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代楷模申纪兰事迹有感心得体会范文5篇
她既是国家勋章获得者,也是唯一一位连任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共产党员。65年的基层工作时间,她用自己的双手和双脚,为广大党员干部做表率、立榜样。她是申纪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时代楷模申纪兰事迹有感心得体会范文5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
太行山上的“一株兰”
兰,自古以来便是高洁典雅的象征,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质朴文静、淡雅高洁。在劲松屹立的巍巍太行山间,也有土生土长默默绽放的“一株兰”。她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冬天除雪,步履日渐蹒跚,将昔日寸草不长的荒山乱滩,变成了绿水青山。这位执拗的耄耋老者,便是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申纪兰,她的一生,堪称传奇。
1929年,申纪兰出生于山西省平顺县山南底村,18岁时,她便嫁到了同县的西沟村,一颗“勿忘人民、勿忘劳动”的初心,驱使着申纪兰在新婚第六天就下地干活。在她的艰苦“斗争”下,“男女同工同酬”写入宪法,新中国妇女的劳动权利得到极大维护,改革开放以来,她勇于改革,大胆创新,创建村办企业,为发展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如今90岁高龄的她,一生中最常说的,是这几句话。
“人活着什么时候都不能缺了精神。”“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铮铮傲骨在申纪兰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当中国农村妇女还在裹小脚的陋习束缚下生活时,她已经破除世俗的眼光放开大脚到处呼吁妇女解放;当大多数妇女还在围着锅台、炕头、院墙转时,她早已响应党的号召,扛起农具下地劳动创业,用自己的行动印证妇女能顶半边天。她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也是全国唯一连任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人。但是对她而言,荣誉仅仅是一种精神动力,将鞭策她在为农民“发声”的道路上,行稳致远。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兴。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每一名党员干部都需践行“纪兰精神”,用敢为善成、久久为功的韧劲应对挑战,用“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披荆斩棘、勇立潮头。
“共产党就是要立党为公,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一身深蓝色粗布衣服、一头刚盖住耳朵的短发,在1975年剪掉长辫子之后,申纪兰40多年来一直保持着这种在农村最常见的打扮。除了不时整理行装进京开会,几乎没什么能把她和普通农妇一眼区别开。申纪兰住的仍是上世纪60年代的老房子,有一张旧桌子和一个旧式小柜子,一张老式木床占了半个屋子,没有一件现代化家具和高档电器。她的“学历”是扫盲班毕业,她一辈子坚持自己只是个农民,1973年至1983年担任山西省妇联主任期间,已是厅级领导干部的申纪兰坚决不转干部身份、不要领导工资,每月只拿村集体150元的补贴。“行端好比松傲雪,贪念犹似蚁穴堤。”清正廉洁,是党员干部为官从政的基本底线。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应如申纪兰一般,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展现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无愧于党、无愧于民、无愧于心。
“要和乡亲们在一起,把根永远扎在农村大地上。”“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同千千万万名党员干部一样,申纪兰的心里,始终记挂着百姓。农忙时节,在广袤的土地上,总会看到她挽着裤腿劳作的身影;在村里的大街上,她也时常会端着煮圪瘩和煮地瓜蛋的碗与乡亲们一起蹲在路边吃饭。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申纪兰依旧事无巨细、身体力行:参加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她想着合作社怎么联合起来,让长治的土特产走出大山;参加全国百佳名村走进振兴村活动,她和来自全国的名村代表聊天,汲取先进农村的经验,看能否找到新的突破口。在基层这片热土上,有许多如申纪兰一般的党员干部,他们一生扎根农村,为农民代言,以敬畏心对待事业职责,一心一意做事、踏踏实实工作,在为党和人民作贡献中实现了人生境界的升华。
“闯将”“干将”“女将”
榜样具有恒久的魅力,每一次学习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悟,这次,借助共产党员网,学习《申纪兰:“勿忘人民,勿忘劳动”》,尤为感受到:
敢为人先、思想解放,申纪兰身上的这股子劲,是什么时代都不过时的力量。
回到上世纪40年代,山里人信奉“好男人走到县,好女子不出院”,申纪兰先是年幼时坚决对裹脚说“不”,新中国成立,1951年,她又积极响应合作社工作,率先走出“碾台、锅台、炕台”,和村里的男劳力一样下地干活,在实践的锤炼中,申纪兰愈发自信果敢,率先提出男女“同工同酬”,并在1954年,被写入新中国宪法。这些事无不体现申纪兰敢为人先、思想解放的鲜明特点,应该说,这是一位“闯将”!
有想法有干劲有行动,申纪兰的人生生动诠释了,在新中国“谁说女子不如男?”
生活中,如果一个人的言语胜过行动,易让人产生夸夸其谈的印象;如果一个人的行动胜过言语,则又是一种“老黄牛”形象。其实,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有人内向有人偏外向,对申纪兰敢于“出风头”这件事,在我看来,有着强大硬实力的支撑,这叫真“优秀”非“作秀”,总得有人挺身而出,这个风头出得对,出得让人钦敬。通过劳动竞赛,男人们也不得不认同,“妇女还是行,应该和男人同工同酬。”通过荒石山上植树造林,申纪兰的“包鱼鳞坑”栽树法沿袭至今,不能不说,这是一位“干将”。
不忘根本,方有将来。申纪兰永不懈怠的人生,从不困惑与迷茫,始终方向清晰,目标笃定。
申纪兰的人生经历过很多大场面,比如,1953年参加世界妇女大会,从1954年至今,连续13届全国人大代表,比如,2019年9月29日,90岁的她被习近平总书记授予“共和国勋章”。其人生不可谓不精彩,场面不可谓不宏大,但,同样是她,1973年,申纪兰被任命为山西省妇联主任,可她再三请求辞去正厅级职务。她说,老百姓需要她,西沟更需要她。申纪兰总说,“勿忘人民、勿忘劳动”,从脱贫攻坚到共同富裕,申纪兰忙得团团转,却充实而又富足,有人问她,你的一生可以用哪个词来概括?申纪兰回答:“忠诚。”她用自己充实而精彩的人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有信仰的人生最美丽,明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才能始终保持思想的坚定、信念的笃定、初心的纯净、使命的明净,应该说,这是一位富有魅力的巾帼“女将”!
何为将?“将者,智、信、仁、勇、严也”,申纪兰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有作为,在她身上“闯将”“干将”“女将”经历精彩纷呈,让人看到新时代巾帼不让须眉的巨大进步,让人思考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到底该追求什么,到底该怎么立足本职,答好时代问卷?申纪兰,好样的!向您学习!
号外!前方袭来一批“90后”爱豆
谈起“追星”二字,想必追星一族马上就可以脱口而出自己偶像的名字,可能还包括年龄、生日、吃饭的口味……甚至经纪人的信息也记得滚瓜烂熟。
最近,全国上下再次掀起一股全新的追星热潮,不少90后,00后坦言,这才是真正的“追星”!
黄旭华——为祖国奉献终身不悔。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隐姓埋名几十年,为中国核潜艇研制和跨越式发展作出卓越贡献。黄老回忆道,“上世纪50年代后期,中央决定组织力量自主研制核潜艇,他有幸成为研制团队人员之一。”从此开始了长达30年之久隐姓埋名的研究生涯,父母、妻子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父亲直到去世也没有见到他最后一面。他们不仅用算盘计算数据,他们还要求所有的上艇材料、就连边角料都要过称,认真态度可见一斑。在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中,他不顾个人安危,亲自上艇参与试验,成为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如今,青丝变为白发,依旧铁马冰河,第一艘核潜艇已经退役,但年逾九旬的他仍在“服役”。“有人问:“在您的心中,爱国主义是什么?”黄老答:“把自己的人生志向同国家的命运结合在一起。”
申纪兰——为人民说话道路不止。在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常年有一位执拗的耄耋老者,春天播种,下地秋收,冬天除雪,虽步履日渐蹒跚,但干起活来仍充满力量。她就是申纪兰,山西省平顺县西沟村党总支副书记,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常说:“当人大代表,就要代表人民,代表人民说话,代表人民办事。”她创造性地提出“男女干一样的活,应记一样的工分”,并在西沟村率先实现。1954年9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申纪兰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倡议被写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改革开放以来,她勇于改革,大胆创新,为发展农业和农村集体经济,推动老区经济建设和老区人民脱贫攻坚作出巨大贡献。如今,近90岁高龄的申纪兰,依旧种种地,偶尔整理行装进京开会,反映的仍旧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
张富清——为自己代言初心不变。他总说“我90多岁了,不能再为国家作贡献了,为国家节约一点是一点”。他是张富清,荣立军一等功一次,师一等功、二等功各一次,团一等功一次,两次获“战斗英雄”称号,可这些赫赫战功却被尘封,他不愿以此换来特殊待遇。转业后,他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转业来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一干就是30年,从未用自己的职权为家人谋过一次便利,相反,他积极相应国家精简辞退工作,首先动员自己的妻子辞去公职,主动下岗。如今,张老已经95岁了,有时还像个孩子,在做白内障手术时,仍旧换掉了子女为自己选择的好的晶体,说别人能用我就能用,总是会把自己用医保买来的药锁起来,确保每一粒药都“专药专用”。他的名字叫“富清”,精神富足、生活清淡、追求纯粹,正是他一生的写照。
花白的头发、和蔼的笑容、温和的言语……是这些“90”后爱豆共同的特征,虽已年过90岁高龄,但他们仍旧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自己的初心,表达浓浓的爱国情。
又是一年“七一” 请向他们致敬
1921年,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2020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成立99周年的光荣纪念日。99年来,中国共产党初心不改,以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也展现出计利天下的国际胸怀。又是一年七一,在这个心潮澎湃的历史时刻,请向这些共产党员致敬。
致敬“初心不变、奋斗不止”的申纪兰
她很平凡,是中国千千万万妇女中的普通一员,是黄土地生养的亿万农民之一;她很不平凡,不仅是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见证者,更是中国唯一一位从第一届连任到第十三届的全国人大代表。胸前挂满的徽章是她一生的荣耀,也见证了共和国的成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时代最强音。共产党员是我们一生永远不变的名字,每一位党员入党时,都曾经举起右手,许下了为党和人民牺牲自己,永不叛党的铮铮誓言,这是对党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中华民族是有着伟大奋斗精神的民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我们必须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广大党员干部要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致敬“忠诚于党、谦虚谨慎”的于蓝
她是《烈火中永生》中的“江姐”、新中国“二十二大电影明星”、儿童电影制片厂首任厂长,也是中国电影事业家、演员田方的妻子,第五代导演田壮壮的母亲……对于名与利,她始终保持着老一辈艺术家朴素的平常心。俗话说“满壶全不响,半壶响叮当”,“谦虚谨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本色,党员干部仅仅水平高、能力强是不够的,工作中还必须常怀一颗谦虚之心,见贤思齐、学以致用。我们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党和人民要时刻保持谦虚谨慎,谦虚做人、谨慎做事。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就是因为有一代又一代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的共产党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对党忠诚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担当是对党忠诚的试金石,在新时代广大党员做到对党忠诚,必须不断提高慎独慎微的自觉性,切实做到有原则、有底线、有规矩。
致敬“迎难而上、永不言倦”的郁铭芳
从参与研制并纺出我国第一根合成纤维锦纶6丝,到第一根国产军用降落伞用锦纶长丝,从组织领导聚酰亚胺纤维等高性能纤维研制,到主持“丙纶喷丝直接成布”项目,60多年来,郁铭芳用一个个的研究成果为解决国人穿衣问题和国防战略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他的一生始终奋战在将中国建设成为世界化纤强国的道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任何时候都不能有松口气、歇一歇的想法,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性,“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劲头。在任务艰巨时,要有乐观向上、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态度,在遇到困难时,要有迎难而上、坚韧不拔、越 战越勇的意志,在解决问题时,要有无私无畏、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信念,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中不断创造新业绩,书写新辉煌。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这些优秀的共产党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共产党人要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执着坚守,不忘自己举起过的右手,不忘肩上的责任担当,始终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用实际行动为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奋勇前进。
对标时代楷模 弘扬时代精神
新时代呼唤新楷模,新楷模彰显新精神。一代人有一代人学习的榜样,一代榜样引领着一代人奋力前进。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祖国伟大事业的开拓者、伟大事业的引领者、伟大事业的建设者,他们的壮举无一不体现他们身上所闪耀的人性光辉以及对伟大梦想的执着追求。
“我们不脱离群众,群众就不脱离我们”,申纪兰如是说。
50年代初期,作为西沟村的女社长,申纪兰发现,由于男女劳动计分不同导致妇女的劳动积极性不高,于是倡导“男女同工同酬”并推动将此内容写入宪法。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后,每次在参加全国人大代表会前,她都要走访群众进行实地调研,收集第一手资料,还要去人大、政府等部门征求意见,每次到北京开会都要跑到有关部委,具体落实群众的诉求。初心不改,矢志不渝。60多年来她带领群众艰苦奋斗,为老区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申纪兰用她的一生守护并践行着群众路线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标新时代的楷模申纪兰,我们每一位党员都要切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弘扬心系群众、奋力开拓的申纪兰精神。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我们要始终如一地站到人民的立场上,心系群众访民情,动真碰硬解民忧,真抓实干为民生,将人民的需要切实落到各项工作中,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当作首要的工作抓紧抓好,真正当好人民的“勤务员”。
“国家需要,我就去做”,孙家栋如是说。
在做了9年时间的导弹研究之后,1967年,孙家栋担任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技术总负责人。1970年,“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就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丰碑,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2004年,我国的探月工程正式启动,75岁高龄的孙家栋,又一次担起了工程总设计师的重任。他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成长,与此同时,也见证了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甘于奉献,报效祖国。60多年以来,他带领航天人为我国空间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几乎把自己的一生都交给了航天事业。对标新时代楷模孙家栋,我们每一位党员都要切实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弘扬追求卓越、奉献自我的孙家栋精神。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作为中国梦的重要构建者和参与者,更应该有一分光,发一分光,有一分热,发一分热,脚踏实地、甘于奉献,用无怨无悔的坚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书写属于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奋斗篇章。
“作为一个共产党人,你不带头去又要谁去”,张富清如是说。
他曾浴血疆场,战功赫赫。1948年,在陕西永丰镇,战况异常惨烈。作为突击队员,张富清在枪林弹雨中炸毁敌人两座碉堡,打退敌人多次反扑,可谓九死一生。在战役中,有一颗子弹擦着头皮飞过,在他的头顶永远留下了一条浅沟。解放战争期间,荣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战斗英雄”称号两次。然而,1955年,张富清转业到地方,主动选择去湖北省最偏远的恩施来凤县建设贫困山区。虽然脱下军装,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军人本色,在新的岗位上为新中国的建设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切。浴血奋战、清廉自守。60多年以来他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造福人民。对标新时代楷模张富清,我们每一位党员都要切实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弘扬舍己忘我、淡泊名利的张富清精神。当前,我们处在一个更加开放、复杂的环境中,面临着各种意识形态和思想观念的冲击,如何在多变的环境下始终坚持崇高的信仰和严格的自我约束,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只有坚持“无我”的品格,践行“忘我”的追求,不放纵、不逾矩,才能真正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新的伟大时代,我们要对标时代楷模,弘扬心系群众、奋力开拓、舍己忘我的时代精神,始终发扬艰苦奋斗、戒骄戒躁、淡泊名利的作风,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共同谱写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丽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