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融入法治教育,既能够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价值,又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法治观念,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与用法能力,实现高校育人的教育目标。本文简要分析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立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法治教育的基础条件,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法治教育实施策略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法治教育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法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法治教育,可以从二者的关系入手分析。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都是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强化学生法治素养的重要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包含大量的法治教育资源,其中的规则意识、法律常识等内容均能够引起学生对法治的思考;而法治教育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可以提炼理论课中的法治元素与教材资源,给学生讲解法律常识,让学生理解法治精神。将法治教育融入理论课中,能够更加直接、具体地塑造学生的法治思维,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法治素养的知识体系,在未来的学习与社会工作中更好地落实法治行为,为我国法治社会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另外,将法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中,能够让大学生在学习各种课程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法治精神,自然而然地形成依法办事的思维与习惯,使法治精神成为大学生思想中最坚固的防线,进一步强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价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法治教育的基础条件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开展法治教育,不仅是因为法治教育能够强化思政育人效果,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与精神;更是因为思政理论课中包含丰富的法治教育基础与知识点,具备引入法治教育的条件。一方面,高校思政理论课教材中包含了大量的法律常识、社会规则方面的内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理论课的教材之一,也是对大学生开展基础性、系统性普法教育的主要资源。在这本教材中,法律基础部分包括社会主义法律、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宪法知识、法律权利、法律义务、法治思维等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既能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也能够形成相应的法律素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物质与意识”“实践与认知”“科学社会主义”等内容的教学活动能够让学生了解法律产生的本质、法律的影响因素、法律基础知识的实践等。《形势与政策》教材中的“迈向中国之治新境界”章节重点描述了我国加强法治体系建设的内容,对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法治国家等着重讲述,能够让学生对法治体系产生深刻了解。由此可见,在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包含着大量的法治教育素材,其本身就具备法治教育条件。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规则意识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基础。规则是社会群体生活的共同原则与规定,是法律条例的基础形态。在高校思政理论课中,包含了人生观、中国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等方面的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了解各种规则,形成规则认同感,完成规则意识的内省与外显。法治思维的本质就是法律规则的思维方式,其也是一种规则意识。因此,在思政理论课中,教师在完成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之后开展法治教育,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规则意识,帮助学生搭建规则认知框架,促使学生形成更加坚定的思维框架与思维模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法治教育实施策略
1.引入法治整体概念,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开展法治教育,建议教师先从整体角度引入法治概念,帮助学生全面理解“法治”二字,奠定法治教育基础。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将法治作为一个整体,给学生进行集中阐释,分别从“法律条文”“现有法律”“法律运用”“法律的社会作用”等不同角度进行解释,促使学生形成全面系统的认知。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全面提取、整合前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中关于法治的知识点,梳理形成法治知识体系,转变学生以往对法治的碎片化认知。之后,教师可以分别提炼法治教育主题,设置“法治工具”“法治体系”“法律体系”“法治素养”,展开主题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不同课时中系统地接收有关知识,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对于“法治工具”主题,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给学生展示法治工具,让学生看到法律的工具性与价值性,形成法治精神与价值观念。课堂上,学生通过直接接触法治工具,能够对“法治”二字形成直接认知,且对法治工具的应用方法、应用价值产生深刻理解,为之后参与其他的法治学习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2.深入发掘教材资源,潜移默化渗透法治教育
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开展法治教育,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政理论课程的教育优势,立足课程教材本身,在日常的理论课教学中开展渗透式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思想,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在实际过程中,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法治教育资源,包括隐性资源与显性资源,上述的“法治工具”“法治体系”等均为显性资源,而“规则意识”“理想信念”“中国精神”等内容涵盖了大量的隐性教育资源。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法治在核心价值观中的地位进行讲解,引起学生对“法治”的思考,实现法治教育目标。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教学中,教师讲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可以重点强调“主要政治制度融合其中”部分,突出“五位一体”在法治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促使学生理解法治建设是我国的主要战略思想,且多种社会建设战略思想、战略规划需要围绕依法治国展开,提升学生对法治的认同感,加深学生对法治的理解。
3.明确教育渗透目标,培养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
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开展法治教育,教师还需要明确课程的教育目标,有方向、有计划地融入法治教育,高效培养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围绕法治教育的目的“培养尊法、懂法的好青年”,根据理论课的课程内容,提出融入法治教育的具体目标。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明确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①能够理解公民的法律权利与义务;②能够具备采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合法利益的思想;③能够将法律权利、义务与实际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感受生活中的权利与义务,主动遵循法律义务,主动履行义务,合法使用法律权利;④能够通过学习形成对法律的认同感与尊重,理解法律设立的意义与价值,掌握基本的法律规则。围绕这些目标,教师以课程内容为基础,设置“你是否具备法律权利与义务”等课堂讨论话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法律权利与义务的有关话题,根据新闻事件分析其中的法律义务履行情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法律运用能力,强化法治教育效果。
4.组织案例学习项目,兼顾思想修养与法治素养
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开展法治教育,教师应灵活选择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一个注重交互、自主探究的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收获良好的学习体验,进一步强化学习成果。例如,教师在讲解“法律权利与义务”的内容时可以引入真实的法治案例,全过程展示法治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与影响,构建真实的法治情境,拉近学生与法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对真实的案例及人物行为进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既能够强化学生对法律知识的运用,夯实学生的法治素养,也能够引导学生从道德的角度思考问题,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理论课中法治教育的实际价值。此外,教师引入案例,还可以借用一些有争议的社会热点事件,为学生搭建开放性的讨论空间,支持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表达,肯定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够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法治知识、思政知识的学习。例如,在教学活动中引入2020年争议较大的“中年女子不配合辅警的管理行为,执意要出封闭区域,被辅警暴力制伏”事件,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在思考与讨论的过程中能够逐渐实现法治素养的内省与外显,在提高学生法治理解水平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法治素养,实现法治教育目标。
结语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课程。在新时期落实法治教育目标,教师应注重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法治教育资源优势,深入发掘教材中的可用资源,优化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通过日常理论课教学潜移默化地渗透法治思想,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在今后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分别从法治整体概念、法治意识、法治现象等不同角度入手,引入真实具体的案例与社会热点事件,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与探究中巩固法治意识,形成法治素养,贯彻落实法治教育目标,增强高校思政教育赋能。
参考文献:
[1]黄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的思考[J].广西教育,2020(47):85-87.
[2]秦志凯.“法治”融入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探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5):41-43.
[3]张可.新媒体环境下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法治建设研究[J].才智,2020(18):1.
[4]彭友元.论法治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依据——以高职院校为例[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6):57-58.
[5]胡方明.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毒品预防教育中的作用[J].科教导刊(下旬),2020(9):96-97.
[6]高会燕.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意识形态建设中的功能构建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0(2):114-118.
[7]隋璐璐.依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大学生法治意识探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9(11):131-134.
[8]汪盛颜,江春明.思想政治理论课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5):107-108.
[9]唐菀阳.创业法治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J].广西教育,2019(35):75-77.
[10]梁凯昕.法治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深度融合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63):191-194.
作者: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