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村产业发展规划(村产业发展规划怎么写范文)

村产业发展规划(村产业发展规划怎么写范文)


【篇1】村产业发展规划

  今年以来,宜宾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全力打好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复工复产,着力稳定发展大局,经济持续回暖,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目标任务取得扎实成效。

  根据市(州)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157.99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8.94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64.5亿元,增长4.0%;第三产业增加值为454.56亿元,下降0.3%。

  一、农业形势稳中向好

  上半年,初步统计全市小春粮食产量12.34万吨,同比增长0.6%,油菜籽产量11.02万吨,增长19.0%,蔬菜及食用菌产量139.84万吨,增长3.5%。生猪存栏278.07万头,增长8.4%;生猪出栏181.27万头,下降9.4%。牛羊禽出栏保持稳定,牛出栏7.77万头,增长14.8%;羊出栏18.88万只,增长1.3%;家禽出栏1960.31万只,增长6.4%。

  二、工业经济稳步回升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增速比1-5月加快0.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1.5个百分点。

  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9%,股份制企业增长4.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9.4%。

  分行业看,采矿业增加值下降6.5%,制造业增长5.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4.2%。

  从“8+2”产业看,八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增加值增长8.3%,其中智能终端产业增长39.1%、轨道交通产业增长15.3%,页岩气产业增长3.2%;绿色食品加工业增长2.0%;竹加工业增长17.6%。

  从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看,机制纸及纸板增长72.2%,移动通信手持机(手机)增长2.7%,白酒增长1.8%,聚氯乙烯树脂下降9.9%,口罩净增长。

  从工业效益看,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99.7亿元,同比增长9.6%;实现利润总额180.7亿元,增长7.0%。

  三、服务业降幅整体收窄

  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2.2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下降3.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下降0.7%,住宿和餐饮业下降15.6%,金融业增长7.8%,房地产业下降14.7%,其他服务业增长3.7%。

  四、投资较快增长

  上半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5%,增速比1-5月加快0.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4.1个百分点。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1.0%;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1.1%,其中工业投资下降11.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13.8%。

  从房地产开发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12.3%。

  五、消费市场加快复苏

  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1.31亿元,同比下降5.9%,降幅比1-5月收窄1.7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收窄6.2个百分点。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59.9亿元,同比下降5.9%;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01.42亿元,下降5.9%。

  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65.99亿元,同比下降8.6%;商品零售395.32亿元,下降5.4%。在商品零售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4.8亿元,增长33.2%。

  从热点商品看,中西药品类零售额同比增长25.9%,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增长18.8%,日用品类增长1.4%,石油及制品类下降5.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7.9%,通讯器材类下降10.1%。

  六、外贸进出口稳步扩大

  上半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72.1亿元,同比增长31.1%,增速比1-5月加快4.0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加快9.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额45.4亿元,增长28.2%;进口额26.7亿元,增长36.4%。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市经济恢复程度较好,拉动点增多,增长面变宽,发展的活力在逐步激发,发展的后劲在持续增强。但要看到,我市经济整体仍受肺炎疫情冲击较大,部分产业还处于下降通道,未来增长的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依旧较多,经济加快恢复还面临较大压力。下一步,全市上下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三江新区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政策机遇,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向达产满产转变,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多措并举提振市场信心,全面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确保全市经济稳步回升,如期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

【篇2】村产业发展规划

  一、基本情景:

  xx河村是地处赤岩镇最边远,自然条件较差的一个贫困村,现有十个村民小组,423户,1418人,由原蒿坪、金坪山、付家坡、低房、岭沟五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东与白河县相连,南与双河口村接壤,西至天宝寨、马保村,北与金寨镇交界。由于受自然条件制约,经济发展滞后,是首批被省确定的贫困村之一。目前全村有贫困户203户,561人,通村水泥路沿河而过,现已修通三条到组路,都是土路,一遇风雪天气就无法通行。低压网改,只改到各组的中心点,边远村庄院落未改到位。饮水工程,近几年靠老百姓投资投劳,水利局扶持水质,修了两处小型水塔,沿河道解决了近百余户饮水问题,全村还有20%农户饮水问题尚未解决。村主要经济来源,以劳务输出、烟草、蚕桑、畜牧,粮食生产为主。截止2013年底,全村种粮面积2450亩,产量412吨,劳务输出约300余人,收入近600万元,种烟350亩,产值25万元,人均纯收入3000元左右。

  二、产业布局

  (一)烟草以四组、十组为主,二组为辅,每年种烟350亩以上,收入近80万元,其中二组种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眼光、气候、土质,技术基础都适宜烟草的发展。但由于交通不便,导致肩挑背驮的实际困难,至今未能解决烟草路,该组农户纷纷放弃种烟,致使近年来烟草面积不断下滑。

  (二)蚕桑生产分布三、四、七、九组,在2009-2012年发展量高达300多张,但由于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整户外出,放弃了桑园管理,造成发种量有所下滑。

  (三)劳务输出,因受自然条件影响,部分组基本上都以外出务工为主,劳务输出全村约300余人,收入近600万元。

  (四)畜牧养殖业,在2008-2009年间,我村有6户建立了养猪场,但近年来由于市场价格起伏不稳定,造成此刻无专业户。可是我村发展畜牧养殖还是有必须的基础,对猪、牛、羊、鸡的大力发展有必须潜力,有待进一步规划,分步实施、加大技术培训,扩大规模。

  (五)茶园建设,计划在未来的三年内以五、六、七组每组连片100亩,全村到达500亩。

  (六)中药材,计划在两年内以一组、三组、八组为主,发展丹参和其他中药材,面积达200亩,基本构成组组有产业、样样有规模。

  三、当前群众所期盼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

  1、通村水泥路、因2012年夏季我村遭受了百年不遇自然灾害,通村水泥路部分路段遭到毁灭性破坏,在上级各部

  门的大力支持下,进行恢复。由于受毁坏的程度大,资金不到位,造成了水泥路断板、裂缝、塌陷,导致大小车辆无法通行和无法维修的现状。

  2、十组的烟路又是与白河接通的跨县路,里程4公里,四组的道路2公里,总计6公里需要硬化,保证雨雪天正常通行。

  3、通组路,我村二组是全村发展烟草最适宜的组之一,烟草面积能到达150亩以上,群众进取性很高。近几年来群众多次提出强烈要求解决通组路,由于资金问题无法解决,有待尽快落实。里程2公里,预计资金20万元左右。

  4、便民桥,三组农户分布在一河两岸,阴坡居住的农户占40%,一遇河坝上水,学生无法上学,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初步预计资金4万元左右。八组要求解决通组路心切,自行组织筹劳筹资已修通1.5公里道路,但由于道路便民桥工程量较大,预计资金约6万元左右,此刻是路、桥不通,已修的无通用价值。

  5、移民搬迁已实施数年,根据国家整体推进原则,能人进镇、富人下山的思路,我村已有30%的农户改善了居住条件。但近年来由于到镇集中安臵房价地基昂贵,价格太高,农民又不愿意远离土地,制约群众想改善居住条件又无法解决。现农户强烈要求、期盼在本村范围内解决移民开发点的问题,根据本村实际,加强力度,尽快解决。

  6、低压网改,十个中心组基本都整改组中心点,由于山大人稀边远院落,全村大约有10公里未改到位。原金坪山、付家坡、低房三点变压器需要更换100伏安以上,有待进一步协调,以解决边远农户电力不足问题。

  7、饮水工程,近几年全村仅在沿河道建了两座小型水塔,水利部门只解决扶持水质,农户投劳投资,解决了近100余户饮水问题。山上组、院落饮水问题应及时地进一步规划、分期实施群众饮水难的实际问题。

  四、我村扶贫工作的优劣势分析

  1、优势明显,大多数群众思想比较开放,发展产业各组都有自我的潜力和基础,能进取主动地配合镇村工作,盼望脱贫致富的愿望较强。

  2、劣势也是村上工作面临的困难。由于受各项惠农政策的影响,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愿意勤劳干活的人增多,本来自我能解决的问题,都要靠上头的扶持,种地干活的人也少了,讲吃喝、贪图享乐的人多了,异常是个别好逸恶劳的户享受低保和得到各种扶持,产业啥都不抓。本来比较勤劳的人看到此类情景,也滋生了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地制约了我村的经济发展。其次是技术资金缺乏,比如在养殖业方面等,还有部分居住在高山的贫困户,投入很多资金修路是不贴合现实的,如何引导下山居住,靠什么方式生存,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突出的问题。

  五、抓好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1、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要以本次扶贫工作未契机,对全村贫困户进行一次教育,并加大宣传力度,治贫先治愚,教育贫困户拜托等、靠、要的懒惰行为,让他们懂得现实真正的脱贫致富,单靠国家的扶持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改变思想观念,致富要靠自我勤劳的双手。

  2、结合本村实际建立相应的扶贫机制,使每户扶贫户都有一个相应的包抓帮扶人,至少要有一个脱贫致富项目,由帮扶包抓人负责技术指导和资金,用扶贫致富事例引导群众进行发展。

  3、村委会要定期召集贫困户到村上理解农技知识培训,请求帮扶单位邀请相关技术人员授课,并到户到地头进行现场指导,使每个农户真正掌握一至两门农业科技知识,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促使经济快速发展。

  4、为扶贫项目实施工作打好基础,抓好各项工作落实。首先要将全村的扶贫人口和扶贫户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出来,准确掌握各户家庭的实际状况,制定帮扶措施。二是要谋划全村扶贫工作的总体方案,解决群众所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重点,分类排队、分类分期帮扶。同时加强与县驻村单位和扶贫工作相关单位的衔接力度,加快我村发展规划编制,早日研究制定扶贫工作计划,进取争取相关扶贫政策,加强和相关帮扶单位的联系,进取争取扶贫项目落实。

【篇3】村产业发展规划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宜宾市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0年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查,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的监督支持下,全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对“6·17”长宁地震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紧扣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的目标,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601.9亿元、增长8.8%,总量上升1位、居全省第3位,增速居全省第1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4%,居全省第2位;建筑业总产值759.6亿元、增长57.3%,总量居全省第6位,增速居全省第2位;服务业增加值1015.3亿元、增长9.8%,总量居全省第3位,增速居全省第1位。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9%,居全省第5位。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7.2亿元、增长10.4%,总量居全省第4位,增速居全省第11位。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5.5亿元、增长9.1%,总量、增速均居全省第2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94元、增长9.6%,绝对值居全省第7位,增速居全省第1位。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99元、增长10.4%,绝对值居全省第8位,增速居全省第6位。

  ——城镇化率提高1.55个百分点。

  ——城镇新增就业7.4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

  ——完成省上下达的物价调控、节能减排等目标任务。

  (一)长江生态第一城加快建设

  1.污染防治攻坚取得实效。持续开展大气污染“十大专项行动”,中心城区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同比下降,空气优良天数290天、比上年增加8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幅度居全省第3位。推进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全市共设立各级河(湖)长2844人。在全省率先实施长江流域水域全面禁捕工作。全市地表水监控断面、城镇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5个国家、省级以上地表水考核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标准。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严格执行节能审查,控制高耗能行业新增产能。中省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年度任务全面完成。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完成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目标。

  2.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进一步筑牢。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大力实施美丽乡村植竹造林、城镇竹景观打造行动,全市完成营造林76.2万亩,新增森林面积15.1万亩,森林蓄积达2275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9.4%,提前一年完成大规模绿化宜宾行动。持续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长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8.6亿元、建成生态廊道53.1公里。

  (二)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1.“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成效明显。全年传统优势产业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对全市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73.8%。四川酒业茶业投资集团正式注册,“中国酒都”和白酒“千亿产区”地位持续巩固。智能终端、汽车、轨道交通、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持续发展,全年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5.9%,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升至22.5%。临港经开区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四川省智能终端·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智能终端累计签约项目185个,115户企业投产投运,产业规模超260亿元。奇瑞“小蚂蚁”新能源汽车实现批量生产,凯翼汽车智慧工厂正式投产,实现整车销售4.7万台、营业收入35亿元。智能轨道交通产业建成5万平方米总装车间、中心仓库,全球首条智能轨道快运系统正式运营。企业培育梯度推进,五粮液集团“千亿工程”稳步实现,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080亿元,丝丽雅集团和天原集团营业收入分别实现249亿元、238亿元。页岩气产业增加值增长44.6%。新培育“专精特新” 注1中小企业38户,全年新增规上企业129户,总数达824户。

  2.现代特色农业加快发展。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450.8亿元、增长2.8%。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茶叶、生猪、肉牛、油樟、蚕桑等产业综合产值分别达到218.2亿元、390.3亿元、263.9亿元、34亿元、60亿元。累计建成酿酒专用粮基地102万亩。竹产业实现综合产值218亿元、增长46.3%。特色优势产业新增现代水产业,实现产量11.1万吨、综合产值28.5亿元。农业标准体系更加完善,“三品一标”注2农产品达到550个。新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3户。累计发展农民合作社6537个、家庭农(林、牧)场5752个。

  3.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有序推进,搭建“银政担企”产融结合对接平台,提升融资质效。存贷款余额5353.48亿元,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5.7%;设立天府股交中心“天府农业板”,全年实现直接融资97.82亿元,同比增长91%,直接融资规模创5年来历史新高。举办会展400余场次,观展人次1000万人(次)。旅游业稳步发展,组建四川蜀南文旅集团,三江亲水游项目正式运行。成功筹备第九届四川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第四届西部民歌展演等活动。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创建和申报工作加快推进。长宁县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兴文县、翠屏区成功创建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新增国家A级物流企业3家。临港商贸物流集聚区获评全省十大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三)投资消费持续发力

  1.项目投资加快增长。大力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重点项目有序实施,全年省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64亿元。四川宜宾智威科技产业园、四川大学宜宾园区、宜宾市智能快运系统(ART)T1线、天原海丰和泰5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等项目建成投用;雅丽兴5万吨二硫化碳循环经济产业化、屏山县东西扶贫协作海屏纺织产业示范园基础设施、市博物馆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长宁县通用航空机场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全省投资促进及重点项目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开工6次,新开工项目395个,总投资2093.4亿元。

  2.市场消费稳定增长。深化“万企出国门”活动,组织100户(次)企业参加欧洲精细化工展、广交会等展会,签订意向合同约5亿元。组织和参加“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国际名酒文化节、第三届国际(宜宾)茶业年会、首届中国(宜宾)国际竹产业发展峰会暨竹产品交易会、第一届中国国际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大会等会展活动,实现销售收入532亿元。深入实施电商示范工程,筠连县、屏山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有序推进,“宜宾特色馆”登陆京东、天猫等知名平台。全市实现电子商务网络交易额374.1亿元、增长26.4%。

  (四)南向开放枢纽门户加快建成

  1.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全市铁路、公路、港口、航空等重点交通项目建设快速推进。成贵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成自宜高铁、渝昆高铁、隆黄铁路宜宾段加快建设,宜西铁路、珙叙铁路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成宜高速路基初步形成,过境西段高速、宜彝高速全面复工建设,仁沐新高速加快推进,宜威高速、屏山新市至金阳至攀枝花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南溪仙源长江大桥、兴文纳黔高速连接线、宜宾至庆符快速通道高县段建成通车;宜南阳泸快速通道、宜叙高速竹海连接线加快推进;新改建农村公路1305公里。建成宜宾港3个1000吨级散货泊位,积极开展宜宾港志城作业区二期工程前期工作。五粮液机场成功通航,通航城市达19个,客流量达100万人次。

  2.开放合作进一步深化。宜宾综合保税区顺利获批。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41.1亿元、增长45.7%。与南向开放的18个国家(地区)实现双边贸易额70亿元。有序推进成宜合作及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成功开行宜宾—钦州南向国际货运班列10次。“川桂国际产能合作产业园”开工建设。新引进宁德时代、怡亚通等“3类500强”企业8户、央企国企5户、行业领军企业17户。举办川商发展大会、知名企业进宜宾等投资推介活动。实际利用国内市外资金765.2亿元,引进国内省外到位资金486.8亿元。全市对外直接投资1.3亿美元,居全省第2位。

  (五)全面创新改革系统推进

  1.“双城”建设成效明显。四川大学宜宾园区、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宜宾校区(一期)建成投用,宜宾学院新校区(一期)建成,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宜宾校区、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成都工业学院宜宾园区加快建设。全市建成开学高校累计达7所,在校大学生人数达5.7万人,高校数量、在校大学生人数、留学生人数均跃居全省前列。新增厅市共建智能终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酿酒专用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川省人工智能研究院等9个省级以上研发(孵化)平台,入驻宜宾同济汽车研究院等9家产研院和邓中翰院士工作站。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较上年增长75%,全年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6%,成为全省唯一的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首批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成功申报为全省首批省级创新型城市。成功举办2019年中国(宜宾)世界大学生电商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宜宾)农民工科技创新大赛、第四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宜宾)。

  2.重点改革稳步推进。有序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注3各项工作,落实更大规模减税降费决策部署。出台一系列国资国企改革文件,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运营和配置效率,国有企业营业收入、利润、利税、增加值四项主要指标稳居全省第1位。新兴产业投资基金、乡村振兴投资基金运营良好。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全面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 注4,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

  3.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全国信用信息平台(四川宜宾),开通信用宜宾网站、微信公众号及APP。持续推进联合奖惩、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双公示”、重点领域失信专项治理等工作。全市在全国城市信用监测排名由2018年底的228位提升至89位。75家企业获“四川省诚信民营企业”称号。

  (六)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

  1.城乡规划建设有序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工作全面启动。市级、7个县级、20个中心镇国土空间规划和20个试点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加快推进。南部新区(南片)等8项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基本完成。

  2.城市建设进入新阶段。四大核心区域开发加快推进,三江口CBD项目一期、纸厂片区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成贵高铁站前广场项目一期建成投用。城市骨架不断构建,城市三大中轴线基本形成,金沙江大道路基基本贯通,长江北路完成改造,酒都大道正加快建设。城市骨干路网不断构建。机场快速路建成投用,叙州大道、南部新区“7+1”注5道路开工建设,南部新区“6+5”注6道路有序招商,盐坪坝长江大桥主塔实现封顶,机场东连接线项目控制性节点工程—观音岩特大桥实现合拢,打营盘山隧道等项目加快建设。“城市双修”注7持续推进,完成项目53个,完成投资17.5亿元。生态修复成效先后5次在中央电视台播报。全省“城市双修”现场会在我市成功召开。

  3.城乡一体化加速推进。江安县撤县设区工作有序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试点顺利推进,减少乡级政区50个、新增街道1个;村建制调整改革全面完成。夕佳山镇五里村入选全省第二批最美古村落。全市新增建成区面积18平方公里,中心城区面积达1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53万人。

  (七)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1.深入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统一领导,差异化考核,给予同省级奖励资金标准1∶0.5配套奖励,对在全省类区县排名上升、下降的区县,分别给予综合考核加分、扣分。举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场会、项目拉练竞赛等活动,县域发展质量显著提高。临港经开区、翠屏区、兴文县、南溪区GDP保持稳步高速增长,翠屏区、叙州区、南溪区、江安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迈上10亿元台阶,翠屏区荣膺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强县,蝉联全国工业百强区。

  2.乡村振兴成效显著。正式印发《宜宾市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2018—2022年)》,新建成10个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省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区1个、先进乡镇2个、示范村30个;市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先进区县3个、先进乡镇11个、先进村40个。推进“百镇建设行动”扩面增量,加快推进中心镇建设,双河镇、夕佳山镇入选省级特色小城镇。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厕所革命、生活垃圾治理、生活污水治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五大行动”,建成“美丽宜宾·宜居乡村”达标村1272个,“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957个。

  3.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出台市“民营经济十条”,打造最优营商环境。持续深入开展“双千”注8活动,建立市领导联系支持100户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制度。成为全国首批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成立10亿元规模的四川长江民营经济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力实施“全天候、零见面、最多跑一次”“妈妈式服务”“全程电子化登记”等改革。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1565.9亿元、增长8.9%。

  (八)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1.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聚焦屏山县摘帽,新增7名市领导、47个市级部门实行定点帮扶。屏山县高质量摘帽,49个贫困村精准退出、3.4万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完成精准帮扶大走访贫困户11万户、贫困村471个、脱贫攻坚任务重的非贫困村588个,实现脱贫基础信息全覆盖。完成2145户、7350人易地扶贫搬迁年度目标任务。落实19个扶贫专项资金133.8亿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2.8亿元、社会扶贫资金4.6亿元。落实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帮扶资金1亿元,派驻帮扶干部384人。探索建立贫困预警机制,4个已摘帽县、422个已退出村、34.5万已脱贫人口持续稳定达标。成功承办全国“携手奔小康”培训班、浙江省对口援建工作交流暨现场观摩会,得到国务院扶贫办高度评价。

  2.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全年拨付民生实事资金54.7亿元,年度工作目标全面完成。全年新开工危旧房棚户区改造9280套(户),基本建成保障性安居工程10364套(户)、竣工9185套(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549户,土坯房改造20617户,多主体供应、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加快构建。民生兜底保障能力持续提高,智慧民政项目完成系统平台建设,智慧养老、社会救助等子系统已上线投入运行。

  3.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深入推进《宜宾市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扎实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工作,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2019年已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各学段新招生年级未产生大班额。完成9家县级综合医院三级乙等评审。全面完成兴文“12·16”和珙县“1·3”地震受损住房维修加固和重建工作。“6·17”长宁地震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加快实施《宜宾长宁“6·17”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施规划》,城乡住房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维修加固全面完成,城乡住房原址重建任务基本完成,截至目前,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开工建设161个、完工65个,累计完成投资34.6亿元。金融风险、企业债务风险、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信访维稳工作不断强化。2019年,全市政府系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77件、政协委员提案301件,答复率100%。决策咨询、民族宗教、新闻出版、地方志、爱国卫生、红十字、体育、科协、国防动员、消防、双拥、档案、保密、工会、爱国卫生、青少年、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市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迅速成立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有力有序有效开展防控工作,用最短时间阻断了疫情蔓延,全市确诊的12例输入型病例于3月10日全部治愈出院。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落实“五包”责任抓排查管控。实行市县乡村组干部“五包”责任制,建立一线临时党组织969个、党员抗疫先锋队3168支,派出14.8万名干部职工,对内常态管控、对外闭环管理。组织企业转产抓物资保障。市、县财政分别投入7541万元、1.37亿元用于疫情防控,组织丝丽雅、国美酒业、圣山制衣等传统企业转型生产口罩、酒精、消毒液、防护服等物资,最短时间实现防护物资“宜宾造”,免费向全市每户家庭发放1斤消毒酒精,对外援助300多吨消毒液,并抓住机遇建立全省医用卫生产业基地。派出3批次、69名医护人员援鄂并全部安全返回。在常态化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强化“六稳”举措、做好“六保”工作,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及早谋划部署复工复产工作。通过成立一、二、三产业和重点项目等9个工作组,分类制定复工复产方案、标准和流程,建立市领导联系100户重点企业制度等举措,推动全市一产业、规上工业企业、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100%复工复产。加大复工复产政策支持。从2月12日起,陆续研究制定支持中小企业共克时艰20条、促进农民工就业创业8条、支持智能终端产业9条、支持汽车产业7条等系列政策措施,稳就业、纾困难、促发展。扎实抓好对上争取。抓住中省应对疫情影响出台系列政策的机遇,全力加大专项债、新增中央投资项目申报力度。2月18日,省政府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宜宾三江新区。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地两中心”目标,以三江新区建设为载体,全力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一季度,全市实现GDP541.9亿元、增长0.3%,总量居全省第3位,增速居全省第1位,其余大多数指标增速保持全省前列。

  三、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总体要求是: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紧扣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冲击和挑战前所未有,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从全球看,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全面下行,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来看,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有效需求不足,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诸多困难;从我市来看,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远低于往年同期水平,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风险不容忽视。我们综合研判形势,深入分析一、二、三产业支撑条件,提出今年全市GDP增速比全省高1.6个百分点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4.5%左右,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完成省上下达的任务。

  (一)推动重点产业稳定增长,发展壮大实体经济

  1.聚焦“工业挑大梁”,深入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加快融入全省“5+1”现代工业体系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稳定产能、转型升级,抢抓机遇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培育更多撬动经济增长新支点。确保食品饮料、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产业等“五大现代产业”营业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壮大产业集群,提升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补强全产业生态链。持续实施企业梯度培育“两工程、三计划”,支持五粮液集团公司、丝丽雅集团公司、天原集团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宜宾纸业股份公司等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叙州油樟、天之华、极米光电、国宏科达新材料等细分行业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持续做强新兴产业发展基金。支持四川酒业茶业集团、市科教产业集团公司等企业做大做强。

  2.聚焦“农业多贡献”,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进全市竹、茶叶、酿酒专用粮、水果、蚕桑、油樟、生猪、肉牛、水产“6+3”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加快恢复生猪产业,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负责制,严守耕地红线,确保粮食安全,守住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加快发展“沿江平丘现代农业发展先导区”和“山区特色农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以翠屏区“宜长兴”(南部)产业融合示范园区等现代农业园区为重点,培育省级园区4个,建成“五新”注9示范基地20个,“三品一标”农产品总量达到550个。大力推进现代农业装备建设,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新建高标准农田25万亩。聚焦乡村振兴示范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集中投向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快推进向家坝灌区北总干渠一期一步工程、竹产业集群发展项目等重点项目建设。

  3.聚焦“消费促升级”,促进服务业企稳回升。从市场供给、消费网络、服务环境等方面系统着力,全力保障基本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重振文旅和餐饮消费,扩容提质服务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促进消费挖潜回补。抢抓全省强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机遇,继续实施服务业“54211” 注10发展战略,着力构建具有宜宾特色的“5+5”注11服务业产业发展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扩量提质。加快建设以“醉美宜宾·浪漫三江”为代表的夜间经济特色品牌。加快构建五大城市商业副中心,打造大观楼和三江口中央商务区两大核心商圈。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启动三江新区金融城建设,推动金融要素聚集,促进产融结合发展。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长江上游区域大数据中心和城市大脑平台建成投运,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电商物流协同发展。全力推进“两海”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加大红色文化、红色旅游资源挖掘和开发,加快创建国家5A级景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国家工业文化旅游园区。

  (二)聚焦“投资唱主角”,更好发挥投资关键作用

  1.切实做好项目包装与储备。坚持优化投向、增大投量、提高投效,抓住西部基础设施补短板、国家布局新基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超前谋划布局重大项目,完善重大项目投资机制,扩大直接融资、撬动民间投资。进一步做深做细做透项目前期工作,着力包装、培育、生成一批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重大项目,动态充实项目储备库,确保常年储备项目总投资1万亿元以上。

  2.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加强资金和要素保障,完善融资对接机制,逐一保障重点项目用地。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和加快发行。围绕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实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招商,加大引进国内市外到位资金。推动成自宜高铁、宜彝高速、G247(自贡漆树—宜宾)公路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四川时代年产30GWh锂电池西南制造基地、五粮液成品酒包装及智能仓储配送一体化、凯翼乘用车、台群智能机械产业等重点项目。

  (三)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打造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

  1.加快规划建设三江新区。对标国家级新区,充分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多规合一”“三线一单”等要求,统筹考虑产业发展、人口集聚与城市建设布局,兼顾当前和长远,以全局视野、战略思维高水平编制新区发展各项规划,加快形成“1+2+N”规划体系。支持三江新区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科技创新、要素保障等方面大胆改革创新,着力打造长江上游绿色发展示范区、创新型现代产业集聚区、国家产教融合建设示范区、四川南向开放合作先行区。按照“两区一廊一新城”的空间布局,细化相关配套政策,完善产业招商机制,加强与现有产业园区的协同发展,谋划建设一批基础性、先导性、支撑性重大项目,确保新区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2.优化完善城市布局和功能。加快推进江安县撤县设区、长宁县撤县设市,构建“一核多中心、三江多片区”的竞相发展新格局。加强与绿地集团、恒大集团、华侨城集团等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高标准建设三江口CBD、高铁新区、纸厂片区和天原片区等重点项目。继续实施“城市双修”工程和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文化等工程,统筹布局教育、医疗、科技、文化和体育、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

  3.加快建设城市大通道。加快推进酒都大道、叙州大道、南部新区“7+1”  “6+5” 市政道路项目建设、宜泸高速沙坪互通立交改造;开工建设临港至南溪滨江路及S307拓宽改造,金沙江公铁两用桥北连接线二期、三期工程,金沙江南门桥至铁路桥滨江路等项目;加快推进岷江五粮液大桥、新机场南快速通道、城南环线航天立交至城南立交等项目前期工作。

  (四)全力推进“双城”建设,加快打造现代科教强市

  1.推进国家产教融合型试点城市建设。围绕重点产业,组建产教联盟、搭建平台载体、培育示范企业,规划建设研发服务平台和中试基地,推进“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发展。深化产教融合创新试验,着力打造泛金沙区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产教融合实训中心建设;以成果转化为突破,打造创业孵化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打造“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基地。积极创建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创新型城市,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建设。

  2.加快大学和科研院所建设。推进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一期)、西南交通大学宜宾园区、成都工业学院宜宾园区(一期)、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宜宾校区(一期)等高校建成。加快省教科院川南教师教研培训基地开工和建设,加快欧阳明高院士工作站建设,加快推进宜宾同济汽车研究院、宜宾哈尔滨工业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等9个产研院发展,启动科教公元π、大学科技园等项目,确保建成开学高校累计达11所,在校大学生达7万人。

  (五)持续开展交通大会战,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1.加快构建铁路大通道。全力加快成自宜高铁、渝昆高铁、隆黄铁路宜宾段等项目建设,加速宜西铁路、珙叙铁路、筠盐铁路前期工作。

  2.加快构建公路大通道。建成成宜高速、过境西段高速,加快宜彝高速、宜威高速、仁沐新高速、新市至金阳至攀枝花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宜宾经南溪至江安阳春坝至泸州快速路、翠屏区李庄至江安沿江公路及宜叙高速竹海连接线等干线公路建设。实施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建成金沙江大道、机场东连接线、盐坪坝长江大桥、打营盘山隧道、宜宾至高县庆符快速路连接线等重点项目。

  3.加快构建水运大通道。积极配合推进长江重庆至宜宾段生态航道建设,力争宜宾港志城作业区二期工程开工,加快宜宾港志城作业区集疏运体系建设。

  4.加快构建航空大通道。积极加密国内热点航线,力争通行航线达35个,力争获批对外临时开放航空口岸。

  (六)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合作,加快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1.坚持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农村产权“三权分置”机制模式,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扎实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推进国资系统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有股权多元化持有。继续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撬动作用。

  2.完善开放平台。高水平办好中国(宜宾)国际竹产业发展峰会暨竹产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大会、中国国际名酒文化节等投资推介活动。发挥利用好综合保税区政策,加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推广应用,持续实施临时开放口岸提效降费工程,进一步压缩进口通关时间,不断提升口岸能级。

  3.深化区域合作。务实推进与钦州、防城港等南向节点城市开展通道建设、江铁海联运、上行货物“散改集”运输、飞地园区建设等合作事项。加快推进成宜合作已签订协议和项目的落地落实,进一步拓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合作空间。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加强与长江沿江城市联动合作,积极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

  (七)做大做强县域经济,加快夯实底部基础

  1.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持续巩固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成果,加快做大县城、做强中心镇、做优特色村,突出抓好7个县城、20个中心镇、300个中心村规划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快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积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农田水利、通讯、电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研究出台乡村振兴扶持政策。大力实施宜居乡村规划、村容村貌提升、公共设施配套、生态环境建设、美丽经济培育、乡风文明建设等重点工作,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新建乡村振兴示范区10个,培育市级先进区县2个、先进乡(镇)10个、先进村40个。建成“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500个,“美丽宜宾·宜居乡村”达标村750个。

  3.激发民营经济活力。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严格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依法依规有序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全面提升“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实效。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流程审批时间压缩到90个工作日以内。持续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保障民营企业家人身和合法财产权益,加快建设一流营商环境。落实全国“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各项任务,全力抓好100户重点企业、10户龙头企业培育,实施非公经济企业“百千万人才服务计划”,帮助解决民营企业融资、人才等“六难”问题,确保民营经济增加值与GDP保持同步增长。

  (八)坚决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加快打造长江生态第一城

  1.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完成“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确保按期完成中省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和省生态环保专项督察、省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集中暗查反馈问题整改任务。切实落实流域污染综合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华电珙县电厂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南广河、宋公河等三江九河整治打造,加快南岸、杨湾、白沙、天柏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建设。

  2.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继续扎实抓好三江生态综合治理,全面完成三江口至南溪城区两岸生态修复。加快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全力争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加大长江(宜宾段)绿廊建设,推进沿江、沿河、沿路生态林带绿化美化工程建设。强化“三线一单”约束机制,实施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达标行动,3年内拟关闭年产30万吨以下灾害重、升级难的煤矿24个。推进境内长江沿线1公里内的化工企业搬迁、退出,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清洁生产产业。

  (九)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1.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紧扣“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扎实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等工作,不断改善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强化产业扶贫和就业帮扶等措施,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全面建立防返贫和致贫监测评估体系,抓住因疫、因灾、因学等致贫返贫关键因素,分类设置精准防贫办法。落实落细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综合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

  2.抓实民生工程。确保全面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26件民生实事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升保障改善民生水平。健全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机制,深化社会救助审批权限下放乡镇(街道)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市域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继续实施保障房建设、老旧小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厕所革命、停车场建设、电动宜宾建设等各项民生实事。继续抓好稳就业工作,加快推广农民工创业帮扶政策,鼓励支持就业创业。健全公共卫生防控系统,完善公卫应急事件处理机制。

  3.抓好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加快推进“6·17”长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加快建设长宁县双河镇古城文博综合体、珙县洛浦新寨两大灾后恢复重建示范点,确保灾后恢复重建“一年基本完成、两年全面完成”。

  4.加快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加快推进街道管理体制改革、社区分类体系建设,健全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机制。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治理机制,全面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居)民委员会主任和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发展好村集体经济。

  (十)扎实抓好“十四五”谋划

  全面分析评估“十三五”时期发展成果和经验,围绕中、省、市重大战略部署,特别是加快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深化对我市“十四五”时期发展环境、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的研究论证,研究提出一批重大政策、重大改革、重大工程项目,争取纳入省“十四五”规划或者专项规划。高水平同步编制“十四五”规划、空间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推动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各位代表!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扎实工作,全面落实本次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为加快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而努力奋斗!

【篇4】村产业发展规划

  ++镇位于县城西南23公里处,全境由东向西走向的流岭山脉、东南—西北走向的胡岭山脉和南北走向的西岭山系错综相交而成。牌楼河、八里十河、寺坪河三条河流纵贯全镇,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镇。++镇15村162个村民小组,4238户,15731人。全镇平均海拨950米,平均气温16℃,年平均降水400—660毫米。资源丰富,气候温和,是山茱萸、核桃、魔芋最佳适生区。按照全镇经济工作总体部署,结合“一村一品”近几年来的发展实际,现制定++镇20xx年度产业发展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畜、药、果、劳”四大产业为重点,按照“畜牧抓发展,林果抓科管,劳务抓培训”思路,坚持“多业并举,一业突破”的方针,采取“抓大户、建小区、抓协会、建基地、抓科技、提效益、抓营销、增收入”的措施,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增长方式的转变为目标,大力发展优质核桃、山茱萸、劳务输出产业,建立健全合作社组织,走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之路,全面推进我镇产业发展,尽快让产业化成为农民致富的主要来源。

  二、目标任务

  以华茂鸡、生猪养殖、中药材、林果业、劳务输出为重点,建基地、圹规模、提效益、促增收,围绕“打造优势、唱地方戏、走特色路”工作思路,与华茂公司、丹南富源药材专业合作社等

  公司、社团合作,走“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供、销做保障。

  规范林果基地建设,建成百亩良种山茱萸采穗基地,完成万亩山茱萸科管,千亩核桃建园,构成千亩板栗、千亩核桃和万亩山茱萸基地建设。建成白桑塬村千头育肥猪场,东沟、常路、牌楼河、银洞散养鸡基地,建大棚到达15棚以上,全镇发展魔芋3000亩,良种核桃建园1300亩,种植中药材2000亩,建成4个村的树型金银花基地。劳务输出到达6500人以上,创收入6800万元以上。

  1、山茱萸产业规划。

  加大协会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协会组织,结合党建载体促进协会正常运作,充分发挥农民协会功能。继续抓好“寺坪牌”山茱萸品牌推介工作,抓营销队伍建设,进一步开拓市场,提高产品销售业绩。进取邀请县以上林果专家加强林农科技培训,全年培训12场次,受训群众1000人次。进取联系县林果站加快启动山茱萸采穗园建设项目工程。白桑塬村标准化建园500亩,科管3600亩;石庙村标准化建园300亩,科管1350亩;龙嘴村科管1200亩。

  2、核桃产业规划。

  加大协会建设力度,进一步完善协会组织,加强林农科技培训,全年12场次,受训群众1000人次。进取联系县林果站加强优质核桃高接换优培训,实现寺坪村、赵塬村高接换优4000株。

  寺坪村标准化建园500亩,新发展50亩科管1350亩;赵塬村标准化建园300亩,新发展100亩,科管1000亩。

  3、魔芋产业规划。

  魔芋在++镇是个新兴产业,以赵塬村、东沟村2010年发展魔芋基地为基础,开展教育培训互动,继续提高魔芋种植面积,辐射带动1000亩以上的魔芋种植。

  4、药业产业规划。

  在做好传统产业山茱萸、核桃科管的基础上,每村发展集中连片丹参等同类中药材种植基地1个,连片面积至少50亩以上,由农综站组织至少培训6场次800人以上。抓住麦忙过后的机会,拟建树形金银花基地300亩并逐步扩大规模,规划在3至5年内成为我镇另一个主导产业,另一个增加群众收入的亮点;

  5、畜牧产业发展。扩大畜牧小区建设,加快花园银洞散养鸡基地建设,在入秋前引进仔鸡;力争东沟村建华茂大棚鸡10个以上,加快白桑园村千头养猪场的建设进度,力争在年底前出栏一批,带动全镇畜牧业发展。

  6、劳务输出产业规划。进取抓好劳务技能培训工作,开展培训6次以上,提高有组织外出劳务人数,努力转变务工工种,提高务工人员工资,增加农民收入,力争年底劳务输出人数到达4000人。

  7、以百万亩油松林为依托,以金狮谷生态旅游开发为重点,争取项目招商引资,倾力打造金狮谷这一++镇生态旅游品牌,全力营造蓝天、青山、碧水的生态镇,休闲观光的旅游镇。

  三、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强力推进。镇上成立了“一村一品”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全镇“一村一品”发展的组织管理、综合协调和检查考核。实行科级领导联系帮扶村支部制度,按照每个示范村和推进村由一个工作队驻村包抓,发展一个环境无污染、产品无公害、生产有规模的主导产业,构成一个有商标品牌的主导产品的总体要求,成立15个工作队,由副科级包片领导带队,把“一村一品”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年终考核,严格奖惩兑现。

  2、因地制宜,制订规划。镇上抽调骨干深入全镇15个村实地调查,根据当地土地资源、气候条件、产业现状、工作基础、发展潜力等实际情景,在摸清底子的基础上,把发展“一村一品”与新农村建设结合,与扶贫开发结合,与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选择有发展潜力、市场前景好的产业,制订贴合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

  3、发展大户,示范带动。农村经济靠能人带动。我们把发展产业大户作为扩大基地规模、发展“一村一品”的突破口,采取“市场引导、群众自愿、政府扶持、试点示范、各方支持”的办法,培育了一批“敢为人先、科技领先、高点起步、规模发展”的产业大户,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4、强化服务,科技支撑。加强了干部队伍建设,为农村产业健康发展供给了有力人才保障。以示范村为重点,大力开展农

  村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名、特、优品种、高效实用栽培、无害化生产、测土配方施肥、生物病虫害防控技术,优质良种、标准化生产技术和优质农资普遍推广。建立了“一村一品”科技指导员和农业“110”科技服务制度,制定无公害粮食、山茱萸、核桃、洋芋等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引导广大农民进取生产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绿色农产品。

  5、夯实基础,改善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产业扶持力度,进取争取项目。实施十大惠民工程,进取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依靠科技,加快产业化进程;,对产业发展示范户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最大支持,提高农民工返乡创业的进取性。

  6、典型示范,宣传发动,建立“一村一品”发展引导体系。发展农村产业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结合当地发展实际,选择有群众基础、有发展潜力、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重点培育扶持。将涉农项目有效整合,对涉农资金捆绑使用,经过资金、项目、技术集中投入和帮扶指导,加快培植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专业村,努力培育一批示范辐射效应明显的发展典型。加大对“一村一品”的宣传力度,发挥典型示范和引导带动作用,营造一村一品发展良好环境。

  7、培育新型农民,开拓市场,完善“一村一品”发展服务体系。努力提高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诚信意识,进取消除不良舆论,打造良好的品牌口碑;加大宣传,增强群众的参与和发展

【篇5】村产业发展规划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示范区(安阳县)“五个示范”的发展要求,按照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推进示范区(安阳县)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现代农业跨越发展,针对示范区(安阳县)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8—2020年。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四优四化”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四化”同步推进、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和“一年打基础、两年求突破、三年见成效”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产业规划为引导,政策扶持为引擎,科技创新为动力,示范引领为载体,行政推动作保障,按照“优产业、强龙头、建基地、重特色、创品牌”的总体要求,不断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组织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努力促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大发展、农产品加工水平大提高、品牌建设大突破、产业化带动能力大提升,着力打造示范区(安阳县)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县。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立足省内,面向全国,根据市场需求,坚持“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发展方向,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自觉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推进产业化经营。重点鼓励发展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优、对农民增收贡献大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潜力产业。

  2.坚持区域化布局

  注重发挥区域、资源、技术、产业、市场等优势,因地制宜,创新特色,积极鼓励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支持发展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园区,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以点连线,以线带面,点、线、面同步推进。着力“点”的建设,推进高效农业示范点和专业村的建设;注重“线”的构建,重点推动北外环、农业大道、内高线等沿线区域的现代农业发展;突出“面”的提升,依托区域布局建设特色产业大园区。

  3.坚持创优品质品牌

  用现代农业科技武装农民及农业产业化各环节,着力提升农产品的品质。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检测监督体系,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及基地认证,实施品牌化战略,推动标准化生产,鼓励龙头企业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科技含量,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4.坚持尊重群众意愿

  在坚持规划引导、政策推动、科技服务的同时,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充分调动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形成上下齐心合力共促发展的良好氛围。

  5.坚持以产业带脱贫

  以特色产业为主导,选择扶持发展适合本乡镇情况、群众普遍认可、有利于农业发展提质增效、带动脱贫效果好、有市场开拓潜力和比较优势的特色产业项目,实现村有特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打造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推进。

  (三)总体目标

  立足打造示范区(安阳县)“现代农业发展示范”的战略目标,充分发挥示范区(安阳县)区位优势,强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66355”工程,即在今后三年内,大力发展六大特色产业,推进六大工程建设,完成30万亩土地流转规模种植,打造50个现代农业精品园区,落实五项保障机制,把我县现代农业建设成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发展体系,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具体目标为:

  做强六大特色产业,建成优质小麦、油料、瓜菌菜、林果花卉、中药材、草畜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50万亩;提高产品质量,建设“三品一标”农产品生产基地30个;打响产品品牌,创建市级名牌农产品10个、省级5个;拓展延伸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50个;拉长产业链条,培育市级龙头企业20家、省级5家;提升组织化水平,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0家,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0家;增强营销能力,培育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本县农产品经纪人50名;建设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1个;建设电商产业园1个;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2个;建设特色精品园5个。

  二、重点发展六大特色产业

  (一)重点发展产业

  1.优质小麦产业

  大力发展以优质强筋小麦为主的粮食产业,到2020年,建成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30万亩。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瓦店乡、辛村镇、吕村镇、北郭乡等乡镇。

  2.优质瓜菌菜产业

  大力发展以大棚设施栽培为主的蔬菜产业,集中力量推进大棚西红柿、黄瓜和食用菌、山药快速发展。加快培育新的“拳头”农产品,以韩陵梨园为重点,打造大棚西红柿特色产品;以永和镇璐豪生态园为重点,打造大棚黄瓜特色产品;以崔家桥镇魏村、路马房为重点,打造沿北外环的山药特色产品;以崔家桥镇博涵农庄为重点,打造芦笋特色产品;以吕村菲博家庭农场为重点,打造原生态小杂粮特色产品;以吕村天康为重点,打造食用菌特色产品。到2020年,全县商品蔬菜由2017年的2.7万亩发展到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由1.5万亩发展到3万亩,成为我市乃至我省商品蔬菜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3.优质林果产业

  大力发展特色林果和花卉苗木产业,到2020年,建成以葡萄、樱桃、苹果、桃、杏、梨等优质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2万亩,发展彩叶、常绿和多花品种的苗木和观赏花卉1万亩。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推广林农、林药、林苗等模式,最大限度提高土地效益和土地产出率。特色林果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以沿北外环、S219线两侧为主,整合现有小果园,鼓励企业、个人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积极引进名优品种,建设集采摘和休闲于一体的特色林果。苗木花卉重点发展区域:以辛村垚鑫苗木、崔家桥兴源合作社、吕村天源公司、瓦店瑞林合作社、苟简牧野公司为重点,辐射带动周边区域。

  4.优质中药材产业

  以辛村镇旺源中药材种植合作社、高庄镇301国道以南为中心,以瓜蒌、丹参、防风、白术等畅销型药材为主,推进中药材特色产业发展。在高庄镇301国道以南,紧邻规划中的“广润坡湿地公园”,规划用地面积1500亩,建设集“中医药文化交流、中医培训、中医医疗保健服务、中医药技术研发、养生社区、绿色中药材规模化种植、中草药萃取加工、优质中草药电商交易及物流仓储”为一体的中医药健康产业基地。

  5.优质油料产业

  积极推进以优质花生、优质油菜、优质大豆为主的油料作物产业发展。到2020年,新发展油料作物面积2万亩,其中优质花生0.5万亩,优质油菜0.8万亩,优质大豆0.7万亩。积极探索总结推广林下套种花生、油菜牧草套种、小麦大豆套种等模式,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为永和镇、崔家桥镇、吕村镇内安阳河沿岸村庄。

  6.优质草畜产业

  加快推进优质草畜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到2020年,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有较大提高,生态畜牧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实现肉禽年出栏200万只,肉羊出栏3万只,生猪出栏20万头,全县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重点发展区域:以北郭乡京豫恒通、辛村镇大荣、吕村镇宏康等场家为龙头,建成年出栏10万头的生猪产业化养殖基地;以北郭金广源肉鸭合作社、吕村镇西吕村、新寨的蛋鸡、肉鸡为龙头,建成蛋鸡、肉鸡、肉鸭产业化养殖基地;以北郭乡东河干奶牛、永和镇张奇肉羊为依托,建成草食动物产业化养殖基地。

  (二)空间布局

  按照点、线、面同步推进的原则,根据“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规模化发展、区域化布局的要求,通过推进特色产业区、产业带、产业基地、产业强镇及专业村建设,大力发展以优质强筋小麦、特色油料、优质瓜菌菜、大棚西红柿、特色林果和优质草畜等特色优质农产品和休闲观光农业发展。

  1.形成四大特色产业区

  高标准粮田示范区:以瓦店乡、辛村镇、吕村镇、北郭乡等乡镇为主,通过发展优质强筋小麦产业,采取种子补贴、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措施,搞好30万亩优质强筋小麦生产基地建设和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在高标准粮田示范区内设置技术攻关区、核心示范区和辐射带动区;在瓦店乡建立1000亩的技术攻关区,重点搞好“耕、种、管、收”全过程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攻关,为全市优质强筋小麦生产搞好技术集成;以示范区(安阳县)广润坡省级高标准粮田示范区为重点,建立3万亩核心示范区,建设优质强筋小麦制种基地,形成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管理的示范样板;建立27万亩的辐射带动区,通过订单生产,推进整村或整乡发展单一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促进优质强筋小麦专种、专收、转储、专销,实现优质优价。

  都市休闲农业区:以市区周边的崔家桥、韩陵、永和、吕村等乡镇为主,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持续推进以崔家桥清河生态园、东湖生态园、周末农场、兴源合作社、韩陵镇众祥生态农业园、苟简牧野公司、永和镇兴和生态园、璐豪农业有限公司、吕村镇绿康公司等为中心的都市休闲农业区,重点推进葡萄、苹果、桃、梨等特色水果产业,建设“生产为主、兼具休闲”的都市休闲农业区,因地制宜打造环安阳市半小时都市生态、休闲、观光、采摘农业。

  现代生态园林区:以辛村镇、北郭乡、永和镇、崔家桥镇等乡镇为主,以辛村垚鑫苗木、北郭龙凤生态园、永和镇兴和生态园、崔家桥兴源合作社、瓦店瑞林合作社等为重点,重点推进特色林果、绿化苗木、观赏花卉、盆栽植物发展,形成特色林果和花卉苗木产业基地,建成示范区(安阳县)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园林区。

  特色瓜菌菜生产区:以韩陵镇、崔家桥镇和永和镇等乡镇为主,重点推进韩陵梨园西红柿、崔家桥清河黄瓜、茄子、博涵农庄的芦笋、永和璐豪的青椒、吕村天康的食用菌、沿北外环一带的山药、土豆等特色瓜菌菜基地建设,建成在全市乃至全省闻名的无公害蔬菜瓜果基地。

  2.打造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

  绿色农业展示带:沿农业大道一线,重点推进永和镇兴和生态园、璐豪农业有限公司、农科院科研示范基地、永和新苑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等为中心的绿色农业展示带建设。通过在园区内建设沼渣、沼液综合利用、药肥减量、无公害农产品等工程,展示示范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成果。

  休闲农业观光带:沿北外环一线,以韩陵、崔家桥、永和为主,依托安阳河沿岸的清河生态园、中盛农业生态园、东湖生态园、兴源合作社等,推进休闲农业观光带建设。

  高效农业示范带:沿新建省道502一线,以高庄、瓦店、辛村为中心,以辛村镇通祥农业合作社、安泰农业种植合作社和文革食用菌合作社为中心,建设环安阳县南部的高效农业示范带。

  3.培育特色产业强镇和专业村

  根据各乡镇不同地域特点,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区域布局,发展现代农业特色产业,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强镇强村建设。到2020年,建成瓦店乡优质粮强镇,辛村镇花卉苗木强镇,北郭乡草畜牧强镇,永和镇绿色示范强镇,崔家桥镇休闲观光强镇,韩陵镇菜篮子强镇,吕村镇食用菌强镇。建设特色农业专业村30个,包括韩陵梨园西红柿专业村,崔家桥魏村、施庄、路马房等山药专业村。

  4.发展50个现代农业精品园区

  按照高效益、优设施、上档次、强示范的要求,优化产业布局,完善配套设施,健全服务管理,提升经营水平。狠抓土地流转,发展规模集约经营;狠抓设施栽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狠抓新型农民培育,发展现代农业经济。依托特色农业带建设,推进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到2020年,建成现代农业精品园区50个,其中,集中打造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和特色瓜菜、特色林果、花卉苗木等5个特色精品园。

  三、推进六大工程建设

  (一)实施高标准粮田提升工程,调整优化种植结构

  坚持项目整合、集中布局、规模开发,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以提升粮食产能为目标,以项目整合为支撑,以技术集成和规模经营为抓手,以服务方式创新为动力,以建管并重为保障,优化区域布局,一是调优夏粮种植品种。大力发展优质专用小麦,以优质强筋小麦为重点,以广源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为示范,发展优质强筋小麦订单生产,整乡建制开展优质专用小麦专种专收专管专储专售专加工试点。二是调优秋季种植结构。调减玉米面积,调增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发展青贮玉米种植,推动牛羊饲养从籽粒饲喂向全株青贮饲喂适度转变;依托玉米加工龙头企业,引导农民种植高赖氨酸玉米、高油玉米、高淀粉玉米等加工专用玉米。通过多项措施,到2020年,全县建成和持续提升高标准粮田30万亩以上,将高标准粮田示范区打造成全国优质高产稳产粮食生产示范基地。

  (二)实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程,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以永和镇全国生态农业创新示范基地为平台,持续推进以永和镇兴和生态园、璐豪农业有限公司、农科院科研示范基地、永和新苑大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等为中心的农科教相结合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同时,在北外环、农业大道和内高线两侧,依托乡镇资源,发展特色水果、观赏花卉等特色基地,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因地制宜打造环安阳市半小时都市生态、休闲、观光、采摘农业、示范休闲农庄(农家)、农业主题园区。坚持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景区化”步伐,实现产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礼品。做到与城市功能配套相融合,着力把园区打造成为市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新去处;与工业园区发展相呼应,依托工业园设立农副产品加工区,就近深化农产品加工,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将现代农业园区打造成种养加、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集农产品加工、质量监测、生物科技、农机农艺结合为一体的综合型平台。

  (三)实施农业经营体系创新工程,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

  积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崔家桥镇、辛村镇整村推进土地流转、土地托管代管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每个乡镇都要推出一个或几个土地流转整村推进试点村、试点方,为农业规模化生产创造条件。

  加大对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指导力度,着力培育一批发展效益好、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民兴办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等多元化、多类型合作社。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各类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带动土地流转和规模种植,支持开展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等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性服务。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创建活动,切实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自身发展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示范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带动作用。

  (四)实施农业生态保护工程,增强农业持续发展能力

  1.加大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以打造“生态宜居城市副中心”为发展目标,以建设“安阳市花园型新城区”为战略定位,通过实施城区绿化、四旁绿化、道路绿化、农田林网绿化、特色经济林、全民义务植树六大工程,规划形成“一网、二圈、十带、百园、村村绿”的森林空间布局,加快建设国家森林城市。一网即一个完整的生态廊道网络;二圈即内圈(市区文峰大道—新安路—景观大道—安楚路—219线—南林高速—市区)和外圈(市区文峰大道—新安路--安楚路—海兴路—北环路—北郭东环--安楚路—吕辛路—安内快速—市区),打造内外两圈环城生态防护林带;十带即京港澳高速、南林高速、高铁、G341、东北外环、安楚路、北环路、219线、安内快速、北郭东环共十条生态防护林带,造林面积共25850亩;百园即规范提升一百个50亩以上的采摘园、园林绿化苗圃和各类林业生态园区;村村绿即绿化“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所有空闲地,大力提高村庄林木绿化率。到2020年,县域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国道、省道及主要县道的沿线建设宽度不低于20米的森林景观林带,城市近郊建有面积20公顷以上的森林公园或湿地公园。

  2.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资市场监管

  全面落实农产品监测机构人员和制度,加大蔬菜样品抽检力度,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狠抓农资市场监管,打击假冒伪劣种子、农药、化肥销售生产,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实行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建立高毒农药可追溯体系,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园艺作物标准园建设,从根本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加大力度推进“三品一标”认证工作

  积极引导和支持园区生产者和经营者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强化品牌战略观念,组织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识,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打造我县“一村一品”“一乡一品”农产品品牌,强化农产品市场地位,增强农产品的竞争能力。

  (五)实施农业产业集群培育工程,提升农业发展水平

  1.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进一步对现有的龙头企业进行归类、排队,明确其在农业产业化集群及产业链上的位置,调查摸清企业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引导其向“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方向发展,使其发展成为研、发、产、销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扩大生产基地、新上加工生产项目、拓展销售市场、引进先进技术等,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实力的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

  2.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建设

  继续加大财政、金融、信贷支持和服务力度,引进和建设一批产业关联度大、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并形成产业集群,提高农产品就地转化率和精深加工率,实现从原料主产区向加工集聚区的转变。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工商界老板领办、创办新龙头,鼓励引导民营资本和社会闲散资金开发农业项目,加快中小型龙头企业的建设。依托现有基础,重点扶持泰丰食品等重点龙头企业,在泰丰公司,通过发展优质强筋小麦订单农业基地和面粉加工,拉长产业链条,全面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运行模式,进一步完善基地供应等配套设施建设,集中打造以面品加工、瓜菜菌为主的农业产业化集群。

  3.加快农产品商贸物流园建设

  在高庄镇开工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及商贸物流园,项目规划占地300亩,总投资3亿元,主要经营新鲜时令蔬菜,新鲜各产地水果,生鲜水产、肉类,活禽蛋类,各类干货、调味品、粮油等农贸副食的批发零售,并建设瓜类蔬菜仓储基地、生鲜冷库、办公楼、光伏等配套设施,作为大型农副产品集散地进行物流配送。加快韩陵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建设。通过招商引资等手段吸引一批加工企业入驻园区。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及配套企业集群发展,加快集群重点项目建设,凸显园区“洼地效应”,形成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

  (六)实施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工程,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依托各乡镇特色优势,引导乡镇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形成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色和一定区域功能,“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产业小镇。激励创建7个产业上“特而强”、机制上“新而活”、功能上“聚而合”、形态上“精而美”的特色小镇,成为创新创业高地、产业投资洼地、现代农业胜地,打造我县经济新的增长极。

  在崔家桥镇依托“河南老字号”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东曹马芝麻糖和山楂糕等传统食品加工产业,着力打造休闲食品特色小镇。在韩陵镇围绕安阳八大景之一的韩陵片石、定国讲寺及众祥生态农业园、苟涧牧野公司等,打造历史文化、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小镇。在永和镇依托安阳市农科院千亩科研基地、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等,打造特色农业小镇。在北郭乡依托经济林果木种植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区,打造农业观光休闲小镇。在瓦店乡依托5万亩高标准粮田省级示范区,打造高标准粮田特色小镇。在高庄镇依托其特殊的区位优势和商贸物流业,打造商贸物流小镇。在吕村镇盘活绿康、天康公司,打造绿色蔬菜、食用菌特色小镇。在辛村镇依托原有的受到国务院表彰的科丰农民专业合作社、受到农业部表彰的海旺家庭农场等,打造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特色小镇。

  四、落实五项保障机制

  (一)创新工作机制,强化组织推动

  财政、发改、金融等各成员单位,要在现代农业发展指挥部的统筹协调下,结合各自的职能,对特色产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强化行政推动手段,实行一个项目、一个法人、一套班子、一笔经费、一个倒计时工作计划表、一抓到底的“六个一”的具体实施办法,明确专人、专门机构、专项经费抓特色产业发展。要建立项目分包责任制,细化分解部门、乡镇、村及企业建设任务;确保各项建设任务有效落实。

  (二)创新投入机制,强化发展基础

  县财政每年安排奖补资金1000万元,制定现代农业发展奖补意见,根据规划重点发展产业和重点区域,支持特色种植、高效设施农业、土地流转和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各乡镇(办事处)、各部门积极争取上级美丽乡村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新增千亿斤粮食等项目资金,集中打造农业特色产业和特色区域,提升现代农业建设水平。有效整合农口各部门项目资金,今后农口各部门资金和项目必须先经现代农业指挥部审核,采取“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专款专用、各负其责、各计其功、成果共享”的办法,集中用于打造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推动金融部门支持农业重点产业,增加信贷资金投入,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实现电往园区架、水往园区引、路往园区修、项目往园区安、钱往园区投、商往园区招,有效解决投入难题,确保现代农业项目的顺利推进。

  (三)创新考评机制,强化责任意识

  要把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纳入各乡镇目标考评体系,对指标进行分解量化,明确责任分工,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督查督导,建立工作台账和日常督导制度,定期开展工作督导,实行周督查、月汇报,主要领导每月听取一次工作进度汇报,分管领导每周到产业园区督查一次,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问题。加强考核激励,对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成绩突出的乡镇、村和做出突出贡献的部门、企业给予表彰奖励。

  (四)创新支撑机制,强化项目建设

  坚持科技兴农,科技强农,为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普及,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加强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着力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制定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计划,重点推动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大型电商平台对接,支持名特优、“三品一标”、知名品牌等农产品入驻电商平台,实现互联网线上平台交易与线下销售网点的“天地对接”。坚持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支撑,围绕“六大工程”建设,谋划实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搞好农业项目推介洽谈活动,搭建企农、银农、科农对接平台,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五)创新招商机制,强化市场引导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两手抓,积聚内涵,拓展外延,积极编制投资回报率高、市场前景好的农业招商项目,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吸收本地有头脑、有实力、有技能的能人大户投资农业规模经营。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承接产业转移,引进项目和资金。鼓励有雄厚资本的集团公司通过兼并、收购、划转、合资等方式,进行资本扩张和资产重组,打造精品农业。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工商界老板领办、创办新的龙头企业。鼓励引导民营资本和社会闲散资金开发农业项目,投资现代农业发展,形成全社会投资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篇6】村产业发展规划

  3月2日,宜宾市委书记刘中伯主持召开市委2021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宜宾市政协主席谢杰,宜宾市委副书记黄河出席会议。

  会议听取了投资、农业、工业(含建筑业)、服务业、财税、金融、旅游、招商引资工作的汇报。刘中伯指出,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宜宾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大力实施“产业发展双轮驱动”战略和科教兴市战略,实现了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大,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强势崛起,“双城”建设全力推进、成效明显,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高质量发展,为今年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加快建成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中伯强调,全市上下要再坚定发展信心,在“十三五”时期实现圆满收官、全市经济社会保持蓬勃发展态势的基础上,进一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定发展信心决心不动摇,认真分析研判当前经济形势,继续以真抓的实劲、敢抓的狠劲和常抓的韧劲,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奋勇争先,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实现。

  刘中伯要求,各级各部门要再明确目标任务。各分管领导和牵头部门要按照此次会议安排部署,突出重点、找准差距,对全年重点任务进行再梳理、再细化,围绕具体任务抓好工作落实。各县(区)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认真分析、横向比较,制定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目标任务,夯实县域经济底部基础。要以中心镇建设为重点,着力在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社区功能、交通缓堵等方面下功夫,着力解决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

  刘中伯强调,各级各部门要再精准政策措施。要进一步加强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按照一、二、三产业分类,分别成立以酿酒专用粮、竹、茶、蚕桑、油樟和生猪、水产为主的农业“5+2”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新能源和汽车、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医疗器械和白酒食品为主的工业“5+1”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文化旅游、现代金融、现代商贸物流、电子商务、会展经济和夜间经济为主的现代服务业“5+1”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制定各产业详细发展规划,细化具体任务、解决发展难题、优化发展环境,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要进一步优化政策,在已有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出台相关文件,强化对建成全省经济副中心和成渝地区经济副中心、农业“5+2”产业、工业“5+1”产业、现代服务业“5+1”产业、“幸福宜宾”建设十大提升工程等重点工作和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要进一步严格考核奖惩,切实加大对全年重点工作和经济工作的考核力度,实行一月一挂牌、一季度一交账、半年一拉练,形成竞相发展的良好态势;要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从土地、资金等要素方面全方位支持经济社会发展,齐心协力、形成合力,确保全年经济工作目标任务圆满实现。

  刘中伯还就安全、信访、稳定、环境保护、党的建设等重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宜宾市市领导贾璋炜、李学焦、赵浩宇、李静、刘晓卫、袁华兵、关晶波、刘岗、王萍、高展、张琦、陶学周、李康参加会议。

【篇7】村产业发展规划

  庙街乡胡沟村2019年村产业发展规划为加快推进胡沟村脱贫攻坚工作,实现同步全面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根据《舞钢市“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共舞钢市委员会舞钢市人民政府关于集中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与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结合本村实际,特编制该规划。

  一、基本情况(一)区位优势。胡沟村位于舞钢市庙街乡东南部,辖5个自然村,5个村民小组,分别为胡沟、闫家岗、化庄、段岗、洪岗;

   距市区6公里,离乡政府2.5公里,东临着舞钢市产业聚集区,建设路高速引线从村中穿过,交通快捷变利,地理位置优越。

  (二)人ロ状况。我村总人ロ193户、793人,全部为农村人ロ,劳动段人口占总人口的64.6%(三)土地情况。全村现有耕地789亩,人均不足一亩。经济结构单一,主要以种粮为主,林果业为辅。

  (四)贫困现状,2018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6000余元,无集体经济收入。目前全村未脱贫贫困户12户12人。2016年度经过四议两公开,评议出贫困户16户17人,2017年死亡1户1人,失踪1人。2018年1月死亡1人,2018年4月死亡1户1人,2019年1月死亡1户1人。主要致贫原因是因残2户,缺少劳动力10户。其中,五保贫困户4户,低保贫困户8户。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定位(一)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六个精准”,按照“五个一批”,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培育、基础设施配套、美丽乡村建设、人文素质提升抓党建促脱贫“五大扶贫工程”,全面推进全村实现限期脱贫、同步小(二)发展定位。结合庙街乡总体规划,围绕乡村产业振兴,利用九龙山社区资源优势,引进加工、批发产业,努力打造我村特色靓点。一是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大力引进产业;二是利用人居环境改善契机,打造生态益居新农村;三是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带动集体共同发展。把所握好这三大定位,把胡村的贫困户带动起来,帮扶起来。

  三、目标任务(一)总体目标。2020年实现贫因户全部脱贫,衣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元以上,确保群众家家有事做、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2020年,继续巩固脱贫成效,密切关心因个别特殊情况导致生活窘迫贫困户的现状,实现全村无一户因病、因学、因失地返贫、增贫的情况。

  1、产业扶贫。为加快培育和提升我村支柱产业,拓宽村集体的稳定增收渠道,进一步调整、完善、细化村产业发展规划方案。产业扶贫总目标是:到2020年,全村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有效覆盖所有贫困户和低保户,覆盖率80%以上,形成以村农业合作社为主导的工艺品、中草药加工和花鸟鱼虫、奇石、根雕、瓷器批发为主导的产业市场,确保我村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舞钢市其他乡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増长水平。

  (1)全域旅游:结合我村地理位置优势,鼓励高速引线两侧村民开展农家乐、林果采摘、休闲垂钓等项目,到2020年初步形成规模。

  (2)香菇种植:规划分布在化庄组,初步建设香菇种植大棚4座,鼓励有能力村民进行种植,待技术成熟后,再逐步扩大种植规模,带动村民共同致富。

  (3)蜜蜂养殖:规划以贫困户赵聚才为带头人(已养殖中蜂22箱),到2020年发展村民养蜂200箱,对有养蜂意向的村民提供技术支持,带动村民增收。

  (4)村级农村合作社:在村主任巫梦红、村会议闫新军的带领下,稳步扩大鲜桃种植规模,把胡沟水蜜桃当作合作社拳头产品,目前5万元启动资金已拔付到乡级财政。

  2.基础设施配套。庙街乡纳入舞钢市全域旅游规划区,作为紧临高速引线,人居环境面貌直接影响着舞钢市的面貌。我村围绕庙街乡发展规划,坚实打造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通过推进村道改扩建、厕所革命等民心工程,实现基础设施到村入户,建成设施完善、体系完整、功能齐全、管理有序的各项基础设施。

  3.美丽乡村建设。以现有新农村为基点,逐步实现村庄録化、美化、净化,建成生态小康式居住环境,为胡庄发生翻天覆地变化贡献力量。到2020年底,胡沟村初步建成路平、地整、沟净、树齐、景美、人文明的美丽乡村。

  4.基本农田保护建设。加强荒地坡地整理整治,因地制宜对基本农田地水利配套设施进行完善,加强自然灾害防治工程建设,确保到2020年,户均有1亩左右高产稳产农田,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5.电力保障建设。巩固农村电网成果,着力改善生产用电基础设施,解决农业生产用电间题。

  6.信息宽带网络工程建设。推进光缆入村、网络入户,确保胡沟村进村光缆,实现全部接通符合国家标准的互联网,社区、村室等公共部位实现无线宽带网络全覆盖。为村民提供适用的就业、市场、科技、教育、卫生保健等信息服务。

  7.金融扶贫。努力实现金融服务到村到户,对12户贫困户开展企业带贫等措施,拓宽贫困户收入渠道。

  8.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积极发展劳务经济,鼓励能人回乡创业,促进劳务输出转移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确保全村80入常年外出务工。

  9.卫生扶贫。完善胡沟村委会标准化卫生室设施,改善医疗条件,解决群众看病不方便问题,实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市,实现全村新农合参合率达到100%。

  10.文化体育扶贫。加大我村文体设施建设力度,力争2019年度建成洪岗组文体活动场所1个,完善九龙山社区的宣传文化、党员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11.生态建设。认真落实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倾斜扶持政策。扶持发展特色优势林果产业、香菇种植和林下种植、养殖。

  12.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村容村貌整治,开展以脏乱差治理、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村庄绿化为重点的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制定村规民约,鍵全完善群众自我管护村内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机制。使5个组达到“水清、路硬、墙亮、村绿、村洁,村美”目标。

  13.保障政策兜底。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医疗助、五保供养残疾人供养和临时救助等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各项惠民政策在胡沟村无死角、全覆盖。

  14.人文素质提升。胡沟村利用十星文明户评选活动,引导村民参与精神文明活动中去,如每晚广场舞活动,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理念,组织全村农民参加各项技术培训,以技能培训为基点,传播现代知识文化,提升全村村民的文化素质水平和从业技能,争当文明村民,建设美丽家园。

  15.抓党建促脱贫。一是积极组织党员开展理论学习活动,学党章党规,学理论文明,坚持“三会一课”,完善学习议事、决策活动等制度。二是开展党员公开承诺活动和党员积分管理,接受党员群众监督,调动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参与创先争优的积极性。三是坚持“四议两公开”制度,对村级的重大事项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的程序组织实施。四是执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确保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四、实施步骤(一)夯实基础。以2020年全村脱贫为重点,建立贫因户的基础信息,找准切入点,加大贫困户帮扶力度,精准制定所有贫困户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

  (二)分类实施精准帮扶。对于不同致贫户采措不同的精准帮扶措施,我村要针对个自不同的情况给予关心和日常慰问,遇到生活上有难题的给子及时的帮助。

  五、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成立以庙街乡党委委员、武装部长许保奎为组长,驻村工作队长、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为副组长,村主任、村会计、驻村队员为成员的胡沟村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村会计做好资料收集、信息统计上报,各地民组长为网络成员,关注各脱贫户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形式至上而下的扎实组织保障,确实脱贫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资金保障。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在用好用活现有扶贫开发政策的前提下,积极整合企业单位,开展精准帮扶工作。建立扶贫资金信息,实行民主管财,公开透明的资金使用情况,做到扶贫资金求真实务。

  (三)技术保障。结合市人劳局的创业培训,加强科技培训技术培训、能力提升培训,突出抓好有劳动能力村民就业工作,为贫团户提供生产技术、市场信息、政策次询等服务,脱贫因坚持的组织保障后盾2019年10月15日

成语首拼