惠泉巷,每天吃过晚饭我总是要缠着爷爷带我去晃趟子(散步的方言),最喜欢去的就是街边这个小卖部,在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小卖部货架上花花绿绿的零食和小玩具是我童年最大的诱惑,这里储存着我所有关于美味零食最初的记忆,小时候嘴馋可以理解,但当年我独爱甜味,对糖分的索取达到痴狂的程度,至今我也不懂当年那个小小身体里怎么招架得住这些在今天看来并不健康卫生、添加剂过量的甜食,然而就是这些简陋的美味给我留下了一生难忘的滋味。那时候,爷爷刚退休,少得可怜的工资除了要供养一大家生活,还要想方设法满足我的渴望,但这个学问不深脾气耿直的老人却在用另一种善良朴实的方式对我展开了最潜移默化的教育,他撇撇胡子告诉我:每次去小卖部只能拿走一样东西,多了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
有一次,我左手抓了一块酒精巧克力、右手拿了一袋跳跳糖,死活两样都要,如你所料,那天我什么也没有得到。
其实,无论在过去现在,偶尔破例给孩子一点额外的满足无可厚非,但就是爷爷的严厉,我才得以在如此年幼的泪水中,渐渐明白,人即使有只买得起一样零食的物质条件,便也可过得有尊严且幸福了。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升入初中,我们举家搬进了令人羡慕的楼房,从此离开了小巷,离开了小卖部了,可是爷爷还会经常骑车去小卖部买东西,因为和越来越时髦的商店相比,这里的物价永远平易近人,绝不会多赚你个一两毛,香烟白酒,油盐酱醋,只要你点的出名,和爷爷年纪相仿的老板就能迅速从犄角旮旯里找到。除了买东西,爷爷还会在店里呆会儿,和相熟的老板说说话,顺便和周围街坊聊聊天,谁家孩子考试没及格,谁家孩子成绩第一,回来后灌进我的耳朵里,……梦中,我和小卖部好像又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我想,小卖部的东西不一定比外面的好,但令人牵挂的应该是萦绕在街坊四邻间的这份人间暖意吧。如今,我早已毕业,尚未成家,而爷爷年事已高,再也不骑车了,随着拆建脚步的加剧,我想我再也没有机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再去充盈父辈生活足迹的小巷一带走一走了,将来,也许只能在叩开的记忆中,找寻当年那个淳朴干净、温情脉脉的年代了吧。
关于小时候过年的散文
回忆童年——过年
没有花蕾,不见绿色,农民们还没有在田间劳作。春天总是姗姗来迟,也怨不得她。
热闹的春节已悄声离去,代表着假期也就结束了。即将来临的上班也在向我招手。一颗贪玩的心也就这样慢慢地,慢慢地安静下去,沉默着。面对新的工作,心里很激动,自己在新的环境里可以学到更到的东西,不在像昔日那样过着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的日子。
上班也接近半个多月了,看到同事俩个忙得不可开交,而我也帮不到什么,好想能为她们分担解忧。而我却在办公室要发呆的状态,今天天气很冷,很冷,冷得像那场大雪一样的感觉。我很享受这种感觉,因为我喜欢下雪,喜欢下雪天。可能因为这个季节是收获硕果的幸福季节。也因为小时候知道这个季节会有很多惊喜。
首先就是入冬的雪花飘落,我经常会幻想自己是雪景里的白雪公主,穿着厚厚的棉袄,享受雪花飘落的遐思,接下来就是一年一度的杀年猪,每到杀年猪的时候,我们小孩子总是最兴奋,最高兴,最激动的,这意味著很久没有占荤的孩子,有一段饱肉吃的日子,年猪刚刚还在案板上解剖,小孩子就会闹着杀猪的师傅给我们割下一块瘦肉,用大白菜的叶子包好放在火坑里烧,经过耐心的等待,烧瘦肉出炉了,那香味,别提有多香了,吃上一口,那味道美极了,有时候大人心疼我们,吃完一块,问我们是否再来一块,那种感觉真的很幸福,我想这也是我特别喜欢冬天的原因之一吧。当年猪杀好,腌好,放在炕头的时候,我们下一个惊喜又来了,那就是爸爸妈妈给我们准备的过年新衣服,爸爸妈妈会提前给我们准备好新衣服,但是我们在大年三十之前是绝对不会就把新衣服穿上的,因为我们舍不得,我们在等新年到来之际,穿上漂亮的新衣服过新年,这也是我一直以来都喜欢冬天的原因吧,只是深深藏在心底,未被清晰的发现。
时光流逝,我们随着岁月的抚摸渐渐地长大了,成熟了。我们失去了童年,才知道长大;我们失去了岁月,才知道自己是活着;因为我们变老,才知道不能挽留时间。
送走了一年雪花飘落的季节,迎来一年之计的春天,现在每天的工作都安排的满满的。好怀恋童年时光,无忧无虑地过着每一天。岁月的流逝,快乐却离我们越来越远。这就是长大的孤单,长大了少了很多儿时的乐事,就安慰自己说,长大会增加很多生活阅历!
春季是四季之首,我们的足迹将踩出新一行。生命的里程又开始了一次始发,所以多一点期望,就多一份珍惜;多一点幻想,就多一份激情。
回忆童年过年的甜蜜
清晨,睁开眼,一缕光线挤过窗帘的缝隙映在墙壁上,新的一天又开始了。时光匆匆,今天已是腊月二十七了,心头一时掠过一丝惆怅;春去春已来,花落还会再开,“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我们逝去的时光,却一去不再复返,小时候的热闹情景也不再来。
厨房里,鹤宇正忙碌着过年的食材,瞧着他的身影,使我想起小时候过年的情景,那份喜悦。小时候最盼过年,穿新衣新鞋的高兴劲儿不说,单说那种过年的喜庆气氛足叫我们乐不思蜀。
那时,一进腊月门,父母就忙碌起来。蒸馒头,包包子、抿米糕、炸藕合,我们家人多,十几口人,父母亲要忙碌一个腊月,蒸炸炒煎,满满的,一瓦缸一瓦缸的,排放在闲屋里,就像现在放在冰箱里一般。那个时候,我们在外面玩的饿了,便偷偷地钻进屋子偷吃。小时候,我最爱偷吃黄面窝窝上的枣,我们顽皮的把窝窝抠得像没眼睛的木偶。还有,也爱揭藕合的面皮儿,那油炸的藕合已经冻结出薄薄一层冰渣,咬在嘴里咯吱咯吱的,又好吃听起来还好听,那时候我爱听嚼在嘴里的响声儿。我们把藕合揭得一个个变成没穿衣服的光溜娃娃,年年如此,父母却总装作不知,他们默默地吃着我们的“杰作”,容许着我们的顽皮。
这还不是我们最开心的事,最让我们高兴的是,炖肉。每一年,父母蒸完炸完,最后就剩炖肉了。父母总在晚上炖肉,我们姊妹们都钻进被窝,像在巢里等待爸妈寻觅食物来喂的小鸟,一个个翘首期待那香喷喷的肉肉快点炖熟。父母在锅前忙碌着,满屋子飘荡着肉香的蒸气,我们家那一刻就像是云雾缭绕的天宫,我们全家享受着美味,感受着幸福。
“熟喽!”随着父亲一声喊,掀开锅的`一刹那,炖肉的香气更使我们耐不住那股子馋劲儿,又像看到爸妈叼着觅食的小鸟,希望爸妈能第一个把食物放进自己的嘴里。我现在想起来,真的很佩服父母当年的那种耐性。尤其是父亲,端着炖熟的肉,挨个的把肉放到我们手里,让我们吃个够,最后,他们在端着脸盆逐个的让我们洗净满嘴满手的油腻。于是,我们便安静下来,带着幸福的笑靥呼吸着肉香气味甜甜地进入了梦香。
我们不知道父母亲还会忙碌到什么时候,才能睡觉。这时候,母亲就会悄悄地从锅里捞出几块大一点的肉块儿,偷偷地放进瓦罐,盐制起来,整个春天我们都能够有肉吃,那时候,我们总是纳闷,母亲就像变戏法似的,隔一段时间,我们馋了,她就会变出肉来,给我们做出肉香四溢的食饭,这个秘密__母亲盐腊肉的秘密,只到我懂事了,有一年,才被我发现了。小时候,常听母亲说的一句话是,“好过的年,难过的春!”虽然这句话,对现在的我们已不实用了,因为我们平时的日子就形同过年了,但是,在那个年月,我真的很佩服我的母亲,能给我们众姊妹兄弟变着法的改善饭食,让我们品尝到别人品不到的幸福与美味。
又过年了,想起小时候甜蜜的感觉,不由得也想念起我亲爱的双亲:亲爱的父母大人,您们可安好!小丫头哪一天才实实在在地回到您们身边,再次享受一回小时候的感觉啊!
小时候的过年散文
如果要我说过年的事,我只愿意说说小时候那阵。为什么呢?因为小时候过年有气氛。每年天气一冷,大人就开始准备年货了。首先当然是吃的,我爸会去买回五花猪肉、肠衣,这是做腊肠腊肉用的。白天他要上班,这活一般晚上做。小孩呢,自然只能做旁观者了。
吃过晚饭,我爸先将肠衣洗了,晾好,再将猪肉切了,有长块的,也有切成碎块的,就放在盆子里,而后用酱油、糖、米酒、盐等配料腌好。我们做好作业,就守在旁边看。
那些块肉做腊肉,用刀在一端剁出一个洞,穿上晾晒用的绳子就好了;而碎肉呢,就做腊肠,将肠衣的一端口子绑在漏斗口,再将肉末灌进去,成棍状后,一节一节地用小绳子扎好,先放在盆里。第二天,晾在竹竿上,用针在腊肠上扎许多洞,太阳一晒,里面的油就流出来。腌好的腊肉呢,也晾晒在竹竿上,太阳一晒,油就滴下来。每天看太阳一出,我爸就会将竹竿架好,将一大盆的腊肠和腊肉端出去晒,看到那滴答滴下的发亮的油滴,我的喉咙就直吞口水了。大约晒一两个月,腊肠腊肉就晒好了,体积收缩了不少,由软软的变成了干硬的酱紫色的。
当然,要做吃的不仅仅就腊肠腊肉,还有糖环和油角。将面粉、鸡蛋、少许油,加水揉成面团,再擀成薄面皮,用热水瓶的盖子一印,就出来小圆面皮,包上碾碎了的花生仁和白糖,对折将边缘扭成细花边,就成了一只角子。这个我们小孩也爱做,但做不标准,歪歪扭扭的,也就贪玩而已;我妈做的标致多了,摆在竹编的大簸箕里,看起来赏心悦目的。做糖环就容易多了,将面团掰一团,搓成长条,编织成好看的图案就成了。
油炸的工作一般放在晚上,我妈通常要熬夜,她将角子和糖环放进烧开的油锅里炸,等这些角子和糖环浮起来了,用油捞捞起来就成了。晾凉后,就放在大坛里,密封好,要吃的时候,才开盖子取的,取完再密封好,不透风的话,每次吃,都是很爽脆的。
年二十七、八的时候,广东有句俗话,说年二十八,洗邋遢。那时我住小镇,一到这时候,河边都是洗刷的人,凳子、台子什么的,都摆满了码头。洗刷的`活都是我妈干的,有需要的话,我们也打个下手。我爸呢,也动手,他的毛笔字还将就,春联的事自然就归他了。
年三十那天,准备年夜饭,要杀鸡杀鹅的,但这不是一晚上就吃完,因为年初一是不杀生的,所以要提前准备第二天的菜。做年夜饭都讲“意头”的,什么发菜寓意发财,吃鱼寓意年年有余呀,等等,做的菜不能吃完,要“有余”嘛。我爸平常不做饭,但一到重大节日,这工作就归他了,除夕这顿自然就不用说了。我们小孩呢,就是吃吃吃。
最让小孩子过瘾的,大概是年三十除夕夜的“拣爆竹”游戏,吃过团圆饭,小孩子就眼巴巴地盼着午夜到来,等着等着就打起了瞌睡,我妈就会让我们先去睡一会,到点她就叫醒我们。当我们被叫醒过来,家家户户都在放爆竹了,乒乒砰砰地响成了一片。我们就匆匆穿好衣服跑出去,守在放爆竹的人家门口,等人家放完爆竹就一拥上去,猫在硝烟弥漫的地上,拣那些死火没响的爆竹,有人放进口袋的爆竹,突然又爆炸了,把新衣服的口袋都炸开了口子了。有大方的人家,通常会将一包包的爆竹拆散,向四周一撒,制造出一个混乱而开心的场面来。我们小孩子都结伴一家一家地去拣,等到听不到爆竹声了,才散伙回家睡觉,第二天再玩拣来的爆竹。
年初一当然是小孩最开心的日子,都穿了新衣服,给长辈拜年,会得到一份“利是”,通常是新钱,摸上去,声音爽脆,挺刮,让人心生欢喜。年初二,是走亲戚得“利是”的日子,一个一个亲戚去拜访,通常说一声“恭喜发财”,“利是”便到来了。只要没结婚的,都有这个待遇。初三是“赤口”,就不适合去走亲戚了,说是容易引起口角,于是大家通常是呆在家里,一边聊天,一边吃零食,什么瓜子,油角,糖果,等等,打发掉这一天的时间。
一直到十五,一般来说是不准洗头的,到初五前,也不倒垃圾的,以免将家里的财运也倒出去了。对于不洗头这个风俗,我一直没法子遵守,小时候的头发多而密,又是油性发质,不洗那受得了呢,只好破了这风俗了。
人大了,就不喜欢过年了,因为过年忙啊,工作忙,以前我在公司上班的时候,年三十还得上班,家里的事什么忙也帮不上,要不是有老妈操持,那就够呛的,现在过年的年货,也不自己做了,都从商店买回来,甚至连年夜饭,也去饭店订了。所以,现在过年也就没什么好回味的了。要回味,也得回味小时候的过年了。
关于过年的抒情散文
今天是新年上班的第二天,告别了家乡,新年新年,老家的新年也就这样逐渐成了我的记忆!
今年正月初一,我去了我出生的老房子里吃饭,因为86岁的老邻居在去年年底去世了,老家习俗正月初一得拜大年。我12岁时,家里为了搬回家族,就搬到隔壁村子里来了。看到这栋老房子,心里很是熟悉和亲切,因为这里装满了我的童年和苦涩。我八岁时,第一次学做饭,跟着邻居新儿媳妇的步骤,一点不差地做,那时没有钟表,我就看着走廊上的太阳把握时间,不过还基本不怎么会误点。
为了生计,爸妈老早就在做生意,妈妈每天挑着担子,一个村一个村地去收鸡蛋,傍晚时,爸爸就去接,家里就剩下我和几个妹妹,晚上很怕,我就会带着妹妹们去隔壁家等爸妈回来,有时妹妹们都睡着了,他们还没回来,还好,邻居家经常会养母猪,总是弄得好晚才睡,现在想来,真是感激这对勤劳善良的老邻居,是他们在那个漆黑漫长的夜晚,给了我一个家的温馨和依靠!
吃完饭就去了我家菜地里走走,我喜欢看看和欣赏一下爸爸劳作的成果,一看地里很是荒芜和零落,只有芹菜还不错,嫩绿得很是粗壮!另外有块地居然还种起了几棵碗口粗的泡桐树,想起儿时,在炎热的中午来这里采摘豆子和棉花时,一种物是人非时过境迁的凄凉感,油然而生,觉得很是心酸难过,是的,爸老了,他曾经那么热爱和勤奋劳作的土地,因为健康现在也顾不上了。
初一的太阳特别灿烂和明媚,去年的冬天是个暖冬,没怎么下雪和冰冻,菜地里的菜和路边的野草都长得特别欢,随意伸张着自己的臂膀,忘情得也毫不顾忌它们的娇艳会惹来农家们的采摘,远远地还有一群一群的鸭子,在田边的水沟里嘻嘻,在太阳底下,它们那锦缎似的羽毛特别鲜艳和漂亮,有几只还眯着眼在美美地享受着那日光的温暖和慈爱,如此静美的田野完全就是个阳春三月的景象!
游走在这种环境以及这些乡亲们中间,陶醉满足,甸甸的满是清新的回忆和感慨,不时地又有些沉重,几乎每年都能见到一座或是几座新添的坟墓,想着这些离去的乡亲们,不免会记起儿时我和他们共处的那些日夜,他们会毫不吝啬地关爱和夸奖他人,对于我的`成长,离不开他们的帮助和夸赞,因此平时虽然我们都远隔天边,但我无时无刻不会想起他们的辛苦与健康,心里总会默默地祝愿他们一切都好!在老家,就这么慢慢散散地感知以及重温那家乡浓浓的和沉沉的,年的味道!也许我这辈子都会是家乡的一份子,或是家乡就是我的全部!
下午去约见了几个几十年都没见过面的同学,当我见到他们满是岁月和成功的面容时,欣慰和酸涩的潮水,跨过友谊的堤坝,喷涌而出,借着阳光的灿烂,在心底里热浪四起,能见到曾经苦难的兄弟们竟有今天的成就和幸福时,这不仅是惊喜,更是我人生最大的收获和骄傲!
农村的黄昏,农村的夜晚,比城里来得要早许多,灯光下那一个个火红的灯笼,也许是农村新年夜景里最好的风景,当然更耀眼的还是那些庭院里的一部部新车,就是这些新车载着他们的主人,千里迢迢地带着感恩和孝心,回到了他们魂牵梦萦的家乡和故里!
农村的正月,特别热闹,到处都是团聚的温暖和欢乐,是的,他们没有理由不快乐,亲人们分别了许久,在外劳苦了一年甚至几十年,虽说他们在外也有了家,可他们梦里的家,也许永远是老家,因为他们的成功只有在老家更能令人佩服和感动!只有家乡的亲人们才真正地知道和懂得,在他们成功的背后,堆积有多少的苦难寂寞和酸楚。一年年一次次,告别家乡,隐忍着无尽的不舍和依恋,消失在那拥挤而又令人窒息的春运浪潮里。在外他们没有任何的依靠和帮助,如果可能,也许就只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乡亲们,抱团取暖相互支撑着,无论事业多么忙碌,只要一到年底,他们就像那坚韧的马哈鱼洄游一样的,携妻带子不远万里,不知疲劳和辛苦,向着家的方向奔走,因为在他们的心里,家乡的味道才是他们人生中最好的味道!
新年,又是新的一年,是梦的开始,也或许是梦的延续,愿在新的一年里,这些勤劳和智慧的乡亲们都能有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