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论文1
这次形势与政策的课程学习,学生与老师无法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我们只能在家中自行进行学习,是一次对学生自制力、学习方式的考验。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让我们有了更多思考的时间,也使了我们对中国治理、国家优势、爱国力量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此次疫情中,我们感动于每一位勇往直前的逆行者,他们用生命帮助中国渡过难关,每次听到逆行者的故事,我都热泪盈眶;我们惊叹于国家的反应速度,国家及时地对疫情做出反应,立即发布居家隔离命令以及各种治理措施,看到逐渐减少的确诊人数、疑似人数,我都为我的祖国无比自豪;同时,我们忧心于野生动物的保护问题,思考人与自然该如何得到和谐共处,我相信,每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此次疫情的伤害,不会继续进行野生动物的贩卖活动。
针对我们个人来说,在家中如何面对疫情带来的各种心理应激反应至关重要。在课堂上老师为我们分析了疫情会产生的多种心理反应,生气愤怒、悲伤泄气或事不关己,有的甚至产生无助绝望的感觉,这些不良情绪虽然是自身的正常心理反应,但也需要进行调整,使自己能够在疫情期间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共度难关。心理健康教育能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应对心理应激反应以及如何调节好自身情绪,因此学习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对于如何面对不良心理情绪,老师教给我们许多方法,首先是注意观察自身情况,及时进行自我的心理调节,而在我看来,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因此,自我的调节是最简单直接的调节方式;在调节自身的同时,要关注外界信息,适度关注疫情情况、了解防护知识,减少接受负面信息以及不信谣、传谣,通过对疫情的了解来保持积极的心态;之后则是学会科学有效地防控,避免让自己产生焦虑、害怕心理;保持与家人、朋友的联系以维持顺畅的人际关系,让自己的负面情绪有一定的出口;最后是试着恢复自己原本的生活节奏,进行适当锻炼或者发展一项技能,这是让自己变得充实、忙碌起来的一种方法,使自己忘记负面的心理状况,进而有效地帮助进行心理上的调节。不仅如此,在面对紧张情绪时,腹式呼吸法、渐进式肌肉放松技术和着陆技术等方法也可以帮助你有效放松。
疫情期间,国家与人民展现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优良品质,体现出中华儿女攻坚克难的精神。我们要采用正确的方法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况,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携手共度此次难关。
2023年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论文2
一、引言
我们向往着美好的明天,所以一直为着心中的那个梦而奋斗。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就业形势分析开始成为人才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
就业形势分析,换个角度理解,就是对我们心中的那个蓝图的描绘,就是给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远大的理想总是建立在坚实的土地上的,青春短暂,从现在起,就力争主动,好好规划一下未来的路,去描绘这张生命的白纸。“尽人事,听天命”,对于我们可以控制的,理当全力以赴;对于不可控制的,我们应当抱有坦然接受的胸怀和气度。要抱着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好的信念。这样,才能赢得收获。
二、国内大学生就业现状
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每年毕业生人数也连年增长,20xx年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的人数达212万,20xx年毕业280万人,比上一年增长 32.1%,20xx年毕业达到了338万人, 20xx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在700万左右,比20xx年的680万人数增加20万左右。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已经成为近年来需要解决就业岗位的首要考虑因素。虽然政府在不断增加就业机会,而面对不断增加的就业人群,那只是点毛皮而已。大学生就业问题仍然不容乐观。
三、国内大学生就业特点
1.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差距太大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供过于求。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的数量比社会上所需要的就也岗位数量多的多;而且,这个差距还在逐年的增大。有关资料表明,从 20xx年至20xx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413万,是扩招前的4倍;然而,用人岗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这也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一个直接原因,相信这也是社会公认的。
2.热门专业人才过剩
前些年,出现了几个热门专业,如计算机,土木工程等等。不可否认,这些专业至今仍然是热门专业,仍然是社会的焦点问题。致使众多考生纷纷报考这些专业。大多数人都是这样认为的:既然是热门专业,那么社会上的需求量就大,工作自然就好找。这话不假,可是,当所有的人都这么想的话,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虽然需求量大,但学习这些方面的人才更多,已经超过饱和。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扎堆现象。这也就是为什么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找不到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3.薪水与自己心中的希望值不符
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刚毕业,刚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不屑一顾。其实,这就象军人打仗一样。能带兵打胜仗的将领,不一定受过什么好的教育,但通过实践,他们可以带兵打出漂亮的一站;而那些从学校里学出来的将领却未必有那样的本领。因为他们只是
通过理论来看战争,很少付诸实践,只是纸上谈兵,真要上战场的时候,有些事情跟纸上的并不一样。所以,即使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不能自以为是,有些事情并不象想像中的那样。所以,也不能期望太高。现在的大学生们的薪酬期望值普遍下降,有的甚至开到只有800元,但这毕竟只是少部分,仍有大部分毕业生的期望值高出社会现实水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高不成,低不就。”中的“低不就”。
4.各企业选人挑剔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也普遍存在着“选材难”的问题。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是大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生,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这将是应届大学生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企业是不会无缘无故不要应届生的。
四、造成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
1.社会竞争激烈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13亿,这个数字是令人无法想像的。所以,根本不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都有自己的岗位。换句话说,也就是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正在逐渐减小。而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却是逐渐增加的,而且,增加之势远远大于减小之势。随着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精兵简政,虽然私有企业不断增加,但就业岗位少,不能从更本上解决问题。另外,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年年在扩招,毕业生的数量一年比一年多,造成社会对毕业生的整体社会需求量与实际毕业人数之间的矛盾突出,毕业生求职择业的竞争加剧。再过两、三年,我们的毕业生人数将成倍地增加,加上往年未就业的待业毕业生,这个将会是一个盘大的数据,给就业带来严峻的考验。
2.扎堆现象
专业扎堆现象在上面已经跟大家讲过了,下面就来说说就业单位扎堆和地区扎堆的问题。大多数毕业生都把高薪的外企当作就业的首选,根据相关资料我们可以看出,20xx年的毕业生把外企当作就业首选的百分比高达29.85%,将近三分之一。其实,外企并不是容纳大学毕业生的最主要力量。另外,还有 15.2%的高校毕业生把政府机关当作就业单位的首选,这就使得报考公务员的人们越来越多,"公务员热"不断升温。由于北京,上海等地区相对较为发达,人们通常会认为,那里的就业机会会很多。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就业地区就首先选择此类地区,从而形成了地区扎堆的现象。而相对不发达的地区,象大西北,西藏等地区却没有那么抢手,其实这些欠发达地区才最需要人才,去建设,去发展。
3.其他原因
除了上述2大原因之外,还有许多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就业问题,如性别问题,相关资料表明,女性毕业生的就业率比男性毕业生低6.4%。还有,城乡区别问题。据报道,来自农村的毕业生的就业率比来自城市的毕业生的就业率低10.09%。
五、自动化专业介绍
自从升入重庆大学之后,我一直有个疑问就是“什么是自动化”,相信所有与我一样的学生都会有这种想法。实际上,自动化专业主要研究的是自动控制的原理和方法,自动化单元技术和集成技术及其在各类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它以自动控制理论为基础,以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为主要工具,面向工业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自动化。它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鲜明的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 二、自动化专业所学本专业课程设置的覆盖面广,所学的东西与其他学科交叉甚多。这也与本专业的来历有关,自动化专业大部分源于计算机或者电子工程系的自动控制专业。 那么我们来看看这样一个“万金油”的专业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吧。自动控制理论、 运筹学、 信号与系统分析、 计算机软件技术应用、 算法语言及程序设计、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电路原理等等,甚至连流体力学也要修。可以说自动化专业需要工科各方面的知识,其课程 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电机工程甚至化学工程都有交叉。
六、自动化就业及其前景
自动化专业是教育部确定的七个电气信息类专业之一。本专业培养具备坚实的电气信息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能在电气工程、自动化过程装置、计算机控制系统等领域从事自动化信息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运行及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自动化”一是属于信息产业。信息产业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发展快、需要人才多、待 遇高,是当今科技发展的趋势所在。因此,作为信息产业中的重要一员,自动化专业同样有 着光辉的前途。二是自动化应用范围广。目前,几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可以同自动控制挂上 钩,现代化的农业、国防也都与自动化息息相关。三是本专业对于个人发展非常有利。所有的行业都可以同自动化挂钩,转行非常容易,“硬”可转电子工程, “软”可转计算细分招聘专家, 精准求职首选: 细分招聘专家, 自动化英才也可转通信,当然待遇也是非常不错。本专业毕业生有着广阔的就业渠道,因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广泛,其就业领域也五花八门。与本专业就业领域相关联的行业在近年来借助市场经济的搞活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也获得了飞速发展。民航、铁路、金融、通信系统、税务、海关等部门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科研院所、高科技公司也借助强大的人才优势,发展迅猛。未来随着自动化技术应用领域的日益拓展,对这一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也将借助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找到发挥自己专长的理想位置。自动化专业一直以来是社会急需的人才。包括电气自动化、铁路、化工等诸多领域。
如果当自己的专业知识达到一定程度的话不妨尝试做以下几项:自动化工程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维护、优化等工作; 自动化设计师——从事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软件工程师——处理自动化系统中相关的软件的设计和开发。 还可以从事教学和相关的研究工作培养目标当然我们更多的人专业知识如果并没有达到上述高度也不妨事。经过网上查找资料以及自己的加工大体可以确定一下诸项就业方向:
1、电厂(包括各个公司,工厂的配电室)
2、软件开发(特别是单片机或EDA等)
3、PLC(大体是工控方向,搭建操作平台等)
4、各个矿山,或金属冶炼场所(进行自动化设备的维护,操作等)
5、去学校当老师
6、做销售工作(专门卖自己专业相关的东西)
7、公务员,每个专业都可以的
8、各种什么研究所
10、产品设计,就是硬件电路设计了
11、自动化就业方向很广的,仔细观察生活就知道很多自动化设备的。不过做设计有前途,
做销售有“钱”途,做维护就是工薪阶层,属于服务行业
12、自动化选择面广,学好单片机和PLC哪都吃得开,英语好的话外企也不是不可能......
13、自动化本科学出来基本上和没学差不多,什么都懂,但是什么也不精,但是上研以后那就不得了了,硬件方面的发展不可限量。
七、结束语
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自动化大多数人说就是一个万金油专业,所以我感觉,说实话就是强者将来在哪方面都强,弱者在哪方面都不强。或许一但将来我们学不好就会落得个“样样精样样松”的下场。所以虽然现在已经大二了,但是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掌握好自己的专业知识。这样将来我们自动化学子一定会有个美好的未来。然我们正行走在路上的自动化学子们一起努力,共同打造一片属于我们的天下。成为一个适应并能够驾驭未来的人。
2023年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论文3
【摘 要】对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应用行动学习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探索行动学习法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 行动学习法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形势与政策课是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各种挑战。为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教学创新,在课堂中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因此,如何讲授好形势与政策课程,充分发挥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值得进一步探索。
一、形势与政策教学有待改进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下,国际国内形势变得异常复杂,并且时时刻刻都在多渠道、全方位地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大学生很容易片面关注国内一些负面事件,甚至形成崇洋媚外、否定国家政策路线的错误观念。而另一个方面,生活在物质条件良好的历史时期的大学生只看到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缺乏对我国现状的清醒认识和危机意识,抛弃艰苦奋斗等优良传统,追求物质享受。
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课担负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社会现象的责任。首先,形势与政策课通过介绍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以及一些热点、焦点问题,帮助大学生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认清自己的社会责任,确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其次,形势与政策课承担引导大学生客观认识形势,开拓视野、拓宽知识面,提高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势与政策课程如何引导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在复杂的现实世界里正确认识形势,从容面对国际国内局势风云变幻和社会思潮涌动,这是一个严肃和复杂的命题。
形势与政策课程不但具有政策性强、思想性强、理论性强的特点,而且牵涉到许多学科,授课内容经常涉及全球范围内数个时间跨度内的重大事件,讲授难度很大,这也对教学方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往往采用将若干专题分散于几个学期的方式开展,学时的紧缺很容易导致课堂变成有关政策文件的宣讲,纯粹的理论内容枯燥无味,学生不感兴趣,甚至会出现逆反情绪。另一方面,由于传统讲授法的局限性,教师习惯了课堂灌输,这严重打击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进而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更谈不上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二、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引入行动学习法的意义
行动学习法即在一个专门以学习为目标的背景环境中,以组织面临的重要问题作载体,学习者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任务、项目等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开发人力资源和发展组织的目的。
行动学习法区别于传统的讲授―聆听单向沟通模式,更能激发团队的创造力,为管理人员提高管理能力和获得系统解决方案提供了更多可能。目前,行动学习法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
行动学习法的主要目标不是获得知识,而是组织成员运用知识去分析和研究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并付诸实施。行动学习法是以现实问题为中心,以讨论为基础,以小组成员的经验和相互支持为依托,以创造性思考为条件的学习方法。相比传统学习模式,行动学习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团队的创造力和提高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是创建学习型组织的良好模式。为了说明行动学习法,该方法的提出者雷吉・雷文斯教授使用了一个简单的公式,即:L=P+Q。在这里,L代表Learning,即掌握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P代表Programmed,即系统化的流程;Q代表Questioning,即提问。
作为一种建立在团队互动基础上的,集计划、实施、总结、反思于一身的持续性学习方法,行动学习法的应用并不仅限于企业管理,其在教育领域同样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据、学生被动接受为手段,是一个知识单向传输的过程。而从行动学习的构成要素可以看出,其核心在于分享和创造性思维。行动学习是一种在小组讨论中实现多渠道知识获取的模式:一是通过教师的讲授,从社会现实中学习;二是通过自己的思考,从个人已有的知识中回顾;三是通过小组讨论,从小组其他成员的知识中学习;四是通过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行动学习将单向的灌输变成双向的、多向的交流,变成分享与思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的不再是站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灌输者”,而是类似“推动者”的角色,主要作用是创造积极参与的活跃氛围,促进学生在团队中以更具效能的方式思考与对话。
由于具备种种优点,在形势与政策课堂中引入行动学习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帮助教师将课堂转化为一个学习系统,达到教学目标。首先,通过行动学习法组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与学习相关的结果和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热情。其次,学生通过对某一事件或者政策展开讨论并得出的结论,说服力要远胜于教师单向灌输的结果(当然,前提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合格的“催化者”角色,正确控制讨论的走向)。最后,小组成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一定的条件和目标框架内,对自己及其他成员的解决方案进行质疑和提炼,从而对问题的本质达到更深层次的认识,最终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和建设性思维能力。
三、行动学习法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的实践
作为一种建立在团队互动基础上的学习方法,在形势与政策教学中运用行动学习法必须遵循一定的要求。首先,必须明确采用行动学习法的宗旨是让学生在自主讨论中获得符合主流价值判断的知识,而不能为讨论而讨论。其次,教师这一教学主导者的身份由传统的灌输者变为催化者,要避免使用绝对化、权威性的表述,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提问,而不是给出答案。第三,行动学习法的学习单位是团队,成员之间要相互支持并提出不同的观点,在建设性的讨论氛围中解决问题。最后,教学管理层应当支持此新型教学方法,在场地、师资、道具等方面提供必要的帮助,并将其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避免流于形式。
具体而言,行动学习法的启动和运作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一是成立小组,可将班级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为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人数在10人以内为宜,团队领导可由成员推举。二是提出问题,这一问题必须是根据当前的社会现实提出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三是分析问题,教师提供待解决问题后还要设定目标,即小组要解决何种现实问题、达到何种目的,并给出可供利用的条件。四是问题重组,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小组对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核心问题达成共识,并寻找困难、问题的症结所在,这一发现很有可能不同于起初的判断和认定。五是列举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小组成员针对分离出来的关键问题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并对所列举的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最后得出最优方案。最后,由小组代表对该最优方案的选择进行总结。
以大学生就业为实例阐述行动学习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大学生就业是一个社会关注的民生问题,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因此学生关注度相当高。大学生就业问题有宏观的经济等方面原因,也有微观的学生本人综合素质原因。教师在大概讲授背景知识后,提出“大学生如何才能就业”这一复杂问题。
为了使问题在可控的环境中讨论,教师需要归纳总结出若干条件,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背景条件显然是复杂多样的:毕业生人数方面,2011年高校毕业生达660万人,其人数之多,就业形势之严峻可以说史无前例;经济方面,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年均增长7%;产业结构方面,制造业占的比重还是很大,低层次的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总体上需要高素质劳动者的岗位偏少,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空间。列举出上述条件后提出目标:大学生如何在严峻的形势下实现就业。在讨论阶段,教师引导组员针对给出的目标和条件总结出关键问题,如各级政府出台了怎样的就业政策、学校的实习制度有何意义、学生本人应当如何提高综合素质等等。
下一步是列举解决方案:自主创业还是进入单位、企业,以及在校期间个人要如何做好准备。各个方案的支持者分别利用给出的条件,阐述理由。最后,由教师对得出的方案进行点评,并结合教材以及最近的就业要闻进行总结。
实践证明,行动学习法的引入可以活跃形势与政策课堂的气氛,提高教学效果。从教学评价及学生教学信息员的反馈来看,学生对这一新颖的教学方法表示欢迎,认为经过讨论和自己的思考后更能理解国家的形势和相关政策了。
然而,行动学习法也有其局限性。一是由于讨论是课堂教学的关键步骤,要求班级有较好的学习气氛和分享氛围,如果组织不好,将会事倍功半。二是学生有时可能关注于得出结论和辩论的成败,而对学习过程不够重视。三是需要教师课前整理好专题的背景资料,并归纳出条件和关键问题,并在讨论的过程中及时进行协调和引导。
【参考文献】
[1]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校工作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形势与政策教育读本[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温海燕,潘杰义.行动学习法简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05)
2023年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论文4
摘要:2020新冠肺炎来势汹汹,虽然有部分第三产业营收受到一个相当重要季度的影响,但不会对中国经济构成明显影响,并且受到影响的部分占国民经济整体比值有限。而且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从综合发展指标看,我国经济实力大幅度增加,城乡收入比2010年翻番,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关键词:全面小康,不平衡,脱贫,疫情
疫情发生之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开展部署,防控工作有效有力的展开,协调各方救灾力量,全国各地的救灾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武汉和湖北其他地方,迅速扭转了地区的资源短缺,加强了各个地区的救援工作等举措缓解了经济形势的倒推,体现了中国力量。而2020这个特殊的年份是全面建成小康的收官之年,疫情并没有让中国的经济倒推,中国的全面小康进程也并未由此推迟,而事态恰恰相反,中国的经济形势不退反进,中国社会运行有序,经济在疫情下略有增长,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消费,出口,进口,投资有得到了提升,并未受到疫情的掌控,阻止了经济发展的进程,反而是有所提升。
1、当下新冠疫情下对全面建成小康进程影响有限
(一)居家的消费水平与投资水平不衰反兴
虽然疫情居家隔离,工人停工,公司企业均停业,收入也变少了,但这并未阻止人们的购物,淘宝天猫等各大消费软件的物流量还是不减,并且不仅限制于衣食住行,还有各种的享受需求,根据经济的规律,人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生存需求才会继续满足享受需求,也应着小康的目标,让人的生活水平提高,达到脱贫。
即使少量公司的工资会有所减少,但大部分国民收入并未减少,这也无疑是源自于国家对于抗疫的人力物力的投入,国家下达的各种补贴政策的有效实现。在此基础上,人们的消费能力,消费需求并未较之前有颇大的变化,需求并未抑制,网上的市场交易还在进行。这正印证了全面建成小康的五项指标的其一,经济建设的发展协调性中的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
对于投资,人民对市场的投资也在疫情期间得到了发展。足不出户,投资似乎成了另一种挣钱的方式,中国的股票市场呈现出牛市的趋势,甚至不受制于美国股市的影响,疫情也是个全民投资的时期,随着投资的额度上升,市场经济以及一些上司公司的盈利也得到了回升,那相对的国民也会得到公司带来的红利。这也离不开政府这个马车的牵拉,政府拉动对医疗,基础设施等的投资,发行国债,政府的这种扩张政策以及投资也鼓励了更多的国民进行经济投资,使经济的作用作用于经济,得到一种经济发展上的良性循环。
(二)社会医疗保障的稳健
疫情期间,国家支持医疗机构保障患者的医疗费用,对个人的医药费上,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确保先治后付,政府还给予政府补贴。确保患者得到救助。
医疗保障,政府设立了许多定点的医疗救助医院,为医院提供救助资金,对新冠肺炎所产生的费用不纳入预算资金。密切关注相关药物价格及其供应波动,将其统计汇总维持稳定,保证百姓购药物的充足。不仅落实了此服务政策还包括了,各种保证群众享有各项医疗保障的待遇。“实现“即时通”。疫情期间定点医疗机构需开通医保结算“发热门诊”和“发热病区”的,建立绿色通道,并改造升级业务系统,做到即申请即开通,先开通后审核,实现“秒办”。同时,对备案医师调转“发热门诊”和“发热病区”的,不再进行审核,直接上传医保费用。截止目前,全省356家医院新增376个医保联网结算发热门诊和156个医保联网结算发热病区。”(引用长城网《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医疗保障工作》)这些都是政府的服务职能表现,服务于医疗,服务于社会人民。一所所新的医院快速崛起,更是体现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
由是观之,全面建成小康的五个指标之一便是加快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人人都享有的医疗保障制度,疫情并未影响医疗的保障,反而医疗落实的更为透彻全面。
2、全面建成小康后目前的经济发展短板
全面建成小康在疫情期间也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综合实力大幅增加,无论是人均收入还是城镇化率也是高于中等国家的52%的平均水平。中国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限制提高,成为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住房面积甚至高于一些发达国家。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这都归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带给国民的收入与经济的发展,政府与党的政策与方向正确,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但不得不承认正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基本矛盾并未解决。在经济也存在一些短板。首先我国南北区域发展不平衡还是存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强调的就是平衡,人们的收入能到达共产,平衡,但城乡收入,人群收入还是处于不平衡,差距较大,中西部地区有的依旧是极度贫困,贫困人口的比例还是较大。我们所要达到的平衡,缩小差距,不是平均主义,而是一种平衡。再者,社会上老弱病残的群体还是较为突出,即使社会保障制度再不断完善,但中国老龄化趋势以及一些乡村患病者还是未能得到较好的普及医疗服务,可能由于我国国情,人口众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打响环境保卫站,不断强调落实垃圾分类,为了不仅是改善人们现存的生活环境,也是让我国持续发展,经济能从可持续发展中得到稳步提升。现状虽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中还是存在缺漏和不足,长江流域的治理任务艰巨,城市黑水的现象仍旧存在,农村环境的脏乱。这些生态问题也会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3、从疫情经验到全面小康看中国未来经济转型
(1)疫情成就明确社会保障促经济稳健
政府在疫情期间,实施各项社会保障措施,在医疗下大力推进。加强信息流动,不仅是要求医护人员,也要求人民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中国的迅速从疫情中康复,经济的不减反增的态势,显现出了中国力量。
直到今日,政府仍旧未对医疗防空保障方面有所松懈,反而是更加注重对于疫情的防控工作。无论是时时检测各地新增病例,进行隔离,抑或是对药物,医疗的保障都充分展示中国力量,这是这些建设保障,使得生存环境以及人的健康有了保障,使得人充分置身于工作,生活,这便是对经济的一种无形促进,医疗的保障,不仅是带动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由此带动经济,这种基础性的保障,往往能产生一系列的附加值,便是对经济的发展。
我国对医疗等保障的重视,对养老扶弱的保障,促进农村医保等举措,对现在,乃至未来经济的发展颇有作用。未来受制于现在的政策以及经济发展态势,目前我国经历了疫情的巨大打击还是能够将经济振奋,再加上中国的保障力度不仅在现在还在未来仍将继续,也可见未来我国经济将向好,老有所养,幼也有所医,患者无论城乡或是农村,都可以普及强大的医疗技术,获得补贴的药物。
(2)疫情“健康码”技术看中国未来方向
健康码运用的是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去中心化,可以直接进行交互,运用大数据对人的健康状态进行监测。这项技术中国将此应用于健康码便捷于人的出入以及疫情的恢复,毫无疑问它带给中国便捷,对疫情对于人身体状况的监测颇有作用。
不能只讲健康码看作一项普通的通行码,它更是一项技术,一项为我国发展带来深刻进展的技术。它其实还是个配合国家政策的一个凭证,中国以其智慧,讲区块链的交易技术,应用于健康码这种通行凭证,足以见,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也应当向着区块链的技术,广泛实施这种透明化的交易。但这些的实施离不开国家技术的发展,趋向是由制造业强国转型成创造强国,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以科技推动生产力,推动经济的持续进步,是未来中国的一大方向。
(3)谏全面小康短板未来把握不平衡经济
即使我国已经实现了全体人民的中等收入的全面小康的任务,但还是有存在经济不平衡的态势。“第一阶段,从二O二O年到二O三五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的基础上,在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国家前列”而我国经济要想发展不得不直面于全面小康上尚还存在短板。
因此针对于短板,还将持续实行精准攻坚,把握好整体目标与个体目标,特殊对待不同地区的经济差异实行特殊的政策,以缓冲提升经济。对经济强弱应该互补,以经济发达地区援助经济落后地区,以经济上的救济达到相对的平衡。中国的定量定性分析,充分的把握了中国当下的经济态势,并未未来经济解决不平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经济,随着中国的良策与不断地平衡,必将大减贫困,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使得地区之间能够相对平衡。
2023年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论文5
今年注定将是不同寻常的一年。98年的洪水、02年的非典、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国已经经历了许多的灾害,面对这些灾害的时候中华民族从未因为畏惧而退缩。这些灾害虽然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伤痛,但也让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成长。苦痛固然难以承受,但总是有那样一批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他们带来了无数让人可歌可泣的故事,为黑暗中的我们带来希望。
2020年的春节本该洋溢着喜庆的气息,本该与家人们相聚团圆,本该在欢声笑语中将那大红灯笼高高挂起。饺子还没端上桌,不幸的消息却已经传了过来,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打破这一切。最先开始的地方是武汉,但很快,其他地方也开始出现了病例。随着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的不断攀升,整个中国都被笼罩在一种巨大的恐慌之中。截止到现在2020年6月13日全球累计确诊的人数已达到760万,累计死亡人数达到42万,累计治愈人数达到380万,而中国的累计确诊人数只有84671人,累计死亡人数4645人,累计治愈人数高达79903人。就这些数据来看,中国的防疫工作无疑是最成功的的。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在灾害来临的时候,总有这样一批人奔波在抗疫的第一线,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在人们最慌乱的时候站在了最前面,带领全国人民一同面对这一场疫战。士众一,则军心结,军心结则战无不胜。
钟南山院士是我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为我国战胜非典疫情做了许多杰出的贡献。但一场战争的胜利绝不只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努力就能够达到的,在非典疫情中,还有许多像钟南山院士一样的人,他们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他们始终把民族放在心中,正如范仲淹所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非典疫情结束后,他们便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他们“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正是这些人撑起了中国的脊梁。如今新冠病毒带着更凶的气焰滚滚而来,中国又一次处在了危难之中,我们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又一次站了出来,由此同时也有了许许多多的平凡人也在为之努力,正如陆游所言“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无数医疗人员在请愿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他们大多数都是80后、90后,曾经他们被打上非主流的标签,如今他们已成为抗疫战争中坚力量。他们富有朝气,充满活力,时代在不断前行,他们也在不断成长。毛主席曾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就算在如此危机的时刻依旧有许多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医务人员、警务人员、快递小哥,还有那些自愿组织的社区工作人员,正是这些人的坚守,才有了我们安全的保障。中华民族万众一心,必将战胜这次的疫情。
我们能够抗疫方面取得如此良好的成绩,与中国独特的政治优势是密不可分的。在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全国上下一盘棋,万众一心战新疫。武汉火神山医院用了10天建成,从2020年1月24日到2月2日,仅仅10天的时间,这座可以容纳1000张床位的专用医院就建成了。在这10天之中,7500名建设者夜以继日地建设,在疫情最严重的时节,在三班倒的作息之下,终于建成了火神山医院。这是一次不可思议的奇迹,当整个世界都在为这样的中国速度而感到惊叹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对那些为建设付出了无数心血的汗水的工人心存感激,没有他们的不知星夜的赶工也不会有这样的奇迹,这样的中国速度。
驰援武汉的人员从各个地方赶来,他们日夜兼程义无反顾的奔向了没有硝烟的战场。他们难道不了解新冠病毒的恐怖之处吗?他们难道不害怕吗?但他们深深的明白害怕是最无用的,与其躲在角落瑟瑟发抖,不如背负命运无畏前行。孟子说过“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大多数人并不用因为自己没有做什么就感到愧疚,安心呆在家里,不随便出门,保持好自己和家人的卫生,积极配合政府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这便是我们也能做出的贡献。病毒的研究交给科学家,防疫的工作听从政府的指挥,每个人都有自己应该干的事。
疫情始伊,在其他国家还没有受到波及的时候中国收到了许多来自世界其它国家的物资支援。俄罗斯、白俄罗斯、巴基斯坦、韩国甚至还有日本以及其它的许多国家都对中国进行了大量的医疗物资和人员的支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人道主义灾难面前,许多国家都对中国伸出援手,这些帮助都值得我们深刻铭记。在中国的疫情得到有效的控制之后,海外的形势却不容乐观,就在这种时刻,中国政府宣布为83个国家以及世卫组织、非盟等国际组织提供紧急援助,包括检测试剂、口罩等医疗物资。对善意的及时回报正是中华民族亘古的优良传统。此举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善意,也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的强大。但并不是所有的好意都能够得到理解,也有少部分国家非但不感激中国,还把矛头指向了中国。孔子说过“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也”,对待这些不怀好意的国家我们也应如此。中国帮助他们,是出于人道主义精神的,既然你不领情还诋毁我们,那我们也没必要自讨没趣。若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待到疫情散去,春暖花开,我们继续相约。空间阻挡不了情亲,时间冲淡不了友情,灾难更阻止不了爱情,相信来年的春天一定会更加的美好。
2023年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论文6
[摘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缺失、师资力量欠缺、项目宣传力度不够等,还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形成课程体系,打造宣传服务平台,探索具有校本特色、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活动。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训练计划;独立学院;人才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美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教育界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就提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跨世纪人才的目标,其显著特点是注重使学生获得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独创精神。英国政府也将大学生创新教育和创业教育视作优秀领域,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引导和规范,通过专利转让、创办科技园、开展合作研究项目等多种形式为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服务。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研究起步较晚,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但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越来越依赖于科技的创新和人才的培养,我国也逐渐开始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普及。2015年,在中明确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工作思路。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高校作为人才输出的重要源头,应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努力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是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一种有益的尝试,多个省份的高校也相应推出“省大创”“校大创”项目。笔者结合自身指导学生参加2015年天津市“大创”项目的经历,对项目实施中的收获与思考作一探讨。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对学生的影响
1.兴趣驱动,自主学习能力提升
“大创”项目是在导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完成各项创新创业工作,因而学生有很高的自主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创”项目很多都以学生关注的热点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自身优势进行选题。但对于专业知识和创业经验都有限的大学生来讲,项目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除了教师的必要指导之外,学生都需要独立探索和钻研,利用图书馆、网络等媒介搜集信息,然后整合有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出现的问题。随着项目的推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会不断提升。
2.团队合作意识增强
目前在校大学生都是“90后”,与“80后”相比他们有着更加鲜明的个性,加之独立学院的学生家境普遍较好,因而自我意识更加强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成员分工合作,相互交流,相互配合。有的同学负责网络线上宣传、推送育儿知识,有的同学负责线下活动,如亲子活动、幼儿武术教学等,还有的同学负责文案、经费使用等工作。工作中大家一起分担遇到的困难,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从中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社交能力得到锻炼
而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变成了“宅男宅女”,平时“宅”在宿舍里,放假“宅”在家里,通过网络不用出门也可以解决吃饭、购物、休闲娱乐等问题,这无形中就缺少了与他人交流的机会,甚至有的学生出现了交际障碍。我们面对的是一个需要合作共赢的社会,与人沟通已不再是一种职业技能,而是一种生存方式。在开展项目寻找市场客户时,学生体会得尤为深切。他们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在洽谈中,要一边聆听一边分析对方的需求,还要用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尽量展现自身团队的优势,争取达到共赢。经过几次成与败,学生们在与人交谈时,少了几分稚气,多了几分成熟;少了几分冲动,多了几分沉稳。
4.创新素养不断提升
从项目的选题、项目申请的撰写到项目的实施,学生们经历了多次头脑风暴,每一环节都不是简简单单百度一下就可以解决的,需要大量理论与实践的论证。只有勤动脑、敢创新,才能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突破。经过项目的锤炼,学生们已经渐渐掌握了一些方法,创新素养也不断提升。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存在的瓶颈问题
1.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缺失
首先,在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不等同于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或创业计划大赛,也不是鼓励学生休学创业,而是为了培养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精神和能力,为大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一种核心素质。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在创新创业教育上更多的价值取向还是偏向于解决大学生的就业困难,这就导致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价值缺失。其次,一些“大创”项目并非是以学生为主体,而是指导教师的研究课题,教师借此项目丰富自己的业绩,这也违背了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第三,部分学生对“大创”项目认识有偏差,盲目申请,但后期或因无法兼顾专业和科研,或因缺乏毅力难以坚持到底。
2.师资力量欠缺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会受专业知识、创业经验和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的限制而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放弃,最后导致项目失败。所以,指导教师在项目实施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就实际情况来说,指导教师的指导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指导教师的科研任务过于繁重,难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全程指导;指导教师大多是年轻教师或辅导员,自身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因而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往往给不了建设性意见,失去指导的作用。
3.项目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许多学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学生并不了解。多数情况下都是由指导教师找一些成绩优异或能力强的学生组成一个小团队,团队成员共同完成项目,因而只有少部分学生受益,大部分学生只能当看客,因此难以形成大的教育氛围。
三、对独立学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议
1.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依赖于专业教育,应将其与人才培养体系有效对接,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在教学内容方面,创新创业课程应形成体系,诸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就业形势与政策”之类的系列讲座应安排固定的时间、有系统的规划,并且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与此同时,还应探索以年级为维度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教育形式方面,首先要打造校园创新创业教育宣传服务平台,积极宣传相关政策信息,向学生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等,达到普及创新创业理念的目的。其次要开展具有校本特色、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活动。现阶段类似大学生创业的大赛虽然很多,但缺乏针对性,且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在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进程中,应从学校类型、教育发展阶段以及所处区域差异出发,形成有特色、多样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师资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所在,直接影响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高校要鼓励教师进行创业实践,通过实践活动获得最直接的经验,为日后指导学生提供鲜活的实例和经验。还要为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教师提供相互借鉴和学习交流的平台,不断丰富其理念,拓宽其思路,提高其专业能力。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素养。创新创业教育就像一个新生命,她的孕育必然会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大创”也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如何进一步推进还需要更多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王革,曹胜利,刘乔斐.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高峰论坛综述[J].中国高教研究,2009(6).
[2]李洁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路径探索[D].长春工业大学,2011(5).
[3]许德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山东大学,2013(7).
[4]金京姬.关于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的几点建议[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4(33).
[5]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27).
2023年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论文7
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形势与政策课因其自身的本质特征,强调时效性和系统性,因此必须加强课堂教学效果,通过网络交流,使形势与政策课成为一门全方位为学生提供思想指导的课程。
关键词:高职高专;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探索
一、形势与政策课的本质特征
形势与政策课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同其他思想政治教育有相同之处;另一方面,又有其特殊的内在本质特征,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形势与政策课以其现实社会形势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基本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其本质特征主要体现自身内容体系、研究对象和教育方式上的特点和规律,表现为内容体系上的稳定性与动态性、研究对象上的知识性与思想性、教育方式上的规范性与灵活性。
稳定性与动态性并存是形势与政策课在内容体系上的本质特征,集中表现在教育的内容既处于相对静态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既要考虑系统性,又要突出实效性。首先,形势与政策本身既是不断发展同时又是相对稳定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线性与非线性、静态与动态的统一。一方面,政策是相对稳定的,政策的出台或者变更总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不能朝令夕改。另一方面形势与政策又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国家每年的3月份和9月份都要下达形势与政策的要点,在教学上也比较容易安排内容。但内容有时也往往滞后,这就需要跟上形势,突出该课程的时效性。其次,形势与政策课要体现科学的、完整的和稳定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体系,这些相对稳定的基本因素,可以让我们把握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预测国内国际形势的发展趋势。
知识性与思想性统一是形势与政策课在研究对象上的本质特征。形势与政策课的研究对象既有现实问题又有历史问题;既有宏观形势又有微观动态;既有社会改革又有经济发展;既有国际局势变化又有国内形势动态;既有科学技术又有生产建设等,涵盖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历史、文化、教育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动态的国际国内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和国际关系学等的综合,具有很强的知识综合性。与此同时,形势与政策课又体现着强烈的思想性,要引导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全面准确地理解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执行政策的自觉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所以,形势与政策课既要不断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又要寓思想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是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
规范性与灵活性互补是形势与政策课在教育方式上的本质特征。形势与政策课在内容体系上的稳定性和动态性,必然派生出其他在教育方式上的规范性与灵活性。规范性是指与其他课程一样有大纲、有教材、有课时、有学分、有计划、有考核等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灵活性是指“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要努力做到系统讲授与形势报告、专题讲座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讨论、交流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规范性与灵活性互补体现了其既是教学活动、又是教育活动的双重属性。对这一本质特性进行把握,有利于积极探索形势与政策的教学新方式和新途径,提高形势与政策课教学的生命力。
二、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思考
形势与政策课正是因为具有以上的特征,因此与概论课思想品德课相比,它更突出时效性和灵活性。按照“05方案”形势与政策课在高职高专各个学期里要开足16个学时,但学分却只有1个学分。在实际的操作中,各个学校往往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来开设形势与政策课,通过讲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方式来凑足学时,以避免挤占专业课的课时。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教学往往不足,甚至被压缩掉了。而课堂教学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它便于形成系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使形势与政策课更好地发挥作用,要做到三结合,与专任教师结合;即与概论课思品课结合;与学生参与结合。
与专任教师结合,是形势与政策课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的构成比较复杂,除专任教师外,学院领导、各系部的书记、学生处的正副处长、辅导员以及邀请的校外专家和省市领导等。庞杂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了各种不同的信息,有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知识水平。但也正是因为资讯过多,往往不利于形成系统理论和知识框架。有时学生参加讲座,变成了老乡会和联谊会等,由于缺乏跟踪和反馈,形势与政策课的效果打了折扣。因此,专任教师的教学变得尤为重要。专任的思政课教师,首先要爱这门课,钻研这门课,上课全情投入、有激情会深深打动学生。在面对一些有分歧的观点,面对对待当代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敏感问题,面对对待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观等人生观世界观问题,允许有争议,有讨论。但教师一定要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大张旗鼓的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学生会从老师的身上得到正确的答案。其次,教师要紧跟形势与时俱进,不断充实自己。教师只有深刻领会每年形势的要点,吃透政策的精神,站在最新理论的前沿,才能驾轻就熟,给学生以引导。形势与政策的教材是大学生版《时事报告》,发到学生手里往往是事件发生后的一个月或两个月,学生的兴趣热点已经有所转移,这就要求教师平时多积累多关注事实,在尽可能短的时间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分析、判断形势,给学生解答。时事报告可作为事件的理论上升和思想反馈。在多方合力的基础上,学生视野开拓了;在专任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对形势与政策形成清晰的脉络和知识结构;培养大学生今后独立自主地分析形势与政策发展的趋势和大局,掌握和运用使思维达到正确认识的武器和科学工具的知智。
与思品课概论课相结合,是形势与政策课得以发展壮大的保障。由于形势与政策课自身的课程特点,独立生存的难度较大,往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学校通常会变相压缩学时,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必须找到依托。与概论课和思品课有机结合,是形势与政策课发展的可靠途径。由于思政课有共同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这是形势与政策课与思品课概论课结合的前提。可以从内容、考核等方面进行结合,但要妥善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避免挤占概论课和思品课的学时。在内容方面:高职高专的学时安排中,大一的思品课3学分,开设一个半学期,与形势与政策课比较容易结合。有的高职高专学校是把形势与政策课的理论授课安排在每个学期的中间,也有的是上完思品课后接着上形势与政策课等等。不管怎样安排,形势与政策都会丧失了敏锐性和时效性,无法及时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分析实事,往往不能第一时间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因此要把形势与政策课与思品课结合一起来上。在充分理解形势与政策要点的基础上,思品课的前20分钟上形势与政策课(要与学生参与结合),后面上思品课。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新颖生动,会为后面的思品课提供鲜活的素材,两者相得益彰。大二的概论课也可参考实行。在考核方面,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的授课方式多样,党委宣传部、学生处等都参与其中,往往是婆婆多了没人管。形势与政策课的专任教师应当仁不让,勇于担负起课程考核。考核的方式力求丰富多样,讲求实效。大一学期学时稳定,可侧重理论考核,学生课前制作的实事PPT、课后的实事评论等可作为考核的依据。大二、大三由于实习、实训、顶岗实习等占用大量教学时间,可侧重实践考核,做社会调查报告等。开学出,根据形势要点,结合本地本校实际,安排考查内容,老师定期追踪指导,形成报告。与思品课概论课结合,使形势与政策课的开设成为常态,而讲座和报告会等又使形势与政策课变得丰富多彩,由于有固定的渠道交流,学生可以把获得的信息进行升华,反思,再去指导实践。
与学生参与相结合,是形势与政策课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灵魂。兴趣永远是最好的老师,形势与政策课由于紧跟形势,鲜活的材料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国内国际突发事件、热点新闻,一直是学生茶余饭后的焦点。把它们引入课堂,上升到理论高度,开拓学生的心胸和国际视野。由于每年的形势与政策下发的要点,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把握要点精神的前提下,勇于创新。在与学生参与方面,可与兴趣与任务驱动相结合,如在思品课上,把这一两周发生的热点问题交给分好的学生小组,由学生小组负责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总结观点,做成PPT,在下节课课前进行演讲,教师进行点评归纳。小组的集体表现作为小组成员的平时成绩。例如在年初的南方雪灾后,学生展示了震撼的图片,得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5.12汶川大地震,学生紧密跟踪事态的发展,心与灾区灾民同在,一起度过无数个不眠之夜;奥运成功举办,学生感受到崛起的大国自信;神七上天,学生在感受祖国的伟大和自豪,等等。由于学生有目的地去参与,逐渐养成了读报分析问题的习惯,他们会自觉地把发生的大事与世界观人生观结合起来,同时又为思品课、概论课提供了鲜活而又有说服力的材料,达到了双赢共生。学生的参与使形势与政策课由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思考,也促使学生用在思品课和概论课学到的理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像奥运、神七等事件,学生很容易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联系起来,使抽象的理论看得见,摸得着。通过参与互动,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把理论外化为行为。
三、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网络学习的管理
互联网是一个强大的信息传播平台,每个网民既可以是信息的获得者,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十七大报告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校园网络以其跨越时空性、虚拟性、开放性、学术性等诸多特点,强化平等、民主的教育管理方式,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的现实要求。校园网为学生课外学习形势与政策课开拓了空间,像高职高专学生上网主要集中在学习知识、打游戏、QQ网聊及校园的BBS和各类论坛等。怎样使学生在网络上学习形势与政策难度是比较大的。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和自由度高,加之学生的叛逆性和课外无法监控,形势与政策的教育只能通过隐性诉求,潜移默化,做到润物细无声。在实施过程中主要从培养学生上网习惯,建立师生互动平台,和学生作品上网展示等赏识教育来完成。
培养学生上网的习惯,是加强形势与政策网络教育的前提。正是因为网络具有虚拟性、开放性、跨时空性等特点,学生在网络上如自由驰骋的骏马,要使其按一定的轨道前行,所以要加强培养学生的上网习惯。使其上网的第一时间关注的就是形势与政策的有关问题,甚至使其自觉地把新闻网页设为首页。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所用的题材要新,有新引力,紧紧抓住学生的眼球,同时还要善于抖包袱。有些新闻可以点到为止,引起学生的好奇,促使他们去了解真相。比如广东的学生大多数没有见过雪,对雪充满了好奇。雪灾期间,引导学生去认识这场灾难。许多学生在互联网上下载雪灾的图片和救灾的场景,有些有条件的同学还到湖南等地拍了许多照片放到校园网上,让其他同学真实感受这场灾难,并在学校募捐赈灾。国内国外的大事经常发生,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要善于引导,引起他们的思考,两耳不闻窗外事是跟不上时代的。经过二三月的培养,学生上网自觉不自觉就会关注某些话题。良好的习惯也需要强化,因此需要思政课老师协同作战,有意识的在教学中灌输这一理念。
建立师生互动平台,是形势与政策课课外教学的延伸。通过校园BBS、教师个人网页或电子邮箱,QQ群,帖吧,博客等署名或匿名,双方平等对话讨论,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网络交流的问题,往往是学生真实意愿的表达,细心、耐心的讲解,有助于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树立教师亲和的形象。把党的方针政策有策略地灌输进去,摆事实讲道理,少说空话大话。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避免抵触情绪的发生。在网际交流间,是会有一些学生把对学校的不满,对社会的愤恨发泄出来,甚至还会有对教师的个人攻击。因此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迎接挑战,要有准备有策略。负面的信息不必急于删除,可以找几个学生从正面角度进行跟帖,引起辩论,这样可使信息处于可控的范围,又不至于使这部分学生流失,到其他网络上去散播,把网络作为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客观上有利于缓解学校的压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社会的认识。
把学生的作品上网展示,是确立形势与政策网络教学时效性的保障。利用校园网思政部网页中实践教学的栏目,分门别类,把课堂教学中学生制作的实事PPT、视频、调查报告、论文等挂网,作品的显要位置写明姓名、系别、学号、联系方式等,鼓励学生观看交流。在制作作业时会互相比较,取长补短。由于有联系方式,各系各级学生也可相互交流,鼓励竞争,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如对挂网的作品不满意,可及时修改,对思政部老师开放网页后台管理权限,方便教师及时更新。通过“网来网去”的交流和“网上网下”的活动,创建共建、共享、共管、共创的网上资源。
形势与政策课正是因为其自身的独特性,决定了在教学中常规教学与讲座相结合;课堂实践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网络教育与自身思考相结合。形势与政策课的特征在于“活”,它的内容是鲜活的,也必将注定它的形式是灵活的。因此不断地调整教学模式以适应形势的发展,使学生感受到这是一门对自身成长重要的课程,在这门课里不仅学习到形势发展的变化和对形势发展预判的能力,而且学习到对自我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思考。这样才会最大地发挥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
[2]李卫红.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不断开创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新局面,思想理论教育导刊[J].2008,1.
[3]王崎峰,大学生形势与政策教育:价值目标、本质特征、现实诉求,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第24卷第2期,2008,4.
2023年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论文8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我们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大学生践行社会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将浅谈我对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引言
大学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生力军和接班人,承担着推动我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但随着社会的转型,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目标追求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意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反差:既崇尚真善美的精神境界,又在利益问题上趋于急功近利;他们往往只注重专业学习,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的基本常识,也就不能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而远大的理想。面对这些挑战,大学生必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正文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大环境需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其价值观的塑造。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当代自己。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大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才能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和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当代大学生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学习中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趋势,科学定位人生。
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我们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才能切实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灵魂、社会主义意识大厦基石的作用。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从身边做起,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我们现在经济还不发达,科学技术还比较落后,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要把握好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的关系,树立正确的个人理想,为社会大理想做贡献,用个人理想来促进社会大理想。同时,我们既要严格要求好自身,也要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一起坚定这一伟大的理想。
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大学生时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获得独立、赢得尊严的精神支柱;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中国走向富强、文明、和谐的力量源泉。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是要知道如何去爱国,爱国不是要我们在发生中日矛盾时举着旗帜到处游行,到处砸人家的丰田汽车;爱国也不是一大帮大学生在新浪网上叫嚣着要爱国,却发现自己的英语四级还没有过;爱国更不是学校早上升国旗奏国歌的时候,操场上一片叽叽喳喳的声音。我们可以从尊重国旗,尊重国歌做起,来体现我们的爱国之情;我们可以像周恩来那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来表达我们的爱我之情。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需要我们这些时代的接班人来发扬光大。同时,大学生还应该积极主动的去了解社会动态,国际新闻,了解社会的发展方向,积极思考创新,对社会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大学生要接受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道德实践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衣食住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陶冶良情操。并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勇于指证他人的错误、不规范行为,为创建良好的社会风气而贡献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总结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要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融入到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为了中国梦的实现而努力奋斗。
2023年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论文9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不久也将步入社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一份子,祖国“十三五”的实现离不开我们,所以,我们更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们要有正义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要积极向上,学好专业知识,关心国家大事,为党的事业做贡献,提升自我能力。
所以在经过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我对国内外的形势与政策有了浅显的认识。虽然只是短暂的几节课,但却使我受益匪浅。我平时很少看新闻,很少关注国家政策、社会形势,因此对社会形势政策基本不了解。而《形势政策》这门课,正是对我们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帮我们了解和分析形势与政策。
我们上课的形式是老师讲解配合ppt演示。虽然每周只有一堂课,但老师讲的津津有味,同学们得兴趣也很大。给我们授课的老师滔滔不绝,睿智敏捷的思维,丰富多彩的素材,以及别有风趣的讲演,无不为我们展示了一位领导所具备的良好素质和出众能力,在课堂上,我们不仅享受着知识的积淀所带来得无限快乐,更被其无穷的讲演魅力所深深陶醉。我们钦佩他,是因为我们年轻,我们用自己年轻、活跃、开放、包含的个性来聆听哲人的教诲,固然会受益匪浅、泽被至深。
随着世界的不断变化,社会的不断发展,世界上每天都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形势与政策也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变化着。而这些形势与政策的变化也对我们的生活有着一定的影响。
作为一名大学生,对社会的了解是必须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变化也决定着我们的未来发展。大发展决定小发展,形势与政策的变化应该是必须去关注的。我们未来的发展离不开这个社会的大环境,周围的各种变化都会影响着我们的发展之路,特别是形势与政策的变化,这是一个社会的制度和约束的体现,这是对我们所选择的道路与发展方向的一个约束和限制,所以我们应学会认识和把握形势与政策。
形势是制定政策的依据,政策影响形势的发展。我们必须深入了解政策的原意,懂得灵活运用政策帮助我们发展,懂得变通,更应该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创新。同时,我们应顺应形势和政策的发展和变化去发展自我,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结合自己的优势,定位自己的方向及发展地位,依据个人目标,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努力奋斗,不断提高个人能力,利用形势与政策,为我所用,形成对形势与政策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培养超前的把握形势与政策的胆识。
作为一名在校学习的学生,我觉得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课程的认知出现一些比较鲜明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重要性的认知存在矛盾。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不愿意”,个别学生认为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就是专业课的学习,掌握专业技能,这些是硬本领,而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则是软任务,不一定要学;二是“不重视”,部分学生认为专业课学习任务重,时间紧,根本没有功夫再来学习形式与政策教育课;三是“不必要”,不少学生认为要了解形势与政策,看报纸、上网、听收音机就行,不必非要来上形势与政策教育课。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课程价值的认知出现了反差或者矛盾,这种消极的认知将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进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个特点:课程要求学生学习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和学生自我评价消极的矛盾。
《形势与政策》课教育大学生认清国内外形势,要求学生能在课堂上积极配合老师、主动思考,而事实上当老师提出问题时,绝大部分学生没有反应,上课没有积极性。在周围的同学中,我觉得大多数同学对课程感到满意,但是只有部分同学能够认真听课,经过课堂教学,只有小部分同学对形势与政策有了兴趣和收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课堂教学目前还存在各种问题,部分同学感到未能从课程学习中直接受益,课程讲授也未能真正满足大多数同学希望能从课程中增强政治敏感性、了解形势与政策以及党和国家路线方针的意愿。
以上是我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课堂内容的体会,和我对这门课的认识,以及根据周围同学对这门课的认识提出的几点建议。总之,我觉得学习这门课是必要的,要使这门课真正发挥其作用,不仅要从学生自身方面加以认真对待,而且对于老师的教学方式、课程内容方面也应得到完善。
2023年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论文10
摘要:文章首先针对中国梦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梦反应了我国综合国力水平的巨大提升,同时也揭示了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幸福水平。然后,针对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进行了辩证分析,认为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依赖于当代大学生。最后,就中国梦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责任进行了研究,指出当代大学生必须承担明志、自强、自立三个方面的责任,从而为中国梦目标的实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
关键词 :中国梦;大学生;内涵;关系;责任
在我党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综合性事业,需要有志青年一代接一代的为之奋斗。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目标实现的角度上说,全党都需要对青年加以高度关注,给予青年高度的关心与关爱,耐心倾听青年的心声,鼓励青年的发展,支持创业。通过对青年的激励与发展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提供动力支持。从这一角度上来说,我党对广大青年学生的高度关注,对青年工作所给予的充分重视,正是推动我国未来事业,激励有志青年持续奋斗的最佳动力。而对于当代的大学生而言,作为有志青年的主力军,必须将自身的活力、激情、热情百倍的投入到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伟大事业当中,才能够为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动力,同时让自身的青春焕发光彩。本文即从这一角度入手,结合中国梦的内涵,分析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一、中国梦的内涵分析
对中国梦这一概念的最直接理解在于:通过各种方法实现中华民族在近代史以来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我国近代社会发展过程当中,凝聚了世世代代人深切期望的发展目标,与中华民族的整体发展方向是高度一致。其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中国梦反应了我国综合国力水平的巨大提升
大量的研究报道中均显示,中国梦目标的实现无法脱离经济发展以及综合国力提升指标而独立实现。中国梦的实现与中华民族的实力特征是高度匹配的。我国当前的发展现状显示,经济发展总量提升显著,当前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背景之下,对小康社会的实现做出了进一步的规划,要求实现社会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进一步扩大人民民主,逐步促进我国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2.中国梦揭示了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幸福水平
作为新时期的幸福指数,它是物质因素与非物质因素的综合体,主要是要全面提升当今社会和谐的水平与质量,要坚持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的发展要求。
二、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关系
忆往昔峥嵘岁月,一代代优秀青年在党的召唤下,勇敢地担负起历史重任,不同时代的青年面临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我们的大学时代伴随着国家发展的盛世,承担的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即主席所强调的美丽“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具体分析来看,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
1.中国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建设过程当中最宏伟性的目标之一,海内外中华儿女都需要将中国梦的实现视作共同的夙愿
在这一背景之下,中国梦实质上为当代大学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报告当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一项面向未来的综合性事业,需要有志青年一代接一代的为之奋斗。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目标实现的角度上说,全党都需要对青年加以高度关注,给予青年高度的关心与关爱,耐心倾听青年的心声,鼓励青年的发展,支持创业。只有做到这些方面的工作,才能够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推动力,并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
2.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以当代大学生作为支持
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发展需要以青少年队伍作为主力军。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队伍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之一,不但需要积极参与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当中,更需要在这一事业中发挥中坚力量,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支持。当然,在这一过程当中,大学生必须将自身的发展规划与国家富强的基本方针高度结合起来,在努力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兼顾个人发展目标与价值的实现,绽放青春的光彩。
三、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分析
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生活时代较以往发生了非常大的改变,大学生所需要承担的责任与使命也有相应的变化。当代的大学生已经很少在以往比较艰苦的环境,甚至是战场上经历磨练,但同样需要具备报效国家的责任感。除此以外,当代大学生更需要做到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乃至对整个国家负责,以上也正是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建设发展中坚力量,追求目标的重要标志。作为当代大学生,应当深刻感受到历史使命的光荣性,自觉的肩负以下几个方面的责任:
1.明志
即当代大学生必须有远大的指向,为自身的发展与进步提供动力。当代大学生年龄较低,有着青春飞扬的个性特征,这种个性在推动他们自身发展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同时,这种个性特征也与我党在执政兴国方面所遵循的根本原则“发展是第一要义”相吻合的。当代大学生必须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工作当中,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与优势,利用青春活力的个性色彩,不断为祖国的前行提供“燃料”。简单来说,当代大学生必须做到敢为人先,积极创造,勤奋求实,在前进发展的道路中不断的开拓与创新,为改革创新提供支持与保障。
2.自强
即当代大学生需要树立不畏艰难,坚忍不拔,奋勇拼搏的精神。当代大学生作为青年队伍的最中坚力量,这支队伍最大的优势在于:充满了活力与朝气,有积极拼搏的干劲,同时,他们也有着激情,始终鼓足创新前行的动力,更关键是的当代大学生有不可多得的锐气,在面对挑战与挫折时能够迎难而上,不拘一格。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之下,为了积极实现中国梦的发展目标,要求广大青年大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在学习上独立奋斗,在工作上独立创业就业。必须明确的一点是:在中国梦建设实现的进程中,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是一个非常长远的过程,仅仅一代人或几代人是完全不够的,甚至需要几十代人坚持不懈的奋斗,投入建设事业当中。因此,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了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精神,才能够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自立
即当代大学生需要勇于承担人才强国的历史责任。在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发展的过程当中,为了在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以及面向未来)的过程当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就需要始终坚持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同时遵循人才强国的基本方针政策。以上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不但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战略,同时也是社会发展所赋予当代大学生的重大责任之一。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意志,同时也与广大青年人的愿望是高度一致的。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之下,当代大学生学习并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机会较多,他们应当义不容辞的肩负起新技术革命挑战所赋予的责任,竭尽全力成为优秀的创新性人才,并在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青年一代已经发展成为了一支充满活力同时极具朝气的生力军,在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作为有志青年的主体,中国梦所赋予他们的任务是学习、工作、以及奉献。他们身处黄金时代,必须学会竞争,敢于创新,投入全身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积极有利的贡献。可以预见的是,中华民族将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在其中占据越来越关键性的地位。当代大学生需要做的是积极探索,肩负起身上的责任与重担,追求并实现中国梦的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戴木才.实现“中国梦”的重要支柱——关于“中国梦”成为精神旗帜的若干思考[J].道德与文明,20xx(5):5-8.
[2]双传学.论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国际视野——学习关于中国梦的有关论述[J].南京社会科学,20xx(7):1-5,12.
[3]张定鑫“. 中国梦”研究:现状与展望——兼论中国梦战略的内涵[J].探索,20xx(4):182-187.
[4]郭树勇.中国梦、世界梦与新国际主义——关于中国梦的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J].国际观察,20xx(3):1-16.
[5]王继军.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xx,11(2):79-81,89.
[6]王永明.通过自我教育提升大学生履行社会责任的意志力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xx(6):89-91,100.
2023年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论文11
【摘要】目前,在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还存在教师授课话语霸权惯性、学生课程重要性认识缺位、学校课堂互动氛围寡淡等问题;同时,也蕴藏着师生互动的诸多优势。本文基于教学实践,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
【关键词】形势政策课;课堂互动;路径
高校形势与政策课还存在教师课堂话语霸权惯性[1],教师课堂独白,学生课堂失语问题;还存在学生对形势政策课的认识缺位,课堂互动氛围不浓,课堂互动被制约等问题。与此同时,形势与政策课的铸魂工程[2]优势,宏观问题优势与最新动态信息优势,也为课堂互动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1.1教师话语霸权惯性,冷却了学生课堂互动热情。由于传统讲授法灌输的惯性,教师习惯了课堂独白。教师课堂独白冷却了学生的课堂话语表达热情,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阻滞了师生的课堂互动。对此问题,高校在教学改革中已经醒觉。但是,要克服传统的灌输教育形成了的教师话语霸权的弊病,改革还不能一步到位。究其原因:
1.1.1受传统讲授法的惯性力推动,教师话语霸权自控力不足。传统讲授法的优势,体现在信息不发达的社会。在信息阻塞的农耕社会,知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多数人期望改变知识贫乏状况,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知识贫乏的多数人对知识拥有的少数人顶礼膜拜,使知识拥有者雄踞知识垄断的优势地位,以居高临下的心态对受众灌输。垄断知识者的赠予和居高临下心态,滋润了教师的话语霸权。尽管当今社会话语霸权受到媒体众多,话语分权,信息三维空间覆盖,信息高频率冲击的挑战,失却了绝对的优势;但教师受传统话语霸权的惯性力牵制,自制力还不足以与惯性力抗衡,还残留课堂话语霸权。
1.1.2教师对大学生水平低估,助长了自己的话语霸权。由于媒体的多样化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知识信息充盈,为学生自学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和摄取知识的捷径,学生掌握的某方面的知识未必不如教师。一些教师没有清醒认识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妄自尊大,助长了自己的课堂话语霸权。教师课堂话语霸权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思维和个性表达,张扬了人的工具属性,扼杀了人的精神属性,把学生误导到只当知识存贮器的歧途,冻结了学生的课堂自主创新思维和精神构建力,阻滞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1.1.3教师创新力不足,沿袭守旧教学,不经意维持了课堂话语霸权。教师在缺乏创新思维的场景下,无法在一堂课中将教材系统准确、生动地转化为教学系统,无法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信息,无法将社会实践与教材理论紧密联系,只好沿袭传统的教法,做课本的复印机;而课堂话语霸权,正是维持课本复印机的软件。
1.2大学生认识缺位,自我冷却课堂热情。大学生普遍对形势与政策课的功能认识不足,以即时生效的工具理性来理解形势与政策课课程功能。形势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内在规律的客观反映,是对社会状况、人的生存状况和发展态势的研究;政策是对社会现状和发展趋势的科学判断前提下的战略安排。故此,形势政策课是教会学生站在社会的高端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做战略决策,是一门气势恢宏的、培养统揽全局能力的重要课程。对于这一点,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往往忽视了课程的重要性。学生得不到对该课程的正确认识,认为该课程没有即时生效的功能,不能马上教会我做什么,做好什么,产生对该课程是额外负担的想法,影响了课程学习和课堂思考与互动。
1.3高校课堂互动氛围不足,压抑了形势与政策课课堂互动。高校课堂互动氛围不足的原因:
1.3.1部分校领导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课堂教学互动对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校风、教风、学风的营造有实实在在的好处;思想守旧,固守传统的教学方法,停滞在教师课堂独白的现状。
1.3.2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课堂互动教学所产生的积极效应,不理解课堂互动给给学生带来的学习激情、头脑风暴、快乐学习;给教师带来的成就感、幸福感和教师职业荣誉感。
1.3.3学生还缺乏强烈的参与意识,存在等待教师灌输的思想。学生课前无准备,课中无思索,课后无反思,没有将被动的“上学”提升到主动的“求学”。
1.3.4课堂互动教学方法的超前与教学效果考核制度滞后的不相匹配,课堂互动教学效果未能在传统考试模式中客观体现,造成课堂互动教学成绩在传统考试中判断失真。
1.3.5还没有寻找到课堂互动的有效方式,并形成示范意义的优质课程。凡此种种,使课堂互动难以形成共识,使形势与政策课课堂互动独木难支。
2.形势与政策课课堂互动的优势
2.1形势与政策课具有铸魂工程的主阵地优势。首先,形势与政策课具有德育课程地位优势。该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明确了高等学校培养人的目标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建设者和接班人要以德为先,以德为魂。
其次,形势与政策课具有铸魂工程的内容优势。形势与政策课研究的是国际国内形势、国内政策等宏观问题,内容涉及社会生产力发展观、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观、社会制度更替观、人民群众利益观、实事求是观、政策生命观、与时俱进观等[3]。形势与政策课丰富的内容为造就具有科学马克思主义灵魂的建设者打下良好的基础。
再次,从中央到各高等学校都重视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教育部规定了形势与政策课为必修课程,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意识;各高等学校都把形势与政策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由校级领导直接抓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学工作。
2.2形势与政策课的宏观问题研究的资源优势。形势与政策课研究的是大空间、大地域和大事件,涉及到全球、国家、地区的历史、当下和未来。其涉及的资源有三维空间优势,时间轴优势,人类智慧成果优势,人类失败经验优势。教师在与学生讲授世界格局的时候,就涉及到全球的主要国家,涉及到国家的能源战略,进而涉及到地下资源开发战略、海洋战略和太空战略。这些问题涉及到以地球为圆心的三维大空间的信息。教师在讲授党的代表大会精神,解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精神的时候,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党的发展史乃至国家民族的发展史,在中华民族有记载的五千年发展时间轴上,有无数的信息资源可供教师挖掘。形势与政策课研究的是大课题,是民族乃至人类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在无边界的三维空间和无始无终的时间轴上,有无尽的信息资源供教师挖掘。故此,形势与政策课宏观问题的研究,为课堂互动打下信息资源优势。
2.3形势与政策课具有信息快捷优势,为课堂互动打下鲜活信息共鸣优势。
形势与政策课研究的是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大事,并且从已经发生的大事研究中,得出基本的判断,指出全局管理和社会运行中的问题和教训,提出防止问题和教训发生或者消解问题的对策,为社会管理层在建章立制过程中做参考。对最新问题的剖析和研究,为青年学生提供了鲜活的信息,契合了青年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容易在学生知识体系中产生共振,容易入脑入心,因新的共鸣产生认同感和表达欲,为形势与政策课互动打下与教师共鸣的优势。
3.形势与政策课课堂互动的路径
要在形势与政策课课堂教学中实现良好的互动,课任教师就要努力做到宏大叙事与日常小事分析结合,寻找课堂教学蝴蝶效应的切入点,以感性生命叙事来诠释理性逻辑,以通俗解析为着力点嵌入重点深奥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以激情释放激发学生的学习潜意识,以影像资料迎合读图时代的青年人特点,以实现课堂互动。
3.1授课过程要注意将宏大叙事与日常小事分析相结合。我们知道,形势与政策课讨论的是当下已经发生的大事。大到地区、国家乃至世界。世界级的大事,可谓宏大,但宏大叙事,容易拉开了与小事的距离。人们最关心的,还是日常的小事,身边的小事,更加看重的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小事。如何把世界级的大事化解成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小事,要凭借教师的解读能力、延伸和链接能力。在我校最近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题材的形势与政策课中,引导学生把国家的科学发展与个人的成长成才结合起来思考,把国家发展的宏大叙事与学生当前的求学修身结合起来,把为祖国富强做贡献与脚踏实地充实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结合起来,使课堂教学取得较好的互动效果。
要做到宏大的叙事与日常小事分析相结合,还要讲明大事与小事的逻辑关系,任何大事都是由无数个小事组成,只有每个人都做好自己应该做的小事,才能完成国家部署的大事。还要告诉青年学生,任何小事的作为,都要有正确的指导思想,到都要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修身养性。
3.2寻找课堂教学蝴蝶效应的切入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期望的蝴蝶效应,是通过一条信息的传达或者一个议题的切入,将在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参与课程知识吸收、思考消化、语言表达而形成课堂互动。
教师在讲授形势与政策课的过程中,要善于寻找能够引起蝴蝶效应的切入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引起共鸣,促进课堂教学互动。首先,教师要有寻找发现“蝴蝶”的能力。教师必须学会在丰富的课程信息中,找准一条能够引起学生关注,进入课堂互动的信息。其次要善于将“蝴蝶”引入。教师即使找到那条可以引起蝴蝶效应的信息,如果引入的方式方法不妥,也不能引起互动效应。通常的引入方式有:悬念、设问、设错纠错等方法。再次是要求教师对可以产生蝴蝶效应的事件有较强的叙事力,做到事件描述逻辑性强,语言有张力,语言有魅力。学生一旦全部身心投入到课堂互动中之后,就会忘记时间、忘记烦恼,收获的是知识吸收的快乐。
3.3以感性的生命叙事来诠释理性逻辑。课程理论采取生命叙事[4]来诠释,具有理论通俗、事件真实、入脑如心的特点。生命叙事的内容可以选择:古名人的成长叙事;今英模人物的成长叙事;教师的成长历程叙事;学生成长叙事。我国古今的名人及英雄人物,其成长过程对当今学生有样板效应、激励效应和参照系效应。学生通过对古今英雄成长历程的认识,激励自己成长的愿望,以愿望驱使行动;把古今英雄做自己的楷模,作为成长目标的参照系以设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对本校教师、学生的成长历程的诠释,也可以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现实的成功样板,一个具有实现可能的参照目标,一件课堂讨论最为直接的素材。课堂互动在生命叙事的牵引下拓展,扩大了教学资源,增加了学生吸纳的信息量和综合知识。
3.4以通俗解析为着力点嵌入重点深奥问题。形势与政策课的大课题、广覆盖、深探讨的特性,经常涉及到深奥问题。如涉及世界能源战略,必然要接触到太空能源、生物能源和地球蕴藏能源,必然接触到较深奥的理论,如宇宙、黑洞、反物质等。教师的职责,就是在自己刻苦学习充实知识的前提下,把深奥问题浅显化,引导学生用简单的道理来理解深奥问题;用通俗的叙事来解释冷僻的问题,用形象思维来诠释理论思维问题。通过以通俗嵌入深奥问题的诠释,可以从知识生长点,知识转换点,知识耦合点进行多维度多方位的知识延伸,实现课堂教学知识创新,进而取得知识交流与互动的效果。
3.5教师以激情释放激发学生学习潜意识。激情是情绪的激烈反映。情绪有工具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和手段功能。教师的情绪通过组织功能和手段功能唤起或者暗示学生的学习潜意识。教师的激动情绪具有强烈传染性和鼓动性,形成教师的魅力。没有教师的激情,互动不可能产生。故此,教师上课,必须充分酝酿和表达激情,方能引领学生对课程学习理解的互动。要做到课堂有激情,首先要对形势与政策课怀着崇高使命感,充分认识到教师从事的是崇高的育人灵魂工程。具有崇高使命感,授课激情便油然而生;其次是对课程的潜心研究,课程信息烂熟于心并内化为意识流,可以随机抽取,迅速涌流;再次是要对学生有爱心和充分关注。
3.6以影像资料迎合读图时代的青年人特点,提高课堂互动效果。我们知道。现在的大学生都是80年后出生的。80后青年人的成长历程,与读图密切相关。学生从幼儿园始,就以图像为主要信息接受的方式进行学习。到了小学、中学,也离不开电子游戏机、卡通和电脑、电视。故此,图像成为80后的知识蛋糕,成为80后吸收文化科技原料的原始奶汁。这种初始形成的学习方式,与母语一样的根深蒂固。所以,教师必须迎合青年学生的学习方式惯性,充分发挥图像的视觉冲击力、形象思维力、图像信息大载体的优势,来充实课堂教学。通过多媒体和其他平面、立体媒体为教学载体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入课堂的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发挥读图的优势,引领学生进行图像或影视资料观赏,组织学生对图像或影视资料传达信息的组合、排列,与学生共同进行图像寓意分析,图像社会背景分析等。
4.结语
一方面,由于大学的形势与政策课中存在教师课堂话语霸权惯性,大学生对形势政策课重要性认识缺位,学校没有普遍形成课堂互动的氛围,使高校的形势与政策课课堂互动还存在困难。另一方面,这门课程有地位高、课程覆盖面广、课程资源丰富、课程信息新,对学生有吸引力的等优势,为课程互动提供了可创新的条件。教师在政治责任感驱动,在扎实的理论功底的铺垫,在掌握充分信息支持下,注意在课堂中教学中采取宏大叙事与日常小事分析相结合,寻找课堂蝴蝶效应的切入点,以感性生命叙事来诠释理性逻辑,以通俗解析为着力点嵌入重点深奥问题,以教师的激情释放牵引学生的学习潜意识,以影像资料迎合读图时代的青年人特点等措施,就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
同时在课堂互动中,也要防止教师心中无数盲目互动,以互动替代讲授,互动背离教学大纲,互动无中心议题,不负责任地放任学生互动等问题。参考文献
[1]罗生全,靳玉乐.《课堂文化扩散与交流:形式、原则与路径》
[J].天津市教育科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P23-26
[2]刘云杉.《人类灵魂工程师考辨》
[J].京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第一期P19-32
[3]教育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郑永廷教授审定,教育部重点课题组编著的《形势与政策概论》
[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
[4]刘洁.《从“生活史”的角度看教师教育》
[J].太原教育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三期P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