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张晓风散文集,本文共8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梅梅、素素、圆圆、满满、小弟和小妹:
当我一口气写完了你们六个名字,我的心中开始有着异样的感动,这种心情恐怕很少有人会体会的,除非这人也是五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的姐姐,除非这人的弟妹也像你们一样惹人恼又惹人爱。
此刻正是清晨,想你们也都起身了吧?真想看看你们睁开眼睛时的样子呢:六个人,刚好有一打亮而圆的紫葡萄眼珠儿,想想看,该有多可爱--十二颗滴溜溜的葡萄珠子围着餐桌、转动着、闪耀着,真是一宗可观的财富啊!
现在,太阳升上来,雾渐渐散去,原野上一片渥绿,看起来绵软软地,让我觉得即使我不小心,从这山上摔了下去,也不会擦伤一块皮的,顶多被弹两下,沾上一袜子洗不掉的绿罢了。还有那条绕着山脚的小河,也泛出绿色,那是另外一种绿,明晃晃的,像是搀了油似的,至于山,仍是绿色,却是一堆浓郁郁的黛绿,让人觉得,无论从哪里下手,都不能拔开一道缝儿的,让人觉得,即使刨开它两层下来,它的绿仍然不会减色的。此外,我的纱窗也是绿的,极浅极浅的绿,被太阳一照,当真就像古美人的纱裙一样飘缈了。你们想,我在这样一个染满了绿意的早晨和你们写信,我的心里又焉能不充溢着生气勃勃的绿呢?
这些年来我很少和你们写信,每次想起来心中总觉得很愧疚,其寮我何尝忘记过你们呢?每天晚上,当我默默地说:“求全能的天父看顾我的弟弟妹妹。”我的心情总是激动的,而你们六张小脸便很自然地浮现在我脑中,每当此际,我要待好一会才能继续说下去。我常想要告诉你们,我是何等喜欢你们,尽管我们拌过嘴,打过架,赌咒发誓不跟对方说话,但如今我长大了,我便明白,我们原是一块珍贵的绿宝石,被一双神奇的手凿成了精巧的七颗,又系成一串儿。弟弟妹妹们,我们真该常常记得,我们是不能分割的一串儿!
前些日子我曾给妈妈寄了一张毕业照去,不知道你们看到没有,我想你们对那顶方帽子都很感兴趣吧?我却记得,当我在照相馆中换上了那套学士服的时候,眼眶中竟充满了泪水。我常想,奋斗四年,得到一个学位,混四年何尝不也得一个学位呢?所不同的,大概惟有冠上那顶帽子时内心的感受吧!我记得那天我曾在更衣镜前痴立了许久,我想起了我们的祖父,他赶上一个科举甫废的年代,什么功名也没有取得;我也想起了我们的父亲,他是个半生戎马的军人,当然也就没有学位可谈了。则我何幸成为这家族中的第一个获得学士学位的人?这又岂是我一人之功,生长于这种乱世,而竟能在兔于冻馁之外,加上进德修业的机会,上天何其钟爱我!
我不希望是我们家仅有的一顶方帽子,我盼望你们也能去争取它。真盼望将来有一天,我们老了,大家把自己的帽子和自己的儿孙的帽子都陈设出来,足足地堆上一间屋子。(记得吗?“一屋子”是我们形容数目的最高级形容词,有时候,一千一万一亿都及不上它的。)
在那顶帽子之下,你们可以看到我新剪的短发,那天为了照相,勉强修饰了一下,有时候,实在是不像样,我却爱引用肯尼迪总统在别人攻击他头发时所说的一句话,他说:“我相信所有治理国家的东西,是长在头皮下面,而不是上面。”为了这句话,我就愈发忘形了,无论是哪一种发式,我很少把它弄得服贴过,但我希望你们不要学我,尤其是妹妹们,更应该时常修饰得整整齐齐,妇容和妇德是同样值得重视的。
当然,你们也会看到在头发下面的那双眼,尽管它并不晶莹美丽,像小说上所形容的,但你们可曾在其中发现一丝的昏暗和失望吗?没有,你们的姐姐虽然离开家,到一个遥远的陌生地去求学,但她从来没有让目光下垂过,让脚步颓唐过,她从来不沮丧,也不灰心,你们都该学她,把眼睛向前看,向好无比远大的前程望去。
你们还看见什么呢?看到那件半露在学生服外的新旗袍了吧?你们同学的姐姐可能也有一件这样的白旗袍,但你们可以骄傲,因为你们姐姐的这件和她们或有所不同,因为我是用脑和手去赚得的,不久以后你们会发现,一个人靠努力赚得自己的衣食,是多么快乐而又多么骄傲的一件事。
最后,你们必定会注意到那件披在外面,宽大而严肃的学士服,爱穿新衣服的小妹也许很想试试吧?其实这衣服并不好看,就如获得它的过程并不平顺一样,人生中有很多东西都是这样的。美丽耀眼的东西在生活中并不多见,而获得任何东西的过程,却没有不艰辛的。
我费了这些笔墨,我所想告诉你们的岂是一张小照吗?我何等渴望让你们了解我所了解的,付上我所付上的,得着我所得着的,我何等地企望,你们都能赶上我,并且超越我!
梅梅也许是第一个步上这条路的,因为你即将高中毕业了,我希望你在最后两个月中发愤读点书,我一向认为你是很聪明的,也许是因为聪明的缘故,你对教科书丝毫不感兴趣。其实以往我何尝甘心读书,我是宁愿到校园中去统计每一朵玫瑰花儿的瓣儿,也不屑去作代数习题的。但是,妹妹,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勉强每一件事都如我们的意,我们固然应该学我们所爱好的东西,却也没有理由摒弃我们所不感兴趣的东西。我知道你也喜欢写作的,前些日子我偶然从一个同学的剪贴簿上发现我们两个人的作品,私心窃喜不已,这证明我们两人的作品不但被刊载,也被读者所喜爱,我为自己欣慰,更为你欣慰。你是有前途的,不要就此截断你上进的路。大学在向你招手,你来吧,大学会训练你的思想,让你通过这条路而渐渐臻于成熟和完美。
素素读的是商职,这也是好的,我们家的人都不长于计算,你好好的读,倒也可以替大家出一口气。最近家中的芒果和橄榄都快熟了,你一向好吃零食,小心别又弄得胃痛了。你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漂亮的衣服,其实这也不算坏事,正好可以补我不好打扮的短处,只是还应该把自己喜欢衣服的心推到别人身上去,像杜甫一样,以天下的寒士为念,再者,将来你不妨用自己的努力去换取你所心爱的东西,这样,正如我刚才所说的,你不但能享受“获得”的喜悦,还能享受“去获得”的喜悦。
圆圆,你正是十四岁,我很了解你这种年龄的孩子,这一段日子是最不好受的了,自己总弄不清楚该算成人还是小孩,不过,时间自会带你度过这个关口。你的英文和数学总不肯下功夫,这也是我的老毛病,如今我渐渐感到自己在这方面吃了不少的亏,你才初二,一切从头做起,并不为晚,许多人一生和资源,都是在你这种年龄的时候贮存的。我知道,你是可造之才,我期待着看你成功,看到你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大学毕业……你小时候,我的同学们每次看到你便喜欢叫你“小甜甜”,我希望你不仅让别人从你的微笑里领到一份甜蜜,更该让父母和一切关切你的人,从你的成功而得到更大的甜蜜。
至于满满,你才读小学四年级,我常为你早熟的思想担忧。五岁的时候,你画的人头已不逊于任何一位姐姐了,六岁的时候,居然能用注音字母拼看编出一本简单的故事,并且还附有插图呢!你常常恃才不好读书,而考试又每每名列前茅。其实,我并不欣赏你这种成功,我希望每一个人都尽自己的力,不管他的才分如何,上天并没有划定一批人,准许他们可以单凭才气而成功。你还有一个严重的缺点,就是好胜心太强,不管是吃的、是穿的、是用的,你从来不肯输给别人,往往为了一句话,竟可以负气忍一顿饿。记得我说你是“气包子”吗?实在和人争并不是一件好事,原来你在姐妹中可以算作最漂亮的一个。可是你自己那副恶煞的神气,把你的美全破坏了。渐渐的,你会明白,所谓美,不是尼龙小蓬裙所能撑起来的,也不是大眼睛和小嘴巴所能凑成的,美是一种说不出的品德,一种说不出的气质,也许现在你还不能体会,将来你终会领悟的。
弟弟,提到你,我不由得振奋了,虽说重男轻女的时代早已过去,但你是我们家唯一的男孩,无论如何,你有着更重要的位置。最近你长胖一点了吧?早几年我们曾打过好几架,也许再过两年我便打不过你了。在家里,我爱每一个妹妹,但无疑的,我更期望你的成功。我属蛇,你也属蛇,我们整整差了一个生肖,我盼望一个弟弟,盼望了十二年,我又焉能不偏疼你?当然我的意思并不是说我要对你宽大一点,相反地,我要严严地管你,紧紧钉你,因为,你是唯一继承大统的,你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我们常爱问你长大后要做什么,你说要沿着一条街盖上几栋五层楼的百货公司,每个姐姐都分一栋,并且还要在阳台上搭一块板子,彼此沟通,大家便可以跳来跳去的玩。你想得真美,弟弟,我很高兴你是这样一个纯真可爱、而又肯为别人着想的小男孩。
你也有缺点的,你太好哭了,缺乏一点男孩子气,或许是姐妹太多的缘故吧?梅姐曾答应你,只要你有一周不哭的记录,便带你去钓鱼,你却从来办不到,不是太可惜吗?弟弟,我不是反对哭,英雄也是会落泪的,但为了丢失一个水壶而哭,却是毫无道理的啊!人生途中处荆棘多着呢,那些经历将把我们刺得遍体流血,如果你现在不能忍受这一点的不顺,将来你怎能接受人生更多的磨炼呢?
最后,小妹妹,和你说话真让我困扰,你太顽皮,太野,你真该和你哥哥调个位置的。记得我小时候,总是梳着光溜溜的辫子,会在妈妈身边,听七个小矮人的故事,你却爱领着四邻的孩子一同玩泥沙,直弄得浑身上下像个小泥人儿,分不出哪是眉毛哪是脸颊,才回来洗澡。我无法责备你,你总算有一个长处--你长大以后,一定比我活泼,比我勇敢,比我勇士。将来的时代,也许必须你这种典型才能适应。
你还小,有很多话我无法让你了解,我只对你说一点,你要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听哥哥姐姐的话,其实,做一个听话者比一个施教者是幸福多了,我常期待仍能缩成一个小孩,像你那样,连早晨起来穿几件衣服也不由自己决定,可惜已经不可能了。
我写了这样多,朝阳已经照在我的信笺上了,你们大概都去上学了吧?对了,你们上学的路上,不也有一片稻田吗?你们一定会注意到那新稻的绿,你们会想起你们的姐姐吗?--那生活在另一处绿色天地中的姐姐。那么,我教你们,你们应该仰首对穹苍说:“求天父保佑我们在远方的'晓姐姐,叫他走路时不会绊脚,睡觉时也不会着凉。”
现在,我且托绿衣人为我带去这封信,等傍晚你们放学回家,它便躺在你们的书桌上。我希望你们不要抢,只要静静地坐成一个圈儿,由一个读给大家听。读完之后,我盼望你们中间某个比较聪明的会站起来,望着庭中如盖的绿树,说:
“我知道,我知道姐姐为什么写这封信给我们,你们看,春天来了,树又绿了,姐姐要我们也像春天的绿树一样,不停地向上长进呢!”
当我在逆旅中,遥遥地从南来的薰风中辨出这句话,我便要掷下笔,满意地微笑了。
两岸
我们总是聚少离多,如两岸。
如两岸--只因我们之间恒流着一条莽莽苍苍的河。我们太爱那条河,太爱太爱,以致竟然把自己站成了岸。
站成了岸,我爱,没有人勉强我们,我们自己把自己站成了岸。
春天的时候,我爱,杨柳将此岸绿遍,漂亮的绿绦子潜身于同色调的绿波里,缓缓地向彼岸游去。河中有萍,河中有藻,河中有云影天光,仍是《国风·关睢》篇的河啊,而我,一径向你泅去。
我向你泅去,我正遇见你,向我泅来--以同样柔和的柳条。我们在河心相遇,我们的千丝万绪秘密地牵起手来,在河底。
只因为这世上有河,因此就必须有两岸,以及两岸的绿杨堤。我不知我们为什么只因坚持要一条河,而竟把自己矗立成两岸,岁岁年年相向而绿,任地老天荒,我们合力撑住一条河,死命地呵护那千里烟波。
两岸总是有相同的风,相同的雨,相同的水位。乍酱草匀分给两岸相等的红,鸟翼点给两岸同样的白,而秋来蒹葭露冷,给我们以相似的苍凉。
蓦然发现,原来我们同属一块大地。
纵然被河道凿开,对峙,却不曾分离。
年年春来时,在温柔得令人心疼的三月,我们忍不住伸出手臂,在河底秘密地挽起。定义以命运
年轻的时候,怎么会那么傻呢?
对“人”的定义?对“爱”的定义,对“生活”的定义,对莫名其妙的刚听到的一个“哲学名词”的定义……
那时候,老是慎重其事地把左掌右掌看了又看,或者,从一条曲曲折折的感情线,估计着感情的河道是否决堤。有时,又正经的把一张脸交给一个人,从鼻山眼水中,去窥探一生的风光。
奇怪,年轻的时候,怎么什么都想知道?定义,以及命运。年轻的时候,怎么就没有想到过,人原来也可以有权不知不识而大刺刺地活下去。
忽然有一天,我们就长大了,因为爱。
去知道明天的风雨已经不重要了,执手处张发可以为风帜,高歌时,何妨倾山雨入盏,风雨于是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找一方共同承风挡雨的肩。
忽然有一天,我们把所背的定义全忘了,我们遗失了登山指南,我们甚至忘了自己,忘了那一切,只因我们已登山,并且结庐于一弯溪谷。千泉引来千月,万窍邀来万风,无边的庄严中,我们也自庄严起来。
而长年的携手,我们已彼此把掌纹叠印在对方的掌纹上,我们的眉因为同蹙同展而衔接为同一个名字的山脉,我们的眼因为相同的视线而映出为连波一片,怎样的看相者才能看明白这样的两双手的天机,怎样的预言家才能说清楚这样两张脸的命运?
蔷蔽几曾定义,白云何所谓其命运,谁又见过为劈头迎来的巨石而焦的的流水?怎么会那么傻呢,年轻的时侯。从俗
当我们相爱--在开头的时候--我闪觉得自己清雅飞逸,仿佛有一个新我,自旧我中飘然游离而出。
当我们相爱时,我们从每寸皮肤,每一缕思维伸出触角,要去探索这个世界,拥抱这个世界,我们开始相信自己的不凡。
相爱的人未必要朝朝暮暮相守在一起--在小说里都是这样说的,小说里的男人和女人一眨眼便已暮年,而他们始终没有生活在一起,他们留给我们的是凄美的回忆。
但我们是活生生的人,我们不是小说,我们要朝朝暮暮,我们要活在同一个时间,我们要活在同一个空间,我们要相厮相守,相牵相挂,于是我弃放弃飞腾,回到人间,和一切庸俗的人同其庸俗。
如果相爱的结果是我们平凡,让我们平凡。
如果爱情的历程是让我们由纵横行空的天马变而为忍辱负重行向一路崎岖的承载驾马,让我们接受。
如果爱情的轨迹总是把云霄之上的金童玉女贬为人间姻火中的匹妇匹夫,让我们甘心。我们只有这一生,这是我们唯一的筹码,我们要活在一起下注。我们只有这一生,这只是我们唯一的戏码,我们要同台演出。
于是,我们要了婚姻。
于是,我们经营起一个巢,栖守其间。
在厨房,有餐厅,那里有我们一饮一啄的牵情。
有客厅,那里有我们共同的朋友以及他们的高谈阔论。
有兼为书房的卧房,各人的书站在各人的书架里,但书架相衔,矗立成壁,连我们那些完全不同类的书也在声气相求。
有孩子的房间,夜夜等着我们去为一双娇儿痴女念故事,并且盖他们老是踢的棉被。
至于我们曾订下的山之盟呢?我们所渴望的水之约呢?让它等一等,我们总有一天会去的,但现在,我们已选择了从俗。
贴向生活,贴向平凡,山林可以是公寓,电铃可以是诗,让我们且来从俗。
“生活杂俎,万物伙伴,晓风过处,有些人,初绽。”凡尘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感受过温柔的风,而后又汲汲于时间的车轮前进时扬起的尘土,张晓风老师化身为了那阵“晓风”,使许多人“初绽”。
接触《晓风过处》这本书,是源于课堂中学到的《衣履篇》,读完之后觉得神气清爽,便去买了一本。张晓风这支“最温柔的笔”,或写身边的人、事、物,或写自然花草、景物观赏、游览记,或写读书感想,表达的是对于母爱亲情的赞颂,对于生命的礼赞和现实人生的关怀。这本书带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以小见大”。
张晓风老师知道自己生活在凡尘世界,她也知道自己应该接受现实世界,但她自己却没有被染上世俗的气味。她认为世俗与“土气”是不一样的。生活可以“土气”,可以用笔写下鸡毛蒜皮的小事,可以写由电视剧引发的思考,但绝不能够落入俗尘。
有一个故事,彻底拨动了我心底的一根弦。它,就是《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这是诗诗上小学的第二天,张老师作为一个伟大的母亲,内心很想再陪他一次,但她却狠下心来,看诗诗单独去了,她说,“母子一场,只能看着一把借来的琴,能弹多久,便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其归还期限的”。
这时,我已经从她落下的眼泪中,体会到了一个母亲的担忧、紧张和不舍。我知道,这时,无论张老师是什么心情,出发点都是唯一的,那就是对儿子放手的爱。
读完这本书,我的脑海,停留在封底的那句“鸟翼点给两岸同样的白”。是的,鸟翼也给我们每个人点有同样的.白,这样美妙而充满哲理的话语,在《张晓风散文集》中,俯身可拾。所以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读她的文章一遍又一遍,心里想,这个人,这个人,怎么可以这样写,怎么可以写得这样好。我是多么喜欢晓风老师的文字啊!
思想至深。新颖独到。
我承认,俗世中的我一定达不到这种境界。但我愿把这本书一直搁在我的案头,视为知己。
《张晓风散文集》读后感
篇一:《张晓风散文集》读后感邹嘉文
张晓风的散文也许算不上是最好的,但是却带给了我许多与众不同的感悟,令我至今记忆犹新。现在,就让我带着你,一起走进张晓风的散文世界吧。
读张晓风的书,让我感到十分惬意、轻松。她的景物描写虽然精致,却并不繁杂,只是几笔简单的描写,便能勾勒出一幅幅温馨的画面。我想她一定是位田园诗人吧,即使全篇都在写景,也能让读者明白她的心思,带给我们发人深省的思考。
你能想象吗?当流苏那纤细的香气伴随着纤细的风拂过脸颊,当栀子花香的河川从身边流过,此刻的心境,无可比拟。但,花落瞬间虽然美丽,过后便不见踪迹。这告诉我,美,就像一则爱情故事,也许结局并不是最好的,但只要过程是美的,就已足够。人生也是如此,它不能用长短来衡量价值,重要的是内容。我们不求它像爱情故事那样幽美、惆怅,但是过程的精彩是一样的。或许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那就试着去拓宽生命的宽度。只要我们奋斗过、拼搏过,向着梦想努力过,等到年老时再回忆曾经走过的路,就会觉得这是人生中一大珍宝。
《画晴》告诉我,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达成某个目的,沿途的风景其实更加美好。我们可以在闲暇的时刻驻足凝思,体味人生的另一重意义。
《念你的名字》告诉我,唯有不竭的爱能照亮一个受苦的灵魂。我们要有奉献精神,对别人怀有绝对的诚意和爱心,才能修炼成一个真真正正的“人”。
走进张晓风的散文世界,总能带给我许多非凡的感受。你是否愿意独自走进她所创造的唯美世界呢?
篇二:《张晓风散文集》读后感
杨润宇
我曾经认为只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才能写出感人肺腑的文章。读了张晓风散文集后,我发现我错了。因为,我发现,张晓风对于生活的独到见解,同样也是能感人肺腑的真切言语。
生活就像一条鱼,是经不起挑剔的。真正会品的人,会生活的人,才能从鱼那嫩白的`肉质中品出香甜,品到幸福。但一些在鱼身上挑刺的人,因为怕鱼刺咔住喉咙,就不愿意去品尝鱼肉的人,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无法品到生活的甜美与多姿。
我永远相信上帝是公平的。只有对生活心存热爱,用自己澎湃的热血去浇灌生活的人,生活才会给予他们幸福与快乐!
生活,总是需要多种多样的喜欢,若你的心中永远对生活充满了怨恨与不满,那岂不无趣?它就像是一个杯子,若你用中药将它盛满,那它必定是苦涩的。真正甜的水,是需要你在淡而无味的白开水中,品到自己的喜欢与快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热爱生活!
春天的山径,夏日的永昼,秋风的芒草,冬天的阳光・・・・・・生活,总能在细小之中,得到幸福与快乐。生活的完美是需要你的充实想象,才会更加充满韵味!
――于无声中听大音!
――于无形中见功底!
――于点滴中现情趣!
――于细微处见真情!
有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生活才会更有韵味。山不在呆板,水不再空洞,张晓风对于生活的独到见解,使《张晓风散文集》这篇文章体现出了其中的韵味。
本着服从命令的心,我买了老师推荐的名家作品——《张晓风散文集》。 我本就不是什么地地道道的读书人,什么诗词歌赋进入我的脑袋里都会自动转化成一缕疾驰的风,来得快去得也快。
刚刚升入高一的我们,没开学就要面临巨大考验——军训,于是,在那个水与冷气极其宝贵的时代,在教室里除了打瞌睡,也就只剩下读读书来陶冶情操,而当时的我,却不晓得自己会喜欢上她柔婉中带刚劲的文笔。
有人曾赞她“这支笔,能写景也能叙事,能咏物也能传人,扬之有豪气,抑之有秀气”,是的,从她的文字中,字里行间,透露的不仅仅有像是江南女子温婉可人的小家碧玉,蕴含着更多的,则是犹如波涛击打海岸的壮志豪情,而这些,她用她那生动细腻化的笔触一笔带过,留下的,只能是给人以无限的回味与启发。我想,像她这样一个女子,内心应是无比强大而富有理想的。
《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辑人曾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是的,她的作品是中国的,她写文章,从不忘乎于情,从她的作品中,我看见了来自她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她不怕将她的情感全部展现,相反的,她将她浓烈的爱和满腔热血凝结于她的文字,她的追逐,她的梦。
她对生活是观察入微的,她曾经留意到一个女孩美丽的侧影,她也细细描绘过一个男孩执着专注的眼神;她是勇敢而开朗大方的,她会因为别人美丽的侧影而不顾生疏的冲上去称赞别人,她把她对孩子的爱与期盼毫无保留的写进了文章;她又是朴素的,从看门的张大爷到一双小鞋,她的素材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微乎其微的质朴;她又是明智而尖锐的,她会选择用“癫者”的角度来俯瞰世界,思考人生。我想,这世上再无第二个像她这样独立聪慧,细致豪迈的女子。
看她的文章总有一种长久到地老天荒的感觉,她曾说“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我也曾喜欢过张爱玲所说“于千万人中遇见你......”这番话,现在看来,是重复啰嗦了许多,而张晓风只用简简单单几个并列词,道出了人间最美好的幸福。
有人称其文“ 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如璎珞敲冰”,是的,是那种感觉,像是春风拂过白沙提,三月细雨敲击翠竹,将她的内心,她的情感,一点一滴敲击我尚还懵懂的稚嫩的心中,于是,平静的心开始有了躁动,像是有谁向我的心湖中投入了一个又一个的小石子,思想的涟漪在我的心房里晕开......
读她的书总是有种亲切感,那感觉,像是回到了小时候,奶奶把我捧在怀里,哼着某种不为人知的童谣,又像是回到乡下,炊烟袅袅,不时有几句暖人心弦的母亲的召唤......她的文字,咿咿呀呀,充满着无比怀念的乡音。
回忆像个说书的人,而她却用充满乡音的口吻,娓娓道出她的故事,她的经历,她的一生,怎能叫人不为之所动摇?
她曾因身在他乡,有人送给她一束茉莉而莫名感激,她又想起她的祖国,小时候,总认为茉莉是中国的,而现在,她依然如此觉得,不是她固执,而是,她的内心深处,根深蒂固的是中国,是她的爱国情怀的不明涌动。她,同样也是爱国的,她有她的铮铮铁骨,她有她的表现方式,而她的表现方式,就是文字。
如果说文字是她的擅长,那么情感便是她与生俱来的天赋,她用她的天赋书写着擅长,在漫漫人生路途中寻找着自我的梦想与追求。
她不忘她的朴质,不追求华丽的辞藻,此生,为心一也。
我想,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是我所追求崇敬的人呢?我会为之奋斗,用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情感,踏出一头不悔的人生路。
在她的散文《第一幅画》中,她对自己的家乡进行了描写。从写作题材而言,这篇文章没有什么不同,可是当她运笔时却超越了普通人的情感,将这个南部的小城描绘的有声有色。之后,她逐渐深入主题写道尽管儿时家境贫寒,她依然苦中作乐,将上铺空间取名为“桃源居”,并在墙上挂上画。通过这篇文章,我深刻体会到不管你所处的环境多么的恶劣,内心都应充满阳光,因为精神食粮是不可缺少的。
其中,我最喜欢的《母亲的羽衣》开头描写了女儿入睡前,搂着母亲的脖子问:“妈妈你是不是仙女变的?”长场面十分温馨感人,接下来甜蜜中有了伤感。最后就变成了沧桑。“世间每一个女子,究竟如何藏羽衣,从仙女隐忍为平凡的母亲?”张晓风将这种复杂的情感描写的活灵活现,仿佛知晓世间所有的秘密。
张晓风听着她的名字总让我觉得她是一个碧玉的弱女子,但是读了她的文章却发现不是这样的。比如在《酿酒的理由》中“以一生的时间去酝酿自己的浓度,所等待的只是那一刹那的倾注。”字里行间留露出一种江湖侠客的气度。这一篇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生命它每一秒的味道都是不同的。要向生命变得精彩无比,我们只有靠自己,遇到困难时是灰色的,但当你打败困难时,就会变得五彩缤纷了。
张晓风独到的眼光令人钦佩,令人信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很多的人生哲理。
别人眼里不起眼的花草树木,到她的笔下总是那样灵动,融入人间烟火的气息,便再也与众不同;别人眼里平淡无味的婚姻生活,在她眼里却处处充满着新奇,充满着不可预知的美妙。看她叙述与先生平淡却充满温馨的日子,看她轻描淡写地描述自己对爱情的苦心经营,不知为何,我总会泪湿眼眶;别人早已习以为常去接受的东西,她却诚惶诚恐地以一颗感恩的心去乞求回报,去付出。犹如甘泉入心,甜略微凉,心旷神怡,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吧!这就是张晓风的魅力吧!
从写作题材而言,她跟其他女作家没有任何不同,爱情、亲情、友情几乎就是她的全部。可是当她起笔运笔,便完全超越了普通女人的情感。《母亲的羽衣》开头描写的是一个温馨场面,女儿入睡前,搂着母亲的脖子问:“妈妈,你是不是仙女变的?”接下来,甜蜜中有了感伤,再往下,又有了沧桑——世间每一个女子,究竟如何藏起羽衣,从仙女隐忍为平凡的母亲?张晓风写得极美,又极沉重,仿佛知悉世间所有的秘密。
张晓风写自己的爱情观,一蔬一饭一鼎一镬都是朝朝暮暮的恩情,她说:“爱一个人,原来就只是在冰箱里为他保留一只苹果,并且等他归来……”这是作为平凡女子张晓风的爱情,可是她不凡的时候,爱情便是“执手处张发可以为风帜,高歌时何妨倾山雨入盏”的豪迈与“千泉引来千月,万窍邀来万风”的庄严。
张晓风似乎有一种本事,再普通的物事,她总要忍不住翻过来,看看背面,甚至要透过经脉纹路去看它们在几千年前的模样。所以她写给丈夫的情书,写给儿子的诗篇,明明是写私人的感受,却似乎写尽了人类的共同情感,就连她写睡袍、围巾、绣品、油纸伞,也丝毫没有怡红快绿的娇弱之气。
事实上从张晓风的文章里始终读得出她的良苦用心,唠叨琐碎自恋自艾她是看不上的,更别说撒娇作态,即使偶尔忍不住写写柴米油盐丈夫孩子,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架势。她写风衣,那风,
翻阅过唐宗宋祖,“而你着一袭风衣,走在千古的风里”。她写酿酒的理由:“如果孔子是待沽的玉,则我便是那待斟的酒,以一生的时间去酝酿自己的浓度,所等待的只是那一刹那的倾注。”这样的文字比比皆是。张晓风的文章字里行间有一种江湖侠客的气度。
“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 读张晓风 ,是仿佛放舟于岁月长河,溯回从之、溯游从之,追随着一路看来,千回百转,也被那百年烟波水气湿了一身。
张晓风以一颗细腻的心,用隽永的文字倾吐的是人间烟火的芬芳——生活最好的状态就是平平淡淡,点点滴滴的温暖就是幸福。在我看来即使是惊天动地的“中国梦”的呐喊,其实就是锅碗瓢盆敲出的生活之音,是爷爷的京剧,奶奶的花花草草,爸爸的麻将,妈妈的新衣裳,我的《张晓风散文集》……
张晓风说,她最喜欢读古书,将古书视为夺地而出的思想泉脉,她这样写自己读《尔雅》:世界如此简单壮丽,如此明白晓畅,如此婴儿似的清清楚楚一览无遗。
我读她,亦如此。
张晓风包子读后感
这个周末,我在家中阅读《张晓风散文集》,其中,我读到了一篇使我心灵感到震撼的文章——《包子》。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张晓风的一个亲戚死了,想起以前她和她丈夫到老妇人家做客,到了中午,老妇人留人吃饭,但无奈家徒四壁,就热情的提出吃包子,但老妇人的儿子的一声恶吼“哼!包子!台湾来的人会吃你的包子?!”使老妇人很不安的让我们走了……现在老妇人已走了,怎么样挽回都是无用功了,有些事没有第二次的……
看到这儿,我的心被深深地打动了,为什么会是这样?老妇人毕竟也是好意啊!台湾来的人又怎么了?是神吗?是神也可以吃包子啊!那包子又怎么了?!包子做出来也不是给人吃的吗?好,包子做工是粗糙,可包子里也包括了老妇人深深地情谊啊!老妇人的儿子做生意,时赚时赔,但也不够他一个人用,把生他养他的母亲扔在那儿,任其自生自灭……,留老妇人一人在暴风雷电中面对孤灯,一人在宁静的夏夜受蚊虫的骚扰,一个人在黑如地窖的破屋中苟且生存,一人在寒冷的冬夜与一只小炭篮相依为命,看着邻居家晚辈大包小包的回家过年,而自己只能在黑暗中与泪水为伴,思念着远方的亲人,思念着远方不靠谱、无情无义的儿子吧……
人的生命贱如蝼蚁,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考验,还自以为强大,就像文中的儿子无情无义,那一声恶吼“哼!包子!台湾来的人会吃你的包子?!”也许是无意的吧,但他的恶吼打碎了老妇人的热情,打碎了老妇人那可怜的自尊,打碎了老妇人队对他儿子的最后一丝希望。
而现在的社会中,那些空穴老人也不是如此吗?因年老了、生病了、儿女们就对他不管不顾,自生自灭,看着别人家大团圆,自己家的孤灯与破屋,有什么呢?只不过是脸上的两行浊泪罢了。谈及儿女,别人眉飞色舞,他们只能轻笑“呵呵,女儿/儿子大了,翅膀硬了呢”,可乌鸦还会反哺,我们这些高等生物怎么就变成啃老了呢?我们不是有头脑的高等生物吗?
指针滴答,我依然还在静静的沉思着……
张晓风包子读后感
爸爸给我买了一本书封面上,墨深的底色,青绿色的花,朴实的图案,雅致的感觉,顿时把我吸引了。我仔细一看,“哇!这不是老师推荐的《张晓风文集》嘛!”每逢闲暇,就总爱捧起这书阅读,由于是散文,读来也闲适,心里却别有一番感触,里面的每一篇文章,都别有一番风趣。原来觉得读书无聊没趣,就是针扎屁股也赖着不读。现在可好了,不管是撩起心弦的美好故事,还是触目惊心的鬼小说,还是芳醇与睿智的散文,我都不会厌倦。《张晓风文集》里的一字一句都像附有了生命,有着人间情怀,每读一句都有无穷的感受。
一个简单明了的题目,如:《包子》,表面上看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家只会想:会不会是一个关于包子的故事。但里面却是另一个神奇新颖又蕴含了一个个无数的道理的人生故事,讲述了一个最先的逃避,到后来的后悔,悲伤的感人故事。张晓风运用在生活当中的道理,发现了我们看不见的细节,创造出了无与伦比的诗作。
若不是忙碌,我会空虚;若不苦读,我会无知;若不被管教,我会犯错;若不让我有许多难以达成的欲望,我则根本无法体会到拥有的快乐!从书中寻找快乐,从事物中找出方法,有些东西必须有付出才有回报,在别人和你之间你的快乐和知识或许会比其他人多一些。
张晓风包子读后感
散文集,是由一篇篇短小精悍、富有深刻哲理和道理的小故事汇编而成的一本课外阅读书籍。虽然散文是由普通文字组成的,但透过这些普通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生活中的一些感悟,给读者以有益的人生启示。
《包子》和《一山昙华》是《张晓风散文集》中我认为含义较深的文章,主要描写的是在当今社会上仍然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包子》一文通过儿子对母亲的不尊敬、不孝敬,刻画出儿子任由母亲自身自灭的一种态度。文中儿子西装笔挺,骑着威风的摩托车;而老母亲却住在黑如蚁穴的房子中,手捧着一把小炭篮与之相依为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母亲是生我养我的人,我们的成长进步,都倾注着母亲的关心和关爱,当我们长大成人,我们的母亲就老了,就走不动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承担起照顾母亲的责任,因为我们不能忘记母爱的伟大,不管我们身在何处都要尽一份儿女对母亲的孝心,尽一切努力关心和照顾好母亲,让母亲过好幸福的晚年生活。
《一山昙华》讲述了作者因与丈夫一同去夏威夷游玩,错过了观赏满山遍野、香气扑鼻的昙花,只看见凋谢的花朵;于是幻想出了一山昙花争相开放的景色。透过这篇散文,我的理解是,有些东西我们在得到的同时也会失去另一些东西。作者没有因为错过了观赏昙花是最佳时间而灰心丧气,而是从心里幻想出一幅美景,从而也得到了心灵的满足。上帝把你的一扇窗子关闭了,一定会为你打开一扇门。王羲之的兰亭序集我没买到,但买到了《张晓风散文集》,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淡忘了眼睛目睹的美景,却记住了迟来的景色,这才是拥有。
今天,我仅仅是摘选了两篇篇幅较短的散文,其实,《张晓风散文集》中还有许多故事可以讲述,还有很多哲理需要感悟,还有太多精彩等待发现……
张晓风散文集读后感
“为什么不让我今生今世看见一次哈雷!”也许是因为阴雨挡住了日食时,我也发出过类似的感慨,这句话激发了我心中的共鸣,就好像第一次遇见朋友时,找到共同语言的激动。我一下子喜欢上了这篇文章。
“男孩一手拿着电筒,一手拿着星象图,颈子上挂着望远镜。”不知为何,我从这句话中看到了自已的影子。我何尝不像张晓风女士笔下的男孩一样痴痴地站在窗前,努力地辨认着哪是天狼星,哪是猎户坐……可我从没有像她那样用心考虑过星空背后藏着什么。
也许我知道“蓝光的星星是年轻的星,红光的星就老了”,可我从没想到大自然是如此公平,星星与人同样有生老病死。
也许我知道“光等愈少星愈亮,以至于少成了负数”,可我从没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看重自己,就会心胸狭窄;看轻自己,就会放出光明”的道理。晓风感叹着,等待着的,是七十六年一次的哈雷慧星的回归,“整个天空竟变得介乎可信赖与不可信赖”。而我,在日日夜夜期待着五百年一遇的日全食时,不也提心吊胆以至于不敢看天气预报吗?
哈雷不现,晓风只看到了云,她却豁达地劝自己好好看一朵云。我为什么没有想到呢?日全食没看到,我不是领略到了“白昼里的黑夜”的神奇吗?我不是也感受到了雨中登山的乐趣吗?我不是也结识了和我一样执着追日的人吗?
宇宙是一场神话,但神话不属于这个时代。上一次日全食的时候,不知此地的古人是否惊惶失措?是否有人站出来宣布:“今天将发生一次天狗食日”?而下一次无锡能看见日全食的时候,我早已化作了尘土,我也会像哈雷先生那样说:“日全食,等你来的时候一定要叫我哦!”
我没有看到日全食,但日全食没有失约,所以我不应抱怨。相反,我应该感谢,感谢日日东升的太阳,月月重圆的月亮,夜夜磅礴的星空。苍茫宇宙孕育出我们,不正是想教育我们要拥有包容万物的心胸吗?
现在,当我抬头观看那耀眼的群星时,我会用心去看,看透那每颗星背后隐藏着的人生真谛。
《张晓风散文》读后感范文
作为一个散文家,张晓风的作品与其他人的作品有着与众不同的味道。她把自己的感情全部倾入在每一篇文章里。看她的作品更像是去了解一个人的心灵和她的喜怒哀乐。
在她的散文《第一幅画》中,她对自己的家乡进行了描写。从写作题材而言,这篇文章没有什么不同,可是当她运笔时却超越了普通人的情感,将这个南部的小城描绘的有声有色。之后,她逐渐深入主题写道尽管儿时家境贫寒,她依然苦中作乐,将上铺空间取名为“桃源居”,并在墙上挂上画。通过这篇文章,我深刻体会到不管你所处的环境多么的恶劣,内心都应充满阳光,因为精神食粮是不可缺少的。
其中,我最喜欢的《母亲的羽衣》开头描写了女儿入睡前,搂着母亲的脖子问:“妈妈你是不是仙女变的?”长场面十分温馨感人,接下来甜蜜中有了伤感。最后就变成了沧桑。“世间每一个女子,究竟如何藏羽衣,从仙女隐忍为平凡的母亲?”张晓风将这种复杂的情感描写的活灵活现,仿佛知晓世间所有的秘密。
张晓风听着她的名字总让我觉得她是一个碧玉的弱女子,但是读了她的文章却发现不是这样的。比如在《酿酒的理由》中“以一生的时间去酝酿自己的浓度,所等待的只是那一刹那的倾注。”字里行间留露出一种江湖侠客的气度。这一篇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生命它每一秒的味道都是不同的。要向生命变得精彩无比,我们只有靠自己,遇到困难时是灰色的,但当你打败困难时,就会变得五彩缤纷了。
张晓风独到的眼光令人钦佩,令人信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很多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